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
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及应对策略

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及应对策略引言:心理压力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和减轻心理压力。
一、工作压力:1. 工作量过大:工作繁忙、任务紧迫等因素导致的压力。
2. 工作环境不佳:无法与同事良好合作、缺乏晋升机会等因素引起的压力。
应对策略:- 合理分配任务:与上级协商,合理安排工作负荷,避免任务过多。
- 学会拒绝和委派:如果承担任务超出自己能力范围,要懂得拒绝,并适时将任务委派给他人。
- 寻求支持:与同事沟通合作,分享经验、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支持和帮助。
二、家庭关系压力:1. 夫妻矛盾:夫妻各方面存在不和谐,如沟通问题、意见不统一等。
2. 子女教育压力:教育孩子的责任和期望带来的压力。
应对策略:- 沟通与妥协:夫妻双方要学会倾听对方观点,多沟通解决分歧,适时妥协。
- 合理规划时间: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保证充足的家庭时间,互相支持、陪伴。
- 学会宽容:理解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的发展需求和压力,给予合适的支持和鼓励。
三、学业压力:1. 学业任务繁重: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等因素导致的压力。
2. 成绩要求高:家长对成绩的期望、竞争压力等带来的压力。
应对策略:- 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合理规划时间,分配好学习任务。
- 学会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提高效率,适度放松。
- 寻求支持: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寻求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
四、人际关系压力:1. 社交恐惧症:面对陌生人或社交场合时产生的焦虑和压力。
2. 人际冲突:与他人发生纷争、意见不合等导致的压力。
应对策略:- 接受自己的情感:认识自己的情感反应,理解自己的焦虑,接纳自己的情绪。
- 学会表达与倾听: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也要倾听对方。
- 寻求专业帮助:如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
五、经济压力:1. 贷款或债务:由于经济压力导致贷款或债务问题带来的压力。
心理压力的来源与有效应对方法

标题:心理压力的来源与有效应对方法引言: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其中心理压力是最常见且最难以应对的一种。
心理压力可以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失眠等,甚至可能引发心理疾病。
因此,了解心理压力的来源和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至关重要。
一、心理压力的来源1. 工作压力:现代社会对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
工作压力可以来自于工作量过大、工作难度过高、职业发展瓶颈等。
2. 生活压力:生活压力包括家庭、财务、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失眠、焦虑等问题。
3. 人际关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可以来自于家庭成员、同事、朋友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矛盾和冲突可能导致情绪困扰、社交障碍等问题。
4. 自我期望值过高:自我期望值过高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无法达到目标时会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二、有效应对方法1.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此外,定期进行身体锻炼也有助于释放压力。
2. 学会放松技巧:放松技巧包括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个体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焦虑和压力。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减轻人际关系的压力。
此外,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4. 制定合理的目标:个体应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避免过度追求完美和过度期望。
5.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心理压力过大的个体,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必要的。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个体分析压力来源,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6. 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个体可以在压力大的时候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放松和享受的活动。
例如,绘画、音乐、阅读等都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方法。
7. 增加社交活动:社交活动可以帮助个体缓解孤独和焦虑,同时也可以增加个体的社交支持网络。
与他人交流可以帮助个体释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一般情况下心理压力产生后当事人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更加选择题

一般情况下心理压力产生后当事人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更加选择题摘要:1.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2.心理压力对生活环境选择的影响3.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4.总结正文: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
当心理压力产生后,当事人往往会对生活环境产生更多的选择题。
本文将探讨心理压力的产生、对生活环境选择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一、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与生活失衡:当工作负荷过重、工作时间过长,导致个人生活品质受到影响时,心理压力就会产生。
2.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冲突时,容易给人带来心理压力。
3.学业压力:学生时期,成绩、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
4.家庭责任:承担家庭重任的成员,如经济压力、子女教育等问题,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二、心理压力对生活环境选择的影响当心理压力产生后,当事人会对生活环境产生更多的选择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更倾向于选择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缓解心理压力,当事人会寻求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购买舒适的家具、装饰房间等。
2.重视心理健康: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当事人会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寻求心理咨询或采用其他方法缓解压力。
3.社交选择:在面对心理压力时,当事人会更倾向于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寻求支持和帮助。
4.生活习惯改变:为了应对心理压力,当事人可能会改变生活习惯,如增加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三、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1.调整心态:正确看待压力,学会接受并应对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压力,寻求帮助和支持。
3.改变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增加锻炼,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4.培养兴趣爱好: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绘画、音乐、运动等,可以有效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5.学会放松:采用深呼吸、瑜伽、冥想等方法,学会在紧张的生活中放松自己。
大学生心理压力

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指在大学生活中,由各种因素(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引起的一种心理负担。
这种压力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包括焦虑、抑郁、失眠等。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我们需要先了解其来源和影响,然后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心理压力的来源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学业任务和考试,不仅需要应对大量的学习内容,还要保持较高的成绩。
这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业压力。
2. 人际关系:大学期间,大学生将面对新的社交圈子和人际关系。
与室友、同学、老师以及其他社团成员建立关系可能会带来挑战和压力。
3. 就业压力:大学生通常要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给他们带来了就业压力。
找到满意的职位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还需要应对激烈的竞争。
二、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1. 焦虑和抑郁:过高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甚至发展成为疾病。
2. 学习困难: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大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3. 健康问题:心理压力会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失眠、头痛、胃痛等。
三、应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策略1. 寻求支持:大学生可以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寻求支持,通过表达内心的压力和困惑来减轻心理负担。
2. 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有效地管理学习任务,减轻学业压力。
3. 发展兴趣爱好:开展感兴趣的活动可以转移注意力,减少压力。
参加一些社团或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身心健康。
4. 保持积极心态:正面思考,培养积极的心态对于缓解心理压力至关重要。
意识到挑战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积极面对压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5. 调节生活饮食:均衡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对于缓解心理压力非常重要。
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
结语大学生心理压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理解和应对策略来缓解这种压力。
心理学压力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压力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压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谁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
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心理学中对压力的定义和解释。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压力,探讨其对个体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应对压力。
一、压力的定义心理学中,压力是指在个体面临认知、情感或行为上的挑战时所经历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这种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既包括心理方面的紧张和焦虑,也包括生理上的紧张和疲劳。
二、压力的来源1. 外部压力:外界环境中的种种要求和挑战是引发压力的主要原因。
例如工作上的高强度要求、时间紧迫的项目、与他人的冲突等都会产生压力。
2. 内部压力:个体对于自我期望、成就追求和内心冲突等方面的压力也是常见的。
例如,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他们自己设定的高标准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压力的影响1. 生理影响: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心脏病、高血压、消化系统问题等。
2. 心理影响:持续的压力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失眠等,也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障碍。
3. 行为影响:压力可能导致个体的行为出现变化,如情绪的不稳定、冲动行为、社交回避等。
四、应对压力的建议1. 接受情绪: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压力并接受自己的情绪,不要否认或逃避。
2. 寻求支持:与亲友、同事或心理专业人士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获取情感上的支持和建议。
3. 改变态度:调整自己对压力的看法,将其视为挑战而非威胁,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困难。
4. 自我关注: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良好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保持身心的平衡。
5. 倾听内心:通过冥想、呼吸练习等方式,专注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6. 分解任务:当面临庞大的任务时,将其分解为小而可行的目标,逐步实现,减轻压力感。
7. 时间管理:制定合理的时间表,优化日程安排,确保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总结:心理学中的压力是个体在面临各种挑战和需求时所经历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
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
"但总体的说来,可以将引起压力的原因归为四类: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识。
1.生活事件心理压力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从大的方面说,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灾害,都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从小的方面讲,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也会给我们正常的生活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压力的来源。
心理学家格拉斯通提出了会给我们带来明显的压力感受的9种类型的生活变化:·就任新职、就读新的学校、搬迁新居等·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生病或身体不适等·怀孕生子,初为人父、母·更换工作或失业·进入青春期·进入更年期·亲友死亡·步入老年此外,家庭、工作与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所从事工作的性质等,也是能造成心理压力的情境。
还有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生活事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而编制了生活事件量表,从高到低描述了会引起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
每一事件都对应一定的分值,当一年之内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分值累加起来,就可以预见自己近期发病的可能性。
比如,累积分得在150-19 9之间,今后几个月内发病的概率是37%;200-299之间,那么一年内发病的可能性为51%;若是累积超过了300分,其发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到79%。
生活事件量表如下:序号生活事件平均分值1 丧偶1002 离婚733 夫妻分居654 坐牢635 直系亲属死亡636 受伤或生病537 结婚508 失业479 复婚4510 退休4511 家庭成员发生健康问题4412 怀孕4013 性生活不协调3914 新家庭成员的诞生3915 调整工作3916 经济地位的改变3817 其他亲友去世3718 改变工作行业3619 一般家庭纠纷3520 借贷大笔款项3121 取消抵押或贷款3022 工作责任的改变2923 儿女离家2924 触犯刑法2925 取得杰出的成绩2826 妻子开始或停止工作2627 开始或结束学校教育2628 生活条件的改变2529 改变个人的习惯2430 与上司闹矛盾2331 工作时间或工作条件的改变2032 迁居2033 转学2034 娱乐方式的改变1935 宗教活动的改变1936 社会活动的改变1837 少量抵押和贷款1738 改变睡眠习惯1639 家庭成员居住情况的改变1540 饮食习惯的改变1541 休假1342 过重大庆日1243 轻度违法11生活事件量表中所列举的生活事件,都是与我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
心理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面对一种或多种压力源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
心理压力的来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1. 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最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之一。
这包括工作任务的繁重程度、工作时间紧迫性、工作需求和期望的高度等。
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个体的身心疲惫、焦虑和抑郁。
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最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之一。
这包括工作任务的繁重程度、工作时间紧迫性、工作需求和期望的高度等。
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个体的身心疲惫、焦虑和抑郁。
2. 家庭关系:家庭关系是影响个体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
家庭冲突、婚姻问题、子女教育压力等都可能给个体带来心理负担。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和谐会增加个体的心理压力水平。
家庭关系:家庭关系是影响个体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
家庭冲突、婚姻问题、子女教育压力等都可能给个体带来心理负担。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和谐会增加个体的心理压力水平。
3. 学业压力: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包括考试压力、作业负担、升学压力等。
学生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大量研究任务,同时还要面对未来的职业和学术压力,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感到心理压力。
学业压力: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包括考试压力、作业负担、升学压力等。
学生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大量学习任务,同时还要面对未来的职业和学术压力,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感到心理压力。
4.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问题也是心理压力的常见来源。
与他人的冲突、社交焦虑、孤立感等都可能导致个体心理的压力增加。
人际关系的负面因素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问题也是心理压力的常见来源。
与他人的冲突、社交焦虑、孤立感等都可能导致个体心理的压力增加。
人际关系的负面因素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5. 经济压力:经济困难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
面临财务困难,无法满足自己和家庭的经济需求会给个体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担心失业或者经济不稳定会给个体带来焦虑和紧张感。
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有哪些

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有哪些?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心理压力,知道心理压力的来源才能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以下是几种常见心理压力来源:一、工作任务与期待1.过高的工作量: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导致长期加班和疲劳。
2.不切实际的期望:上级或自己设定的目标过高,难以实现,造成持续的压力感。
3.责任重大:工作中承担重要职责,害怕失误造成严重后果。
4.缺乏资源与支持: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不足,或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5.职业发展与晋升压力:对职业成长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晋升竞争激烈。
二、工作与生活的不平衡1.时间管理冲突:工作与生活时间分配不当,导致个人生活受影响。
2.家庭责任与工作冲突:家庭需求与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如照顾子女、家庭事务等。
3.休息与恢复不足:长时间工作导致缺乏休息和放松的时间,身心疲惫。
4.工作与个人兴趣的牺牲:为了工作而放弃个人爱好和兴趣,影响生活质量。
5.健康忽视:因工作繁忙而忽视饮食、运动和睡眠等健康习惯。
三、人际关系与沟通1.突与矛盾:与同事、上级或下属之间的意见不合和冲突。
2.社交隔离:在职场中感到孤立,缺乏归属感和支持网络。
3.沟通障碍:信息传递不畅,误解和沟通障碍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和情绪压力。
4.人际关系复杂:需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如办公室政治。
5.领导风格不匹配:与上级的领导风格和价值观不合,导致工作压力。
四、组织变革与不确定性1.组织结构调整:公司重组、裁员等导致的职位变动和职业不安全感。
2.技术变革:新技术引入要求员工快速适应,造成技能焦虑。
3.经济不确定性:市场波动、公司业绩不稳定导致的就业和收入担忧。
4.政策与法规变化:外部政策和法规的变化对工作环境和要求的影响。
5.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公司战略不清晰,个人职业发展路径模糊。
这些心理压力来源是多数人在职业生涯中可能会遇到的,识别和理解这些压力源有助于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维护心理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
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
"但总体的说来,可以将引起压力的原因归为四类:生活事件、挫折、心理冲突和不合理的认识。
1.生活事件心理压力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从大的方面说,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灾害,都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从小的方面讲,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也会给我们正常的生活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压力的来源。
心理学家格拉斯通提出了会给我们带来明显的压力感受的9种类型的生活变化:·就任新职、就读新的学校、搬迁新居等·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生病或身体不适等·怀孕生子,初为人父、母·更换工作或失业·进入青春期·进入更年期·亲友死亡·步入老年此外,家庭、工作与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所从事工作的性质等,也是能造成心理压力的情境。
还有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生活事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而编制了生活事件量表,从高到低描述了会引起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
每一事件都对应一定的分值,当一年之内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分值累加起来,就可以预见自己近期发病的可能性。
比如,累积分得在150-19 9之间,今后几个月内发病的概率是37%;200-299之间,那么一年内发病的可能性为51%;若是累积超过了300分,其发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到79%。
生活事件量表如下:序号生活事件平均分值1 丧偶1002 离婚733 夫妻分居654 坐牢635 直系亲属死亡636 受伤或生病537 结婚508 失业479 复婚4510 退休4511 家庭成员发生健康问题4412 怀孕4013 性生活不协调3914 新家庭成员的诞生3915 调整工作3916 经济地位的改变3817 其他亲友去世3718 改变工作行业3619 一般家庭纠纷3520 借贷大笔款项3121 取消抵押或贷款3022 工作责任的改变2923 儿女离家2924 触犯刑法2925 取得杰出的成绩2826 妻子开始或停止工作2627 开始或结束学校教育2628 生活条件的改变2529 改变个人的习惯2430 与上司闹矛盾2331 工作时间或工作条件的改变2032 迁居2033 转学2034 娱乐方式的改变1935 宗教活动的改变1936 社会活动的改变1837 少量抵押和贷款1738 改变睡眠习惯1639 家庭成员居住情况的改变1540 饮食习惯的改变1541 休假1342 过重大庆日1243 轻度违法11生活事件量表中所列举的生活事件,都是与我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
这些事件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为此花费心神和精力。
因此,当我们自己的内部能量倾注在这些生活事件或生活的变故上时,我们自身的防御能力就会下降,因而产生疾病的可能性也就会增加。
2.挫折谁没有过成功的喜悦,谁没有过失败的痛苦?正是成功的喜悦,加上失败的痛苦,构成了实实在在的人生。
失败和挫折总是难免的,想得到的得不到,不想失去的却偏又失去,世上的事就是这样,经常难如人愿。
当遭到失败时,内心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我们称之为挫折感。
外在的挫折经验和内心的挫折情感体验,是导致心理压力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世界是复杂的,每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人是因为无法拥有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有的人是因为失去了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东西;还有的人是因为自己的需要受到外在因素的阻碍而无法实现。
种种挫折都让我们造成了心理压力。
挫折的形成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重要的生活事件(如考试失败、失业等等)、用来约束我们行为的道德、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等等都能导致挫折感的形成。
主观上,需求动机的冲突、个体心理素质以及人的个性心理品质等都是挫折产生的影响因素。
最重要的影响挫折产生的主观因素是个体内在的欲求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包括对挫折的体验,不仅令依赖于某种客观的标准,而且更多的依赖于个体内在的欲求水准。
任何远离这一欲求水准的活动,都可能产生成功或者失败的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事实体现为,取得相同的成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比如,考试得了80分,对于60分万岁的人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但是对于平时都是以90分为目标的人来说,则就属于失败,会产生挫折的体验。
就好像巴西足球队,不取得冠军都是一种挫折,而中国队只要从亚洲出线就是巨大成功一样。
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人的欲求水平和主观态度,是决定是否产生挫折的最重要原因。
中国有句俗话知足者常乐,就是鼓励人们降低欲求水平以减少内以后挫折,减少压力。
3.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同样是引起内心焦虑和压力的重要原因。
在很多时候,挫折和冲突总是分不开的,心理冲突会直接导致挫折。
笔者之所以将心理冲突与挫折分开来讲,昌由于有的时候心理冲突会直接引起内心的焦虑,而没有挫折体验。
其实,所谓的心理冲突,就是内心的一种矛盾状态。
比如,一个女孩暗恋一个男孩,她想去向他表白,却又担心别人笑话,更害怕对方不理睬她;不向他表白,又担心对方不明白她的心。
这样,内心的矛盾冲突就使她陷入重重的焦虑之中。
同样"这山望着那山高","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都体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冲突。
内心的矛盾冲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双趋冲突两个目标都是自己想实现的,但一个目标的实现会使另一个目标无法实现,就会产生双趋式的冲突。
比如,世界杯足球赛总在6月底到8月初这段时间举行,而这段时间又恰恰是接近期末考试时间。
喜欢看足球的同学就会产生内心的冲突:既想观看高水平的赛事,又不想影响考试,取得好成绩。
这样的冲突就会产生看与不看的焦虑,导致心理压力。
②双避冲突所面临的两种选择都是自己不喜欢的,却必须选择其一,这就会产生双避冲突。
③趋避冲突指对一目标的既趋向又拒绝的两种不同的心态。
比如,很多大学毕业生到公司里求职,地趋向对方提供的高工资的同时,又不希望没有房子好分,因此,在去与不去之间拿不定主意,形成冲突,焦虑也就会同时产生。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内心冲突都不是这样简单的,往往都是由多重的"趋"和"避"构成的。
也因此,人们在不能作出困难的选择时,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
心理冲突还常常体现在独立与依赖、亲密与隐私、合作与竞争、表现个性与遵守规范等现实矛盾情境中。
这些矛盾冲突如果解决不好,都必须会给我们带来心理压力。
4.不合理的认识错误的认识和偏颇的看法会产生很多焦虑。
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某些事情是没有必要挂怀的,但是仍然摆脱不了纠缠与困扰,以至于终日焦虑不已。
即使亲人和朋友好意的宽慰,也无法使我们摆脱心中的哀愁。
很多时候,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认识的结果。
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推敲一下,就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很多焦虑都可迎刃而解。
比如,一个小伙子邀请一位女孩子外出,结果被拒绝了。
如果这个小伙子这样想:"她不和我出去,表明她一点也不喜欢我,这就是因为我一点男子汉的味道也没有。
也许,所有的女孩都会这样想!我是一个人见人厌的人,再也没有人肯嫁给我了"很明显,这一想法是毫无根据的,只是胡乱的猜测而已,如果我在她面前好好表现一定能打动她的芳心。
即使她真的不喜欢我也没什么,所有男孩在一生当中都难免被女孩子拒绝几次。
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许我会遇到更合适的女孩!这样的思考方式才是克服焦虑产生的有益的方式。
当然,在有合理的认识的同时,还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改进,尽量使自己做得更好。
否则,这种思考方式很可能反而成了自己不努力的借口,那样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
对事情不合理的认识随处可见。
我们不防看一看几种典型的不合理的认识,分析一下它们不合理之所在:①我们应该获得所有人的喜爱,我的言行举止都应该得到别人的赞许这种想法,使我们陷入强调自我的牛角尖里,无法脱身。
一旦有人喜欢我们,或是有人不赞成我们自己的行为,就陷入焦虑之中。
事实上,这样想是很愚蠢的,我们根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天底下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讨好所有的人。
如果你刻意去使自己被别人喜爱或者不惜改变自己以取得别人的赞同的话,那么你同时也会招来别人的轻视。
尝试使自己被每个人所喜爱,只能使自己变得毫无主见、毫无个性!我们应该被人喜爱,更应该敏锐地接受别人的反应,做到和睦相处,但是却不能毫无原则地想做到人见人爱。
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和结交几个真正的朋友,不必去讨好所有的人。
②我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表现得十全十美每件事都要求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
即使一件事做到十全十美都是相当困难的,更何况每一件事?给自己定下这样的做事标准,中俑导致自己焦虑和无能的感觉。
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能力,我们不是神仙,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没有任何人可以样样精通,没有任何人是十全十美的。
我们固然应该好好努力,将事情做好,最好是做的轰轰烈烈,但是成功的追求应该立足于进步、学习和成长的合理基础之上,而不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地自以为是。
我们免不了会犯错,也免不了会失败,更免不了会有不足。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尽自己所能,而不是苛求。
③做了错事,就应该受到严厉的批评别人做了不该做的事,并不一定说明他们就是坏胚。
严厉的批评,并没多大好处;残酷的惩罚,也于事无补,甚至会贻害无穷。
只要我们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看,总会发现他们的行为多少都是值得原谅的。
他们所以会做错事,往往是由于无知或情绪不稳所致。
唯一积极而有建设性的措施,就是体谅对方,劝其从善。
这样做,不仅帮助了别人,更使自己受益不浅。
同时,我们不必过分苛责自己所犯的错误。
当我们做错了事,应该进一步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看一看自己的言行,而用不着责备自己,更用不着因此而焦虑、沮丧。
我们需要的是认真的检讨和反省,从各个角度来看问题。
我们可以在体谅自己和别人之余,去欣赏彼此的差异。
④逃避困难和责任,远比面对它们容易当你企图去逃避困难和责任时,你会发现自己又被更多棘手的问题所包围。
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承担责任,才能真正使自己解脱。
拖延、逃避只能带来与日俱增的焦虑、沮丧;只有面对问题才可以增进自信、自尊、才能得到快乐。
应该记住,美满的生活不是没有困境的生活,而是解决困境的生活。
种种不合理的认识不胜枚举。
其实,只要以合理的思想原则取而代之,即可免除无休止的焦虑。
这个原理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咨询当中,发展成了"理性情绪疗法",用来治疗人们的焦虑,很有效果。
适合中国人的10个减压法一、找家人或朋友倾诉入选理由1、心理学实践标明,把自己遇到的压力、烦恼对别人说出来,有宣泄的作用。
2、与别人交谈能让他们分担你的感受,让压力得到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