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有理数《绝对值的秘密》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有理数《绝对值的秘密》教案

(1)绝对值
教案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 复习提问,新课引入
1.什么叫互为相反数?
2.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位置关系怎样?
(后添加)
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相反数在数轴
上与原点的关系及
其几何意义。

(后添
加)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一)绝对值的意义及求法 合作探究:
甲、乙两辆出租车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上行驶,记向东行驶的里程数为正.两辆出租车都从O 地出
发,甲车向东行驶10km 到达A 处,记作______ km ,乙车向西行驶10km 到达B 处,记做______ km. 以O 为原点,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并在数轴
上标出A 、B 的位置,则A 、B 两点与原点距离分别是多少?
观察回答:
(1)两辆汽车行驶的路线相同吗?
(2)它们行驶
路程的远近相同
吗?
这两辆车行驶
的路线不同(方向
相反),但行驶的路
程的远近相同,都
是10km .
表示-10的点B
和表示10的点A
离开原点的距离都
是10,我们就把这
个距离10叫做数
-10、10的绝对值.

1
O B
A。

绝对值教案初中

绝对值教案初中

绝对值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2. 学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3. 能够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2.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绝对值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绝对值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绝对值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绝对值与数轴的关系。

二、讲解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讲解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是一个数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

2. 讲解绝对值的性质:a. 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b.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c.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d. 零的绝对值是零。

三、练习求绝对值(15分钟)1. 让学生练习求一些数的绝对值,如:3, -5, 0,2.5等。

2. 让学生解释求绝对值的方法和步骤。

四、绝对值的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距离、温度等。

2.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绝对值解决,如:两地之间的距离、温度差等。

五、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2. 让学生复习求绝对值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掌握了绝对值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练习求绝对值和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加深了对绝对值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绝对值与数轴的关系,以及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练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教案

绝对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1. 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2.探索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通过观察实例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3. 个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描述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 4.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重点:1正确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难点: 2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引入 1 .什么叫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位置关系怎样? 2二、新授在一些量的计算中,有时并不注意其方向,例如,为了计算汽车行驶所耗的油量,起作用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而不是行驶的方向.,回答:2-5.1页图11.观察课本第 1 )两辆汽车行驶的路线相同吗?1()它们行驶路程的远近相同吗?2(但行驶的路程的远近•,这两辆车行驶的路线不同(方向相反)• •。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4 绝对值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2.4 绝对值教案

1.2.4 绝对值(1)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形成从一般到特殊的解题思想,养成严密的思维习惯.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发现,合作交流的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形式不同的问题的解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喜悦.2.对学生进行“实践——认识——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2.难点:对绝对值概念的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两辆汽车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km ,到达A、B两处。

它们行驶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路程相同吗?(1)如何用有理数表示它们的行驶情况?(2)这两个有理数有什么关系?-10与10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10个单位长度,它们的符号不同.我们把这个距离10叫做+10和-10的绝对值。

二、合作学习:1.绝对值的定义:我们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 记作:|a|例如,在数轴上表示数―10与表示数10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10,所以―10和10的绝对值都是10,记作|―10|=|10|=10同样可知:|―4| =4,|+1.7|=1.72.想一想:这里的数a 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3.试一试: 由绝对值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7︳= , ︳-7︳= ;︳2.8︳= ,︳-4.5︳= ;︳0︳=4.议一议:从以上结果你有什么启示?你能用自已的话总结出绝对值的性质吗?5.归纳出数a 的绝对值的性质:(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 0的绝对值是0;(3)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我们可以用a 来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上述性质可以表示为:①若a >0,则|a |=a ;②若a =0,则|a |=0; 或写成: ③若a <0,则|a |=–a ;(4)绝对值的非负性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不论有理数a 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常也称非负数),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a |≥0(0)0(0)(0)a a a a a a >⎧⎪==⎨⎪-<⎩三、典例导学:【知识点 1】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例1.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解:66=; 88-=; 3.9 3.9-=; 5522= ; 221111-= ;100100=; 00= 【总结提升】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必须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然后由绝对值的性质得到结论.练习一:课本P11第 2,3题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1)|5|=|-5| ( )(2)-|5|=|-5| ( )(3)-5=|-5|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 )(2) 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越靠右( )(3)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 )(4)当a ≠0时,|a|总是大于0 ( )想一想:1.绝对值是3的数有几个?各是什么?有没有绝对值是-4.5的数?2. 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有几个,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判断: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正数【知识点 2】 应用绝对值的性质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借助绝对值的意义可以判断某些产品质量的好差,你能回答526,8, 3.9,,,100,0211---下列问题吗?例2. 正式排球比赛对所有排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列5个质量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质量的克数,用负数记不足质量的克数)+15,-10,+25,-20,-8请指出哪个排球的质量好一些.答:记为-8的排球质量好一些。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优秀9篇】学习难点: 篇一绝对值的综合运用绝对值教案篇二绝对值教学目标:通过数轴,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及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2、通过绝对值概念、意义的探讨,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3、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发现、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教学难点:绝对值的概念、意义及应用教学方法:探索自主发现法,启发引导法设计理念:绝对值的意义,在初中阶段是一个难点,要理解绝对值这一抽象概念的途径就是把它具体化,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借助数轴,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中,经历和体验绝对值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逐步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重要而很实际的数学概念,提高我们的数学本领,先请大家看屏幕,思考并解答题中的问题。

(用多媒体出示引例)星期天张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行千米,到了游乐园,下午她又向西行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游乐园、家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张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如果汽车每公里耗油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① 千米,千米;②()×升。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个例子涉及两个问题,第一问中的向东和向西是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第二问是计算汽车的耗油量,因为汽车的耗油量只与行驶的路程有关,而与行驶的方向没有关系,所以没有负数。

这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中的量,我们并不关注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只要知道具体数值就行了。

你还能举出其他类似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有的同学在思考,有的在交流,有些例子被否定,有的得到同伴的赞许,气氛热烈。

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

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

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篇一」学习目的1.使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2.给出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3.理解绝对值的意义,熟悉绝对值符号;4.给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掌握双重符号的化简法则。

2.能正确理解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交流与发现:1.相反数的概念:首先,咱们来画一条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点:3和-3,1.6和-1.6,请同学们观察:(1)上述这两对数有什么特点?(2)表示这两对数的数轴上的点有什么特点?(3)请你再写出同样的几对点来?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上面的这两对数中,每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

(2)这两对数所对应的点中每一组中的两个点,一个在原点的左边,一个在原点的右边,而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同。

练一练:请同学们举出几个相反数的例子(强调)我们还规定:0的相反数是0说明:(1)注意理解相反数定义中“只有”的含义。

(2)相反数是相对而言的,即如果6是-6的相反数,则-6也是6的相反数,因而相反数全是成对出现的。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除0外),在原点的两旁,并且距离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至于0的相反数是0的几何意义,可理解为这两点距离原点都是零。

二、典型例题例(1)分别指出9和-7的相反数;解:由相反数的定义可知:(1)9的相反数是-9,-7的相反数是7;(2)-2.4是2.4的相反数。

同学们思考交流,老师最后讲解,学生交流得出: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而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一个正数。

三、实验与探究同学们观察数轴比思考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有理数5,2,0.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2)数轴上表示有理数-5,-2,-0.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3)数轴上表示0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引导总结出绝对值的定义: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绝对值教案(优秀6篇)

绝对值教案(优秀6篇)

绝对值教案(优秀6篇)七年级数学《绝对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绝对值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3、在绝对值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绝对值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关于绝对值的概念,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还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都揭示了绝对值的一个重要性质——非负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无论a取任意有理数,都有。

教材上绝对值的定义是从几何角度给出的。

,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出发,得到的定义。

这样,数轴的概念、画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相反数,以及绝对值,通过数轴,这些知识都联系在一起了。

此外,0的绝对值是0,从几何定义出发,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二、知识结构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的表示方法;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用语言叙述绝对值的定义,用解析式的形式给出绝对值的定义,或利用数轴定义绝对值,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的初学绝对值用语言叙述的定义,好像更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以后逐步改用解析式表示绝对值的定义,即在教学中,只能突出一种定义,否则容易引起混乱。

可以把利用数轴给出的定义作为绝对值的一种直观解释。

此外,要反复提醒学生: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不能是负数,但不能说一定是正数。

“非负数”的概念视学生的情况,逐步渗透,逐步提出。

四、有关绝对值的一些内容1.绝对值的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2.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3.绝对值的主要性质(2)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4)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五、运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1、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因为两个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是:绝对值较大的负数一定在绝对值较小的负数左边,所以,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教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教案

1.2.4 绝对值第1课时绝对值【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及表示方法。

2.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绝对值的求法和有关计算问题。

(二)过程方法1.在绝对值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3.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

(三)情感态度从上节课学的相反数到本节的绝对值,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教学重点给出一个数会求它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情景引入】问题:两辆汽车,第一辆沿公路向东行驶了5千米,第二辆向西行驶了4千米.为了表示行驶的方向(规定向东为正)和所在位置,分别记作+5千米和-4千米.这样,利用有理数就可以明确表示每辆汽车在公路上的位置了.我们知道,出租汽车是计程收费的,这时我们只需要考虑汽车行驶的距离,不需要考虑方向.当不考虑方向时,两辆汽车行驶的距离就可以记为5千米和4千米(在图上标出距离).这里的5叫做+5的绝对值,4叫做-4的绝对值.【教学过程】1.绝对值的定义:我们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记作|a|。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数―6与表示数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6,所以―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

同样可知|―4|=4,|+1.7|=1.7。

2.试一试: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由绝对值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 (1)|+2|= ,51= ,|+8.2|= ; (2)|0|= ; (3)|―3|= ,|―0.2|= ,|―8.2|= 。

概括:通过对具体数的绝对值的讨论,并注意观察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负数)的绝对值又有什么特点?由学生分类讨论,归纳出数a 的绝对值的一般规律:(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 0的绝对值是0;(3)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绝对值》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绝对值》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绝对值第1课时绝对值一、导学1.课题导入: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们行走的方向相同吗?他们行走的路程相同吗?学生答复后,老师设问:上述这个问题反映了什么数学知识呢?从而导入这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绝对值.2.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2〕过程与方法经历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3〕情感态度通过解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3.学习重、难点:重点:绝对值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难点:绝对值运算法那么的文字表述和符号表述.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1页“练习〞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看课本,重要的内容做上记号,图文对照来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4)自学参考提纲:①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这里的数a可以是正数、负数、0.②上图中,小红、小明两人对应的数分别是10和-10,它们和原点的距离都是10个单位,所以10和-10的绝对值都是10,即|10|=10,|-10|=10.③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用式子表示:Ⅰ.当a>0时,|a|=a;Ⅱ.当a<0时,|a|=-a;Ⅲ.当a=0时,|a|=0.⑤判断:Ⅰ.假设a=-a,那么a<0.〔×〕Ⅱ.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一定是正数.〔×〕Ⅲ.绝对值最小的数是1.〔×〕Ⅳ.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二、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教师深入学习小组之中,了解学生对自学问题的认知和理解情况,掌握自学进度和认识偏差.〔2〕差异指导:对个别学生在以下方面进行指导.①几何意义的理解.②绝对值求法.③a为有理数,|a|等于什么?④运用|a|=a与|a|=-a时,“a可为0〞的无视.2.生助生:同学间相互交流解决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四、强化1.知识要点:〔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即:假设a>0,那么a=a;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即:假设a<0,那么a=-a;0的绝对值是0〔双重性〕.(2)假设a=a,那么a≥0;假设a=-a,那么a≤0.(3)a≥0.2.练习:(1)写出以下各数的绝对值:6,-8,-3.9,52,-211,100,0解:6,8,3.9,52,211,100,0(2)判断以下等式是否成立:①5=5(√) ②-|5|=|-5|(×) ③-5=|-5|(×) ④-|-5|=-(-5)( ×)五、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自我总结学习成果,查找学习中的缺乏.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指出优点与缺乏.〔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应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绝对值的概念、表示方法,根据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并会求这个数.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在形成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出示相应习题,指导学生完成以稳固所学知识.一、根底稳固〔70分〕1.(10分)|-2|的值是(A)B.12C.- 122.(10分)假设|a|=|b|,那么a与b的关系是〔C〕A.a=-bB.a=bC.a=b或a=-b3.(40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③④.〔填序号〕①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②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越靠右;③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④当a≠0时,|a|总是大于0.4.(10分)写出以下各数的绝对值:-125,+23,-3.5,0,23,-32,-0.05.上面的数中哪个数的绝对值最大?哪个数的绝对值最小?解:125,23,3.5,0,23,32,0.05.-125的绝对值最大,0的绝对值最小.二、综合应用〔20分〕5.(10分)假设|a|=-a,那么a一定是〔C〕6.(10分)检测5个排球,其中超过标准的克数记为正数,缺乏的克数记为负数,具体数据如下:+5,-3.5,+0.7,-2.5,-0.6,从轻重的角度看,哪个球最接近标准?解:-0.6的球最接近标准.三、拓展延伸〔10分〕=1,那么a是正数.7.(10分)〔1〕假设a>0,那么aa=1,假设||aa〔2〕假设|x|=3,那么x=±3;假设|-x|=4,那么x=±4.第2课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律.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一、情境导入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那么后,爱探索的小明发现,(-3)+(-6)与(-6)+(-3)相等,8+(-3)与(-3)+8也相等,于是他想:是不是任意的两个加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后,和仍然相等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计算:(1)(-27)+13+(-43)+46;(2)5.75-(-8)-234-4; (3)338-(-143)-3.125+(-263); (4)2.63-25+27+1.01+57+0.36. 解析:(1)将正数和负数分别结合先相加;(2)观察发现,5.75与-234互为相反数,假设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其结果为0;(3)观察第一、三两个加数的分母相同,另外两个加数的分母也相同,故将它们分别结合再相加;(4)发现三个小数结合在一起相加得整数,分母为7的两个分数结合在一起相加得1.解:(1)原式=[(-27)+(-43)]+13+46=(-70)+59=-11;(2)原式=(5.75-234)+8-4=4; (3)原式=338+143-3.125-263=(338-3.125)+(143-263)=1-4=-3; (4)原式=(2.63+1.01+0.36)+(27+57)-25=4+1-25=235. 方法总结: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要仔细观察各加数的实际特点,灵活选择适宜的运算律使运算简便,同时注意结合时不要漏项.探究点二:利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某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南北方向巡视维修,某天早晨他们从A 地出发,晚上最后到达B 地,约定向北为正方向,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18,-9,+7,-14,+13,-6,-8.(1)B 地在A 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2)假设汽车行驶1km 耗油a L ,求该天耗油多少L?解析:(1)首先把题目的数据相加,然后根据结果的正负即可确定B 地在A 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2)首先把所给的数据的绝对值相加,然后乘以a 即可求解.解:(1)(+18)+(-9)+(+7)+(-14)+(+13)+(-6)+(-8)=(+18)+(+7)+(+13)+(-9)+(-14)+(-6)+(-8)=38+(-37)=1(km).故B 地在A 地正北方,相距1千米;(2)该天共耗油:(18+9+7+14+13+6+8)a =75a (L).答:该天耗油75a L.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明确什么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那么另一个就用负表示.三、板书设计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 +b =b +a 结合律:〔a +b 〕+c =a +〔b +c 〕有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互为相反数的几个数,可先相加相加得整数的几个数,可先相加同分母的分数,可先相加符号相同的数,可先相加易于通分的数,可先相加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加强数学练习,归纳、总结、积累等思维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2.4绝对值(第1课时绝对值的概念及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1.2.4绝对值(第1课时绝对值的概念及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创新。
4.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与绝对值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距离、运动员比赛得分等,引导学生关注绝对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绝对值的概念、绝对值的性质以及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绝对值的意义,并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出绝对值的性质。同时,结合典型例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绝对值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形象地展示绝对值的概念及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通过典型例题,讲解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绝对值解决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绝对值的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绝对值的性质,如正数和0的绝对值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绝对值的性质。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绝对值的问题,如“绝对值有什么意义?”,“如何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你能用绝对值解释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绝对值的性质,如正数和0的绝对值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

3绝对值-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3绝对值-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2.教学难点
-难点1:绝对值的抽象理解。对于绝对值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数学意义。教师需要通过数轴、实际例子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通过数轴上点的移动,解释绝对值表示距离的概念。
-难点2:绝对值的性质理解。性质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对称性的理解,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举例:用数轴上的点来解释|-a| = |a|,展示无论点在数轴的正方向还是负方向,到原点的距离是相同的。
-难点3:绝对值方程的求解。学生在求解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可能会不知道如何处理绝对值符号。
-举例:讲解如何将含绝对值的方程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如求解方程|x - 2| = 3,需要分别讨论x - 2 ≥ 0和x - 2 < 0的情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绝对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绝对值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的非负性和距离概念,提高数学抽象思维。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绝对值的性质和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绝对值,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具体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绝对值的基本概念。绝对值表示一个数与0之间的距离,它是非负的,无论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绝对值在数学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和距离概念。

《绝对值》数学教案

《绝对值》数学教案

《绝对值》数学教案
标题:《绝对值》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求解绝对值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绝对值的运算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2. 新课讲授:
- 绝对值的概念:以数轴为工具,讲解绝对值表示数轴上点到原点的距离。

- 绝对值的性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绝对值的性质。

- 绝对值的计算:结合例题,教授如何计算绝对值。

3. 巩固练习:设计一系列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包含绝对值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课程的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案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案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4《绝对值》教案4一. 教材分析《绝对值》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四个小节的内容。

绝对值是实数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涉及到有理数的分类,而且还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以及函数等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绝对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等基础知识,对于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绝对值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体的实例中提炼出绝对值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够正确理解绝对值的定义。

2.让学生掌握绝对值的性质,能够运用绝对值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入绝对值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绝对值。

2.采用讲授法,讲解绝对值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出绝对值的性质。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绝对值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入绝对值的概念。

2.准备PPT,用于展示绝对值的性质和实例。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绝对值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如“小明的家距离学校5公里,请问小明从学校出发,走到家还是走到学校,距离分别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出绝对值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PPT展示绝对值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总结出绝对值的性质。

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绝对值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解答。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绝对值》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绝对值》教案、教学设计
b.探讨绝对值函数的图像特点,如y = |x|,通过绘制图像来观察函数的对称性和非负性。
c.编写一个关于绝对值的小故事或小案例,要求能够体现绝对值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3.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绝对值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a.调查并记录一天内家中或学校的温度变化,用绝对值表示温度差。
b.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查找绝对值在科学、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以下基础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a.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和解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2.教学过程:
a.导入:通过一个关于距离的问题,引出绝对值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b.新课内容:讲解绝对值的概念、性质和应用,结合数轴、几何图形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c.例题讲解:设计不同类型的例题,由浅入深地讲解,让学生掌握解决含有绝对值问题的方法。
d.课堂练习:布置具有梯度、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信心。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学习《绝对值》这一章节时,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运算法则及数轴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绝对值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由于绝对值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绝对值(一)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绝对值(一) —— 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

绝对值(一)——初中数学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求解绝对值的方法;3.应用绝对值求解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绝对值的概念;2.求解含有绝对值的方程和不等式。

三、教学内容1. 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1.1 定义绝对值表示一个数与0的距离,用竖线“| |”表示。

对于任意实数a,绝对值的定义如下:|a| = a,若a≥ 0; |a| = −a,若a < 0。

1.2 性质•非负性:对任意实数a,有 |a| ≥ 0;•同号性:若a > 0,则有 |a| = a;若a < 0,则有 |a| = −a;•反对称性:若a≠ 0,则有−|a| ≠ a。

2. 求解含有绝对值的方程和不等式2.1 求解含有绝对值的方程对于形如 |a| = a的方程,可以有以下两种情况:•当a≥ 0时,解方程 |a| = a有两个解:a = a或a= −a;•当a < 0时,解方程 |a| = a无解。

例题1:求解方程 |a| = 3。

解:根据绝对值的定义,|a| = 3 表示a与0的距离为3。

根据性质,可以得到a = 3 或a = −3。

因此,方程 |a| = 3 的解为a = 3 或a = −3。

2.2 求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对于形如 |a| > a或 |a| < a的不等式,可以有以下情况:•当a > 0时,解不等式 |a| > a或 |a| < a为a > a或a< −a;•当a = 0时,解不等式 |a| > 0 或 |a| < 0 为a≠ 0;•当a < 0时,解不等式 |a| > a或 |a| < a为a∈ ℝ。

例题2:求解不等式 |a| < 2。

解:根据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 |a| < 2 表示a与0的距离小于2。

根据性质,可以得到−2 < a < 2。

因此,不等式 |a| < 2 的解为−2 < a < 2。

绝对值初中数学教案:通过实践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绝对值初中数学教案:通过实践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绝对值初中数学教案:通过实践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教学目标1.认识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基本性质。

2.掌握用绝对值来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绝对值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观察数轴上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认识绝对值的概念。

2.绝对值的基本性质。

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发现并总结绝对值的基本性质。

3.用绝对值来求解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用绝对值来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1.引入问题让学生观察数轴上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然后让学生猜测这种距离是否有一个数学符号能表示?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尝试描述这种距离。

2.讲解绝对值的定义通过讲解,并通过让学生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定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绝对值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

3.绝对值的基本性质通过例题让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绝对值的基本性质,并做出总结。

4.绝对值的实际运用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绝对值的实际运用,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绝对值来解决实际问题。

5.巩固练习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一些有绝对值问题的题目以及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1.数轴模型。

数轴模型能够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实例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基本性质和实际运用。

3.互动讨论。

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

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效果1.学生掌握了绝对值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绝对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学生发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六、教学总结在绝对值的教学中,通过实践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切实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从实际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5篇)

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5篇)

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5篇)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5篇)通过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从而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 ,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给出一个数,能求它的绝对值。

(二)能力训练点在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解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从上节课学的相反数到本节的绝对值,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和相反数与绝对值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数学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辅之以讲授,学生讨论,力求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

2、学生学法:研究+6和-6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绝对值概念→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绝对值代数意义)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给出一个数会求出它的绝对值。

2、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

3、疑点: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电脑)、三角板、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提出+6和-6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研究讨论得出绝对值概念;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出绝对值代数意义。

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数轴、相反数。

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并标出表示-6,0及它们的相反数的点。

学生活动:一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教法说明】绝对值的学习是以相反数为基础的,在学生动手画数轴的同时,把相反数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也为绝对值概念的引入奠定了基础,这里老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练习。

初中数学绝对值的减法教案

初中数学绝对值的减法教案

初中数学绝对值的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掌握绝对值的性质。

2. 学会使用绝对值进行减法运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绝对值的减法。

教学重点:1. 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 绝对值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绝对值减法的运算规律。

2. 实际问题中绝对值减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绝对值的概念,复习绝对值的性质。

二、讲解绝对值的减法(15分钟)1. 讲解绝对值的减法运算规律。

举例:假设有一个数轴,数轴上有点A和点B,点A的坐标为a,点B的坐标为b。

那么,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a - b|。

解释:当a > b时,|a - b| = a - b;当a < b时,|a - b| = b - a。

2. 给出绝对值的减法运算示例。

举例:计算|5 - 3|和|3 - 5|。

解答:|5 - 3| = 2,因为5 > 3;|3 - 5| = 2,因为3 < 5。

三、练习绝对值的减法(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绝对值的减法进行解决。

举例:小明从家出发,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向东走了3小时,然后改变方向,以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向西走了2小时。

请问,小明最终离家的距离是多少?解答:首先,小明向东走了3小时,所以他与家的距离为3小时 × 5公里/小时 = 15公里。

然后,小明向西走了2小时,所以他与家的距离减少为15公里 - 2小时 × 3公里/小时 = 9公里。

因此,小明最终离家的距离是9公里。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

2. 强调绝对值的减法运算规律。

3. 提醒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绝对值的减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绝对值的减法运算。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生能够运用绝对值的减法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一一、教材内容北师大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绝对值”。

二、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学中,有关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教学精心设置问题串,由浅入深,提出一系列有思维层次或不同理解深度的问题,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提供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的主动式学习活动。

让学生经历归纳、概括绝对值的若干性质,提炼上述活动中对绝对值代数解释的理解和应用,并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去表示。

2、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理解相反数、绝对值两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绝对值的相关性质,并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即讨论︱a︱与a之间的关系;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2)教材地位:本节紧承前一节《数轴》的内容,首先从数字特征角度总结出相反数的概念,然后又借助数轴,从几何角度理解相反数的意义,同时自然从几何的角度引入绝对值的概念,然后又进行了代数解释。

理解并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是有理数大小比较和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所以又自然过渡到下节课的《有理数的加法》中去。

思维及教学活动连接紧密,使前后形成整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3、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在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理解了有理数的意义,并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初步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体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初步发展了创新意识。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究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从数学活动中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及技能(1)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

(2)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4)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

经历从相反数到绝对值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2)初步形成反思意识,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学会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通过数形结合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愉悦感。

四、教学重点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从相反数的代数定义探究其几何本质,从绝对值的几何定义里理解它的代数解释。

并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绝对值问题中有关非负数的问题。

六、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七、课前准备1、教具: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三角板2、学具:直尺或三角板。

八、教学过程初中数学绝对值教案二一、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二、课型:讲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了解“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3.经历化未知为已知的探索过程,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消元”思想和“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六、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探索新知;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忆上一节课讨论的“买门票”问题,想一想当时是怎么获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

设他们中有x个成人,y个儿童,我们得到了方程组x+y=8,5x+3y=34,成人和儿童到底去了多少人呢?在上一节课的“做一做”中,我们通过检验x=5,y=3是不是方程x+y=8和方程5x+3y=34的解,从而得知这个解既是x+y=8的解,也是5x+3y=34的解,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定义,是方程组x+y=8,5x+3y=34的解。

所以成人和儿童分别去了5人和3人。

提出问题: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都有无数多个,而方程组的解是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前面的方法中我们找到了这个公共解,但如果数据不巧,这可没那么容易,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第二环节:探索新知回顾七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是不是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能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该问题?(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规范表达)解:设去了x个成人,则去了(8-x)个儿童。

根据题意,得5x+3(8-x)=34,解得x=5。

将x=5代入8-x=8-5=3。

答:去了5个成人,3个儿童。

在学生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有何不同?列出的方程和方程组又有何联系?对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何启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由学生代表回答,老师适时地引导与补充,力求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与讨论后能得出以下的一些要点)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设有两个未知数:x个成人,y个儿童。

列一元一次方程只设了一个未知数:x个成人,儿童去的个数通过去的总人数与去的成人数相比较,得出(8-x)个。

因此y应该等于(8-x)。

而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方程x+y=8,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推出y=8-x。

2.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5x+3(8-x)=34与方程组中的第二个方程5x+3y=34相类似,只需把 5x+3y=34中的“y”用“(8-x)”代替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便可寻求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将新知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旧知识(一元一次方程)便可。

(由学生来回答)上一节课我们就已知道方程组中相同的字母表示的是同一个未知量,所以将x+y=8变形得y=8-x,我们把y=8-x 代入方程5x+3y=34,这样就有5x+3(8-x)=34,“二元”化成“一元”。

教师总结:同学们很善于思考。

这就是我们在数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通过它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下面我们完整地解一下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师把解答的详细过程板书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一起来完成)解:x+y=8,①5x+3y=34,②由①得y=8-x,③将③代入②得5x+3(8-x)=34,解得x=5。

把x=5代入③得y=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5,y=3。

(提醒学生进行检验,即把求出的解代入原方程组,必然使原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都同时成立,如不成立,则可知解有问题)下面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解答上一节的“谁的包裹多”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用已经获取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完成,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规范的板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地加以辅导,以期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领会“代入消元法”的真实含义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1.解下列方程组:(1)3x+2y=14,①x=y+3;②(2)2x+3y=16,①x+4y=13。

②(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完成或教师指导完成)解:(1)将②代入①,得3(y+3)+2y=14。

解得y=1。

把y=1代入②,得x=4。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4,y=1。

(2)由②得x=13-4y。

③将③代入①,得2(13-4y)+3y=16。

解得y=2。

将y=2代入③得x=5。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5,y=2。

(2)题需先进行恒等变形,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获得求解,在求解过程中学生消元的具体方法可能不同,所以教学中不必强求解答过程的统一,但要提出如何选择将哪个方程恒等变形、消去哪个未知数能使运算较为简单,让学生在解题中进行思考)(教师在解完后要引导学生再次就解出的结果进行思考,判断它们是否是原方程组的解,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组解的含义以及学会检验方程组解的方法)2.思考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评价,并提出下面的问题)(1)给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取个什么名字好?(2)上面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3)主要步骤有哪些?(4)我们观察例题的解法会发现,我们在解方程组之前,首先要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特点,尽可能地选择变形后的方程较简单和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的方程变形,这是关键的一步。

你认为选择未知数有何特点的方程变形好呢?(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发现学生在自主探索、讨论过程中的独特想法,请学生小组的代表回答或学生举手回答,其余学生可以补充,力求让学生能够回答出以下的要点,教师要板书要点,在学生回答时注意进行积极评价)(1)在解上面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们都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变形,即用含其中一个未知数的代教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代入另一个未变形的方程,从而由“二元”转化为“一元”,达到消元的目的。

我们将这种方法叫代入消元法。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

(3)解上述方程组的步骤:第一步:在已知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选择一个适当的方程,将它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第二步:把此代数式代入没有变形的另一个方程中,可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第三步: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第四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回到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或变形后的方程(一般代入变形后的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第五步:把方程组的解表示出来;第六步:检验(口算或笔算在草稿纸上进行),即把求得的解代入每一个方程看是否成立。

(4)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尽量选取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是1的方程进行变形;若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都不是1,则选取系数的绝对值较小的方程变形。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1.教材随堂练习(在随堂练习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各个学生消元的具体方法可能不同,可以不必强调解答过程统一。

可能会出现整体代换的思想,若有条件可以提出,为下一课做点铺垫也可以)2.补充练习:用代入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1)x+2y=4,2x-y=3;(2)3x-4y=19,x+2y=3;(3)3x-2y=7,x+32-y=0(注意分数线有括号功能)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师生相互交流总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即把“二元”变为“一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种解法——代入消元法,其主要步骤是:将其中的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