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及发生条件。

2. 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掌握其发生条件。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酒精灯、碘晶体、碘蒸气等。

2.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复习熔化、凝固的有关知识引入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提问: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教师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二)探究新知1. 升华现象的探究教师演示碘的升华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固态碘遇热会直接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升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升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干冰的保存、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等。

教师总结升华的应用。

2. 凝华现象的探究教师继续碘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碘蒸气遇冷后又会直接变成固态碘的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紫红色的碘蒸气遇冷后会直接变成固态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凝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凝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灯泡钨丝变黑等。

教师总结凝华的应用。

3. 探究人工降雨的奥秘教师展示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的视频,并提问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与学生一起探究,分析人工降雨的过程,分析降雨前的天气状况及人工降雨的方法和目标,重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在人工控制天气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同时安置任务:要求学生回去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科学资料。

(三)教室小结通过教室小结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系统、科学、完备、准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特点及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念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
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如果一天不
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
觉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培育人才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o 教育不能
课例研究综 停留在课文内容知识的层面,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

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
新课程标准,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不能闭门造车。
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
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
露思维的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
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
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
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
点,又是本节的难点。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
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教学目标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的真实。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不像是听课,好
像是在享受中学习。
3、情境一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
有效的手段 某个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
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 境,而是尽里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 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养成教育包括很多好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习惯,和前 面谈的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课堂也并不 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 试和想法,我可以尝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 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答案。今后,我要虚心学习,潜心 研究,静心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用结合、学思结合,力争做一 名“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

初中物理_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现象,提升观察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碘的升华和凝华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雾凇的图片和“烟雾缭绕”的舞台图片。

【过渡】在冬天,大家经常会看到壮观的雾凇景象,我们这里叫树挂,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在舞台表演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烟雾”来营造表演的氛围,这些烟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释这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二、新课学习(一)升华和凝华的认识引导学生完成学案复习与导入部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物质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在括号中填入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

【过渡】在前两节课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熔化和凝固,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汽化和液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呢?小组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1.投影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1)用试管夹夹住碘的升华与凝华管距顶部三分之一处,如图1所示。

(2)如图2所示,将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管要稍微倾斜),当看见试管内有颜色的变化时立刻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出现?过一会儿,冷却后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图1 图22.讨论完成学案:(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2)加热后观察到什么现象?碘变成了什么状态?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在碘变成这种状态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3)冷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碘变成了什么状态?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在碘变成这种状态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过渡】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放热后碘固体消失不见或明显减少,变为紫色的碘蒸气;而冷却后又重新变为固体,这说明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相互转化的。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物态变化的第四节,内容与前面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

尽管升华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容易让人们注意到,且气体不易被观察到,难以直接观察。

故可让学生通过碘的升华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凝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创作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使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把知识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来解释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师生共同探究人造霜的过程,把知识应用于实践。

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及实验的观察。

知识来源于生活思考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升华凝华现象的认识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碘锤、开水、烧杯、易拉罐、冰块、食盐、筷子,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雪、雾凇、冰花)这些美丽的景色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是水的固态,是如何变化的呢?2、回顾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多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等知识,具有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控制变量、转化的思想,初步的实验探究的思想。

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来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现象,提升观察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据报道,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曾发生了一件怪事:当时气温约-15,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

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结舌。

对于这个现象,你认为雪发生了怎样的状态变化?演示:把樟脑丸碾成粉末后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过一会儿,放入烧瓶内的松枝上出现了洁白的“人造雪景”。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总结得出:固态的樟脑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蒸气;气态的樟脑蒸气又冷却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粉末。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升华和凝华》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最 后一节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已将的四种物态变化——融化、凝固、 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课文 通过视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 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 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现象视察:碘受热(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和遇冷(颜色 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发亮的晶粒形成,无液体流下) 后状态变化情况。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固体与气体之间可以直接转化。
(二)升华与凝华 活动一: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碘的升华 和凝华》视察物理现象。 把视察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面空格里。
(3)在北方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会出现"冰花"。 (4)气温低于0℃时,草木、屋瓦上会有小冰粒附在上面,学生分 小组讨论,并小结:"冰花"和"霜"都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 成的小冰粒(都是凝华现象)
(四)课堂作业: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那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升华和凝华》说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 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中的课文《升华和凝华》,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
1. 2. 3. 4.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从实验中发现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区分它们与其他物态变化的过程。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态变化已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升华和凝华的知识,有助于他们完善物态变化的知识体系。然而,由于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实例不如其他物态变化明显,学生可能对这两种现象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区分升华和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的区别。
4.强化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箱除霜、冬季玻璃上的霜花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用途举例:运用干冰升华吸热进行食物保鲜、人工 降雨、工业致冷和医学上的冷冻疗法。现化高速飞机运 用石墨升华克服热障。
(五)小组思考 1、用久了的灯泡比新灯泡灯丝更细,并且内壁发 黑,请你分析其原因? 附:灯泡使用时,灯泡的温度很高,但没有达到钨 的熔点,灯丝变细是由于固态钨遇热升华成了钨蒸汽; 灯灭温度降低,钨蒸汽在灯泡内壁遇冷直接凝华成小颗 粒附在其表面,故灯泡用久了就会变黑。 2、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附: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升高;而化雪时在 0 以下,有些雪直接升华成水蒸气,吸收一定的热量,0 以上时还有雪会熔化成水,同时熔化的水又会发生蒸发 现象,升华、熔化、蒸发都在吸收周围的热,使周围温 度降低,所以说下雪不冷化雪冷。 (六)课堂小结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方法、能 力 (七)课外探究 1、查阅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各种方法。 2、阅读,《水的故事》想想怎样保护水资源?
什么过程
固态
液态气态
4、猜想怎样变化是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说明理
由。猜想产生条件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哪个伴随着是吸
热?哪个是放热?简述理由。
(二)探究实验
1、认识器材:黑色固态碘,圆底烧瓶、酒精灯、
试管夹
2、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和用准确语 言来表达现象。
3、均匀加热烧瓶中的碘让学生叙述现象。 4、让烧瓶放在桌子上冷确观察现象,并思考其过 程怎样发现它放热? 5、让学生归纳出观察现象时要从物质的颜色、状 态、是否吸热放热的角度考虑。在定义中补充“直接” 这个词语,同时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是相互的过程 回顾变化条件,用掌声来祝贺大家猜想成功! (三)模拟实验 1、欣赏到漂亮的“雾淞”现象,到底是什么物态 变化?哪个能简述它的形成过程吗? 2、不错,那么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来模拟“雾淞” 现象? 3、论证实验的可行性,选取了其中一种。器材: 奈丸、可乐瓶、松树枝、洒精灯 4、让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讨 论得出:在寒冷的冬天,过饱和的水蒸气遇强冷直接凝 结物休表面。 (四)导入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应用 讨论易升华和凝华的物质:臭丸(卫生球、奈丸) 冰、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金属钨

初中物理_第十二章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二章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授课教师:单位: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4升华与凝华【主题】12.4升华与凝华【课程标准】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4.2 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内容分析】升华与凝华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前面的四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

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及社会的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提出概念,总结规律,并用它来解决问题。

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充分让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实践、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关于物质三态、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等知识,具有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

另外,学生乐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所以,本节课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干冰制作“梦幻果汁”,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充分让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实践、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种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升华过程和凝华过程,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初中物理_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过程设计《升华和凝华》学情分析物态变化这⼀章主要是让学⽣知道常见物质有三种状态,两两之间可以发⽣六种物态变化。

学⽣通过对前⾯知识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可以在固态和液态之间发⽣熔化和凝固;可以在液态和⽓态之间发⽣汽化和液化。

但是对于物质能否从固态直接变成⽓态或物质从⽓态能否直接变成固态⼼存疑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通过实验真实的看到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存在。

所以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多个升华和凝华的实验,⽽且通过制霜实验让学⽣亲⾃经历观察凝华现象,加深学⽣的印象和兴趣。

在前⾯学习中学⽣对发⽣物态变化时的吸、放热情况有所了解所以学⽣对于升华、凝华的吸、放热情况可以有初步预测。

但对于凝华放热只是经过推理得到,说服⼒并不是很强,所以本节课利⽤温度传感器,将碘升华后凝华的温度真实地测量并显⽰出来。

⽣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容易被⼈们忽视,所以学⽣平时也不太关注,通过本节课展⽰的⼤量图⽚,让学⽣对物理世界充满好奇,让这种好奇化作细⼼观察的动⼒。

初中学⽣的独⽴意识很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思维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初⼆学⽣刚开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持。

因此,在教学中,最好以学⽣⾝边的现象引⼊组织教学,开展以学⽣为中⼼、教师为引导、⼩组合作为主要⽅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升华和凝华》效果分析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基本达到,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有了全⾯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判断出⽇常⽣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可以解释升华、凝华现象的形成,并且可以⾃⼰设计实验证明升华、凝华现象。

对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通过实验展现给学⽣,帮助学⽣加深了对此知识的认识。

本节课开始设计的⼩灯泡实验很成功,能清楚的看到灯泡壁变⿊。

学⽣碘锤实验效果很好,学⽣能近距离的观察到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印象很深刻。

后⾯的制霜实验将本节课的⽓氛推向⾼潮,学⽣亲眼所见霜的形成,有种很神奇的感觉,充分体会到物理的有趣,使学⽣们再次燃起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 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操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实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干冰、碘、烧杯、酒精灯、毛巾、纸巾、实物展示台等。

2. 教师准备一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材及参考书籍:用于学生自我预习和参考。

4. 教室布置:准备用于实验操作的桌面,并准备好毛巾和纸巾,以防止实验物品弄脏学生衣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图片,如霜、冰雕、樟脑丸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猜想。

2. 探究升华和凝华的原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原理。

实验器材包括酒精灯、碘、干冰等。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3.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教师介绍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工降雨、冷藏食物、舞台效果等。

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并尝试思考如何将升华和凝华原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

4. 课堂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升华和凝华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5.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知识。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升华或凝华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2.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特征和能量变化规律。

2.掌握物质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和发生条件。

3.理解升华凝华的微观本质与宏观表现。

4.能够解释冰箱、空调等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

2.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及特征。

3.冰箱、空调等日常生活器具。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在热天要吃冰棒或喝冰饮?•大自然中有哪些物质能够升华和凝华?•冰箱、空调等日常生活器具的作用原理是什么?2.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概括教学目标。

第二步:讲解(20分钟)1.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的概念。

2.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及发生条件。

•升华:固体物质直接转化为气体,发生在固体表面。

•凝华:气体物质直接转化为固体,发生在气体中。

3.冰箱、空调等日常生活器具的作用原理。

•冰箱:通过制冷剂在循环中的升华与凝华来吸热、放热,使其内部温度下降。

•空调:通过制冷剂在循环中的升华与凝华来吸热、放热,使室内温度降低。

第三步:实验(30分钟)1.实验1:冰水中盛放玫瑰花瓣,观察物质状态随时间的变化。

•观察物质的变化特征,根据其宏观表现解释微观本质。

2.实验2:利用制冷剂进行制冷实验。

•观察制冷剂在循环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通过能量变化来解释其产生的效果。

第四步:小结(5分钟)1.教师简单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总结。

2.教师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课后作业:•结合日常实际,总结哪些物质能够升华和凝华,并进行分类和归纳。

•掌握冰箱、空调等日常生活器具的作用原理,给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自我检测。

2.课后预习:预习下一课,积极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讲解、实验、小结和作业布置五个环节,重点是教师的讲解和实验环节。

在讲解环节,教师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征、微观本质以及冰箱、空调等器具的作用原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交互式思考。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教学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5、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三、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课标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课标》要求: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4.通过观察了解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5.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教学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升华与汽化的现象。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为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准备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观察、边分析、边讨论、探究,要多思考、多猜想、多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课件展示,并用物理语言进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准备给学生提供以下机会:(1)独立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分析归纳;(2)尝试分析问题的机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这一教学理念。

课前准备:教具:碘升华、凝华演示实验器材一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由图中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首先从复习开始,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固态和液态的相互转化,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并由学生上回答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猜测固态和气态之间物态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呢?既为本节课做准备,也为学生建构关于六种物态变化的完整体系做准备,也为下一节课打好基础。

(进行新课)演示实验:教师拿一个烧瓶,在瓶中加少许碘粉,给烧瓶微微加热,加热一会儿后,看到烧瓶内有较多紫色气体向上冒,移去被加热的烧瓶,熄灭酒精灯,教师拿着烧瓶在学生中间,让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时观察现象,请回答以下问题:1.加热前:碘是态物质。

2.加热时:碘由态直接变成态;(填“有”或“没有”)出现液态碘;这个过程需要热(填“吸”或“放”)。

3.冷却时:碘由态直接变成态;条件是热(填“吸”或“放”)。

温馨提示:碘的熔点是113.7℃学生讨论、探究、交流、得出结论(板书)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吸收热量。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出热量。

(多媒体)出示雾凇;窗花;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思考)请问各是哪种哪种物态变化?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展示结果(教师点拨)判断是那种物态变化,第一要看现在是什么状态;第二要看原先是什么状态;第三回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这样就很容易判断是哪种物态变化。

教师领着学生分析雾凇、窗花、樟脑变小、寒冷的冬天湿衣服变干属于的物态变化。

(学以致用)出示图片并问:冰棍外表的“白粉”是哪种物态变化?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玻璃壁会发黑,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介绍)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会变成无色液体,再降低温度,会变成雪花般的固体,经过压缩,就会成干冰,它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可以在-78℃时直接变成气体.(多媒体)人工降雨的图片,思考回答:在人工降雨的过程中有哪些物态变化?学生回答,回答对的,给小组加分。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

(学生总结)冰、水、水蒸气之间的物态变化?吸热、放热情况?学生交流讨论,展示结果。

(探究活动)云、雨、雪、雾、露、霜、冰雹是如何形成的?投影相关图片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出示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液化现象,不是冰的升华现象。

雨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液化成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他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霜是在地表面的水蒸气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为冰晶附着在地面物体上。

冰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滴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固成小冰球,小冰球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疑问吗?若没有,请谈谈你的收获,与大家共享。

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

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放热。

雨、露、云、雾属于液化。

霜、雪、雾凇属于凝华。

(当堂检测)多媒体精选习题。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应注意将其不断上升为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一定有正确的认识,因此需要纠正学生对直接经验的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学生已经学习了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需注意辨析各种物态变化间的区别及研究方法的相似性。

效果分析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因此演示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

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然后再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说出各是什么现象,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介绍干冰的作用,引发学生探究舞台上的烟雾之谜,利用探究的结论引导学生列举出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做出科学的有力的解释,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将整章的知识串在一起,使学生对物态变化这一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避免概念的混淆。

总之,本节课学生热情高,学习动力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升华与汽化的现象。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为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准备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观察、边分析、边讨论、探究,要多思考、多猜想、多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课件展示,并用物理语言进行小组交流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准备给学生提供以下机会:(1)独立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分析归纳;(2)尝试分析问题的机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这一教学理念。

评测练习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冬天的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C.冰冻的衣服变干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2.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并指出是吸热还是放热?A.卫生球时间放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B.擦玻璃时,往玻璃上呵气,使玻璃表面变潮C.严冬,窗玻璃的内侧有冰花D.初春时,松树枝上挂满“雾凇”3.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____现象,玻璃泡发黑则是由于钨蒸气______的结果。

4.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窗户玻璃上往往会出现冰花。

关于“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在窗玻璃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B.出现在窗玻璃内侧,由水凝华而成C.出现在窗玻璃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D.出现在窗玻璃外侧,由水凝华而成5.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时要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6.小东为了探究空气冷却时有什么现象发生,他准备把冰棒放在茶杯中进行观察。

他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只冰棒,小东发觉硬梆梆的冰棒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棒在向下“冒白汽”(图 4. 4- 2):他把这支冰棒放进空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

请试一试,并对上述三种现象的成因做出解释。

《升华和凝华》课后反思一、教学设计反思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因此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观察,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

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然后再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说出各是什么现象,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介绍干冰的作用,引发学生探究舞台上的烟雾之谜,利用探究的结论引导学生列举出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做出科学的有力的解释,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一节课的内容在实验探究和对熟悉的现象的探究中掌握,再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将整章的知识串在一起,使学生对物态变化这一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避免概念的混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