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种脉象特征

合集下载

28种脉象特征(优选.)

28种脉象特征(优选.)
洪脉的形成,由阳气有余、气壅火亢,内热充斥,致使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出现洪脉,是正虚邪盛的危险证候或为阴液枯竭,孤阳独亢或虚阳亡脱。此时,浮取洪盛,沉取无力无神。
3
濡脉主阴阳气血虚证;湿证。
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
濡脉在主诸虚,若为精血两伤,阴虚不能维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脉细;若为气虚阳衰,虚阳不敛,脉也浮软,浮而细软,则为濡脉。若湿邪阻压脉道,亦见濡脉。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脉象脉理大全
一、浮脉类的脉象,有浮、洪、濡、散、芤、革六脉。因其脉位浅,浮取即得,故归于一类。
序号
浮脉类主病
妇女妊娠见滑脉,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
3
弦脉主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肝主流泄,调物气机,以柔和为贵,若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郁不利则见弦脉。诸痛、痰饮,气机阻滞,阴阳不和,脉气因而紧张,故脉弦。疟邪为病,伏于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而见弦脉。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栾脾,亦觉见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
6
革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革脉为弦芤相合之脉,由于精血内虚,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如之阴寒之气收束,因而成外强中空之象。
二、沉脉类的脉象,有沉、伏、弱、牢四脉。脉位较深,重按乃得,故同归于一类。
序号
沉脉类主病
脉象
脉理
备注
1
沉脉主里证。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脉象,是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是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不同的脉象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本文为大家总结了24中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5、洪脉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

6、细脉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7、微脉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主气血虚甚,阳气衰微。

8、散脉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9、虚脉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虚证。

10、实脉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实证。

11、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2、涩脉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13、长脉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14、短脉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临床意义:短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15、弦脉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16、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失血。

17、紧脉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18、缓脉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有怠。

重编二十八脉象

重编二十八脉象

二十八脉象1、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是指手指轻按即得,重按稍弱的脉象。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裏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2、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3、实脉:的脉象是浮、中、伏都可能出现的,指下充盈、有力的脉象。

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4、长脉:是脉象的一种,其脉象表现为首尾端长,超过本位。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5、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6、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

多见于大出血之后的脉象。

7、沉脉:是脉象之一。

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

《脉经》:“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证。

因病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气血不充,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8、微脉:脉极细而软,按之欲绝,似有似无。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

学脉必学篇: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

学脉必学篇: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

学脉必学篇: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学脉必学篇: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脉位分类浮脉【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脉诀汇辨》“有深深下沉之势”《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

”脉位分类沉脉【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沉而无力-里虚:阳气虚不能升举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脉率分类迟脉【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凡阳虚不足,命门火衰者,多见迟而无力之脉。

症见畏寒泄泻,腹痛喜按口吐冷涎等“作者临床常见五更泄,多见迟而无力的脉象,特别是两尺尤甚,以四神丸补命门火,温脾阳。

”刘冠军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多见于里热实证。

(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等)《四诊抉微》“迟脉属脏主寒,此一定之理,乃其常也。

若论其变,又有主热之证治,不可不知。

所以然者,以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矣。

”《伤寒论》“阳明病,脉迟,有潮热者,……可攻里也,大承气汤主之”“又如脑膜炎,常因脑压增高,出现高热、脉迟,须脉证合参,勿作寒论。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中医28种脉象一、浮脉浮脉是指脉搏触及自浅而深,有力透府,脉气浮散。

常见于发热、卫阳气虚、外感邪气等病症。

1·表浮脉:脉象紊乱,即浮时浅,沉时深,脉气不实,常见于表虚热症。

2·里浮脉:脉搏弦紧有力,但有浮脉特点,常见于里虚热症。

二、沉脉沉脉是指脉搏触及自深而浅,有力渗府,脉气沉降。

常见于阴虚、阳亢等病症。

3·沉实脉:脉搏弦紧有力,脉底沉,常见于实证。

4·沉弦脉:脉搏细长有力,脉底沉,常见于血虚证。

三、细脉细脉是指脉搏细而滑,脉气弱细。

常见于阴虚、血虚等病症。

5·阴细脉:脉搏尤其细小,脉气弱细,常见于阴虚火旺证。

6·血细脉:脉搏尤其细小,脉气弱细,常见于血虚证。

四、滑脉滑脉是指脉搏滑利,脉气畅通,常见于痰湿、寒湿等病症。

7·痰滑脉:脉搏滑利,脉气滑畅,常见于痰浊内蕴证。

8·寒滑脉:脉搏滑利,脉气滑畅,常见于寒痰内结证。

五、偏脉偏脉是指脉搏在某一侧明显,另一侧不明显,常见于寒、痰阻等病症。

9·寒偏脉:脉搏在一侧明显,另一侧脉搏较弱,常见于寒邪内阻证。

10·痰偏脉:脉搏在一侧明显,另一侧脉搏较弱,常见于痰浊蕴结证。

六、洪脉洪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阳亢、上火等病症。

11·阳洪脉: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阳亢证。

12·火洪脉: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上火证。

七、弦脉弦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

常见于肝风、肝火等病症。

13·肝弦脉: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常见于肝风证。

14·肝火弦脉: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常见于肝火证。

八、迟脉迟脉是指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

常见于血虚、阳气不足等病症。

15·血迟脉: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常见于血虚证。

16·阳迟脉: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常见于阳气不足证。

九、躁脉躁脉是指脉搏快速而无规律。

28脉分类比较表

28脉分类比较表

28脉分类比较表一、分类1. 浮脉类:包括浮脉、散脉、芤脉、动脉。

2. 沉脉类:包括沉脉、伏脉、牢脉、弱脉。

3. 迟脉类:包括迟脉、缓脉、涩脉、结脉。

4. 快脉类:包括数脉、滑脉、紧脉、促脉。

二、28脉名称1. 浮脉2. 散脉3. 芤脉4. 动脉5. 沉脉6. 伏脉7. 牢脉8. 弱脉9. 迟脉10. 缓脉11. 涩脉12. 结脉13. 数脉14. 滑脉15. 紧脉16. 促脉三、脉位每种脉象的脉位均有其特定的位置,根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浮、沉、迟、快等几种类型。

具体位置需要在实践中掌握。

四、脉象特征每种脉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如浮脉轻按即得,沉脉重按始觉等。

具体特征需要在实践中掌握。

五、主病每种脉象对应不同的疾病,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等。

具体对应关系需要在实践中掌握。

六、常见病因每种疾病的常见病因也有所不同,如感冒多因外感风寒所致,腹泻多因饮食不节所致。

具体病因需根据疾病种类判断。

七、鉴别诊断在进行疾病诊断时,对于一些脉象相似但病因不同的疾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以下是一些常见脉象的鉴别诊断:1. 浮脉与散脉的鉴别:浮脉轻按即得,主表证;散脉则脉象散乱无序,主气血耗散、脏腑虚弱。

2. 沉脉与伏脉的鉴别:沉脉重按始觉,主里证;伏脉则脉象极沉,不易察觉,主邪气闭阻、气血瘀滞。

3. 迟脉与缓脉的鉴别:迟脉来去缓慢,主寒证;缓脉则脉象缓慢而规律,主气血不足、脏腑虚弱。

4. 快脉与数脉的鉴别:快脉来去急促,主热证;数脉则脉象快速而有力,主热邪内蕴、气血瘀滞。

5. 动脉与滑脉的鉴别:动脉则脉象跳动无规律,主气血紊乱、脏腑失调;滑脉则脉象往来流利,主痰饮内停、湿热内蕴。

6. 牢脉与实脉的鉴别:牢脉则脉象坚硬有力,主实热内盛、痰瘀互结;实脉则脉象充实有力,主实证、热证。

八、调养方法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调养方法,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调养方法:1. 感冒:感冒多因外感风寒所致,调养方法包括多休息、多喝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清淡易消化等。

28脉特征和主病

28脉特征和主病

28脉特征和主病28脉一、浮脉类1.浮脉特征:切脉时,用指轻按肌表上就可以感到搏动,当用力重按时,反而感到指下的搏动减弱,但脉体并没有空虚的感觉。

浮脉主病:左寸浮发热是伤风,头疼目眩风痰壅,浮代虚迟心气少,心神恍惚不安宁,浮散心气虚烦躁,浮数心经背热烘。

左关脉浮是腹胀,数因风热入肝经,怒气伤肝脉浮促,心胸逆满不相通。

左尺若见浮脉行,膀胱风热尿色红。

右寸脉浮肺伤寒,咳嗦清涕出汗难,若见浮洪肺中热,浮迟咳嗽生涏痰。

右关脉浮脾胃虚,胸满不食郁气聚,浮洪涩来因吐血,浮迟脾胃虚寒积。

右尺脉浮风在下,大便秘结苦难通,若见浮虚无气少,浮数风热大肠中。

2.洪脉特征:洪脉的脉体浮大,有如波涛般汹涌,来势强而有力,之后就逐渐衰减,因此脉象在去时比来时显得势缓而力弱。

洪脉主病:左寸脉洪心热盛,目赤口疮头疼痛,关洪至热遍体痛,尺洪肾虚火造成。

右寸洪是肺中热,口燥烟干喘息烈,关洪吐逆并口渴,多因肺热促成者,右尺脉洪大便秘,腹满下血是热结。

3.濡脉特征:濡脉的脉形细小柔软,浮取时才能感到微弱的搏动;用指力重按,反而感觉不到搏动。

濡脉主病:左寸脉濡心虚空,自汗如珠心常怔忡,关濡气血不通畅,神情恍惚睡朦胧。

左尺濡来男精少,妇人尿数淋漓病。

右寸濡脉自寒虚;关脉是濡脾弱是,胃倒每时懒得吃;右尺脉濡是泻肚,下元冷极虚弱及。

4.散脉特征:散脉沉浮无根,浮取时脉象时快时慢,来去不明,重按反而摸不着脉。

散脉主病:左寸散脉心气虚,怔忡恍惚精神离;左关若散当溢饮;散居左尺雷火息,肾绝之症。

右寸散脉肺气少,身体倦怠汗淋漓;关主肿胀水臌病;右尺逢散魂魄去。

5.芤脉特征:轻取时脉管柔软中空,脉形大,像在按葱管。

脉管周围力道较强,脉管中空处显得无力;重按时脉象减弱。

芤脉主病:左寸芤是血妄行,必吐食呕两相攻;关芤胁痛有瘀血;左尺芤脉男尿血,女子月经多病却。

右寸芤是胸积血,吐红血赤无差别;右关芤来肠胃痈,呕吐瘀血是脾弱;尺部见芤大便血,仔细用心指下觉。

6.革脉特征: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象显得较为干硬,中空无力;重按脉象减弱革脉主病:左寸革脉心虚痛;关部见革疝瘕病;左尺逢革主精空。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中医号脉,这28种脉象,教你分辨什么病,收藏!|||1. 浮脉——特点——位于皮肝表浅处,只要把指头轻轻按在皮肝上,就能感觉到脉搏动,如果用力重按,反而会觉得脉搏减弱,或有空虚的感觉。

-主病: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的表虚。

主里虚:痨瘵阴虚,阳气虚。

-2. 沉脉——特点——位于筋骨的深处,当指头轻轻按在皮肤上时,脉搏的搏动很不明显,必须用力重按到筋骨的深处,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搏动。

-主病:主里证。

(1)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因水、寒、积滞所致。

常见干下痢、浮肿、呕吐、停食积热、气滞等证-(2)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多因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亡阴失血等原因所致-3. 迟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缓慢,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减少。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多见于寒证。

有力为冷积,无力为阳虚。

-4. 数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快,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过多。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主热证。

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5. 虚脉——特点——脉象柔软无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弱,脉体软的,都属于虚类脉。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6. 实脉——特点——脉象强劲有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强,脉体大的,都属于实类脉。

-主病: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28脉象

28脉象



心气不足,可见心慌气短,亦有又风邪外袭者,可见项背筋脉拘急之疾
肝血不足,可见头晕,在妇人多见月经涩少或经闭之疾
肾气虚弱,膀胱失约,可见腰困便频而清,以及疲乏无力之疾

肺气不足,不能施布津液,可见肢体皮肤麻木不仁、背酸不适之疾
脾气虚弱,健运失常,可见胀满便秘、纳呆身重之疾
肾阳不足,寒湿下蓄,可见肠鸣腹泻、下肢浮肿之疾
(细)腰膝酸软,小便淋漓不尽;

肺气不宣,停痰蓄饮,可见咳喘、上气;
(紧,滑)寒邪郁闭,可见咳喘、痰稀、鼻塞流涕之疾;
(细)肺津不足,可见干咳少痰,甚则骨蒸盗汗;
脾胃虚寒,可见中满虚胀、纳呆腕闷之疾;
命火不足,可见腰酸冷痛,或五更晨泻之疾;
3、迟(阴)




心阳不足,寒湿之邪痹结胸膈,可见胸闷不畅或胸痛之疾;





8、小(阴)




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可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之疾
肝血不足,不能上养于目,可见目涩头眩、视力模糊之疾
肾阴不足,可见腰酸乏力、耳鸣遗精之疾

肺阴不足,清肃失职可见虚烦心热,干咳盗汗,声音嘶哑,以及口咽干燥之疾
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可见腹冷便泻、完谷不化之疾
9、长(阳)
寒积肝脉,营虚不达四肢、两胁,可见胁下疼痛,以及四肢手足拘挛之症;
肾虚,不能温化水液,可见尿频、遗尿,以及少腹冷痛之疾;

肺气不足,寒痰阻滞,可见咳嗽、气喘、胸闷之疾;
脾虚,运化失常,可见纳呆、腹胀、便溏,以及泛吐清水、口淡不渴、四肢不温之疾;
肾阳不振,命门火衰,可见少腹冷痛,腰膝清冷无力,以及五更晨泻之疾;

【中医脉诊】二十八脉象

【中医脉诊】二十八脉象

【中医脉诊】二十八脉象【前言】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脉动应指(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

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

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

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脉象歌诀】浮沉迟数洪微细,散虚实滑涩长短;弦芤疾缓革牢弱,濡伏动促结代疾。

【注解】1、浮脉:轻触也感到动弹觉的脉搏。

浮脉的部位表浅、浮在皮肤上,手指轻按即可摸到搏动,重按稍减,但不空泛无力。

总之,浮脉是脉搏动的部位浅显,有的甚至看得到搏动,摸到浮脉表示病人有外感,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与外邪相争斗,将脉气鼓动于外,所以脉象显浮而有力。

如果表证脉现浮而无力,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气弱,这样的表证就叫表虚证。

若久病见脉浮而无力,摇摇晃晃的,是阳气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现。

2、沉脉: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

沉脉主里证。

因病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气血不充,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沉脉须与近似脉伏脉相区别,沉脉与伏脉都位于皮下深部,需重按触及,但沉脉部位近于筋骨,在肌肉中部,跳动均匀,而伏脉必须推筋着骨始得。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

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

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

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

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

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

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1、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28脉象与主病概览

28脉象与主病概览

28脉象与主病概览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脉搏的形态、弦紧程度、速度等特征,可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

而28脉象作为主要的脉象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文将对28脉象与主要疾病进行概览。

1. 脉象与主病概览1.1 行权为事脉:适用于头痛、高血压、急性热病等。

其脉象特征为弦实而缓和,尤其适用于肝虚血弱、真人药性引起的头痛症状。

1.2 炉中有卧脉:适用于胃寒呕吐、消化不良、脾胃虚寒等。

其脉象特征为脉浑、脉力微弱、缓和。

1.3 呼吸为君脉:适用于哮喘、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疾病。

其脉象特征为脉滑而不浮,舌头较厚。

1.4 口舌之交脉:适用于口腔溃疡、牙痛、咬舌等症状。

其脉象特征为舌脉粗细不等,脉力弱。

1.5 为奇脉:适用于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其脉象特征为阴虚阳亢,脉处沉细,脉力大。

2. 使用方法2.1 观察脉象形态:用三指轻轻按压患者手腕处的尺、寸、关脉,观察脉搏的形态变化,包括脉搏弦紧程度、速度、充盈情况等。

2.2 判断脉象特征:根据28脉象与主病概览中的脉象特征进行判断,结合患者的主诉和体征,做出对应的诊断。

2.3 综合分析与辨证施治: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分析脉象特征,进行辩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注意事项3.1 练与积累:了解28脉象与主病概览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练,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

3.2 细致观察:观察脉象时需要细致入微,关注脉象的微妙变化,及时记录。

3.3 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脉象是中医诊断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并非仅凭脉象就能做出准确的诊断,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通过28脉象与主病概览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深入研究和应用28脉象,有助于提高中医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脉学基础之传统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

脉学基础之传统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

脉学基础之传统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脉位分类浮脉【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脉诀汇辨》“有深深下沉之势”《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

”脉位分类沉脉【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沉而无力-里虚:阳气虚不能升举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脉率分类迟脉【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凡阳虚不足,命门火衰者,多见迟而无力之脉。

症见畏寒泄泻,腹痛喜按口吐冷涎等“作者临床常见五更泄,多见迟而无力的脉象,特别是两尺尤甚,以四神丸补命门火,温脾阳。

”刘冠军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多见于里热实证。

(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等)《四诊抉微》“迟脉属脏主寒,此一定之理,乃其常也。

若论其变,又有主热之证治,不可不知。

所以然者,以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矣。

”《伤寒论》“阳明病,脉迟,有潮热者,……可攻里也,大承气汤主之”“又如脑膜炎,常因脑压增高,出现高热、脉迟,须脉证合参,勿作寒论。

中医二十八脉分脉歌(动态图解,含体像歌、主病歌)

中医二十八脉分脉歌(动态图解,含体像歌、主病歌)

中医二十八脉分脉歌(动态图解,含体像歌、主病歌)二十八脉分脉脉歌,详解于下:动图在这里,往下看!1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5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6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中医28种脉象 每种脉象各有什么特征

中医28种脉象 每种脉象各有什么特征

中医28种脉象每种脉象各有什么特征
中医望闻问切中通过把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症,从而进行更为详细地对症下药。

中医中有28种常见的脉象,这些脉象具体有哪些表现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浮脉:脉象轻浮,若稍微用力按脉则会显得力度不足。

洪脉:脉象显得很宽广阔大,有力度,但是来时强去时弱。

濡脉:脉象表现的轻浮而无力,细软。

散脉:散漫轻浮,好像无根的浮萍,脉力显得力度不均匀。

芤脉:轻浮而阔大,但是显得很空。

革脉:脉象轻浮但是对按脉的指腹又有搏击的力度,表现出中间空两边硬,类似一面鼓。

以上几种脉象都是轻取即得。

沉脉:沉为重,沉脉的脉象表现就是轻按很难感受得到,需要用点力气才能感受到腕上的脉搏情况。

伏脉:伏就好比潜伏,伏脉比之沉脉又更难把到,需要重按到筋骨才可能获得脉象。

弱脉:脉象沉细而又软弱无力,如果不重按也很难探出脉象。

牢脉:这种脉象表现为沉而实,须得重按才能获得,脉搏扎实而广大,同时韵律悠长。

以上几种脉象的共同特征是重按始得。

迟脉:迟也就是缓、慢的意思,迟脉的表现为迟缓,一个呼吸的时间脉搏跳动此处不足4次的,便是迟脉。

缓脉:缓脉相对于迟脉而言又稍微快了点,每个呼吸间有四次跳动,但是脉搏依然是缓慢无力的。

涩脉:涩,为艰涩,涩脉的具体表现是脉搏迟滞,不顺畅。

结脉:脉象的表象依然是缓慢,同时会出现不规律的停止,停止的次数也无法确定。

以上几种脉象的共同特征就是脉搏少而迟缓,不规律。

数脉:数脉的表象特征是脉搏。

中医脉诊二十八部脉

中医脉诊二十八部脉

中医脉诊二十八部脉浮脉类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表证,亦主虚证洪指下宽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热邪亢盛濡浮而细软主虚,又主湿散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芤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失血伤阴革弦急中空,如按鼓皮精血虚寒沉脉类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里证伏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邪闭,厥证,痛极牢沉按实大弦长阴寒内实,疝气,症瘕迟脉类迟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寒证缓一息四至、来去缓怠湿证,脾虚涩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结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数脉类数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热证,亦主虚证促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阳盛实热,气滞血瘀疾一息七至以上,脉来急疾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动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痛,惊虚脉类虚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虚证,多为气血两虚微极细极软,似有似无,至数不明阴阳气血诸虚,阳虚危候细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代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脏气衰微,跌扑损伤,主湿弱柔细而沉气血不足短首尾俱短,不能满部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实脉类实脉三部脉举按均有力实证滑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痰饮,食滞,实热紧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寒,痛,宿食长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阳气有余弦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歌括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28种脉象特征

28种脉象特征
4
牢脉主阴寒凝结,内实坚积。
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牢脉之形成,是由于病气牢固,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瘕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病证,是阴血暴亡之危候。
三、迟脉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至,故同归于一类。
5
短脉主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气虚。
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气虚不足以帅血,则脉动不及尺寸本部,脉来短而无力。亦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但必短而有力,故短脉不可概作不足之脉,应注意其有力无力。
六、实脉类脉象,有实、滑、弦、紧、长等五脉,脉动应指有力,故归于一类。
序号
实脉类主病
5
芤脉主失血;
伤阴。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之证,故芤脉的出现与阴血亡失,脉管失充有关,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因而形成浮大中空之芤脉。
6பைடு நூலகம்
革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革脉为弦芤相合之脉,由于精血内虚,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如之阴寒之气收束,因而成外强中空之象。
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脏气衰微,气血亏损,以致脉气不能衔接而歇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风证、痛证见代脉,因邪气所犯,阻于经脉,致脉气阻滞,不相衔接为实证。
代脉亦可见于妊娠初期的孕妇,因五脏精气聚于胞宫,以养胎元,脉气一时不相接续,故见代脉。然非妊娠必见之脉,仅见于母体素弱,脏气不充,更加恶阻,气血尽以养胎,脉气暂不接续所致。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医诊断中,脉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诊断脉象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进而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特点、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

一、28种脉象概述根据《脉经》的分类,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紧、缓、芤、弦、濡、散、革、实、牢、虚、细、濡、促、代、洪、细微等28种。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二、肺脉肺脉位于寸口,属于浮脉,具有轻按即触、散大无力的特点。

若肺脉异常,可能存在肺脏病变,如咳嗽、气喘等。

三、心脉心脉位于中指,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强大有力的特点。

若心脉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病变,如心悸、胸闷等。

四、肝脉肝脉位于关部,属于弦脉,具有如悬弦之状、长而有力、柔和不紧的特点。

若肝脉异常,可能存在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变。

五、肾脉肾脉位于尺部,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细长而有力等特点。

若肾脉异常,可能存在肾虚、肾气不足等病变。

六、奇脉奇脉又称怪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具有沉细欲绝、似有似无的特点。

若出现奇脉,常提示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

七、其他脉象除了以上常见的五种脉象,还有一些其他的脉象,如芤脉、洪脉等。

这些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

八、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脉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结论中医的28种脉象各具特点,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脉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濡脉在主诸虚,若为精血两伤,阴虚不能维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脉细;若为气虚阳衰,虚阳不敛,脉也浮软,浮而细软,则为濡脉。若湿邪阻压脉道,亦见濡脉。
4
散脉主元气离散
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如杨花散漫之象。
散脉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的危重证候。因心力衰竭,阴阳不敛,阳气离散,故脉来浮散而不紧,稍用重力则按不着,漫无根蒂;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故脉来时快时慢,至数不齐。
3
微脉主阴阳气血诸虚,阳气衰微。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似有若无。
阳气衰微,无力鼓动,血微则无以充脉道,故见微脉。浮以候阳,轻取之似无为阳气衰。沉以候阴,重取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正气损失,气血被耗,正气殆尽,故久病脉微,为气将绝之兆;新病脉微,是阳气暴脱,亦可见于阳虚邪微者。
4
代脉主脏气衰微,风证,痛证。
脉象脉理大全
一、浮脉类的脉象,有浮、洪、濡、散、芤、革六脉。因其脉位浅,浮取即得,故归于一类。
序号
浮脉类主病
脉象
脉理
备注
1
浮脉主表证(脉必浮而有力);
虚证.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
4
动脉主痛证;
惊证。
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
动脉是阴阳相搏,升降失和,使其气血冲动,故脉道随气血冲动而呈动脉。痛则阴阳不和,气血不通,惊则气血紊乱,心突跳,故脉亦应之而突跳,故痛与惊可见动脉。
妇女妊娠反应期可出现动脉,这对临床诊断早孕,有一定价值。
五、虚脉类脉象,有虚、细、微、代、短五脉,脉动应指无力,故归于一类。
相兼脉与主病
相兼脉是指数种脉象并见的脉象。徐灵胎称之为合脉,有二合脉,三合脉、四合脉之分。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等于各个脉所主病的总和,如浮为表,数为热,浮数主表热,以此类推。现将常见的相兼脉及主病列于下:
序号
相兼脉
主病
备注
1
浮紧
表寒,风痹
2
浮缓
伤寒表虚证
3
浮数
表热
4
浮滑
风痰,表证挟痰
5
沉迟
里寒
6
弦数
序号
迟脉类主病
脉象
脉理
备注
1
迟脉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寒痛冷积,迟而无力为虚寒。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迟脉主寒证,由于阳气不足,鼓动血行无力,故脉来一息不足四至。若阴寒冷积阻滞,阳失健运,血行不畅,脉迟而有力。因阳虚而寒者,脉多迟而无力。邪热结聚,阻滞气血运行,也见迟脉,但必迟而有力,按之必实,迟脉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
序号
虚脉类主病
脉象
脉理
备注
1
虚脉主虚证。
三部脉会之无力,按之空虚。
气虚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血虚不足充盈脉道,故按之空虚。由于气虚不敛而外张,血虚气无所附而外浮,脉道松弛,故脉形大而势软。
2
细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证。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细为气血两虚所致,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不足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而无力。湿邪阻压脉道,伤人阳气也见细脉。
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2
缓脉主湿证,脾胃虚弱。
一息四至,来去怠缓。
湿邪粘滞,气机为湿邪所困;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故缓脉见怠缓;平缓之脉,是为气血充足,百脉通畅。若病中脉转缓和,是正气恢复之征。
3
涩脉主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迟细而短,往来艰涩,极不流利,如轻刀刮竹。
2
疾脉主阳极阴竭,元阳将脱。
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实热证阳亢无制,真阴垂危,故脉来急疾而按之益坚。若阴液枯竭,阳气外越欲脱,则脉疾而无力。
3
促脉主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
脉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阳热盛极,或气血痰饮,宿食郁滞化热,正邪相搏,血行急速,故脉来急数。邪气阻滞,阴不和阳,脉气不续,故时一止,止后复来,指下有力,止无定数。促脉亦可见于虚证,若元阴亏损,则数中一止,止无定数,必促而无力,为虚脱之象。
2
洪脉主里热证。
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洪脉的形成,由阳气有余、气壅火亢,内热充斥,致使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出现洪脉,是正虚邪盛的危险证候或为阴液枯竭,孤阳独亢或虚阳亡脱。此时,浮取洪盛,沉取无力无神。
3
濡脉主阴阳气血虚证;湿证。
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
4
牢脉主阴寒凝结,内实坚积。
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牢脉之形成,是由于病气牢固,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瘕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病证,是阴血暴亡之危候。
三、迟脉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至,故同归于一类。
四、数脉类的脉象,有数、疾、促、动四脉。脉动较快,一息超过五至,故同归一类。
序号
数脉类主病
脉象
脉理
备注
1
数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邪热内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因邪热盛,正气不虚,正邪交争剧烈,故脉数而有力,主实热证。若久病耗伤阴粗,阴虚内热,则脉虽数而无力。若脉显浮数,重按无根,是虚阳外越之危候。
5
短脉主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气虚。
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气虚不足以帅血,则脉动不及尺寸本部,脉来短而无力。亦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但必短而有力,故短脉不可概作不足之脉,应注意其有力无力。
六、实脉类脉象,有实、滑、弦、紧、长等五脉,脉动应指有力,故归于一类。
序号
实脉类主病
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脏气衰微,气血亏损,以致脉气不能衔接而歇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风证、痛证见代脉,因邪气所犯,阻于经脉,致脉气阻滞,不相衔接为实证。
代脉亦可见于妊娠初期的孕妇,因五脏精气聚于胞宫,以养胎元,脉气一时不相接续,故见代脉。然非妊娠必见之脉,仅见于母体素弱,脏气不充,更加恶阻,气血尽以养胎,脉气暂不接续所致。
5
芤脉主失血;
伤阴。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之证,故芤脉的出现与阴血亡失,脉管失充有关,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因而形成浮大中空之芤脉。
6
革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革脉为弦芤相合之脉,由于精血内虚,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如之阴寒之气收束,因而成外强中空之象。
精伤血少津亏,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气滞血瘀、痰、食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
4
结脉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
脉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阴盛气机郁结,阳气受阻,血行瘀滞,故脉来缓怠,脉气不相顺接,时一止,止后复来,止无定数,常见于寒痰血瘀所致的心脉瘀阻证。结脉见于虚证,多为久病虚劳,气血衰,脉气不继,故断而时一止,气血续则脉复来,止无定数。
亦可见于无病之正常人。
2
伏脉主邪闭,厥证,痛极。
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因邪气内伏,脉气不能宣通,脉道潜伏不显而出现伏脉;若阳气衰微欲绝,不能鼓动血脉亦见伏脉。前者多见实邪暴病,后者多见于久病正衰。
3
弱脉主气血阴阳俱虚证。
极软而沉细。
阴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阳衰气少,无力鼓动,推动血行,故脉来沉而细软,而形成弱脉。
二、沉脉类的脉象,有沉、伏、弱、牢四脉。脉位较深,重按乃得,故同归于一类。
序号
沉脉类主病
脉象
脉理
备注
1
沉脉主里证。
沉而有力为里实
沉而无力为里虚
轻取不应,重按乃得,如石沉水底。
病邪在里,正气相搏于内,气血内困,故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阳气衰微,气血不足,无力统运营气于表,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肝热,肝火
7
滑数
痰热,内热食积
8
洪数
气分热盛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沉弦
肝郁气滞,水饮内停
10
沉涩
血瘀
11
弦细
肝肾阴虚,肝郁脾虚
12
沉缓
脾虚,水湿停留
13
沉细
阴虚,血虚
14
弦滑数
肝火挟痰,痰火内蕴
15
沉细数
阴虚,血虚有热
16
弦紧
寒痛,寒滞肝脉
脉象
脉理
备注
1
实脉主实证。
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脉道紧满,故脉来应指坚实有力。
平人亦可见实脉,这是正气充足,脏腑功能良好的表现。平人实脉应是静而和缓,与主病之实脉躁而坚硬不同。
2
滑脉主痰饮、食积、实热。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园滑。
邪气壅盛于内,正气不衰,气实血涌,故脉往来甚为流利,应指园滑。若滑脉见于平人,必滑而和缓,总由气血充盛,气充则脉流畅,血盛则脉道充盈,故脉来滑而和缓。
妇女妊娠见滑脉,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
3
弦脉主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肝主流泄,调物气机,以柔和为贵,若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郁不利则见弦脉。诸痛、痰饮,气机阻滞,阴阳不和,脉气因而紧张,故脉弦。疟邪为病,伏于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而见弦脉。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病栾脾,亦觉见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