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教案
精准扶贫班会教案
![精准扶贫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fc3c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9.png)
精准扶贫班会教案班会主题:精准扶贫班会目标:通过了解精准扶贫的概念和实施情况,提高同学们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和关注度,培养同学们关爱他人的情怀。
班会内容安排:一、导入(5分钟)1.班级口号:“让爱传递,让扶贫之路不孤单!”2.回顾上次班会:回顾上次班会中讨论的现象:“什么是贫困?你认为贫困人口的生活是怎样的?”二、教学(10分钟)1.同学们对“精准扶贫”一词的了解: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精准扶贫”的理解,并帮助他们明确概念。
说明精准扶贫的主要目标是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通过产业带动和教育培训等方式,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2.理解贫困的原因:简要介绍造成贫困的原因,如自然灾害、疾病、教育落后等。
3.讨论贫困人口的特点:同学们分组讨论,共同总结贫困人口的特点,并挑选一个代表为整个班级做报告。
三、实践(25分钟)1.探究贫困地区的情况:请同学们自行收集国内一些贫困地区的情况,并以小组形式制作展板,展示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教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2. 了解抗贫工作:给同学们提供印有抗贫口号的小纸条,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并讨论设计一个logo标志,凝聚班级抗贫团结力量。
3.设计关爱行动:让同学们一起讨论并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关爱行动计划,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人口。
例如,组织募捐活动,为贫困学生提供教育支持;开展义务劳动活动,帮助贫困家庭改善生活环境。
四、总结(5分钟)1.小结本次班会内容:概括总结关于精准扶贫的概念和实践,以及同学们自愿参与的行动计划。
2.引导同学们思考:请同学们思考贫穷与富有的差距是否造成了社会不平等,作为学生应该如何努力去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
五、作业布置(2分钟)1.要求同学们根据此次班会内容,完成一份15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并在下次班会上口头分享。
2.鼓励同学们进行实地考察,找到身边调查出来的一个贫困人口的故事,并写成简短的报告,准备下次班级交流分享。
六、结束语(3分钟)1.展望下次班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准备作业和调研报告,并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班级的扶贫行动。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f5cf0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a.png)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社会学》教材第六章“贫困与反贫困”展开,详细内容包括:贫困的定义与分类、我国贫困状况及特点、精准扶贫政策解读、精准扶贫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贫困的定义、分类及我国贫困状况,理解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精准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提高政策执行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爱贫困群体的责任感,激发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贫困的定义与分类、我国贫困状况及特点、精准扶贫案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贫困地区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贫困状况,引发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贫困的定义与分类,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贫困状况。
3.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分析我国贫困状况及特点,引入精准扶贫政策,详细解读政策内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准扶贫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5. 随堂练习:设计关于精准扶贫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贫困的定义与分类2. 我国贫困状况及特点3.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4. 精准扶贫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答案示例:优点:政策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持续性,有利于提高扶贫效果。
不足: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一刀切”现象,部分扶贫措施不够精准。
2.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精准扶贫的认识,以及如何参与扶贫工作。
答案示例:精准扶贫是针对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旨在提高扶贫效果,实现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脱贫。
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通过捐款、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扶贫工作,关爱贫困群体。
精准扶贫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精准扶贫教案设计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f33e1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c.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精准扶贫教育课程课时: 2课时年级:九年级学科:社会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关爱贫困地区人民,树立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精准扶贫政策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精准扶贫政策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
2. 如何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他们?2. 提出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帮助贫困地区?二、新课讲授1. 讲解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我国贫困地区现状、党中央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等。
2. 介绍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扶贫对象、扶贫方式、扶贫成效等。
3.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精准扶贫政策在各地的实施情况。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精准扶贫政策与我们日常生活相结合?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关注身边的贫困现象,思考如何为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为精准扶贫做些什么?二、新课讲授1. 讲解如何关爱贫困地区人民: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
2. 介绍志愿者服务、捐款捐物等关爱贫困地区人民的方式。
3.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青少年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为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青少年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2. 布置作业:参与志愿者服务、捐款捐物等活动,为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准扶贫学习教案
![精准扶贫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2fceb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d.png)
精准扶贫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经济学原理》第八章“贫困与发展”部分,主要内容包括:1. 精准扶贫的概念与意义;2. 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与政策;3. 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概念、意义及主要措施;2. 使学生掌握我国精准扶贫的政策及实践案例;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精准扶贫的概念、措施及我国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案例资料、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贫困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贫困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精准扶贫。
2. 知识讲解(1)精准扶贫的概念与意义;(2)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与政策;(3)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3.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一个贫困山村的精准扶贫案例,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过程。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精准扶贫的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精准扶贫2. 内容:(1)精准扶贫的概念与意义;(2)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与政策;(3)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精准扶贫的概念及其意义;(2)列举我国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3)分析一个你了解的精准扶贫案例,谈谈其成功之处。
2. 答案:(1)精准扶贫是指针对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现扶贫目标的一种扶贫方式。
其意义在于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扶贫政策真正惠及贫困人口。
(2)我国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包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
(3)成功之处在于: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形成扶贫合力;注重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中小学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
![中小学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14a40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0.png)
中小学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取材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关爱他人”的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精准扶贫、关爱贫困人口等方面,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演练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培养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知道贫困人口的生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关心贫困人口,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参与精准扶贫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学会如何参与精准扶贫活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关心贫困人口,了解我国精准扶贫政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贫困地区孩子生活现状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精准扶贫。
2. 讲解:介绍我国精准扶贫政策,让学生了解贫困人口的生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方法和途径。
4. 实践演练: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参与精准扶贫活动,为贫困人口提供帮助。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精准扶贫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精准扶贫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精准扶贫,关爱他人2. 内容:a. 精准扶贫的定义和内涵b. 我国精准扶贫政策c. 贫困人口的生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d. 精准扶贫的方法和途径e. 学生的参与和责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参与精准扶贫活动,为贫困人口提供帮助。
2. 答案: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关爱贫困人口方面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在今后的生活中改进。
精准扶贫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精准扶贫课程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387d3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2.png)
课程名称:精准扶贫政策与实施课时: 2课时教学对象:高中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背景和意义。
2. 熟悉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
3. 掌握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方法和途径。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1. 精准扶贫的背景和意义。
2. 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
3. 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1. 理解精准扶贫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2. 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和对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贫困问题的严重性。
2.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贫困?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引发学生对精准扶贫的兴趣。
二、讲解精准扶贫的背景和意义1. 介绍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及历史背景。
2. 解释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
三、分析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1. 介绍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框架,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政策。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四、讨论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法和途径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政策落到实处。
2. 讨论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如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精准扶贫的背景、政策体系、实施方法和途径。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精准扶贫的理解和感悟。
二、案例分析1. 展示一个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在家庭中践行精准扶贫?- 如何在社区中参与精准扶贫?- 如何在个人成长中体现精准扶贫?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贫困问题,积极参与精准扶贫。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估其学习积极性。
大学生精准扶贫教案
![大学生精准扶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fd017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5.png)
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的背景、意义和实施策略。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和实施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能为精准扶贫做些什么?二、课程主体1.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 介绍精准扶贫的定义、目标、原则和实施路径。
- 分析我国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2. 精准扶贫实践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案例,如农村电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分析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的角色和作用。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和想法。
3. 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的途径- 参加国家扶贫项目,如“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
- 加入志愿服务团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和帮扶工作。
- 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活动。
4. 精准扶贫实践技能培训- 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开展公益活动等。
- 分享成功案例,让学生学习借鉴。
三、课程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步骤:1. 导入阶段(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课程背景和目标。
2. 精准扶贫政策解读(15分钟)- 教师讲解精准扶贫的定义、目标、原则和实施路径。
3. 精准扶贫实践案例分析(20分钟)-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4. 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的途径(15分钟)- 教师介绍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的途径,分享成功案例。
5. 精准扶贫实践技能培训(20分钟)- 教师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开展公益活动等。
6. 课程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3. 学生对精准扶贫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2024年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1
![2024年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e10719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6.png)
2024年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九单元“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章节,详细内容为“2024年精准扶贫”主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精准扶贫政策,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的背景、政策及取得的成果。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为精准扶贫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具体措施,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贫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引发他们对精准扶贫的关注。
2. 讲授:(1)介绍我国精准扶贫的背景、政策及取得的成果。
(2)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具体措施,如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
(3)讲解学生如何为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立一个扶贫项目,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具体的扶贫方案。
4. 例题讲解:(1)列举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具体措施。
(2)分析某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贫困地区设计一个合适的扶贫项目。
强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学生参与扶贫的责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谈谈你对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认识。
(2)假如你是扶贫工作人员,请为某贫困地区设计一个具体的扶贫方案。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精准扶贫的认知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实地了解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为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重点关注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和实际案例。
中小学精准扶贫主题班会优质教案(
![中小学精准扶贫主题班会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497c7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3.png)
中小学精准扶贫主题班会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关爱社会,助力扶贫”的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我国扶贫政策的背景和意义,掌握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关爱社会、积极参与扶贫行动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扶贫政策的背景和意义,认识到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具备参与扶贫行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社会、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社会、积极参与扶贫行动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精准扶贫案例视频、扶贫政策文件。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扶贫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精准扶贫的概念、方法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精准扶贫的优势。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精准扶贫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扶贫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讲解如何参与精准扶贫行动。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设计一组扶贫方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贫困人群,传递正能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小学精准扶贫主题班会2. 主要内容:(1)精准扶贫的概念与方法(2)我国扶贫政策的背景与意义(3)关爱社会,积极参与扶贫行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为贫困地区设计一份扶贫方案。
2. 答案:(1)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致贫原因。
(2)针对致贫原因,提出具体的扶贫措施。
(3)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等方面,制定长期扶贫计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认识到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社会、积极参与扶贫行动的意识。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扶贫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精准扶贫班会教案
![精准扶贫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a82df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d.png)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建议:
1.反思内容: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入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调整和改进。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开展课外阅读、实地考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b.三种精准扶贫的基本方法: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制定帮扶计划。它们分别起到了解贫困人口实际情况、找出致贫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的作用。
c.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教师应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2.注重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学生反馈
1.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2.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四、作业设计
1.反思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思考性,确保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a.精准扶贫的意义是什么?
b.精准扶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c.从实践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经验?
6.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7.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精准扶贫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8.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精准扶贫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六、板书设计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精准扶贫的定义、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精准扶贫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性。
精准扶贫方案教案
![精准扶贫方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37f4b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4.png)
精准扶贫方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社会研究》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贫困与反贫困”,主要详细学习精准扶贫的概念、原则、策略及其在我国的具体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概念、原则和策略,理解其在我国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具体贫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其认识到参与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精准扶贫的策略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精准扶贫的概念、原则及其在我国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扶贫工作的成果,引发学生对精准扶贫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精准扶贫的概念、原则和策略。
3. 实践情景引入:引入一个具体的贫困地区案例,让学生分析该地区的贫困原因,提出精准扶贫的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精准扶贫策略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设计精准扶贫方案,并进行展示。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学习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精准扶贫方案2. 内容:精准扶贫概念精准扶贫原则精准扶贫策略实践案例:某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针对本节课所学的贫困地区案例,设计一个精准扶贫方案。
贫困原因分析精准扶贫策略扶贫措施及实施步骤预期效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精准扶贫的概念、原则和策略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扶贫政策,了解不同地区的扶贫经验,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参与扶贫工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精准扶贫的策略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教案
![精准扶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2a85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b.png)
精准扶贫教案一、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和贫困原因;2. 掌握精准扶贫的定义和目标;3. 了解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政策;4. 意识到自己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材准备1. PowerPoint 幻灯片:贫困地区的情况和原因、精准扶贫的定义和目标、精准扶贫的措施和政策;2. 视频资源:关于贫困地区的纪录片片段。
三、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贫困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贫困问题的认识和思考;2. 播放与贫困地区相关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了解并关心贫困地区的意愿。
主体:1. 贫困地区的情况和原因(15分钟)a. 通过幻灯片展示贫困地区的一些基本情况,如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等;b. 通过幻灯片和图片展示贫困地区的原因,如自然灾害、地理位置、历史因素等;c. 引导学生讨论贫困地区的原因,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
2. 精准扶贫的定义和目标(10分钟)a. 通过幻灯片展示精准扶贫的定义和目标,即通过精准的政策和措施,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改善基础设施和民生福利等;b. 引导学生思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并与传统的扶贫方式进行比较。
3. 精准扶贫的措施和政策(20分钟)a. 通过幻灯片展示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如精准识别贫困户、分类施策、因户施策等;b.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其中的一项措施或政策,并结合案例进行具体分析;c.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并结合幻灯片进行全班讨论。
4. 自己为贫困地区发展贡献力量(10分钟)a. 提问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如何为贫困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b.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进行班级分享和讨论。
总结:1. 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2. 强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对贫困地区的意义;3.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在未来为精准扶贫事业贡献力量。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贫困地区的情况和原因,理解精准扶贫的定义、目标以及具体的措施和政策。
大学思政课精准扶贫教案
![大学思政课精准扶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099bf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b.png)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投身扶贫事业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一、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和意义1. 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历程2. 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3. 精准扶贫政策的目标和任务二、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1.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2. 精准制定扶贫措施3. 精准落实扶贫资金4. 精准考核扶贫效果三、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1. 积极参与扶贫实践,发挥自身优势2. 关注扶贫事业,宣传扶贫政策3. 培养社会责任感,助力脱贫攻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我国的扶贫事业有多少了解?2. 引导学生思考:扶贫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二、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和意义1. 介绍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扶贫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2. 阐述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背景和重要意义,强调其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结合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认识。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1. 介绍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制定措施、精准落实资金、精准考核效果等。
2.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精准扶贫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1. 讲解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如参与扶贫实践、宣传扶贫政策、培养社会责任感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扶贫事业,为实现全面小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大学生在精准扶贫中作用的论文。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901d5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6.png)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九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节“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重点学习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及实践案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概念、背景及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 使学生掌握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了解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3.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及实践案例的理解。
重点: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贫困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贫困问题的关注,进而引入精准扶贫的话题。
2. 讲解新课(1)精准扶贫的概念与背景介绍精准扶贫的定义、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2)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详细讲解扶贫开发政策、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3)实践案例分析我国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如“扶贫车间”、“电商扶贫”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分析精准扶贫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精准扶贫的概念、背景2. 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扶贫开发政策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3. 精准扶贫实践案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精准扶贫的概念及背景。
(2)列举我国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
(3)分析一个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谈谈你的启示。
2. 答案:(1)精准扶贫是指针对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实现扶贫到户、扶贫到人。
(2)扶贫开发政策、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
(3)案例:扶贫车间。
启示:通过产业扶贫,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精准扶贫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案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精准扶贫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精准扶贫课程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2d105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e.png)
课程名称:精准扶贫政策与实施课程类型:公共课程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的背景、意义和目标。
2. 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路径。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4.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精准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路径。
2. 精准扶贫的意义和目标。
教学难点:1. 精准扶贫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
2. 学生如何将精准扶贫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精准扶贫?为什么我国要实施精准扶贫?2. 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贫困现状和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二、讲解精准扶贫政策1. 讲解精准扶贫的定义、背景和目标。
2. 介绍精准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
3. 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三、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实际应用。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2. 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 回顾精准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路径。
2. 总结上节课的讨论成果。
二、讲解精准扶贫的保障措施1. 介绍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组织保障等。
2. 分析保障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三、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精准扶贫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和掌握。
3. 思维能力: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准扶贫教案大学
![精准扶贫教案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421679e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a.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身所学应用于社会实践,为精准扶贫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1. 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和目的。
2. 精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
3. 大学生如何参与精准扶贫。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精准扶贫政策。
2. 如何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料。
2. 学生提前收集精准扶贫政策的相关信息。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贫困现状和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和看法。
(二)讲解精准扶贫政策1. 教师详细讲解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四)大学生社会责任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学生如何参与精准扶贫。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精准扶贫中的责任和使命。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心得体会。
2. 参与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精准扶贫活动,为贫困地区贡献力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是否得到提高。
3. 学生参与精准扶贫活动的积极性和成效。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1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1c0f27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9.png)
精准扶贫主题班会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六单元《关注社会,助力发展》中的第15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精准扶贫的含义、意义、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以及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措施,认识到精准扶贫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精准扶贫的原则和措施,以及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教学重点:精准扶贫的含义、意义,以及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精准扶贫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精准扶贫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 知识讲解:(1)精准扶贫的含义、意义。
(2)精准扶贫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3)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真实的精准扶贫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例题讲解: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精准扶贫的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8.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就精准扶贫的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精准扶贫2. 内容:(1)含义、意义(2)基本原则(3)主要措施(4)实践与成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精准扶贫的含义、意义。
(2)列举我国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
(3)谈谈你对精准扶贫的认识和体会。
2. 答案:(1)精准扶贫是指根据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现扶贫到户、扶贫到人。
(2)我国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有: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安全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等。
精准扶贫授课教案
![精准扶贫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a0d27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f.png)
精准扶贫授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社会与文化》第二章第四节“精准扶贫,共圆小康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我国扶贫开发的背景和精准扶贫政策的含义;掌握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效果;认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含义及其背景。
2. 使学生掌握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了解其在我国的实施效果。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参与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精准扶贫的含义,掌握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扶贫开发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贫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精准扶贫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我国扶贫政策的发展。
3. 内容讲解:(1)精准扶贫的背景: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2)精准扶贫的含义:什么是精准扶贫,它与传统扶贫方式的区别。
(3)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
(4)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以实例介绍精准扶贫在我国的应用及成果。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所在社区开展精准扶贫活动,提出具体措施。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精准扶贫的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精准扶贫,共圆小康梦2. 内容:(1)精准扶贫的背景(2)精准扶贫的含义(3)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4)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
(2)谈谈你对精准扶贫的理解。
(3)列举至少三种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略。
(2)精准扶贫是指根据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提高扶贫效果,实现扶贫目标。
精准扶贫教案
![精准扶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466cc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5.png)
石林中心校精确扶贫教案主讲人:XXX对象:学生家长1、开展精确扶贫工作旳目旳是什么?通过班会旳召开,使家长进一步结识到扶贫旳重要性。
2、什么是精确扶贫?精确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辨认、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旳治贫方式。
3、什么是“六个精确”?(1)对象精确。
(2)目旳精确。
(3)内容精确。
(4)方式精确。
(5)考核精确。
(6)保障精确4、什么是“1236”、“1+17”和“1+20”?“1236”扶贫攻坚中“1”即“一种核心”,就是持续增长贫困群众收入,保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2”即“两个不愁”,就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3”即“三个保障”,即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6”即“六大突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哺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高突破。
5.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宣传(1)学前教育:3-6岁小朋友保教费600元/年,生活补贴费400元/年。
(2)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课本费,寄宿生生活补贴费:小学1000元/年,初中1250元/年,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补贴800元/年。
(3)高中教育:免学费、住宿费,不低于元/年国家助学金(4)中职教育:正式学籍旳免学费,元/年国家助学金,扶贫部门“雨露计划”元/年扶贫助学补贴金。
(5)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博士分别是4000、6000、13000元/年国家助学金。
专科4000元/年国家助学金。
“雨露计划”元/年扶贫助学补贴金。
生源地助学贷款,本科不超过8000元/年,研究生1元/年。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考入省内高校新生入学资助经费500元,省外1000元。
绿色通道直接办理入学手续等。
精准扶贫班会教案
![精准扶贫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2abf3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a.png)
精准扶贫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概念和意义,认识到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贫困地区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精准扶贫的定义和背景2. 我国扶贫工作的现状和成果3. 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案例4. 学生如何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三、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播放贫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贫困地区的关注和同情。
2. 讲解精准扶贫:介绍精准扶贫的定义、背景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扶贫工作的现状和成果。
3. 分析精准扶贫措施:讲解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如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4. 学生参与扶贫:讨论学生如何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如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精准扶贫的概念、背景和措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贫困地区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情况。
3. 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精准扶贫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扶贫工作现状和成果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精准扶贫措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学生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实际行动。
六、教学活动1. 观看扶贫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精准扶贫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扶贫工作的困难与挑战。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帮助,每个小组提出具体的扶贫计划。
3. 分享与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扶贫计划,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或疑问,共同讨论完善扶贫方案。
七、教学资源1. 精准扶贫相关政策文件2. 贫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扶贫纪录片4. 学生分组讨论的模板和指导性问题八、教学安全1. 在讨论敏感话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思考,避免产生负面情绪。
2. 确保学生在分享个人经历或观点时,不涉及隐私和不适当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林中心校精准扶贫教案
主讲人:XXX
对象:学生家长
1、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班会的召开,使家长进一步认识到扶贫的重要性。
2、什么是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3、什么是“六个精准”?
(1)对象精准。
(2)目标精准。
(3)内容精准。
(4)方式精准。
(5)考评精准。
(6)保障精准
4、什么是“1236”、“1+17”和“1+20”?
“1236”扶贫攻坚中“1”即“一个核心”,就是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2”即“两个不愁”,就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3”即“三个保障”,即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6”即“六大突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
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突破。
5.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宣传
(1)学前教育:3-6岁儿童保教费600元/年,生活补助费400元/年。
(2)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课本费,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小学1000元/年,初中1250元/年,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补助800元/年。
(3)高中教育:免学费、住宿费,不低于2000元/年国家助学金
(4)中职教育:正式学籍的免学费,2000元/年国家助学金,扶贫部门“雨露计划”2000元/年扶贫助学补助金。
(5)高等教育:本科、硕士、博士分别是4000、6000、13000元/年国家助学金。
专科4000元/年国家助学金。
“雨露计划”2000元/年扶贫助学补助金。
生源地助学贷款,本科不超过8000元/年,研究生12000元/年。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考入省内高校新生入学资助经费500元,省外1000元。
绿色通道直接办理入学手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