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大分子的电子显微镜技术

合集下载

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是一种在生物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其具有一定的革命性意义。

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将样品冷冻在液氮中,然后利用电子束对其进行成像,在比传统电子显微镜更低温的条件下,以增强样品的稳定性和降低辐射损伤,从而实现高解析度的成像。

Cryo-EM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在原位保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并在无需制造晶体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样品信息。

此外,其解析度达到亚埃级别,足以揭示生命体系中复杂的结构和机制。

Cryo-EM技术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结构生物学是Cryo-EM技术在生物学中最常见的应用领域。

这是因为Cryo-EM技术可以获得足够的解析度,揭示原子级别的生物结构信息。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DNA、RNA等复杂结构在生物化学实验室中很难进行结构探究。

Cryo-EM 技术可以直接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不仅揭示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而且也重要的提供了新的方法来研究蛋白质、DNA、RNA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技术对于科学家解决生物学中复杂的结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Cryo-EM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Cryo-EM技术还在药品研发和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在分子级别上揭示药物和靶标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药物研究和设计。

通过Cryo-EM技术,科学家可以研究药物分子和目标蛋白之间的作用,对药物分子进行改良和优化,并增强目标的生物活性,在药物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Cryo-EM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Cryo-EM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人类细胞和病原体的研究,Cryo-EM技术可以揭示细胞结构和病理学机理方面的信息。

在了解疾病的基本生理和生物学机制的基础上,科学家可以进行药品研发和治疗的探索,有望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疫苗。

未来展望随着Cryo-EM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预计在未来几年,生物学领域将会取得重大的突破。

生物大分子的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

生物大分子的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是生命的基础,它们是组成细胞的重要组分。

研究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然而,传统的显微技术无法解决生物大分子高分辨率成像的问题,难以直观地观察这些分子的内部结构。

随着技术进步和设备发展,在生物大分子超高分辨率显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1. 电子束成像技术电子束成像技术是从电子显微镜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方法。

与传统光学显微镜不同,电子束成像技术是利用高速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而成,而电子束的波长要比光波短得多,这可以提高成像的分辨率。

基于电子束成像技术的方法有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和电子投影拍摄技术(EPT)。

STEM通过调节电子束的聚焦区域扫描样品,形成高分辨率图像,具有超越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分辨率,成像分辨率可以达到1纳米以下。

EPT通过大量的成像数据和复杂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在三维空间中重构分子的立体结构。

2.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是最早用于获取分子细节结构的一种技术。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样品表面的原子间距离和力的变化来成像,可以实现纳米级分辨率。

原子力显微镜分为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两种类型。

AFM是一种测量力的技术,它使用具有探针的机械臂扫描样品表面,并计算探针和样品之间的力,从而构建图像。

STM则是一种电子显微镜技术,它使用电子流穿过探针和样品之间的隧穿距离来成像。

3. 光学显微镜技术光学显微镜技术是最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成像技术之一。

它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波长、振幅和相位等参数,获得高对比度和分辨率的图像。

近年来,光学显微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超分辨率显微镜(SRM)是利用特殊的光源及其物理特性,实现显微镜分辨率大幅提高的一类光学显微镜。

这包括激光光镊显微镜(STED)、脉冲激光显微镜(PALM)和单分子荧光显微镜(SMLM)等。

这些技术的使用,已经使得科学家在生物大分子超高分辨率成像方面探索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一、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概述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穿透样品的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

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相比,透射电子显微镜能够提供纳米级别的分辨率,这使得它在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透射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中的应用,分析其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在生物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1.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子光学原理,电子束通过电磁透镜聚焦,穿透样品后,由检测器接收并转换成图像。

由于电子波长远小于可见光,因此TEM能够达到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分辨率。

1.2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技术特点透射电子显微镜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高分辨率:能够达到原子级别的分辨率,适合观察生物大分子的精细结构。

- 多模式成像:除了传统的透射成像外,还可以进行扫描透射成像(STEM)和电子衍射等。

- 样品制备要求:需要将生物样品制备成极薄的切片,以确保电子束的有效穿透。

- 环境控制:需要在高真空环境下操作,以避免电子束与空气分子的相互作用。

1.3 透射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中的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蛋白质、核酸、病毒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学研究和结构分析。

二、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的技术和方法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技术和方法。

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需要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结构信息。

2.1 样品制备技术生物大分子的样品制备是结构解析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步骤之一。

透射电子显微镜要求样品必须足够薄,通常需要使用超微切割、冷冻断裂或聚焦离子束等技术来制备样品。

2.2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高分辨率成像是获取生物大分子结构信息的基础。

透射电子显微镜通过优化电子束的聚焦、样品的放置和成像条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生物学中的光学显微和电子显微技术

生物学中的光学显微和电子显微技术

生物学中的光学显微和电子显微技术光学显微和电子显微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两种重要技术,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

光学显微学是利用光学原理并结合适当的光学器材、样品制备技术和图像处理方法进行生物物质的显微观察和分析的学科。

传统的光学显微学主要应用于固定、染色的生物样品观察,其观察范围主要在细胞、组织、器官水平。

在现代生物学中,传统的光学显微学被发展出了多种方法,如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双光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这些相对于传统的显微镜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

其中荧光显微镜也是常用的细胞成像技术之一,可以观察到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分子和结构。

与光学显微技术相比,电子显微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强的穿透力。

电子显微镜(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来观测样品的显微镜。

它通过激发物料中原子和分子的电子,形成图片,从而观察细小物体的结构。

电子显微学可以划分为常规透射电子显微学(TEM)、扫描电子显微学(S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学(FESEM)和透射电子断层扫描(STEM)等几个主要的领域。

其中TEM的分辨率可以达到10pm,能以原子水平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

在生物学研究中,光学显微学和电子显微学相互结合,可以提高观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在冷冻电镜技术中,生物样品在零下150℃的温度下快速冻结,并用透射电镜进行拍摄。

这种技术可以在水中观察生物膜、蛋白质大分子和细胞内部结构,分辨率可以达到0.2纳米。

另外,还有一种利用两种不同波长(红色和绿色)的荧光显微技术,称为FRE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FRET显微镜的改进,FRET显微镜出现了分子分辨率FRET的变体,即利用点扫描技术提高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观察到细胞内分子水平的互作。

总之,光学显微学和电子显微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尽管它们的原理和方法不同,但它们的结合可以克服彼此的局限性,并促进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生命科学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

生命科学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生命科学是一个庞大而广泛的领域,涉及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组成和功能、生命现象的调节和平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药的开发和测试等多个方面。

而电子显微镜技术作为最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工具之一,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先进技术。

本文将探讨生命科学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基本原理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n microscopy, 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取代可见光照明来观察物质形态和性质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突破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可以大大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电子显微镜技术主要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其中,TEM主要用于观察样本薄片,SEM主要用于观察表面结构。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高分辨率成像技术TEM技术可以实现纳米级别的高分辨率成像,可以观察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DNA)的形态、结构和亚细胞级的细胞组成。

此外,用TEM技术还可以观察病毒、细胞器和细胞分子结构,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2.电子衍射技术电子衍射技术可以制备成分复杂的生物材料、生物样品和重要的蛋白质结晶体系,并可以进行高质量的结晶学和晶体学分析。

电子衍射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解决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复杂问题。

3.单粒子分析技术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对于生命科学研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单粒子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对生物大分子进行成像和分析,来研究这些复杂体系。

其原理是采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生物大分子进行成像,然后对成像结果进行计算处理,便可获得复杂的结构信息。

4.电子能谱技术电子能谱技术可以定量地检测生物样品表面附着的元素,并确定元素的化学价态和化学状态。

这个技术可以分析生物分子的化学组成和分子功能,以及分子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来观察样品中微观结构的高精度显微镜。

相比传统的光学显微镜,EM可以通过控制电子束的波长,来实现对小得多的物体的观察,甚至可以观察到原子级别的结构。

在生物学研究中,EM凭借着它的高分辨率、高增强度等优秀特性,在生物学的研究和成果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应用领域EM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领域:1. 细胞结构研究:细胞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结构会影响生物体内、外部的发挥。

EM可以用来研究细胞内各种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质、酵素、核酸等的结构、形态和排列方式。

2. 分子结构研究:分子是细胞内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分子结构决定了分子功能。

Electron Cryo-Microscopy(简称Cryo-EM)结合X光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技术可以实现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鉴定,从而为药物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 整体器官结构研究:相比一般的切片染色等方法,EM在一种无需切片的场景下,可以根据样品中的电子密度图形建立器官三维模型,对器官的结构及其活动过程进行研究。

例如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

二、EM的分类EM可以分成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两种类型。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采用电子透过样品、细胞壁等人工成像方式,生成高分辨率、对比度极高的图像;而扫描电子显微镜则是采用束电子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从而构建出样品表面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分布。

三、优秀研究实例EM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优秀案例。

1. 识别病毒毒壳组装科学家采用TEM将HIV类型毒素体标本进行成像,在不同的电子密度值和不同的结构形态之间进行计算得到了Virus-like Particle(简称VLP)的高分辨率结构,为制备针对HIV的疫苗提供重要信息。

cryo-et原理

cryo-et原理

cryo-et原理
Cryo-E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它结合了冷
冻样品制备和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其原理是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将生物样品固化并保持其天然状态,然后使用电子束对样品进行成像。

在冷冻样品的条件下,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能够被保
持和观察,从而使得Cryo-ET成为研究细胞和生物分子结构的重要
工具。

Cryo-ET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步骤。

首先,样品被快速冷冻
以防止冰晶形成并保持生物样品的天然结构。

然后,使用电子显微
镜对冷冻样品进行成像,获得一系列不同角度的二维投影图像。

接着,利用这些投影图像,可以通过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将这些
图像重建成三维体积数据。

最后,通过对三维体积数据的分析,可
以揭示生物样品的超分子结构和组织的细节。

总的来说,Cryo-ET的原理是利用低温冻结样品并结合电子断
层扫描成像技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信息,从而揭示生物
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细节。

这种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领
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其分辨率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

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看到更小、更细节的生命单位,这为生物学家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历史电子显微镜起源于1931年,当时杰出的物理学家Ernst Ruska发明了一个名为“电子透镜”的装置,可以增强电子的质量与焦距,从而能够成像生命的微观结构。

研究人员先是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生物细胞的基本形态,并研究了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进而更深入地研究大分子的组成和三维结构。

在20世纪60年代,传统的电子显微镜得到了极其重要的革命性变化,后来发展出了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这些技术大大提高了分辨率和质量,并成为生物学的核心工具。

当前,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优缺点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不同,电子显微镜使用的是电子束而不是光束。

由于电子的波长比光的波长要短得多,因此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要高得多,可以揭示生物细胞的小分子和原子结构。

然而,电子显微镜需要对样品进行准备和固定,因为电子束可能会破坏样品中的生物大分子。

此外,在电子显微镜中使用的样品是在高真空中的,这些样品都是成为某种形状的薄层,通常需要一些特别的切割/操作来处理它们。

三、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电子显微镜应用广泛,例如,它能用于观察细胞结构、细胞质内小器官和分子运输,以及生物分子的结构等等。

这些技术能够深入理解生物分子和生物作用机制,可以进行众多的分析。

有了电子显微镜技术的支持,细胞结构的研究大量加速,人类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或动物的内部结构。

这些领域中,这项技术已经带来了突破,这为研究细胞问题和相关疾病的原因提供了有力证据和新的思路。

此外,电子显微镜技术在静态和动态实验方面也有广泛应用,例如,红细胞的形成和移动、骨骼肌运动等等将可以更加精确地被研究。

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法及应用生物膜是由生物大分子和溶质形成的覆盖在表面的薄膜结构。

它在许多生物体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细胞膜、酶和受体等等。

生物膜结构复杂,常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够解析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本文将介绍当前生物膜研究的一些方法和应用。

一、生物膜研究方法1. 电子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是用来研究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电子显微镜可以通过检测光电子的产生来确定样品的结构,照射的电子束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照片。

使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生物膜的超微结构。

例如单细胞生物体的外皮、胞内结构、纤维膜以及组成细胞膜的复杂的脂质分子等。

2. X-射线晶体学技术X-射线晶体学技术适用于研究生物膜的三维结构形态和原子间距离。

X-射线晶体学是一种基于大分子晶体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生物膜中的分子结构。

通过将聚集分子结晶到一起从而构成一个大分子晶体,并在X-射线的照射下,可以得到分子的三维结构。

目前X-射线晶体学已经用于解析多种膜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提供了用于理解许多功能的优良的基础。

3. 原位荧光技术传统的荧光技术需要脱离样品来研究,但原位荧光技术无需脱离样品就可以进行研究。

原位荧光技术可以使用荧光标记蛋白和分子来把组成衬里的生物膜中的分子的活动记录下来。

这种游离荧光分子的记录可用来检测受体,离子水平的浓度和相关的代谢路径等。

二、生物膜研究的应用1. 药物研发生物膜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得生物膜成为药物开发的一个难点。

然而,通过了解药物与生物膜结构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药物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所作用的机制,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开发药物。

2. 生物能源生物膜在生物能源领域中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生物膜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能量转化细胞结构,广泛应用于生物发电、微生物燃料电池、水处理和污染减轻等生物能源领域。

生物膜中的氧化还原酶和电子传输途径可转换化学能为电能,从而为能源的产生和利用提供了基础。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近年来,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是利用电子束与对象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信息进行成像,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优点。

在生物学领域,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级别的细胞和分子结构的研究。

一、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基本原理穿透式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简称TEM)是一种基于电子束成像的技术。

TEM 的成像原理是利用电子束的散射、透射及吸收等情况,获得被考察样品的微观结构的影像。

TEM 对样品的要求是必须是非晶态的或者是晶格尺寸比较小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样品。

对于生物学研究而言, TEM 主要应用于细胞和分子的研究。

二、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细胞研究中的应用TEM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结构的研究,例如九叶草属植物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其运输通道的研究、粘液腺的超微结构研究等。

通过 TEM 技术,我们能够更加细致的观察到细胞质和核质的超微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揭示出细胞在功能上的机理,为后续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三、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TEM 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细胞结构方面,在小到分子水平的应用也很广泛。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技术配合蛋白质晶体学技术可以对蛋白质和酶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

法国科学学院院士Jacques Dubochet为 TEM 技术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他和同事开发了冷冻电镜技术,通过将样品冷冻,避免了样品被电子束加热而溶解,从而实现了对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的成像,为获得逐渐接近原子分辨率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而现在,在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中,TEM 技术与X射线晶体学技术、核磁共振技术齐头并进,不断实现新突破。

四、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还有许多问题。

例如,对于高分子蛋白结晶或者多角度成像的高分辨率三维成像需要继续研究 TEM 技术的成像理论,设计新的样品制备和成像技术。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生命科学领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人类身体内部以及生命体的微观结构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电子显微镜技术就是在生命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它揭示了许多生命科学领域中从前无法解释的问题,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解决方案。

一、电子显微镜的类型电子显微镜分为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

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将电子束通过样品的高分辨率显微术。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细胞和分子结构。

由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高,所以可以看到非常小的物体,甚至是原子。

这种显微镜已广泛用于各种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科研和实践领域中。

扫描电子显微镜则是一种将电子束转化为电子图像的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显示活体细胞的表面形态和结构,其中包括有机和无机材料,例如化石、珍珠、金属等。

扫描电子显微镜具有高纵向分辨率和高深度分辨率,因此可以显示细胞和组织亚微观和纳米分辨率的结构。

二、电子显微镜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 细胞和分子结构电子显微镜对于分析细胞和分子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透射电子显微镜广泛地用于研究基本的细胞和分子结构,提供细胞器的分析图像和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级别的结构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则非常适合用于表面拓扑的高分辨率成像,揭示细胞和分子的趋化性和简化形态。

2. 细胞和组织的增生和分化电子显微镜对于细胞和组织的增生和分化机制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有助于观察细胞表面微结构上的变化、细胞外基质的构成和功能以及细胞与生长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结构改变对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正常频率和幅度至关重要。

透射电子显微镜则用来检测组织内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代谢。

3. 病理学研究电子显微镜对于病理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能够检测到细胞的异形和膜改变,扫描电子显微镜能够揭示细胞和组织的表面拓扑,以及生物物种的组织学和形态学。

这些都能够提供临床医生和实验室医学家在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生物大分子定位技术

生物大分子定位技术

生物大分子定位技术
生物大分子定位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镜(FTIR)、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原
子力显微镜(AFM)等多种生物技术,在分子的多维空间上给出其完整
的三维立体结构。

这种技术能够提供大分子的定位,并且能够精准地
识别其细胞内或细胞外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分子结构,包括蛋白质、核酸、细胞膜和其他分子的结构。

此外,生物大分子定位技术还有助于改善对细胞内外环境的描述,分析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能够识别出大分子结构的差异。

此外,它还有助于研究细胞的增殖、分泌行为、信号传递、细胞活力以
及细胞功能等方面的分子机制。

此外,生物大分子定位技术还可以用
于研究细胞老化,例如观察细胞内分子水平如何变化以及细胞周围的
环境如何影响细胞行为。

生物大分子定位技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心脏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和其他重要疾病的发病机制。

由于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分子
结构,从而更有效地开发新药物并提供新的药物研究方向。

生物大分
子定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农业,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出更健康的作物品种,从而改善作物质量和提高农业产量。

总之,生物大分子定位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可以应用于细胞、分子和生物体的不同尺度上,为研究生物机制和发病机制提供更多信息,从而为人类创造创新的治疗方法以及改善人类健康条件,并发挥
重要作用。

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的方法

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的方法

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的方法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等,它们的结构对生物体的功能和特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准确地解析和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是现代生物学和药物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们直接关系到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生物医学的实践应用。

在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领域,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被广泛应用。

一、X射线晶体学方法分析大分子结构X射线晶体学方法是分析生物大分子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这种方法利用自然界中某些晶体成分的晶体学性质,将射线与晶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衍射像,并通过衍射实验来确定晶体结构。

在生物大分子的晶体学研究中,X射线晶体学是绝对核心和必不可少的分析方法,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能直接观察和测定大分子的三维结构,所得到的数据的可信度非常高。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获得单晶体样品,样品的制备和结晶是困难的,因此,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效率都有一定限制。

二、核磁共振法/NMR技术分析大分子结构核磁共振技术(NMR)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利用物质中的核自旋状态对外磁场的响应,并测量产生的电磁信号,以获取样品结构的信息。

这种方法不要求获得单晶体样品,因此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对任何有机分子进行分析。

在生物分子结构分析中,由于大分子的分子体积较大,其NMR谱线较宽,解析分子结构所需的谱线信息比较复杂,因此对输入高质量的样品和复杂的理论分析方法的要求较高。

三、电子显微镜技术分析大分子结构电子显微镜技术(EM)从1950年代开始被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中,它能够对大分子的二维和三维结构进行精确观察。

在进行EM实验时,需要使用电子束较高的密度,使其能够穿透样品,进而被样品散射并成像。

这种方法对样品数量、结构大小要求不高,可以获得大分子复杂结构的高质量图像。

四、质谱技术分析大分子结构质谱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质量及其荷电状态判断样品成分的分析方法,是一种能够对任何有机分子进行分析的技术。

在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领域,这种方法最常用的是质谱图谱分析及派生物化学方法,通过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氨基酸序列、分子组成、加化学修饰等信息,来间接推测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方法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成为了当今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生物大分子主要有蛋白质、核酸、多糖以及脂质等,它们在生命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学功能。

那么,如何准确的测定它们的结构呢?本文将介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测定方法。

一、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是最为常用的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将高能X射线照射在晶体上,然后观测在不同方向上产生的衍射图案来确定晶体的结构。

该方法适用于晶体结构比较规则的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X射线衍射可以重建三维大分子结构,引发重大突破,如一些药物的设计和发现。

但是,它需要纯度高和晶体质量好的大分子,这是目前限制这项技术发展的瓶颈。

二、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技术(NMR)是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的常见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研究核自旋与周围局部电子环境的相互作用来确定大分子结构。

它能够在溶液或固态大分子中更轻松、高效地确定分子的结构。

NMR对于了解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动力学以及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是,NMR技术需要样品纯度高,url和溶剂组成可能影响结果的互换性。

此外,考虑到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分子的体积和复杂性是难以解决的,NMR在分子识别和定量化方面稍显困难。

三、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技术(EM)是另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的方法。

它通过电磁镜束加速电子,照射生物大分子制备的薄膜,然后通过镜下微分处理和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在非晶质样品中确定大分子结构。

它可以提供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三维图像,重现分子之间的空间顺序,以及类似病毒、DNA-RNA复合体的图像,有利于发现和解决一些生物进化和疾病问题。

但是,EM的分辨率仍然局限于10-3nm级,情况稍显明暗的不同模式有时候较难区分,并且EM的样品制备和数据处理过程繁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四、质谱质谱技术(MS)是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多应用于蛋白质和糖类结构的研究。

例如,通过提取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分子,制备成氨基酸的离子(m/z),然后使用质谱技术,可以得出蛋白质的质量,然后通过定量大量氨基酸分析来调整大分子的成分和序列流程,进一步推动大分子研发和升级。

生物体内超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

生物体内超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

生物体内超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超分子结构是自然界中极为重要的结构形式,许多生命过程都依赖于生物分子之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

因此,研究生物体内的超分子结构对于深入理解生命活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生物体内超分子结构的研究方法。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M是研究超分子结构的传统方法之一,通过束缚电子束将物质的内在结构投射到屏幕上,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图像。

在生物学研究中,TEM可以被用于对蛋白质、核酸、细胞膜等生物大分子的超分子结构进行分析。

TEM在研究高分子生物分子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例如,研究蛋白质聚集和协同作用,TEM可以观察到聚集体的形成以及不同聚集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但是,TEM使用条件苛刻,通常需要样品制备精细,样品必须非常薄而均匀,在制备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伪影影响,因此不可靠。

二、X射线晶体衍射(XRD)XRD是一种分析均质材料晶体结构的有效工具,X射线的波长与晶体结构的常长量相当,通过产生衍射图谱,可以推断晶体的结构。

在生物学中,常用于分析工艺纯的蛋白质晶体结构。

由于蛋白质分子晶体具有大量的强散射中心,XRD具有高精度。

研究重要蛋白质晶体结构、蛋白质高级拟态与对接等问题使用XRD的案例越来越多。

但是,制造均质材料晶体是制约XRD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物质晶体结构的研究需要单晶,因此限制了晶体衍射可以适用于哪些蛋白质体系。

三、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可直接探测分子内部结构的方法,可以在不破坏分子结构的情况下对分子进行精确的结构分析。

在生物体内研究超分子结构时,NMR主要应用于研究蛋白质、核酸、小分子化合物等有机分子的结构组成。

NMR以物质处于强者的磁场中的原子核的进动为基础,通过获得原子核的共振信号,进而获得物质的结构信息,这种方法在研究生物体无结构时是有效的。

但由于具有严格的样品制麻烦程度等方面的限制,使用NMR研究目标样品存在着一定难度。

四、超分辨荧光显微镜(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随着近年来生物分子的多元复杂性的不断增加,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出现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前沿技术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前沿技术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前沿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广袤领域中,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一直是核心课题之一。

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它们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这些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对于揭示生命的奥秘、诊断和治疗疾病以及开发新的生物技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在这一研究领域,前沿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和更深入的视角。

一、X 射线晶体学X 射线晶体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经典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纯化的生物大分子制备成晶体,然后用 X 射线照射晶体,通过分析 X 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图案,利用数学方法重建出大分子的三维结构。

这项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甚至可以精确到原子水平。

例如,通过 X 射线晶体学,我们成功解析了许多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为理解它们的功能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X 射线晶体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制备高质量的晶体往往是一个挑战,并非所有的生物大分子都能容易地结晶。

其次,晶体中的大分子处于静态状态,无法反映其在生理条件下的动态变化。

二、核磁共振技术(NMR)NMR 技术是另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手段。

它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来获取信息。

与 X 射线晶体学不同,NMR 可以在溶液状态下研究生物大分子,更接近其生理环境。

NMR 能够提供关于大分子的动态信息,包括分子的运动、构象变化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研究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但 NMR 技术通常适用于较小的蛋白质或多肽,对于大分子复合物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所需的样品浓度较高,实验时间较长。

三、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CryoEM)近年来,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CryoEM 无需结晶,直接对快速冷冻的生物样品进行成像。

通过多次拍摄和图像处理,可以获得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

这项技术能够解析超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如核糖体、病毒颗粒等,并且能够捕捉到不同的功能状态。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基于电子的成像设备,能够将被观察的样本放大至非常小的尺度,以便研究它们的细节和微观结构。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原理和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原理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子束而不是光束成像来扫描样本,并在屏幕上显示所得到的图像。

电子束的波长比光束短得多,这意味着电子显微镜能够放大更小的物体,并揭示更细微的结构。

电子束通过真空室中的一系列电子透镜(例如,透镜和电场透镜)来聚焦,以保持图像清晰和精确。

由于电子显微镜需要真空,因此样品必须被固定和剖面,以便在电子束中保持稳定并避免蒸发和分解。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被用来探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DNA)内部,并且可以以高度详细的方式描绘其结构。

例如,电子显微镜可以显著地促进药物研发,因为它能揭示药物与特定蛋白分子之间的距离和结合方式。

此外,在神经科学中,电子显微镜可以用于纳米级别的神经元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神经信号的传递方式和机制。

电子显微镜还可以用于细胞化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例如,科学家们可以用电子显微镜和其他技术检测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并确定它们在细胞中的位置。

电子显微镜还可以用来观察和评估特定细胞类型的表面结构和形态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最后,电子显微镜技术也可以用来研究基因组和遗传物质。

例如,科学家可以将染色体放入电子显微镜中,并通过了解其三维结构和形态,来了解DNA的压缩和分配方式。

此外,电子显微镜还可以用来评估DNA修复和复制的过程,以及更好地理解基因表达和调节的机制。

结论电子显微镜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允许科学家们以前所未有的准确度和清晰度来观察细胞、分子和细胞器。

电子显微镜将继续在许多领域发挥作用,包括生物医学、药物研发、神经科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中不断发展和应用。

生物大分子单颗粒的电子显微术

生物大分子单颗粒的电子显微术

生物大分子单颗粒的电子显微术传统的研究生物分子结构的方法有很多种,发展最成熟且最有效的是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方法,它们都能得到大分子的高分辨三维结构,但同时也有各自的局限性。

晶体学方法对样品制备要求很高,很多蛋白质难以得到三维或二维晶体,对于大质量的分子和复合体的结晶尤其困难,而且不同蛋白质的结晶条件很不同,摸索起来十分费时费力。

此外,获得高度有序的二维晶体或者三维晶体对于解析它们的原子分辨率固然有利,但是在生理条件下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是否完全与其在晶体状态中的一样,至今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核磁共振方法虽然可以精确解析溶液中的分子结构,避开了结晶的困难,但是她能解析的分子质量不能太大。

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单颗粒方法(single particle method)则克服了这些缺点。

顾名思义,单颗粒方法是对分离的,非有序排列的,但是相同的颗粒进行结构解析。

其采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相同的生物大分子某方向的投影显微像在实空间中经过调整后进行叠加平均,从而提高信噪比,使粒子中共同部分的结构信息得到加强,最后对各种不同投影方向的单颗粒显微像在三维空间中进行重构,从而获得单颗粒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信息。

由于它处理的是同一大分子随机分布的电镜照片,所以没有形成晶体的要求。

另外,单颗粒方法处理的生物大分子没有质量上限,而且分子越大,结果越好。

事实上,单颗粒技术在核糖体等用传统技术不易研究的大分子复合体结构研究中作用尤为突出。

通过多年不断的完善,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与二维晶体的电子晶体学互为补充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方法。

传统的立体显微技术是将样品平面倾斜成各种角度,对同易区域拍摄出一系列照片,这样实际上就获得了同一样品粒子在不同空间角下的投影图,经过一定数学处理便可获得三维立体的感觉。

但对于生物样品的电镜观测来说,上述方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电子辐射的问题。

在电镜下每拍摄一次样品,电子剂量约为500~1000电子/nm2。

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成像

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成像

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成像生物大分子是指杂化分子,它们通常是由高分子、酶、DNA和RNA这样的分子组成的复杂体系。

这些分子是生命现象的基础,对于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和生命科学而言十分重要。

然而,要想研究这些分子,就要用到高分辨率电子显微成像技术。

本文将介绍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成像技术。

高分辨率电子显微成像(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是一种采用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的技术,可以在纳米尺度下精确观察到样品的形态和结构。

它是用来研究大分子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之一。

生物大分子是高分子,许多高分辨率电子显微成像技术都适用于大分子。

但是,这些技术中最流行的一种是单分子电镜成像(single-particle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ing)。

单分子电镜成像技术可以将大分子的三维形态和结构表现得非常清晰,同时也可以得到其分子实际的、特有的柔软动态。

例如,单分子电镜成像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如何观察到叶绿素复合物在原子级别下与光合作用紫色细菌膜复合物之间的互动。

单分子电镜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其中最常用的是冷冻电镜(cryogenic 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

Cryo-EM被认为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黄金标准”。

它利用了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技术,以低温下表达、处理和成像生物分子。

样品可以冷冻到液氮温度下(通常为-180°C),以保持样品结构和功能完整。

然后,将样品用电子显微镜成像,产生有关样品结构的高分辨率三维图像。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跨越分辨率和合理的准确度及处理时间,使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的功能。

虽然Cryo-EM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但它不是万无一失的。

由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非常复杂,Cryo-EM的技术困难度可能会增加。

此外,Cryo-EM显像的过程需要特定的样品制备和成像条件,而且需要高质量的样品以获得高优质的图像质量。

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简称cryo-EM)是一种基于冷冻取样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法。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cryo-EM已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一、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原理和方法Cryo-EM技术是将生物大分子制备成很薄的冰膜,然后冷冻保持其原始结构。

然后使用电子显微镜扫描样品,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还原出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

其原理是利用电子束对样品进行成像,样品被固定在非常低的温度下,使其不会被照射的电子束的辐射破坏。

因此,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获得生物大分子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

Cryo-EM技术的基本流程如下:首先将样品制成冰膜,在低温下将其固定在电子显微镜电极的样品支架上。

由于样品被冷冻并快速成冰,因此样品中的水分子会迅速形成高速冰,从而减少冰膜的毛细力和溶解能散失,使样品可以保持自然的形状。

然后用电子束对冰膜成像进行成像,并记录图像序列。

最后通过计算机成像软件对图像序列进行处理,建立大分子的3D结构。

二、Cryo-E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1. 蛋白质结构研究Cryo-EM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大分子的3D结构,因此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

在过去,X射线晶体学是研究蛋白质结构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很多蛋白质无法结晶而使研究陷入困境。

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出现使得这种限制不再存在,可以得到更广泛的样品。

例如,研究了药用肉毒杆菌的毒素结构,这对开发更好的肉毒杆菌中毒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2. 病毒研究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病毒学领域中也具有重要应用。

在至尊公主,这一技术用于揭示病毒的复杂结构,如HIV的结构和组装。

3. 生物膜研究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胞膜和其他有机膜的3D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ppt
7
染色与投影
染色----增加核酸分子的电子密度 样品展层后,粘取至铜网上,经过染色和金属投 影以增强反差. 染色液为1~2%的PTA, (用90% 乙醇配制,100ml染液中含1ml的浓硫酸)或醋酸 双氧铀,染色10~30秒后.自然晾干.
投影-----使核酸细分子的直径加粗 染色后的样品以投影角度5~9º,用铂~钯合金进 行旋转投影,或再加喷一薄层碳膜,以增加强度.
的区分、根据长度计算核酸的分子量; 进行异源双链分子分析、分子杂交、转录复合
体、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等研究; 基因组织结构、基因片段的缺失、断裂基因、
插入或倒置、基因定位及碱基组成特征等方面 的研究。
教学ppt
12
蛋白质单分子展层操作
对核酸样品和试剂的要求:
1.核酸样品纯度高,去除其他混杂的核酸和蛋白质成份; 2.核酸样品为新鲜制备,并尽量保持其长链的完整性; 3.样品浓度在5ug∕ml以上; 4.样品溶液中无表面活性剂及变性剂等其他污染; 5.溶液的PH在6~10之间; 6.展层的碱性蛋白常选择细胞色素C,电泳纯; 7.所用试剂为分析纯,器具洁净,无去污剂等残留; 8.制备RNA样品的试剂与器具须高温烘烤,使RNA酶失活.
RNA 单链 ssRNA 、线性的,三叶草形 的 双链dsRNA
核小体--DNA 与蛋白质聚合一起构成的染色 体的单位
教学ppt
3
核酸分子电镜观察的要求:
核酸分子需要打开超螺旋成为二维伸展的长链; 核酸分子太细需要加粗; 提高电子反差。
教学ppt
4
分子长度测量及计算
对已知的标准分子进行观察和计算,完整的分子 的长度应相对一致。
核酸样品
0.5~1ug∕ml
细胞色素C
0.05~0.1mg∕ml
甲酰铵
40~50%
下相液:0.1MTris~0.01MNa3EDTA教(学PppHt 8.5),20%甲酰铵.
14
教学ppt
15
展层方法及步骤
5.
1 4
3 2
展层
1.样品溶液(上相溶 液)
2.展层液(下相溶液)
3.滑石粉 4.载玻片
观察100个以上的分子,拍像记录; 矫正电镜放大倍数; 测量分子,50~200份单分子; 统计学方法计算平均值,作出长度分布图; 用已知的标准分子进行对照测算 经验公式:ds 1um=2.07X106Da
s s 1um=1.20X106Da
教学ppt
5
特点和应用
样品量少;操作简便;制备样品时间短。 适合观察核酸分子的形状和长度、双链或单链
生物大分子的电子显微 镜技术
教学ppt
1
关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多糖,脂类 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意义:理化特性及空间构像与功能 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探讨理化特性
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结晶样品
电子显微镜的直接观察技术
教学ppt
2
核酸的电子显微镜研究技术
核酸的分类:
DNA
双链dsDNA、线性的, 超螺旋 的, 单链 ssDNA
教学ppt
9
电镜观察要求
染色,投影后,核酸分子的直径从20A增至 80~100A,故在10万倍以下可以观察到;
教学ppt
10
蛋白质单分子膜展层技术的原理
某些碱性蛋白质在低盐溶液或水的表面形成不溶性变
性薄膜,单浓度和加到溶液表面的量合适,该膜就展
开成为单分子层,也上的氨基酸
碱性基团便与核酸分子链上的酸性基团以水合键结合,
核酸分子相对稳定地固着在蛋白质分子上。展层时,
核酸分子随着蛋白质在溶液表面的展开而被拉开伸展
为弯曲的二维结构。由于蛋白质单分子膜作基础,使
核酸分子保持完整性,经捞网,染色,金属投影,电
镜观察。
教学ppt
11
特点和应用
样品量少;操作简便;制备样品时间短。 适合观察核酸分子的形状和长度、双链或单链
的区分、根据长度计算核酸的分子量; 进行异源双链分子分析、分子杂交、转录复合
体、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等研究; 基因组织结构、基因片段的缺失、断裂基因、
插入或倒置、基因定位及碱基组成特征等方面 的研究。
教学ppt
6
蛋白质单分子展层操作
对核酸样品和试剂的要求:
1.核酸样品纯度高,去除其他混杂的核酸和蛋白质成份; 2.核酸样品为新鲜制备,并尽量保持其长链的完整性; 3.样品浓度在5ug∕ml以上; 4.样品溶液中无表面活性剂及变性剂等其他污染; 5.溶液的PH在6~10之间; 6.展层的碱性蛋白常选择细胞色素C,电泳纯; 7.所用试剂为分析纯,器具洁净,无去污剂等残留; 8.制备RNA样品的试剂与器具须高温烘烤,使RNA酶失活.
教学ppt
沾网:
将铜网的膜面朝下, 沾取液面上的样品
脱水与染色
铜网以45º角插入 无水乙醇片刻,进行 脱水,以同样方法在 2%PTA中染色
金属投影:
在真空喷镀仪中
对样品进行重金
属旋转投影.
16
微滴扩散法及单滴展开法
适合微量样品的操作,单滴展 开法的展层样品液只需5~10ul, 操作方法与展层方法相同,可 用16孔酶标板代用展层容器
教学ppt
17
一步释放法
病毒,噬菌体等含核酸的细胞器,不进行提取核酸, 利用展层上相液(2M醋酸铵),下相液(0.2M醋酸铵或 水溶液)盐浓度的巨大差异,高盐中的病毒遇到低渗溶 液而破裂,核酸分子释放,并与细胞色素C结合,随着 单分子层展开,因此,释放与展层在一步完成
教学ppt
教学ppt
13
样品配制
醋酸铵法:
上相液组成:醋酸铵 (终浓度)0.5~2Mol(PH7.5)
核酸样品
0.5~1ug∕ml
总体积50ul
细胞色素C
0.05~0.1mg∕ml
下相液:0.05~0.25M醋酸铵水溶液或双蒸水
•甲酰铵法:
上相液组成:Tris-Na3EDTA(PH8.5) 0.1~0.01M
教学ppt
8
染色与投影
染色----增加核酸分子的电子密度 样品展层后,粘取至铜网上,经过染色和金属投 影以增强反差. 染色液为1~2%的PTA, (用90% 乙醇配制,100ml染液中含1ml的浓硫酸)或醋酸 双氧铀,染色10~30秒后.自然晾干.
投影-----使核酸细分子的直径加粗 染色后的样品以投影角度5~9º,用铂~钯合金进 行旋转投影,或再加喷一薄层碳膜,以增加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