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会用函数观点解释方程和不等式及其解或解集的意义.2.经历用函数图像表示方程和不等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以形表数,以数释形”的数形结合思想.3.通过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相关题目的研究,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发思考今天数学王国搞了个家庭Party,各个成员按照自己所在的集合就坐,这时来了“x+y=5”,二元一次方程的成员说:“到我们这里来”,一次函数的成员也说:“到我们这里来”,这是怎么回事?“x+y=5”应该坐在哪里呢?(二)深入剖析感悟新知【思考一】下面3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解这3个方程进行解释吗?(1)2x+1=3;(2)2x+1=0;(3)2x+1= -1.归纳1:求方程ax+b=0的解,就是当一次函数y=ax+b的值为时,求相应的__ _____的值,求直线y=ax+b与的交点的坐标.练习巩固1:1.根据下列图像,根据下列一次函数的图象,说出方程5x=0和-2x+4=0的解.2.若方程kx+b=0的解是x=5,则直线y=kx+b与x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_). 小结1:从函数值看:求ax+b=0(a,b是常数,a≠0)的解.从函数图像看:【思考二】下面3个不等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这3个不等式进行解释吗?(1)223>+x;(2)023<+x;(3)123-<+x.归纳2:求不等式ax+b>0(或<0)的解集,当一次函数y=ax+b的值为时,求相应的_______的取值范围.当一次函数y=ax+b的值为时,求相应的_______的取值范围.(0,0) (2,0)练习巩固2:根据下列一次函数的图像,直接写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3x+6>0 (3) –x+3 ≥0(2)3x+6 ≤0(4) –x+3<0小结2:从函数值看:求ax+b>0(或<0) (a≠0)的解集从函数图像看:【问题三】1号探测气球从海拔5 m 处出发,以1 m/min 的速度上升.与此同时,2 号探测气球从海拔15 m 处出发,以0.5 m/min 的速度上升.两个气球都上升了1 h.(1)请用解析式分别表示两个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y(m)与气球上升时间x(min)的函数关系.(2)在某时刻两个气球能否位同一高度?如果能,这时气球上升了多长时间?位于什么高度?小结3:从“数的角度”看: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从“形的角度”看(三)巩固练习 应用新知1.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不求k ,b 的值,直接解决下列问题:(1)方程kx +b =0的解是________;(2)不等式kx +b <0的解集是________;(3)不等式组0≤kx +b ≤4的解集是__________;2.如右图,一次函数y=ax+b 与y=cx+d 的图象交于点P ,(1)关于x ,y 的方程组 的解是__________;(2)不等式ax +b<cx +d 的解集是________.(四)课堂小结:三、课后作业:1. 一次函数y =kx +b(k≠0)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方程kx +b =0的解为( )A .x =2B .y =2C .x =-1D .y =-12. 一次函数y =ax +b(a≠0)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不等式ax +b≥0的解集是( )A .x≥2B .x≤2C .x≥4D .x≤43.若以二元一次方程x +2y -b =0的解为坐标的点(x ,y)都在直线y =-12x +b -1上,则常数b 的值为( ) A.12 B .2 C .-1 D .1图1 图24.如图3,一次函数y 1=x +b 与一次函数y 2=kx +4(k≠0)的图象相交于点P(1,3),则关于x 的不等式x +b >kx +4的解集是 .5.与y=2x+b 的图象交点为(-1,2),则方程组 的解是______. 6.如图4,直线l 1:y =-43x +4与y 轴交于点A ,与直线l 2:y =45x +45交于点B ,且直线l 2与x 轴交于点C.求△ABC 的面积.7.建模思想经统计分析,某市跨河大桥上的车流速度v(千米/时)是车流密度x(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度达到220辆/千米的时候就会造成交通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0千米/时;当车流密度不超过20辆/千米时,车流速度为80千米/时.经研究表明:当20≤x≤220时,车流速度v 是车流密度x 的一次函数.(1)求大桥上车流密度为100辆/千米时的车流速度;(2)在某一交通时段,为使大桥的车流速度大于60千米/时且小于80千米/时,应把大桥上的车流密度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图4。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课程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课程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课程设计一、教学背景1.1 教材介绍本次课程设计是围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2.3的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这一章节展开的,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一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以及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时长本次课程设计总计时长为2学时。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方法。

2.2 教学难点1.理解一次函数的复杂性;2.掌握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3.1 教学方法1.讲述式授课法;2.课堂互动式授课法。

3.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介绍本节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步:教学重点11.初步介绍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根据教材提供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3.给学生下达一定的练习任务,检测其掌握情况。

第三步:教学难点11.引出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解法;2.通过教材提供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3.给学生下达一定的练习任务,检测其掌握情况。

第四步:教学重点21.讲解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3.给学生下达一定的练习任务,检测其掌握情况。

第五步:教学难点21.继续讲解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2.通过教材提供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3.给学生下达一定的练习任务,检测其掌握情况。

第六步:归纳总结根据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3.3 教学手段1.教学黑板;2.教学PPT。

四、教学评估4.1 评估方式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的形式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4.2 评估内容1.回答相关的选择题和计算题;2.对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4.3 评估标准1.选择题和计算题的得分占总分的80%;2.简述题的得分占总分的20%。

《19.2.3一次函数与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

《19.2.3一次函数与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

分课时教学设计教师活动2:下面3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1) 2x + 1 = 3; (2) 2x + 1 = 0;(3) 2x + 1 = -1.共同点:等号左边都是 2x+1.不同点:等号右边不同,分别是3、0、-1.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解这3个方程进行解释吗?从函数的角度看,解这3个方程相当于在一次函数y= 2x +1的函数值分别为3、0、-1 时,求自变量x的值.或者说,在直线y=2x+1 上取纵坐标分别为3,0,-1 的点,看它们的横坐标分别为多少.因为任何一个以x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变形为ax+b=0(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相当于在某个一次函数y=ax+b的函数值为0时,求自变量x 的值.ax +b =0 (k≠ 0) 解得:x=−bk归纳总结:从数的角度看:求ax +b =0的解,相当于求函数y=ax+b的值为0时,对应的自变量x.从形的角度看:求ax+b=0的解,这相当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活动意图说明: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引导学生探索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关系,学生进教师活动3:下面3个不等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1) 3x+ 2 > 2; (2) 3x+ 2 < 0; (3) 3x+ 2 < -1.共同点:不等号左边都是3x + 2 .不同点:不等号及不等号右边不同.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解这三个不等式进行解释吗?从函数的角度看,解这3个不等式相当于在一次函数y =3x+2的函数值分别大于2、小于0、小于-1 时,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或者说,在直线y=3x + 2 上取纵坐标分别满足大于2,小于0,小于-1 的点,看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满足什么条件.由于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0(或小于0)时,求自变量x相应的取值范围.归纳总结:从数的角度看:求ax+b>0或ax+b<0(a≠0)的解,也就是求x为何值时y=ax+b的值大于0或小于0.从形的角度看:求ax+b>0或ax+b<0(a≠0)的解,也就是求直线y= ax+b在x轴上方或下方部分所有点的横坐标满足的条件.活动意图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当重要教师活动4:问题:1 号探测气球从海拔 5 m 处出发,以1 m/min 的速度上升. 与此同时,2 号探测气球从海拔15 m 处出发,以0.5m/min 的速度上升. 两个气球都上升了1 h.(1) 用式子分别表示两个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y(单位:m) 关于上升时间x (单位:min) 的函数关系.分析:气球上升时间满足0≤x≤60.对于1 号气球,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 = x + 5;对于2号气球,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为y = 0.5x + 15 . (2) 在某个时刻两个气球能否位于同一个高度?若能,这时气球上升了多长时间,位于什么高度?分析:在某时刻两个气球位于同一高度,就是说对于x 的某个值(0 ≤ x ≤60) ,函数y = x+5和y =0.5x +15有相同的值y .如能求出这个x 和y ,则问题得到解决. 由此容易想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y =x +5y =0.5x +15 即{x −y =−50.5x −y =−15 解得{x =20y =25我们也可以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释上述问题的解答.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 =x +5和y =0.5x +15的图象,这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为(20 , 25),这也说明当上升 20 min 时,两气球都位于海拔 25 m 的高度.这就是说,当上升20 min 时,两个气球都位于海拔25 m 的高度.一般地,因为每个含有未知数x 和y 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改写为y=kx +b (k ,b 是常数,k ≠0)的形式,所以每个这样的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x,y)都是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归纳总结:由上可知,由含有未知数x 和y 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k 1x +b1=0 k 1≠ 0)k 2x +b2=0 (k 2≠ 0) 解得:{x =x 1y =y 1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类比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分别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1.已知方程kx+b=0的解是x=3,则函数y=kx+b的图象可能是( )2.若直线y=ax+b过点A(0,2)和点B(-3,0),则方程ax+b=0的解是( )A.x=2B.x=0C.x=-1D.x=-33.若直线y=kx+3经过点A(32,0),则不等式kx+3≥0的解集是( )A.x≥32B.x≤32C. x≤-32D.x<-324.若直线y=-x+a与直线y=x+b的交点坐标为(2,8),则a-b的值为( )A.2B.4C.6D.8选做题:5.根据图象信息填空:(1)方程组{y =ax +by =mx +n 的解是_________;(2)不等式ax+b<mx+n 的解集是_______.6.我们规定:当k ,b 为常数,k ≠0, b ≠0, k ≠b 时,一次函数y=kx+b 与y=bx+k 互为交换函数,例如: y=4x+3的交换函数为y=3x+4.一次函数y=kx+2与它的交换函数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为______.【综合拓展类作业】7.如图,已知直线y=kx+b 经过点B(1,4),且与直线y=-x-11平行,与直线y=2x- 4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A. 求直线AB 的解析式及点C 的坐标.【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1.一次函数 y = kx + 3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 kx + 3 = 0 的解为 .2.若方程组{2x −y =−13x −y =1 的解为{x =2y =5 则一次函数 y = 2x + 1 与 y = 3x - 1 的图象交点坐标为______.3.一次函数 y 1= 4x + 5 与 y 2 = 3x + 10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4x + 5 > 3x + 10 的解集是( )A. x < 5B. x > 5C. x > -5D. x > 25选做题4.已知直线 x - 2y = - k + 6 和直线 x + 3y = 4k + 1,若它们的交点在第四象限.(1) 求 k 的取值范围;(2) 若 k 为非负整数,求出函数 x - 2y = - k + 6 所有解析式.【综合拓展类作业】x+1的图象相交于点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1,-5),且与函数y=12A(8,a).3(1)求a的值;(2) 求0<kx+b<1x+1的正整数解.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2.会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解决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不等式,初步感受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的思想.【情感态度】经历方程、不等式与函数关系的探究,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关系的应用.【教学难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关系的理解.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探究:1.解方程2x+20=0.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20的图象.问题1 直线y=2x+20与x轴交点横坐标是方程2x+20=0的解吗?为什么?问题2 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么?由学生完成以上任务的画图与思考,教师走入每个学习小组,指导交流与总结,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判.【归纳总结】从“数”的角度看,方程2x+20=0的解是x=-10;从“形”的角度看,直线y=2x+20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10,0),这也说明,方程2x+20=0的解是x=-10.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m/s,其速度每秒增加2m/s,再过几秒它的速度为17m/s?思考:(1)本题的相等关系是什么?(2)设再过x 秒物体速度为17m/s ,能否列出方程?(3)如果速度用y 表示,那么能否列出函数关系式?(4)上面不同的解法各有何特点?解法1 设再过x 秒物体速度为17m/s.由题意可知:2x+5=17,解得x=6.解法2 速度y (m/s )是时间x (s )的函数,关系式为y=2x+5.当函数值为17时,对应的自变量x 值可得2x+5=17.求得x=6.解法3 由2x+5=17可变形得到2x-12=0.从图象上看,直线y=2x-12与x 轴的交点为(6,0).故x=6.问题2 1.解不等式5x+6>3x+10.【思考】不等式5x+6>3x+10可以转化为ax+b >0的形式吗?所有的不等式是否都可以转化成这种形式呢?2.当自变量x 为何值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思考】上述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吗?3.问题2能用一次函数图象说明吗?【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解不等式后思考问题,并师生共同归纳:(1)在问题1中,不等式5x+6>3x+10可以转化为2x-4>0,解这个不等式得x >2.(2)解问题2就是要不等式2x-4>0,得出x >2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因此它们是同一问题.(3)如图,函数y=2x-4与x 轴的交点为(2,0),且这个函数的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故要求当函数y=2x-4的值大于0时的自变量的值,只需在图中找出当函数图象在x 轴上方时的x 的值即可,由图可知,当x >2时,函数y=2x-4的值大于0.问题3 试用一次函数图象法求解35821x y x y +=⎧⎨-=⎩,,从中总结你的体会. 【归纳总结】上面的方程组可以转化为385521y x y x ⎧=-+⎪⎨⎪=-⎩,其本质是求当x 为何值时,两个一次函数的y值相等,它反映在图象上,就是求直线3855y x=-+与y=2x-1的交点坐标.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若直线y=kx+6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24,求常数k的值是多少?【分析】(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图形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和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2)确定图象与两条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可以通过令x=0和y=0解方程求得.解:设直线y=kx+6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A、B.令y=0,得x=-6k;令x=0,得y=6.∴A(-6k,0),B(0,6),∴|OA|=|-6k|,|OB|=6.∴S=12OA·OB=12|-6k|×6=24.|k|=34.∴k=±34.【教学说明】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和方程的关系先得出直线与两个坐标轴的交点,再借助直线y=kx+6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24来构造方程.例2 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求(1)当x为何值时,kx+b>0;(2)当x为何值时,kx+b=0;(3)当x为何值时,kx+b<0.解:(1)当x<3时,kx+b>0;(2)当x=3时,kx+b=0;(3)当x>3时,kx+b<0.【教学说明】寻找kx+b>0的解集,实际上就是寻找当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在x轴的上方;寻找kx+b<0的解集,实际上就是寻找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在x轴的下方.例3 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3 3 5. x yx y+=⎧⎨-=⎩,【分析】首先将两个方程分别写成一次函数的形式,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象,观察得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从而得出方程组的解.解:由x+y=3,可得y=3-x.由3x-y=5,可得y=3x-5.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一次函数y=3-x的图象l1和y=3x-5的图象l2,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得l1、l2的交点坐标为P(2,1).所以,方程组335x yx y+=⎧⎨-=⎩的解是21.xy=⎧⎨=⎩,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已知直线y=kx-3经过点M,求此直线与x轴、y轴交点坐标.【分析】要求此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就需确定这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即确定直线y=kx-3中的k,这由直线过点M(-2,1)求得.2.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3x+2>2x+1.【分析】本题可以把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一次函数,也可以先化简将其看作一个一次函数,然后画出函数图象求解.3.已知如图所示,直线l1:y=2x-4与x轴交于点A,直线l2:y=-3x+1与x轴交于点B,且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P,求△APB的面积.【分析】显然本题易求A点与B点的坐标,这样很容易求出线段AB的长度,则本题的关键就是求出点P的坐标,进而把点P的坐标转化为点P到线段AB的距离,求点P的坐标的方法就是联立l1和l2所表示的方程,建立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教学说明】下列问题有一定综合性,教师提示思路,由学生分组讨论求解.【答案】1.解:由图象可知,点M(-2,1)在直线y=kx-3上,∴-2k-3=1,解得k=-2.∴此直线的解析式为y=-2x-3.当y=0时,可得x=-32,∴直线与x轴交于(-32,0).当x=0时,可得y=-3,∴直线与y轴交于(0,-3).2.解法一: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两个一次函数,画出直线y=3x+2和直线y=2x+1的图象,如图1,由图象可以看出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当x>-1时,直线y=3x+2在直线y=2x+1的上方,即不等式3x+2>2x+1的解集为x>-1.图1 图2解法二:原不等式也可以化为x+1>0,画出y=x+1的图象,如图2,可以看出当x >-1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的上方,即y=x+1>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1.3.解:l1:y=2x-4,令y=0,x=2,则A(2,0)l2:y=-3x+1,令y=0,x=13,则B(13,0),则AB=53,2431y xy x=-⎧⎨=-+⎩解得12xy=⎧⎨=-⎩∴P(1,-2),则点P到直线AB的距离为2. ∴S△APB =12×53×2=53.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结合下表总结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从数的角度看:从形的角度看:反思如何由一次函数图象求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理解一次函数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间的关系.掌握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9.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和不等式,是学生应该学会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本课时教学应考虑到学生形成一种教学观点的需要,考虑学生对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关系的理解.应从不同角度(如练习,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知识间关系的本质,形成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一. 教材分析1.内容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k≠0,k、b为常数),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可以通过解析式进行转化。

2.教材结构:本节课首先介绍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解法。

二.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2.思维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3.学习动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有一定的兴趣,希望通过学习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2.难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如何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例题,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解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2节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的理解,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讲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方案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方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是形如y=kx+b的表达式,它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则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的数学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一次函数图像来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对于难点一,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图像和方程例子,如y=3x-4与方程3x-4=0,引导学生观察图像上与x轴交点的坐标,从而理解该点即为方程的解。
-对于难点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实际背景的题目,如“小明买苹果,每千克x元,买y千克需要花费多少钱?”并指导学生如何从中提取数学信息,建立一次函数模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一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新课讲授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案例分析部分较为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但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尤其是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方面。为此,我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更多具体的例子和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一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成果展示时,部分小组的表达能力较弱,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我,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改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后,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的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数学式的运算和变形有一定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2.学会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如何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2.以实例讲解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实例。

2.准备教学PPT,展示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3.准备纸笔,供学生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次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实例,让学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

《19.2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第1课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认识之后,从变化和对应的角度,对一次函数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是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动态分析.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关系,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这些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的认识,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发挥函数的统领作用.备课素材一、新知导入【复习导入】(1)按照“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画出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2)观察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指出当y=0时,自变量x的取值是多少?它与方程2x-3=0的解相同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3)观察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在x轴上方的部分,这些点的纵坐标的符号是怎样的?(4)观察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部分,这些点的纵坐标的符号是怎样的?【说明与建议】说明:复习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把所列表格中的数据与函数图象中点的坐标结合起来,分析函数值的不同符号特征,与方程、不等式建立起联系.建议:用描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时,可以多列出几组数对,在x=1的左右两侧分别列出3~4组对称的数对,再将其与函数图象对照,发挥数形结合思想的优势,使函数值的符号特征更加明显.二、命题热点命题角度1 利用一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1.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ax+b=0的解为(A)A.x=-2 B.y=-2 C.x=1 D.y=1第1题图第2题图2.一次函数y=kx+b(k≠0,k,b是常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方程kx+b=4的解是x =3W.命题角度2 利用一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3.如图,已知直线y =kx -2,根据图象可知不等式kx -2<0的解集是(C ) A .x >1 B .x >-2 C .x <1 D .x <-2第3题图 第4题图4.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0<kx +b <3时,x 的取值范围为-4<x <0.命题角度3 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确定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5.已知直线经过点(1,2)和点(4,5). (1)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2)求直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解:(1)设直线解析式为y =kx +b ,把(1,2),(4,5)代入,得⎩⎪⎨⎪⎧k +b =2,4k +b =5, 解得⎩⎪⎨⎪⎧k =1,b =1.∴这条直线的解析式为y =x +1.(2)如图,对于直线y =x +1, 令x =0,则y =1; 令y =0,则x =-1. ∴A (0,1),B (-1,0). ∴S △AOB =12 ×1×1=12.∴直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2.教学设计课题 19.2.3 第1课时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授课人 素养目标1.会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2.经历用函数图象表示方程、不等式解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以形表示数,以数解释形”的数形结合思想.3.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关系的探究,发展学生辩证思维能力.4.体会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从不同方面认识事物的本质.教学重点理解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1.解方程4x+1=0;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4x+1的值为0?2.解不等式3x+6>-2;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3x+6的值大于-2?回顾旧知,更好地学习新知,为突破重难点做准备.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1)观察下面的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2x-2>0,2x-2=0,2x-2<0.(2)上面的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或解集,与一次函数y=2x-2的图象有关系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左边,并与一次函数y=2x-2的右边进行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通过直观观察这三个式子与一次函数的区别,联合一次函数的意义,使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更好地进入新课.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新知】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下面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这三个方程进行解释吗?(1)2x+1=3;(2)2x+1=0;(3)2x+1=-1.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引导学生探索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函数的角度看一元一次方程.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派出代表汇报想法,教师帮助总结.归纳:解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k,就是求当y=ax +b的函数值为k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值.从数的角度看:求ax+b=0(a≠0)的解⇩x为何值时,y=ax+b的值为0?从形的角度看:求ax+b=0(a≠0)的解⇩确定直线y=a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下面三个不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这三个不等式进行解释吗?你能把你得到的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形吗?(1)3x+2>2;(2)3x+2<0;(3)3x+2<-1.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自主探究从函数的角度看一元一次不等式.归纳:利用图象求ax+b>0(a≠0)或ax+b<0(a≠0)的解集,就是求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在x轴上方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典型例题】例1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典型例题巩固新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一用求得关于x的方程kx+b=3的解为(C)A.x=-1 B.x=1 C.x=2 D.x=3例1题图例2题图例2 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当y<2时,x的取值范围是(C)A.x<1 B.x>1 C.x<3 D.x>3【变式训练】1.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过点A(2,1),则ax+b=1的解是x=2W.2.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2的解为x=-5,则一次函数y=ax+b-2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为(-5,0)W.3.如图,直线y=kx+3经过点(2,0),则关于x的不等式kx+3>0的解集是(B)A.x>2B.x<2C.x≥2D.x≤2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师生交流心得和方法.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四: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若关于x的方程4x-b=0的解是x=-2,则直线y=4x-b一定经过点(C)A.(2,0) B.(0,-2) C.(-2,0) D.(0,2)2.若直线y=2x+b与x轴交于点A(-3,0),则方程2x+b=0的解是(A)A.x=-3 B.x=-2 C.x=6 D.x=-32通过设置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3.直线y=kx+b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不等式kx+b-1≥0的解集是(D)A.x≥2 B.x≥0 C.x≤2 D.x≤0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当x>2.5时,kx+b>0;当x>3时,kx+b>1.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体会与收获?(2)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惑?2.布置作业教材第99页第8题.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总结的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表现创造机会.教学反思反思,更进一步提升.19.2 一次函数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第2课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材分析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备课素材一、新知导入【置疑导入】小聪和小惠去某景区游览,约好在“飞瀑”见面.上午7:00小聪乘电动汽车从“古刹”出发: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36 km/h ,小慧也于上午7:00从“塔林”出发,骑电动自行车沿景区公路去“飞瀑”,车速为26 km/h.(1)当小聪追上小慧时,他们是否已经过了“草甸”? (2)当小聪到达“飞瀑”时,小慧离“飞瀑”还有多远?追问:当小聪追上小慧时,他们两个人的什么量是相同的?是否已经过了“草甸”?该用什么量来表示?你会选择用哪种方式来解决?图象法?还是解析式法?【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问题串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利用该函数图象的特征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建议: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入手感到困难.可用以下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分析:(1)两个人是否同时起步?(2)在两个人到达之前所用时间是否相同?所行驶的路程是否相同?出发地点是否相同?两个人的速度各是多少?(3)这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函数关系?(4)如果用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那么他们各自的解析式分别是什么?【情景导入】在河道A ,B 两个码头之间有客轮和货轮通行.一天,客轮从A 码头匀速行驶到B 码头,同时货轮从B 码头出发,运送一批物资匀速行驶到A 码头,两船距B 码头的距离y (km )与行驶时间x (min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解决下列问题:(1)A ,B 两个码头之间的距离是80km ;(2)已知货轮距B 码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的函数解析式为y 1=12 x ,求客轮距B 码头的距离y 2(km )与时间x (min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3)求出点P 的坐标,并指出点P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导入新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及学习兴趣.建议:引导学生建立函数模型,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二、命题热点命题角度1 利用两个一次函数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如图,已知函数y =ax +b 和y =kx 的图象交于点P ,则根据图象可得,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y =ax +b ,y =kx 的解是(C )A .⎩⎪⎨⎪⎧x =3y =-1B .⎩⎪⎨⎪⎧x =-3y =-1C .⎩⎪⎨⎪⎧x =-3y =1D .⎩⎪⎨⎪⎧x =3y =1第1题图 第3题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11与直线y =13 x +53的交点坐标是(4,3),则方程组⎩⎪⎨⎪⎧2x +y =11,x -3y =-5 的解为⎩⎪⎨⎪⎧x =4y =3 .命题角度2 利用两个一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3.函数y =kx 与y =-x +3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不等式kx >-x +3的解集是x >1.命题角度3 利用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联系解决实际问题4.某电信公司有两种上网费用的计算方式,方式A 以每分钟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 除收月基本费20元外,再以每分钟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设上网时间为x 分钟,所需费用为y 元.用函数方法解答何时两种计费方式费用相等.解:y A =0.1x ,y B =0.05x +20.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当每月上网时间为400分钟时,两种计费方式费用相等.教学设计课题19.2.3第2课时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授课人素养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2.经历用函数观点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3.利用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体会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发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借助两个一次函数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或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教学难点借助四个一次[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一次函数y=5x+6与y=3x+10的交点坐标是多少?复习旧知,引发思考,为突破本节课重难点做铺垫.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引入】1号探测气球从海拔5 m出发,以1 m/min的速度上升,与此同时,2号探测气球从海拔15 m处出发,以0.5 m/min的速度上升,两个气球都上升了1小时.用式子分别表示两个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y(单位:m)关于上升时间t(单位:min)的函数关系;1号气球:y=x+5,2号气球:y=0.5x+15.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抽象逻辑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新课.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探究新知】针对【课堂引入】的问题,继续思考在某时刻两个气球能否位于同一高度?如果能,这时气球上升了多少时间?位于什么高度?问题1 从数的角度看,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有什么关系?问题2 从形的角度看,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类比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结合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探求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2)图象法解方程组的步骤:①将方程组中各方程化为y=ax+b的形式;②画出各函数的图象;通过类比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分别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感受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分类讨论思想,体会数学思想的应用价值.③由交点坐标得出方程组的解.自主探究:在什么时候,1号气球比2号气球高?在什么时候,2号气球比1号气球高?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典型例题】例1 如图,一次函数y=kx+b与y=x+2的图象相交于点P(m,4),则关于x的方程kx+b=x+2的解是(B)A.x=1 B.x=2 C.x=3 D.x=4例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和y=ax+2相交于点A(m,1),则不等式-2x<ax+2的解集为(D)A.x<12B.x<1 C.x>1 D.x>-12【变式训练】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一次函数y1=-x+4和y2=2x-5的图象,解决下列问题:(1)求方程-x+4=2x-5的解;(2)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当x取何值时,y1>y2?当x取何值时,y1>0且y2<0?解:画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一次函数y1=-x+4和y2=2x-5的图象相交于点(3,1),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进一步感受两个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联系.由形判数,培养数形结合思想,体会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方程-x +4=2x -5的解为x =3.(2)由图可知,二元一次方程组(3)由图可知,当x <3时,y 1>y 2; 当x <52时,y 1>0且y 2<0.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师生交流心得和方法. 活动四: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和y =ax +2相交于点A (m ,1),则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C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2.如图,一次函数y 1=k 1x +b 1与y 2=k 2x +b 2的图象交于点A (3,2),它们与x 轴的交点横坐标分别为1和-1,则不等式k 2x +b 2>0>k 1x +b 1的解集为(D )A.x>3 B .x<-1 C .x>1 D .-1<x<13.一次函数y 1=mx +n 与y 2=-x +a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mx +n >-x +a 的解集为(A )A.x >3 B .x <3 C .x <2 D .x >24.如图,直线l 1:y =x +1与直线l 2:y =mx +n 相交于点P (1,b ).(1)求b 的值;(2)不解关于x ,y 的方程组请你直接写出它的解.学以致用,课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每个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解:(1)∵P(1,b)在直线l1上,∴b=1+1,即b=2.(2)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课堂小结1.课堂小结1.如何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你是否从中体会到了某种数学思想?2.布置作业教材第98页练习题.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总结的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表现创造机会.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和自身素质.。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教案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教案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目标:1、用函数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2、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的方法。

3、加深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1、函数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2、应用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用函数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课前预习:阅读教材第96页第一个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解方程2x+1=02、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2x+1的值为0?3、画出函数y=2x+1的图象,并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3思考:直线y=2x+1的图象与x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_),这说明方程2χ+1=0的解是x=_____从函数图象上看,直线y=2x+1与x轴交点的坐标(,0),这也说明函数y=2x+1值为0时对应的自变量x= ,即方程2x+1=0的解是x= .变式:完成下列表格。

注: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二、课堂探究:1、利用你画的y=2x+1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求当x=1时,y的值;(2)求当y=3,对应的x的值;(3)求当x=-1时,y的值;(4)求当y=-1,对应的x的值;(5)求方程2x+1=3的解;2、(1)解一元一次方程kx+b=0 (k、b为常数,k≠0)(2)函数y=kx+b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为(,0 )和(0, )。

规律: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一次函数解析式形式正是y=kx+b(k、b为常数,k≠0).当函数值为0时,•即kx+b=0就与一元一次方程完全相同.总结:从数的角度看: 求kx+b=0(k≠0)的解与x为何值时,的值为0是同一问题。

从形的角度看:求kx+b=0(k≠0)的解与确定直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同一问题。

结论:解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同理:解一元一次方程kx+b=c(k≠0)也可转化为:当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值为c时,求相应的自变量x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直线y=c的交点的横坐标值.三、课堂提升:1、(用多种方法解)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m/s,其速度每秒增加2m/s,再过几秒它的速度为17m/s?[解]方法一(方程):设再过x秒物体速度为17m/s.由题意可得方程:解之得:x=6方法二(函数):速度y(m/s)是时间x(s)的函数,关系式为:(x≥0).当函数值为17时,对应的自变量x值可通过解方程=17得到x=6.方法三(图象):由2x+5=17可变形得到:2x-12=0.从图象上看,直线y=2x-12与x轴的交点为(6,0).得x=6.总结:这个题我们通过三种方法,从方程、函数解析式及图象三个不同方面进行解答.它是数与形的完美结合,结果是相同的,这就是殊途同归.3练习:在右面的坐标系中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两种方法)2x+3=1四、课堂检测:1、直线y=x+3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所以相应的方程x+3=0的解是x= .2、直线y=3x+6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x的值是方程2x+a=0的解,则a •的值是______.3、已知一次函数y = 2x + 1,根据它的图象回答x = 时,函数的值为5?4、直线y=3x+9与x 轴的交点是( )A .(0,-3)B .(-3,0)C .(0,3)D .(0,-3) 5、已知方程ax+b=0的解是-2,下列图像肯定不是直线y=ax+b 的是( )五、归纳内化:六、课外作业:1、根据下列图象,你能说出哪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并直接写出相应方程的解?AB DC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下左图所示,则方程kx+b=0的解为()A.x=2B.y=2C.x=-1D.y=-13、若关于x的方程4x-b=5的解为x=2,则直线y=4x-b一定经过()A.(2,0)B.(0,3)C.(0,4)D.(2,5)4、如图,已知直线y=ax-b,则关于x的方程ax-1=b的解x=.。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八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范德彪时间:年月日课时安排与说明: 1 课时一、授课方案1、授课目的〔1〕认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2〕能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并能经过函数图象来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3〕经历研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分类、类比、概括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能简单应用于生活实践.2、内容解析〔1〕函数、方程、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

用函数的见解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学生不但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一致同来,感觉数学的一致美,加强知识间横向与纵向的交融贯穿。

本节课重点是研究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并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这对睁开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辩证思想能力拥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高中利用二次函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作一些铺垫。

〔2〕基于以上解析,确定本节课的授课重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授课难点是能经过函数图象来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3、学情解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从数的角度认识一次方程和一次不等式,从形的角度认识了一次函数和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而本节课通过函数图像动向的变化和点的对应来研究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 但学生对函数的理解还停留在直观的解析式也许图象上,学生很难想到利用函数的见解来对待方程和不等式的问题,从函数的对应关系来辩证的理解三个数学模型。

〔2〕学生是年龄心理特点:八年级学生的思想已经渐渐从几何直观向抽象的逻辑思想过渡,具备必然的识图能力和概括概括的能力,而且在学习中有了想自己着手、运用知识解决实责问题的欲望。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教学设计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函数、方程、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

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加强知识间横向与纵向的融会贯通。

本节课是在学完一次函数之后,对一次函数与方程,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进行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运动变化的观点,同时为高中利用二次函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作铺垫。

2、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①理解一次函数与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②会利用“数”和“形”相结合的方法处理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问题。

(2)、目标解析:①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列解析式,列方程,作函数图像,求方程的解的一系列过程,体验一次函数与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②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既会列出解析式,方程(组),不等式。

又能通过函数图像的直观性配合分析解决问题。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数”和“形”相结合的方法处理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问题。

突破难点的方法:分析示范,强调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三、教学过程学校有一批复印任务,原来由甲复印社承接,按每100页40元计费.现乙复印社表示:若学校先按月付给一定数额的承包费,元收费.两复印社每月收费情况如下图所示.。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详细教案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详细教案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王萌(-3,0),而-3正是方程2x+6=0的解。

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就是一次函数 y=kx+b 中y=0时的x 的值。

从图象上看,就是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练习:1.已知一次函数y=0.8x-2与x 轴交点为(2.5,0),你能说出0.8x-2=0的解么?2.已知一次函数y=kx-5与x 轴交点为(-3,0),那么你能说出kx-5=0的解么?3. 已知一次函数y=kx+b 与x 轴交点为(2,0),那么你能说出一次方程kx+b=0的解么?知识点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讨论、交流根据上面一次函数y=2x+6的图象,你能说出一元一次不等式2x+6>0和2x+6<0的解集吗?(二)归纳当2x+6>0,就是函数y=2x+6中函数值y>0,观察图象可知,当图象在x 轴上方时y>0;同样地,图象在x 轴下方时y<0。

因为函数y=2x+6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3,0)所以,要使y>0,即2x+6>0,应有x>-3;要使y<0,即2x+6<0,应有x<-3从图象上看kx+b>0的解集是使直线y=kx+b 位于x 轴上方相应x 的取值范围, kx+b<0的解集是使直线y=kx+b 位于x 轴下方相应x 的取值范围。

练习: 1.一次函数y=-x+2的图象如图,你能说出-x+2<0的解集么? 2.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你能说出kx+b<0的解集么?应用拓展例题:画出函数y=-3x+6的图象,结合图象求: (1)求方程-3x+6=0的解;(2)求不等式-3x+6>0 和-3x+6<0的解集; (3)当x 取何值时,y<3 ?知识点三.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观察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y=2x-1与y= 的图像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__方程组的解是_____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回答 师生评价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画图象思考,并分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师生共同归纳学生回答师生点评4分钟3分钟4分钟3分钟 5853+-x归纳:从数的角度看:从形的角度看:练习: 1.已知一次函数y =3x +5与y =2x +b 的图象交点为(-1,2), 则方程组 的解是_______. 活动三.随堂练习 1.直线y=kx+3与x 轴的交点是(1,0),则k 的值是 。

一次函数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

一次函数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1.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重点)2.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解决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1.下面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进行解释吗?(1)2x +1=3;(2)2x +1=0;(3)2x +1=-1.能从函数的角度解这三个方程吗? 2.下面三个不等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能从函数的角度对这三个不等式进行解释吗?(1)3x +2>2;(2)3x +2<0;(3)3x +2<-1.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y =kx +b (k ,b 为常数,且k ≠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求得关于x 的方程kx +b =0的解为( )A .x =-1B .x =2C .x =0D .x =3解析:∵y =kx +b 经过点(2,3)、(0,1),∴⎩⎪⎨⎪⎧b =1,2k +b =3,解得⎩⎪⎨⎪⎧b =1,k =1,∴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1.令x +1=0,解得x =-1.故选A.方法总结: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 =kx +b ,确定它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探究点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对照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x 取何值时,2x -5=-x +1? (2)当x 取何值时,2x -5>-x +1? (3)当x 取何值时,2x -5<-x +1? 解析:(1)直线y =2x -5与直线y =-x +1的交点横坐标的值即为方程2x -5=-x +1的解;(2)直线y =2x -5在直线y =-x +1上方的部分对应的x 的取值范围即为不等式2x -5>-x +1的解集;(3)直线y =2x -5在直线y =-x +1下方的部分对应的x 的取值范围即为不等式2x -5<-x +1的解集.解:(1)由图象可知,直线y =2x -5与直线y =-x +1的交点的横坐标是2,所以当x 取2时,2x -5=-x +1;(2)由图象可知,当x >2时,直线y =2x -5落在直线y =-x +1的上方,即2x -5>-x +1;(3)由图象可知,当x <2时,直线y =2x -5落在直线y =-x +1的下方,即2x -5<-x +1.方法总结: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 =kx +b 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 =kx +b 在x 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探究点三: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直角坐标系中有两条直线:y =35x+95,y =-32x +6,它们的交点为P ,第一条直线交x 轴于点A ,第二条直线交x 轴于点B .(1)求A 、B 两点的坐标;(2)用图象法解方程组⎩⎪⎨⎪⎧5y -3x =9,3x +2y =12;(3)求△PAB 的面积.解析:(1)分别令y =0,求出x 的值即可得到点A 、B 的坐标;(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作出两直线,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解;(3)求出AB 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1)令y =0,则35x +95=0,解得x=-3,所以点A 的坐标为(-3,0).令-32x +6=0,解得x =4,所以点B 的坐标为(4,0);(2)如图所示,方程组的解是⎩⎪⎨⎪⎧x =2,y =3;(3)AB =4-(-3)=4+3=7,S △PAB =12×7×3=212.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两个方程的解的对应点分别在两条直线上,所以作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所对应的两条直线,求出交点,则交点的坐标同时满足两个方程,即为方程组的解.探究点四:运用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某销售公司推销一种产品,设x (单位:件)是推销产品的数量,y (单位:元)是付给推销员的月报酬.公司付给推销员的月报酬的两种方案如图所示,推销员可以任选一种与公司签订合同,看图解答下列问题:(1)求每种付酬方案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2)当选择方案一所得报酬高于选择方案二所得报酬时,求x 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图已知两点,可根据待定系数法列方程组,求出函数关系式;(2)列出方程得出两直线的相交点的坐标,即可得选择方案一所得报酬高于选择方案二所得报酬时x 的取值范围.解:(1)设方案一的解析式为y =kx ,把(40,1600)代入解析式,可得k =40,∴方案一y 关于x 的解析式为y =40x ;设方案二的解析式为y =ax +b ,把(40,1400)和(0,600)代入解析式,可得⎩⎪⎨⎪⎧b =600,40a +b =1400,解得⎩⎪⎨⎪⎧a =20,b =600,∴方案二y 关于x 的解析式为y =20x +600;(2)根据两直线相交可得40x =20x +600,解得x =30,故两直线交点的横坐标为30.当x >30时,选择方案一所得报酬高于选择方案二所得报酬.方法总结:解决此类识图题,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三、板书设计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3.用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4.应用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当的重要.本节课是在一次函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对学生学习的又一次综合与扩展.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教师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教师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一次函数解决方程和不等式问题。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的性质,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将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已有初步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将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已学的函数知识与方程、不等式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2.学会利用一次函数解决方程和不等式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2.难点:如何利用一次函数解决方程和不等式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在解决方程和不等式问题时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2.案例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分析一次函数在解决方程和不等式问题时的作用;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一次函数,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一次函数在解决方程和不等式问题时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方程和不等式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一次函数解决方程和不等式的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2.学会利用一次函数解决方程和不等式的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2.如何利用一次函数解决方程和不等式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

2.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次函数图像,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的性质。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以具体案例为例,讲解一次函数如何解决方程和不等式的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关于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并能通过图象法来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让学生了解到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和应用函数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到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去进行描述、研究其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2.通过图象获取函数相关信息,运用图象来解释实际问题中相关量的涵义;
3.使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能通过图象法来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学校有一批复印任务,原来由甲复印社承接,按每100页40元计费.现乙复印社表示:若学校先按月付给一定数额的承包费,则可按每100页15元收费.两复印社每月收费情况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象回答:
(1)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是多少?
(2)当每月复印多少页时,两复印社实际收费相同?
(3)如果每月复印页数在1200页左右,那么应选择哪个复印社?
二、探究归纳
问“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在图象上怎样反映出来?
答“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指当x=0时,y的值,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是200元.
问“收费相同”在图象上怎样反映出来?
答“收费相同”是指当x取相同的值时,y相等,即两条射线的交点.我们看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处,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同时满足两个函数的关系式.而两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就是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所以交点的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据此,我们可以利用图象来求某些方程组的解.
问如何在图象上看出函数值的大小?
答作一条x轴的垂线,如下图,此时x的值相同,它与哪一条射线的交点较高,就表示对应函数值较大,收费就较高;反之,它与另一条射线的交点较低,就表示对应函数值较小,收费就较低.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每月复印页数在1200页左右,那么应选择乙复印社收费较
低.
三、实践应用
例1 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小张的同学小王以前没有存过零用钱,听到小张在存零用钱,表示从小张存款当月起每个月存18元,争取超过小张.请你写出小张和小王存款和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计算半年以后小王的存款是多少,能否超过小张?至少几个月后小王的存款能超过小张?
解 设小张存x 个月的存款是y 1元,小王的存x 个月的存款是y 2元,
则y 1=50+12x ,y 2=18x ,
当x =6时,y 1=50+12×6=122(元), y 2=18×6=108(元).
所以半年后小王的存款不能超过小张.
由y 2>y 1,即18x > 50+12x ,得x >318, 所以9个月后,小王的存款能超过小张.
思考:①求⎩⎨⎧=+=.
18,1250x y x y 的解.②观察两直线
交点坐标与这个方程组的解有什么关系.
结论 我们看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处,
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同时满足两个函数的关
系式.而两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就是方程组中
的两个方程,所以交点的坐标就是方程组的
解.据此,我们可以利用图象来求某些方程组
的解.
例2 利用图象解方程组⎩
⎨⎧+-=-=.1,52x y x y 解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条直线,如下图所
示.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2,-1),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1,2y x
例3 下图表示一艘轮船和一艘快艇沿相同路线从甲港出发到乙港行驶过程中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是正比例函数图象和一次函数图象).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求出表示轮船和快艇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轮船和快艇在途中(不包括起点和终点)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问快艇出发多长时间赶上轮船?
解 (1)设表示轮船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k ≠0),
由图象知:当x =8时,y =160.
代入上式,得8k =160,
可解得k =20.
所以轮船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 =20x .
设表示快艇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 =ax +b (a ≠0),
由图象知:当x =2时,y =0;当x =6时,y =160.
代入上式,得⎩
⎨⎧=+=+.1606,02b a b a 可解得⎩⎨⎧-==.
,8040b a
所以快艇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 =40x -80.
(2)由图象可知,轮船在8小时内行驶了160千米,快艇在4小时内行驶了160千米,所以轮船的速度是208160=(千米/时),快艇的速度是404
160=(千米/时). (3)设轮船出发x 小时快艇赶上轮船,
20x =40x -80
得x =4,x -2=2.
答 快艇出发了2小时赶上轮船.
四、交流反思
1.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函数的思想去进行描述、研究其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2.使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能通过图象法来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五、检测反馈
1.利用图象解下列方程组: (1)⎪⎩
⎪⎨⎧+
=--=.421,12x y x y (2)⎩⎨⎧-=+=-.5,22y x y x 2.已知直线y =2x +1和y =3x +b 的交点在第三象限,写出常数b 可能的两个数值.
3.学校准备去白云山春游.甲、乙两家旅行社原价都是每人60元,且都表示对学生优惠.甲旅行社表示: 全部8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 若人数不超过30人则按9折收费,超过30人按7折收费.
(1)设学生人数为x ,甲、乙两旅行社实际收取总费用为y 1、y 2(元),试分别列出y 1、y 2与x 的函数关系式(y 2应分别就人数是否超过30两种情况列出);
(2)讨论应选择哪家旅行社较优惠;
(3)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1)题两个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释题(2)题讨论的结果.
4.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新药.经多年动物实验,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图.请你根据图象:
(1)说出服药后多少时间血液中药物浓度最高?
(2)分别求出血液中药物浓度上升和下降阶段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