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课外资源的恰当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课外资源的恰当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还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知识爆炸年代,来自纸质、网络等的多种信息,给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教学资源,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断“丰盈”起来。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不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出现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构建具有高品质的语文课程资源,最重要的是在文本的引领下,在师生不断的互动中建构符合价值观的理想内容,这是语文回归本色的需要,也是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需要。

一、精选匹配资料。拉近生本距离。

导人新课时,引火源自课外但又与课文密切相关的资料,或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或间接让学生对课文记叙的人物、描绘的事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感受,为了解人物、感悟文本做好铺垫。教学《鞋匠的儿子》第一课时,因为学生对美国的第16任总统林肯是相当陌生的,而课文中林肯的话因为过于质朴和含蓄也是非常难以透彻地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走近林肯、学习从人物的话语中体会

人物的内心,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个环节:听其言,识其人。我出示林肯一生中说过的三旬名言“1.让人民了解事实,国家就会安全。2.你可以在某些时间里欺骗所有的火,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某些人,但你决不能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3.我这个人走得慢,但从不后退。”让学生体认说这些话的人有着怎样的思想和品格?学生的答案很出色,这个人尊重人民,热爱祖国;他厌恶欺骗,倡导诚实;他碰到困难,不会退缩。在找到答案的同时,学生对说话者的敬意油然而生。在这时,我告诉学生他就是课文的主人公林肯,学生的目光顿时闪亮起来!这一课外资源的引入对学生来讲必不可少。这个环节同时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林肯盼语来了解他的为人和品格做了很好的示范。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摘引相关资料,寻觅文本主旨。

不少课文反映的人物生活的年代较为久远,而文章表现的内容叉不能真切明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要想透彻地感悟文本、把握主旨必须依赖教师引进形象性或背景性资料铺路搭桥,引舟摆渡,学生方可顺利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军神》这篇课文凸显了刘伯承的顽强到令人恐惧的意志:手术前坚决拒绝使用麻醉药;手术中医生都为他双手发颤,他忍受着剧痛抓破了崭新的床单,还在默默数着那痛彻心肺的刀数;手术后,沃克惊呼他为“军神”。这些因素层层递进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他钢铁般的意志。

然而,军神的含义是否仅止于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呢?我认为非也。刘伯承之所以能够意志如山,刀摧不垮,根本原因在于他内心远大的抱负和强烈的愿望在起着深刻的作甩。在文中有所体现的就是一句平平淡淡的话语:“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然而仅仅这一句怎能让学生明白此刻刘伯承的思想呢?

为了学生能自己明白刘伯承话语背后的意思,我出示了两段网上查找又经精心修改的文字,一是刘伯承眼睛受伤的原因:1915年12月,袁世凯称静.随之爆发了护国讨袁战争。1916年三月,为支持云南护国军在川南战斗,二十四岁的刘伯承率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攻克了丰都城,截断长江交通,阻止袁军对四川的水陆增援。在激烈的战斗中,一颗子弹由他的脑顶打入,从右眼窝飞出。二是刘伯承的简要生平:刘伯承(1892-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现代军事家。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人学生军,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加人中国共产党后,组织过南昌起义,先后担任过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他对中国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壮大,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的迈进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我让学生结合两段补充资料自己谈谈:刘伯承究竟为什么宁愿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拒绝使用麻醉药。学生谈出了很好的观

点:他要保护好自己的头脑,将来更好地指挥军队打胜仗;他还年轻,将来要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正是这个强烈的愿望促使他选择了承受剧痛!他就是一个为国家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可敬的军神!为国家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军神!这样,军神的意蕴才可以说是丰厚的!不引用资料,不明白刘伯承的生平,这层意思学生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出来的。

三、引用背景资料.升华学习情感。

学生在学习体现一定历史性的课文时,因为陌生感和距离感,往往会对所述之物之事无动于衷,于是,我们教师就非常有必要通过我们的眼光找寻能呼唤学生情感,激荡学生情怀的适切的资源,使之成为诱发学生情感的“触点”。

教学《天安门广场》第四段时,学生读到这句话:“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反应平平。于是我深隋地大声地介绍这段话的丰富意蕴:同学们,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中国,震撼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生听吧,若有所悟,让学生再读课文,我感到他们的朗读激情澎湃,爱国热情在熊熊燃烧,我分明感受到我们全班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赤子之心。我情不自禁地再次设境激

情:孩子们,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上,今天的广场上有30万零56人,(56是我们课堂上的师生人数)让我们再现那神圣而庄严的一刻,让我们尽情挥洒我们的激情吧!这一遍读,群情激奋,声势浩荡,全班同学仿佛都定格在那一个永恒的瞬间。

就这样,以说促情,以情激情,使课文朗读一遍遍达到高潮,学生情感受到了庄严的洗礼。

四、链接日常生活,搭建训练平台。

运用相关资料,是促进理解、领悟课文、感受文字的桥梁和催化剂,但我们也要重视以教材为凭借的创新经验资源的开发,我们可以链接生活,链接感性经验,从中寻得契机,搭建起语文训练的平台,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从而展现语言文字的内蕴之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唤醒课堂学习中学生的生命意义,获得语文学习的无穷意趣。

课文《庐山的云雾》第一段中有两句话是这样写的: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我觉得,单看这两句话,不进行一番想象,是无法真切体验到庐山景色之秀丽的。所以我请同学们进行想象,再作句子的补充,借以品赏庐山之美。在同学们的积极想象下,大家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景色,更是品味到了精美的语言,课堂神游之旅真是妙不可言。

组合之一;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直插云霄的高峰,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