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趋势(ppt 42页)
管理课件公共行政学行政改革PPT44页
公共管理学院 陈俊星
第十五章 行政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的意见》
学习目标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行政改革的 含义、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进程,理解行政改革的 目标取向、行政改革的阻力与动力,掌握西方发达 国家的行政改革、行政改革的对策,熟练掌握当代 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难点和展望。
5. 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
(二)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难点
1. 观念和利益问题; 2. 职能转变,政企、政资、政事、政中分开问题; 3. 改革的配套、平衡问题; 4. 人员分流问题; 5. 行政法制建设问题。
三、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展望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 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四)政府组织机构的“去科层化”取 向
所谓“去科层化”,就是摒弃科层制度下机构庞大 、刻板僵化和效率低下等弊端,建立精干、合理、 高效的政府机构。
内容: 1. 缩小政府规模; 2. 放松政府规制(主要指内部规制); 3. 弱化等级关系; 4. 改革公务员制度。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基于设计的改革和基于调适的改革(改革思维) 基于设计:以理论为指导,以专家为主要设计者,在改革 之初制定“科学“而完备的方案,并付诸实施。 基于调适:以协商为基本机制,以政治家、专家和群众的 综合意见为依据,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革内容和方向。
(四)以理性为典范的改革和以民主为典范的改革(价值 取向) 以理性为典范:强调“效率”,调整和完善官僚体制,提 高官僚组织的能力。 以民主为典范:强调“民主”,限制官僚权力,增强官僚 职责,提高行政参与,加强行政监督,提升服务。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趋势(ppt 42页)
这几个试点的改革预示了中国 地方政府新一轮公共行政体制改革 的新方向,它们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将为全国提供借鉴。
●改革的经验。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 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做机构改革方案说 明时,总结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五条经 验:
——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 改革的关键;
——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 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 革的重要任务;
——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 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 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 进改革;
●前几年,为顺应加入WTO的新 形势,我国政府与时俱进,成立了数 个新部门——产业损害局、进出口公 平贸易局、司法考试司、反洗钱处等。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999年底, 我国启动又一个重大行政改革项目—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转变政府职 能有了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改革的成就。历时4年多的从中 央到地方各级的机构改革,积极稳妥、 进展顺利,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 系、调整机构设置和精简人员编制等 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取得了明显 成效。通过此次改革,政府职能有了 较大转变,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改善, 机构设置相对精干,政府运作更加协 调,办事效率有很大提高。
●这几个试点城市的改革已由过去侧重于 机构改革向更系统的改革转变,即向建立现代 化政府管理体制和模式转变。
●这几个试点城市的改革加大了政府体制 创新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都力图加快政府 体制创的步伐,重新界定政府作用,合理配置 政府的职能。探索新的行政组织结构及运行机 制是几家试点城市改革思路的共同点。
。
●这几个试点城市的改革思路大都提出以 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以 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 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 务型政府的转变。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ppt课件
中
国
改 革
的 政 治
体
制
.
1
.
2
民主与法制
.
3
.
4
民主化与法制化
政治体制改革
.
5
与 政 治 体 制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
6
务政 :改
的 主 要 任
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关系,理顺党政 关系。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巩 固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政府 管理体制。
4.精简机制,克服官僚主义,提高政府 管理水平。
5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动地方和 基层的积极性。
.
7
式推
:进 政
渐
改进
的式
方
.
8
对政改的一些思考.Fra bibliotek9外 患
.
10
食品卫生:
内 忧
.
11
医疗、就业、教育:
.
12
改
温 总
理
谈
政
.
13
.
14
谢 谢!
.
15
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概论(PPT 99张)
3.行政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
行政机构设置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①职能优先原则,是指在进行行政机构设置时,
首先要明确行政机构的职能,以职能为依据设置 行政机构。 ②完整统一原则,是指一定行政区域内的政府各 机构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政府的职能、 行政权力、机构设置都是完整统一的。 ③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是指在一 定的组织机构中,使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数额 达到相适宜,从而保证机构工作效率的提高。
2019年2月15日星期五 5
⑵政府首脑体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
代表者与实际承担者之间的权力关系的一种 制度,也就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最高行 政权力的分配关系。政府首脑体制的类型有: ①一元制;②二元制;③多元制。 ⑶中央政府体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力划 分、运行方式等制度的总和。在各国推行行 政管理现代化过程中,随着行政权力相对立 法权的不断扩大,政府在社会发展的作用日 益突出,中央政府体制已在行政体制中处于 核心地位。中央政府体制的类型有:①内阁 制;②总统制;③委员会制;④国务院体制; ⑤政务院体制。我国实行国务院体制。
2019年2月15日星期五 4
3.行政体制的主要内容
行政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权力体 制、政府首脑体制、中央政府体制、行政区 划体制。 ⑴行政权力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与 其他国家机关权力划分、运行关系的总和, 是由宪法和法律作出规定。行政权力体制的 类型有:①“三权分立”制;②“议行合一” 制;③“军政合一”制;④“政教合一”制; ⑤“党政合一制”。我国实行“议行合一” 制。
2019年2月15日星期五 10
④职、权、责一致的原则,是指在行政机构
设置中,要使机构的职位体系与职位相对应 的权力、对行使权力应承担的责任三者相称。 ⑤精简与效能的原则,是指机构设置要精简、 人员编制要精干、办事程序要简化、办公自 动化程度要提高。 ⑥依法设置原则,是指为保证行政机构设置 的完整统一、具有科学性,它的确定必须依 照法律来进行。
我国体质改革的趋势
我国体质改革的趋势
中国体制改革的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将推进市场经济改革,促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意味着国有企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改革将继续推进。
2. 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将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促进法治建设、提升政府效能等。
这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性。
3. 社会体制改革:中国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改革。
同时还将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
4.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这意味着中国将加强环境监管,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5. 文化体制改革:中国将进一步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这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体制改革的趋势是向更加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第六章--行政改革PPT课件
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四、行政改革阻力、动力与对策 (一)改革的阻力 1、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 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起着决定、限制和制约的作用 2、行政系统本身的组织阻力 组织阻力来自组织结构的惯性、权力和利益的调整 3、保守的传统观念 历史的局限性、传统社会的保守性、用人唯亲与家长 制的负面影响
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二)行政改革的动力 行政改革的内部动力常常是有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 外部力量的推动。 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 2、经济基础的变化推动行政改革; 3、社会变迁推动行政改革; 4、科学技术发展推动行政改革。
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三)行政改革的对策 1、公共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 2、公共行政改革必须确保社会稳定; 3、制造引导公众的公共行政改革舆论; 4、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共行政改革政策; 5、恰当地选择公共行政改革的突破点和改革时机; 6、公共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 和公共服务质量。
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五、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1、公共行政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应对全球化挑战 的必然要求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 成为经济基础上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要求。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的示范和影响。
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2、行政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强政府自身建 设的需要
第二节 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 一、西方行政改革的背景 1、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弊端的显露 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与西方工业 社会的政府管理相适应的实践模式,加拿大学者纳 德·萨维称之为“工业社会的政府组织模式”、“19 世纪的行政技术”。
四川民族学院经管系
中国行政改革:轨迹与未来_图文(精)
CHINASOCIETYPERIODICAL11最广泛意义上的行政改革,至少包括国家权力调整、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运作方式变革以及公务员制度建设等。
具体到管理体制层面,则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国防、公安、公共卫生等。
而行政学意义上的中国行政改革,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严格地说,新中国行政管理体制脱胎于革命年代中共根据地的政权体制,并受前苏联集权模式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后经历了八次较大的以机构改革为重点的行政改革。
总的来看,中国行政改革基本上围绕中央与地方关系、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管理进行相应调整,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政府机构调整和人员精简,以及后来的政府职能转变。
可以说,中国行政改革的历程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断认识与升华。
新中国的八次行政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政府先后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
从1952年年底开始,我国进行了新中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机构改革,它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形成了自上而下、以中央为主、与计划经济相一致的部门管理体制,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第二次机构改革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在尽快建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指导思想下,1958年中央下放权力给地方政府,同时对国务院进行精简调整,这次改革也成为新中国行政分权的第一次尝试;1960年至1965年进行的第三次机构改革,是针对“大跃进”等“左”的政策干扰产生的中央宏观管理失控问题,中央重新强调集中统一,开始恢复和增设机构,但在随后的“文革”期间,政府机构发生了非正常的大变动,行政管理工作几乎瘫痪。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与全球性政府改革浪潮同步,中国政府也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开始进行行政功能、行政结构、行政行为的再设计与再重组,至今仍未停步。
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中国政府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重点,基本上每隔五年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度中文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度中文中国的行政体制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开放40年的历程中,中国的行政体制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不断深化和完善,逐步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
下面将从的动因、核心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角度来探讨中国行政体制。
其次,行政体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权力下放、简政放权、职能转变和机构等。
权力下放是指将部分行政权力下放至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提高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和市场化的决策能力。
简政放权是指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职能转变是指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转变,推动政府职能向社会服务、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向转变。
机构则是指对政府机构进行合并、划分、优化和简化,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未来中国行政体制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的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政府要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治理。
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政府机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府组织结构和职能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在行政体制中还需要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改善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另一方面,还需要解决政府机构中的利益调整问题,确保的平稳进行。
此外,还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和问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行政体制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动因主要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际竞争压力。
的核心内容包括权力下放、简政放权、职能转变和机构。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行政体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和机构。
但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潜在的问题,如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政府机构中的利益调整以及监督和问责机制的建立。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趋势
●“新公共管理”有不同的名称,如“公 共管理主义”(或“管理主义”)、“企业化政 府”、“后官僚体制模式”、“以市场导向的公 共行政”等。它往往被人们描述为一场追求 “三E”(Economy,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目 标的管理改革运动。
●工商管理技术与市场机制在政府管 理中的日益加强的应用,成为21世纪西方 行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一般趋势。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进展
●上一轮的机构改革。1998年3月, 我国开始进行建国后的第七次(改革开 放后第四次)机构改革,这是一次规模 宏大,意义深远的变革。通过改革,国 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来的40个减为29个, 减少11个,各部门的内设司局级机构减 少20多个。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后,工作 机构由原来的平均 55个减少为40个,精 简20%左右。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行政 编制大精简115万名。
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
1.历次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
家为建立一个办事高效、运转协调、 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而不断地进 行改革。从1982年到2002年我国经历 了四次较大机构改革。
● 1982年,全国开展了一场历时三 年之久的机构改革,改革的重点在于行 政机构方面,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撤并机 构,裁减人员。经过改革,国务院机构 总数由100个减为61个,机关人员减少了 21万人,国务院副总理由原来的13人减 为2人。在管理权限方面主要改革权力过 分集中的状况,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管理 权限和政府与企业的管理权限问题。
●前几年,为顺应加入WTO的新 形势,我国政府与时俱进,成立了数 个新部门——产业损害局、进出口公 平贸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司法考试司、反洗钱处等 。
我国现代化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的变革新趋势
我国现代化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的变革新趋势我国现代化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的变革新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现代化行政体制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革,并不断朝着科学、高效、公正、透明的方向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现代化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的变革新趋势进行探讨。
一、政府职能转变过去的我国行政体制管理模式重视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干预,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中起着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的职能正逐渐向公共服务、宏观调控、法律监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转变。
政府要强化自身的阳光性、透明性和责任制度,将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更多地留给市场和社会力量。
二、权力制衡体系的构建我国现代化行政体制管理模式正朝着权力制衡的方向变革。
过去,政府行政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
在变革中,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公共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权力运行规则和制约机制,使政府行为受到有效限制;另一方面,要推动政府机构职能划分转变,加强政府部门间协调合作,实现相互制衡,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执行效能。
三、市场机制的发挥在我国现代化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的变革中,要更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政府要有效引导市场资源配置,合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并监管市场经济活动,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府要注重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积极引导和培育竞争机制,加强市场规范化建设,提高市场主体自主性和创新性。
四、信息化管理的推进信息化管理是我国现代化行政体制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方面。
政府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共享能力,实现政务公开和信息透明。
政府要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市场监管能力。
五、参与型治理的推动我国现代化行政体制管理模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推进参与型治理。
政府要加强与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一种公平、公正、公开和有序的社会参与机制。
政府要尊重公民的权利和意见,主动听取社会的诉求和建议,提高政策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和决策的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8年的机构改革以转变政府 职能为关键,以经济管理部门为重点。 经过改革,国务院各部委由原有的45 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由22个减为 18个,非常设机构由75个减为44个, 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同 时,改革管理权限关系,主要是中央 向地方放权,政府向企业放权。
●1993年的机构改革,改革的关键 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的侧重点在政府 经济管理部门。经过改革,国务院原有 18个专业经济部门,撤销7个,新组建 5个;工作部门由原来的86个减少到59 个,非常设机构由85个减为26个,精 简人数达7400人,即由37000人缩减到 29600余人,减幅为20%。全国地方各 级政府共精简行政人员200万人。
● 1982年,全国开展了一场历时三 年之久的机构改革,改革的重点在于行 政机构方面,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撤并机 构,裁减人员。经过改革,国务院机构 总数由100个减为61个,机关人员减少了 21万人,国务院副总理由原来的13人减 为2人。在管理权限方面主要改革权力过 分集中的状况,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管理 权限和政府与企业的管理权限问题。
●合同外包。合同外包把民事行为中的 合同引入公共管理的领域中来。
●委托-代理。实质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建 立公共服务的市场,从而提高了绩效。
●分散决策。分散决策其实就是分权与 权力下放的过程。
●产权的交易与变更。 ●内部市场。将公共部门划分为生产者
和购买者两方或“公对公的竞争”。
6.全 球 政 府 改 革 浪 潮 中 的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工商管理技术与市场机制在政府管 理中的日益加强的应用,成为21世纪西方 行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一般趋势。
2.“新公共公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员工参与决策与管理过程; ●放松管制并推进绩效目标管理; ●信息技术的利用; ●顾客服务; ●使用者付费; ●合同外包; ●取消垄断性管制规定。
现代化政府管理 体制和模式的建构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趋势
陈振明
一、全球公共部门改革的浪潮
1.公共部门改革的时代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全 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 代的来临,世界各国进入了行政改革或 公共部门改革的时代。政府改革或行政 体制改革则构成当代公共管理发展的一 个核心主题。
●前几年,为顺应加入WTO的新 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国政府与时俱进,成立了数 个新部门——产业损害局、进出口公 平贸易局、司法考试司、反洗钱处等。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999年底, 我国启动又一个重大行政改革项目—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转变政府职 能有了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时 期,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的 现实,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一个 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形成新的管 理模式。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正 在于此。
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党的十六大为我国新一轮的行政 体制改革勾画了蓝图。江泽民同志在 十六大报告中指明了我国行政体制改 革的方向: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 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 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规范、公 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 正确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 的关系;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 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 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 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 编制的法定化; ●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 理体制; ●要改革完善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化;
进行变革。
4.“新公共管理”改革战略
●重建——来自私人部门对重建组织 过程和组织结构的努力;
●不断改进——来自质量运动; ●精简——来自世界范围内缩小政府
规模的举措。
5.常用的市场化工具
●民营化(私有化)。市场模式中最激 进的做法是全盘私有化。
●使用者付费。主要目的是想通过付费, 把价格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中来。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改革都有一个相 同或相似的基本取向,这就是以采用工商 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 机制,强调顾客导向以及提高服务质量为 特征的“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 或“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的新范式。
●“新公共管理”有不同的名称,如 “公共管理主义”(或“管理主义”)、 “企业化政府”、“后官僚体制模式”、 “以市场导向的公共行政”等。它往往被 人们描述为一场追求“三E”(Economy,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 效率和效益)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 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 用人机制;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 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
1.历次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
家为建立一个办事高效、运转协调、 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而不断地进 行改革。从1982年到2002年我国经历 了四次较大机构改革。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进展
●上一轮的机构改革。1998年3月, 我国开始进行建国后的第七次(改革开 放后第四次)机构改革,这是一次规模 宏大,意义深远的变革。通过改革,国 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来的40个减为29个, 减少11个,各部门的内设司局级机构减 少20多个。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后,工作 机构由原来的平均 55个减少为40个,精 简20%左右。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行政 编制大精简115万名。
3.“企业化政府”模式
●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浆; ●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
服务中去; ●有使命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 入拨款;
●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 而不是官僚政治需要;
●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