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相关制度全套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预防接种门诊每日或每月定若干天数为预防接种日,为辖区内适龄儿童与流动人口儿童开展常年免疫接种和业务咨询;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实施;三、本地户籍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建立预防接种登记薄和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登记薄由接种单位保管;四、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取得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护师资格,并经过县区级以上计划免疫知识技术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上岗工作应佩带胸卡;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计划免疫知识,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措施以及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五、保持预防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疫苗、注射器、冷藏包、冰排及各种药械等;六、强调做到“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登记薄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七、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规定浓度及合格配制时间的皮肤消毒液;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安瓿应盖上消毒的干棉球并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整个接种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安全有效;卡介苗接种应设专室,暂无条件的应设专苗操作台,严防误作其他疫苗错种;凡符合接种条件的对象应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告知家长所接种的疫苗效用、禁忌症、接种副反应及其注意事项;八、接种结束后须及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登记薄,并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并作好数据备份;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工作职责1.及时掌握本区儿童包括外来儿童情况,建立新生儿预防接种卡、证,按免疫程序的规定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实施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2.提出疫苗需求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3.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保养工作,建立冷链运转记录;4.进行常规接种率报告,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或事故进行报告;5.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教育;6.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7.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给予接种或补种,消除免疫空白点;外来儿童接种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相结合;对外来儿童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宣教;8.掌握辖区内托幼机构、小学学生预防接种情况,定期查漏补种,杜绝发生因漏种而引发相关传染病的爆发;9.向政府或行政部门报告工作并提出改进意见,做好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预防接种及统计报告制度1、接种人员必须经过业务培训,熟悉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对象、用法、用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2、接种前要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过敏史,严格掌握禁忌症;3、接种时严格按无菌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4、接种人员明确职责组织、登记、接种等互相配合,协同工作;5、接种统计报告必须有原始依据可查,不得弄虚作假,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名后方可上报;6、每次接种必须及时清理制品,器械等并如期逐级上报接种率,全程接种率,疫苗损耗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制度1、预防接种人员要主动监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现AEFI时,除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外,还应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2、应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1接种后出现:无其它原因腋温≥℃,主诉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2.2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持续性2小时以上哭闹,晕厥,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癔病或群发性癔病;2.3接种后5天内发生:严重局部反应,脓毒血症,注射部位脓肿细菌性、无菌性;2.4接种后15天内发生:惊厥包括热性惊厥和癔病发作,脑病、脑炎、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脊髓炎、过敏性紫癜;2.5接种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弛缓性麻痹、臂丛神经炎、血小板减少;2.6卡介苗接种后1—12个月发生:淋巴结炎、播散性卡介苗感染、骨炎/骨髓炎;2.7无时间限制,任何引起死亡、住院治疗和医生或公认为与接种有关的其它严重或罕见的健康损害;3、乡级卫生院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在24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乡级卫生院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志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应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5、接种人员应妥善保存与接种反应事故有关的物证和接咱资料,积极配合上级的调查,提供有关情况;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制度1、本制度所指的计算机数据,是指由计算机加工存储、传输、网络传输等处理得到儿童预防接种数据信息;2、计算机数据管理实行负责人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计算机数据管理工作,其职责是:2.1保障本部门计算机数据的安全运行;2.2对本单位的计算机数据及时进行备份;2.3对外来介质,软件进行检测;2、4随时检测,清除计算机病毒和有害数据;3、数据备份要求:3.1门诊日结束当天,数据上传前及电脑数据有修改后,必须及时做好数据备份;3.2电脑故障需要重新安装和软件升级前,必须做好数据备份;3.3每次备份,必须为硬盘和U盘双重备,且U盘单独保存;4、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属保密信息,应做好保密措施,设定登陆密码,不得泄露密码,不得将机算机内资料泄露给无关人员;如发现失、泄密现象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5、软件升级过程中,涉及到数据转换的,必须在做好备份后,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6、在数据采集、传输和加工中违反以上规定给社或个人造成影响的,对直接责任人要给予政行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告知制度1、核对受种者免疫卡证、姓名、出生年月日,以及既往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某种疫苗的接种对象,若发现预约接种的日期有误,应及时更改,并做好解释工作;2、询问受种者近期健康状况,以及既往疾病史、过敏性反应史、接种反应史等,经询问健康无疾患,再检查体温和其他有关体征,确定可否接种,凡患有接种禁忌症的不得注射或暂缓注射相应疫苗,应对受种者或监护人提供医学建议,并在卡、证上做好记录;3、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和接种费用等,监护人同意接种并在相关疫苗接种告知单上签名确认方能接种该疫苗;4、用钢笔做好免疫卡证接种日期等项目的工整书写登记,接种证上还应记录所使用疫苗的批号、接种者的签名,将告知单的回执栏留下存档备查,告知栏交给家长;5、接种后受种者应留在现场观察30分钟,便于一旦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时能及时处理,离开接种门诊前应预约好下次接种疫苗日期;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1、疫苗实行一个窗口专人管理,供应渠道严格执行: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接种点;健全疫苗保管制度,建立疫苗出入库台帐,疫苗的出入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备注等;2、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按照疫苗的品种、批号分类整齐存放,包装标志明显,疫苗纸箱盒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分发使用疫苗;3、健全冷链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冷链设备台帐,记录设备的品名、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应及时做好过期疫苗报损手续;4、冷链设备设有专人管理,做好温度记录、定期保养;冷链设备要有专人保养,经常擦拭保洁,每日2次上午上班后与下午下班前观察记录冰箱冰柜内运转温度;保冷背包每次用后及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及时送回冷冻室冻存;5、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6、所有计划免疫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存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放疫苗的冰箱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过期疫苗;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1、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2、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70UW/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瓦安装,紫外线灯管表面应保持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3、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碘酊,涂擦注射部位1遍,作用1分钟,再用75%酒精擦拭2遍,擦净余碘干燥后方可注射;使用%碘伏则直接涂擦皮肤2遍干燥后即可注射;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局部用75%乙醇消毒时,待干后再接种;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务必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毁形,放入专用收集袋,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用毁型机毁型或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5、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每个工作日前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消毒;6、地面采取湿式清扫,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湿拖地面;。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门诊是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场所,为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应以预防为主,确保疫苗接种安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 规范操作,科学管理。
预防接种门诊应严格执行国家免疫规划,规范疫苗接种操作,加强疫苗管理和冷链系统建设,确保疫苗质量。
3. 公开透明,服务至上。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疫苗接种信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4. 分工明确,协同配合。
预防接种门诊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门诊部、疫苗管理科、冷链设备科、预防接种科、宣传教育科等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
2. 门诊部主任负责全面工作,组织制定预防接种门诊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工作。
3. 疫苗管理科负责疫苗的采购、储存、分发、报废等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4. 冷链设备科负责冷链系统的运行、维护、更新,确保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
5. 预防接种科负责疫苗接种工作,包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疫苗接种信息登记等。
6. 宣传教育科负责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疫苗接种工作1. 预防接种门诊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成人免疫程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2.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登记制度,详细记录受种者信息、疫苗接种信息、不良反应等情况。
3. 预防接种门诊应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培训,提高疫苗接种人员业务水平。
4.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疫苗接种质量评估。
5. 预防接种门诊应加强疫苗接种信息化建设,实现疫苗接种信息实时更新、共享。
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为了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差错,根据免疫规划有关要求,特制订规化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接种门诊要求环境整洁、采光良好,通风保暖,有醒目的标志,并与病房、门诊等病区隔开,以避免交叉感染。
二、接种前及时收集儿童出生情况,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受种对象,及时采取预约、、手机短信、通知单、口头通知等适当方式,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进行接种。
三、在实施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情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必要时测量体温和进行检查,并做好预检记录。
凡有禁忌症的对象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做好家长或监护人解释工作,并在接种卡、证上做好记录。
四、在实施接种前,采取口头或接种通知单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告知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在免费的第一类疫苗中有第二类替代的同品种疫苗时,应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可以自愿、自费选择接种。
五、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登记要求完整、规,由接种医生签名。
六、接种人员必须持有《计划免疫上岗证》,接种时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洗净双手。
接种前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出现差错事故,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接种。
七、按冷链管理要求及时准备好所需疫苗,接种时必须做到苗不离冰,活疫苗开启后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超过一个小时未用完必须废弃。
八、及时准备好一次性注射器、70%酒精、棉签、冰排、冰藏包等器材。
九、进行紫外线消毒和操作台面及地面的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十、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和处理。
十一、发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和向县级疾控中心报告。
十二、接种完毕及时处理剩余疫苗,未打开的疫苗做好标记,放冰箱保存,于有效期在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
及时清理接种现场和消毒,做好相关记录。
十三、清理核对接种通知单和接种卡,并确定需补种的,下次接种前补发通知。
成人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成人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概述成人接种门诊工作制度是为了规范我国成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服务质量,保障接种安全,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成人疫苗接种单位的运行和管理。
二、疫苗接种原则1. 自愿接种原则:成人疫苗接种应遵循自愿、知情、同意的原则,尊重接种者的意愿和选择。
2. 科学接种原则:疫苗接种应根据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疫苗说明书,结合接种者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需求进行。
3. 安全接种原则:疫苗接种应确保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遵循疫苗接种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减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4. 规范接种原则:疫苗接种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疫苗接种程序和规范,确保疫苗接种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疫苗接种对象和范围1. 成人接种对象: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
2. 疫苗接种范围: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和进口疫苗等。
四、疫苗接种流程1. 接种前:接种者应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包括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等。
接种者应携带身份证、预防接种证等相关证件。
2. 接种时:接种工作人员应核对接种者的身份信息和预防接种证,询问接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3. 疫苗接种:接种工作人员应按照疫苗接种规范和程序进行接种,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和有效。
4. 接种后:接种者应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以观察疫苗接种后的反应。
接种者应按照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进行护理和保养。
五、疫苗接种注意事项1. 接种前注意事项:(1)接种者应空腹接种,避免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
(2)接种者应告知接种工作人员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
(3)接种者应携带相关证件,以便接种工作人员核对身份信息。
2. 接种时注意事项:(1)接种工作人员应按照疫苗接种规范和程序进行接种。
(2)接种工作人员应在接种前核对接种者的身份信息和预防接种证。
(3)接种工作人员应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规范化接种门诊规章制度
规范化接种门诊规章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加强接种门诊工作的管理,规范接种流程,确保接种疫苗的安全有效性,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所有接种门诊人员,包括接种医师、护士等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接种门诊是指专门用于接种疫苗的机构,其具备有关疫苗接种条件和设备。
第四条接种门诊应遵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有效性。
第二章接种门诊的设置和管理第五条接种门诊应有专门的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包括接种医师、护士等。
第六条接种门诊应配备符合相关标准的接种设备和设施,保证接种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第七条接种门诊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
第八条接种门诊应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培训,确保接种人员的专业能力。
第九条接种门诊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接种设备和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转。
第三章疫苗接种流程第十条接种门诊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要求,制定疫苗接种流程。
第十一条疫苗接种过程应先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接种者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
第十二条疫苗接种过程应对接种者进行相关检查,如体温、过敏史等。
第十三条疫苗接种过程应选择合适的接种部位,并进行消毒处理。
第十四条疫苗接种应准确注射,注射完成后观察接种者情况,及时处理异常反应。
第十五条疫苗接种过程应做好接种记录,包括接种者基本信息、接种疫苗、接种时间等。
第四章疫苗接种后管理第十六条疫苗接种后,接种门诊应告知接种者相关注意事项,如接种反应、观察时间等。
第十七条疫苗接种后,接种门诊应定期对接种者进行随访,了解接种效果和接种者健康情况。
第十八条疫苗接种后发生异常反应时,接种门诊应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
第五章疫苗接种安全管理第十九条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风险管理机制,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第二十条接种门诊应定期开展疫苗的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接种疫苗的有效性。
第二十一条接种门诊应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保证接种人员的健康状态。
第二十二条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记录管理系统,便于疫苗追溯和管理。
预防接种门诊运转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规范预防接种门诊的运转,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接种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预防接种门诊职责1.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辖区内适龄儿童和流动人口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提供业务咨询服务。
2. 预防接种门诊应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实施工作。
3.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质量,保障接种安全。
三、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流程1. 开诊时间:预防接种门诊每周定若干天数为预防接种日,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接种登记: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家长或监护人应带儿童到预防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登记手续,领取预防接种证。
3. 接种预约:预防接种门诊应提供接种预约服务,家长或监护人可提前预约接种时间。
4. 接种实施:接种人员应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和接种程序进行接种,确保接种安全。
5. 接种记录:接种人员应详细记录接种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接种疫苗名称、接种日期等信息。
6. 接种咨询:接种人员应主动向家长或监护人宣传计划免疫知识,解答接种相关问题。
7. 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如出现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
四、预防接种门诊管理1. 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专门的接种室、登记室、咨询室等,并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卫生。
2. 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足够的接种设备,如接种台、冷藏设备、消毒设备等。
3.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取得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护师)资格,并经过县级以上计划免疫知识技术培训合格。
4. 预防接种门诊应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5.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质量,保障接种安全。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预防接种门诊负责解释。
2. 预防接种门诊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卫生院接种门诊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卫生院接种门诊的管理,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疫苗接种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接种门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接种门诊的全面管理工作。
2. 设立接种门诊管理员,负责日常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3. 设立接种员,负责疫苗接种的具体操作和咨询。
4. 设立健康教育员,负责疫苗接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
三、接种门诊工作制度1. 接种门诊应设在交通便利、环境整洁、设施齐全的区域。
2. 接种门诊应设有预检区、接种区、留观区、健康教育区等区域,并设置明显的标识。
3. 接种门诊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和消毒用品,确保疫苗接种安全。
4. 接种门诊应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种类、剂量和接种时间进行接种。
5. 接种门诊应实行实名制接种,要求受种者提供有效身份证件。
6. 接种门诊应做好接种登记工作,详细记录接种者信息、疫苗种类、接种时间等。
7. 接种门诊应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规定。
8. 接种门诊应定期对接种设备、药品和消毒用品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9. 接种门诊应定期对接种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接种技能和服务水平。
10. 接种门诊应积极开展疫苗接种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接受度。
四、接种门诊安全管理1. 接种门诊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应对。
2. 接种门诊应加强药品和疫苗的管理,确保药品和疫苗的安全、有效。
3. 接种门诊应加强内部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 接种门诊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五、监督检查与考核1. 接种门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接种门诊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接种门诊管理员负责对接种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3. 接种门诊应定期对接种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和服务态度等。
4. 接种门诊应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对表现优秀的接种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工作目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设立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提供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二、工作范围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包括儿童疫苗接种和成人疫苗接种。
2. 疫苗存储和管理。
3. 疫苗供应和采购。
4. 疫苗接种记录和信息管理。
5. 疫苗接种宣传和教育。
6.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三、工作流程1. 接种前准备在开展接种工作前,必须认真准备,包括:- 检查疫苗存储条件,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 制定接种计划,包括接种时间、地点和接种对象等。
- 准备接种所需的设备、用品和资料。
2. 接种操作- 接种前,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并核对接种对象的个人信息和接种史。
- 按照疫苗接种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操作。
- 接种后,对接种对象进行观察和评估,并记录接种信息。
3. 疫苗管理- 疫苗采购:根据实际需要,定期进行疫苗采购,确保疫苗的及时供应和质量安全。
- 疫苗存储:配备专用冰箱和冷藏设备,遵守疫苗存储温度和条件要求,确保疫苗的保质期和有效性。
- 疫苗使用:按照疫苗使用管理制度,遵守疫苗使用时限和使用规则,确保疫苗的使用安全和有效性。
四、接种记录和信息管理- 对每位接种对象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接种信息、接种剂次和接种时间等。
- 做好信息的备份和归档工作,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五、宣传和教育工作- 制定宣传和教育计划,开展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 提供接种对象和家长咨询服务,解答疫苗接种相关问题。
六、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 监测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反应事件。
- 加强疫苗不良反应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众的用药安全。
七、工作要求- 遵循专业操作规范,确保接种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 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接种门诊制度模板范文
接种门诊工作制度模板范文一、总则为了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预防接种门诊设置1. 预防接种门诊应具备独立的接种室、预检室、冷链室等,接种室应设有足够数量的接种台,并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2. 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专业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护士等,并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证明。
3.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的疫苗储存、运输、使用和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质量安全。
三、预防接种工作流程1. 预约登记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预约登记处,对前来接种的儿童进行预约登记,建立预防接种档案。
2. 预检分诊预检室工作人员应认真询问儿童和家长的健康状况,了解儿童预防接种史和药物过敏史,并进行体温测量等初步检查。
3. 疫苗接种接种工作人员应根据预防接种档案和预检分诊结果,为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应遵循国家免疫程序和疫苗说明书,确保疫苗接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观察与处置接种后,儿童应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5. 接种凭证预防接种门诊应向儿童家长发放预防接种凭证,凭证上应注明接种日期、疫苗名称、批号等信息。
四、预防接种管理1. 疫苗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疫苗储存、运输、使用和管理的要求,确保疫苗的质量安全。
2. 资料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预防接种档案管理制度,确保预防接种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质量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应定期对预防接种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职责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2. 负责预防接种工作的具体实施,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和准确性。
3. 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 参与预防接种门诊的各项工作,为儿童和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它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为了保障民众的健康,各地医疗机构建立了预防接种门诊。
这里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工作制度,以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1. 门诊人员的职责与岗位职责分明门诊的工作人员应该按照职责进行分工,做好岗位职责的履行。
比如:门诊要设置专人负责接待、登记、核对、劝告和告知接种者,维护好接种记录册等接种相关的材料;专业医护人员要对接种者进行详细询问和健康评估,遵循科学规范的接种方案,提供良好的接种咨询服务。
2. 建立接种计划和档案管理制度门诊要根据当年的预防接种计划,制定相应的接种计划,确保全面、及时、有序、方便地为接种者服务。
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接种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接种者的个人信息、疫苗种类、接种时间、接种部位、疫苗批号等信息,以便于接种者日后接种时参考。
3. 实施严格的冷链管理制度疫苗的保质期短,对温度和阴暗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门诊要建立严格的冷链管理制度。
包括:疫苗的储存、运输、接种前后的预防措施,以及温度记录和检查等方面。
门诊还要配备专门的冷藏设施,确保疫苗的冷链完好,对门诊所使用的疫苗进行日常的质量把关。
4. 加强疫苗安全风险防范疫苗的安全性是预防接种的基本要求,门诊要在疫苗接种前开展健康检查和风险评估。
对于存在过敏、慢性病史或者正在服用药物的接种者要做出合理的处置意见。
同时对疫苗接种时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处理。
5. 安全施策划流程门诊在接种疫苗时,要严格遵循疫苗接种的安全操作规范,避免在接种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或疫情相关的风险。
更需要制定预防接种门诊安全施策,针对各个接种环节,设计相关执行规程,确保疫苗的安全使用。
总之,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是门诊接种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和及时性,有利于保护公众健康和防控疾病的传播。
在它的实践中不间断地进行总结、反思、完善,作为经验锻炼。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门诊是医院中的重要部门,它为公众提供预防疾病的接种服务。
尽管它的工作内容非常重要,但是门诊中的工作人员可能会面临一些工作压力,并且门诊也可能会发生紧急情况。
为此,制定一套完善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门诊安全制度1.门诊工作人员应在门诊开放前进行门诊设施和后勤设备的检查。
如发现设备存在问题,需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2.门诊内严禁吸烟,任何开放性火源,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门诊。
3.门诊工作人员应确保门诊内的通道畅通,避免安全隐患。
4.门诊工作人员应随时关注消防安全,及时排除消防安全隐患。
5.门诊工作人员应制定与门诊工作相适应的劳动保护制度,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二、门诊预约制度1.门诊应提供线上和线下两种预约方式,并将预约号码提供给患者。
2.患者预约后本人应凭身份证到现场登记,如因故无法到现场请及时取消,以便给需要接种的人提供服务。
3.门诊应将每日可接受预约的人数固定,以免影响门诊服务的质量。
4.门诊应按照预约人数及时调整人员和设备的配置。
三、疫苗管理制度1.门诊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级卫生领导的要求,购买合格的疫苗并妥善存储。
2.门诊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疫苗的存储环境和使用条件,并按照说明书中的规定妥善使用。
3.门诊应规范疫苗使用记录和追踪流向。
4.门诊应严格遵循疫苗强制性国家标准操作规程,采取多重检查、双重控制、双重审验等措施,规范人为操作,杜绝疫苗交叉感染。
四、医生服务制度1.每个门诊都应有一位医生负责预防接种工作,并确保医生具有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和技能。
2.门诊医生应秉承医德、遵纪守法、对患者负责的原则,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严格服务质量。
3.预防接种工作时间以及医生的教学工作时间和研究时间,应根据工作量和人员安排分配,并需要张贴在医院的工作通知栏上。
五、医院后勤管理制度1.门诊后勤人员应遵守医院相关的规定,保证门诊内湿度、温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合格;2.后勤人员应制定规范的卫生消毒方案,及时对门诊室内进行消毒与清洁,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接种门诊制度模板
接种门诊制度模板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接种门诊工作,保障疫苗接种安全,提高疫苗接种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接种门诊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疫苗接种政策和程序,为辖区内适龄儿童和成人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第三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规范、安全和有效。
二、工作流程第四条接种门诊应当设立登记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提供疫苗接种相关服务。
第五条接种门诊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疫苗接种计划和程序,为儿童和成人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第六条接种门诊应当对接种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疫苗接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七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疫苗接种记录,及时报告疫苗接种情况。
三、人员管理第八条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经过疫苗接种培训并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保持职业操守,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条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当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疫苗接种服务的专业水平。
四、设施与环境第十一条接种门诊应当具备良好的设施和环境,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和舒适。
第十二条接种门诊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器材,确保疫苗接种的准确和有效。
第十三条接种门诊应当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五、疫苗管理第十四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五条接种门诊应当严格按照疫苗的储存和运输要求,管理疫苗的储存和运输。
第十六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疫苗使用记录,及时报告疫苗的使用情况。
六、安全管理第十七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
第十八条接种门诊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处理疫苗接种中的突发事件。
第十九条接种门诊应当加强疫苗接种后的观察和跟踪,及时发现和处理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
七、服务与质量第二十条接种门诊应当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群众疫苗接种的需求。
第二十一条接种门诊应当加强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的疫苗接种意识。
接种门诊常规管理制度
接种门诊常规管理制度一、接种门诊管理制度的建立1. 制度宗旨明确接种门诊的宗旨是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高效、质量优良的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2. 制度范围接种门诊管理制度覆盖院内所有接种门诊相关工作,包括疫苗储存、接种流程、接种者管理等。
3. 制度执行制度由院内领导机构主要负责执行,由接种门诊相关负责人具体监督执行,全院职工都要遵从相关规定执行。
4. 制度调整根据门诊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度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但必须严格遵循医院相关规定,经过程序审查后方可调整。
二、人员管理1. 接种医生接种医生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和专业知识,接种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2. 接种护士接种护士要具备相关资质和专业知识,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能参与接种工作。
3. 培训接种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每年需定期参加接种技术、疫苗知识等相关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4. 岗位责任接种医生、护士等各岗位人员要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按规定流程高效有序进行。
三、疫苗管理1. 疫苗储存疫苗储存必须符合相关要求,温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定期进行温度记录和检测。
2. 疫苗保质疫苗严禁使用过期产品,定期检查疫苗有效期,确保疫苗的品质。
3. 疫苗接种记录每次接种过程必须详细记录在册,包括接种时间、接种剂量、接种者信息等,确保疫苗接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设备设施管理1. 设备检修接种门诊设备定期检修维护,确保设备正常工作,保证接种过程顺利进行。
2. 设施清洁门诊环境要保持清洁整洁,定期消毒,保障接种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3. 紧急处理设施门诊内应设有紧急处理设备,应急情况下能迅速处置,确保接种者安全。
五、安全管理1. 紧急处理预案门诊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针对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演练和应急处理培训。
2. 废弃物管理门诊废弃疫苗容器等医疗废弃物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确保废弃物安全处理。
3. 交叉感染预防门诊应设置合理的流程和防护设施,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接种者及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适用于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
第三条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并按照门诊卫生保健和预防接种工作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预防接种门诊应当定期开展工作检查和评估,对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和改进。
第五条预防接种门诊应当注重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六条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应做好记录和档案管理,确保相关信息的保存和使用安全。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七条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按照国家预防接种计划和接种技术规范进行接种工作。
(二)进行接种疫苗的采购、存储、配发和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三)接待预防接种对象,提供相关咨询和服务,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负责预防接种档案管理,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信息。
(五)参与预防接种工作队伍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六)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推动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工作要求第八条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要求如下:(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二)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充足的专业人员,并按照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的排班。
(三)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完善的设备和器材,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预防接种门诊应当及时跟踪调查接种不良反应和疫苗安全问题,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工作。
(五)预防接种门诊应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和沟通,推动疫苗种类的研发和更新换代。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九条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接待和登记: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接待预防接种对象,对其进行登记和核实相关信息。
(二)咨询和告知: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对接种对象进行相关咨询和告知,包括接种的目的、疫苗的种类和剂次等。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1.为规范免疫接种工作的管理,保证预防用生物制品的安全,使免疫接种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2.免疫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医生处方书写要规范,(进修医生或实习学生开具的处方必须经带教医生审核并签名);接种前严格遵守"三查七对",核实无误后方可接种。
3.每月主动搜索、查访、发现可能被遗漏的适龄接种对象。
尤其是加强对流动人口免疫接种管理,努力提高流动人口接种率。
4.免疫接种要求分室分台接种,接种室每天必须进行消毒,并备好应急药械。
5.免疫接种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注射器必须装入规定的器械盒内予以封存。
6.任何人员发现免疫接种异常反应后,必须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做好记录,不得随意解释。
7.冷链设备实行专人专账管理,建立维护保养登记簿,做好维护保养记录,确保冷链设备正常运转。
8.指定专人负责计划免疫计算机使用及维护,确保计划免疫计算机网络通信畅通,及时准确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办证室操作员每天必须对儿童免疫预防数据库进行备份,确保儿童接种资料的完整,准确和安全。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上班穿工作衣、佩带胸卡,衣帽整齐,服务热情周到,使用文明用语.坚守工作岗位,上班时间不干私活.二、保持室内外卫生整洁,按时做好室内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三、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疫苗、注射器、冷藏包、冰排与各种药械等.严格"三查三对〞, 即诊查儿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 查对预防接种登记薄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出生年月日、本次接种疫苗品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四、接种时严格疫苗接种操作技术,做到安全预防接种.五、接种后注意留观儿童反应情况,正确处理接种反应并与时上报. 与儿童家长或者其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六、应与时处理剩余疫苗,并做好疫苗交接.与时上证、上册并与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登记薄或者录入微机.七、普与疾病防治知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八、正确使用和保养微机,做好数据备份,与时上报〔传〕计划免疫各种报表.九、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与疫情控制等工作.一、加强冷链设备的管理,建立冷链设备台帐,记录各种设备的品名、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二、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期保养,时常擦拭保洁,冰箱冷冻室结霜不超过4 毫米,建立温度监测记录.每日2 次<上午上班后与下午下班前>观察记录冰箱冰柜内运转温度;冷藏包每次用后与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与时送回冷冻室冻存.三、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 电源路线与插座应专线专用.四、所有计划免疫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存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过期疫苗.1 、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预防接种工作规X》要求管理使用疫苗与注射器,实行专人管理.2、建立、健全各种疫苗和注射器出入库台帐,并做到帐物相符.3、疫苗按品名、批号、分类摆放,按规定的温度要求储存,并按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有计划的领取和使用疫苗与注射器,杜绝失效浪费.4、冰箱内不得存放除疫苗以外的其它物品.5、严格遵守活疫苗、灭活疫苗的开启有效使用的时限.6、认真做好过期、失效疫苗、注射器与废弃疫苗、注射器的销毁处理与记录.7、若有发现疫苗或者注射器外包装破损或者从外观上有质量可疑,应暂停使用与时向上级部门报告.8、按规定进购和使用二类疫苗,相关资质文件和进货验收记录、分发记录齐全完整.9、每日2 次做好疫苗温度监测,并认真填写相关记录.为认真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卫生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 X》,为确保适龄儿童和泛博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杜绝疫苗因处置不当可能造成的不良伤害 ,特制定本制度 .一、县疾控中心由从事免疫规划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疫苗的储存、运输管理工作 .接种单位也应确定专 <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 .二、各接种单位所进疫苗均由上级疾控部门逐级提供 ,并由疫苗冷藏车负责运送 ,或者由各接种门诊派专车通过配发的冷藏设备 <放置有冰排冷藏箱、冷藏包 >进行运输 .所有疫苗在运输到位后 ,应即将放置于冷库<冰箱、冰柜等冷链设备 >,保证疫苗质量安全 .疫苗在运输过程中 ,温度条件应符合储存要求 .三、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 ,应当索取和检查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提供规定的证明文件与资料 .收货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 ,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验收 ,做好记录 .符合要求的疫苗 ,方可接收 .疫苗的收货、验收、在库检查等记录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四、疾控中心在向接种单位供应或者分发疫苗时 ,应提供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 .五、对验收合格的疫苗 ,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 ,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六、为保证合理使用疫苗 ,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各疾控中心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供应或者分发疫苗 .七、接种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 ##国药典》 <现行版 >、《预防接种工作规 X》等有关疫苗储存、运输的温度要求 ,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工作 .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 ,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储存和运输 .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一、各预防接种门诊〔点〕要设立社会监督和意见箱,并有人专人负责管理.二、建立与所在辖区联系制度,听取和了解所在辖区群众的反映与意见.三、不定期向群众发放"征求意见卡〞,进行满意度调查.四、礼聘社会义务监督员,定期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五、各预防接种门诊〔点〕实施下列公开制度.〔一〕上岗人员佩戴附有本人照片、##和编号、科室、职称或者职务等内容的胸卡.〔二〕公示接种程序流程图、接种门诊平面示意图、预防接种须知、儿童免疫程序、疫接种价格.〔三〕公示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接种单位工作制度、安全注射制度、生物制品管理制度、冷链设备管理制度、接种副反应与事故处理监测报告制度等.一、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者自毁型注射器 .使用的注射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并通过计量认证〕 .二、预防接种室须达到《预防接种门诊规 X 化建设标准》要求. 使用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室进行消毒清洁,并用紫外线灯照射 30 分钟以上,做好登记.三、接种前须问询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 ,检查身体,确认本次接种的疫苗,填写接种处方.四、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效期等.无标签或者标签不清, 过期、安瓿破裂、变色、有凝块或者异物的疫苗严禁使用. 五、接种时核对##、接种疫苗名称 .检查一次性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 .按接种技术规程和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 .卡介苗要分日接种.六、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者回收桶或者用毁型机集中毁型,并建立登记制度.七、接种后须观察 30 分钟.八、疫苗必须实行带冰接种.活疫苗开启后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一小时未用完应废弃.九、医疗垃圾集中焚毁或者交正规医疗废物采集机构统一处理..一、专人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所属派出所、乡镇〔街道〕采集新生儿资料,每月定期到接生单位采集"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表〞 .二、例会制度 .指定辖区内的卫生员作为联络员 ,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 .联络员负责上报本区域本月新生儿资料 ,核对本月采集的新生儿资料.三、与时查访 .卫生员收到卡后 ,与时巡访,调查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发现户籍在其他医院辖区内的 ,应与时注明户口所在地地址 ,与时退卡给有辖权的医院.并反馈,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四、登记人册 .属于医院地段辖区的新生儿 ,工作人员应与时登记,建卡立册 .并按照计划免疫的程序 ,与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给家长 ,催促家长按时间来医院人保与接种有关疫苗 .如二个月未带小孩接种,应与时进行随访.五、资料保存 .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报告卡 ,以备核查.做好"五变动〞登记工作.。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预防接种在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接种工作,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和执行一套有效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1. 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在医院或卫生院,以及其他合适的医疗机构。
门诊的面积和场所布局应符合卫生要求,并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
2. 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包括接种医生、接种护士、接种管理人员等。
他们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并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保持专业水平。
二、接种记录和信息管理1.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系统,记录每位受种者的接种情况和相关信息。
这包括接种疫苗的名称、批号、接种时间、接种部位等。
所有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2. 接种记录应保存在电子化系统中,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
同时,门诊应备份和储存纸质记录,以备不时之需。
三、疫苗储存和运输1. 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疫苗储存室,符合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关于疫苗储存的要求。
疫苗储存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应处于合适的范围内,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2. 疫苗的运输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疫苗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和变质。
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使用冷链设备,确保疫苗的冷链运输。
四、接种程序和操作规范1. 接种前,接种医生应仔细核对受种者的身份、个人信息和接种记录,确保接种的准确性。
对于需要特殊注意的受种者,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应特别关注并咨询专业意见。
2. 在接种过程中,接种医生应根据接种计划和程序,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确保接种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接种护士应严格按照消毒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接种过程的无菌性。
3. 接种后,接种医生和接种护士应及时记录接种情况,并告知受种者与接种相关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方法。
五、不良反应监测和应急处理1.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的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系统,对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1.医疗单位取得《XX省预防接种门诊认证书》,设立预防接种门诊,承担本院管理范围内预防接种任务。
2.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须取得《上岗证》和《考核合格证》方可上岗,接种人员必须同时具备执业资格。
3.预防接种门诊一般分登记、候种、接种、观察、冷链室、资料档案室等功能分区(室),各功能分区须宽敞清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
4.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和移动硬盘,对接种资料实行信息化管理。
5.接种室配备足够接种台、接种盘、污物桶等设备以及必要的抢救药械、体检器材及消毒设施。
接种室要有降温取暖设备,并定期对室内空气、接种台面、地面等进行消毒。
6.接种人员持“三证”上岗,工作时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
7.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制度、疫苗使用和冷链管理制
度,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安全接种,杜绝接种事故。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报告调查工作。
8.接种人员须严格遵守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接种前履行预检和告知义务,发现有禁忌症和当前健康状况异常的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
接种后观察30分钟。
9.按要求做好接种资料的记录、报告和保存工作。
各类接种资料要齐全完整、记录清晰并装订成册。
每月按时上报有关报表。
10.接种门诊负责人定期参加上级组织的会议培训。
每月组织本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例会培训。
接种门诊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
接种门诊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需要足够的医务
人员来保证门诊的正常运转。
这包括医生、护士、接待人员等,他
们需要轮班制度来覆盖全天候的工作。
此外,还需要有足够的管理
人员来协调和安排工作,以及维护门诊的秩序和安全。
从物质保障的角度来看,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需要门诊设施具
备全天候运转的条件。
这包括设施的安全性、设备的正常运转、药
品和疫苗的储备等。
同时,还需要有完善的后勤保障,例如食品供应、员工休息区域等,以保证医务人员能够在工作间隙得到充分的
休息和恢复。
此外,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和管理
机制,包括明确的工作职责分工、值班交接制度、应急处理流程等,以保证门诊工作的高效运转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总的来说,接种门诊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
会对疫苗接种服务的需求,但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人力资源和物质
保障等方面的条件,以确保工作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防备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目的和背景本制度旨在规范和改进防备接种门诊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人员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防备接种门诊的全部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
三、工作流程1.预约与登记–患者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平台预约接种时间。
–接种人员依据接种人数和疫苗存量进行接种时间的布置。
–患者来院后,前台接待人员核对预约信息,并完成登记工作。
2.接种咨询–医生和护士向患者供给有关疫苗的咨询服务,解答疑问并告知接种注意事项。
–依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医生和护士判定是否适合接种,并在病历中做出相应记录。
3.疫苗准备与存储–医生和护士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从疫苗冷链库存中取出所需疫苗。
–在取出疫苗前,核对疫苗的品种、批号和有效期。
–依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存储疫苗,定期检查和记录疫苗的储存温度。
4.接种操作–医生和护士在干净、消毒良好的工作间内进行接种操作。
–在接种前,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确认患者是否符合接种条件。
–依据接种程序,将疫苗正确注射到患者体内,确保注射操作精准无误。
–在接种完成后,妥当处理疫苗废液和废弃物,保持工作间的清洁和整齐。
5.接种记录与报告–医生和护士适时、精准地记录患者的接种信息,包括疫苗名称、剂量、接种时间等。
–每天结束时,将接种记录整理成报告,上报给主管部门。
–定期对接种记录和报告进行审核和复核,以确保数据的精准性和完整性。
四、安全管理与措施1.疫苗安全–疫苗由专人管理,严格掌控疫苗的购进、接收和发放等环节。
–定期组织疫苗冷链运输和存储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设立疫苗库房,并按规定进行防火、防潮和防盗等措施。
2.废弃物管理–设立专门的废弃物收集容器和处理区域,确保废弃物的适时清理和处理。
–废弃物依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封装和处置。
–定期对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废弃物处理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为了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差错,根据免疫规划有关要求,特制订规化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接种门诊要求环境整洁、采光良好,通风保暖,有醒目的标志,并与病房、门诊等病区隔开,以避免交叉感染。
二、接种前及时收集儿童出生情况,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受种对象,及时采取预约、、手机短信、通知单、口头通知等适当方式,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进行接种。
三、在实施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情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必要时测量体温和进行检查,并做好预检记录。
凡有禁忌症的对象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做好家长或监护人解释工作,并在接种卡、证上做好记录。
四、在实施接种前,采取口头或接种通知单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告知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在免费的第一类疫苗中有第二类替代的同品种疫苗时,应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可以自愿、自费选择接种。
五、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登记要求完整、规,由接种医生签名。
六、接种人员必须持有《计划免疫上岗证》,接种时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洗净双手。
接种前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出现差错事故,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接种。
七、按冷链管理要求及时准备好所需疫苗,接种时必须做到苗不离冰,活疫苗开启后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超过一个小时未用完必须废弃。
八、及时准备好一次性注射器、70%酒精、棉签、冰排、冰藏包等器材。
九、进行紫外线消毒和操作台面及地面的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十、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和处理。
十一、发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和向县级疾控中心报告。
十二、接种完毕及时处理剩余疫苗,未打开的疫苗做好标记,放冰箱保存,于有效期在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
及时清理接种现场和消毒,做好相关记录。
十三、清理核对接种通知单和接种卡,并确定需补种的,下次接种前补发通知。
十四、统计本次接种情况和下次接种的疫苗使用计划,并按规定定上报相关报表。
安全接种制度一、生物制品(疫苗)供应只能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订购。
二、疫苗的运输和储存必须按照疫苗的性质、温度的要求进行运输、储藏是。
麻疹疫苗和脊灰疫苗应在冷冻条件下储存和运输,其它疫苗应在2-80C冷藏条件下储存和运输,直至接种。
三、每次到区疾病控制中心领取、购买疫苗,必须使用冷链设备,确保疫苗的效价。
四、领回疫苗要分类分批储存,先进先用,后进后用,减少疫苗的积压和浪费。
五、认真做好接种前的准备工作,领取疫苗和一次性注射器。
六、接种人员必须持有计免人员上岗证方可从事接种工作。
七、接种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帽、口罩,在接种前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严格掌握操作规程、注射事项、接种对象、接种途径、接种部位、接种剂量及禁忌症。
八、每次接种前向学校、老师、学生及儿童家长宣传本次接种疫苗名称、接种意义、接种对象、禁忌症、接种时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正常或异常反应及处理办法。
九、接种疫苗时必须核实接种对象、查对接种记录,防止重种、漏种、错种,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测试体温,核实查验所用制品,无误后方可实施预防接种。
十、接种后要及时做好接种记录,包括疫苗名称、批号、效期、产地、接种者、受种者、性别、出生年月日、接种时间、剂量等。
对未种者注明未种原因,同时做好上册、上证工作。
冷链设备管理制度一、加强冷链设备的管理,建立冷链设备台帐,记录各种设备的品名、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薄,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
二、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期保养,经常擦拭保洁,建立温度监测记录。
每日2次(上午上班后与下午下班前)观察记录冰箱冰柜运转温度;冷藏包每次用后及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及时送回冷冻室冻存。
三、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
四、所有计划免疫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存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过期疫苗。
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一、设立监督举报箱,公布监督、咨询,接受群众的投诉、举报和咨询。
二、对群众投诉、举报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要及时研究、认真解决,并把处理结果、改进意见向投诉、举报人反馈。
三、不定期向群众发放“征求意见卡”进行满意度调查。
四、实施下列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1)上岗人员必须佩戴附有本人职务、职称、等容的胸卡;(2)公开贴卫生部制订的医务人员医德规及实施办法;(3)公开贴一类(免费)疫苗及免疫接种程序和二类疫苗收费价格;(4)接种工作人员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做好基础资料记录。
(5)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有权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接种人员应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6)预防接种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和其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理。
新生儿报告登记制度一、专人负责。
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
每月定期到所属派出所、乡镇(街道)收集新生儿资料,每月定期到接生单位收集“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表”。
二、例会制度。
指定辖区的妇女主任、乡村医生、治保主任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
联络员负责上报本区域本月新生儿资料,不属本辖区新生儿资料上送县疾控中心转报,核对本月收集的新生儿资料。
三、及时查访。
地段主管人员收到卡后,及时巡访,调查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
发现户籍在其他医院辖区的,应及时注明户口所在地地址,及时退卡给有辖权的医院。
并反馈,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
四、登记入册。
属于医院地段辖区的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卡立册。
并按照计划免疫的程序,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给家长,督促家长按时间来医院入保及接种有关疫苗。
如二个月未带小孩接种,应及时进行随访。
资料保存。
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报告卡,以备核查。
做好“五变动”登记工作。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为认真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确保适龄儿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杜绝疫苗因处置不当可能造成的不良损害和减少疫苗浪费,特制定本制度。
一、接种单位也应确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
二、接种单位一类疫苗由县疾控中心使用冷藏设备(放置在冰排及温度计的冷藏箱、冷藏包)由疫苗运输车负责运送,或由各接种门诊派专车通过配发的冷藏设备(放置有冰排、冷藏箱、冷藏包)进行运输。
所有疫苗在运输到位后应马上放置于冷库(冰箱、冰柜等冷链设备),保证疫苗质量安全。
三、二类疫苗在接收或者购进时,应当索取和检查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提供规定的证明文件及资料。
收货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容进行验收,做好记录。
符合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
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向接种单位供应或分发疫苗时,应提供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
五、对验收合格的疫苗,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六、为保证合理使用疫苗,减少不必要的损耗,要按照先产先用,先时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供应或分发疫苗,减少疫苗浪费。
七、接种单位应定期对储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问题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供应、分发和接种,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
由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质量异常的疫苗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八、接种单位储存的疫苗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过期、失效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集中处置。
九、疫苗的收货、验收、在库检查等记录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十、接种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国药典》(现行版)、《预防接种工作规》等有关疫苗储存、运输的温度要求,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工作。
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储存和运输。
十一、接种单位应按以下要求对储存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一)应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对低温度冷度库进行温度记录。
(二)对冷链设施(低温冷库、低温冰箱、普通冰箱、冷柜、备用发电机组等)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转。
(三)应采用温度计对冰箱(包括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冰柜)进行温度监测。
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低温冰箱的中间位置。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
(四)冷藏设施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十二、对运输过程中的疫苗进行温度监测并记录。
记录容包括疫苗名称、生产企业、供货(发送)单位、数量、批号及有效期、启运和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运输工具名称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
预防接种信息化监测系统使用管理制度1、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是为接种门诊使用《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而统一配置的专用设备,必须安装在接种门诊《点》工作区域,禁止挪用和安装在其他工作场所。
计算机禁止安装与免疫预防工作无关的程序。
2、有专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负责计算机保装养和系统维护、数据传输、联系故障处理等工作。
3、《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定、日常接种管理、接种监测管量、计划免疫年报管理、异常反应管理、报表统计、基本资料和系统维护等八大功能模块,全市统一设定,不得擅自更改。
4、网络连接属性设置后,禁止擅自更改。
5、接种门诊后进行数据备份工作,并将数据上传。
6、接种门诊必须由培训合格的监测软件操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禁止未经培训的其他人员操作。
7、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定期对计算机杀毒。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职员必须规穿着工作衣帽,勤剪指甲。
工作前须用肥皂、活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
天天放工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侯诊室室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为≥70UW/cm2,<70UW/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3M空间≥1.5瓦安装,紫外线灯管表面应保持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
三、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需每周更换2次,艳服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
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2.0%碘酊,涂擦注射部位1遍,作用1分钟,再用75%酒精擦拭2遍,擦净余碘干燥后方可注射;使用0.5%碘伏测直接涂擦皮肤2遍干燥后即可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