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型课程的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型课程的设计

2011-1-26

探究型课程既是一门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必修课程,又是一门由学校自主开发、实施和管理的校本课程。因此,学校探究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除在课程性质、功能及其需要达成的总目标上体现出一致性外,更侧重于反映不同学校的个性特色。诸如学校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个学校都将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因“校”制宜地作出创造性设计,保证探究型课程有效实施。

一、课程目标制定

对于学校而言,探究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首要环节是制定学校层面的探究型课程目标。这一课程目标既要充分体现《上海市中小学研究(探究)型课程实施指南》中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总要求,又要根据学校实际融入其个性特点。

1、细化目标、体现层次

制定课程目标的切入口宜小不宜大,要能够具体落实到学生身上,且要体现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差异。具体如下:

(1)探究学习态度

六年级: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广泛的好奇心;通过实践,学会观察、思考和质疑。

七年级:在教室指导下能以单独或与同学合作的方式自主选择探究课题,以专注的态度开展探究活动。

八年级:能自主对学过的知识或身边的事物进行思考,初步形成探究学习的态度。

九年级:有较强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关注社会与他人,关注自身发展的态度,有较好的探究学习态度。

(2)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年级:学会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参观调查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初步具有和同学讨论交流信息的能力,学会记录自己学习活动过程的方法。

七年级:学会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方法,初步具有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在小组或班级中与他人交流自己所获取的信息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做出书面的阐述。

八九年级:具有较强的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完整地通过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知道下回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完成专题研究报告。

(3)思维品质的提高

六七年级:学会思考、质疑,多角度地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着力于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八九年级:结合语文学科的改革,在扩大阅读、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形成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品质,进行逆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4)心理素质的形成

六七年纪:通过经历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大量社会实践活动和学习的过程,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增强自信心,形成虚心好学、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好品质。

八九年级:通过开展主题式研究活动,形成坚毅、耐挫的品质,学会独立思考,判断是非,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志向,以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择业、升学打好基础。

(在上述目标达成的过程中,目标可随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逐年递进,实现目标

通过探究型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促使学生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强化学习动机,把原有的、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预初年级:初步了解什么是探究型课程、怎样参加探究型课程的学习以及实践活动。具体操作:从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从较小的范围着眼,让学生尝试进行课题研究。

初一年级:适当扩大选题范围,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围绕感兴趣的问题,提出一些有一定深度的课题;同时,通过参观访问、调查考察、资料收集和思考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最后写出结题报告。

初二年级:通过前两年的课题研究,总结并了解一般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尝试进行项目设计类方面的探究,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外知识开展小发明、小设计以及小制作。

初三年级:自主探究,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某一学科的某一方面挖掘、拓展、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写出有一定见解的小论文。

学校开设探究型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开展课题探究的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初步感知和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探究型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根据上述目的提出来的,学校则可以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具体的、更富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细化目标。

二、课程内容设计

探究型课程的内容是开放的、丰富的,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但作为一门没有规定统一课程内容的必修课程,其内容有时也需要学校进行整体设计和开发。课程内容的结构要有统一的考虑和构建,具体的课程内容可以选择与生成。学校在对课程内容结构的整体设计中可采取不同的方式。

1、主题系列型:所有学生围绕共同主题,并在规定主题的范围内开展自主的探究

学习活动。这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在于便于进行课程管理,对学生的指导性强,且学生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主题内容的开发与设计通常基于①基于学校学生的实际。②依托学校所处的社区资源。③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特色。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这些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出来的课程内容为学生有效开展探究学习提供了基础保证。

2、分层递进型:第一,寓不同层次要求于内容设计中。根据各年级的分层目标及

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身心特点,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与操作技能,“从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分层递进的特点,设计一整套具有不同层次要求的探究学习内容方案,供全校各年级学生选择,大家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开发课题,因而使学校探究型课程的教学活动能够在内容落实、实施有序的状态下进行,且有利于达到学校分层的探究型课程目标。第二,构建分层的主题内容。为了顺应学生探究兴趣不断发展的趋势和探究能力不断提升的特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内容领域,构建分层主题内容。各年级学生分别围绕确定的主题内容,自主选择具体课题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由于设计的主题具有分层性,所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从探究领域到探究方法等能够随年级的递增而逐年发展、变化。这样的内容设计其整体性也更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