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 原始太极拳 练法详解
太极拳练法详解
![太极拳练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7c3780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e.png)
太极拳练法详解1、练习任何一个拳式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分虚实,有开合,即有放大缩小。
身体左边缩小,则右边放大;右边缩小,则左边放大;上身缩小,则下身放大;下身缩小,则上身放大;前面缩小,则后面放大;后面缩小,则前面放大。
2、任何手上动作开始前,应先放松两肋,后松肩、肘、腕。
3、“松沉”,并不是整个身子低下去,只是命门以下地方松沉下去,命门以上地方还是向上升,这就是“沉劲持久,领劲不断”。
4、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
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的才是至重要,这样才能形成“绵绵不断,行云流水”。
5、当身体某处地方无法松开时,便不要再想该处地方,转为松开紧张处地方之上或之下的地方。
6、练拳时,要经常保持「三空」,即:手心空、胸空、脚心空。
7、「气敛入骨」乃是用意将双肩和背收向脊骨,并下沉至尾闾。
8、拳式练习时,内劲要有起伏(或升降)。
起伏是由于两跨松开,身体受地心吸力影响慢慢向下沉。
当下沉到底时,身体会自动反弹向上升。
此原则由始至终贯切到整套拳式。
9、我们经常说「松沉」。
怎样才是沉?沉不是直往下跌,应像一张纸在空气中平放地往下飘荡。
左边沉,右边升。
然后,右边沉,左边升。
这样一飘一荡掉到地上。
10、练气势要意想头、背、胸、臀四张皮。
任何时候只可以扩张其中一张皮。
11、做任何拳式动作都要有对拉。
例如:手向上动,则身向下沉(臀一张皮)。
手向前伸,则身向后*(背皮)。
手走左,则身走右;手走右,则身走左。
手与身好像互相对拉,或是好像一个球向四方八面膨胀。
12、任何一个拳式动作完成后,身法上须做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跨扩膝,手上劳工穴透开,意气到达手指。
13、必须在一式的动作完成到位后,才可开始下一式的动作,不可抢先。
(这点我做的不好,总是赶拍似的。
)14、任何一式动作都是由身体的「中线」开始,在「中线」结束。
15、如果手掌、手指能放松,手腕不僵、不丢、不折;则整个手掌和手指自然有胀满感觉,手指亦会自然张开。
太极拳32式分解教学
![太极拳32式分解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068207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1.png)
太极拳32式分解教学一段1、起势:并脚直立、两腿夹紧,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手平提、与肩同高,曲膝按掌、平于腹前。
2、右揽雀尾:稍右转体、丁步右抱,转体(东南)上步、弓步左棚;后坐扣脚、丁步左抱,转体上步、弓步右棚(西),反手棚臂、后坐下捋,搭手前挤,后坐平云、扣脚左转,丁步斜按,(扣脚旋手,转体换重,收脚按掌,)(西南)(吴式)。
3、左单鞭:右手变勾、转体上步,弓步推掌(东)。
4、左琵琶势:跟步展臂,(右手平摆,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自然下落),后坐引手(左手向上摆,右手往回带),虚步合手。
5、进步搬拦锤:左转摆脚(活步摆脚),臂下穿掌,上步摆脚,转体穿掌,上步拦掌、跟步冲拳(孙)。
6、如封似闭:后坐开掌(转腕分手),上步收掌,弓步推按。
7、左右搂膝拗步(2次):后坐撇脚(翻手左转)、摆臂收脚(收脚托掌),上步屈肘、弓步搂推(后蹬);后坐撇脚(翻手右转)、摆臂收脚(收脚托掌),上步屈肘、弓步搂推(后蹬)。
二段8、右单鞭:(右碾脚)后坐扣脚、右转开掌(转体运臂),左坐转体(左坐云手),收脚勾手,转体上步,弓步推掌。
9、右云手(3次):后坐扣脚、转体松勾,右云换重、翻掌并步,左云换重、翻掌开步;右云换重、翻掌并步、左云换重、翻掌开步;右云换重,翻掌跟步。
10、右左野马分鬓(2次):左坐带掌、丁步左抱,旋腰出步、弓步右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旋腰出步、弓步左分(西)。
11、海底针:跟步摆掌,换重抽掌(后坐微转,提膝抽手)虚部插掌(西)。
12、闪通背:收脚提手,弓步撑推。
13、右揽雀尾:后坐撇脚、左转收脚(丁步左抱),旋腰上步、弓步右棚,旋腰翻掌(反手棚臂),左转后捋(后坐下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转腕分手,后坐引手,弓步推按(后蹬)。
三段14、转身撇身锤:后坐扣脚(扣到位),左转开掌,丁步握拳(坐腿握拳,收脚搭手)、(右坐收脚,搭手握拳),上步举拳,弓步撇拳。
15、捋挤式(左右):后坐扣脚(松拳变掌)、旋腰带掌、弓步穿抹,收脚(旋腰)下捋,(旋腰)上步搭手,弓步前挤(东南);后坐扣脚、旋腰带掌,弓步穿抹,收脚(旋腰)下捋、(旋腰)上步搭手、弓步前挤(东北)。
太极拳基础步法
![太极拳基础步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44a87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1.png)
太极拳基础步法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它以柔和、缓慢、流畅的动作特点而闻名。
太极拳基础步法是学习太极拳的第一步,它包括身法、步法、手法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太极拳基础步法。
一、身法1. 直立:太极拳的起始姿势是直立,两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
2. 起势:起势是太极拳开始的动作,它包含了起身、抬手等动作。
起身时,先抬头挺胸,然后将左脚向左迈出一步,并同时将双手由身体两侧抬至胸前。
3. 还原:还原是回到直立姿势的动作。
还原时,先将右脚收回到左脚旁边,并同时将双手放回到身体两侧。
二、步法1. 单步:单步是太极拳中最基本的步法之一。
单步时,先将重心移到右脚上,并向前迈出左脚。
迈出后,再将重心移到左脚上,并收回右脚。
2. 双步:双步是太极拳中另一种基本的步法。
双步时,先将重心移到右脚上,并向前迈出左脚。
接着,再将重心移到左脚上,并向前迈出右脚。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双步。
3. 行走:行走是太极拳中常见的步法之一。
行走时,先将重心移到右脚上,并向前迈出左脚。
接着,再将重心移到左脚上,并向前迈出右脚。
这样不断地交替迈步,就可以实现行走。
三、手法1. 掤:掤是太极拳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
掤时,先将左手从身体侧面抬起至胸前,然后伸直向前推出。
2. 捋:捋是太极拳中常见的手法之一。
捋时,先将右手从身体侧面抬起至胸前,然后伸直向左侧捋出。
3. 擠:擠是太极拳中常见的手法之一。
擠时,先将左手从身体侧面抬起至胸前,然后伸直向右侧擠出。
4. 按:按是太极拳中常见的手法之一。
按时,先将右手从身体侧面抬起至胸前,然后伸直向下按出。
以上是太极拳基础步法的详细介绍。
学习太极拳需要不断地练习和体验,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掌握太极拳技巧和精髓。
太极拳24式动作招式详细分解
![太极拳24式动作招式详细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933a32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d.png)
太极拳24式动作招式详细分解太极拳24式动作招式详细分解导语:24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为了更好的宣扬太极拳的精神,在传统太极的基础上进行创编的一套拳法,招式简单,内容丰富,很适合人们日常锻炼身体。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太极拳24式动作招式详细分解,欢迎大家参考!一、第一组(一)起势(1)身体自然伸直,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视。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
(起势由立正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宽与肩同,手心向下。
(3)上体保持正直,两腿曲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肩相对;眼要平视。
(二)左右野马分鬃(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到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画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画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及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右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间朝前;眼看左手。
(3)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度---60度),随即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到左腿;同时左手翻掌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画弧放在左手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着地,眼看左手。
(4)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5)与(3)同,左右方向相反。
(6)与(4)同,左右方向相反要点:身体要正直,不可东倒西歪也不可过于向前或者向后,身体自然放松,手部动作呈弧形,以腰为轴转动身体。
太极拳十二式太极拳图解
![太极拳十二式太极拳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8a0ceeea783e0912a2162ab6.png)
太极拳十二式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材的内容,是在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编成的。
全套共分十二动,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和课时较少时学习,也可以作为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之前的基础练习。
(-)动作名称及动作说明1.起势;身体放松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眼向前平视,呼吸自然(图7-3-1-1-1~2)。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掌高与肩平(图7-3-1-1-3)。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慢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落至腹前(图7-3-1-1-4)。
2.野马分鬃;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左掌经体前向下划弧放在右掌下,两掌心上下相对成抱球状(图7-3-1-2-1)。
上体左转,左脚向前方迈出成左弓步,左右掌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图7-3-1-2-2~3)。
攻防含义:我方一手化解对方攻击的手臂,另一手攻击对方。
3.白鹤亮翅;上体微向左转,左掌翻掌向下,右掌向左划弧,掌心转向上,与左掌成抱球状。
同时右脚向前跟半步(图7-3-1-3-1)。
上体后坐,稍向右转,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稍向左转,两掌随转体向右上左下分开(图7-3-1-3-2)。
4.搂膝拗步;上体稍向左转,左手掌心向上,向左斜上方弧形摆起,右臂内旋掌心向下向左落至左胸前。
两手不停,随之身体右转,右手向下向右斜上方摆起,掌心斜向上,左臂内旋,随转体落至右胸前,掌心朝下,左脚同时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方向(图7-3-1-4-1~2)。
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平;左掌向下由左膝前接过落至左胯旁掌心朝下(图7-3-1-4-3~4)。
5.手挥琵琶;重心前移,右脚跟进半步,上体稍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同时左掌由左下向上挑举,右掌收回放在左臂肘部内侧,上体微向左转两肘微下沉(图7-3-1-5-1~3)。
攻防含义:我方用右手防开对方的进攻,同时左手攻击对方。
原始太极拳快部(文本)
![原始太极拳快部(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a158567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0.png)
149.双格肘左脚向西进步,膝弓,右腿蹬直成左弓步。
同时,双拳上旋,拳心朝上,屈肘经胸前收于腰间,齐向后顶肘,双拳眼朝外。
面向正西。
眼平视前方。
(图227)要领:进步、收拳、顶肘要协调,顶肘时两臂动作要对称。
双拳内收吸气,顶肘时呼气,发力要刚猛,力透肘尖。
150.右式开弓射虎左脚尖里扣,右脚尖外摆,重心左称成左弓步。
同时,双拳由胸前,左拳屈肘靠挑,右拳右冲。
面向东北。
眼平视。
(图228)要领;同前述。
151.扑面掌两脚原地不动,向左拧腰,身左转向西。
同时,左拳由上下击,高与肩平。
右拳变掌屈腕前穿,至左肩上方时掌背贴肩,掌心向上,肘部撑圆,小臂内旋,沿左臂向前滚掌,与肩平齐时,右掌横置,掌心朝外,掌指向左。
同时,左拳内旋,屈肘收于腰间。
面向正西。
眼平视。
(图229)要领:滚掌用螺旋力,注意和肩、肘、腰胯配合一致。
穿掌时吸气,气沉丹田,蓄而后发,滚掌前击呼气,力透掌心。
152.撇身锤左脚尖内扣,右脚尖外展,身向后转。
同时,右手握拳,左拳变掌附在右腕里侧,随转体向右后撇身打。
方向面对正东。
眼平视。
(图230)动作要领同前述。
153.上部高探马(1)左脚向前跨步成左弓步,得以前移,上体向前俯身腰。
同时,右拳变掌内旋,掌心向左,左手护腕,由左上经面前向右下顺缠至左脚前,高度距地面1尺。
右手随转掌翻至掌心朝上,掌指朝前。
身向正东。
眼下视右掌。
(图231)(2)右脚前跨成右弓步,双手型不变,随向上起身前插掌,高度与肩平。
面向正东。
眼平视。
(图232)要领:动作(1)、(2)要连贯,一气呵成。
缠掌两臂撑圆,自然吸气,蓄力丹田,动作要柔和、舒展。
前插掌应借起身向上冲力,劲力刚猛,采用横劲,自然呼气,蓄而后发,力贯掌指。
154.单鞭右脚尖里扣,左脚尖外展,重心于两腿之间,成马步做单鞭式。
动作要领同前述。
唯面向西。
155.仆步败式右脚后撤步,屈膝下蹲,左脚侧伸,脚尖里扣,重心右移,成右仆步。
同时,左掌向右上经头前向右顺缠,置右肩前成立掌,掌心向外,掌指向上。
太极拳内功练习八种方法
![太极拳内功练习八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fa01c384868762caaed5cb.png)
太极拳内功练习八种方法太极拳如今越来越受人欢迎,大家知道,学习太极拳如何练习内功吗?下面梳理了太极拳内功练习八种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台阶上,两脚齐肩宽,脚掌踏平,小腿垂直与大腿成90度。
背脊要直,全身放松、心情安定,进入练功态。
一、脚呼吸法,又称"踵提呼吸法",简称"踵息法"。
练习方法:提脚跟。
意注脚跟,要轻轻慢慢的往起提脚跟(此时感觉小腹上翻)忘掉脚跟转想脚大趾,轻轻慢慢的往起翘脚大趾(此时感觉小腹下翻。
小腹之上翻下翻谓丹田内转,亦称翻江搅海)然后忘掉脚大趾再想提脚跟,之后再提脚大趾。
如此一提一翘,反复练习9次。
提脚跟时为吸,翘脚大趾时为呼,是谓脚踵呼吸法,属高层次的呼吸法,非常人用口鼻呼吸。
古人云:"圣息以踵,由脚踵而头顶一气呵成。
"提脚跟时督脉升,翘脚大趾时任脉降。
其养生作用不言而喻。
技击作用:在稚手时,拿人时则提脚跟,发人时则翘脚大趾(指前脚、虚脚)。
二、运睾丸练习方法:意注睾丸。
睾丸要轻轻慢慢的向上抽提(此时感觉肩井穴和环跳穴关闭)。
然后松时睾丸(此时感觉肩井穴和环跳穴都开)。
这后再提,再松,如此反复练习9次。
女子运会阴穴,也是一提,一松。
或运乳头(黑圈以内部分)亦可。
睾丸属翘脉(阴翘,阳翘),翘脉是管人体升降的。
体用:做"金鸡独立"势时,提睾丸,做仆步下势时松开睾丸。
三、胎息法(肚脐呼吸法)练心方法:意注肚脐。
收肚脐,稍停。
松开肚脐,稍停。
如此一收,一松,反复练心9次。
感觉:当在收肚脐时,感觉左右两肾在往左右两侧开、当松开肚脐时,感觉两肾在合。
四、劳功呼吸法练习手心相对一尺侧置于膝上,展指凸掌心劳宫吐气,然后空手心劳功吸气。
如此一展一空,反复练习9次。
感觉:当做劳宫呼吸时,涌泉也在同步呼吸,因手心脚心关窍相通。
技击应用:在推手中发人时,要展指凸掌劳宫吐力,抓筋闭脉时,要空手心气贯指梢,甲欲透骨。
健身作用:十指连心,手指通内脏,练指掌同时也在练内脏;手是人脑的外在表现,练手指同时也在锻炼人脑,脑是人体重点保健部位。
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八式)详解
![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八式)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a03968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f.png)
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八式)简 介太极拳入门套路(十八式)是萃取传统太极拳套路精髓创编的一套适合全民习练的基础套路。
初学者可作为入门学习之用,动作少易学,路线简易好记,既保留了传统太极拳套路的风格,又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下养生健身的需求。
达到从繁华中求简单,从简单中练精,从练精中入神,一通百通、入神化虚的效果。
套路拳式名称1 、起势2 、揽雀尾3 、单鞭4 、提手上势5 、白鹤亮翅6 、搂膝拗步7 、海底针8 、闪通背9 、云手(2个)10 、单鞭11 、左右分脚12 、倒撵猴(3个)13 、左右打虎14 、回身右蹬脚15 、进步搬拦锤16 、如封似闭17 、十字手18 、收势套路演练说明(以面向南起势为例)预 备:身形:面向南,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头容正直,嘴自然微闭。
要求:1、两眼平视,下颌微收,舌抵上腭,自然呼吸。
2、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尾闾中正、松腰松胯。
并贯穿于整套动作之中。
第一式 起势动作一:重心右移,提起左脚,脚跟先离地;向左开步,脚尖先着地,渐全脚踏实,重心移至两脚中间。
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
上体保持身形不变。
动作二:全身放松,两膝微曲,两臂自然向前、向上抬起,掌心朝下。
高与肩平,与肩同宽。
动作三:沉肩坠肘,两臂下落于胯旁,舒掌坐腕,然后曲膝下蹲。
要点:动作连贯,呼吸自然。
下蹲时上身保持正直,膝盖不过脚尖,臀部不后凸,保持尾闾中正。
第二式 揽雀尾( 一)左 掤 式动作一:重心左移,右转腰带动右脚尖外摆(朝西南方向),右臂随转腰微抬,沉肩坠肘。
动作二:重心慢慢移至右腿,提左脚收于右踝内侧,同时动作三:右腿坐实,左脚向前方(南)轻轻迈出(注意两脚不在一条线上),脚跟先着地。
蹬右腿,重心渐渐移向左脚而至全脚踏实,成左弓步;左小臂随身体向南、向上 掤 出,高与肩平,掌心向内;右手下 採至右胯前外侧,高与胯齐,掌心向下。
两掌有对拉之意。
目视前方(南)。
要点:1 、弓步时,两脚不能在一条线上。
学会正确的太极拳方法
![学会正确的太极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d548a7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2.png)
学会正确的太极拳方法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拳术武术,称为“内家拳”。
它因为具有健身、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等多种好处,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
对于初学者而言,正确的太极拳方法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会太极拳,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动作带来的不良影响。
1. 了解太极拳的基本姿势正确的太极拳方法从最基本的姿势开始。
首先要掌握的是“起势式”。
起势式是太极拳的起点,也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动态静态结合的基本姿势。
这个姿势的动作看似简单,但却十分重要。
正确的起势可以使你的身体处于合适的状态,可以为后面的动作做好准备。
2. 注意呼吸在太极拳中,呼吸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地呼吸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吸收氧气,加强肺部的功能。
因此,太极拳中的呼吸方式是非常特别的,它结合了深呼吸和鼻吸口吐的特点。
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要保持深呼吸,使气息通畅,增强体能和精力。
3. 保持身体的平衡太极拳中的平衡非常重要。
正确的平衡可以避免摔倒和受伤。
同时,平衡还可以增加你的自信和练习的效果。
因此,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的平衡,尤其是在动作复杂的时候。
要通过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身体平衡能力。
4. 以慢为快太极拳是以慢为快的。
这是因为太极拳强调的是内功和神功,而不是外功。
因此,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动作的舒缓、缓慢,特别是在动作的开始与结束时,更要保持平稳的节奏和动作。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太极拳的效果,尤其是对身体的健康有益。
5. 视觉与内在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视觉是非常重要的外在感受,而内在的感受则是更加微妙的感觉。
因此,在学习太极拳的时候,要保持一种身心的平衡,同时注重注意力的集中。
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太极拳的魅力,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正确的太极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会太极拳,还可以帮助人们避免一些错误动作带来的不良后果。
因此,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姿势、呼吸、平衡等要素之外,还需要注重动作的缓慢,注意力的集中,以及内在感受的反馈。
太极的基本入门步法
![太极的基本入门步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6911e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a.png)
太极的基本入门步法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和养生功法,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柔和的动作而闻名于世。
学习太极拳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基本的入门步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太极拳的基本入门步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太极拳。
1. 站桩太极拳的基本入门步法之一是站桩。
站桩是太极拳的起始姿势,也是练习太极拳时最基本的姿势。
站桩时,身体保持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腿略微弯曲,呈半蹲状。
双手自然下垂,手指微微张开。
站桩时,注意身体放松,保持呼吸平稳。
2. 开合太极拳的开合动作是入门步法中的关键动作之一。
开合是指双手向两侧打开再合拢的动作。
通过开合动作,可以舒展肩背,活络关节。
开合时,手臂自然打开,与身体呈直线状,然后再慢慢合拢至胸前。
开合时,注意手臂的动作要柔和流畅,不要用力过猛。
3. 单鞭太极拳的单鞭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姿势,也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常见动作。
单鞭的动作是左手向前伸直,掌心向下,右手自然下垂。
单鞭时,身体稍微向左侧倾斜,呈半蹲状。
单鞭的动作要轻盈悠长,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4. 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太极拳入门步法中的一个经典动作。
白鹤亮翅的动作是左手向前伸直,掌心向上,右手自然下垂。
同时,右脚向前迈出一步,重心移到右腿上。
白鹤亮翅的动作要求身体的协调和平衡,注意保持呼吸的稳定。
5. 左右野马分鬃左右野马分鬃是太极拳入门步法中的一种常见动作。
左右野马分鬃的动作是左手向左侧伸直,掌心向下,右手自然下垂。
同时,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重心移到左腿上。
左右野马分鬃的动作要求身体的灵活和协调,注意保持腿部的稳定。
6. 云手云手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连续动作。
云手的动作是以圆形的手臂运动为基础,左右手交替进行。
云手的动作要求手臂的协调和流畅,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呼吸的稳定。
7. 单鞭太极拳的单鞭动作在基本入门步法中出现过,但在太极拳的整个练习过程中,单鞭是一种常见的姿势。
单鞭的动作是左手向前伸直,掌心向下,右手自然下垂。
单鞭时,身体稍微向左侧倾斜,呈半蹲状。
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85af92b307e87100f6967e.png)
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一、肩臂功。
1、耸肩沉肩:①垂手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上耸提;③双肩同时向下松坠,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复原状。
要求:身体自然直立,肩关节放松,上耸下沉轻松自然,节奏明快、均匀。
2、开肩合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裹合;③恢复原状;④双肩同时向后展开;⑤恢复原状。
以上5个动作连贯反复进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头容正直,双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动,不可上耸。
3、前后转肩:前转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回环转动。
要求:双肩放松,转动快而均匀。
后转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后回环转动。
要求:同前转肩。
左右交叉前后转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一先一后向前转动;③向前转动二个八拍之后,双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转动。
要求:同前、后转肩。
4、掤臂挤圆:①弓步站立,双手在体前相交如右弓步,则右手在外,掌心对里;左腕附于右腕里侧,左手心向外。
如左弓步,则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识引带双手向前作挤势,后腿微用力蹬,腰略发劲,双臂以掤圆之势向前挤迫。
③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为弓步;双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双腕仍相贴近。
如此按②③反复运动。
要求:不要用拙力,双臂前挤与弓步蹬腿、塌腰协调,挤迫与放松收回要柔韧而富有弹性,双肩松沉,不可抬肘。
二、腰功。
1、俯腰高血压、眩晕等患者不宜做:前俯:①并步站立,双手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②上身俯腰前屈,双手贴地;③直体挺腰双手上举。
按以上①②③,反复运动;④还原。
要求:双腿挺膝伸直站稳;上体尽量挺胸塌腰;前俯时要抬头,头顶不可下垂。
侧俯:①并步直体站立,双手5指交叉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②上身左右转腰约450,双脚不动;③上身向左右侧俯腰前屈,双手贴向地面;④上身回至动作①再向另一侧俯腰弯曲。
以上4个动作反复做。
⑤立正还原。
要求:同前俯。
2、转腰:①双脚开立,双手叉腰;②以腰为轴,从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环绕,即做“腰部回旋”式动作。
太极拳练功要领
![太极拳练功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e07f7cf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6.png)
太极拳练功要领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之一,也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健身运动。
太极拳练功要领涵盖了姿势、呼吸、阳气引导等方面。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太极拳练功要领。
一、姿势要准确正确的姿势是太极拳练功的关键。
首先,站直站稳,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在两腿上。
其次,身体保持纵轴线的平衡,腰部轻微后收,肩膀放松下沉,胸部收缩,颈部挺直,头顶微微提起。
手臂放松自然,手指微微弯曲,双手胯间停留,身体自然呼吸。
在太极拳的运动中,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活动都要有一个规范姿势,这样才能练出标准的太极拳。
二、呼吸要有节奏太极拳的呼吸要求慢而深,如自然呼吸般轻松。
每当切换动作时,要以鼻吸气,口呼气,形成一种有节奏的呼吸方式。
在吸气时,以腹部为中心吸气,腹部随之鼓起;呼气时,腹部向内缩凹,吐出大量二氧化碳。
这样可以提高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让身体更健康。
三、劲力有所用太极拳所讲的“劲力有所用”,就是在呼吸的同时,将意念集中于身体各个关节点上,将内劲通过肌肉,骨骼,腰,背等部位传递出去,形成一种发力的状态。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一些动作需要通过内劲的运用来形成招式,而这种内劲只有在呼吸、意念、身法等一系列动作的配合下才能顺利实现。
四、阳气引导太极拳讲究“阳气引导”,也就是将自然界的气流引入体内,让身体更加舒适、自然。
练太极拳时,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安静环境,在放松身体的前提下,尽量使环境充满自然气氛。
可以想象整个身体都被柔软的光线包裹着,所有内心的负面情绪也一起消失了。
这样,可以让身体舒适、意识到人体与自然的紧密联系,通过放松,增强自身气场,从而让运动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
五、坚持不懈太极拳的初学者都必须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不断练习才会有好的效果。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伸展、放松身体,让身体的柔韧性得到锻炼。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动作非常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越来越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太极拳的练习应该是渐进的,动作应当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可能会受伤。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套路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18dcb740bcd126fff7050bb0.png)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套路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介绍要知太极拳之来由,必先知太极之含意。
太极即太虚。
“太”者,有极其至大的意思。
“虚”者,空虚无物之意。
太虚为空空之境,真气所充,神明之宫府。
真气之精微无运不至,故主生化之本始,运气之真元。
太极乘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这就是太极生阴阳之理。
“阴阳”是古代哲学理论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内部不同属性的相互对立统一与转化。
阴阳观念中具有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转化的特点,太极拳就是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套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兼,形意结合,顺逆缠丝等阴阳相合的动作套路,阴阳相合而为太极,所以将这套拳称之为太极拳。
如按太极拳姿势要求去练习,持之以恒,日久就可以练到五阴五阳的功夫。
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
达到这种程度时,太极理气活跃,气机相通,真气充盛,阴阳平衡,周身上下内外形气一体,如太极之象,混然一圆。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温县城东的青风岭上,600年前叫常杨村。
据温县县志记载:“明洪武初年,因元铁木耳守怀庆(怀庆府管辖八县,温县在内),明兵久攻不下,急于统一天下。
太祖迁怒于民,大加屠戮,时温民死者甚多……..。
”相传有三洗怀庆之言。
人烟几绝,乃迁民填补,屯田垦荒。
十有八九由山西洪桐迁来,当地至今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桐大槐树”的说法。
陈氏始祖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桐县。
明洪武7年(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今沁阳)。
因始祖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为近邻乡民所敬重。
故将其居住的地方叫陈卜庄(解放后,陈卜庄并归温县,至今仍叫陈卜庄)。
先祖后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又迁居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
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常杨村易名陈家沟。
始祖陈卜居温县后,为奠定家业基础,偏重于垦种兴建。
秘传太极拳行功九法和桩功九法
![秘传太极拳行功九法和桩功九法](https://img.taocdn.com/s3/m/06bdedb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3.png)
秘传太极拳行功九法和桩功九法太极拳行功九法和桩功九法是陈氏太极拳先辈郭永福前辈家传的训练秘法,早期一直都是父子相承,秘不外传。
当年我拜访郭氏的后人,求教并学习了此法,受益匪浅,经过多年的习练,感觉此功法是修炼太极拳的必修法术,涨功快,长期练习能打下扎实的基础,现在把修炼顺序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详细的教学视频,我们在整理制作之中,必要时会在网络或者线下开班传授,让这一太极瑰宝传承下去。
特此说明一下:因为教学初期一直是帮着师父打市场,所传的内容仅限师传本门的东西,现在传授的是我本人整理的系统训练体系,是我们独有的,首次公开,有缘者得之。
《太极拳秘传行功九法谱》预备三势动作名称一、春风汤阳手二、汤于风春阴阳手三、汤于风春肩肘手第一法:顺逆缠丝动作名称第一组:顺缠丝动作组合预备式:提手上势一、里手顺缠靠打提(左)膝二、螺旋升降内转翻(右腿)提腿三、金鸡晒膀双掳手四、双搬手鬓边插花五、收手第二组:逆缠丝动作名称一、平捋手逆缠腿靠打提(左)膝二、螺旋开合迎门顶(右)肘三、下捋劲内盘双掳手(左腿提)四、外拦逆缠提推胸肘(右肘)第三组:顺逆双变缠丝劲动作名称一、拗拦手抓回推肘(左膝右肘)二、外拦撤(挂)脚夜叉探海三、顺撂手转身飞仙掌四、内旋横肘双开收势第二法:棚劲动作练习动作名称一、棚捋劲组合:双棚下捋顺水推舟二、棚按劲组合:外靠里打顺按掌三、棚挤劲组合:顺手搬打横压腾挤四、棚採劲组合:拗手搬採倒捻红五、棚挒劲组合:抽樑换柱外压靠打六、棚肘劲组合:托天掌转身三请客七、棚靠劲组合:双棚手狮子抱球八、双棚劲:金刚双棚势第三法:捋劲组合练习动作名称一、捋棚劲组合:紧三步,捋腾棚打二、捋按劲组合:压手上肘,猿猴开领三、捋挤劲组合:横直捋挤,火蝠攒心四、捋採劲组合:钟馗抹额,束身解带五、捋挒劲组合:横直提炮,下击上掳六、捋肘劲组合:拗肘搬打横压折手撩斩七、捋靠劲组合:转身十字靠,双阳合手八、阴阳双缠捋盘手第四法:挤劲组合动作名称一、挤棚劲组合:倒插步,封闭捉拿、圈园步,封闭捉拿二、挤捋劲组合:掩手双捋,腾手里斩三、挤按劲组合:滑合步、掩手探打四、双挤劲组合:抬手滑步合手手,三封挤身五、挤採劲组合:烈女捧金盒、五子转还、转身红拳、苍龙摆尾六、挤例劲组合:外靠里抓拗手,双架梁,转身翻打七、挤肘劲组合:提鸾护身肘、八方变换八、挤靠劲组合:钻身靠截前、掩后过头第五法:按劲动作组合名称一、按棚劲组合:双架梁,抱膝推舟二、按捋劲组合:天王降妖,双掳手三、按挤劲组合:掏掳挤打,低警挂取四、双按劲组合:外拦撤脚,提按炮斩手五、按採劲组合:横直圈挂,扭羊头六、按例劲组合:后坐挂腿,里丢手七、按肘劲组合:顺手搬打,腾旋肘八、按靠劲组合:抱头推山,拗拦靠第六法:採劲组合练习动作名称一、採棚劲组合:转上红拳,观音献掌二、採捋劲组合:劈来脚,入步连心三、採挤劲组合:回头指路,小座子四、採按劲组合:迎面飞仙掌,压手五、双採劲组合:拗搂棚打,搬丢手六、採挒劲组合:翻铁杆,刘海捕蝉七、採肘劲组合:顺压手,上肘撑掌八、採靠劲组合:实转虚,银蛇入洞第七法:挒劲组合动作名称一、挒棚劲组合:圈拗手、抓回推掌二、挒捋劲组合:软手提袍,半转捋三、挒挤劲组合:滚手,挒压手挤换步四、挒按劲组合:斩手回挒搂膝五、挒採劲组合:直符送书,搅手六、双挒劲组合:直攒两拳,转回身七、挒肘劲组合:右插脚,回收看肘八、挒靠劲组合:偷腿一脚,踏杀第八法:肘劲组合动作名称一、肘棚劲组合:斜踏步,拗手盘肘二、肘捋劲组合:捋回来,马前斩草三、肘挤劲组合:止挑肘,转身护心四、肘按劲组合:双盘肘,偷步就按五、肘棌劲组合:抹眉红,左右搭肩六、肘挒劲组合:黑虎拦路,斩手炮七、双肘劲组合:滚栓搭刷,转盘肘八、肘靠劲组合:顺鸾肘,往里就蹉第九法:靠劲组合动作名称一、靠棚劲组合:拗步通背,高探马二、靠捋劲组合:直入势,抽身随将三、靠挤劲组合:铺地虎,一冲一挡四、靠按劲组合:十字脚,回挂按下五、靠採劲组合:混江龙,空中献爪六、靠挒劲组合:外靠里打顺逆翻七、靠肘劲组合:贴身靠,拗肘变拦八、双靠劲组合:转过来,回头望月《太极拳秘传桩功九法谱》预备式:无极桩、动作、提手上势;第一式法:易存太极两仪生;动作一:旋腰转脊运髓脑;动作二:腰宰上下舞九节;动作三:内脏鼓荡掌开合;第二式法:乾坤平转劲气畅;动作一:柔中寓刚手对拉;动作二:卷放腰隙势托天;动作三:内外六合修伸缩;第三式法:腹腰领体劲开合;动作一:转膝旋踝∞字扣(平转∞字扣)动作二:转开运化弧圆缠(抛∞字扣);动作三:太极阴阳无始终(前后∞字扣);第四式法:周身一家气势鸿;动作一:松柔刚健试弹性(胸双外缠);动作二:腹腰催臂飘云鹏(胸双内缠);动作三:节节贯串身肢长(腰隙横转);第五式法:腰胯胸膝转四正;动作一:左胯右胸阳转鹏;附动作一:阴胸阴胯平转捋;动作二:阳胯阴胸转出按;动作三:阴胯阳胸平转挤;第六式法:身胯横练∞字扣;动作一:马步横转∞字扣;动作二:左胯腹丹横修圆;动作三:腹背同转求内动;第七式法:会阴领体张五弓;动作一:会阴右转膝左旋(腿弓张);动作二:会阴右转背左旋(背弓张);动作三:会阴右转胸臂缠(臂弓张);第八式法:胸腰膝胯合四隅;动作一:腰身缠分出采;动作二:旋踝转腰胯上抛(生挒劲);动作三:腹胸相合开出肘;动作附:胸胯腰合转生;靠第九式法:以外引内修太极;动作一:螺旋缠绕转丹田;动作二:腹背平转调阴阳;动作三:整体旋转论升降;收势:合太极;。
太极六式基本功法拳谱及讲解
![太极六式基本功法拳谱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4f249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1.png)
太极六式基本功法拳谱及讲解一、起势调息1. 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身体放松,呼吸自然。
2. 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手指放松。
3. 调息三次,深呼吸,呼气时将身体中的浊气排出,吸气时将新鲜空气吸入。
二、太极拳手型1. 掌:五指并拢,掌心内含,形如荷叶。
2. 拳:四指并拢,拇指紧扣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
3. 勾手:五指并拢,屈腕勾起,形如鹰爪。
三、太极拳步型1. 弓步:前腿弓成直线,后腿自然下蹲,脚跟与脚尖对齐。
2. 虚步:后腿屈膝虚点地,前腿微屈,脚尖虚点地。
3. 独立步:一腿屈膝提起,另一腿独立支撑。
四、太极拳六式动作要领1. 揽雀尾:双手成勾手或掌,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身体随之前移,双手逆时针画弧至胸前。
然后双手向下画弧至腰间,再向外推出。
同时身体随之前移,右脚向左脚并拢。
2. 倒挂金钟:双手成拳,向上提起至腰间,然后向两侧分开至肩宽。
同时身体随之前移,左脚向前迈出一步。
接着双手向下画弧至腰间,再向外推出。
同时右脚向前迈出一步。
3. 懒扎衣:双手成掌,向上抬起至胸前。
然后双手向外画弧至腰间。
接着双手向上抬起至头顶上方。
同时身体随之前移,左脚向前迈出一步。
然后双手向下画弧至腰间。
最后双手向两侧分开至肩宽。
4. 六封四闭:双手成掌或勾手,向下画弧至腰间。
然后双手向上抬起至头顶上方。
接着双手向外画弧至腰间。
然后双手向下画弧至腹前。
最后双手向两侧分开至肩宽。
同时右脚向前迈出一步。
5. 单鞭:双手成勾手或掌,向上抬起至胸前。
然后双手向外画弧至腰间。
接着双手向上抬起至头顶上方。
同时身体随之前移,左脚向前迈出一步。
然后双手向下画弧至腰间。
最后双手向两侧分开至肩宽。
同时右脚向前迈出一步。
6. 金鸡独立:右腿屈膝提起,左腿独立支撑。
同时双手成拳或掌向上抬起至胸前。
然后双手向外画弧至腰间。
接着双手向上抬起至头顶上方。
同时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转移到左腿上。
右脚向前迈出一步落地成弓步。
同时双手向下画弧至腰间再向外推出成弓步状。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
![道门原始太极拳练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09c5da54693daef5ef73d89.png)
原始太极拳本拳法是轩辕黄帝根据蛇和喜鹊相斗时的形态所始创。
距今有五千年历史。
共有二百十二式。
原始太极拳属道家拳术,历代道长视其为珍宝,秘不外传。
北京白云观安声远道长,道家清微派第十五代“志”字辈传人,现已近九十高龄。
自幼从师白云观崔理真道长,后又从学高虎臣道长,经二位大师的教诲,安道长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继承了道家太极拳的真谛和绝技。
为不使之失传,安道长愿将原始太极拳贡献出来。
该拳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重在实用,走架开合蓄发,外导内引,练到一定火候,则可筑基成真,内气循任督二脉周天运行。
除拳法外,还有太极针、如意、吕祖纯阳剑、盘龙棍、太极八卦反手勾……等,拳械具备,风格独特。
此拳相传轩辕黄帝根据蛇鹊相斗所创。
拳谱记载:“黄帝偶行于坡前,看见蛇鹊相斗紧相连,鹊攻尾,首来救;鹊攻首,尾相连;鹊攻中,首尾援。
黄帝见到非偶然,从此留下太极拳。
”后经张三丰真人、其他道长精心提炼,按飞禽走兽动静形态,把技击、养生融于一炉,形成独特的道家拳法。
此拳共分动静快慢四部分。
(一)动部:又名十三式,练时以意运气,使周身百骸皆通。
(二)静部:是技击的主要部分。
(三)快部:也称后十三式,共十二套动作。
练时发劲要求猛、暴、脆、快、硬。
(四)慢部:也称拜四方,要求以形挂意,以意行气,以气试力。
达到意气相聚,运功发力的意到、气到、力到的内三合。
原始太极拳的特点分三个方面:(一)在劲力上要求刚柔相济。
主张只柔不刚则不坚,只刚不柔则不圆,刚柔相济才完全。
(二)在拳速上要求快慢相兼。
主张只快不慢则不轻,只慢不快则不精,快慢结合方为灵。
进而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弱,快而不乱,慢而不滞。
(三)技击上主张引进落空,以静制动。
但更强调看其神,观手足,乘虚而入,见隙发招。
本拳法由安声远道长传授,由其高足弟子,白云观居士骆巨方演练,张宏生整理。
说明:动作图中标线左实右虚。
动部太极十三式目录第一式:九转还阳功第二式:倒拽九牛第三式:三盘落地第四式:旱地拔葱第五式:双手推山第六式:左右换掌第七式:铁扇关门第八式:青龙探爪第九式:凤凰展翅第十式:左右削掌第十一式:仙人作揖第十二式:抱头观天第十三式:童子拜慈航动部太极十三式演练预备式面向正南,如受场地所限,面向其他方向也可以。
太极起势练法和用法
![太极起势练法和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5d6ad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f.png)
太极起势练法和用法太极起势是太极拳中最基本的练法之一,也是太极拳的入门练法。
它由五个基本动作组成,分别是“起势”、“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和“搂膝拗步”。
这五个动作有着特定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帮助练习者熟悉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呼吸方法和身体变化。
一、起势1. 动作描述起势是太极拳中最基本的动作之一,也是整套太极拳的开头。
具体操作如下:a. 站直身体,两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b. 向右转90度,左脚向左迈出一步,与肩同宽。
c. 同时将双手缓缓提至胸前,掌心向下。
d. 再将双手向上提至头顶上方,掌心向外。
2. 动作意义起势是太极拳中最简单、最基础的动作之一。
它代表了开始、初始状态和准备动作。
通过起势可以让练习者进入专注、放松状态,准备好接下来的动作。
二、单鞭1. 动作描述单鞭是太极拳中的一个基本动作,是起势之后的第一个动作。
具体操作如下:a. 将左脚向左转90度,右脚跟随着向右转90度。
b. 同时将左手向前伸出,掌心向下。
c. 右手向后伸出,掌心向上。
2. 动作意义单鞭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基本防御姿势。
通过单鞭可以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灵活性,并且可以提高练习者对身体变化和呼吸方法的掌握能力。
三、提手上势1. 动作描述提手上势是太极拳中的一个基本动作,是单鞭之后的第二个动作。
具体操作如下:a. 将左脚迈回原位,双手同时下落至胸前。
b. 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
c. 向右转90度,将双手沿着身体侧面缓缓抬起至头顶上方。
d. 右手贴着头部,肘部弯曲;左手掌心朝外伸出,向前方推出。
2. 动作意义提手上势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基本攻击姿势。
通过提手上势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并且可以提高练习者对太极拳中攻防转换的掌握能力。
四、白鹤亮翅1. 动作描述白鹤亮翅是太极拳中的一个基本动作,是提手上势之后的第三个动作。
具体操作如下:a. 将左脚向前迈一步,与右脚分开一个肩宽。
b. 同时将双手向两侧伸展开来,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
太极拳入门步法要领
![太极拳入门步法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a45b3bf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4.png)
太极拳入门步法要领太极拳入门步法要领太极拳源于道家,是道家哲学思想,特别是黄帝、老子,庄子等思想的体现,也是道家修行的入门功夫,下面店铺来给大家介绍太极拳入门步法要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太极拳入门步法要领一、太极拳入门步法起落要轻灵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
掌握好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缓起缓落的步法原则。
既要把握“猫步”中轻灵、柔和、敏捷、无声无息、“软着陆”的特点,又要领会“迈步如临渊”时,思想高度集中,谨慎小心,轻缓、窥探,随时可以收回、迈出的精神。
同时,还应匀速、连贯、绵绵不断。
否则,既会影响步法的任意互换,又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二、太极拳入门落脚的方位要准确这是检验拳式是否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每个动作都应按照基本要求,把脚落到应落的位置。
准则是“四正四隅”。
即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与正东、正西方向线形成夹角45°者,为中间方位、为斜方向。
在四个斜方位中,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套路行进方向线左或右,成夹角约30°者;二是夹角小于30°者,这是以“八卦”“五行”来表示太极拳定势的方位,也是太极拳独特的人体空间定位坐标。
既符合人体机理活动规律,又能使动作变换自如。
因此,行拳时必须朝上述四个正方向前进、后退,或某个斜方向斜进、斜退,不可偏离。
如失于准确,则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错误。
三、太极拳入门提脚的高度要适中原则是“进步宜低,退步宜高”。
低是贴近地面,高为不超过踝骨。
这就应特别注意步法转换时摆胯的高度要适中,并保持一致。
不能过高过低、忽高忽低。
同时还应注意“上步脚跟铲地,退步脚尖先行”的原则。
也就是说,进步时,前进脚脚跟先着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退步时,后退脚脚尖先落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
侧行步(横移步),前脚掌内侧先着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
四、太极拳入门两脚间要保持一定的横向距离间距的宽窄,应以便于身体重心转换为原则。
太极拳入门基本功攻略
![太极拳入门基本功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59219c7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2.png)
太极拳入门基本功攻略太极拳入门基本功攻略练习太极拳的话需要学习那些入门的基本功呢?以下是店铺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第一、练好基本功(1)采气:1、捧气通身;2、拉气进身;3、合气沉丹田;4、提气上丹田(2)站桩、转丹田、静坐(3)基本缠丝功法:1、正面缠丝;2、穿掌缠丝;3、侧面缠丝;4、横开步;5、前进步;6、倒步;7、独立步;8、小缠丝。
第二、套路练好了基本功就好比盖大楼打好了地基,地基以上的部分就按照地基的框架去建造就是了。
当吃透了套路中的劲路,真正体现出轻灵圆活时,就可以加大套路练习的遍数,练习器械、抖大杆和推手乃至散手。
第三、基本缠丝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基本缠丝功指的是太极拳的单式练习,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
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采气、站桩和一整套基本缠丝功法。
陈氏太极拳的传统练法是一个单式,一个单式地练,这个单式练不好就不能练下一个单式,最后才练套路。
今天正宗的陈式太极拳还是以站桩和一个单式的训练为基础的',只要这个单式里面的问题解决好了,套路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当今社会上练太极拳的人很少有人练习单式,或只是把单式作为发劲动作来练习,很少有人练习基本功,只练套路;甚至有不少人不知道太极拳还有基本功。
然而世界的上任何事物都是由初级到高级逐级发展的,没有任何事物和任何人可以逾越的,基础的东西就是最根本的东西,无论任何事物、任何武术拳种都不能例外。
太极拳的懂劲过程细致入微,拳架和推手练习都少不了,但首先是练好基本功。
必须吃透“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以及顺逆缠丝劲的运动规律;脚要有蹬地的感觉、身上要有节节贯串,螺旋走弧线的感觉,内劲催动的感觉,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传递,一丝一毫都不能含糊。
俗话说:“腰裆膝,发动机。
”你能感觉到吗?就是采气、站桩,看似简单,要想站好也不容易。
基本功与套路的关系就好比制造一辆高级轿车,高级轿车的特点是速度快、噪音低、乘坐舒适。
怎么生产出来的呢?那就必须有精密、高档的零件和一流的生产线。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详解,速度收藏学习!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详解,速度收藏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e4ef3e2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a.png)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详解,速度收藏学习!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是已故太极拳大师王守先老先生积数十年之经验秘传而来的。
它既具有各家太极拳的共同特点,又较为精简,使初学者易于掌握要领。
长期坚持锻炼,能使全身肌肉收放自如,气血易于贯通四肢百骸,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和气机交换,提高肌体免疫力,振奋生息之机,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抗衰老的功效。
太极拳基本功十二法,前六式多注重练心意,后六式重于练内劲。
它以空、松、意推动姿式动作,又以动带静,以意行气、以气行血,意之所至,即血流行之所至。
现将其整理出来,公诸同好,以供参考。
第一式: 悬锤式预备式: 身体端正自然,不偏不倚,不必故意挺胸或收腹,要平心静气,呼吸自然,意气下沉,头顶颌起,然后左脚向左分开,两脚距离与肩同宽。
两足平行,脚尖微向里扣,脚底正放,全身放松,不使力,两眼向前平视,两臂自然下垂,两脚自然站立,都似屈非屈、似直非直的姿势。
全部太极拳十二法每式之预备姿势,皆如是。
1、两臂左右分开,斜行向上作弧线,先由两手的食指带头上举,两手上举时,十个指头好象有丝牵向上升,以动抽丝之劲,动作需轻缓,不可紧张用力,肩关节松开,好象往外拉,同时肘尖也向下松垂,手臂姿势成为双线对称弧形,两手高至头部前上方,两臂举起时手心随之转向,先斜向外向上,两手行至头顶正中,转成两手向下,同时重心落于两腿中间,眼向前平视,神带手行。
2、下落时,以肘尖松沉劲带头,候两肘落至肩平时,两腿同时下弯,两手轻轻下按至脐下为止,臀部不可向后突出,膝稍向前弯出,下按时两手掌离身四、五寸,两手指尖距离约三至四寸,目前平视,要自然,不可用力,两手则如拨摇云雾意境,如此为一次。
然后下按之两手,各自外翻成半阴阳手,仍以食指带头上提,重复上述动作十二次,也可视各人体力而定。
第二式: 交摩掌式站好预备姿势后,左右两臂上提至臂平胸前,手心向下,先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两臂平屈于胸前六、七寸,右手向外向右平行划圈,左手向内向左平行划圈,两手均为顺时针方向运行,回至胸前两手划之圈应一般大,同时两腿屈膝下蹲,在两手回到胸前时,再慢慢起立,如是十二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太极拳本拳法是轩辕黄帝根据蛇和喜鹊相斗时的形态所始创。
距今有五千年历史。
共有二百十二式。
原始太极拳属道家拳术,历代道长视其为珍宝,秘不外传。
北京白云观安声远道长,道家清微派第十五代“志”字辈传人,现已近九十高龄。
自幼从师白云观崔理真道长,后又从学高虎臣道长,经二位大师的教诲,安道长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继承了道家太极拳的真谛和绝技。
为不使之失传,安道长愿将原始太极拳贡献出来。
该拳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重在实用,走架开合蓄发,外导内引,练到一定火候,则可筑基成真,内气循任督二脉周天运行。
除拳法外,还有太极针、如意、吕祖纯阳剑、盘龙棍、太极八卦反手勾……等,拳械具备,风格独特。
此拳相传轩辕黄帝根据蛇鹊相斗所创。
拳谱记载:“黄帝偶行于坡前,看见蛇鹊相斗紧相连,鹊攻尾,首来救;鹊攻首,尾相连;鹊攻中,首尾援。
黄帝见到非偶然,从此留下太极拳。
”后经张三丰真人、其他道长精心提炼,按飞禽走兽动静形态,把技击、养生融于一炉,形成独特的道家拳法。
此拳共分动静快慢四部分。
(一)动部:又名十三式,练时以意运气,使周身百骸皆通。
(二)静部:是技击的主要部分。
(三)快部:也称后十三式,共十二套动作。
练时发劲要求猛、暴、脆、快、硬。
(四)慢部:也称拜四方,要求以形挂意,以意行气,以气试力。
达到意气相聚,运功发力的意到、气到、力到的内三合。
原始太极拳的特点分三个方面:(一)在劲力上要求刚柔相济。
主张只柔不刚则不坚,只刚不柔则不圆,刚柔相济才完全。
(二)在拳速上要求快慢相兼。
主张只快不慢则不轻,只慢不快则不精,快慢结合方为灵。
进而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弱,快而不乱,慢而不滞。
(三)技击上主张引进落空,以静制动。
但更强调看其神,观手足,乘虚而入,见隙发招。
本拳法由安声远道长传授,由其高足弟子,白云观居士骆巨方演练,张宏生整理。
说明:动作图中标线左实右虚。
动部太极十三式目录第一式:九转还阳功第二式:倒拽九牛第三式:三盘落地第四式:旱地拔葱第五式:双手推山第六式:左右换掌第七式:铁扇关门第八式:青龙探爪第九式:凤凰展翅第十式:左右削掌第十一式:仙人作揖第十二式:抱头观天第十三式:童子拜慈航动部太极十三式演练预备式面向正南,如受场地所限,面向其他方向也可以。
身体直立,两肩下垂,双手五指并拢,略靠身体,垂于两侧。
掌心向内,头要正。
两脚跟不要过分并拢,脚尖外展。
眼平视(图1)。
要领:身要放松,表情要自然。
意念要静。
身体各部分要求简括为:头顶、颈竖、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提肛。
第一式九转还阳功1.托天抱目:双掌外旋,从身两侧直臂缓缓上抬,于头顶上方掌指相交,掌心斜相对。
抬头上视劳宫穴。
同时双脚跟提起,重心位于两腿中间(图2)。
双掌外翻,徐徐向身两侧下按,还原成预备式。
如此反复上托下按九次。
要领:双掌上抬,观想托住蓝天向上,双手上合有如抱住明月。
上托时自然吸气,使日月精气从劳宫穴灌入,顺手三阴经,沿任脉下行达丹田。
按掌时呼气.并使日月精气内转,周流四肢百骸。
2.揉太极:右手搭在左手背上,轻轻按在腹部。
先顺时针揉9圈.再逆时针揉9圈。
眼平视(图3)。
要领:要意守丹田,自然呼吸,手上提时吸气,下落时呼气,动作要轻柔缓慢。
3.拍太极:右手搭左手不变,双臂撑圆,前伸上提与心平,然后下拍腹部,如此反复前提下拍9次(图4)。
要领:要用意不用力。
4.灵官护法:从预备式开始,双手臂上提前伸,与肩同高。
掌心相对,掌指朝前,眼平视(图5)。
要领:伸掌时吸气,做到内静外动。
双臂伸直,水平向身两侧平展。
掌心向前,掌指朝外(图6)。
要领:双掌平展,自然呼气。
引气由丹田上升经手三阴三阳经贯充两掌,意念切忌过重。
双掌上翻,屈肘后抱。
掌心轻堵耳门,以略听不见外音而准。
掌指朝后,四指扣在风池穴上,双肘尖朝前。
眼平视(图7)。
要领:两手动作要同时进行,肘朝前时,不要耸肩。
尤其肩部要放松,心要静,意守丹田。
继上式不停,肘向身体两侧展开,再向身前并,还原成图7姿势。
如此反复展收9次(图8)。
要领:外展要挺胸,自然吸气,双掌随展放开耳门,前并时含胸,自然呼气,贯于双肘尖部。
双掌由头部两侧直臂上托,掌心朝上,掌指向后。
双脚跟随之提起,离地约1寸。
抬头上视双掌(图9)。
要领:掌上托时吸气,观想日月精气顺劳宫穴沉于丹田。
上托动作要缓慢。
双掌翻至掌心朝下,左手四指搭在右手指上,从体前下按至腹前。
掌指相搭,掌心向下。
随着按掌,两脚跟落实。
眼平视(图10)。
要领:下按掌两手臂要撑圆,自然呼气,意守丹田。
双足原地不动,双手分掌。
掌指向前,掌心相对,屈肘上提至腋下。
继而双掌内旋,直臂向前水平推出。
再逐渐过渡到立掌,两掌距离与肩同宽,掌心朝前,掌指向上。
眼视双掌(图11)。
要领:提掌推掌动作要协调一致。
提掌时自然吸气,推掌时呼气,意守劳宫穴。
两脚原地不动,上身挺腹后仰。
手型不变,直臂缓缓相随。
抬头后视(图12)。
后仰至极处时,即向前直身,双掌同时从头顶上方,向身两侧弧形下按,还原成预备式(图1)。
要领:后仰时,手臂与上身保持直线,同时自然吸气。
下按时呼气,意守劳宫穴。
5.摘星换斗:从预备式开始,两脚原地不动,双手握拳收于腰际。
左拳变仰掌,屈肘由胸前向身右侧平插,掌心朝上,掌指向左。
眼平视左掌(图13)。
要领:右小臂屈肘贴胸.眼神随掌走,插掌时自然吸气。
左手原掌型不变,经胸前向身左侧平云,再屈肘收回左肩处。
左掌再水平内旋,掌心朝上,掌指向右,缓缓上托至头上方。
右眼上视左掌背。
与此同时,右手变俯掌下按(图14)。
要领:平云、内旋、上托动作要连贯,上托时自然呼气。
两脚原地不动,上身向右屈,左掌随身尽力向右压,右掌也随之下按。
眼向右平视(图15)。
要领:屈身前,先吸气,随压掌自然呼气。
压掌的程度要尽力而行,按掌和侧压掌动作要协调一致。
上身先向右转,再向前俯身。
左掌随之由身右侧下按至右脚前,掌心以略离地为适。
右掌同时屈肘后伸.掌背贴后腰命门处。
眼视左掌(图16)。
要领:向前俯身拱腰.双腿站直,开始练时要量力而行,不得勉强。
左掌下按与右掌后伸要协调,下按时自然呼气。
原身形不变,左掌心向下,由左向右弧形转动至左脚前。
再由左脚转至右脚前。
眼随掌动(图16)。
如此反复做三次,还原成预备式。
要领:转掌时要拧腰转胯,以身助手。
从右向左吸气.从左向右呼气。
全部“摘星换斗”的动作要连贯、舒展。
6.摘星换斗右式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相反(图17、18、19)。
第二式倒拽九扭从预备式开始,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屈膝提起向前蹬出,与腹同高。
同时双手握拳收于腰侧,拳心朝上。
眼平视(图20)。
要领:蹬腿时脚尖要上翘.腿伸直,上体正。
左脚落地成左弓步。
双拳空握,左拳屈肘向前勾出.与口同高:右拳同时前伸,置于左肘下,拳眼朝上,拳心向左。
眼视左拳(图21)。
要领:左弓步与勾拳要同时完成,弓步后腿要蹬直,后脚不能拔起,上体中正。
勾拳要沉肩坠肘,右拳眼一定要置左肘尖下。
随上动,上身尽力前俯,左手型不变,右拳从身右侧直向后撩,拳心向前,拳眼向左。
眼下视左拳(图22)。
要领:前俯时步型不变,与后撩要同时进行。
意念中用鼻吸地气,缓慢、柔和地沉于丹田。
两足原地不动,向上起身,右拳由后屈肘收于腰侧,左手型不变,眼视左拳(图23)。
要领:右拳回收成立拳,拳心贴于腰侧。
自然呼气,将体内浊气全部呼净。
倒拽九扭右式: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相反(图21~27)。
第三式三盘落地从预备式起,双掌从身两侧直臂缓缓上捧,至头百会上方,向内屈腕,双掌心朝下,右手指搭左手指,眼上视掌心。
然后,双掌型不变,随身下蹲,经体前下按掌,双掌距地面1寸许。
眼下视掌背(图28)。
要领:上捧、下按动作连贯不停,按掌时两臂要撑圆。
捧时自然吸气,按时呼气.观想五脏之浊气,顺劳宫穴排出入地。
第四式旱地拔葱两脚原地不动,双掌前分,外旋至两脚侧成半握拳,拳眼朝前,随起身而上提。
眼前视(图29)。
要领:两膝略弯,两臂撑圆,上身不要前倾,呼吸任其自然。
意念上观想,分掌就是拨土,心轻堵耳门,以略听不见外音而准。
掌指朝后,四指扣在风池穴上,双肘尖朝前。
眼平视。
握拳是拔葱上提。
第五式双手推山双肘外分,肘尖朝外,两拳相对。
两小臂同时震肋,两拳收于腰侧,拳心朝上。
眼平视。
要领:肘外分时自然吸气,震肋时呼气。
双拳变掌直臂前推,与肩平,掌心朝前。
两膝略弯,身下蹲成马步,眼平视。
然后双掌变拳,收回腰间再变掌向前推。
如此反复三次。
要领:推掌时,两掌与肩宽,高度与肩平。
收拳时自然吸气,前推时自然呼气。
第六式左右换掌从预备式起,左手成立掌,屈肘上提至胸前,掌指向上,掌心朝右。
右掌同时收于腹前,掌心贴在下丹田位置上。
眼视左掌(图30)。
右掌先向左肘下插,再向右前翻出,左掌屈肘附于右肘旁,双掌心朝上。
同时右膝上提向右前蹬出,与腹同高。
眼视双掌(图31)。
右脚向前落地,双掌同时下翻,掌心朝下,向身左后双握手,重心后移左腿成左仆步。
眼视双掌。
右脚再向左撒步,右掌上提,左掌护腹(图32)。
要领:提掌、翻掌、踢腿、捋手动作要连贯协调,呼吸自然。
图32、33为左式换掌,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
第七式铁扇关门从预备式起,双手握拳收于腰际,拳心朝上,左膝上提向正前蹬脚。
眼前视(图34)。
要领:重心落于右腿,上身要稳。
踢腿时呼气,运气于左脚掌,随踢从涌泉穴放出。
左脚向前落地成左弓步。
双拳变掌,上提至胸前齐向前插。
掌心朝上,掌指向前。
眼视双掌(图35)。
要领:上提时双手要屈腕、并紧。
插掌与落步要同时进行。
插掌时呼气,气贯十指。
双掌内旋,掌心朝前成立掌,再向身两侧平展,掌心向外。
眼平视(图36)。
两掌再直臂前合。
如此反复动作三次(图35)。
要领:平展要挺胸、拔背、塌腰,手臂与肩平,合时要含胸拔背。
平展时自然吸气,合时呼气。
第八式青龙探爪从预备式起,左脚先向左开半步成马步式。
双掌外旋,从身两侧经胸前向内划弧,下按至两膝上。
双掌指斜相对。
眼视前方(图37)。
要领:开步、按掌动作要协调连贯.呼吸自然。
马步要低,上体要中正。
两脚原地不动,左掌内翻,掌心朝上,经胸前弧形上提,至左腋下时向左平插。
掌指向左,掌心向上,高与肩平。
身随左转,眼视左掌(图38)。
左掌屈肘经胸前向右推掌,高度与肩平。
掌心向外,掌指向上成立掌。
同时向右拧腰,身随之右转。
眼视右掌(图39)。
要领:向右拧腰转身。
下盘必须稳定不变。
插掌时自然吸气,推掌时呼气.意念上想着气从劳宫穴放出。
两脚原地不动,左掌经右肩处向下按在右膝处,再屈臂向左斜挑肘,肘尖略高于肩。
眼视左肘(图40)。
要领:按掌时自然吸气,挑肘时呼气,观想气从肘尖部放出。
上身不要前俯,下盘要站稳。
左掌向上向左平翻出掌,高度与肩平,掌心朝上,掌指向左。
眼视左掌(图41)。
要领:翻掌要先正身、坠肘,用抖劲翻出。
图42~45为左式青龙探爪,动作要领均同前述,唯方向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