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新时期发展“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的总体部署和温家宝总理对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重要作用的战略定位,长寿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产业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以及促进重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长寿区迎来了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对全区土地利用做出新的研究和规划势在必行。
为了贯彻落实《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下达给长寿区的目标和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等提出的要求,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综合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长寿区的实际情况,编制《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远期目标年。规划范围为长寿区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面积共计142363.36公顷。
第一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面临的
形势
第一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根据长寿区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长寿区辖区面积142363.36公顷(折合2135450.4亩),其土地利用结构为:
(一)农用地:共116474.97公顷,占总面积的81.82%,其中耕地58125.07公顷,园地7773.21公顷,林地25690.09公顷,牧草地153.67公顷,其他农用地24732.93公顷,分别占农用地的49.90%、6.67%、22.06%、0.13%和21.24%。
(二)建设用地:共20584.77公顷,占总面积的14.46%,其中城镇工矿用地2977.70公顷(其中建制镇2499.91公顷,独立建设用地477.79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9221.13 公顷,采矿用地427.4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7654.57公顷,其他建设用地303.89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的14.47%、44.80%、2.08%、37.17%和1.48%。
(三)未利用地:共5303.61公顷,占总面积的3.73%,其中水域面积2774.46公顷,滩涂沼泽面积1140.83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1388.34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地的52.31%、21.51%和26.18%。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第一条上轮规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2005年末全区耕地面积58125.07公顷,比上轮规划规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58460.00公顷)少334.93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048.76公顷,而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352.33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达到占补平衡有余。上一轮规划确定1997~2010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2065.30公顷,至2005年,全区累计新增建设用地2045.27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还剩20.03公顷,远远满足不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土地质量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逐步上升,土地利用方式正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利用和深度开发。
第二条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一)努力做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统筹兼顾,优先安排农业用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二)提出了把保护耕地放在规划管理的首位,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稳产、高产优质农田,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实行基本农田保护与新增耕地相结合的耕地保护模式;
(三)坚持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配置土地资源的规划新理念,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增长极大地改善了区内外的交通条件,工业园区和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增加,带动了本区经济增长;
(四)生态退耕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
第三条上轮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上轮规划的有效实施,为长寿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区内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但是,长寿区土地利用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耕地年均减少幅度较大,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1997~2005年,全区耕地减少5568.52公顷,年均减少618.7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从1.08亩(1996年)下降到0.99亩(2005年),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1.07亩)。
(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1998年以来,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新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平均为5.55公顷,2005年上升至9.37公顷。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扩展速度超过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速度,使得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投资减少,集约程度较低。1997年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25.42平方米,2005年增加到166.24平方米,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有待优化
2005年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到9221.13公顷,人均用地达到166.24平方米,且居民点内部有大量土地闲置,村庄用地空置率达13%以上。全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促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并没有使得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相应减少。2005年与1997年相比,全区农村人口减少了5.28%,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98.94公顷。农村建设用地集中整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低效利用状况突出。
(四)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还需进一步强化
长寿区位于三峡库区,至2005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850.1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9.72%。土壤侵蚀总量高达478万吨/年,每年输入三峡水库泥沙76.48万吨,坡耕地平均耕作层由上世纪50年代51.8厘米减少到40厘米,造成耕地地力下降。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四条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一)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农业结构调整需占用大量耕地
长寿区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基地,规划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区、精品农业展示区、生态水产养殖区和观光旅游农业区,农业结构调整势必会占用大量的耕地。
(二)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长寿化工园区的设立,晏家工业园区的启动,特别是重钢搬迁、中石油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德国巴斯夫项目等一大批钢铁、化工上下游产业在长寿的集聚,使城镇规模扩大成为现实,同时工业企业搬迁必将需要增加大量工业用地。
(三)统筹土地利用的任务更加艰巨,土地管理的难度加大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水利、能源、教育、居住等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需求日益增长,这也加大了调整和优化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难度,统筹区域、城乡以及各业各类土地利用的任务日益繁重。
(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更加凸显,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加大
长寿区位于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地,生态环境建设对全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完成建设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的生态屏障的任务,需要对陡坡耕地进行整治;同时,需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这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必将占用大量土地,尤其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大量耕地。因此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必将造成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面临不小压力。
第五条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