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说明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fac2700029bd64783e2cff.png)
《有机化学》教案主讲宋萍第一章 绪论【课时安排】共6课时一、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特性【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 、CO 2、H 2CO 3及其盐、氢氰酸(HCN )及其盐、硫氰酸(HSCN ) 、氰酸(HCNO )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 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 、O N 、P 、S 、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
(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 链状化合物 脂肪环状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 正丁烷 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环戊烷 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 萘CH 3CH 2CH 2CH3CH 3CH 2CH 2CH 2OHOH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烷烃——甲烷酚羟基苯酚烯烃双键乙烯醚醚键乙醚炔烃叁键乙炔醛醛基乙醛芳香烃——苯酮羰基丙酮卤代烃卤素原子溴乙烷羧酸羧基乙酸醇羟基乙醇酯酯基乙酸乙酯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么?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有机化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说明
![《有机化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48ae338da38376bae1faedb.png)
《有机化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2016- 2017 学年第二学期)一、管理信息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和不同类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等项目操作,使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的学生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合成方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等方面的知识,能初步选择合成不同类有机物的合成路线以及反应所需条件,能判断某反应条件下的主要反应产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发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能正确选择、安全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能正确、安全地安装和使用常见的实验装置、分离有机混合物和纯化有机化合物;●能正确选择、安全使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条件;●具备查阅相关文献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各类脂肪烃的不同化学性质及应用、了解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判断给定条件的有机反应产物、掌握一般有机物的合成和转变过程;●掌握一般有机物的命名方法、了解各类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并命名;●了解物理性质对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及鉴定的重要作用。
2.课程教学活动设计2.1课程容设计(2.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3.教学进度表(本表不含节假日)三、教学材料教材:《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徐寿昌主编主要参考书:《有机化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天津大学,齐欣,高鸿宾主编《有机化学习题指导》,王运武,高等教育四、教学组织形式1)在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动画、图片、flash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基本操作技巧和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3)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和环保知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五、考核方案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考核要以形成性考核为主,因此在原有平时成绩(考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评价。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c2f0a8bceb19e8b8f6ba46.png)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概况《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专科层次的统设必修课。
课内学时99 ,5.5学分。
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验27学时。
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主要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医药有关的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和用途,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文字教材分(1)、(2)两册,(1)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包括链烃、脂环烃、对映异构、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红外光谱知识。
(2)的主要内容包括与医药有关的化合物及知识,包括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糖类、类脂和萜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有机化学与药学、医药用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
二、课程教学媒体的选择本课程选择的主要媒体包括文字教材(主教材、实验教材)、录象教材、直播课堂及网上教学等。
各媒体之间的关系如下:1.文字教材是主要媒体,录象教材是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网上教学是文字教材的辅助媒体。
几种媒体所表现的内容有共同之处,但决不是简单的重复,互相配合,各有侧重。
2.教材是合一型,分(1)、(2)两册,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由中国药科大学陆涛主编。
文字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是三种媒体中的核心,学生全部学习内容的知识点尽在其中。
3.录象教材是用形象化手段强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解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网上主要是教学实施意见、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学习指导等。
三、教学要求(见课程教学实施意见)四、教与学的建议1.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式、命名方法、化学性质反应等比较难记忆,要善于总结,如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等,要掌握内在的联系,便于理解和记忆。
2.认真练习、作好作业认真作好平时作业、多做练习题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有效办法。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92b0d9bcd126fff6050b1d.png)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第一学期)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一、教学目的、任务1.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能力以小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试验和性质实验,分离和鉴定制备的产品的能力。
2.了解红外光谱等仪器的使用。
3.培养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初步会查阅文献的能力。
4.培养良好的实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为此,我们首先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学生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之前,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这部分内容。
二、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一般知识1-1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为了保证哟机化学实验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实验方法,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1.切实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2.进入实验室时,应熟悉实验室灭火器材,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
3.实验时应遵守纪律,保持安静。
4.遵从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步骤、仪器及试剂的规格和用量进行实验。
5.应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6.爱护公共仪器和工具,应在指定地点使用,宾白感保持整洁。
7.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时,应把水、电和煤气开关关闭。
1-2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玻璃制品,故在实验室工作,若粗心大意,就易发生事故。
必须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场所,必须经常重视安全问题,提高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绍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
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①火灾的预防②爆炸的预防③中毒的预防④触电的预防三、事故的处理和急救①火灾的处理②玻璃割伤③烫伤⑤中毒四、急救用具1-3 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装置一、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普通玻璃仪器二、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三、有机化学实验室常用装置四、仪器的装备1-4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保养一、玻璃器皿的洗涤二、玻璃仪器的干燥三、常用仪器的保养1-5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af622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9.png)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理论方法。
4. 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化工、医药、农业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有机化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机化合物被称为“有机”。
2. 通过PPT展示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历史背景。
3.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介绍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方法、理论方法等。
5. 探讨有机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巩固练习:1. 简述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列举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 描述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4. 举例说明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烃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烃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烷烃、烯烃、炔烃。
2. 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原子成键特点、沸点、燃烧反应。
3.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反应性。
4. 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燃料、化工原料等。
教学活动:1. 引入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2. 讲解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介绍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掌握它们的特点。
4. 探讨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1. 简述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列举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描述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 举例说明烃类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醇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醇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有机化学教案范文
![有机化学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9002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f.png)
有机化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结构特点,学会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和分析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碳原子、氢原子、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烷烃、烯烃、炔烃、醇、酚、醚、酸、酯、胺等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链状结构、环状结构、立体结构等。
4.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和分析方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分析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和结构特点。
2.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和结构特点。
2. 实验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有机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4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课后作业】1. 复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和结构特点。
2. 完成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和分析实验报告。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思考题: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脂肪烃、卤代烃、醇类、醚类、酚类、酸类、酯类、胺类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
3.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逆合成分析、有机合成策略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反应类型。
2.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反应类型。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65844add36a32d72758140.png)
《有机化学》课程教案设计方案一、课程简况《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专科层次的统设必修课。
课内学时99 ,5.5学分。
其中理论教案72学时,实验27学时。
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主要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医药有关的化合物的性质、来源和用途,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文字教材分(1)、(2)两册,(1)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包括链烃、脂环烃、对映异构、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红外光谱知识。
(2)的主要内容包括与医药有关的化合物及知识,包括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糖类、类脂和萜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有机化学与药学、医药用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
二、课程教案媒体的选择本课程选择的主要媒体包括文字教材(主教材、实验教材)、录象教材、直播课堂及网上教案等。
各媒体之间的关系如下:1.文字教材是主要媒体,录象教材是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网上教案是文字教材的辅助媒体。
几种媒体所表现的内容有共同之处,但决不是简单的重复,互相配合,各有侧重。
2.教材是合一型,分(1)、(2)两册,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由中国药科大学陆涛主编。
文字教材是教案内容的基本载体,是三种媒体中的核心,学生全部学习内容的知识点尽在其中。
3.录象教材是用形象化手段强调教案内容的重点、难点,讲解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网上主要是教案实施意见、本课程教案设计方案、学习指导等。
三、教案要求(见课程教案实施意见)四、教与学的建议1.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式、命名方法、化学性质反应等比较难记忆,要善于总结,如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等,要掌握内在的联系,便于理解和记忆。
2.认真练习、作好作业认真作好平时作业、多做练习题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有效办法。
大学有机化学模块教学设计
![大学有机化学模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ce62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e.png)
大学有机化学模块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有机化学是大学化学专业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以及反应机理的科学。
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化学性质和反应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探究和相关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1. 有机化学基本知识(16学时)1.1 有机物的历史发展和基本概念1.2 有机化学的命名体系和命名规则1.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构造式表达方式1.4 主要有机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2. 有机化学反应与机理(24学时)2.1 酯的合成与水解反应机理2.2 醇的合成与脱水反应机理2.3 烃的衍生反应与机理2.4 烯烃与芳香烃的反应与机理3.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20学时)3.1 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3.2 天然产物的合成及应用3.3 有机化合物的药物合成及药理学4. 实验探究(32学时)4.1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鉴定实验4.2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实验4.3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测定实验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命名规则和反应机理等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实验探究:通过开展有机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合成反应的基本步骤和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态度。
3.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创新能力。
4. 案例分析:引入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在医药、农药、涂料、染料等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1. 平时考核(40%):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小组项目等,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课堂表现等方面。
2. 期末考试(60%):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命名规则、反应机理和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5c365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4.png)
有机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常识性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特点,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有机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学名、化学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应用;分辨甲醇及乙醇性质的异同,认识甲醇的毒性;常识性介绍醋酸。
3、常识性介绍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能力目标1、学生探究甲烷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发明的过程和方法: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实施方案—结果分析—得出成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
2、提高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建议关于甲烷的教材分析: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某些化学现象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甲烷是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化合物以后又一种含碳化合物,所不同的是,甲烷属于有机物。
有机物知识的增加,是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甲烷作为一种简单的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学生却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难与化学联系在一起。
因此经过提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甲烷的广泛存在,使学生容易收集到相关资料,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本节教材分成“有机化合物”、“甲烷”两部分,甲烷是重点,有机物的应用是选学材料。
前一部分着重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
教材在列举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含碳化合物后,又列举了蔗糖、淀粉、蛋白质等另一类含碳化合物,使学生对这两类含碳化合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着给后一类有机化合物下了定义。
在初中化学里简单介绍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有利于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为学生参加社会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化学基础。
教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列举了甲烷的自然存在,对于这些内容,只需要学生有个粗略的了解,在教学中不宜引申扩展。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dcae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b.png)
《有机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反应及其应用;(3)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反应、无机反应、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等。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根据碳骨架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根据官能团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
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等。
5.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聚合反应等。
7.有机合成:逆合成法、格林尼亚反应、霍夫曼降解、威廉姆森合成等。
8.有机分析: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演示法: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模型、实验操作等。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实验技能。
4.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发现有机化学知识。
5.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
2.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有机化学 -教案
![有机化学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3e77e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0.png)
有机化学 -教案教学特点: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中比较实用、应用性比较强的一部分。
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有机化学现象,增强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教学针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结构、命名、反应类型及机理、功能基团及其反应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知识点详解、图表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有机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和反应类型及机理。
3. 熟悉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功能基团及其反应。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
4. 有机化学中的功能基团及其反应。
三、教学重点: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构成和命名方法。
2. 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有机化学中的常见功能基团及其反应。
四、教学难点:1. 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的掌握。
2. 有机化学中的常见功能基团及其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
2. 图表分析法。
3. 实验演示法。
4. 课外阅读法。
5. 学生自学法。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1. 观看《有机化学与生活》视频,了解有机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二)授课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结构:(1)有机化合物定义及特点。
(2)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碳的四价、单、双、三键与氢原子的连接。
(3)有机化合物中功能团的概念及分类。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1)命名步骤及注意事项。
(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3. 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1)加成反应。
(2)消除反应。
(3)取代反应。
(4)重排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
(6)分解反应。
4. 有机化学中的功能基团及其反应:(1)羟基(-OH)的反应及应用。
(2)胺基(-NH2)的反应及应用。
(3)羧基(-COOH)的反应及应用。
高中化学有机课程设计
![高中化学有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d082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5.png)
高中化学有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及结构特点,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及机理。
2.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如燃烧、氧化还原、加成、消除等反应,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 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如烷基化、酰基化、卤代烃的合成等,并能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及鉴定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合成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有机化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后续学习及实际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法则。
涉及教材中有机化学导论章节,重点讲解烷、烯、炔等基本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
2.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机理。
根据教材中有机化学反应原理章节,介绍加成、消除、取代、氧化还原等基本反应类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反应机理。
3.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结合教材中有机化合物性质章节,学习烷、烯、炔等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探讨其应用。
4. 有机合成方法。
参考教材中有机合成方法章节,讲解烷基化、酰基化、卤代烃的合成方法,以及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
5. 有机化合物制备、提纯与鉴定。
依据教材中实验技术章节,指导学生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及鉴定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大一有机化学课程设计
![大一有机化学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6258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8.png)
大一有机化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性质;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物质的鉴定和合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原子的四价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和同分异构体。
2. 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
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族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4.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技术,包括交叉偶联反应、聚合反应等。
5. 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术,如有机化合物的提纯、鉴定和合成。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 讲授法:通过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有机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有机化学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实验法: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 教材:有机化学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
2. 参考书:有机化学参考书籍,用于提供更多的有机化学知识和技术。
3. 多媒体资料:有机化学教学PPT、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有机化学知识。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7eac0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d.png)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1. 实验原理(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有机物进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通过光谱、色谱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结构鉴定。
2. 实验材料(1)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
(2) 仪器: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光谱仪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制备(1) 目标产物: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乙醇、乙酸、硫酸。
进行酯化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目标产物:提纯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分液,收集上层乙酸乙酯。
加入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 目标产物:鉴定乙酸乙酯的结构。
(2) 实验步骤:使用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使用色谱仪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降解反应(1) 目标产物:研究乙酸乙酯的降解反应。
(2) 实验步骤:加热乙酸乙酯,观察其降解过程。
收集降解产物,进行鉴定。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1) 目标产物:合成苯乙酮。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苯、乙酸、氧化铜。
进行氧化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制备乙酸乙酯(1) 实验结果:得到乙酸乙酯产物。
(2) 结果分析:通过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分析产物的得率、纯度等因素。
《有机化学》课程说课
![《有机化学》课程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3b5defe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6.png)
期末考试成绩
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评价学生对 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
评成绩的60%。
总评成绩
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 合评定,给出最终成绩。
教学反馈及改进措施
学生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 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了解学生 的需求和问题。
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 验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和实验操作,帮助学 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引入前沿研究成果和新技术
加强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 ,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和 应用前景。
通过实验课程、科研训练、创新创业项目 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通过补充基础知识,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辅导,降低学习难度。
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提供拓展学习资源,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针对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
将有机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医药、 环保等领域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 习的实用性。
课程资源建设与利
06
用
课程资源建设情况
教材选用
选用经典且内容新颖的《有机化学》教材,确保 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前沿性。
实验资源
配备完善的有机化学实验室和实验器材,确保实 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ABCD
课件制作
针对教学内容,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增 强课堂互动性。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030b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c.png)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有机化学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
学生应通过丰富的实验、课堂教学和学科竞赛来全面了解有机化学这一课题。
本课程主要涉及有机物质的基础知识、燃烧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酯化反应以及芳香族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其中,燃烧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所讲授的化学反应机制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方法1、实验:典型的有机化学实验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同时也燃起了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
2、手机APP课程:手提APP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化学知识和基本概念。
3、讲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上,老师应该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讲解理论知识,并与化学实验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学中的基础概念:1、化学键:学生应该深刻理解化学键的种类和属性,同时,他们也需要知道有机分子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组,这些细节都是有机化学理论的基础。
2、烃、卤代烃等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的反应,同时在实验中亲身感受这些化学反应的过程。
3、小分子有机物,主要指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如羧酸、醛、酮等,其中,要求学生了解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化合物的用途和潜在的化学反应原理。
二、有机化学中的三大基本反应:1、燃烧反应:讲述燃烧反应的基本知识,向学生解释燃烧反应的类型和原理,并通过实验进行深化理解。
2、氧化还原反应:学生需要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并了解氧化和还原的特点,需要在学生的实验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化理解。
3、酯化反应:介绍酯的基本结构和用途,学生要掌握酯化反应的步骤和化学反应机制,并从实验中了解酯化反应的特点。
四、教学实践1、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况下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并从中理解化学反应的机制和原理。
2、案例研究:将实际问题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讨论和研究有机物的制备方法,探索更多可能性。
高中化学有机课程设计
![高中化学有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0ea4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1.png)
高中化学有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有机反应的基本原理。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如链状、环状、杂环等;(4)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如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5)掌握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键线式等;(2)能够运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简单的物质的鉴定和分析;(3)能够运用有机反应的基本原理进行有机合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有机化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如链状、环状、杂环等;4.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如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5.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具体的有机化合物实例进行讲解,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有机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主要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命名规则、结构类型、性质及反应原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有机化合物实例,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有机反应的基本原理;3.实验法: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原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有机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2.参考书: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4.实验设备:准备有机化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有机化学知识。
化学有机课程设计
![化学有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5af9d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4.png)
化学有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以及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能够:1.描述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包括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排列方式。
2.解释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并能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3.描述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置换反应。
4.分析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命名规则和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介绍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排列方式,以及有机化合物的不同类型。
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等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介绍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命名规则和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和有机反应实例,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3.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有机反应的原理和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有机化学教材,提供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命名规则和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有机化学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有机化学的教学PPT和视频资料,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4.实验设备:准备有机化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有机反应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 2016- 2017 学年第二学期)一、管理信息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和不同类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等项目操作,使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的学生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合成方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等方面的知识,能初步选择合成不同类有机物的合成路线以及反应所需条件,能判断某反应条件下的主要反应产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发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能正确选择、安全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
●能正确、安全地安装和使用常见的实验装置、分离有机混合物和纯化有机化合物;
●能正确选择、安全使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条件;
●具备查阅相关文献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各类脂肪烃的不同化学性质及应用、了解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
●判断给定条件的有机反应产物、掌握一般有机物的合成和转变过程;
●掌握一般有机物的命名方法、了解各类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并命名;
●了解物理性质对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及鉴定的重要作用。
2.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2.1课程容设计(
2.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3.教学进度表(本表不含节假日)
三、教学材料
教材:
《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徐寿昌主编
主要参考书:
《有机化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天津大学,齐欣,高鸿宾主编
《有机化学习题指导》,王运武,高等教育
四、教学组织形式
1)在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动画、图片、flash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基本操作技巧和仪器设备使用方法。
3)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和环保知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五、考核方案
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考核要以形成性考核为主,因此在原有平时成绩(考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评价。
课外学习包括作业、章节总结、重要反应总结、课外阅读等。
2)期末设置期末考试,对课程重要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
重在考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的主要容和权重如下表:
六、其他说明
教学资源
a)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建设网络课堂,方便学生课余自学。
b)建立学生公共实验室,利用生化实训中心相关资源为学生课余时间创造条件
c)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容的调整。
d)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