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优质ppt]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优质ppt]
(3)思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 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事当时 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 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闹钟缺乏民主共和 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 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目录
新文化运动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胡适简介 生平介绍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的政治看法 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历史对其评价
1.新文化运动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漫步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了 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 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 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 行法蒂反封建斗争(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 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 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胡适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 “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 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 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 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 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跌宕起伏的一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为家 事忙,为情事忙,也为国事忙,始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旋 转。作为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胡 适酷爱自由。宽容与自由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 贯穿终生,造就了一个多面的胡适,如一面多棱镜矗立 在世人面前。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思想中的文化自信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思想中的文化自信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思想中的文化自信作者:刘英来源:《学理论·下》2019年第09期摘要: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巨匠胡适,他本人所进行的文化创制对中国的文化转型和中国社会文化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最近的一次文化转型是从胡适身处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爆发出来的,而胡适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发挥了巨大影响。

梳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彰显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历史过程,凸显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在新时代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文化运动;胡适;文化观中图分类号:K25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9-0109-02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国内形势,改革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并没有失去自我,也没有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成为一种文化杂糅。

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逐渐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的文化观,提出了坚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

一、文化自信的源起与发展(一)在文化变革中开创中国道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朝由于器物等各方面的原因惨败于英国。

为求自强,便有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虽然武器装备有所提高,但北洋水师还是全军覆没。

随后在对西方的深入了解中,制度的问题被挖掘出来,清朝不仅在器物方面自强,对于西方的制度也要进行学习,一些有志之士就发动了戊戌变法,然而守旧势力过于强大,这一运动也以失败告终。

经历了学习器物和制度的阶段,国人不禁思考弊病的根源在哪?人们开始认识到思想文化观念过于守旧僵化,禁锢在封建思想的牢笼中,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所要开展的变革活动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通过这一深刻认知,中华儿女希望转变新的思想文化观念来实现早日复兴,恢复之前的盛世。

民主与科学两个旗帜在中国的土地上飘扬,新文化运动的强劲力量席卷了中华大地上的一切。

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高二

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高二

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高二近代中国的历史中,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运动,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二历史课程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一、背景在20世纪初的中国,国家面临着侵略和国内动乱的压力,传统的封建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这种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它要求推翻旧文化,追求科学、民主和进步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思潮与主要思想家新文化运动涌现了一批思想家和知识分子,他们成为了这场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1.胡适: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实用主义”,主张拒绝中国传统的束缚,倡导新式教育和科学精神。

2.陈独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中他主张“马克思主义”,并试图将其运用于中国社会。

3.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对于社会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表现形式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涵盖了各个领域的运动,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新诗运动:新文化运动中的新诗运动主张用白话文写作,摒弃了旧的格律和体裁,追求直接而真实的表达。

2.新小说运动:这一运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变革,追求真实、直接、丰富的描写,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3.新散文运动:新散文运动强调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平实的语言揭示社会的不公和困境。

四、对社会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

1.知识分子的觉醒: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使他们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前途。

2.教育改革:新文化运动倡导新式教育,对传统封建教育进行了批判和改革,并促进了科学教育的普及。

3.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对传统的封建观念进行了冲击,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4.社会进步:新文化运动呼唤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和社会风气的更新。

总之,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一次重要的文化运动,它透过种种形式的表达,挑战了旧的传统观念,唤醒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胡适的生平事迹材料

胡适的生平事迹材料

胡适的⽣平事迹材料 胡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历史家、⽂学家、哲学家,因提倡⽂学⾰命⽽成为新⽂化运动的领袖之⼀。

下⾯是店铺跟⼤家分享的胡适⽣平事迹,欢迎⼤家来阅读学习 胡适⼈物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

绩溪县⼈。

出⾝徽商之家,1910年留学美国,1915年成为实⽤主义哲学⼤师杜威的学⽣,1917年回国任北京⼤学教授。

常识渊博,曾拥有三⼗多个博⼠头衔;1917年发表《⽂学改良刍议》,揭开中国现代⽂学⾰命运动的第⼀页;1918年加⼊《新青年》编辑部,⼤⼒提倡⽩话⽂,并撰写现代第⼀部⽩话诗集《尝试集》,成为新⽂化运动的领袖⼈物之⼀;1919年,接替陈独秀主编《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提出“⼤胆假设,⼩⼼求证”的实⽤主义⽅法论,在全国影响极⼤;提出过“全盘西化”论点;抗战期间曾出使过美国,代表蒋介⽯签订《中美互助条约》。

政治上追随国民党,学术上是⼀代宗师,著述丰厚,治学⽅法上具有徽派朴学遗风。

胡适故居坐落在绩溪县上庄村内,建于清光绪⼆⼗三年(1897)。

正屋南向,砖⽊结构,⼆进三间两厢,“回”形通转楼。

占地208平⽅⽶,建筑⾯积350平⽅⽶。

门⾯⼆柱单门⼀楼式,上嵌砖雕、鸱吻。

门前⿊底⾦字“胡适故居”⽊牌,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题。

前进堂前摆设“⾝⾏万⾥半天下,眼⾼四海空⽆⼈”,钱君匋书。

东西分列茶⼏、靠背椅,壁间挂胡适直系亲属图表。

西部是胡适和江冬秀结婚房间,房内有⽊床、桌、椅、橱、凳等。

前厢房是胡适童年读书处。

东部房间连厢房为胡觉(胡适⼆兄)使⽤。

正厅两厢房展出胡适家书⼿稿和部分著作、胡⽒宗谱、海内外名⼠所赠字画、诗词和胡适“全家福”照⽚。

后堂堂前挂胡适⽗亲铁花画像,东侧有胡适⽣母冯顺娣照⽚。

堂上⾼悬朱底⾦字巨匾“持节宣威”四字,为⾢⼈程东屏书,款落“绩溪县长朱亚云赠,民国三⼗⼀年”。

当时胡适出任驻美⼤使,这四字意在勉励他衔命持节,不忘国威。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胡适祖籍安徽绩溪,1891年出生于上海,1909年考取第二批庚款留学生,1910年远赴美国留学。

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大教授。

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集中了一批从日本、欧美留学回来的新派学人,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胡适便是先驱者之一。

下面分析胡适新思想形成的过程,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奉献和后世对其的评价。

一、新思想形成过程〔一〕和母亲住一起时期〔1895—1904〕胡适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①]《胡适自传》黄山书社出版社 1986年11月第一版17页胡适童年都与母亲度过,可见母亲对胡适性格的影响很深。

家里和叔父家都贴着“僧道无缘〞的条子,表达了家庭的理学思想。

在私塾时母亲让老师给胡适讲解儒家经典的具体含义,让胡适对史学经学了解得更深入。

为以后的史学经学研究打下了根底。

他把文言文翻译出来讲给别人听,也表达了一种把文言文白话化的思想。

看了《资治通鉴》,里面范缜的话吸引感悟了他: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

神之于形,犹利之子刀。

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从此激发了胡适的无神论思想。

一次偶然的时机,他看了残破的《水浒传》,从此痴迷于看小说,这是是与通俗文化的接触,由此了解了不少民俗文学。

〔二〕闯荡上海滩时期〔1904-1910〕在上海求学从梅溪学堂转到澄衷学堂,都没有拿到毕业证。

最后考取了庚款留美官费生。

在此期间,胡适看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书刊,包括《革命军》,《天演论》等。

革命思想和进化论思想在此期间形成,根深蒂固,以至于影响到给自己取名字。

胡适的“适〞字就取“适者生存〞的含义。

还有梁启超的《论进步》、《新民说》,对胡适的思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美国留学时期〔1910-1917〕胡适开始在康奈尔大学农学系,因为分不出四十种苹果,受到打击,感觉学农学无用转到文学院。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奇闻轶事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奇闻轶事
梁启超的"自杀事件"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奇闻轶事
梁启超是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他 在运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他曾经 因为一次自杀事件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 时,梁启超因为政治上的失意和个人的不幸 ,产生了一种悲观情绪。他曾经写下一封遗 书,表达了自己的绝望和自杀的念头。但是 ,在这封遗书被发现后,梁启超的家人及时 赶到他的住处,劝阻了他。这个故事展示了 梁启超的脆弱和痛苦,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 的思考和追求
徐志摩的"飞机失事"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奇闻轶事
徐志摩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然而,他曾经因为一次飞机失事而意外身亡。当时,徐志摩为了赶赴 一场演讲,搭乘了一架小飞机。不料飞机在途中遭遇了大雾天气,撞 上了山峰,导致失事。这个意外事件让人们感到震惊和悲痛,也成为 了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段悲剧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奇闻轶事
例如,胡适对待学生的宽容和鼓励、鲁迅对 待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陈独秀对于演讲的 严谨要求、钱玄同对于学术研究的激情和探 索精神、蔡元培的道德准则和图书馆建设理 念、李大钊的图书馆管理和推广理念以及茅 盾对待学术和创作的严谨态度等等,都值得 我们学习和借鉴
除了以上提到的奇闻轶事,还有以下关于新 文化运动主将们的故事
茅盾的"翻译事件"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奇闻轶事
茅盾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他曾经因为翻译事件而被人们议论纷纷。当时,茅盾翻译了一篇英文文章,但 是其中的一句话翻译得不太准确。一位名叫胡适的学者在看到这个翻译后,给茅盾写 了一封信,指出了这个翻译的问题。茅盾在收到信后,非常谦虚地接受了胡适的意见 ,并且重新翻译了这句话。这个故事展示了茅盾对待学术和创作的严谨态度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个性和思想特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和社会风貌 这些奇闻轶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

(3)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原因。(6分) ①学生思想自由,敢于质疑老师。比如学生敢于 质疑思想守旧的陈汉章老师讲授的中国哲学史什 么时候能够讲完,对刚从美国回来的胡适讲授中 国哲学史提出疑问。 ②学生实事求是,能正确评价老师。对胡适是否 能胜任中国哲学史的讲授,同学们是通过实际听 课评价的。 ③老师做出努力,团结大批青年。胡适编辑《新 青年》以及其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得到认可,就 连外校的学生甚至社会青年都来听他的课,在他 的周围聚集了一批进步青年。
(4)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有哪些突出表现? 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说明。(8分) ①撰写大量有关白话文运动以及文学革命的文章, 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大力推 广白话文。 ②身体力行,创作第一本白话诗集、白话散文剧本 白话译文等。 ③开 辟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思路,出版了《中 国哲学史大纲 》。 ④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帮助、指导进步学生 提出“个性解放”的口号。 ⑤整理出新文化运动的四条纲领:研究问题、输入 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任选四点即可)
• ①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 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 书面语。它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 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 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 阶段 • ②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 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 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 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 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 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 “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 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 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 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 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 础。

新文化运动之胡适

新文化运动之胡适

THANKS
感谢观看
06
总结与评价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与贡献
倡导白话文
胡适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推动文学语言的 现代化,促进了文学的通俗化和普及化。
提倡科学方法
胡适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反对传统的信仰 和迷信,对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思想自由
胡适倡导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反对思想专制和 政治干预,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
胡适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对当时的中 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使得科学和民主成 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04
胡适的思想与影响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01
02
03
批判儒家思想
胡适认为儒家思想是封建 社会的产物,主张对其进 行批判和改造,以推动社 会的进步。
提倡科学方法
胡适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 性,认为这是推动社会进 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思想偏颇与局限性
思想偏颇
胡适的思想体系存在一定的偏颇和局限 性,他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忽 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他 的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未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多 元性和复杂性。
VS
局限性表现
在实践中,胡适的思想在推动中国现代化 进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局限性。例如,他过 于强调西方的民主、科学等理念,忽视了 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导致了一些 不切实际的改革尝试和政策实施。同时, 他的思想也未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社会的深 层次矛盾和问题,如阶级矛盾、民族问题 等。
在思想研究方面,胡适主张以科学的 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认为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理解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02
新文化运动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家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家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家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潮,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社会思想的现代化进程。

在这个运动中,有许多思想家对中国社会变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

本文将重点介绍新文化运动中的几位主要思想家,包括鲁迅、陈独秀和胡适。

一、鲁迅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中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以其犀利的讽刺和深刻的洞察力,成为了中国社会评论的重要声音。

他主张反对封建文化和传统观念,强调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鲁迅的思想与中国封建社会相悖,在其著作中经常对社会不公、封建伦理进行抨击。

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了一个疯狂的主人公反抗封建制度的故事,用犀利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礼教的荒谬和虚伪。

他还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倡导现代文明和科学。

二、陈独秀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领导者之一。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独秀主张改革传统文化,主张民主与科学相结合。

陈独秀认为,中国的困境在于传统封建文化的束缚和民众觉醒的不足。

他提出了“新人、新文学、新社会”的口号,主张在中国建立一个民主、科学、先进的社会。

他的主要著作《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修养》中,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胡适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中最早接触西方思想的思想家之一,他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胡适主张古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胡适在他的著作《胡适全集》中,提出了中西文化的结合论。

他认为,只有结合了中西两种文化,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他在语言改革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主张以白话文取代古文,使文学更贴近人民,更易于传播。

总结:以上介绍了新文化运动中的三位主要思想家:鲁迅、陈独秀和胡适。

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发表的言论和著作,对中国社会的思潮和文化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主张强调民主与科学,呼吁改革传统文化,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他们的努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力。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

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

《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文学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不主义:一曰:不作言之无物的文字;二曰:不作无病呻吟的文字;三曰:不用典;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五曰:不用套语烂调;六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七曰:不模仿古人;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胡适的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促进备课教案

胡适的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促进备课教案

胡适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促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胡适的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促进。

一、胡适思想对文化解放的推动作用文化解放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主题,胡适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彻底的求学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奋斗人生的根本,是以理智为基础,以知识为器,以思想为翼”。

这一观点深刻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文化解放的精神实质,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胡适认为,“追求真理,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世界,了解世界,掌握世界的趋势和规律性”。

这个观点鼓励了人们学习知识,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反对盲从和教条主义。

二、胡适思想对语文改革的推动作用胡适对语文改革的思考也为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胡适认为,“我们若要教人做文章,必先让他明白写文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思想各异”。

这个观点深刻反映了文学的创造性和文艺的思想性,为新文化运动推崇的个人自由和个性发挥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他反对太过注重形式和程式化的教育模式,主张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提高人们从文学中获得的精神愉悦度和思想启示的质量。

三、胡适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推动作用胡适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胡适认为,教育就是要让人们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和运用知识。

他反对死板的教育模式,主张注重启发式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掘和培养。

这一观点促成了新文化运动中教育思想的创新,为新文化运动推动的文化解放和自由的精神实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胡适思想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胡适具有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背景,他认为中西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他注重发扬中西文化间的优点,希望通过中西文化的交流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文化人才,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这一观点在新文化运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通过西学东渐的形式,许多学者将中西文化融合起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倡科学。

胡适认为,科学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基础,他十分重视科学,把科学教育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出发点。

他不断提出,应该把科学教育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由此带动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学术研究。

二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胡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根基,应该继承和发扬。

他倡导将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支柱,从而激发了中国人民追求文明、尊重历史的文化信念。

三是推行民主政治。

胡适主张“民主制度”,他认为民主政治是实现生活公平的基础,应该实行民主制度,使国民能够拥有自我决定权,从而为新文化运动做出巨大贡献,使中国进入现代化的道路。

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摘要:1917年7月胡适由美国回到中国,8月份来到北京,任北大文科教授兼哲学研究所主任。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漩涡当中,对于具有新思想、又抱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的胡适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改变中国的时机。

于是胡适精神抖擞投入到新文化运动当中,并在这划时代的时期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成为在中国政治思想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政治学术等思想是如何呢?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又是如何呢?本文章在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浅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当中,一群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具有新思想和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的知识分子成为这场运动中的领导者,他们包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他们高举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他的思想观点以及所做的贡献给当时的旧中国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我们不断回望“五四”,并且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了解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当中的作用,这给当代的我们带来不少的启示。

在政治上,胡适反对封建主义,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这些思想观念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胡适一直都以民主和科学为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基础。

自从由美国留学回来后,胡适就十分欣赏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

面对腐败的北洋政府,他曾经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提倡民主政治。

他曾经起草过《争自由的宣言》。

文章指出“应废除北洋政府的‘警察条例’,废除所谓的‘出版法’和‘报纸条例’。

文章主张: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迁移以及人身自由等这些‘基本的最小限度的自由权’,应得到充分保障。

1在思想上,胡适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打倒孔家店”,宣扬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胡适一直都十分反对封建主义传统思想对个人思想的束缚,他赞成广大人们争取自己的个性自由。

胡适认为中国的个性发展受到孔教礼仪的严重束缚,他认为要重新创造出新文化思想,就要“打倒孔家店”。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胡适之所以成为白话文学革命的首倡者和新文化的播种者,可以说是历史必然中的偶然。

”5月9日下午,在省图书馆的二楼报告厅,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陆发春用近两小时的精彩演讲,让到场读者重新认识了“胡适”这一颇受争议的人物。

“千帆过尽皆不是,世上流行白话文”,陆发春借用这一“改造”过的诗词,评价了安徽人胡适对历史文化的影响。

关键年代的“关键人物”众所周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年份可以称得上历史的关键年代,1915年就是这样一个年份。

24岁的安徽留美学生胡适在这年的暑假,得出了“文言是半死的文字”这一结论,进而提出要以白话为正宗的“文学革命”主张,吹响了新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序曲。

胡适的白话文学革命主张因新文化大潮的兴起而脱胎换骨,并在成长中为新文化的广泛传播,发挥了巨大的功能效用,开辟了中国大众便利使用语言文字的现代语体文时代。

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评述道:“白话文运动实际上就是使书面文字现代化,而它在我国学术文化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没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中国文化的提高,接受外来文化,都是通过白话文的翻译进行的,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用部分,也用的是白话文。

不论是弘扬传统文化,还是接受外来文化,白话文都提供了最便利的工具。

这个作用没有法子用什么东西来衡量。

”白话文传播“一日千里”1915年,留美安徽籍学生胡适,就中国的文字改良问题,在与旅美的中国同学任鸿隽、梅光迪、杨杏佛等相互辩论过程中,得出了“文言是半死的文字”的结论。

1917年1月,胡适把自己的“文学革命八条件”主张,改用《文学改良刍议》为题,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

胡适提倡的白话文学革命,为以创造新文化为己任的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鲁迅等一批社会革新者,找到了一个新载体。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促成白话报刊进一步流行大众社会。

因为在社会政治运动中,动员社会大众的演说和口号、标语、传单,都不可能用文言文,白话是最好的表达工具。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2019年文档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2019年文档

胡适反对青年空喊口号 , 主张青年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 充分发展
自己独立的个性 , 把自己铸成器 , 铸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才。因此 ,
胡适这样对青年学生说 : “救国是一件顶大的事业 : 排队游街 , 高
喊着‘打倒英日强盗’ , 算不得救国事业 ; 甚至于砍下手指写血
书, 甚至于蹈海投江 , 杀身殉国 , 都算不得救国的事业。救国的事
业须要有各色各样的人才 ; 真正的救国的预备在于把自己造成一
个有用的人才。易卜生说的好 : 真正的个人主义在于把你自己这 块材料铸造成个东西。他又说 : 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就好象大
海上翻了船 , 最好紧的是旧出自己。” [6] 救国一定要先从救出 自己下手 !
胡适是近代中国特定社会环境下孕育的一位文化巨人 , 是 20
至兄弟相倚依 , 以为兄弟有相助之责。 再甚至一族一党 , 三亲六戚 , 无不相倚依。 一人成佛 , 一族飞升 , 一子成名 , 六亲聚口敢之 , 如蚁 之附骨 , 不以为耻而以为当然 , 此何等奴性 ! 真亡国之根也 ! ”[6] 胡适对传统的封建伦理和礼教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 个人主义 打破虚伪的道德、法律及一切恶势力 , 把自己从恶劣的社会环境 中就出来 , 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个性 , 独立自主存在和发展。 个人的 幸福只能靠自己 , 不靠家庭 , 更不能依靠种种团体 , 人如果没有独 立自主的个性就没法在社会上立足。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
收稿日期 :2010-04-28 20 世纪初 ,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人领导发起了新 文化运动 , 这是一次呼唤“人的解放”的启蒙运动 , 以民主和科 学为旗帜 , 抨击封建思想的禁锢 , 号召文化启蒙 , 以拯救中国。 一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 首推他倡导的文学革命。 胡适“尝试”文学革命 , 举起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 而文学革命的 倡导 , 则首先在于提倡白话文。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 , 但长期以 来, 在封建文人的眼里 , 只有诗、古文、辞、赋 , 才是文学的正宗 , 并为少数上等人所专有 , 至于为“下等人”所喜闻乐见的白话文 学, 像戏曲、小说和俚歌等 , 则被视为旁门小道 , 贬斥于文学殿堂 之外。“今日之文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 , 而“白话是一种活 的语言” , “白话不但不鄙俗 , 而且甚优美适用”。 在美国求学期 间, 胡适就发表了 《如何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 的论文 , 指出古文 是已死的或半死的文字绝不能造出活文学来。因此 , 他认为文学 革命的目标就是要用白话文学代替古文文学的正宗地位。 更是大 量创作白话诗 ,1917 年胡适担任《留美学生季报》的主编 , 开始 将自己写的白话诗发表出来 , 后来结集出版 , 取名《尝试集》。为 了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 , 胡适写了一个篇惊世之作《文学改良 刍议》 , 在这篇文章中说“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 , 宜采用俗语俗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1891年胡适出生于安徽绩溪上庄,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因受到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影响,故改名为胡适,字适之。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首举义旗的急先锋”,文学革命成就突出。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家动荡,胡适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寻求救国的新道路。

1910年胡适努力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先学农科,后改学文科,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胡适提出了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等主张。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改良八点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1918年又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把“八不主义”归为四条:“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并且他身体力行,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成为中国新诗的开山祖。

《尝试集》属于新诗试验阶段,按照今天的标准是并不成熟,但他的诗行文自由,意象清新,诗意浅露,对当时根深蒂固旧文学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另外他在学术、治学也颇有建树。

在学术上,他曾致力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和章回小说的考证工作,其中所著的《红楼梦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

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对学术界影响深远。

所有这些,使胡适在新文化运动初期成了领袖式的代表人物。

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了《马克思学说》等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走向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导。

浅议胡适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浅议胡适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浅议胡适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马克思说过:“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任务来。

”“五四”正是这样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大”的时代,正如人类学家基尔兹所指出的,当一个社会产生了政治、经济危机,加上文化迷失方向的时候,那时最需要意识形态来拯救;而意识形态的传播与阐释,则必须发挥文化先驱的主体中介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五四文化先驱者虽是作为“历史的人”的出现而存在,却发挥并创造了超越普通大众的“人的历史”的作用。

胡适曾自信地说:“白话文的局面若没有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至少也得少出现二三十年。

”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一场震惊中外的新文化运动由一班文化先驱者在短时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陈独秀、胡适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

他们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

在政治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他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干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的新国民。

陈独秀担任北大文校长时,发掘了包括胡适、周氏兄弟、钱去同等在内的一批《新青年》作者和北大文科教授,是新文化阵营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

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

人权就是民主,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经济民主、信仰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胡适故居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 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 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 师从杜威,深受其影响。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 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辛亥革命后,国家社会、政治形势迷乱,一 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的新路。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 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 烈抨击腐朽的封建文化。胡适回国任北京大学教 授,立即投入了这场战斗。1918年胡适加入 《新青年》编辑部,很快成为主将。他所在的北 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阵地。
《两只蝴蝶》(原题《朋 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麽,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 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 集》,期冀来者能够用白 话文做出好诗。
《叫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胡适 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胡适(1891.12.17— 1962.2.24),安徽绩 溪上庄人。现代著名学 者、诗人、历史家、文 学家、哲学家。因提倡 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 嗣穈,学名洪骍,字希 疆,后改名胡适,字适 之。适与适之之名与字, 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 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 生存”典故。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 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改良刍议》
即文学创作八不主义:一、不做言之无物 的文字;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三、不 用典;四、不用套语滥调;五、不重对偶, 文须废骈诗须废律;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 字;七、不模仿古人;八、不避俗话俗字。

浅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

浅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
样适用 。
教学反思 的内容界定为 二种 : 反思 教学 理念与反思教学方 法 。教学反思可 以发现新问题 , 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 , 教学 反思并 不是一般地 回想教学情 况 ,而是在教学 中不 断发现 问
题, 并针对这些 问题调整教学方案 , 使教学方案更合理 。教学反
思是指对教学理论 和实践持 有一种健康 的怀疑 , 并及时地把思 想变为行动 。一个教师 如果 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 经常能研究 总结 , 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敢制止。然后再 引导他们 : 美化环境 , 由我做起 , 保护环境 , 人人
有责。从而唤起学生 的环保意识。 ( ) 四 可持续发展既指学生学 习能力 和毅 力的可持续发展 , 又指教师全方位能力的可持续 发展 。 现代社会倡 导终身学 习 , 不仅适 用于学 生 , 这 对教 师也 同
科学发展观对 高职英语 教学具有重要 的指导 意义 , 但是任 何英 语教学 理论 、 教学方法都 要与教学实 践相结合 , 都要考 虑 学 习主体 的实际情况 。学习和 了解这些理论并针对高职学生学 习英语 的具体特点进行探讨 , 对发 展适合我 国国情 的高职英语 教学 理念 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 根据具体的情况 ,

张者如此 , 不知先生 以为如何 ”【】 ; 朱经农说 :我 的意思 , 1 “ 贞节
是好事 , 但不该只教女子讲 贞节 。……所 以我说 , 现在应 当提倡 男子的贞节 才是 。”【] ; 萧宜森针对他朋友姐姐受辱的事例提 出 2 了: ( ) “ 1一个女 子被 污辱 , 不是他 自愿 的 , 这个 女子是不是应 当 自杀?( ) 2 若这样 的女 子不 自杀 , 的贞操是不是算有缺欠 ?他 他 的人格的尊严是不是被减杀? 他应 当受人轻看不?( ) 3 一个男子 若娶一个 曾被侮辱 的女子 , 的人 格是不是 被减杀 , 否被轻 他 应 看? 【】 ” 3这样几个 当时人们很关心但 又很迷惑 的问题 , 胡适对此 给出 了很 明确 的答复 。对于此 , 陈慧曾经给胡适去信说 :见先 “ 生做 的《 史上的中 国妇女》 觉得有些话就 是中 国妇女 自己也 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与人员: PPT制作: 初小涵 李泽南 方子豪 汪何琦 演讲大纲:
演讲:
(图学
革命”和“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也是他最先提出来的,而
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与整理方面,在中国古典小 说的考证及古史研究方面,胡适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在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同时,他和当时的很多文人受易卜生 的影响,针对当时中国国情,提出了健全的个人主义——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 “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 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 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 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 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跌宕起伏的一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为家 事忙,为情事忙,也为国事忙,始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旋 转。作为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胡 适酷爱自由。宽容与自由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 贯穿终生,造就了一个多面的胡适,如一面多棱镜矗立 在世人面前。
5.胡适的政治看法
胡适:“一个常态国家,政治的责
任在成年人,年轻人的兴趣都在体 育,娱乐,结交异性朋友;而在变 态的国家,政治太腐败,没有代表 民意的机关存在,那么干涉政治的
责任必定落在青年学生身上。”
6.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1917年,当时胡适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他 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谈》,提倡使用白话文写 作,石破天惊,引起很大反响。后来唐德刚在《胡适杂忆》 中透露,胡适当时写那篇文章,原是在美国主编的《留学生 季报》用的,后来抄了一份发表在陈独秀主持的《新青年》 上,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1917年)、《建设的文学 革命论》(1918年)等论文,认为“……死文字决不能产出活 文学”,主张“国语的文学,文学的过于”。被誉为“文学 革命最堂皇的宣言”(郑振铎语)。1920年出版中国新闻学 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尝试集》的心事充满实 验性质,并不成熟,使人余光中认为“胡适等人在新诗方面 的重要性也大半是历史的,不是美学的”。周策纵评胡适新 诗清新却乏朦胧的趣味。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 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剧情里女主留下“孩儿的 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的字条,与恋人离家出走。这 是受亨利· 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 他的小说《一个问题》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流 派“问题小说”,“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叶圣陶、罗家 伦、杨振声、冰心等。
2.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 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
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
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
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
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
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3.胡适简介
目录
新文化运动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胡适简介 生平介绍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的政治看法
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历史对其评价
1.新文化运动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漫步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了 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 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 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 行法蒂反封建斗争(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 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 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 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 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事当时 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 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闹钟缺乏民主共和 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 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个人的自我拯救;妇女解放——救出他人;打破家庭孝
道——救救孩子;和社会自由——人人平等的奋斗途径。 新文化运动后期,鉴于当时空谈各类舶来主义的多,研究 实际问题的少,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的文章。
8、历史对其评价
“心胸豁达的自由主义者、中西学术兼通的大学者”开白话文风 气之先,严谨的学术精神,热爱自由的精神,传统道德的遵守者,新 道德的提倡者,避免了那个时代几乎无法避免的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 冲突的悲剧。 胡适虽然掀起新文化运动,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虽然 一生恪守中国传统文人道德,却受西方文明洗礼,蒋中正的挽联对此 进行了高度概括: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 表”。 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书中给他相当高的评价: “ 胡适之先 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 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那 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实事求是, 表率群伦,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 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得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
7、新文化运功中的贡献
1916年,胡适向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 投稿,提出“文学革命”等问题,引发了著 名的新文化运动。 1917年1月,他尚在美国时,就在《新 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 出当时文学的八个主张,也就是后来的八不 主义: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二、不做 无病呻吟的文字;三、不用典;四、不用套 语滥调;五、不重对偶,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七、不模仿古人; 八、不避俗话俗字。 1918年,胡适加入《新青年》编辑部, 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 人物。在“五四”文学革命前后,他创作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尝试集》。在当时封建禁锢几千年余威未 尽的情况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大胆创新。
4.生平经历
胡适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 师从哲学家约翰· 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 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 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 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 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胡适信 奉实验主义哲学。“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 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 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 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 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 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 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