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猝死预警心电图分析2015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心电图](https://img.taocdn.com/s3/m/37cd1d0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6.png)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心电图2022重庆首届全国现代心电信息学学术研讨会心脏性猝死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
AMI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前常有特殊的预警心电图表现,如能掌握急性心肌梗猝死预警心电图特点,及时识别高危病人,采取减轻心脏负担和心肌缺血,缩小梗死范围等有效措施应能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急性心梗猝死心肺复苏不易成功,即使复苏成功,亦难易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所以临床医师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心电图的特点极为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心电图包括:超急性期T波、ST段抬高伴有对应导联的ST段下移、QRS时限大于120m及QRS终末部分扭曲变形者、墓碑形ST段抬高、巨R波形ST段抬高、ST段巨型抬高、缺血性J波、RonT室性早搏、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慢于40次/分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QRS波增宽、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新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急性心肌梗死交替出现完全性右束支和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或三支阻滞、出现T波交替、急性心肌梗死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出现伪肺型P波等。
本文仅介绍几种常见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心电图的特点。
(一)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T波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表现为巨大超急性期T波,此时心肌复极异常,受损心肌与健康心肌复极不一致,即复极离散度增大,易形成心室内传导延缓或单向阻滞,容易被室性早搏诱发室速(VT)或室颤(Vf),而引起心脏性猝死。
方艳平报道46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病人,超急性期T波改变3例(7%),其中引起Vf2例,引起交界性逸搏心律1例。
因此,发现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T波异常时应严密监测心脏电生理活动及生命体征,避免发生心脏性猝死。
超急性期T波特点为:T波高耸伴QRS波增宽,尤其是高而巨大的T波伴J点离开基线,ST段高出T波前支样改变,提示心肌复极电位增大,易形成心室内传导缓慢或单向阻滞,易被室早诱发VF或VT,最后引起心脏性猝死。
预警心源性猝死的四种心电图波形
![预警心源性猝死的四种心电图波形](https://img.taocdn.com/s3/m/314dd3df360cba1aa811da42.png)
ga da 波诊断标准为:有不同类型的类右 束支阻滞,Br ugada波分三型,其中I 型 表现为J 波抬高≥2 mm,ST段呈穹窿型
和左上肢分别与v2和V。导联电极相 联,I 导联即代表v2 ( 阳极) 和V。( 阴 极) 间的双极导联。这种方法对I 型
波、Laml xl a( x) 波、病理性J 波与CSD相 ( 下斜型) 抬高并伴有T波倒置。Ⅱ型 Br ugada波的敏感性远高于标准单 极v2 关的心 电图改变,可 以预警患者 有CSD 表现为J波抬高2r am,ST段呈马鞍型 导联。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作者单住:l 83 660 0 新疆布尔 津县人 民医 院 2 830001鸟鲁木齐新疆 堆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行药物试验后,要继续检测12导联心电 图直至正常后方可让患者回病房,以免 发生危险。 1.3.3 加做特殊导联可 以提高诊断率
可以采用双极胸导联记录,把右上肢
误诊 。如 患者无 临床症 状、 无家族 史、 无 晕厥病史等,就只能诊断为Bmga da波, 不能诊断为Bmr :掣l a综合征。在临床实 践中,可以发现Br ugada波具有间歇性、 多变 性、 隐匿性 、非 典型部 位等特 点, 容
476
预警心源性猝死的四种心电图波形
【 中图 分 类号 】R540 .4 1
.秦培强1 贾邢倩2王凤秀2马伟2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100 8- 07 40( 2010 ) 19 - 06 - 04 76- 0 3
·综述·
心源性 猝死( CSD) 严 重威胁公共卫 生健康。近年来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发生 猝死的心电图标志。Br ugada波、Epi si l on
录,图形特征更典型。Br u鲥a波的v5
导联终末s 波并不增宽,据此容易区别。
动态心电图对运动性心脏损伤及猝死的预警意义
![动态心电图对运动性心脏损伤及猝死的预警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4acbb5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5.png)
动态心电图对运动性心脏损伤及猝死的预警意义
王江涛;曹雪滨;平政
【期刊名称】《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5(33)1
【摘要】动态心电图的新指标对运动性心脏损伤及猝死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文章介绍了动态心电图新指标心率变异性、T波电交替、QT离散度、心率减速力等,分析了其在运动造成心脏损伤中的预警意义。
提出综合分析各种指标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以期为预防军队过度训练造成的心脏损伤及运动性猝死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3页(P108-110)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军事训练;运动性猝死;预警
【作者】王江涛;曹雪滨;平政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中医学院;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
【相关文献】
1.基层官兵运动性心脏损伤的预警与防治 [J], 吴学宁;曹雪滨;李俊峡
2.动态心电图对运动性心脏损伤及猝死的预测价值分析 [J], 李香龙
3.动态心电图预警心脏性猝死 [J], 钟杭美
4.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新入伍战士运动性心脏损伤中的预警作用 [J], 王江涛;张刚;王晨阳;张莉;华川;许亚辉;曹海涛;曹雪滨
5.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新入伍战士运动性心脏损伤中的预警作用 [J], 王江涛;张刚;王晨阳;张莉;华川;许亚辉;曹海涛;曹雪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d44703b3968011ca300917b.png)
[ ] 袁 文林 , 6 李浒 , 国祥 , 动态脑 电图在癫痴诊 断中的应用价 赵 等. 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09,2 5 :82 . 20 1 ( )2 .9
[ ] 张珉 , 7 孔峰. 抗癫痫药物治疗 中脑 电图监测 的意义 . 临床神经 电
生 理 学 杂 志 ,0 7 1 ( )3 23 3 2 0 ,6 6 :6 .6 .
在 S D患者 4 C 6例 中, 男性 2 9例 , 女性 1 , 7例 平均年 龄 为( 1 ± .) 。在我 国每年心脏性猝死 的总人数约 为 5 . 7. 0 岁 2 3 44 万, 猝死率男性高于女性 。本文研究的患者 中发生于 2 :0 30 ~ 次 日 8O :0之间 2 9例 , 发生于 8 O ~ 3 O :0 2 :0之间 1 。文献 7例
墓碑形 s T段抬高 1 (0 %)墓碑形 s 4例 3 . , 4 T段抬高为急 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典 型表现 , s 为 T段 抬高 0 ~ . m 其 中 . 08 V. 4 伴病理性 Q波 4例 ,墓碑形 s T段抬高说 明发生透壁性心肌 梗塞 , 且梗塞面积较大 , 常预示 3支血 管病 变 , 易发生心力衰
A 早期诊 断的最简单 、 MI 可靠 工具 , 还是判断 治疗 结果和 预
后 的 主要 手 段 ,本 文 对 4 6例 A 患 者 发 生猝 死 的 心 电 图 分 MI
析, 旨在讨 论 A 患者早期 心电图的特殊改变 . MI 以采取及 时 有效 的治疗手段 , 从而进一步降低 A 患者猝死 的发生率 。 MI
p te n a d t e r o a ii g a u i fo t l n t mp r l at r s n h i l c lzn v l e n r n a a d e o a e i p i s Br i 1 9 1 9: 7 p l se . an, 9 6, 9 1 . e
3心电图对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评估 李义波
![3心电图对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评估 李义波](https://img.taocdn.com/s3/m/25ef020ba98271fe900ef94c.png)
动态心电图
目前认为对于明确诊断(如:心律失常、 QT间期改变、T波或ST段改变、对于评估风 险或者诊断性治疗很有价值(I级推荐 A类证 据)
记录到事件并明确与症状之间的关系(I级推 荐 B类证据)
当常规动态心电图检查不能发现问题时,植 入式长程记录仪可以发现晕厥等症状发生时 的心电活动,并发现异常(I级推荐 B类证据)
治疗主要应用ICD,药物中奎尼丁疗效 最好,可能为ICD的辅助用药。
QT离散度(QTD)
方法:Lay于1990年提出应用体表12导心电
图测定QT离散度。标准12导ECG中,选择8个QRS波
群,测量最长QT和最短QT的差值,即QTD。基础值
40~60ms,100ms以上或超过基础值1倍,认为是危
运动试验
心脏变时性功能障碍
研究发现运动后最大心率值<89bpm者,认为是 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其心血管死亡及事件 高出2倍。
心率恢复率(△HRT):运动后第1分钟△HRT ≤12次/分,2分钟△HRT <22 次/分,都是变时性 功能障碍的具体指标,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均 有相关。
运动变时功能与猝死
1990、1996美国心源性猝死指南指出LPS是 MI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性晕厥危险分层的依 据。
很多研究者已证实早年Simson的研究结果,
心率变异性
应用心率变异性分析,定量的判断 自主神经平衡或失平衡状态已有公 认。 阵发性房颤、变异性心绞痛等发作 显著受自主神经的影响,但发作前 到底是何种自主神经兴奋性增高却 未有定论。
低钾血症
女 64岁 血钾2.83 mmol
T波交替
心源性猝死占心血管病死亡的50%,占所 有死亡原因的20%。
注意:这些特征心电图改变,都是猝死的前兆!
![注意:这些特征心电图改变,都是猝死的前兆!](https://img.taocdn.com/s3/m/8ad495e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f.png)
注意:这些特征心电图改变,都是猝死的前兆!猝死是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人主张定为1小时,但也有人讲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也归为猝死。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各种心脏病都可以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是冠心病,猝死备受医学界重视。
大多数猝死由于恶性心律失常引起。
患者猝死前,其心电图一般会表现出异常改变。
那么哪些心电图的异常改变标志着猝死的发生?1949 年,Smirk 最早提出了R on T 型室早的概念(R Waves Interrupting T Waves),并认为,一定情况时,R on T 型室早可诱发室速/ 室颤(VT/VF)。
其后,不少学者将R on T 型室早视为VT/VF 的预警指标。
R-on-T心电图:提前出现的室性早搏,发生在前一心动周期的T 波上(波峰、前支、后支)。
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意味着心室处于易反复激动的易损期,故落在T波上的室性早搏刺激,易导致室速、室颤的发生。
R-on-T心电图R on T现象及触发T dP早复极心电图一例:可见下壁导联ST段轻度弓背向下抬高早复极是指外观健康无心脏形态异常人群出现ST段抬高等表现的心电现象,伴有相关症状者称为早复极综合征。
早复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电图现象,是指至少两个连续导联的QRS波群终末部和ST段起始部交界处的J点抬高≥0.1 m V。
早复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电图变异,大多数无病理意义,不用治疗,但一定要首先将它和器质性心脏病的心电图表现相区别,以防漏诊的发生。
但近年来发现,一部分存在过早复极心电图异常表现的患者,也易于发生室速、室颤。
早复极心电图表现QRS波终末顿挫(A)和切迹(B)≥0.1mV,ST段凹面向上型抬高,T波对称心室不同部位电位差形成J波的示意图三种不同类型的Brugada波的心电图改变Brugada综合征最初由西班牙学者Brugada兄弟于1992年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报道的8个病例而衍生出的一个新综合征。
心脏猝死预警心电图分析
![心脏猝死预警心电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9c0063960590c69fc37695.png)
➢ 据统计,SCD患者有80%死于心律失常,其中83%死于快 速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17%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
➢ 从病因分析,冠心病是导致SCD的首要原因,约占65%, 其次是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以及致 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
心律失常相关—短QT综合征(SQTS)
➢ 短QT综合征(SQT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以短QT间期 为特征和可致心律失常性猝死的综合征。按其病因可分为 特发性SQTS和继发性SQTS
心律失常相关—短QT综合征(SQTS)
➢ 特发性SQTS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原发性心电 疾病)。Brugada&洪葵等进一步证实基因突变,心室肌 细胞动作电位3相钾离子流迅速外流,动作电位时程和不 应期不均一性缩短,形成短QT间期
➢ 继发性SQTS是一种获得性心脏离子通道病,是由后天病 因所致的QT间期缩短,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引起致命性心 律失常
➢ 相关病因有洋地黄中毒、高钙血症、高钾血症、低温、急 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变异型心绞痛、脑血管意外、乐果 中毒、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温、服用激素类药 物(乙酰胆碱、儿茶酚胺、雄激素等)、心动过速以及自 主神经张力失衡等
➢ 另外约10%的SCD由一些原发性心电活动异常导致 ➢ 心电图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应用普遍、便于随
访等优势,特别是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猝死预警心电现象, 应成为检测、发现和随访可疑猝死者的重要手段
冠心病相关--左主干病变
本图显示多 导联ST段下 移>0.5mV,提 示多支病变 近年来的资 料证实,同时 伴有STaVR抬 高>STV1抬 高者,为左 主干病变
24例老年患者心脏性猝死前门诊心电图分析
![24例老年患者心脏性猝死前门诊心电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9209d828ea81c758f57821.png)
其 中冠 心病 1 9例 , 以陈旧性心肌梗死为主 ( 1 2例 ) , 合 并 糖 尿 病 3例 , 合 并 高 血 压 4例 ; 高 血 压心 脏病 2 例; 心 肌 病 2例 ; 风 湿 性 心 脏 病 1例 。2 4例 中 合 并 低 血 钾 2例 , 心 力 衰 竭 1例 , 左 室肥 大 6例 。 S C D前有 1 8例 患 者 临 床 症 状 不 典 型 , 仅 有 轻微胸 痛、 胸 闷、 气促等不适 , 可 行走 。 1 . 2 研究方法 : 取患者 S C D前 2 O ~6 0 ai r n在 门诊 检 查 的 同
广 西 医 科 CAL UN I VERS I TY 2 01 4 Fe … b; ’ 3 1( 1 )
I R SI
2 4例 老 年 患者 心脏 性 猝 死 前 门诊 心 电图分 析
失常 、 室 颤 致 猝 死 最 主 要 的 因 素 ] 。其发 生机 制多 认为 : 严 重缺血易引起心肌 电生 理紊 乱 , 心室 内时 相 的不一 致、 不 对 称 状态 ; 缺血后期 心肌 易导 致交感 神 经 的重构 , 缺 血 区 心 肌
的 复极 不 同 步 , 导致心室复极 离散度 增加 ; 随着 心肌缺血 、 扩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 选择 2 0 0 2年 1 月至 2 0 1 2 年 1 月 我 院 门诊 抢 救 的老 年 S C D患者 2 4 例 。其 中 男 2 1例 , 女 3例 , 年龄 6 O ~
预测心源性猝死的心电指标
![预测心源性猝死的心电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dfa6722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4.png)
预测心源性猝死的心电指标张海涛;张树龙【摘要】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居世界各国之首.SCD不仅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健康,而且救治成功率低,绝大部分在院外就已经死亡.因此,对处于猝死高危状态的人群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SCD发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无创性检查技术领域不断发展,预测SCD发生的指标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主要综述预测SCD的心电指标,如反映心室复极水平的Tp-e、Tp-e/QT、TWA、缺血性J波;反映心室除极水平的QRS波时限、碎裂QRS波、窄而高QRS波,通过这些无创指标在时限、比值、形态方面的变化,来评价心脏电活动,以预防心脏恶性事件,最终避免SCD的发生.%More than 500,000 people die from sudden cardiac death (SCD)each yearin our country,which is onthe top of the world.The SCD is a serious threat to public health.The key to reduce the SCD occurring is totake timely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measures in the high risk SCD group.Wemainly reviewedthe significance of someECGparameters,such as the Tp-e,Tp-e/QT,T wave alternating electric,QRS duration,fragmented QRS,narrow and high QRS,as well asischemic J wave,in preventing SCD.【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9)005【总页数】3页(P507-509)【关键词】心源性猝死;Tp-e;TWA;碎裂QRS波;缺血性J波【作者】张海涛;张树龙【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检查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中心,辽宁大连1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任何由心脏疾病引起,于症状出现后1 h内院外、急诊室或到达医院时已经发生的死亡。
健康查体中预警猝死心电图标志波型检出结果分析
![健康查体中预警猝死心电图标志波型检出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60b1d4ad51f01dc281f111.png)
3 . 3 早期 复极 综合征危险因子特性
早期 复极综合 征是一
用》 国际指南 2 0 0 9 ( 以下 简称 国标 ) , 综合 性 的判定 , 为 临 床提供心 电图信息 。
2 结果
种 较 常 见 的 正 常 心 电 图 变 异 。多 数 无 任 何 症 状 。 部 分 患 者
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迷走神经 占优势 的表现 , 常感头晕 、 心
・
6 0・
实用 医药 杂 志 2 0 1 4年 O 1月 第 3 l 卷 第叭 期 P r a c J Me d& P h a r m.V o l 3 1 . 2 0 1 4一O 1 N o . 0 1
预 防 医学
健 康 查 体 中预 警猝 死 心 电图标 志 波型 检 出结 果分 析
2 0 1 1年 0 9月_20 1 3年 0 1月来福 田健康体
的患者常伴发特 发性 心室纤 颤或猝 死者 , 称为 B r u g a d a综合
征。B r u g a d a 综合 征 ( B R S ) 的心 电图具有 多样性 、 多变 性 、 隐 匿性和易受多种药物影响 等特点 , 心电图表现伴发 的室性心 律失常 , 多为快速多形性室速或室颤 。发作前多无先兆 , Q— T
干预措施 , 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关 。特别是迷走神 经兴奋性增高 易引发心肌 电生理不 均匀 ,
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 的主要原因。 3 . 2 B r u g a d a 综合征危 险因子特性 心 电图上 有 B r u g a d a波
1 . 1 一般资料
扰, 实时 自动 心律二导( 平均 +心律 , 即记 录每个导联一个 平 均心 电图波形 +固定 Ⅱ导波形 ) 描记心电图 , 对 异常心 电图 , 根据检查结果加做 附加 导联 。并 由专业 心 电 图医师逐 日进 行 自动分析 和人工分析并统计处 理。
预测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心电综合征
![预测心脏性猝死的临床心电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57b574e5102de2bd9605888c.png)
联 的 Q S波窄 , 5 ~ 5m ; 点抬高 ; 在下 R 为 5 8 s②J ③
壁 Ⅱ、 1 、 V 1 A F导 联 和 左 胸 导 V 、 6导 联 可 见 R 1 5V
波 初 始 部 上 升 支 陡 峭 , R波振 幅增 大 : 在 静 息 且 ④ 状 态下 患者有 s T段 抬 高 , 患 者 运 动 。 以 发 现 嘱 可 运 动 过程 中 .T段 由抬 高转 为 压低 , 动 停 止后 , S 运 T
心 血 管病 防治 知 识 ( 学术 版 ) 2 1 0 2年 第 1 ( 、 期 1 2月 下半 月i - ) fr , ]
32 心 电图 分型 .
2 7
43 鉴别 诊 断 .
诊断 L T Q S男 性 ≥04 - 性 I04 s 延 长 : .5S女 > .6 为 ,
预 激 综 合 征 伴 心 房 颤 动 要 和 心 房 颤 动 伴 室 内
首先要和短 P R间期区别 。 如果具备诊断标准 的前 三项 , 而无 第 四项 , 只 能诊 断 短 P 间期 。 则 R 而
与典 型预 激 综合 征 区别 则 非 常简 单 。
54 临床 意 义 .
如 果 并 发 房 扑 、 颤 , Jm s 不 应 期 缩 短 房 在 ae束 时 , 引起极 快的心室率 , 常>0 会 常 20次/ i, 时 mn 这
人 可 完 全 无 症 状 , 些 病 人 在 儿 童 时期 出现 一 、 有 二 次 晕 厥 , 后 再 未 出现 , 些 病 人 一 年 内多 次 出现 此 有 晕厥 , 无晕 厥 和 猝 死 家族 史 并 不 意 味着 不 发 病 。
34 诊 断 方 法 .
①窦性 心律 时 P R间期< . ;②无 预激波 ; 01 S 2  ̄Q S R 波时间正常 ; ④反复发作心动过速。
致死性心电图波的解读
![致死性心电图波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99918c46edb6f1afe001f84.png)
心律失常致死性心电波型分析2018 (谷子编写)1、Lambda 波(λ波)(详解见最后)Lambda 波是近年新认识的有猝死危险的心电图标志波,多见于①年轻男性;②有晕厥史;③家族成员中有晕厥或猝死病例;④不能证实有心脏病存在;⑤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电图记录;⑥猝死发生在夜间。
Lambda 波引发猝死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根据临床表现为原发性心脏突然骤停,而不是表现为原发性心室纤颤。
这种心脏各节律点的自主电活动突然停止,可能与心肌细胞遗传性离子通道缺陷有关。
此外,也有人认为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
突然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可引起心脏意想不到的抑制,导致心脏原发性停搏,此种现象有人称其为“迷走风暴”。
2、特发性J 波所谓特发性J 波,是指无低体温、高钙血症以及急性脑血管疾病而出现的异常J 波。
近年报道特发性J 波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而引起人们的重视。
特发性J 波多见于①健康的中青年人或运动员;②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并存;③常出现胸闷、乏力以及叹息性呼吸;④常出现室性早搏;⑤有家族性晕厥或猝死史。
发生猝死的原因可能与自主神经失调有关。
特别是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易引发心肌电生理不均匀,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的主要原因。
心室提前复极可能是产生特发性J 波的细胞学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加,特发性J 波有逐渐变小的倾向。
3、Epsilon 波(ε波)Epsilon 波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注意的心电图小棘波,已被证明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上的一个标志。
多见于①表现健康的年轻人;②有晕厥发作史;③有晕厥或猝死的家族史;④有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影像学改变。
又称后激动电位或右心室晚电位,于1977 年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D )患者的心电图中被发现并命名,大约30%的ARVC/D 患者可在心电图上记录到Epsilon 波。
Epsilon 波是预测猝死风险的心电图标志波之一,这类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颤,临床应该高度重视。
心脏猝死心电图
![心脏猝死心电图](https://img.taocdn.com/s3/m/4ba91dee27284b73f3425016.png)
III心肌疾病与心力衰竭
A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缺血性心肌病 2特发性心肌病 3酒精性心肌病 4高血压性心肌病 5心肌炎后心肌病 6 产后心肌病
三 濒死心电图
➢濒死心电图: 是指从严重的或致死的心律失常发展为
死亡的过程中出现的短暂过渡性心电图。
最新的分类为: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型 ◄
停搏型 阻滞型 混合型
A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型
➢ 先是出现频发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性早搏; 继而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最终发生心室 扑动或心室颤动。
变
B 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
1 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2 其它冠状动静脉瘘 3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Vaisalva窦 4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Vaisalva窦 5 发育不全或成形不全的冠状动脉
C 冠状动脉栓塞 D冠状动脉炎 E冠状动脉的机械性阻塞 F冠状动脉的功能性阻塞
1伴或不伴动脉粥样硬化 的冠状动脉痉挛
低频率心房扑动、阵发性完全
,
改 变 。 经 植 入 永 久 性 起 搏 器 及 药
图 为 阻 滞 型 合 并 停 搏 型 濒 死 心 电
性房室阻滞、心室停搏
C 阻滞型
➢ 多为高度房室阻滞或窦房阻滞所致, 随着 病情恶化致交接性节律点自律性丧失或室 性节律点自律性降低, 逐渐下移。致心室律 缓慢不齐继而心室停搏。
二度二型窦房传导阻滞
反 复 昏 厥 入 院
上行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阻滞、缓慢的交接性逸搏心律。中 行为心室颤动发作。下行为植入VV I起搏器后记录, 起搏器功能 正常。ECG诊段: 混合型濒死 ECG(阻滞型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型)
心电图 晕厥 猝死
![心电图 晕厥 猝死](https://img.taocdn.com/s3/m/0d537af304a1b0717fd5ddc8.png)
Haissaguerre M N Engl J Med 2008;358:2016-23
室 颤 不 复 发 的 可 能
无早期复极
出现了早期复极
Haissaguerre M N Engl J Med 2008;358:2016-23
早期复极的心电图
• • • • • • • • ST+ 上部呈凹形 V3 > V4 > V2 > V5 过渡区右偏 (V2-V3) T<R T (V6) > T (V1) R波悬挂 (J波) 无镜面 额面导联少见,aVL特别少见
– 无症状:简单医护 – 轻度心律不齐: β阻滞剂或胺碘酮 – 严重心律不齐: 除颤器
Brugada综合征
• 休息时昏厥 • 男性,40 岁 • 最常见的通道疾病之一: 法国猝死病例中的46% • 心外膜除极钠-钾通道先天性异常
Brugada P, Brugada R, Brugada J: the Brugada syndrome. Curr Cardiol Reports 2000;2:507-514
• 婴儿 – 儿童 – 40岁以下的成人 • 家族病史
Baruteau AE. Arch Pediatr 2009;1:373-380
诊断
• 用力试验 • 心电图
– 心动过缓 – 尖端扭转性室速 – 复极异常
• 纠正后QT变长 • T波交替 • T波悬挂>3个导联
• 确认遗传因素
心电图分类
• LQT1
• 症状 • 家族病史 • 启动试验 +
• 指征
– 无症状:无家族病史
• 不一定使用嵌入式除颤器
– 启动试验 + ==>使用嵌入式除颤器 – 试验 - ==>不使用嵌入式除颤器
Lambda波,一种猝死高危的心电图标志?
![Lambda波,一种猝死高危的心电图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f9a8ac9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f.png)
Lambda波,一种猝死高危的心电图标志?
陈柯萍;王磊
【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
【年(卷),期】2015(034)006
【摘要】心脏性猝死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我国每年大约54.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1].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应用已预防了大量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但是由于许多患者的首发症状即为恶性的心律失常和猝死,因此如何预测猝死的高危患者成为了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许多猝死高危患者的心电图特殊标志已经被人们熟知,包括Brugada波、Episilon波、特发性Os-born波、早复极波等等.而心电图Lambda波是近十余年内被发现和认识的又一心脏性猝死相关的心电图标志.本文对Lambda波与心脏性猝死的关系作一介绍.【总页数】4页(P411-414)
【作者】陈柯萍;王磊
【作者单位】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mbda波,一种猝死高危的心电图标志? [J], 陈柯萍;王磊;
2.情绪激动诱发的Lambda波样心电图改变一例 [J], 刘力
3.有猝死危险的心电图标志波 [J], 冯海新
4.预示猝死的心电图改变:高危心电图 [J], 孟庆义
5.预示猝死的心电图改变:高危心电图 [J], 孟庆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相关—AMI超急期ST-T改变
赵某,男,42岁,胸疼40分钟
9
冠心病相关—AMI超急期ST-T改变
赵某,男,42岁,胸疼4h
男,37岁,因胸痛持续5h不能缓解急诊科就诊
10
冠心病相关—AMI超急期ST-T改变
因急性ST段抬高31min时 ,发生了心室颤动1h59min 猝死于家中
11
上T 波形态、极性或振幅的逐搏交替变化
有毫伏级TWA ;微伏级TWA两种
24
冠心病相关—T波电交替
A:正常;B:缺血发作时(缺血性J波+T波电交替);C:室速发作
25
冠心病相关—T波电交替
26
冠心病相关—T波电交替
27
冠心病相关—T波电交替
T波电交替是目前公认的对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室速室颤)最具预测 价值的无创电生理指标
无创心电图预警猝死,可以最大程度地拯救患者的生命
3
心源性猝死(SCD)的特征
病魔之首:最可怕 发病突然:始料不及 高发病率:绝大部分猝死患者死于心脏停搏
(CA)。我国每年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 猝死*
*华伟,张澍: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关于我国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
心源性猝死(SCD)的特征
另外约10%的SCD由一些原发性心电活动异常导致 心电图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应用普遍、便于随
访等优势,特别是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猝死预警心电现象, 应成为检测、发现和随访可疑猝死者的重要手段
5
冠心病相关--左主干病变
本图显示多 导联ST段下 移>0.5mV,提 示多支病变
近年来的资 料证实,同时 伴有STaVR抬 高>STV1抬 高者,为左 主干病变
前降支近段多呈完全性闭塞或严重狭窄 多伴有多支冠脉血管病变 前壁心肌梗死多见 预后差
死亡率高 严重心律失常多见 泵衰竭多见 墓碑形ST段抬高是AMI早期或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的表 现形式,此种心电图改变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一个独立 指标
18
冠心病相关--巨R型ST段抬高
多发生在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 R波振幅增大 ST段呈尖峰状抬高 QRS波轻度增宽
13
冠心病相关—缺血性J波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14
冠心病相关—缺血性J波
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明显J波(选自郭继鸿《心律》) (1)单纯缺血性J波,(2)缺血性J波伴ST段抬高
15
冠心病相关—缺血性J波
除ST段抬高外,可见明显缺血性J波
16
冠心病相关—缺血性J波
17
冠心病相关--墓碑型ST段抬高
28
与心肌缺血相关--尼加拉(Niagare)瀑布样T波
发生机理 脑血管意外、阿斯后、急腹症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大量的交感胺释 放入血,直接作用于心肌造成心肌损伤。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或透壁性心 肌缺血,致心外膜复极迟缓
特征 1、倒置T波开口宽阔,谷底相对狭窄,两支不对称 2、巨大倒置T波电压≥1.O mV,部分达2.0 mV,多出现在左胸导联 3、QT间期显著延长,可达0.75~0.95s 4、不伴ST段移位和异常Q波 5、常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
心脏猝死预警心电图分析
心内科 李跃荣
1
浙江卫视主播
歼15舰载机总指挥罗阳
(28岁)
2
(51岁)
概念
猝死(Sudden Death, SD)是指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 作或恶化,短时间内突然死亡。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目前 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因心血管系 统疾病导致的猝死。目前公认为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的 死亡。猝死人群中80%为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80%为 恶性心律失常
29Leabharlann 与心肌缺血相关--尼加拉(Niagare)瀑布样T波
30
与心肌缺血相关--尼加拉(Niagare)瀑布样T波
31
心律失常相关—RonT现象
早在1949年Smirk就指出RonT现象室性早搏可以 突然发生死亡。Dolana等又发现RonT现象室性 早搏可以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Lown 等将RonT现象的室性早搏列为最高级别的室性早 搏,表示预后不良
患者女,71岁,反复发作性胸痛, 本例患者冠脉造影证实:左主干次闭塞
6
冠心病相关—AMI超急期ST-T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表现为巨大超急性期T波, 此时心肌复极异常,易形成心室内传导延缓或单向阻滞, 容易被室性早搏诱发VF或VT,甚至引起心脏性猝死
7
冠心病相关—AMI超急期ST-T改变
QRS波、ST段、T波形成单个三角形 常见于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严重心肌缺血 易发生室颤、泵衰竭及猝死
19
冠心病相关--巨R型ST段抬高
20
冠心病相关—缺血性QRS波群增宽>120ms (缺血性室内传导阻滞)
女,65岁,缺血猝死
21
冠心病相关--广泛前壁AMI伴RBBB
22
冠心病相关--AMI交替出现LBBB及RBBB
SCD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已有猝死表现 ,只是经常被忽略
据统计,SCD患者有80%死于心律失常,其中83%死于快 速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17%死于缓慢性心律失常
从病因分析,冠心病是导致SCD的首要原因,约占65%, 其次是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以及致 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
冠心病相关—缺血性J波
缺血性J 波的猝死高危预警作用 缺血性J 波出现提示:心肌外膜与内膜
复极1相与2相初存在明显电位差 复极的这种离散度是心脏电活动不稳定标志 易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
R onT室性早搏引起室颤 12
冠心病相关—缺血性J波
患者,男性,53岁。因持续性胸痛、气短3h入院,既往体健。 5min后突发室颤,经电除颤后恢复为窦性心律,复查ECG如上 图
交替出现完全性右束支和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是危 险性很高的不稳定型束支阻滞,容易发展为完全 性房室阻滞,或发生心室停搏,引起猝死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或左后分支阻滞, 或三分支阻滞都表明心肌坏死广泛,发生完全性 房室阻滞的危险性大,极易发生心脏停搏或心室 颤动
23
冠心病相关—T波电交替
T波电交替: 概念:TWA 是指在规整心律时,体表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