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六课件

合集下载

《拟行路难》课件

《拟行路难》课件

个人评价
• 我认为,《拟行路难》精品课件是一份非常优秀的课件,它以精美的设计、丰富的内容和深入的解析,让我对《拟行路难 》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课件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鲍照的诗歌精神和思想内涵,让我感受到了鲍照的才华和魅 力。同时,课件的制作也非常用心,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让我感受到了制作者的用心和诚意。总的来说,这是 一份非常值得推荐的课件,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诗歌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04 作品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作为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诗歌,鲍 照的《拟行路难》对后世的诗歌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 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思想启示
该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 实的深刻思考,对后世的文学、 艺术、哲学等领域提供了思想启 示。
对当时的影响
社会反响
该作品在南北朝时期广为流传,引起 了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成为 当时文坛的重要话题。
创作大量诗歌,抒发胸臆,反映社会 矛盾。
历经刘宋、萧齐两朝,官场坎坷,怀 才不遇。
创作背景
鲍照目睹社会动荡,感慨人生无 常,创作《拟行路难》抒发愤懑
之情。
借乐府旧题,抒发对门阀制度下 庸碌士族子弟窃据高位而出身寒 微的贤才却埋没屈沉的社会现象
的不满和悲愤。
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和愤懑, 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人生和社会
《拟行路难》精品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作品背景 • 作品内容 • 作品鉴赏 • 作品影响 • 作品评价
01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士人阶层命 运多舛。
民族融合带来文化交 流与碰撞。
佛教、道教的盛行对 儒学和士人思想产生 冲击。

《拟行路难》PPT课件人教版

《拟行路难》PPT课件人教版

平静恬淡——开始 自我安慰——发展 借酒浇愁——转折 倾泻悲愤——高潮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 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 然生愁”。
怀才被抑的愤懑不平是《拟行路难》最核心的情感。这诗强烈地 表现了寒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不敢言” 三字蕴藏无穷悲慨。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其感愤深切。“心非木石” 而有感,却“不敢言”,一纵一收,把诗人内心难抑的悲愤淋漓尽 致地表达出来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忧国亡国之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艰巨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①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
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 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诗意理解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罚流。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结合诗的内容加以 分析。
“愁”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 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到达了 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作品】对案不能食①,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②?安能蹀躞垂羽翼③!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④,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⑤!【注释】①案:一种放食器的小几。

又,案,即古“椀”(碗)字。

②会:能。

这句是说一个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③安能:怎能。

蹀躞(diéxié叠谢):小步行走的样子。

这句是说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

④弄儿:逗小孩。

戏:玩耍。

⑤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

这二句是说自古以来圣人贤者都贫困不得意,何况象我们这样孤高而耿直的人呢!【赏析】鲍照是宋代成就最高的诗人。

他的诗歌思想内容较丰富,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

有些诗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战乱和徭役压迫下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要求保卫国家的热烈愿望,和对士族门阀的揭露和愤怒抗议。

但也有的作品流露了乐天安命、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和感伤情绪。

鲍照的七言诗和杂言乐府继承了汉魏乐府的传统又有所发展,具有感情慷慨奔放,词采新奇丰盛,音节激昂顿挫的特点。

尤其是他的七言诗,对于当时诗体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南齐书·文学传论》说他“发言惊挺,操调险危”,这种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对于唐代诗人产生过重要影响。

这首诗也是反映的仕途失意与坎坷。

和前一首相比,表现形式上纯用赋体,抒述情怀似亦更为直切。

全诗分三层。

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备受摧抑的悲愤心情。

一上来先刻画愤激的神态,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

诗篇这一开头劈空而来,犹如巨石投江,轰地激起百丈波澜,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关注。

接着便叙说愤激的内容,从“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

再联想到生命短促、岁月不居,更叫人心焦神躁,急迫难忍。

整个心情的表达,都采取十分亢奋的语调;反问句式的运用,也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拟行路难》教学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拟行路难》教学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探究、讨论
• 鲍照——南朝刘宋社会动荡—怀才不遇—无奈 • 门阀制度
• 李白——盛唐———————怀才不遇—乐观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鲍照
情感
语言风格
李白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写作缘由 情感 语言风格
鲍照Biblioteka 李白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抒悲愤
深受乐府影响, 抒悲愤 语言清新质朴, + 气势连贯,笔力 明豪情 酣畅淋漓 + 展自信
拟 南 行 朝 路 宋 难 鲍 ( 照 其 四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 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杜甫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峨眉史怀 一,独映陈公出。卓绝二道人,结交 凤与麟。 《赠僧行融》 李白
解题: “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行路难》又
是什么?“拟”是什么意思?
道路难行。 汉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 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 或“拟”字。 拟,摹仿。即学习模仿《行路难》写的乐府 诗。
“比兴”的手法。
所谓“兴”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 咏之物。在这里,表面是写“水”, 实际上是写“水”的流向是地势高低 造成的,而“人”的命运是门第贵贱 造成的。如果说“命”是直接道出愁 的原因,那么“水”则间接暗含着愁 的原因,所以我们不妨再加一个“泻 水兴愁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解决疑难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拟行路难》PPT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拟行路难》PPT教学课件

•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翻译
•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 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踯躅”、 “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 踯躅(z • 自宽:自我宽慰。 • 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
的歌唱。 • 断绝:停止。▲
四、看字词
•全诗诗眼:愁
五、看意象 •水 ,人生 ,酒
六、看手法
• 本诗主要运用的手法有:比兴,对比
七、本诗的感情基调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种愤懑无奈不会随着诗人 的自我宽慰而消失,而是会郁结于心,越发沉重。真正认命,诗人便 不会写诗排遣愁绪,真正认命,诗人便不会“岂无感”,真正认命, 便不会“吞声踯躅”。
探究任务三:诗人真的认命吗?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诗人不是不想反抗命运,而是无法反抗命运。他一个默默无闻 的小角色对抗庞大的世家,就如蚍蜉撼树,以卵击石。这是面对世 事的无力,面对现实的无奈,是个人无法改变世界丑恶的渺小无助, 卑微弱小。
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听说反贼已经杀到城下,镇定自若, 命令婢女抬着自己的轿子,在家门外自己亲自用刀杀掉几个贼 兵,后被俘。
时代背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架空皇权,门阀制度让上层 贵族垄断了权利,取仕上呈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 族”的局面,大批身怀大才的寒士却只能居于末尾,碌 碌一生,表达怀才不遇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课件_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拟行路难》完美PPT课件

课件_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拟行路难》完美PPT课件
4.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采用分科考 【参考思路】 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说明了如同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
低贵贱决定的。 考核标准仅限于门第出身,以至于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 “每因酒酣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考核标准仅限于门第出身,以至于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4.“心非草木岂无感”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1)诗人所生活的时代不同。
2.察举制和征辟制:两汉,察举即选举,是 转折:酒,歌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补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 清·沈德潜曰:“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每因酒酣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每因酒酣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深受乐府影响,语言清新质朴,笔力酣畅淋漓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考核标准仅限于门第出身,以至于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按出身、品德等考核人才分为三等九品,并授予相应的官职。 后太白往往效之”
补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世卿世禄制:夏、商、周时代,通过家族
2、赏析作者在诗中如何表现“愁”的?
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 4.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 “每因酒酣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 补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古诗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 考核标准仅限于门第出身,以至于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诗词2.拟行路难(其六)

诗词2.拟行路难(其六)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案 D(ABC都是对诗歌局部的理解)
5.试分析本诗在结构上的特点。
答案 这首诗层次富于变化。前四句写当下的内心感受,中间六句是个 转折,或回忆或想象,写到“还家自休息”的情景,与官场生活 形成强烈反差。然而诗人不甘于闲居,故而结末两句又由宁静的 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最终深化了作者所 要表达的思想意境。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释 ⑥弄:逗弄。戏:玩耍。⑦孤且直:孤寒并且耿直。
文化常识 孤 诗中的“孤”,是指孤门细族,也称为寒门庶族,这是跟当 时占统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对而言的一个社会阶层。六朝门阀制 度盛行,世族垄断政权,寒门士子很少有仕进升迁的机会。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的等级 制度。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施行科举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羲之,谢安,谢道韫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注释 ④丈夫生世会几时:一个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会,能。 ⑤安能蹀躞垂羽翼: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安能,怎能。 蹀躞(dié 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 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答案 处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
3.下列对“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两句,理解不正 确的是( )。 A.用古圣贤的经历来嘲讽自己 B.表明怀才不遇并非个别现象 C.揭示当时官场不合理的现状 D.点明志士坎坷的社会根源

《拟行路难》ppt课件(12页)

《拟行路难》ppt课件(12页)

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
的一个特色。
五、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
拟行路难 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
“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是千古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一个
鲍照 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
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 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大有 作为的!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抨击 悲愤
无奈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有怎样 的遭遇。
鲍照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
面上任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作者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
悲怆的情态。
鲍照 酌酒原为排遣忧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激起愁海狂澜,诗人趁着 酒意击节高歌,唱起悲怆的《行路难》,将一 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何等悲怆。读者 从这举杯驱愁而放声悲哭的情节中,可以想见 其悲愁沉郁。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文采闻
名于世。年轻时候就树立远大政治抱负,但出
身寒门庶族。
鲍照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时期,实行门阀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塞了
寒士的仕途,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升任
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
四、整体感知
拟行路难 第七句对前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的愁苦,

人教版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拟行路难》 PPT课件

人教版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拟行路难》 PPT课件

读时代
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造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鲍照这样出身微寒的知识分 子,更是进仕无门,命运悲惨。
诗人内心不敢言什么?
满腹的政治热情和理想抱负 满心的愤懑 满腔的不平之气
方法小结
读文意——把握情感基调——愁苦,郁 闷。 读诗人——了解诗人内外人生——为何 而愁。 读时代——了解诗人所处时代——探究 诗人愁苦的源泉
析手法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借物起兴的表现手法。 比喻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 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 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 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 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 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怎 样的形象?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 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酌酒原为排遣愁绪, 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 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 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 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 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 了。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两句: 传说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 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 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 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 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 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 大的希望。 长风破浪: 据《宋书· 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 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 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鲍照《拟行路难》公开课通用课件

鲍照《拟行路难》公开课通用课件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拟行路难》通过对社会现实的 揭示和批判,启示现代社会要关 注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 展。
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拟行路难》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和思考,启示现代社会要关注个 体的命运和福祉,尊重个体的权 利和尊严。
05
《拟行路难》的课堂互 动讨论
关于诗歌主题的讨论
主题总结:本诗主题为抒发人生的苦闷与不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坎坷、社 会不公的感慨。
关于诗歌意象的讨论
意象总结:本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如“泻水”、“平地” 、“东西南北流”等,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激昂的氛围。
鲍照在《拟行路难》中运用了多个意象,如“泻水置平地 ”象征人生的无常,“各自东西南北流”则表达了人生选 择的多样性。学生可以深入探讨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以 及它们如何共同营造出诗歌的情感氛围。
鲍照在《拟行路难》中,通过描绘人生的种种困境,如仕途坎坷、世态炎凉等, 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学生可以围绕这一主题,探 讨鲍照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关于诗歌艺术手法的讨论
艺术手法总结:本诗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 、对比等,使诗歌的表达更为生动有力。
鲍照在《拟行路难》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泻水置平 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等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百态 。学生可以分析这些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并探讨鲍照如何 通过这些手法强化诗歌的主题。
鲍照《拟行路难》公开 课通用课件
目录 CONTENT
• 鲍照简介 • 《拟行路难》的创作背景 • 《拟行路难》的诗歌赏析 • 《拟行路难》的文学价值 • 《拟行路难》的课堂互动讨论
01
鲍照简介
鲍照的生平
鲍照出生于东晋末年 ,是南朝宋时期的文 学家和诗人。

统编新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教学课件

统编新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教学课件
拟行路难
南朝·宋 鲍照
导入新课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所谓的“九品中正制”, 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 的进仕之路,使寒士们不能为国效力。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 不平,寒士的不平反应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 学的一个特色。
知人论诗,以意逆志
请根据以上资料,用一句话概括鲍照的创作成绩和人生经历。 (用“虽然”……但是……”句型)
鲍照一生虽然才华横溢、诗文有盛名, 且少有壮志,思求报国,但因出身寒 门,一生沉溺下僚,郁郁不得志。
整体感知
《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多言“仕路艰巨及离别伤感之意”,后人 评价说《拟行路难》思想内容和原题妙合无垠。请说说该诗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小结
造成作诗人不幸人生的原因是什么?作品反应的只是个人的悲剧吗?
诗人不幸源于罪恶的门阀制度。寒 族士人普遍在政治上遭受到不公平 待遇,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怀才不遇 的苦闷和愤激,决不仅仅是鲍照的 个人怨言和私愤,而是具有深广的 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批评精神。
艺术特色
全诗突出写“愁”,所叹者愁,酌酒为销愁,悲歌为泄愁,不敢言 者更添愁。 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 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而激越奔放的感情。
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 不屈的抗争精神。
想一想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
合作探究
作者是如何表现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不屈的抗争精神,请结合全诗
进行分析?
一二句用比兴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 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即“门第决定命运”。 三四句作者直接发出“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的反问,说明自己出身寒门,命中 注定忧愁的现实。 五六句运用细节描写,“酌酒”“举杯”“歌路难”等动作描写,以精炼的笔法,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七八句运用对照手法,第七句作者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 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到达了高潮。第八句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 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 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拟行路难·其六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拟行路难·其六
译文:
对着席案上的美食却难以下咽,拔出宝剑 对柱挥舞发出长长的叹息。 大丈夫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怎么能小步 走路的失意丧气? 放弃官衔辞职离开,回到家中休养生息。 早上出家门与家人道别,傍晚回家依然在 亲人身边。 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 布。 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生活得贫贱,更何况 我这样的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
古诗文系列:拟行路难·其六
注释:
①案:一种放食器的小几。又,案,即古 “椀”(碗)字。 ②会:能。这句是说一个人生在世上能有 多久呢? ③安能:怎能。蹀躞(diéxiè叠谢):小 步行走的样子。这句是说怎么能裹足不前, 垂翼不飞呢。 ④弄儿:逗小孩。戏:玩耍。 ⑤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这二句是说自 古以来圣人贤者
古诗文系列:拟行路难·其六
鉴赏:
当然,这里写的不必尽是事实,也可能为 诗人想象之辞。如果根据这几句话,径自 考断此诗作于诗人三十来岁一度辞官之时, 不免过于拘泥。
然而,闲居家园毕竟是不得已的做法, 并不符合作者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本意, 自亦不可能真正解决其思想上的矛盾。故 而结末两句又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 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
古诗文系列:拟行路难·其六
鉴赏:
音节安排上由开首时七言长调为主,过渡 到中间行云流水式的五言短句,而继以奇 峰突出的两个长句作收煞,其节奏的高下 抗坠也正相应于情感旋律的变化。所以两 首杂言体乐府仍有许多共同之处。再进一 步,拿这两首感愤言志之作,来同前面那 些借思妇口吻言情的篇什相比较,风格上 又有不少异同。前诗婉曲达意,这里直抒 胸臆;前诗节拍舒徐,这里律动紧促;前 诗情辞华美,这里文气朴拙——随物赋形, 各有胜境。
古诗文系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拟行路难·其六
鉴赏:

拟行路难其六课件

拟行路难其六课件

•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面对着饮食吃不下,坐不住,激愤得拔剑 击柱、叹息不已。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可叹的是大丈夫人生在世,青春易失,有 才却不能为国家效力;有翅膀也只能在地上 小步慢走,却不能在蓝天上展翅翱翔?
• 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 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 • 从“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 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 难展的处境。 • 再联想到生命短促、岁月不居,更叫人心 焦神躁,急迫难忍。整个心情的表达,都 采取十分亢奋的语调;反问句式的运用, 也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参考答案
• 1.这首诗字字漫愁怨,句句含愤懑,充分表达了 寒门庶族对当时士族专权的政治现状的不满。 2.遣词造句上讲究自然、明白、浅近,不求艳丽 而十分清新,不求堆砌而十分顺畅,不求冷僻而 十分浅显。 3.从篇章结构上看,这首诗层次富于变化。比如, 写到“还家自休息”的情景,似乎完全撇开了主 题。然而,这正是全诗的传神之笔。以虚写实, 避外就里,最能深化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境。 这也是鲍诗尤其值得借鉴的地方。
练习
• 1.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这首诗在篇章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diéxiè垂羽 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 孤且直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赏 析
•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出身寒微, 在南朝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他一生备受压抑。 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 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后子顼起兵失败, 照为乱兵所杀。 • 鲍照长于杂言乐府,尤擅七言歌行,也长于赋 及骈文。其内容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为主。 他还写了不少以边塞生活和人民疾苦为内容的诗 篇,他的诗歌俊逸奔放,感情充沛,语言遒劲, 形象鲜明,在当时流于纤弱的诗坛中别树一帜, 对唐代李白、高适、岑参等诗人有很大的影响。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diéxiè垂羽 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 ①案:一种放食器的小几。又,案,即古 “椀”(碗)字。 • ②会:能。 ③安能:怎能。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 的样子。 • ④弃置:丢开,这里指弃官不做。弄儿: 逗小孩。戏:玩耍。 • ⑤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
•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自 古以,忍受得了寂寞, 何况我辈身世寒微,又是孤高而刚直的人 呢! • 闲居家园毕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 作者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本意,自亦不可 能真正解决其思想上的矛盾。故而结末两 句又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 牢骚愁怨的迸发。
练习
• 1.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这首诗在篇章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面对着饮食吃不下,坐不住,激愤得拔剑 击柱、叹息不已。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可叹的是大丈夫人生在世,青春易失,有 才却不能为国家效力;有翅膀也只能在地上 小步慢走,却不能在蓝天上展翅翱翔?
• 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 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 • 从“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 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 难展的处境。 • 再联想到生命短促、岁月不居,更叫人心 焦神躁,急迫难忍。整个心情的表达,都 采取十分亢奋的语调;反问句式的运用, 也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参考答案
• 1.这首诗字字漫愁怨,句句含愤懑,充分表达了 寒门庶族对当时士族专权的政治现状的不满。 2.遣词造句上讲究自然、明白、浅近,不求艳丽 而十分清新,不求堆砌而十分顺畅,不求冷僻而 十分浅显。 3.从篇章结构上看,这首诗层次富于变化。比如, 写到“还家自休息”的情景,似乎完全撇开了主 题。然而,这正是全诗的传神之笔。以虚写实, 避外就里,最能深化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境。 这也是鲍诗尤其值得借鉴的地方。
•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人生不得志, 不被朝廷重用,闲散的小官不做也罢,回 到家乡闲来无事,也好休养生息。 •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早晨与亲 人告别,傍晚再回到亲人身边。 •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与小儿在 床前嬉戏,看妻子在机上织布,尽享天伦 之乐
• 中间这六句是个转折。 • 退一步着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 不如丢开自己的志向,罢官回家休息,还 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 • 于是适当铺写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 虽则寥寥几笔,却见得情趣盎然,跟前述 官场生活的苦厄与不自由,构成了强烈的 反差。
• 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 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 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 人的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在 所不免,这足以证明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 理。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 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 的高度,这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升华。
• 还可注意的是,诗篇终了用“孤且直”三 个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 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 • 这首 也是反映的仕途失意与坎坷。和《拟 行路难· 泻水置平地》相比,表现形式上纯 用赋体,抒述情怀似亦更为直切。
• 全诗感情慷慨奔放,词采新鲜流丽, 音节激昂多变。格调悲怆而不颓唐, 失望而不消沉,沉郁中流露洒脱,悠 闲中透出不平,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 人自尊而孤傲的精神状态,堪称鲍照 杂言诗的代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