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精修)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变化和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语言学名词及其解释。
1. 语音学(Phonetics):研究语言中各种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方面的学科。
2. 语音语言学(Phonology):研究语音在特定语言中的音位(音素)和音位组合规则的学科。
3. 语法学(Grammar):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词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等方面的学科。
4. 句法学(Syntax):研究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学科。
5.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语言中词汇和句子的意义、概念和关系的学科。
6. 词汇学(Lexicology):研究语言中词汇的组成、形态、构词规则等方面的学科。
7. 词义学(Semantics):研究词汇中词义的构成、关系和词义的变化等方面的学科。
8. 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方式以及语言的上下文相关性等方面的学科。
9. 文法学(Stylistics):研究语言使用中的文体、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学科。
10. 母语(Mother tongue):一个人从小学会并用于日常交际的语言。
11. 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在学习者的母语之外学习的语言。
12. 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不同语言之间在社会、文化接触中产生的相互影响和借用的现象。
13. 语言变异(Language variation):指同一个语言在不同社会、地理和使用者间发生的音、词、句法等方面的变化。
14. 语言变化(Language change):指语言在漫长的时间内逐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15. 语言规范(Language standardization):制定和规范一个语言的正确用法、标准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过程。
16. 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指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母语的过程。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3、小学:指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语文学,但一般认为…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4、训诂:是解释字义和研究它的演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从词义方面来解释古书的文字。
5、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称为…。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叫…。
6、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7、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8、语言层级性(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学常用名词解释
语言学常识----语言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3、小学:指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语文学,但一般认为…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4、训诂:是解释字义和研究它的演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从词义方面来解释古书的文字。
5、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称为…。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叫…。
6、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7、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8、语言层级性(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Diachronic历时的It refers to say of the study of developing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s over time.研究语言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方法。
2.Arbitrariness任意性Saussure first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达的意义之间没有天然或逻辑的联系。
It is refers to absence of any physical correspondence between linguistic signals and the entities to which they refer.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和这些符号所指的实体间不存在任何物质的联系。
3.Parole言语It refers to the concrete utterances of a speaker.指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实现。
4.Creativity创造性By creativity we mean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which enables human beings to produce and understand an in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sentences including the sentences that were never heard before.创造性是指语言具有能产型,因为语言有双重性和递归性,也就是说话者能够结合各个语言单位形成无尽的句子,其中很多句子是以前没有的或者没有听说过的。
语言学所有名词解释
术语解释1.语言学: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
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2.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
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全社会服务,它同人的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言语:言语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
这里的“说话行为”是指说话的5.索绪尔:教程》。
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6.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核心人物。
他们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而不注重语言能力的解释;着眼于语言间的差异,而不重视语言的普遍性。
其著作有《语言论》7.乔姆斯基: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
8.菲尔墨:是格语法的代表,其代表作是1968年发表的《格辩》。
他认为标准理论无法说明类似下列两个句子中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关系究竟有何区别:Thechildopensthedoor./Thekeyopensthedoor.这种名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的功能关系只有用更深一层的语义区别才能解释清楚。
9.普通语言学:也叫“一般语言学”,它的研究对象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全世界所有的语言。
普通语言学探究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和一般原理。
语言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 语言学: 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 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2. “小学”: 在中国古代, 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 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 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3.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 不但动嘴, 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
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
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 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 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不足。
4.辅助性交际工具: 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
这些交际工具若离开语言就不能独立存在。
其特点是: 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 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
5.符号:符号, 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记号, 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6.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之一。
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 必然的, 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 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 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 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7.语言符号: 特定语言系统中作为音义结合体的语言单位称为语言符号。
与一般符号相比, 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 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能指的线性特征、所指组合的层次性等等。
8.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 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 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 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 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 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1.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3.线条型: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4.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
5.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
6.音位: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
7.音素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8.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
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9.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
语言学 名词解释Word版
名词解释:1、语文学语文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2、小学中国传统语言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围绕和阐释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因此又被称为经学的附庸。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点之一,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什么样的声音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4、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底层是音位、音节、音步等音系单位、音位和音位组合成的更大的单位只能构成语言符号的形式;语言的上层是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语言符号及符号的序列,第一级语素、第二级词、第三级短语、句子。
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这就是语言结构的二层性,语言结构的二层性的核心实际上是以多取多,以较少的单位组成上一层较多的单位,如语言结构上层的二级在数量上就是增量翻番,由下级组成上一级数量成倍扩大。
5、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按照音色的不同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6、音位音位是具体语音或方言里在多次发音中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7、语流音变特定语流中的音由于受邻近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音低、强弱的不同,或者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也叫连续音变。
8、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9、语法范畴语法范畴与词的形态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是由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概括成类,称为范畴。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对语法意义的类别的概括,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复习导言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导言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又称具体语言学,是指以一种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具体语言的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3.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即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4.共时语言学:从语言发展的一个横断面对一种语言在特定时期的相对静止的状态进行静态研究的语言学分支。
5.历时语言学:又叫历时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
6.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文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研究字义的训诂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形成了以字为中心、音形义的语言研究。
8.理论语言学:以侧重探索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为目的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9. 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包括聋哑盲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撰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10.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研究具有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它的出现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结构语言学:又称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三大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
12.描写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对话语言的结构共时描写,偏重结构形式的静态研究,不重视意义,重视语言个性,不重视语言的共性,因此又被称为描写语言学。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精修)
导言1. 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 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 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5.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语言学名词解释
1.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
2.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是综合各种具体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3.言语:就是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而对语言的使用•4.语言符号:用一定的声音形式去标记某种事物或者思想从而获得意义的符号5.语言的演变:指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有时导致语言系统变得不同。
6.民族共同语:一个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7.亲属语言:•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这些语就是亲属语言。
8.语言的接触:指说不同语言的人在口头上或书面上经常交往所引起的•语言上的相互影响9.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10.音节:发音器官肌肉紧张度和语音响度增减过程形成的语音单位。
即语音上最小的使用单位11.音素:音节中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12.音标:专门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13.音位: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14.义素:就是对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
即词义的区别特征。
15.前提义素:与临界词共同的义素,是确定该词义与临界词义有共同联系的义素16.义素分析:就是把词义分割成最小的对立成分,从而描写其相互关系17.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18.词: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19.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20.合成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21.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的语言学22.社会语言学: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语言变异等问题23.历史比较语言学:利用几种语言反映在语音上的对应规律去追溯它们的亲属关系的语言学24.描写语言学:对具体语言进行断代描写的语言学25.•对比语言学: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言的构造要素进行比较的语言学26.组合关系: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1. 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 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 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5.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完整word版)语言学名词解释(word文档良心出品)
Chapter 1: Introduction1.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8. langue: Lange 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9. parole :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10. competence :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11.performance :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12. language :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13.design features : Design features refer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14. arbitrariness: Arbitrariness refers to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 and sound.15. productivity: Users can understand and produce sentences that they have never heard before.16. duality: Language consists of two sets of structure, with lower lever of sound, which is meaningless, and the higher lever of meaning.17. displacement: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e context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 of the speaker no matter how far away from the topic of conversation in time or space.18. cultural transmission: Language is culturally transmitted. It is taught and learned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rather than by instinct.Chapter 2: Phonology1. phonic medium : The meaningful speech sound in human communication.2. phonetics : The study of phonic medium of language and it is concerned with all sounds in t he world’s languages.3. articulatory phonetics : It studies sounds from the speaker’s point of view, i.e. howa speaker uses his speech organs to articulate the sounds.4. auditory phonetics: The studies sounds from the hearer’s point of view, i.e. how the sounds are perceived by the hearer.5. acoustic phonetics: It studies the way sounds travel by looking at the sound waves, the physical means by which sounds are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air from one person to another.6. voicing: the way that sounds are produced with the vibration of the vocal cords.7. voiceless: the way that sounds are produced with no vibration of the vocal cords.8. broad transcription: The use of letter symbols only to show the sounds or sounds sequences in written form.9. narrow transcription: The use of letter symbol, together with the diacritics to show sounds in written form.10. diacritics: The symbols used to show detailed articulatory features of sounds.11. IPA: short for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s, a system of symbols consists of letters and diacritics, used to represent the pronunciation of words in any language. 12. aspiration: A little puff of air that sometimes follows a speech sound.13. manner of articulation : The manner in which obstruction is created.14. place of articulation : The place where obstruction is created.15. consonant: a speech sound in which the air stream is obstructed in one way or another.16. vowel : a speech sound in which the air stream from the lung meets with no obstruction.17. monophthong : the individual vowel.18. diphthong : The vowel which consists of two individual vowels, and functions as a single one.19. phone : The speech sound we use when speaking a language.20. phoneme : The smallest unit of sound in a language which can distinguish two sounds.21. allophone : any different forms of the same phoneme in different phonetic environments.22. phonology : The description of sound systems of particular languages and how sounds function to distinguish meaning.23. phonemic contrast : two similar sounds occu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and distinguish meaning.24.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 allophones of the same phoneme and they don’t distinguish meaning but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distribution.25. minimal pair: two different forms are identical in every way except one sound and occurs in the same position. The two sounds are said to form a minimal pair.26. sequential rules: The rules to govern the combination of sounds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27. assimilation rule: The rule assimilates one sound to another by copying a feature of a sequential phoneme, thus making the two phones similar.28. deletion rule: The rule that a sound is to be deleted although it is orthographically represented.29.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The phonemic features that occur above the level of the segments----syllable, word, sentence.30. tone: Tones are pitch variations,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differing rates of vibration of the vocal cords.31. intonation: When pitch, stress and sound length are tied to the sentence rather than the word in isolation, they are collectively known as intonation.Chapter 3: Morphology1. morphology: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rules for word formation.2. open class: A group of words, which contains an unlimited number of items, and new words can be added to it.3. closed class: A relatively few words, including conjunctions, prepositions and pronouns, and new words are not usually added to them.4. morpheme: The smallest unit of meaning of a language. It can not be divided without altering or destroying its meaning.5. affix: a letter or a group of letter, which is added to a word, and which changes themeaning or function of the word, including prefix, infix and suffix.6. suffix: The affix, which is added to the end of a word, and which usually changes the part of speech of a word.7. prefix: The affix, which is added to the beginning of a word, and which usually changes the meaning of a word to its opposite.8. bound morpheme: Morpheme that can not be used alone, and it must be combined wit others. E.g. –ment.9. free morpheme: a morpheme that can stand alone as a word.10. derivational morpheme: Bound morpheme, which can be added to a stem to forma new word.11. inflectional morpheme: A kind of morpheme, which are used to make grammatical categories, such as number, tense and case.12. morphological rules: The ways words are formed. These rules determine how morphemes combine to form words.13. compound words: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words, which functions as a single words14. inflection: the morphological process which adjusts words by grammatical modification, e.g. in The rains came, rain is inflected for plurality and came for past tense.Chapter 4: Syntax1. syntax: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how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and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formation of sentences.2. category: It refers to a group of linguistic items which fulfill the same or similar functions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such as a sentence, a noun phrase or a verb.6. phrase: syntactic units that are built around a certain word category are called phrase, the category of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word category around which the phrase is built.8. head: The word round which phrase is formed is termed head.9. specifier: The words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heads are said to function as specifiers.10. complement: The word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ds are complements.11. phrase structure rule: The special type of grammatical mechanism that regulates the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that make up a phrase is called a phrase structure rule. 14. coordination: Some structures are formed by joining two or more elements of the same type with the help of a conjunction such as and or or. Such phenomenon is known as coordination.15. subcategorization: The information about a word’s complement is included in the head and termed suncategorization.16. complementizer: Words which introduce the sentence complement are termed complementizer.17. complement clause: The sentence introduced by the complementizer is called a complement clause.18. complement phrase: the elements, including a complementizer and a complement clause is called a complement phrase.19. matrix clause: the contrusction in which the complement phrase is embedded iscalled matrix clause.20. modifier: the element, which specifies optionally expressible properties of heads is called modifier.21. transformation : a special type of rule that can move an element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22. inversion :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that moves the auxiliary from the Infl position to a position to the left of the subject, is called inversion.23. Do insertion :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yes-no question that does not contain an overt Infl, interrogative do is inserted into an empty Infl positon to make transformation work.24. deep structure : A level of abstract syntactic representation formed by the XP rule.25. surface structure : A level of syntactic representation after applying the necessary syntactic movement, i.e., transformation, to the deep structure. (05)26. universal grammar: the innateness principles and properties that pertain to the grammars of all human languages.Chapter 5: Semantics1. semantics: Semantics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meaning.3. sense : Sense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the linguistic form. It is the collection of all the features of the linguistic form. It is abstract and de-contexturalized. It is the aspect of meaning dictionary compilers are interested in.4. reference : Reference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5. synonymy: Synonymy refers to the sameness or close similarity of meaning. Words that are close in meaning are called synonyms.6. dialectal synonyms: synonyms that are used in different regional dialects.7. stylistic synonyms: synonyms that differ in style, or degree of formality.8. collocational synonyms: Synonyms that differ in their colllocation, i.e., in the words they go together with.9. polysemy : The same word has more than one meaning.10. homonymy: Homonymy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words having different meanings have the same form, i.e., different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ound or spelling, or in both.11. homophones: When two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ound, they are homophones.12. homographs: When two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pelling, they are homographs.13. complete homonymy: When two words are identical in both sound and spelling, they are complete homonyms.14. hyponymy: Hyponymy refers to the sense relation between a more general, more inclusive word and a more specific word.15. superordinate: The word which is more general in meaning is called the superordinate.16. co-hyponyms: Hyponyms of the same superordinate are co-hyponyms.17. antonymy: The term antonymy is used for oppositeness of meaning.20. relational opposites: Pairs if words that exhibit the reversal of a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two items are called relational opposites. For example, husband---wife, father---son, buy---sell, let---rent, above---below.21. entail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entences where the truth of one is inferred from the truth of the other. E.g. Cindy killed the dog entails the dog is dead.22. presupposition: What a speaker or writer assumes that the receiver of the massage already knows. e.g. Some tea has already been taken is a presupposition of Take some more tea.Chapter 6: Pragmatics1. pragmatic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uses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2. context: The general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s and the hearers.3. sentence meaning: The meaning of a self-contained unit with abstract and de-contextualized features.4. utterance meaning: The meaning that a speaker conveys by using a particular utterance in a particular context.5. utterance: expression produced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with a particular intention.6. Speech Act Theory: The theory proposed by John Austin and deepened by Searle, which believes that we are performing actions when we are speaking.7. constatives: Constatives are statements that either state or describe, and are thus verifiable.8. performatives: Pe rformatives are sentences that don’t state a fact or describe a state, and are not verifiable.9. locutionary act: The act of conveying literal meaning by virtue of syntax, lexicon and phonology.10. illocutionary act: The act of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 ntention and per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11. perlocutionary act: The act resulting from saying something and the consequence or the change brought about by the utterance.12. representatives: Stating or describing, saying what the speaker believes to be true.13. directives: Trying to get the hearer to do something.17. cooperative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that the participants must first of all be willing to cooperate in making conversation, otherwise,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carry on the talk.18.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use of conversational maxims to imply meaning during conversation.Chapter 7: Language Change8. acronyms: Acronyms are words derived from the initials of several words.9. protolanguage: The original form of a language family, which has ceased to exist.10. Language family: A group of historically related languages that have developed from a common ancestral language.Chapter 8: Language And Society1. sociolinguistics: The sub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y language variation and language use in social contexts.2. speech community: A group of people who form a community and share at leastone speech variety as well as similar linguistic norms.3. speech varieties: It refers to any distinguishable form of speech used by a speaker or a group of speakers.4. regional dialect: A variety of language used by people living in the same geographical region.5. sociolect: A variety of language used by people, who belong to a particular social class.6. registers : The type of language which is selected as appropriate to the type of situation.7. idiolect : A person’s dialect of an individual speaker that combines elements, regarding regional, social, gender and age variations.8. linguistic reportoire : The totality of linguistic varieties possessed by an individual constitutes his linguistic repertoire.9. register theory : A theory proposed by American linguist Halliday, who believed that three social variables determine the register, namely, field of discourse, tenor of discourse and mode of discourse.10. field of discourse : the purpose and subject matter of the communicative behavior..11. tenor of discourse: It refers to the role of relationship in the situation in question: who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communication groups are and in what relationship they stand to each other.12. mode of discourse: It refers to th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it is concerned with how communication is carried out.13. standard dialect: A superposed variety of language of a community or nation, usually based on the speech and writing of educated native speakers of the language.14. formality: It refers to the degree of formality in different occasions and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and conversations. According to Martin Joos, there are five stages of formality, namely, intimate, casual, consultative, formal and frozen.15. Pidgin: A blending of several language, developing as a contact language of people, who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try to communication with one another on a regular basis.16. Creole : A pidgin language which has become the native language of a group of speakers used in this daily life.17. bilingualism : The use of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side by side with each having a different role to play, and language switching occurs when the situation changes.(07C) 18. diaglossia : A sociolinguistic situation in which two different varieties of language co-exist in a speech community, each having a definite role to play.19. Lingua Franca : A variety of language that serves as a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among groups of people, who speak different native languages or dialects20. code-switching: the movement back and forth between two languages or dialects within the same sentence or discourse.Chapter 10: Language Acquisition1. language acqui sition: It refers to the child’s acquisition of his mother tongue, i.e. how the child comes to understand and speak the language of his community.2.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A hypothetical innate mechanism every normalhuman child is believed to be born with, which allow them to acquire language.3. Universal Grammar: A theory which claims to account for the grammatical competence of every adult no matter what language he or she speaks.4. motherese: A special speech to children used by adult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slow rate of speed, high pitch, rich intonation, shorter and simpler sentence structures etc.----又叫child directed speech,caretaker talk.5.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time span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and puberty is the critical period for language acquisition, during which children can acquire language without formal instruction successfully and effortlessly.6. under-extension: Use a word with less than its usual range of denotation.7. over-extension: Extension of the meaning of a word beyond its usual domain of application by young children.8. telegraphic speech: Childre n’s early multiword speech that contains content words and lacks function words and inflectional morphemes.9. content word: Words referring to things, quality, state or action, which have lexical meaning used alone.10. function word: Words with little meaning on their own but show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in and between sentences.11. taboo: Words known to speakers but avoided in some contexts of speech for reasons of religion, politeness etc.12. atypical development: Some acquisition of language may be delayed but follow the same rule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due to trauma or injury.Chapter 11 :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t refers to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how one person acquires a second language subsequent to his native language.2. target language: The language to be acquired by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3. second language: A second language is a language which is not a native language ina country but which is widely used as a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and which is usually used alongside another language or languages.4. foreign language: A foreign language is a language which is taught as a school subject but which is not used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schools nor as a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within a country.5. interlanguage: A type of language produced by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who ar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language, and this type of language usually contains wrong expressions.6. fossilization: In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re is a process which sometimes occurs in which incorrect linguistic features become a permanent part of the way a person speaks or writes a language.14. overgeneralization: The use of previously available strategies in new situations, in which they are unacceptable.15. cross-association: some words are similar in meaning as well as 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This internal interference is called cross-association.16. error: the production of incorrect forms in speech or writing by a non-native speaker of a second language, due to his incomplete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thattarget language.17. mistake: mistakes, defined as either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deviant forms and self-corrigible, suggest failure in performance.18. input: language which a learner hears or receives and from which he or she can learn.19. intake: the input which is actually helpful for the learner.20. Input Hypothesis: A hypothesis proposed by Krashen , which states tha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t’s necessary f or the learner to understand input language which contains linguistic items that are slightly beyond the learner’s present linguistic competence. Eventually the ability to produce language is said to emerge naturally without being taught directly.21. acquisition: Acquisition is a process similar to the way children acquire their first language. It is a subconscious process without minute learning of grammatical rules. Learners are hardly aware of their learning but they are using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It is also called implicit learning, informal learning or natural learning.23. comprehensible input: Input language which contains linguistic items that are slightly beyond the learner’s pre sent linguistic competence.24. language aptitude: the natural ability to learn a language, not including intelligence, motivation, interest, etc.25. motivation: motivation is defined as the learner’s attitudes and affective state or learning drive.26.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the motivation that peopl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for instrumental goals such as passing exams, or furthering a career etc.27. integrative motivation: the drive that people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because of the wish to identify with the target culture.28. resultative motivation: the drive that learners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for external purposes.29. intrinsic motivation: the drive that learners learn the second language for enjoyment or pleasure from learning.Chapter 12 : Language And Brain1. neurolinguistics: It is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and language. It includes research into how the structure of the brain influences language learning, how and in which parts of the brain language is stored, and how damage to the brain affects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2. psycho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processing.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cesses of language acqisition,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7. aphasia: It refers to a number of acquired language disorders due to the cerebral lesions caused by a tumor, an accident and so on.13. spoonerism: a slip of tongue in which the position of sounds, syllables, or words is reversed, for example, Let’s have chish and fips instend of Let’s have fish and chips.14. priming: the process that before the participants make a decision whether the string of letters is a word or not, they are presented with an activated word.15. frequency effect: Subjects take less time to make judgement on frequently used words than to judge less commonly used words .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frequency effect.16. lexical decision: an experiment that let participants judge whether a string of letter is a word or not at a certain time.18. priming effect: Since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is activated through the prime, when the target is presented, response time is shorter that it otherwise would have been. This is called the priming effect.。
语言学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2.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
3.符号:用于传递信息、指代事物和思想的标记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符号的形式和符号的内容的结合是偶然的,没有必然的关系。
例如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就是任意的,没有本质的关系。
5.符号的线条型: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6.组合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7.聚合关系: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之间的类聚关系。
8..元音: 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不受任何阻碍而形成的音是元音。
9.辅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是辅音。
10音素: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11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2音位变体: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音素,就是音位变体13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的音位14非音质音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15语法:是人们头脑中用词造句的结构规则16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17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18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19复合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构成的词,例如汉语“白菜”20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
21语法意义:指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22语法形式:语法意义的表达形式叫语法形式。
23形态:同一个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改变在词形上发生了变化。
24语法范畴: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归类,例如“he”的语法意义是主格,“him”的语法意义是宾格,它们都属于格的语法范畴。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以下是一些语言学常用的术语及其解释:
1. 语言:人类特有的沟通工具,通过语音或其他形式传递信息。
2. 语音:语言中的声音单元,用来进行交流和表达意思。
3. 语法:语言中组织和表达意义的结构体系。
4. 词汇:语言中的单词和词组。
5. 语义学:研究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和推理。
6. 句法: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组成方式。
7. 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情境和目的。
8. 方言:语言的地区变体。
9. 双关语:一个词或短语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10. 偏见:对某些人群或事物的主观偏好或偏见。
11.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的学科。
12. 语素:一个词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13. 外语:一个人不作为母语使用的语言。
14. 语义角色:句子中表示动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的角色。
15. 同音异义词: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
16. 语体:语言在不同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变体。
17. 口音:由不同语音特征引起的发音差异。
18. 父语:一个人从小学习和使用的第一种语言。
19. 旁观者理论:社会心理学概念,指的是观察者对特定语言
和文化的理解。
20. 叙事学:研究叙述结构和故事生成的学科。
这只是一些常用的语言学术语,语言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还有很多其他的术语可供学习和研究。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汇总
导言部分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3.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
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的两个有限: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作为基本符号的语素和词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把语素或词组合起来构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
语言的这两个有限性是区别言语活动的基本特征。
2.言语活动的两个无限:言语活动是以语言为工具展开的交际或思维活动,其中作为这个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句子,在理论上可以是无限长的,在数量上可以是是无限多的。
3.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主管语言、逻辑、书写及右侧肢体运动,而右脑主管色彩、空间感、节奏和左侧肢体运动。
大脑两半球分工是人类特有的,但出生婴儿大脑两半球没有分工。
4.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
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
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不足。
5.辅助性交际工具: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仅供参考,不足处请大家补充)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3、小学:指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语文学,但一般认为…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4、训诂:是解释字义和研究它的演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从词义方面来解释古书的文字。
5、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称为…。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叫…。
6、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7、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8、语言层级性(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学常识 名词解释
语言学常识----语言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3、小学:指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语文学,但一般认为…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4、训诂:是解释字义和研究它的演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从词义方面来解释古书的文字。
5、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称为…。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叫…。
6、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7、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8、语言层级性(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1. 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 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 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5.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
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6. 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的人类社会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与此相关联的现象就是社会现象。
7. 社会现象: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 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 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3.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人义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它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
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4. 语言符号依存性: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对人们就有强制性,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5.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
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
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6.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
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
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是交际的基本单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语言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图示为:音位Ø语素à词à句子7.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8.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
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9.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10. 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11. 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第三章语音1.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
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
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功能。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语言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
2. 音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音节的最小语音单位。
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
3. 音节:由音位组成的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
4. 音标: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
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如汉语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5. 国际音标: 由《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8月制订公布,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
6. 宽式标音: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又叫做“音位标音”,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征和差别可以不必记录。
7. 严式标音:又叫做“音素标音”,是一种详尽记录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
8. 基音/陪音:声音大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复合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纯音叫基音,其它叫陪音。
9. 乐音/噪音: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总是保持一种整数倍的比例关系的声音,它的波形总是有规律的叫乐音;不具备整数倍关系,波形不规则的叫噪音。
10. 共振峰: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簇陪音聚集而成的高峰叫共振峰。
11.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交际中执行不同的功能。
语音的这种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12. 音高: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
13. 音重: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与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
14. 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
15. 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16. 元音: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后让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发出的声音。
17. 辅音: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声音。
18. 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在发音器官中,有些如唇、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主动发音器官;有些如口腭等不能活动的叫被动发音器官。
19. 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
20. 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和冲破障碍的方式。
21. 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22. 音(质)段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的音位。
23. 非音(质)段音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
24. 音位体系:一种语言的音位总是以一定的方式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联系,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
25. 区别特征: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26.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27. 对立和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
彼此对立的音素,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相似而互补的音素,可能被语言社会当作同一个语音使用。
28. 音位条件变体:各个音位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等条件的制约。
29. 音位自由变体:音位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限制。
30. 语流音变 :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31. 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叫同化。
32. 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叫异化。
33. 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叫弱化。
34. 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叫脱落35. 元音舌位图:四个极点围成一个四边形,变更口腔的形状所能发出的绝大部分元音都在这个图的范围之内。
36. 四呼:韵母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四呼。
齐口呼:以/ 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合口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撮口呼:以/y /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开口呼:没有韵头而以/a o e /为韵母的主要元音。
第四章语法1. 语法:是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包含词的构形、构词规则和词组合成句、名组合成句群的规则。
2. 语(词)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要素。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词缀、词尾三类。
3. 词干 :一个词除去词尾的部分。
4. 词根: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
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
(词根和词缀叫构词语素)5. 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称为前缀,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称为后缀,插入词根中间的词缀称为中缀。
前缀、中缀、后缀都是粘附在词根之上的附加成分,所以它们又称为前加成分、中加成分和后加成分。
6. 词尾(变词语素):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
7. 词: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8. 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9. 句子:语言中最大的语言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
语法研究现在一般分析到句子为止。
10. 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有的语言里加上词尾)构成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