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机理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机理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机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探寻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和机理。

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差异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

如拥有丰富的煤、铁、油等矿产资源的地区,可以实现资源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在不拥有这些自然资源的地区,则需要寻找其他的经济发展路径。

二、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人口素质越高,开发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越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

人力资源对于扩大市场规模、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科技进步区域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能力以及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水平,都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因此,要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区域的科技水平,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率和竞争力。

四、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在决策层面能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优化区域内的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五、交通和基础设施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区域内各类资源的流通和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绝对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四角一体化的交通网络,还是电力、油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都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进步、政策支持以及交通和基础设施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地区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才能达到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地区竞争力的目的。

自然地理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然地理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然地理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自然地理因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自然地理因素涵盖了气候、地形、土壤、自然资源等多个方面,它们共同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速度和潜力。

气候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自然地理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和农作物品种。

例如,在温暖湿润的地区,水稻等喜水作物能够茁壮成长,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进而可能形成以粮食生产和加工为主的经济体系。

而在干旱少雨的地区,耐旱的作物如小麦、棉花等则更具优势,畜牧业也可能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气候还会对工业生产产生影响。

过于寒冷或炎热的气候条件可能会增加工业生产的成本,例如需要额外的能源来调节室内温度,或者对设备的性能和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气候也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

在寒冷的地区,保暖用品的市场需求较大;在炎热的地区,制冷设备和防暑用品则更为畅销。

地形地貌同样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大规模的农业耕种和城市建设。

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能够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相对容易,可以布局更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产业聚集,从而促进商业和服务业的繁荣。

相比之下,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不利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城市扩张。

但山区往往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

通过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可以发展相关的采矿业和加工业;而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土壤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高产,从而为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我国东北的黑土地,土壤肥沃,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而贫瘠的土壤则可能限制农业的发展,需要通过改良土壤或者选择适应贫瘠土壤的作物来进行农业生产。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旦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也将带动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发展。

这样的正向循环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来到该地区,进一步加速该地区的发展。

那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一、自然资源与区位因素自然资源是一个地区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

例如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其地理位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物流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如果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对于促进当地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经济活动的发展自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政策因素经济发展需要政策支持。

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为企业和投资者创造较为良好的投资环境。

政策内容可能包括:减税、补贴、保护性的贸易限制等政策,以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

投资资金的数量和投资的领域都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发展速度。

政府的财政扶持、民间投资、外来投资等都是重要的投资来源。

四、教育因素教育因素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容易在区域经济上做出更大贡献,他们能够对区域拓展新的领域,研究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五、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和发展,从而创造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经济环境。

区域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以互相激励,在人才与技术上相互补足,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六、文化及社会因素文化和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展快的地区往往有比较先进且开放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例如,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它的文化氛围、市民素质和社会治安状态等都能够对当地消费水平和旅游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当地自然资源、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教育因素、科技创新、文化与社会等多种因素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同因素的协同作用,对各个方面进行协调整合,才能让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最优化。

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一、引言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源禀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资源禀赋是指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科技资源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资源禀赋的差异会导致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差异,本文将针对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资源禀赋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矿石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如果一个地区缺乏自然资源,那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受到限制。

资源禀赋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

三、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

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吸引外来投资。

例如,中东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该地区成为全球石油输出的重要地区,其经济也因此得以迅速崛起。

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石、煤炭等,这些资源的开采可以促进地区的工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

例如,澳大利亚由于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之一,其经济也因此得以快速发展。

四、科技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科技资源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地区拥有先进的科技资源可以提高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科技资源对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硅谷地区在科技资源方面的优势,使得该地区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资源禀赋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资源禀赋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自然资源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自然资源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论述区域自然资源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按照其能否再生可将其分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三类。

它具有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源影响区域生产力的发展。

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资源,如果一个地区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决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其发展生产力有很大的便利,当地的资源需求可以由本地解决,而不用费尽周折从外地转运。

我国存在许多因自然资源丰富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比如大庆因石油而生,株洲因有色金属而生,本溪因铁而生等。

但是随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对区域生产力的影响也逐渐微弱,许多没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也发展起来。

2.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如果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越多,利用该自然资源发展生产的规模就有可能越大。

比如粮食单产一定的情况下,耕地面积越大,粮食产量越高;相反,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对区域经济发展规模以及城市发展规模构成了限制。

3.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同一种资源,其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不同,则开发利用的方式就不同,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殴辱及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市场售价就不同,经济效益存在巨大差距。

比如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油质好,开采条件优越,其石油开采成本仅为美国原油开采成本的1/20,单井日产原油量是美国的1000多倍;我国铁矿以贫矿为主,品位在30%左右,采出后要经过选矿才能入炉,其成本比天然富矿高四五倍;再如,棉花生产对温度和光照有一定要求,我国新疆地区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棉花质量最好,华北平原次之,成都平原和辽河平原最差。

所以,自然资源不但直接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产品质量间接地影响经济效益。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财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能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将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首先,自然资源的开发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

各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不同,利用本地特有的资源可以形成竞争优势,吸引投资、推动产业发展。

例如,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等相关产业;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矿山开采、矿产品加工等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还能够拉动周边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可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型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

而技术创新、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则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撑。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促进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方向发展,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产业,不仅可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还能够带动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然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往往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期来看对经济发展不利。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保护自然资源不仅需要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监测,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资源开发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

例如,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可以建立水资源使用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可以实行可持续林业管理,确保林木的种植和伐割达到合理平衡,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

除了保护自然资源外,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资源回收利用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资源管理方式,通过对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再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

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

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人力、资金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这也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情况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以矿产资源为例,一个地区如果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可以通过煤炭产业的兴起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水资源也是决定一个地区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拥有河流、湖泊等丰富水资源的地区,在农业灌溉、发电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因此,自然资源的禀赋程度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潜力。

其次,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力数量、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因素。

一个地区如果劳动力供给充足,且教育程度较高,能够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动,就能够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拥有高素质人才的地区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前来发展。

此外,技术水平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个地区如果能够持续投入研发,培育技术创新,就能够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而资金资源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资金资源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投资扩张等方面。

一个地区如果能够吸引到大量的资金投入,就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此外,资金资源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地区如果能够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资金支持,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资源禀赋并不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的禀赋并不是必然能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只有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的驱动作用。

一个地区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产业结构、投资环境和市场开放程度,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也无法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本文将探讨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影响。

首先,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而这些原材料和能源大多来自于自然资源。

例如,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重要能源,没有这些能源,现代社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限制。

此外,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农业生产将无法进行。

因此,自然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其次,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

例如,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不仅导致资源枯竭,还会引发环境问题,如土地沙漠化、水源污染等。

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也会导致生态失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

因此,经济发展必须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不同的自然资源适用于不同的产业和经济活动。

例如,煤炭等化石能源适用于重工业和能源行业,而水力资源适用于发电行业。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自然资源的利用还可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等替代能源逐渐得到应用,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禀赋,这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例如,沿海地区可以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渔业和海洋旅游业,内陆地区可以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工业和能源产业。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同地区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的互补和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自然资源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自然资源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2013221112210045 铁扬13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资源对一个区域的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发展条件、水平,政策制度,地方文化等。

本文主要针对自然资源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论证二者的关系,我认为:在区域发展的早期,在资源指向型的传统增长模式中,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良好的积极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生产社会化,在区域发展后期,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越高,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受其制约。

在区域和社会发展的初期,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为区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都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历史上,丰裕的自然资源使美国获得了更高的生产率,由此带来了19世纪的繁荣局面,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领导地位与其在煤、铜、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产品的开采和生产分不开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东北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极大的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同样因为资源而兴盛的还有南非、秘鲁等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国内也有两类典型依托资源发展而成的资源型城市: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如大庆、金昌、攀枝花、克拉玛依等;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如大同、邯郸。

图一为中国1985—2003年间以原煤、原油和生铁作为自然资源的代表与经济增长的历史演变特征。

由图一可见,资源产品与国内生产总值基本上呈同向上升趋势,只是在不同的区间范围内,这种趋势相关性程度各异。

在1993年之前,相关性程度更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更高的贡献。

11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徐康宁王剑这是否意味着自然资源越丰富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好呢?历史表明,在20世纪中后期,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再是以往的促进作用。

“资源诅咒”论、“荷兰病”也随之而来。

“资源诅咒”是著名的经济学理论,其涵义是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资源,例如水、土地、森林、矿产、动植物等。

它们在区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首先,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一方面,自然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例如,石油、天
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可以提供大量的职业机会和税收,并成为支撑当地
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缺乏自然资源的地区则面临着经济
发展的困境。

缺乏水资源的地区往往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而缺乏矿产
和能源的地区则面临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障碍。

其次,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自然资
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注意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生
态平衡,从而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保护和
修复生态系统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创造经济价值。

另外,在区域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需要政府和企业
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
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企业需要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生产,强化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应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都意义重大,应该被视为一个关键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政策目标。

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怎样发挥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怎样发挥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CASE区域治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怎样发挥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盘锦市自然资源局双台子分局 朱丽娜摘要:高度重视和理解当前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做好自然资源前期规划工作,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科学做好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工作;做好自然资源登记工作。

本文主要是论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怎样发挥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服务经济建设。

关键词: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P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5-0195-0001自然资源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它既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联系纽带。

国家对当前的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自然资源部门的建立是时代的需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前及今后怎样充分发挥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的重要作用?我个人理解,应当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高度重视和理解当前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自然资源的作用是在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自然资源是基础,经济发展是条件,社会发展是目的。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学习总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与模型

区域经济学学习总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与模型

区域经济学学习总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与模型区域经济学学习总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与模型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在区域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关键的要素和模型,这些对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些要素和模型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关键要素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一个地理区域的基础,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会导致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布的差异。

例如,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而内陆地区则以农业资源为主导。

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要素之一。

人口的数量和素质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劳动力供给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可以吸引人才和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差异会导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

例如,发达地区的市场需求更加多样化和高端化,而欠发达地区的市场需求则更偏向基础生活和制造业。

4.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经济的增长。

一些高科技产业和科研机构常常集聚在一些特定的地域,形成区域创新中心。

二、关键模型1.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是指以产业集聚和空间分布为重点的经济学模型。

该模型通过考虑地理因素,如交通网络、区位等,来解释为什么在一些地区产业比较集中。

这些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机制。

2. 区域生长模型区域生长模型是用来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庞特雷斯克(Pontryagin)模型和霍普菲尔德(Hopfield)模型。

这些模型考虑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并通过经济指标的测量来评估区域经济的增长潜力和发展趋势。

3. 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区域经济增长模型是用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型。

这些模型包括斯库特(Scott)模型、多多丘(Duranton)模型等。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如农业要求地形平整、土 壤肥沃,农业具有向平原 地区布局得指向性。采矿 业要求矿藏储量丰富,便 于开采,因此具有向资源 所在地布局得指向性。
指向相同得产业部门,常 聚集形成产业区。
资源密集地区往往形成资源密集 型产业;劳动密集地区形成劳动 密集型产业;人才聚集地区形成 高技术产业。因而形成区域优势 与特色。
环渤海经济圈中各板块得分工
京津冀产业带就是以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机械 电子为主导得综合型工业带,工业结构偏重于重工 业。
辽东半岛产业带就是以重型机械、造船、化工等 为主体得重型工业基地。
山东半岛产业带就是以电子、机械、石化、轻纺、 食品等工业为主得轻型工业带。
(2)区域经济特色得表现形式
产业结构特色与产业布局特色
3、特征:
有限性:自然资源得有限性就是指自然资源得数量供应与人 类不断增长得需求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得观点看自然资源
存在稀缺性。要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区域性: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得分布都就是不均衡得无论 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显著得地域差异。每一种自然资源都 有其特殊得地域分布规律。
整体性: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其中一种资源得开发利用,就可
作为生产者 1、区域劳动人口得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 发利用得规模——生产规模得大小; 2、区域人口得素质(体能、智能、技能、品德) 影响区域经济得发展水平与区域产业得构成状 况; 3、人口得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得空间布 局。(美国、中国得西部开发)
作为消费者
1、人口得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得规模、 劳动力资源得供给及扩大再生产得投资得供 给; 2、人口得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 区域生产结构;(不同级别城市需求结构不同) 3、人口得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得分布。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讲义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讲义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讲义一、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简单来说,就是自然界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像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等等。

土地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

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有地表水、地下水等形式。

矿产资源则包含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像煤炭、石油、铁矿等。

森林资源不仅提供木材,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

气候资源比如光照、热量、降水等,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提供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例如,丰富的矿产资源能够支撑起重工业的发展,为制造行业提供原材料;肥沃的土地资源有利于农业的大规模种植和高产,保障粮食供应和农产品的输出。

(二)促进产业形成特定的自然资源往往会催生相应的产业。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容易发展水电产业;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木材加工和造纸业通常较为发达;而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区域,则会形成以石油开采、炼化为主的产业链。

(三)吸引投资和劳动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和劳动力。

投资者看中资源带来的潜在利润,劳动力则为了获取与资源相关的工作机会而聚集,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不同类型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优质的耕地能够实现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为区域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增加农业收入。

同时,充足的建设用地可以支持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布局,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二)水资源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的地区,有利于发展高耗水的工业,如化工、纺织等。

此外,丰富的水资源也能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提升生活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企业入驻。

(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开采可以迅速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如,煤矿产区能够发展煤炭相关的产业,带动运输、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知识清单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知识清单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知识清单一、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简单来说,就是自然界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它涵盖了广泛的范畴,包括但不限于土地、水、森林、矿产、气候等。

从属性上划分,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前提下,可以持续为人类提供服务。

不可再生资源,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其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年代,一旦开采消耗,在短期内难以再生。

还有一种分类方式,将自然资源分为实物资源和环境资源。

实物资源是那些具有明确物质形态的资源,比如土地和矿产。

而环境资源则侧重于生态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功能,例如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条件等。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提供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例如,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就有可能发展起采矿业以及相关的加工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也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规模和产出水平。

2、促进产业形成丰富的自然资源往往能够催生特定的产业。

比如,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木材加工产业可能较为发达;水资源充足的地方,可能会发展水利发电或者水产养殖等产业。

3、吸引投资和劳动力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通常更能吸引外部的投资和劳动力流入。

投资者看中资源带来的潜在经济利益,而劳动力则为了获取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就业机会。

4、增加财政收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当地政府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

通过税收、资源出让等方式,政府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不同类型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优质的耕地能够保障农业的高产稳产,为区域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农产品。

同时,适宜建设的土地对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产业布局的空间和城市扩张的规模。

2、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充足的水资源不仅能满足居民生活和农业灌溉的需求,对于工业生产,尤其是那些高耗水的产业,如造纸、化工等,更是至关重要。

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多个因素。

其中,资源禀赋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等,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资源禀赋的优势和劣势。

首先,自然资源是最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石油资源对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地区依靠石油资源开采和出口,实现了高速增长和财富积累。

然而,单一依赖自然资源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资源枯竭、价格波动以及环境影响等都可能对经济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人力资源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地区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时,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以中国为例,人口众多且教育水平提升的地区,如沿海发达地区,拥有了人口红利和技术创新的双重优势,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然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也可能导致工资增长和资源浪费,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技术资源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拥有创新能力和技术领先的地区,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例如,硅谷地区以其高科技产业集群而著名,吸引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投资。

这种技术资源的积聚使得硅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之一。

但是,技术资源的集中和竞争也可能导致知识产权的争夺和风险的集中,需要政府和企业采取措施来平衡利益和风险。

而且,资源禀赋的差异也导致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地区由于资源禀赋的不足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这些地区需要通过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来发展其他产业,实现资源的转型利用。

同时,区域间的资源互补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资源输出来获取经济效益,而资源不足的地区可以通过资源引进来推动经济增长。

总之,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通过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系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必须考虑到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密切相关,高速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对资源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资源环境的恶化又会限制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资源的支撑,然而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压力,尤其是在资源开发利用中会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会加速区域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过度开采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会导致空气污染,破坏大气环境;过度开垦土地会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限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继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对资源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

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消耗、排放物、垃圾等大量的废弃物会直接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环境,加剧资源环境的压力。

例如,工业生产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城市化进程中会带来土地的大量开发和利用,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些问题也会加剧资源环境的负担,限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

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受限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无限制地进行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否则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最终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资源环境的状况也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实践中,要求区域经济的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保护相结合,实现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首先,要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保护制度和政策,加强资源环境管理和监控,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措施,遏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污染破坏。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讲义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讲义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讲义一、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自然资源,简单来说,就是在自然界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它就像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自然资源的种类繁多,按照其属性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就像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只要合理利用,它们能够持续为我们服务。

而不可再生资源则像是珍贵的稀世珍宝,用一点就少一点,比如石油、煤炭、矿产等。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就如同拥有了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

比如,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使得该地区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为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丰富的自然资源还能够吸引投资和人才。

当一个地区被发现拥有大量有价值的自然资源时,各路投资者就会纷至沓来,希望能够分一杯羹。

同时,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各类专业人才也会聚集到这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自然资源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为例,围绕煤炭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煤矿开采企业、煤炭加工企业、运输公司等,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然而,自然资源并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万能钥匙”。

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可能会使区域经济陷入发展的困境。

一些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和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资源枯竭,经济发展失去了动力。

比如,某些曾经依靠矿产资源繁荣一时的地区,在矿产资源耗尽后,由于没有及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陷入了衰退。

而且,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往往容易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一旦资源市场出现波动,整个区域经济就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比如,当国际油价下跌时,那些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地区经济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 业 部 门发 展 的 作 用 。 所 以, 地 区 资 源结 构 形 式 的 多 样 性 为 产 业 结

位 于高校 、 科研单位 附近 , 远离市 区, 位 于城 乡结合带 。 不过 , 我
各 地 区所 处 的一 f : 业 化 阶段 不 同 , 技术结构呈多元化 , 产 业 结 构 也
主。高科技产 品有 微电子技术 、 遗传工程 、 超导技术 、 光纤通信技 术、 空问科学等。 高技术产业 的布局大多以“ 科技工业 园” 的形式为
出现了一大批 “ 硅谷式” 的工业园 。典型的如美 国的硅谷 , 位 于 式与社会生产方式是直接相关 的。而 当人类可 以有 日的地选择其 主 , 加利福尼亚州 的圣 克拉拉县 , 沿谷地延伸 5 0多公里 , 这里生产 大 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工业化 时代 , 自然资源结构 的形式 姚首先直接

产值约占世界五分之一左右 。这里有八所大学 , 3 3 与这 种 有 目的 的选 择 — — 产 业 与区域 发 展 的方 针政 策 发生 作用 , 规模集成 电路 , 所 技 校 和一 系列 研 究 所 ,其 中斯 坦 福 大 学 和斯 坦 福研 究 所起 了 决 样 的 自然资源却 因政 策方针的不 同, 其重要程度 及 自然资源 之 硅谷附近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满足 了无 污染工业 的需求。 又 间的组合关系也会有所改变 , f J f J 内然资源结构 形式 的不同。凶此 , 定作用 ,
的 自然资源和无形 的 自然资源 。 弄清资源 的分类 , 有助于产业 的划
分, 也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现有 资源对 资源结构进行搭 配 , 使产 l 结构与资源结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 从而促进 区域经济的发展 。


自然资源结构对产 业结构 的影响起着基础性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与资源学院城规141 沈玫吟1 东营市经济发展水平计算和分析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共提取了影响东营市城市化水平的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9.873%,满足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的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的基本要求,因此,选出的三个的主成分作为新的指标体系具有显著地代表性,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都能反映出来,避免了从关于城市化水平的庞大的指标中选择的问题,把23项指标压缩为三个主成分,并尽可能的保留原来数据的大部分信息,这就是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好处。

经过提取计算,进一步得到了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t1、t2 、t3、方差贡献率f以及累计方差贡献率1如表1-1 所示,3个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如附表1-2 所示。

表1-1主成分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得出的主成分载荷值能反映提取出的主成分与其他指标变量之间有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分析附表1-2可知,在第一主成分Y,中,出现载荷值比较高的是X10,X22,X3, X5,分别指的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园林绿地面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国内生产总值,能在经济、绿化等方面综合反映城市化水平。

在第二主成分YZ中出现了载荷值比较大的X12 ,X1, X14, X13。

指标,分别指的是全市全年供电总量、非农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液化石油气家庭用量、煤气家庭用量,能够反映人口和居民生活等方面的指标,在第三主成分Y3中,X15代表全市的医生数量,主要反映的是医疗卫生方面的指标。

经济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公式如下:ZZi=111111111111111111111ZZi表示东营市第i年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Zi表示主成分i的得分,fi表示主成分i的方差贡献率。

2 东营市自然资源单项指标得分计算根据东营市自然资源风险因素描述,构建了东营市自然资源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见图2-1。

东营市自然资源风险评价体系的指标数据以500米作为一个栅格进行研究。

综合国内外自然资源风险评价方法,考虑东营市自然资源风险实际,采用AHP决策分析法进行评价。

根据专家打分法,邀请10位相关专家打分,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准则层各指标权重。

因为1989年到2010年间各指标间相对重要性变化不大,所以只需进行一次专家打分[3]。

2.1自然灾害在东营市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风暴潮、黄河断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了东营市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把自然灾害作为影响东营市自然资源风险的因素之一。

自然灾害由洪涝灾害、干旱灾害、风暴潮、黄河断流四个指标组成,权重分别是, 0.188,0.115,0.521,0.176。

自然灾害指数公式为:Z1=0.188Z11+0.115Z12+1.521Z13+0.176Z14 ①其中,Z1:自然灾害指数,Z11:洪涝灾害,Z12:干旱灾害,Z13:风暴潮,Z14:黄河断流。

2.2 湿地破坏湿地在世界自然资源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调节气候、保护土壤、造陆、降低污染等功能,保证了生物的多样性,净化了自然资源。

东营市湿地隶属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的减少不利东营地区自然资源系统的平衡。

景观多样性指数为景观多样性的度量,其值的大小反映景观要素的多少和各类型景观要素所占比例的变化。

破碎度指数指景观被分割的破碎程度,反映景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湿地破坏指数可以表示为景观多样性指数与破碎度指数加权和。

权重分别是:景观多样性指数0.401,破碎度指数0.5990湿地破坏指数的公式为:Z2=0.401Z21+0.599Z22 ②公式中,Z2:湿地破坏指数,Z21:景观多样性指数,Z22:破碎度指数。

2.3 土地脆弱代表土地脆弱度指数的指标选用:①土地盐碱化面积变化率,用来反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剧土地盐碱化的程度。

②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在风力、水力、重力等外力的影响下,土壤或者土壤母质被破坏、流失的过程。

根据专家打分法得权重:土地盐碱化面积变化率0.768,土壤侵蚀强度0.232。

土地脆弱指数可以表示为:Z3=0.768Z3+0.232Z32 ③公式中,Z3:土地脆弱指数,Z31:土地盐碱化面积变化率,Z32:土壤侵蚀强度。

2.4 淡水短缺水是生命之源。

水是人类进行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要素之一,没有水,人类就没法生存,更谈不上进行工农业生产。

在山东区域内,东营市的淡水资源最为短缺,黄河断流、水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发生,导致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剧。

本轮文用人均淡水资源量、灌溉率来表示淡水短缺因素。

两者的权重分别是:0.310,0.690。

淡水短缺指数公式:Z4=0.31Z41+0.690Z42④,公式中,Z4:淡水短缺指数,Z41:人均淡水资源量,Z42:管概率。

2.5 石油污染众所周知的主导产业,,胜利油田分布在东营市境内,石油开采、石油加工等是东营市对土壤、水质、空气等的污染不可避免。

本论文用采油井分布密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两个指标反映东营市石油污染状况。

采油井的分布密度越大,意味着单位面积内采油井的数量越多,石油污染也越大,自然资源风险也越高。

归一化植被指数根据地表覆被对不同波段光谱的吸收及反射差异来反映土地覆被的“绿度”。

以上两个指标的权重分别是0.690,0.310。

公式可以表示为:Z5=0.690Z51+0.310Z52⑤。

公式中,Z5:石油污染指数,Z51:采油井分布密度,Z52:归一化植被指数[4]。

3 东营市自然资源压力评价结果按照计算公式RECL=和EPI=逐一计算得出东营市的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值与环境污染指数值和自然资源压力寸旨数值,得到2006-2015年东营市每年的城市资源能消耗指数、城市环境污染指数和城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数据见表4-1所示。

表4-1 2006-2015年东营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上图中红色代表环境污染指数EPI,蓝色代表资源能源消耗指数RECI,绿色代表自然资源压力指数。

3.1 东营市环境污染指数变化趋势分析2006-2010年处于快速增加阶段,说明工业废水,SO2,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不断加大,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与当地只重视经济发展以环境污染加剧为代价,忽略环境问题,走不可持续发展的畸形道路。

2010年,环境污染指数开始缓慢降低,2008年以后基本无变化,这说明由于政府的调控作用,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如此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应该尽量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2 东营市资源能源消耗指数趋势分析第一阶段,2006-2010年处在快速增长阶段,RECI值明显高于环境污染指数值EPI,第二阶段,2010年后,RECI进入逐渐减少的趋势其值明显低于环境污染指数值EPI。

第一阶段说明东营市的资源能源消耗量在迅速增加,高于环境污染指数值,表明资源能源消耗指数成为主要影响自然资源的因子。

第二阶段,资源能源消耗量出现降低趋势,这与节能减排政策的调控作用是分不开的,我国的资源能源现在面临很大的压力,东营市胜利油田的储量是有限的,对于这些不可再生能源,我们必须合理科学的加以利用。

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低于环境污染指数,说明对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的控制力增强,环境污染问题更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采取相关措施加大环境的治理力度。

3.3 东营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趋势分析东营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在2006-2010年总体呈现迅速增加之势,说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较严重,城市自然资源压力比较大。

2010-2015年,城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值出现缓慢减小状态,说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资源能源消耗量减少,环境污染小,城市趋向于健康、和谐的发展状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压力定量评价标准。

城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值为0时,压力最小,表示无压力;城市的自然资源压力的最大值设为100,表示压力最大。

作者以20为最小分类单位共把城市自然资源压力指数分为五个阶段如下,①0-20属于城市自然资源压力很小;②40-60属于城市自然资源压力小;③40-60属于城市自然资源中等压力;60-80属于城市自然资源压力大;⑤80-100属于城市自然资源压力很大。

按照以上分类标准,东营市自然资源压力2006-2007年是中等压力阶段,2003-2004年属于压力大,到了2015年,达到最大值属于压力很大阶段,然而2010年-2015年,城市自然资源压力值已经从压力很大状态,逐渐回落到65左右,接近达到中等压力水平,说明2010年以来,自然资源压力已经从恶性增长阶段转到良性回落状态,但应尽量保持现状的情况下,继续关注自然资源,努力减少自然资源压力,保持城市健康发展的趋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1]白俊燕.东营市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压力及建成区面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2]韩丽丽.东营市生态风险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3]黄秉杰,乔璐.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东营市为例[J].河南科学,2012,08:1153-1156.[4]高延良.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5]侯增周.山东省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7:157-161.[6]张晓娟.蓝色经济战略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7]张晓娟.蓝色经济战略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8]谢兴震.基于RS与GIS的东营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9]高延良.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10]张月锐,李香颖,李复恩.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37-42.表1-2 主成分载荷值图2-1 东营市自然资源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