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名解
1心理健康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后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应适应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对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种以心理健康发展的普及教育,是一种基本的文化教育和生活训练;具有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两大基本任务,即面对全体小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里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面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个体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心理咨询及辅导,帮助其摆脱困扰,调节自我,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心理辅导指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和具有较高心理学素养的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对具有现实或潜在发展需求,求助需求的个体乃至群体所提的心理帮助和引导。
4同感又称为同感理解。
是辅导教师体认受导学生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
同感的传达有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初步的层次,第二层是深层准确的同感。
5意识意识是人格最表层的部分,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外显部分,是人能够认识自己和觉察环境的部分,这种能够被人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6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是指此时此刻感觉不到,但在需要的时候你能够够回忆起来并进入意识层面的内容。
位于意识和潜意识的中间。
7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察觉到的内在经验,它包括两部分,一种是动物性的原始本能冲动和欲望,他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没有分化的心理能量;另一种是被个体遗忘的早期经验,创伤性的经验或被压抑的动机,态度,情感,记忆等。
8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用的非理性的,歪曲现实的应对焦虑,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方式,是自我的机能。
9厌恶疗法又称对抗性反射疗法,基于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而建立的一种治疗方法。
是行为治疗中最早和最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他通过在患者的不良行为出现时或正在出现时呈现一个令人厌恶的刺激,使患者产生厌恶的主观体验。
经过反复实施,不良行为和厌恶体验就建立了条件联系。
一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一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例如:兴趣的作用:对人们的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直接兴趣:由于有意义的事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而引起的兴趣。
间接兴趣:是由于个体对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感到有意义而引起的兴趣。
(二)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一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广博的兴趣-狭窄的兴趣。
具有广博兴趣的人经常注意各方面的新问题,并不断钻研,扩大知识面。
暂时兴趣和稳定兴趣;兴趣的不稳定性是小学生的典型兴趣特征。
o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o 能力:指人成功地完成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普通心理学)一百年来心理学家不断探索的、迄今仍观点迥异的一个领域。
一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o 一般能力:即智力,它是人成功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能力。
健康生活网网整理发布。
o 特殊能力:指人成功完成某种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
o 处在中间位置上的人数居多,处在极高或者极低的两个极端水平上的人数较少。
不同人的同种能力在量的方面存在差异一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n 童年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能力开发越晚,其发展的可能性越小。
一般认为,30-45岁是人的智力最佳年龄阶段。
人才早熟,如王勃10岁能赋;李白5岁通六甲、7岁观百家;莫扎特5岁开始作曲,8岁试作交响乐,11随创作歌剧。
大器晚成,如谢灵顿年轻时放荡不羁,连妻子都找不上。
后来受到刺激,幡然醒悟,立志向学,最终成为著名的生理学家,193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达尔文年轻时被人认为是智力低下,却在50岁时提出了进化论,不仅影响整个生物科学,而且对人类学、心理学和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o 激发兴趣o 与其他个性品质的良好配合二、小学生气质辅导措施o 巧妙地利用不同气质类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o 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不足之处o 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小学生的病态倾向的发展(一)气质测试•下面60道题大致可确定你的气质类型。
小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精选5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精选5篇)小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1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
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头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本事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本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所以,我们全校上下构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
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
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很多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本事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并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料。
2020年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材料
2020年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材料一、个性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我,发展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自我目标恰当,能够扬长避短,协助学生认识情绪,提高情商,学会表达情绪,善于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增强挫折承受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强化实践能力、发展创新能力、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自律,优化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是:(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及体育卫生习惯;(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有较强的责任感,是非判断的能力;(3)培养学生充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4)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会关心了解他人;(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挥特长,激发创造才能。
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种现象,比如,两个男女异性同学由于兴趣爱好相投或学习、工作上联系接触稍微多一点,就立刻有人传出各种闲言碎语,使他们不敢进行正常的接触。
这是由于封建观念的不良影响,使有些人对男女青少年的交往特别敏感,认为似乎男女之间只能有爱情,不能有友谊。
在青少年中,应当提倡广泛的异性交往,异性间交往起码有以下几点好处:(1)有利于智力上取长补短。
男女智力虽没有高下之分,却有类型不同。
比如男生往往比较喜欢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女生则比较喜欢语文、外语、地理、生物等学科。
男生在掌握知识的基本功上可能稍逊一筹,但在解题的灵活性上却略占上风;女生在作文的叙述描写、运用词汇等方面可能略占上风,但在立意的新奇和结构的不拘一格上却稍逊一筹。
不言而喻,通过交往,男女同学均可以从对方那里取长补短,从而有肋于提高自已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2)有利于情感上互相交流。
人际间情感是极其丰富的,除了爱情之外,还有亲情、友情、同情、敬爱之情、感激之情等。
这便说明男女之间可以有不带爱情色彩的情感对流,它可以使人感到温暖,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黑板报素材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黑板报素材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小学生年龄一般在6~12岁之间,在发展心理学上属学龄期。
在心理发展的健康问题上,小学生有以下几点是比较突出的。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大脑在不断地发展,尤其是与高级心理功能有关的额叶。
在学龄期其认知功能有很大发展,表现在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发展,特别是差别感受性迅速增长。
如视觉的颜色差别、听觉的音调辨别;手、脚运动的协调性、精确性、灵敏度等明显提高。
在空间知觉、方位感、时间知觉都有很大进步。
观察力的发展体现在精确性、目的性、判断力的进步。
随着知识的学习,记忆力不断提高,有意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日益增加。
记忆策略不断丰富。
思维发展在这个时期要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
学龄期的认知能力发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学龄期的语言能力发展,口头言语在一年级以对话言语为主;2-3年级时,独白语言开始发展,一般到5-6年级,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初步完善。
书面语言在入学初是落后于口头言语,随着教育进程,书面语言能力得以发展(学校或家庭教育起决定性影响)。
关于内部语言的发展是在入学后,学习任务需要独立思考(学会“先想后说、先想后写、先想后做”)。
这样使学生在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内部语言逐渐发展;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内部语言发展经历“出声思维、过渡时期、无声思维”三个阶段。
学龄儿童在智力上获得的最大进步是具备“心理操作”能力,也就是说,儿童可以用抽象思维(是内部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去认识和反映内、外部世界,这是使智力更为广泛、灵活和深刻。
这个时期是皮阿杰理论的“具体运算期”,主要的表现是儿童学会了“守恒”(7岁左右出现,对某种事物不变的概念,如将量筒中的水倒入杯中,学龄前儿童会觉得水变少了,而学龄儿童就不受影响);“比较”(幼儿一般不会使用“比较”这个词汇来表示事物的关系,而是用绝对化的词汇);“排序”(学龄儿童会按大小、长短来为事物排序)。
当然皮阿杰理论的年龄划分过分绝对化,实际上存在个体差异,也与教育有关。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正确认识自己 全国通用
标题: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正确认识自己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明确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价值感。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含义及重要性2.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3. 正确对待他人评价4. 培养自信,增强自我价值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增强自我价值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评价,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我认识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价值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引出本课主题。
2. 讲授:讲解自我认识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3.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
5.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价值感。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认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以及情景模拟中的表现。
2. 成果评价: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3. 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正确认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教案)-小学生心理健康通用版
教案:正确认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角色。
3.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认识自我。
2. 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自我分析。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2. 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的勇气和自信。
教学内容1. 心理自我: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包括性格、情绪、动机等。
2. 社会自我:让学生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
3. 自我认知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等方式,了解自己。
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的概念。
2. 自我认知的方法。
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1. 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的区别与联系。
2. 如何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等方式,深入了解自己。
3. 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角色扮演道具。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自我认知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3. 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角色。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正确认识自我: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2. 提纲:- 心理自我与社会自我的概念- 自我认知的方法-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后作业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让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思,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角色的文章。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正确认识我自己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正确认识我自己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观念,增强自信心。
3. 行为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含义:介绍自我认识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自我认识是对自己个性、能力、兴趣等方面的了解。
2. 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反思、他人评价等。
3. 自我认识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正确认识自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提高自信心。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我认识的含义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积极作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小故事,引起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自我认识的含义、方法和积极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具体案例,让学生看到自我认识的积极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自我认识的理解。
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掌握情况。
3. 行为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形成健康的人格。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积极的自我观念,增强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
在以上的教案中,“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小学生心理健康概念与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概念与常见心理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概念与常见心理问题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因素三、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四、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1、什么是健康2、什么是心理健康健康的概念(1)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
这样理解不全面、不完整:人是一个生物性个体,也是一个社会性个体。
人的健康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健康的概念(2)1、科学的健康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健康的基本内涵: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的概念(1)心理健康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
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有目的、有意识、自觉地、有针对性地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心理健康的概念(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乐于学习、工作2、情绪乐观、稳定3、人际关系和谐、融洽4、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5、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6、人格完整7、智力正常8、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一是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心理健康的概念(3)——小学生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敬业)六个方面: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4、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5、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惧。
6、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健康的概念(4)——小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乐群)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小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六个方面: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2、能客观地了解他人。
3、关心他人的需要。
4、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
2020年小学心理健康全册教案【三年级】
2020年小学心理健康全册教案【三年级】2020年小学心理健康全册教案【三年级】第一课照镜子设计背景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
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
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小学对自我概念的认知主要还停留在具体的外部特征,但是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对自我评价开始有具体到抽象、由外显向内心发张。
这个阶段是个体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与同伴的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
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逐渐认识自己,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研究与探索,必须通过多方面途径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悦纳自己,帮助学生调整好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之间的差距,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并在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和满足,以良好的个性迎接生活的挑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让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3、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悦纳自己,才可以更好地成长。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认识自我的外部特征逐渐向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方向发展,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评价自己和他人。
教学准备:水彩笔、白纸、名片卡教学过程:一、心情话吧1、阅读体验。
学生阅读小磊的故事。
2、分享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小磊的新同桌给了他什么样的感受?面对小军的这些行为,小磊是怎样想的?3、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忽略他人的优点,而过多的看到他人的缺点。
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更多地发现别人的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小磊的故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既要看到他人的缺点,也要学会看到他人的优点。
)二、心海导航1、阅读体验。
学生阅读材料。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辅导
第一章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1.心理健康的含义: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的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求。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情绪乐观正常意志坚定人际关系和谐自我意识完善反应适度人格完整和谐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课堂教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活动训练(开展心理辅导开展活动训练)环境陶冶(具体见书上28页)咨询服务(成立心理咨询室设立悄悄话咨询信箱,让学生倾吐心声,排解他们的心理的压力建立心理档案)第二章小学生心理辅导概述1心理辅导含义:心理辅导是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和具有较高心理素养的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具有现实或潜在发展需求,求助需求的个体乃至群体所提供的心理帮助和引导。
2小学生心理辅导的特点小学生心理辅导主要是面对需要帮助的正常儿童小学生心理辅导是为小学生提供一整心理帮助小学生心理辅导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关系建立的过程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实质是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3现代意义的心理辅导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职业指导运动。
即美国旧金山加州工艺学校米里鲁领导下开展的职业辅导工作。
4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过程判定问题阶段探索问题阶段解决问题阶段反馈跟踪阶段5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常用技巧(p44)贯注技巧(贯注是指辅导老师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向受导学生表示你是我现在唯一关心的目标,我会集中精力与你身上。
倾听技巧(它要求辅导教师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设身处地的思考与反馈。
)沉默技巧(它要求辅导老师首先置身于受导者的境地当中,然后,在帮助他认清其成长中的障碍,寻求自救自力的良方。
这就要求辅导老师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多听寡言,学会以沉默来传达对受导学生的关注与尊重,借以强化他自我剖析的愿望。
2020最新 小学四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 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第一课我是什么样的人【设计背景】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平时我们所说的“我觉得自己…我认为自己…”都是体现在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三个方面。
而小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影响着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决定着自己的态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为实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
2.悦纳现在的自己,形成初步的自我概念。
3.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树立未来自我实现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不同人眼中的我。
2.难点: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对未来充满乐观积极的期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在黑板上写“我”这个字,学生分组同时写,自选粉笔颜色,在黑板任意处,写下一个“我”。
2.指出黑板上任意一个“我”字,了解学生的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我”字,进而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
教师总结:通过板书“我”这个字,创设一种温暖自主的氛围,肯定学生的创作,并引出上课的主题,为下面学生的发言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心情话吧”里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你眼中的的李晓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从哪些方面了解?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2.阅读书中“心海导航”的内容同学们,你们也希望像故事中的李晓一样,全面的了解自己吧。
请你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呢?教师总结:通过两个活动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一个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过高评价自己,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三、活动拓展(一)认识自己眼中的我1、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测验,请拿出“我是谁”这张卡片请在卡片上做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测,看看你对自己了解多少,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不足,总之你要实事求是的来认识自己。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认识自己相信自己 全国通用
标题: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明确自我认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评价自己。
3. 引导学生学会自信,相信自己,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含义与重要性2. 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与技巧3. 自信的含义与作用4. 培养自信的方法与策略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谁吗?你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吗?”- 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课主题:认识自己,相信自己。
2. 讲解自我认识的含义与重要性- 老师解释自我认识的含义,强调自我认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己认识的体会,共同探讨自我认识的积极作用。
3. 讲解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与技巧- 老师介绍多角度、多层面评价自己的方法,如自我观察、他人评价等。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认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
4. 讲解自信的含义与作用- 老师阐述自信的含义,强调自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 学生分享自己自信的经历,共同探讨自信的积极作用。
5. 讲解培养自信的方法与策略- 老师介绍培养自信的方法,如积极心态、自我暗示等。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培养自信的方法与经验。
6. 总结与反思-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认识自己和相信自己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认识自己和培养自信方面的不足之处。
四、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关于自我认识的作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2. 制定一个培养自信的计划,包括具体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文和计划,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心理健康)四年级心理健康1-8课(上)
第一课我是什么样的人【设计背景】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平时我们所说的“我觉得自己…我认为自己…”都是体现在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三个方面。
而小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影响着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决定着自己的态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客观的评价自我,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为实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
2.悦纳现在的自己,形成初步的自我概念。
3.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树立未来自我实现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不同人眼中的我。
2.难点: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对未来充满乐观积极的期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在黑板上写“我”这个字,学生分组同时写,自选粉笔颜色,在黑板任意处,写下一个“我”。
2.指出黑板上任意一个“我”字,了解学生的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我”字,进而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
教师总结:通过板书“我”这个字,创设一种温暖自主的氛围,肯定学生的创作,并引出上课的主题,为下面学生的发言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心情话吧”里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你眼中的的李晓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从哪些方面了解?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2.阅读书中“心海导航”的内容同学们,你们也希望像故事中的李晓一样,全面的了解自己吧。
请你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呢?教师总结:通过两个活动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一个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过高评价自己,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三、活动拓展(一)认识自己眼中的我1、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测验,请拿出“我是谁”这张卡片请在卡片上做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测,看看你对自己了解多少,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不足,总之你要实事求是的来认识自己。
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我们将概述自我概念的定义及其在小学生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我们将分析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如何影响其心理健康,包括自尊、情绪调节、社交技能和应对压力的能力等方面。
我们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和家庭支持来促进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深入了解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我们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他们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
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我们将构建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论框架,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我们还将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探讨如何在实际教育和家庭环境中应用这些理论,以促进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文献综述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它涵盖了个人对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观、身体特征等多方面的认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我概念的发展尤为重要,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与学业成就、社交行为等方面密切相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在已有的研究中,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
Shavelson等人(1976)提出了自我概念的层次模型,认为自我概念包括一般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等多个层次。
其中,学业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各学科领域中的能力、成就和价值的认知和评价;非学业自我概念则涉及学生对自己的社交、身体、情绪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
关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已有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
本章思考题:
1、掌握自我概念的定义、功能、发展等; 2、了解小学生自我概念的现状; 3、如何增强小学生的自我概念。
2013-1-12
1
2013-1-12
2
“我是谁”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的优点是什么” “我的缺点是什么” “我在别人的眼中是怎样的” „„
情感成分——情感体验。如:自信、 自卑、自豪、自暴自弃等。
意志成分——调节和监控。如:积 极进取、自我奋斗、自我追求、自 我督导等。
2013-1-12
9
自我认同(自我认知)——个体对 自我现状的看法,也是对现实自我 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概念的 结构 自我满意(自我接纳)——个体对 自我现状的满意或接纳程度。
(1)建立对学生积极的信念和态度 (2)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3)重视学习过程
2013-1-12
33
资料: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应用
顽童当州长的故事,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一个典型 的例子。 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叫做大沙头的贫民窟, 在这里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罗 尔斯小时候,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跟当地其他 孩童一样,顽皮、逃课、打架、斗殴,无所事事,令人头 疼。 幸运的是:罗尔斯当时所在的诺必塔小学来了位叫皮 尔·保罗的校长,有一次,当调皮的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 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出乎意料地听到校长对他说,我一 看就知道,你将来是纽约州的州长。
2013-1-12
25
分析:自我否定(自卑)
特点:过分自卑,认为
自己处处低人一等,一无 所长,谁都不如。“我不 行,我不会,我不干 了„„”是他们的口头禅。 他们对人、对事总是回避、 退缩的态度,不敢抛头露 面,不敢尝试,低估自己 的能力。
2013-1-12
26
如何培养自信,战胜自卑?(我能行)
2013-1-12
3
在希腊阿波罗神殿上,写着一句箴言“人——认 识你自己”,这就是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 谜面:“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 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斯芬克斯)
谜底:“人”。(俄狄浦斯)
2013-1-12
4
一、自我概念的涵义
关于自我概念的术语,常见的提法有: “自我意识”、“自我观念”等,通常简 称为“自我”。我们统一用“自我概念” 来指代各种关于“自我”的讨论。
2013-1-12
35
2013-1-12
23
2、现状
多数独生子女自我接纳程度较高; 独生子女自我接纳程度居中者居多,高分组人数仍是少 数(可能是对学习状况满意度低导致)
3、影响因素 (1)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越大,自我接纳越低。
(2)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越差,自我接纳越低。
(3)教师的态度。
教师对学生态度好,学生自我接纳越高。
2013-1-12
13
自我概念的测量:“20问法”
第一步:问答。“你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片面的、不完整的
例如:一次成功,沾沾自喜;一次失败,畏缩不前。
(3)变化的、不稳定的
例如: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就是一个受老师欢迎的人;明天老 师批评了我,我就是一个不受老师欢迎的人了。
2013-1-12
22
(二)小学生的自我接纳 1、含义
自我接纳(也称自我满意):是指个体对自 我现状的满意程度。它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产 生的自我情感体验。
1.保持内在一致性(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看法相一致, “现在”)。 2.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按照与自己自我概念相一致 的方式解释自己的行为,“过去”)。
3.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对自己的期望与自我概念是 相一致的,“将来”)。
2013-1-12
15
2013-1-12
16
詹姆斯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 自尊=成功/抱负
2013-1-12
6
(二)自我概念的涵义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通过 自我观察或他人的反馈而获 得的对自我各个方面的认识 和看法。(针对詹姆斯的 “客观我”而言)
2013-1-12
7
生理自我——对自身的生物属性的 生理自我——对自身的生物属性的 认识。如:性别、身高、体重等。 认识。如:性别、身高、体重等。
2013-1-12
20
四、小学生自我概念的现状
(一)小学生的自我认知 1、定义
自我认知(也称自我认同):是个体对自身状
况的了解和看法。完整的自我认知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 我、心理自我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了解。
2013-1-12
21
2、特点
(1)来源于“他人”,是外加的
例如:别人说我聪明,我就是聪明的。
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的充分肯定,深信自己一定 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它是个体对自己正确而积极的认识 和评价。
自信是成功的基础。
(1)积极评价“你能行” (2)因材施教“让你行” (3)自我竞赛“我也行” (4)创设机会“看你行” (5)集体评说“你真行”
27
2013-1-12
如何维护自尊(我很棒)?
别人对儿童的态度反 应(表情、评价与对待) 就像一面镜子,儿童通过 他们来了解和界定自己, 并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19
2013-1-12
3、米德(G.H.Mead,1934),“一般化他人 (generalized other)”和“重要他人 (significant others)”。
儿童进行自我评价的依据,不是个别的人或独特的群 体,而是将他们转换成了一个抽象的一般化他人,其自我 概念是在设想的一般化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基础上形成的。
启示:引导儿童和青少年形成积极的自我 概念。
2013-1-12
17
三、自我概念的发展
1、儿童自我概念发展 的核心机制:认知能 力的不断提高,与他 人的相互作用。
2013-1-12
18
2、库利
(C.H.Cooley,1902),通 过“镜像过程(lookingglass process)”形成 “镜像自我(lookingglass self)”。
2013-1-12
31
分析:自我肯定(自信
等)
特点:能正确地认识自
我,既承认自己的优点, 又不否认自己的缺点;不 骄傲,不自卑,悦纳自己, 尊重他人;不怕困难,敢 于尝试,不怕失败,对自 己充满信心。
2013-1-12
32
如何培养自我效能——开发潜能?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在组织、执 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判断和信念。
自尊(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尊重自己的人格、荣 誉、维护自我尊严的自我情绪体验,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重 要因素。
(1)尽量清除教师言语中的“毒瘤” (2)教会学生自尊、自重 (3)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2013-1-12
28
案例2:四年级的英英,在班级考试中每次都名列前三
名,是个很有才能的学生,她朗诵和跳舞都很不错,还经 常担任学校的节目主持人,是班级的文艺委员。可是这次 班干部改选时,她落选了。班主任听取同学的意见后,知 道英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时总无限 夸大自己的优点,贬低他人,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谁都 不如她;二是在排练节目时,总是为我独尊,不理会其他 同学的意见,即使错了,也要强词夺理,一定要别人赞成 她的想法;三是在排练中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她就一走了 之,说一声“你们自己排吧”,一点不负责任,而且在节 目中,如果自己不担任主角,便会处处与主角作梗,使排 练难以继续。
2013-1-12
34
校长的话对他的震动特别大。从此,罗尔斯记下了这句 话,“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带给他信念,指引他 成长。他衣服上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 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很快成了班里的主席。四十多年间, 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终于在51岁那年, 他真的成了纽约州州长,且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这个故事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 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威 廉·詹姆斯也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 美。”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一样,没有一个学生不想 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
自我行动——个体对自我进行调节 管理约束控制等方面的行为。
2013-1-12
10
补充:认识自我的方法
1、橱窗分析法 2、心理测试法 3、自我评价法
201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