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

合集下载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名词解释1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美学与音乐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具有哲学性质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既可说是用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音乐美和审美的部门美学,又可以说是音乐美学中侧重于研究音乐艺术基础规律与特征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音乐美学的特点在与美学与音乐的结合。

2巴洛克美学:是继文艺复兴之后西方音乐美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这个时期的艺术具有一种共同的美学特征,即:着重表现激情的状态并为加强这种表现的力度而有意识突破固有的平衡与协调。

3浪漫主义情感论美学:是西方哲学、美学领域中的一种将感情表现视为音乐艺术本质所在的美学思想。

4自律论音乐美学: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基本观点,用汉斯立克的话来是说,就是认为“音乐美是一中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

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

填空:1四种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色、音长。

2,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墨家创始人墨子。

其音乐美学思想集中反映于:《非乐》,也散见于《三辩》、《公孟》等篇可慨称为“非乐“思想。

其要点有三:承认音乐能使人快乐给人美感,但认为作乐、赏乐应以“事成功立,无大后患”为前提(〈三辩〉);认为当时“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天下不得治,而音乐“”非所以治天下“(〈三辩〉),于政治、生产无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无补,故不具备“事成功立,无大后患”的条件,不能作乐、听乐;认为音乐无益,而且有害,享受音乐就会劳民、伤财、误政以至亡国,故应“乐之为物不可不禁而止”(〈非乐〉)。

有不合理的一面即是否定休息、娱乐的积极意义,无视音乐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视音乐为无益有害之物,提出音乐亡国论,主张禁止音乐。

这是一种狭隘功利主义的音乐美学思想。

1、音乐美的三个基本条件组成:足感性、有序性、丰富性。

2、音乐学一半从领域划分来讲一般侧重:音乐学和历史音乐领域3、萌芽时期春秋末年人先奏〈国语〉〈左传〉史书涉及:A关于音乐美的构成,B关于音乐与自然的关系C关于音乐与社会的关系D关于音乐的审美准则。

音乐的美学价值及其欣赏方法

音乐的美学价值及其欣赏方法

音乐的美学价值及其欣赏方法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拥有独特的美学价值,通过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使人们沉浸其中,获得身心灵的愉悦。

本文将探讨音乐的美学价值以及欣赏音乐的方法。

一、音乐的美学价值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同于绘画和雕塑等静态艺术,它以声音为媒介,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的美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表达:音乐能够直接触动人的情感,通过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变化以及节奏的跳动,表达出各种情感,如欢乐、悲伤、愤怒等。

音乐可以让人们共鸣,引发共情,帮助人们释放情感,获得情感的宣泄和治愈。

2. 美感享受:音乐的美感来自于其和谐的旋律和和声,以及节奏的有序变化。

音乐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平衡和完美的感觉。

通过欣赏音乐,人们可以沉浸在美的世界中,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3. 精神启迪: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享受,它还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哲学性。

有些音乐作品通过其深刻的主题和隐含的思想,能够启迪人们的思维,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思考人生、探索宇宙,为人们提供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体验。

二、欣赏音乐的方法欣赏音乐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欣赏音乐的方法:1. 专注倾听:欣赏音乐时,需要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

关闭外界的干扰,用心去感受音乐的旋律、和声和节奏。

通过专注倾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

2. 多样化的音乐体验:不同类型的音乐有不同的美学特点和表达方式。

为了拓宽音乐的欣赏范围,可以尝试听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通过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可以发现不同音乐之间的美学差异和共通之处。

3. 了解音乐背景: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通过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理念,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4. 与他人分享:音乐是一种社交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音乐的欣赏体验,拓宽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的音乐灵感。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一、学科的建立:1美学学科的建立:1750年德国出版了该国学者鲍姆嘉通的著作《美学用“aesthetics”命名。

“美”是“感性”中的一种。

2。

1806年德国出版了是诗人、音乐家舒巴尔特的《音乐美学的思想》。

3。

19世纪中叶开始,从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1854)至里曼《音乐美学要义》(1900)等专著相继问世,标志着音乐美学学科的成熟。

4。

1920年蔡元培在刊物上发表介绍西方音乐各个学科的文章时列举了“美学”。

二、学科的性质:1。

音乐美学史音乐学的分支,也是美学的分支;是音乐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

2.音乐美学是基础理论学科。

三、研究对象:1。

听觉感性需要极其满足的规律。

2。

实践中的没学问题。

3。

相关历史:音乐美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音乐美学学科的历史。

四、研究方法:1。

哲学的方法2。

社会学的方法3。

心理学的方法4。

音乐学分析的方法五、音乐美学概要:“自律论“认为,音乐的内容就在形式之中,音乐美否由音乐自身决定,“他律论”认为,音乐的内容在形式之外,音乐美否有音乐自身决定。

“他律”、“自律”主要是理论概括上的划分,实际情形存在着明显可以划分的类型,也存在着综合的类型或难以明确归类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特别是对中国或其他非西方地区的音乐现象,避免生搬硬套。

六、艺术功能:表现功能和呈现功能。

在艺术功能中,任何音乐构成非功利的关系,音乐史直接被需要的东西,是“目的物”。

1。

表现功能:音乐是被用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时,具有表现功能。

它包括难以言传的感悟或自由思想的表达、情绪的渲染、情感的表达或寄托等等。

因此,音乐是人的精神家园之一。

2。

呈现功能:指向的是音乐自身包含的内容。

呈现性音乐只有音乐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容,而没有音乐之外的内容。

Y艺术的精神并不在于模仿外界事物,音乐尤其如此。

七、实用功能:音乐被用于狡猾、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时,人与音乐发生的就是功用关系,音乐自身不是作为目的被需要,而是作为工具被需要的。

音乐美学知识点归类总结

音乐美学知识点归类总结

音乐美学知识点归类总结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的美的学科,是审美学的一部分。

它主要探讨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美学规律和美学价值。

在音乐美学中, 既包括音乐的美学理论,也包括音乐的美学实践,它与音乐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有一定的联系。

音乐美学知识点包括音乐的审美对象、音乐的美学特征、音乐的美学规律和美学价值等。

在音乐的美学研究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类总结。

分类1:音乐的审美对象音乐的审美对象是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所面向的对象,包括音乐作品、音乐演出和音乐表演等。

音乐的审美对象不仅包括音响艺术、舞蹈音乐、戏剧性音乐等,还包括音乐的创作、演奏、指导、评价、审美态度等。

音乐的审美对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音乐的美学特征和价值。

1.1 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是音乐的审美对象之一,在音乐美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来了解音乐的构成要素、风格特征、表现形式和美学规律等。

音乐作品的审美对象包括乐谱、音乐符号、音乐形式、音乐结构等,同时音乐作品还包括作曲家的意图和创作理念。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审美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音乐的创作过程和音乐的美学特征。

1.2 音乐演出音乐演出是音乐的审美对象之一,对于音乐演出的审美研究可以从演奏者、演奏技巧、演出场所、音响效果、观众反应等多个方面来考察。

音乐演出不仅包括音乐家的个人魅力和表现力,还包括音乐演出的情感传递、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等。

通过对音乐演出的审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演艺术和音乐的审美特征。

1.3 音乐表演音乐表演是音乐的审美对象之一,它包括音乐表演者、音乐表演形式、音乐表演效果等。

音乐表演不仅包括表演者的歌唱和演奏技巧,还包括表演者的台风、表演手法、音乐表演情感等。

通过对音乐表演的审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演艺术和音乐的审美特征。

分类2:音乐的美学特征音乐的美学特征是指音乐作品所呈现出的美的特点,包括音乐的形式美、色彩美、节奏美、和声美、旋律美、情感美等多个方面。

音乐学 音乐美学

音乐学 音乐美学

音乐学概论音乐美学2014级音乐学于书懿11号1.音乐美学的性质,对象和方法是什么?性质:音乐美学是音乐学的分支,也是美学的分支。

音乐美学是音乐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

音乐美学是基础理论学科——相对史学来说,它是理论学科;相对于像音乐批评这样的应用学科来说,它是基础学科。

对象:音乐的美和审美的基本规律;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音乐美学自身的历史。

方法:哲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

2.中西方音乐美学历史是什么?(1)古希腊、罗马:总体上用模仿论来概括。

三位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他被认为是音乐的形式——自律论美学的开创者。

柏拉图他强调音乐对人的作用,提出美育的主张。

亚里士多德他被当作情感论美学的开山鼻祖。

(2)中世纪,特点以神学观为核心(3)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中心地位逐渐确立(4)巴洛克时期,有许多自然科学家参与了音乐美学的讨论。

(5)古典主义时期,古典早期的启蒙运动,反对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以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基础。

(6)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非常丰富的音乐作品,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生活影响很大。

作曲家们都创作表现性的音乐作品。

(7)现代,分为印象派、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

(8)后现代主义,主要4类:解构,复风格,广场风格,人机互动。

中国(1)萌芽时期: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和与同、中与淫、音与心、乐与礼、哀与乐、新声与德音、(2)百家争鸣时期:儒家礼乐思想、道家自然思想、墨家非乐思想、法家功利思想、杂家综合思想。

(3)两汉时期(4)魏晋至隋唐时期(5)宋元明清时期(6)现代时期3.音乐美学发展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来自现代音乐人类的启发;来自现代语言逻辑学的启发;来自现代哲学美学思潮的启发。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一、什么是音乐美学?答:音乐美学可以说是一门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基本特点在于美学与音乐学的结合二、音乐美学的对象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研究课题?答:1.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

三、音乐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答:1.哲学基础(哲学为音乐美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立场和方法,它是研究这门学校的理论基础)2.心理学的方法3.社会学的方法4.20世纪现代音乐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心扩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四、音乐的声音与现实中的自然声音及语言表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答:是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声音。

五、音乐材料的表现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表现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等。

六、怎么样理解音乐材料的现实基础?答:①声音现象的现实基础:1.音乐音响与自然音响之间的联系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基础方面,还体现在审美因素和艺术素质方面。

2.表情音调给音乐音响的表情性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②音响运动的现实基础1.音乐的运动不是客观物质运动的直接再现,而是作曲家对这些客观物质运动的艺术概括。

2.音乐不但能表现客观现象的运动,而且也能通过艺术概括的作用,表现诸如社会力量的冲突、人的思想斗争等复杂的矛盾运动。

七、音乐形式基本要素有哪些?为什么?答:音高(振动频率为440赫兹,钢琴上中音区的A音定为标准音高,与节奏结合就构成了音乐最具表现力的旋律,不同的音高具有不同的表现力,低音深厚、沉重,中音宽广、温和、高音明亮。

)、音强(音高单位:分贝。

任何一个具有很强表现力的旋律都具有丰富而细腻的力度变化)、音色(不同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时间(时间是音乐的存在方式)八、浅述音乐基本组织形式的基础。

答:节奏(节奏的表现力,舒缓的节奏使人沉静,激越的节奏使人振奋)、节拍、旋律(良好的旋律必须具有严谨的结构,丰富的表现,良好的动力三个基本特征。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

√绪论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2 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3 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4 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5 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6 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 哲学法2 心理学法3 社会学法4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第一章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

[一种艺术媒介]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EX: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单声部音乐到复调音乐→和声→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琴对答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调变化表达EX: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绪论什么是音乐美学:属性(是一门交叉学科,既是美学又是哲学),本质(研究音乐现象和规律的基础学科),研究对象(关于音乐本质;音乐本体;音乐实践;音乐功能;音乐的美与审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第一章1 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一、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比较)。

创造性是在自然存在或现实存在基础上得一种突破,自然性的声音有时也会出现在音乐作品中,创造性:是在自然存在或现实存在基础上得一种突破。

二、非语义性——表情(与语言比较)语言中的表情音调往往能决定语言的总体含义,它通过高低大小粗细刚柔等音调变化体现出来,音乐的声音虽然是非语义性,但是这并不排斥音乐作为一种约定性音响存在的可能性。

任何音乐中的声音,它本身绝对不会有确定性的含义,它们是非语义性的2 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一、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指用音乐的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它的模仿总是在声音属性范围内,总是对模仿对象的某些声音属性的特征进行模仿,比如,我国的唢呐曲《百鸟朝凤》是通过运用音乐的声音模仿鸟叫声的杰作。

还有通过音乐中音响进行的某些属性,比如海顿的“时钟”交响曲第二乐章,模仿时钟运走的音型。

音乐中模仿有时候也可能超出形态或外表特征的范围带有某种概括性的含义,比如西贝柳斯《第三交响乐》的末乐章,通过两个特性音调,即急促的低音震音和震音背景下沉重的音响概括地模仿了雷雨交加时的自然现象。

)二、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所谓象征,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和它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相同或相近的现象,音乐的声音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手段去表现某种客观现象或物质对象。

1音乐声音的象征性首先体现在用声音去象征声音以外的事物,比如德彪西的管弦乐曲《大海》第一乐章,用定音鼓弱奏象征大海的平静。

2用声音的某种属性去象征一些事物或想象,比如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中,通过力度的变化象征远和近的空间距离3通过音色要素象征某些事物或现象,在音乐作品中的也较为常见,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楼台会的一段,用大提琴象征男性,小提琴象征女性。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1.音乐美学:是美学--艺术哲学和音乐学相结合是一门交叉性的基础理论学科。

其基本特点在于音乐学和美学的结合。

2.音乐美学研究的具体课题:1、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

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

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

4、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

5、关于音乐的美与审美的研究。

6、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

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的方法。

2、心理学的方法。

3、社会学的方法。

4、20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扩展。

4.感性:即与人的知觉、感觉、情感等心理行为有关。

5.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比较),所谓创造性,是在自然存在或现实存在基础上的一种突破。

2、非语义性--表情性(与语言比较)。

6.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1、音乐感材料的模仿性:音乐中的模仿主要是指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

唢呐曲《百鸟朝凤》,笛子曲《荫中鸟》,二胡曲《空山鸟语》,肖邦的《降D大调前奏曲》2、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和暗示性:所谓象征,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和它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或相近的现象。

德彪西《大海》用定音鼓的弱奏(PPP的力度)象征大海的平静。

肖斯塔科维奇在他的《第七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格里格在《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冼新海《保卫黄河》。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舒曼《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潘德列茨基《祭广岛受难者的哀歌》。

7.自然音响:也称日常音响,一般指自然界或人类自然日常生活中发出来的音响。

8.语言音响就其本质特征来说,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表述概念、传达思想的声音符号。

9.音乐形式具有特殊的组织规律,它是构成音乐各种元素的组织好安排。

10.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要确定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首先必须以作为音乐感性材料声音之特征为依据。

包括力度、速度、节奏、音程(包括音高)、等基本要素。

它通过旋律、和声、复调、配器、曲式以及现代作曲法等一系列组织手段,把各类基本要素综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一个独特的、其他事物所不具有的形式整体。

音乐欣赏知识:音乐美学——探究音乐美学的本质和重要性

音乐欣赏知识:音乐美学——探究音乐美学的本质和重要性

音乐欣赏知识:音乐美学——探究音乐美学的本质和重要性音乐美学是一门研究音乐艺术的哲学学科,旨在探究音乐的本质和美学价值。

它通过对音乐的结构、形式、风格、情感和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艺术。

音乐美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引导人们更深入地体会音乐的美感,培养艺术欣赏能力,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对音乐创作、演奏和表现提供了指导和启发。

本文将围绕音乐美学的本质和重要性展开阐述。

一、音乐美学的本质1.音乐的本质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组织和表达来传达情感、思想和意境。

它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包括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结构等方面的美感表现。

音乐美学就是从这些方面出发,探讨音乐的美学特性和表现形式。

2.音乐美学的研究内容音乐美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音乐的历史、理论、形式、风格、审美标准、表现技巧等方面。

它旨在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揭示音乐的美学原理和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艺术。

3.音乐美学的理论基础音乐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形式美学、感性美学和审美哲学等。

它借鉴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为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形式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音乐美学的重要性1.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音乐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艺术欣赏能力,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人们可以更加敏锐地捕捉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意蕴,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审美体验。

2.提高音乐创作和表现水平音乐美学对于音乐创作、演奏和表现具有指导和启发作用。

通过对音乐形式、结构、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音乐创作者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整体构思和表现手法,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

对于音乐演奏者来说,音乐美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提高演奏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3.促进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音乐美学作为对音乐艺术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促进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音乐美学名词解释

音乐美学名词解释

音乐美学名词解释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一门学科,主要涉及到音乐的创作、演奏、鉴赏等方面,通过对音乐的审美特征、美感体验以及艺术意义的探讨,来揭示音乐作品所蕴含的美学规律和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音乐美学名词解释:1. 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是对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它探讨音乐的美感特征、音乐作品的艺术性、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等问题。

2.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分割和组织方式。

它影响着音乐的节奏感、动感和韵律感,是音乐结构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3. 旋律:旋律是音乐中由连续的音符组成的有机整体,是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

旋律通常包括音高、音程、音符间的关系以及音乐的起承转合等。

4. 和声:和声是指由多个音同时发出形成的组合。

和声在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营造出音乐的和谐感和层次感。

5. 韵律:韵律是音乐中时间和强度的组合方式。

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感,能够使音乐更加有节奏感和活力。

6. 旋律发展:旋律发展是音乐中旋律主题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旋律的发展,音乐能够展现出更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7. 调性:调性是指音乐中音高的层次和组织方式。

调性决定了音乐的音高结构和和声关系,对于音乐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8. 音色:音色是指音乐中不同乐器和声音的特质和品质。

音色差异使得不同乐器和音色能够在音乐中产生特定的效果和表现。

9. 表现力:表现力是指音乐中情感和意义的传达和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的表现力,音乐能够产生情感共鸣,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10. 形式:音乐的形式是指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的组织和结构方式。

音乐的形式使得音乐的构成更加有条理和完整,能够给人以清晰的感知。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音乐美学名词的解释,音乐美学还涉及到其他众多的概念和理论,如美学观念、审美标准、音乐审美的文化因素等,通过对这些概念和理论的研究和探索,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填空选择题1.音乐美学是一门(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2.音乐作品的多解性,源于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3.音乐音响与表现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模仿性,象征性,暗示性,表情性)4.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色,时间)5.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节奏,节拍,旋律,和声,复调,调式与调性,配器,曲式。

)、6.音乐形式美的法则(连贯性,对比性,新颖性,平衡性。

)7.音乐内容:音乐音响之外的表现对象(人的情绪情感,自然景象,戏剧性内容等等)8.联觉:人的感觉之间有一种相互沟通的现象。

最常见的是视与听的联觉。

由不同事物引起相同心理运动体验从而产生的二者之间的联觉称之为“同构联觉”。

9.音乐怎样表现感情?(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动作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语言表情)和音乐最密切的是语言表情。

10.音乐中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是通过感情力量之间的(对比)来实现的。

11.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和声和音响的色调变化)来表现感情的变化发展。

12.音乐表现情感的几个特征(民族性和时代性,类型与个性的统一,)13.音乐的造型是通过特定的音响组合象征性地表现出某种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空间关系。

14.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几种手段(1.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以暗示某种画面,*《田园交响曲》*2.通过渲染情绪气氛象征某种情景 *《朝景》*3.通过音响色彩象征或暗示某种景象*《天鹅湖》,竖琴,湖面水波动*4.通过音响运动状态象征某种视觉形象*《伏尔塔瓦河》*5.通过音响造型象征或暗示某种视觉形象*《朝景》的不断升调。

15.音乐创作包括(精神创作,物质创作)16.音乐创作的本质是:1、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2、表达自身和他人内心的精神活动;3、受音乐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活动;4、把内心的体验改造成音响结构的创造性想象活动。

17.音乐表演在人类音乐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1、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环节;2、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的第二度创造)18.音乐欣赏的本质:(1、是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2、音乐欣赏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过程;3、是高于感官刺激以上而超越了理性认识的一种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19.我国古代杰出的音乐美学专著是《乐记》20.音乐的功能:认知、教育、娱乐、智力开发、心理平衡、调节情绪、人际交往、鼓舞精神、启迪、劝导、保健医疗、商业广告、促进生产。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将美学与音乐学相融合的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具有双重学科的特点。

音乐美学也是主要研究人类音乐立美、审美实践总体规律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学科。

什么是美学?美学之父:德国鲍姆加登1735年提出,最初被称为“感性学”Aesthetick。

旨在研究人类感悟认识的完善,现一般将其界定为研究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开始接触这一学科,并以日语译为美学。

音乐美学研究对象:1·对音乐本体的研究2·对音乐实践的研究3·对音乐的功能与价值的研究4·对中外音乐美学思想沿革的梳理与研究音乐观念定义: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活动中,对音乐这一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某种看法认识,一经稳固形成会直接影响音乐实践,音乐功能的价值评判。

音乐存在方式定义:1·音乐的本质以及它的外在特征是以怎样的方式显现。

2·乐谱存在是音乐作品存在的一个层面,即兴创作,民间音乐并不一定具备谱式化存在。

3·从音乐观念(意识),音乐形态(声音),音乐行为(行为)三方面考察音乐对象存在方式。

音乐行为:操作行为(演奏、演唱方式)参与行为(场合、实施主体与受众)后现代音乐:1·结构主义音乐——库尔塔《向柴可夫斯基致敬》《亚麻色辫子的姑娘》 2·偶然音乐——凯奇《4’33”》《想象的风景第四号》3·拼贴音乐——奚其明《大海啊,故乡》声音的三种类型:日常音、语音、音乐音日常音的特点:1·日常音的最大作用在于指示发音体,一般情况下它本身没有目的。

2·在特定情况或特定环境里,某些日常音具有信号的作用。

3·日常音一般是不规则、无固定音高、无序或无逻辑组织的。

4·作为客观对象,日常音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成为主体有意识的审美对象。

但个别情况除外。

日常音在什么情况下变成音乐音?当特定的日常因被作曲家有目的的引用、有逻辑的组合在特定音乐性音响整体或将其置于特定的“音乐语境”当中,它渗透了作为创作主体的作曲家的创造性,成为“有意味的形式”时,便具有了“音乐音”的性质。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绪论———————————1.概念:①音乐美学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②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③研究范围包括:a音乐的本质与特性;b音乐的形式与内容;c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d音乐的功能;e音乐的美与审美。

2.关键句子:音乐美学是美学—艺术哲学与音乐学的交叉学科,具有双重属性。

①需要用美学—艺术哲学的原理和方法去研究当中出现的问题,使其具有美学—艺术哲学的品格。

②音乐学的分类:系统音乐学—音响物理学音乐生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历史学民族音乐学3.研究六个方面:①音乐的本质②音乐的本体(音乐的感性材料与音乐的形式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③音乐的实践(创作、表演与欣赏)④音乐的功能⑤音乐的美与审美⑥音乐美学史的研究————————————音乐的感性材料————————————概述:任何一门艺术其性质取决于它的物质材料;这种物质材料不是满足于人的生理需求的,而是满足于人的心理需求的精神基础。

我们把它们叫做感性材料。

其作用是在人与艺术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一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非自然性——创造性(把自然音的重新排练组合及在此技术上的改革创新)2.非语义性——表情性(语言和音乐之间存在共同的表情音调)二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非对应性的特征需要通过表现..充当中介因素,具体方式包括:1模仿:(音色、音型、节奏寓意模仿)2象征:(在外型上完全不同,在含义上相同或者相近方式:音色;特殊的技术手段包括转调、改变调性或者固定乐思及发展变化等。

)3暗示:(任何时候都不指明,需要接受者自己去体会)综述:音乐的感性材料——声音是非自然性、非语义性、非对应性的声音。

是建立在创造性基础之上,这种创造性是包含在象征、模仿、暗示、表情等表现手段之中∴音乐的声音是一种表现性的声音。

并且值得强调的是:音乐声音的表现性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表情性.........三音乐感性材料的现实基础音响的分类:①自然的音响;②语言音响;③音乐的音响。

什么是音乐美学

什么是音乐美学

什么是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美、美感和审美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音乐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风格、情感以及其对听众的影响。

本文将对音乐美学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历史发展、主要概念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1、音乐美学的定义
1.1 音乐美学的概念与作用
1.2 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
1.3 音乐美学的关系与区别
2、音乐美学的历史发展
2.1 古希腊音乐美学
2.2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美学
2.3 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美学
2.4 当代音乐美学的发展
3、音乐美学的主要概念
3.1 美感
3.2 唯美主义
3.3 模仿与创造
3.4 音乐与表达
3.5 音乐与情感
3.6 音乐与社会文化
4、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
4.1 形式分析
4.2 结构分析
4.3 音乐心理学方法
4.4 音乐社会学方法
4.5 跨学科研究方法
附件:
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以下内容:
1、相关研究论文和文献的引用列表
2、音乐美学领域的经典作品或案例的详细描述
3、图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与音乐美学相关的素材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版权:指法律保护创作者对其作品的独特权利,包括复制、分发、展示、表演等。

2、知识产权:指创造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3、知识产权保护:指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防止他人侵权或盗用创造人的成果。

浅谈对音乐美学的认识

浅谈对音乐美学的认识

浅谈对音乐美学的认识音乐美学是对音乐的本质的探讨。

一般认为,音乐美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一、音乐形态与内容二、音乐表现手段三、音乐风格及音乐创作中的艺术思维。

音乐审美有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但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1、具体。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感受音乐语言和声音本身,如:节奏、旋律、调式、调性、速度等,还要分析、了解作曲家和演奏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方法。

2、联想。

当听到音乐时,主要考虑两点:一是由作品中展示出来的内容而引发联想,即所谓“知人论世”;二是由音乐形象的意境而引发联想,即所谓“知己论世”。

3、抽象。

在音乐进入较高层次时,需要抓住关键词或句子来抽象其内涵。

4、概括。

就是将上述三个阶段的内容归纳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简练、概括的目的。

5、体验。

体验不仅是音乐审美最终的目的,而且是音乐审美全过程的灵魂,其核心是体验音乐形象,欣赏音乐意境,理解音乐的情绪、语气、情趣、风格、特征和作品的形象,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

2、抽象。

在音乐进入较高层次时,需要抓住关键词或句子来抽象其内涵。

1、精致。

精致指对音乐各种因素的仔细、完善地分析。

如:旋律、节奏、音色、织体、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结构、民族风格等等,这些因素之间的配合与结合,都需要很好地考虑,绝不能随意、草率。

2、清晰。

清晰指对音乐形象、结构、规模等的分析,能够直观地看到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住其整体和个性,使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得到提升。

3、非音乐因素。

非音乐因素主要包括:文学、哲学、美学等。

对这些因素应该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给予充分重视。

4、数字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许多原始、粗糙的音乐信息变得越来越微小,以至于失去了再现的可能性,比如那些用五线谱记录的东西就只能够作为回忆来保留,然而我们却可以借助计算机把它们再现出来。

音乐审美过程可以分成以上四个阶段,并相互依存,前后衔接,统一协调。

在每一个阶段中,都会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如果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必然导致音乐审美的障碍。

音乐美学考研题库

音乐美学考研题库

音乐美学考研题库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审美价值以及审美体验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音乐作品本身,还涉及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

以下是音乐美学考研题库的相关内容:一、音乐美学基本概念1. 音乐美学的定义是什么?2. 音乐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 音乐美学与其他美学分支(如绘画美学、文学美学)有何不同?二、音乐审美特性1. 音乐的非语言性是如何影响其审美体验的?2. 音乐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如何共同作用于音乐作品?3. 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在审美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三、音乐创作与审美1. 音乐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如何将个人情感转化为音乐语言?2. 音乐创作中的审美选择有哪些?3. 音乐创作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四、音乐表演与审美1. 音乐表演者如何通过演奏表达作品的审美意图?2. 音乐表演中的审美再现与再创造有何区别?3. 不同的音乐表演风格如何影响听众的审美体验?五、音乐欣赏与审美1. 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2. 音乐欣赏中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如何平衡?3.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教育有何作用?六、音乐美学理论1. 西方音乐美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2.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特点是什么?3. 当代音乐美学理论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七、音乐与社会1. 音乐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文化?2. 音乐在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中的审美差异是什么?3. 音乐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如何?八、音乐美学案例分析1. 选取一部古典音乐作品,分析其审美特性。

2. 选取一位著名音乐家,探讨其音乐创作的审美理念。

3. 选取一场音乐会,分析其表演与欣赏过程中的审美互动。

以上是音乐美学考研题库的概要内容,考生可以根据这些主题深入学习和准备,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全面、深入地回答相关问题。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美学,并在考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最初提出的,知、情、意!2《论音乐美学的思想》的书是舒巴特写的沿用了音乐美学这个概念。

3 《论音乐的美》是汉斯立克写的。

4音乐美学的这种双重属性,说明它是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特点在于美学与音乐学的结合。

5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奠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成熟于荀子,成熟的标志是提出“中和”、“礼乐”。

6《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
①对音乐本源问题的深入探讨;
②对音乐特征问题的深入探讨;
③提出成熟形态的“天人合一”音乐美学思想;
7《声无哀乐论》的作者是嵇康。

8.18世纪的欧洲音乐论坛,以法国为中心,曾发生过三起重大的争论:①马泰松是“旋律派与和声派之争”;
9黑格尔的音乐美学观念在浪漫主义音乐家李斯特那里得到进一步的诠释。

10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有哪些主要特征?
①强调实证,重视逻辑思辨,
②注重音乐本体研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③由古至今,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④积极抛弃传统,不断开拓创新;
⑤崇尚理性,忽视感性。

10音乐的功能
①艺术功能:音乐被用于非实用性的审美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时,具有艺术功能。

②实用功能: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
11音乐的价值
①音乐自身的独有价值: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感性需要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②音乐作为特殊工具的价值:音乐在实用中所具有的价值是特殊工具的使用价值。

由于所有的实用目的都在音乐之外,因此音乐作品是作为工具发挥实用功能的。

③音乐多种价值的混合:音乐的审美价值往往跟其他价值混合在一起。

12为什么要回唤音乐的美?
①音乐的美是人的本质需要,只要是美的音乐,就必须满足感性、有序性、丰富性、这三个基本条件,所以审美在将来一定要提高。

②音乐艺术发展的生态观,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类型,它需要优化文化生态才有利于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⑴其一,音乐作品个性特点的合理张扬;⑵其二,音乐各种功能功用的并存并举。

13何为雅乐,以及分类。

“雅乐”的意思即“优雅的音乐”。

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

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

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

雅乐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①国风歌舞,为历代宫中举行最高祭殿仪式时所采用;②外来乐舞,主要有唐乐和高丽乐。

唐乐有管弦合奏曲和舞乐伴奏曲。

高丽乐的所有节目,都是作为舞乐的伴奏曲而存在,没有单独演奏的曲目。

③日式歌舞,专为贵族演奏的声乐曲。

形式多样,既有在歌词中吸收了古日本的民歌的“催马乐”,也有以汉诗为歌词进行歌唱的“朗咏”等。

14何为礼乐
礼节和音乐。

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以周代礼乐为工具来维护周天子的宗法统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礼乐制度、礼乐文化和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