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6 孤独之旅》【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16孤独之旅 教案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涵深刻意味。
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杜小康的心理活动经历。
2、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3、树立奋发进取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走近“孤独”:同学们:我们在美丽的家园中快乐成长,享受着花样年华的多彩与生机。
而有时,困难和孤独会不期而至。
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财富,是历经磨砺后铸就的坚强。
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二、朗读课文,感知“孤独”:1、说出加线字的读音,抢答完成:请同学们独自完成,时间为5分钟,加油哦!撩逗胆怯找茬肥硕戳破撅断解释词语:一落千丈:撩逗:歇斯底里:干巴巴: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一说每部分的内容。
开端:家道中落,随父放鸭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苇荡高潮、结局:遇雨考验与鸭成长三、跳读课文,理解“孤独”:小组合作探究:杜小康在离家放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这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里?进入角色,充满感情地朗读画出的语句。
从中可以看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时间为6分钟)教师小结: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面对孤独到战胜孤独,这些细节表现主人公成长的过程。
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启发、激励、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努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愉快的课堂教学。
2、训练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读书,学会倾听,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学生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一些小说篇目的学习,以及本单元第一篇小说的学习,对小说体裁的特点、三要素等方面的知识已初步感知,只是对本文这样大量运用环境、心理描写的作用还缺少了一些认识,同时,九年级学生对这类涉及青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感兴趣。
【教材分析】本文是九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二篇小说,自读课文,本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学习这些课文,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本文注重环境描写的学习,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人生启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杜小康的成长,探究题目的深刻含义2.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奋发进取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1、体会环境描写在本文中的作用;并理解题目的深刻内涵;2、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梳理情节,领会标题含义。
孤独之旅优秀教案一等奖
孤独之旅优秀教案一等奖教案名称: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孤独这一主题;培养学生对孤独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2.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孤独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2.教材《孤独之旅》。
3.练习题和辅导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打开幻灯片,展示孤独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对孤独有什么理解?你有过什么样的孤独经历?Step 2:阅读与理解(15分钟)1.让学生阅读教材《孤独之旅》的第一章,并提醒他们留意和思考故事中的孤独元素。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故事中的孤独元素以及对主人公的影响。
Step 3:语言表达(20分钟)1.组织学生依次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论。
2.提供一些常用的表达孤独情感的词汇,比如lonely、isolated、alone等,让学生举例运用。
Step 4:写作指导(20分钟)1.介绍写作任务: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孤独经历的短文。
2.给学生提供写作指导:a.激发学生回忆孤独经历的方式,比如提供一些引导问题,如:“什么时候你感到最孤独?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孤独感?你是如何应对的?”b.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过渡句和结尾,确保文章结构完整。
c.鼓励学生使用生动的词语和恰当的比喻,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Step 5:写作实践(30分钟)1.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任务,老师在一旁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进展和提供意见。
Step 6:分享与反思(15分钟)1.组织学生互相交换短文,并选择一个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
2.让学生用肯定的方式给予反馈和建议,鼓励彼此学习和成长。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公开课获奖教案_1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感知文意,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成长”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磨难,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主要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旨在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
本文节选于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通过展示主人公杜小康跟着父亲放鸭的生活,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变得成熟和坚强的成长历程,引导我们正确对待人生中的磨难,迎接成长中的孤独,树立奋进的信念。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但是还不够全面、客观,对问题的思考也不够深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引导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真正读懂“孤独”,从而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1.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小说主题,读懂“孤独”,感悟“成长”的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讨论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诗词,通过诗词的形式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共鸣,同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走进的主题“孤独”。
】二、背景链接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下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的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出一笔更大的钱来,但回家途中因过于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湾处与一个拖了七八条大铁船的大拖驳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鸭群
无家的飘游者——长成真正的鸭
其恐惧感衬托主人公的恐慌。 它们长大,衬托主人的成长过程
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烘托
芦 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广阔无边 害怕 胆怯
苇 青森森一片 浩浩荡荡
荡 空气中满是芦叶清香
掺杂一缕一缕香草香
宁静美好
反衬 恐慌
芦叶边飞着无数萤火虫
暴风雨
可怕—搏斗—成长
风雨中搏斗(成长的环 境),造就坚强的性格。
成
雨后天晴时:坚强
品味孤独: 体味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
说说“孤独”的含义?
(你觉得文中杜小康感受到哪些方面 的“孤独”?)
“孤独”的含义:
•情感世界的孤独。 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 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 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 沟通和交流。 •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 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 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 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对未来的恐惧。 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不同阶段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不同心理感受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孤独 不再忽然地恐慌
坚强、长大
➢心理变化过程:
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
杜小康
不成熟
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
成
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芦荡安顿后:孤独单调
之
旅
住段时间后:不再忽然地恐慌
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偶 然行过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 杜小康从未见过的面孔了。
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不同阶段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孤独之旅》教案一等奖
《孤独之旅》教案一等奖1、《孤独之旅》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阼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教学建议: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3.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一个——的主题。
《孤独之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孤独之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孤独之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孤独之旅》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知道霎Time的成长经历;2) 理解霎Time对“孤独”的认识;3) 理解“他人视角”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4)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及短语。
2. 能力目标1) 学会如何理解英语文章中的细节,了解文章的主旨;2) 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3.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2) 让学生认识到“孤独”对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文章并理解其主旨。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他人视角”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阅读理解、讨论、情景模拟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5分钟)教师可播放一段关于自我认知和孤独的视频进行热身。
为学生引入“孤独”主题。
2. 导入(7分钟)展示题目:What comes to your mind when you hear the word "loneliness"? Ask students to brainstorm ideas and collect the answers.3. 阅读(30分钟)1) 阅读理解:请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问题。
“孤独之旅"(Lonely Journey)。
2) 观看课堂视频。
4. 学生讨论(15分钟)教师分为小组让学生讨论问题:“你认为霎Time是怎么样的人?他有哪些特点?”5. 总结(8分钟)1) 教师总结文章的主旨并检查课堂考试。
2)学生们针对此主题写一篇文章或进行图片表达(待定)。
五、教学反思1. 通识性讲解通过本次课中对于“他人视角”的解释,学生对于团体观察与群体思维的认识更加深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公开课获奖教案_0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三要素(2)品味表现主人公成长过程的描写(3)体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自主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内容;通过老师点拨、分组讨论的方法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建设开放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品情感碰撞,平等的对话与合作交流探究,拓展师生生命成长的阅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分析本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
三、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孤独”的含义四、教学方法: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五、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科书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介绍故事背景他是油麻地小学的一名学生,他的父亲及上辈都开着村子里唯一的一片杂货铺。
所有人家所需的日用品都由他家供应。
他家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
当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四五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而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
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
他的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心想发财的他的父亲,用家里的积攒和外面的贷来的款买了一条大木船和一批货物。
可是不巧,他的大木船撞到了十来条大铁船,眨眼间那些货物全都掉进了水里……从此,父亲便一病不起,家道没落,他不得不辍学回家,跟父亲区放鸭,他是谁?(杜小康)今天我们走进曹文轩的《草房子》,看一看杜小康的成长经历。
(二)作者简介观看百度百科关于曹文轩的介绍二、速读——把握情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注意:阅读时以词语、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看完一句或连续几句,然后一起理解。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藏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我在“学探议练”教学模式思想的指导下,由小说三要素入手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渗透。
强化“积累”、“诵读”、“体验”、“生活”等角度的语文教育的回归。
加深对“孤独”、“成长”、“哭泣”、“坚强”、“责任”等情感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体验、品味孤独,指导学生勇敢面对孤独,健康成长。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跳读法、揣摩法、点拨法、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思路①、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进行预习,自行解决阅读障碍;②、由学生谈论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导入新课,展开学习,教师抓住小说三要素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③、以课文插图为突破口,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细读研读,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④、联系学生自身,由课内走向课外,通过课内外文学的积累赏析来品味孤独,从而丰富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勇敢的面对孤独。
教学流程(课前为了缓解师生紧张的心理情绪,也为文本学习创设情感的基调,特播放歌曲《真心英雄》,熟悉的旋律使同学们轻松了起来。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 16 孤独之旅》优质教案_12
《孤独之旅》教案授课内容《孤独之旅》教学策略 1.积累词语,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2.理清故事情节,使用圈点勾画批注法把握人物心理,体会人物成长历程。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一:激趣引导知识梳理1、兴趣引导:展示图片。
2、检测预习。
(字词、作者、写作背景)1、学生谈看图片的感受。
2、完成预习检测的题目。
导入课题检查预习情况步骤二:自读课文感知孤独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明确小说的三要素。
2、梳理故事情节。
学生自读文章,概括文章内容。
回顾小说三要素,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步骤三:跳读课文理解孤独找出体现杜小康孤独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并陈述你的理由。
跳读课文,使用圈点勾画批注法,独立完成,时间3分钟。
学习质疑,带着问题阅读,并尝试解疑,提升质疑解惑的水平步骤四:精读课文感悟孤独杜小康的成长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请找出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段和词语,做好批注,体会他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之旅。
独立思考时间2分钟,讨论合作时间3分钟理清故事情节,使用圈点勾画批注法把握人物心理,体会人物成长历程步骤五:深入理解品味孤独理解题目“孤独之旅”的含义。
深入理解题目“孤独之旅”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步骤六:旅行赠语拓展作业1、赠语:孤独也是一种美,因为孤独的存有,生命才有真正的意义。
让我们感谢孤独并享受孤独吧,因为经历孤独即是经历成长!2、推荐阅读《草房子》,就《草房子》中自己感受最深一位少年的成长经历,完成读书卡。
1、齐读赠语,感悟孤独在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2、拓展阅读作者作品,完成读书卡。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反思:作家对自己的作品是最有解读发言权的,其他的解读只能作为补充与扩展。
所以在授课时大胆采用了作家自己的解读。
本节课的设计,意在引领学生学着体验,学会体验,从切身体验出发,与文本中的人物情意相通,产生情感情境共鸣。
九年级《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九年级《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速读感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味领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
学习重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品味“孤独”。
学习难点:品味“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收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感受气氛。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人物形象请快速阅读课文,并用下面的句式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从中我读到了一个孤独的`杜小康。
从中我还读到了一个的杜小康。
2、找出环境描写,体会作用请跳读课文,找出文中环境描写(鸭群、芦苇荡、暴风雨)的语句,并思考这些描写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1、梳理心理成长过程,品味孤独2、理解“孤独之旅”内涵,感悟人生五、展示交流六、归纳总结,教师寄语不要把孤独当成痛苦,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孤独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独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七、布置作业:1、请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必做)2、阅读《草房子》(选做)学后反思2、九年级《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分析《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讲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辍学后随父亲一起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经历了从开始的恐惧、孤独到暴风雨之夜找鸭子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故事。
小说语言凝练,含义深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和评价,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九年级的学生,在初一初二时已经接触过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作品的能力。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省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
2.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把握人物心理,体会主人公成长历程。
3.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体会杜小康在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他的孤独情感,从而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理清故事情节。
2.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把握人物心理,体会主人公成长历程。
3.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体会杜小康在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他的孤独情感,从而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扫清字词障碍。
2.缩写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缩写指导:(1)略提行程节点,直接切入高潮,保留感人细节,保持原作特色。
(2)情节:失学放鸭、体验孤独、遭遇风雨、坚强成长。
(3)内容概括:起因、地点、时间、主要经历、结果。
二、情境导入,“孤独”之旅1.学生活动:听歌曲《壮志在我胸》。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也许尽是坎坷路,也许要孤孤单单走一程”,征程中“少人关心少人问”。
此时,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孤独少年杜小康的成长之旅,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
2.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
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3.检测字词掌握的情况。
(1)注音轩( ) 嬉闹( ) 凹地( ) 雍( ) 掺杂( )胆怯( ) 撅( ) 给予( ) 觅食( ) 撩逗( )(2)释义厚实:丰富、富裕。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优质课获奖教案_0
《孤独之旅》交流教案授课类型:阅读课授课课时: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故事简单但意蕴丰富的小说,是一篇自读课文,虽然是节选课文,但我们依然能体会到小说《草房子》独特的艺术魅力。
也就是说,我们依然能够通过特定的言语形式,包括小说的叙事角度、叙事线索以及语言表现形式中的人物描写手法、环境烘托等,理解小说特定的言语内容,进而体察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小说写少年杜小康由一个富裕人家的孩子沦为失学的“放鸭娃”,由此,“孤独之旅”开始了。
杜小康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对他的观察和分析应是重点,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对他的观察,一是通过情节来观察杜小康有无变化?是怎样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二是杜小康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杜小康对环境的反应说明了什么?而这篇小说在内容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语言描写“少”,简短的四句话就传递了少年杜小康真实的心声;二是景物描写“多”,用大量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即表现或暗示人物内心活动的部分很多,而表现人物发之于外的语言很少。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处理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上,引领学生体察人物的情感,感受小说的魅力,即应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通过批注式阅读,感受少年杜小康的内心变化;(2)品读杜小康的四句话,体会其蕴涵的不同心情,理解少年杜小康的成长。
综上所述,将“由自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品读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和语言描写,感受杜小康成长的历程。
”拟定为本节课核心问题的学科问题。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思维训练是关键,这篇小说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较长,近6000字,依每分钟读500字的速度计算,学生读完一遍至少需要12分钟,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因此学生可在第一课时自读的过程中结合旁批完成自己的初步阅读,将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整理成问题汇总给老师,重点训练自己的阅读思维能力,在第二课时上集中解决。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 16 孤独之旅》优质教案_1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梳理小说中的三要素;2.细读课文,品味杜小康的心路历程;3.悟读课文,感悟主人公成长的真谛教学重点:1.品味杜小康的心理感受2.感悟成长的真谛教学建议: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作品播放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
同学们,人生路上难免有风雨和痛苦,要勇敢抬头,请相信风雨之后会有彩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草房子,去感受一位少年的孤独之旅。
1、了解作者。
2、了解《草房子》。
3、明确阅读方法:初读,细读,悟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阅读小说的主要信息:人物、情节、环境。
2.小组交流,抽生展示:梳理小说中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情节: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外地放鸭。
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
在一场暴风雨后,他“长大了,坚强了!”环境:芦苇荡三、细读课文,品味心路历程杜小康远行到几百里以外的芦苇地放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重点朗读以下段落,体会杜小康的心理感受。
1、20—27自然段。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1)分角色朗读,找出这部分杜小康心理感受的关键词并做上记号。
(2)小组展示:朗读,杜小康的心理(3)全班齐读,感受杜小康的害怕与胆怯,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2、28—31自然段(1)男、女生分组朗读。
(2)找出这部分杜小康最突出心理感受的关键词并做上记号。
(3)抽生朗读,感受杜小康的孤独,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33—35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用文中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杜小康对待孤独的态度。
(3)抽生朗读,感受杜小康的勇敢,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4.36—48自然段。
(1)4个大组依次朗读课文。
(2)用文中两个关键词来概括杜小康的心理感受。
202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3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孤独之旅篇一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捆扎()撩逗()胆怯()掺杂()旧茬()戳破()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tiào望()xī闹()纯cuì()qū除()肥shuò()juē断()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歇斯底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________地对前方感到________和恐惧。
(2)父亲________也是有所慌张的。
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定。
(3)到暴风雨将歇时,________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4)那几十只受了惊的鸭,________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5.简答。
“孤独之旅”是什么含义?结合本文的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孤独之旅【市一等奖】
孤独之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驱逐、嬉闹、凹地”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理解标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却也可以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孤独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体会孤独带给人的滋味。
二、自主预习背景资料曹文轩,汉族,男,1954年1月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农村。
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有《草房子》、《红瓦》、《天瓢》等;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知识链接《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
小说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3.检查预习词语释义家底: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厚实:丰富,富裕。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境地: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第16课《孤独之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6课《孤独之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学设计【课标链接】第四学段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基于小说题材的具体特征,初中阶段小说阅读的基本目标为:1.能在3分钟内通读1500字左右的小说。
2.复述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3.找出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描述人物特征。
4.找出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5.找出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具体作用。
6.找出小说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之处,或者通过细节描述再现人物的性格。
7.结合个人阅读和生活经验,理解作品主题的时代意义。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课文内容都关乎人生中最难忘的诗章——少年时代。
题材都是小说。
选编目的是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从而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定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
单元教学要求是: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孤独之旅》是一篇选自曹文轩小说《草房子》的故事简单但内蕴丰富的片段。
课文阅读提示中这样写道“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
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
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真正读懂“孤独”,迎接成长中“孤独”,丰富人生内涵,树立奋进的信念。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孤独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孤 发展 离开油麻地——茫然、恐惧
成
独
到达芦苇荡——害怕、胆怯 长
之 旅
高潮 安顿之后——孤寂、不再恐慌 雨夜找鸭——长大、坚强
之 旅
结局:鸭子下蛋——惊喜
板书设计
芦荡 鸭群 风雨
景物 描写
烘 托
孤独
成长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推荐阅读
草房子
文章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 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 、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 迷人的人性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 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 家,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 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跟随 父亲背井离乡1
发展:杜小康跟随父亲到达芦苇安了家2-27
高潮:暴风夜杜小康独自寻找鸭 子结2局8-:46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47-52
2.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杜小康经历 “孤独之旅” 时发生 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 ➢提示:标出文本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语、句子 ,并在旁边标注产生这种心理的时间及变化原因。
“孤独是生了一大堆儿女,到老了 却没有一个留在身边。”
作者介绍
曹文轩,江苏盐城人。1974年 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 校任教。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 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 《草房子》《红瓦》等。小说《 草房子》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 国家、国际大奖。
作品介绍
《草房子》是曹文轩 的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 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 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 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 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 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 动人心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6* 孤独之旅》【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
过程与方法:
品味小说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文中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作用,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善于从磨难中寻找希望。
重点:体验成长的感受;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在阳光下成长,有人在风雨中成长;有人在无忧无虑中成长,也有人在痛苦中煎熬成长……成长有成长的快乐,成长有成长的烦恼。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
有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跟随父亲到芦苇荡放鸭。
今天,让我们走近他的世界,感受他的成长历程。
二、教学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