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度量指标v1.0
D_基于功能点分析法(FPA)的度量体系建设简析V1.0-田代军
基于功能点分析法(FPA)的度量体系建设简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系统规模的增大,无论是系统的建设方还是承建方,都迫切需要建设组织自身的数据度量体系,以便加强项目过程控制、提高生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组织要建设适合自身需要的度量体系,首先要确定度量所采用的工具和方法,其次要确定度量的要素,即要度量哪些数据,然后建设可信的度量数据库,最后根据度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持续改进过程绩效。
以下通过某组织的基于功能点分析法的度量库建设实践,对建设度量体系的基本过程简述如下:1、采用功能点分析法(FPA)功能点分析法具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由IBM的工程师Allan Albrecht在1984年第一个公开发布了用于软件功能规模度量的功能点分析方法。
1986年国际功能点用户组(IFPUG)成立以来,其不断增强软件功能规模度量的Albrecht方法,现已形成了功能点度量方法的国际标准,即ISO/IEC 20926《IFPUG功能规模度量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详细功能点度量方法,其是从用户的角度识别数据功能(ILF内部逻辑文件和EIF外部接口文件)和事务功能(EI外部输入/EQ外部查询/EO外部输出),通过计算其复杂度并结合14个调整因子,得出估算的功能点数(即软件规模数据)。
NESMA(荷兰软件度量协会)对功能点度量方法进行了改进,形成了国际标准ISO/IEC 24570《功能点分析应用定义和计数指南》。
该标准指出,在不同的需求阶段,采用不同的估算参数,比如在产品初期阶段,需求尚未完全明确以及拆分,FPA中只计数ILF 和ELF 数据文件数即可初步获得软件规模。
计算规则如下:总体UFP(未调整功能点)=35xILF+15xELF;在系统需求逐步明确后,则采用估算功能点方法计算功能点。
计算规则如下:总体UFP(未调整功能点)=10xILF+7xELF+4xEI+5xEO+4xEQ。
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推出的计算规则,就是基于以上两种场景下的估算功能点方法,通过相应的调整因子,计算出调整后的应用系统的功能点数。
软件测试的质量度量与指标
软件测试的质量度量与指标在软件开发和应用过程中,软件测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发现和减少软件中的缺陷和错误,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然而,要评估软件测试的有效性和质量,就需要使用一些度量指标来衡量。
本文将讨论软件测试的质量度量与指标。
1. 缺陷密度缺陷密度是衡量软件测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在一定代码行数或功能点数中存在的缺陷数量。
缺陷密度越低,说明软件质量越高。
通过度量每个阶段或每个版本中的缺陷密度,可以了解软件质量的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2. 测试覆盖率测试覆盖率是衡量软件测试覆盖面的指标,它表示对软件功能和代码逻辑的测试是否全面。
常见的测试覆盖率包括语句覆盖率、分支覆盖率和路径覆盖率等。
测试覆盖率越高,说明测试用例覆盖了更多的功能和代码路径,提高了对软件缺陷的发现能力。
3. 故障转化率故障转化率是指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在软件发布后被用户报告的比例。
这个指标反映了测试工作中发现的缺陷是否能够有效地防止在用户环境中发生。
如果故障转化率较低,说明测试工作有效,质量控制较好。
4. 回归测试效率回归测试是在软件进行修改或升级后重新执行旧的测试用例,以确认旧功能是否正常工作和新功能是否引入了新的问题。
回归测试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执行的回归测试用例数量,用于评估测试团队的效率和测试环境的稳定性。
回归测试效率越高,说明测试团队能够更快地发现和修复问题。
5.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软件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能力,是衡量软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软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间隔(MTTF)和平均故障时间(MTBF),可以评估软件的可靠性。
较高的可靠性意味着软件的质量较好,用户可以放心地使用。
6. 效率效率是指软件在完成特定任务时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消耗。
通过度量软件测试的效率,可以评估测试团队的效能和测试工具的性能。
效率高的测试过程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软件开发和发布的效率。
7. 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是衡量软件测试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软件部绩效管理考核标准规范
软件部绩效考评方案第一部分、考评对象研发全体人员第二部分、工作职责一、项目经理和用户方对接需求,合理分配内部资源,统筹所负责项目标整体计划,监控跟踪开发过程进度,着手处理棘手问题,并应对突发情况对项目整体计划做出调整。
二、开发人员(程序员、中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依据需求文档,在项目经理任务划分负责范围内,按效率天天完成固定功效编码工作,并负担该部分维护工作。
三、测试人员按指定文档编写测试用例,并对相关项目进行单元,集成及系统测试工作。
四、美工人员负责直接和用户沟通UI方面相关业务,并针对所负责项目标软件交互进行美术及交互设计,并按需切图,关键输出产物为牵引图,UI指导,拓展图,PSD原图,及切图。
第三部分、开发及测试人员考评内容(初,中,高)一、质量考评1. 度量指标质量度量关键是依据度量指标来进行评价;质量指标是指软件开发程序缺点率(bug数量)。
2. 度量指标计算方法(1)度量指标评分标准依据软件开发程序缺点率(bug量)来确定,缺点率越高,其评价分就越低。
(2)缺点率起源关键是软件经过测试组测试后,所产生测试汇报;◆软件交付使用后十二个月内产生软件维护统计表;◆开发人员缺点率考评,关键依据测试汇报和软件维护统计;◆测试人员缺点率考评,依据软件维护统计。
(3)缺点率单位以程序单元为单位,相比较而得出缺点率值(原理:缺点数/单元总数)。
这里所指程序单元,是WBS分解后内容。
(4)开发人员缺点率计算方法● 依据测试汇报和软件维护统计中缺点类别,分别统计各类别缺点率,然后依据度量指标计分标准表来打分。
● 缺点数计算公式为:Total = ∑(Ci*Fi*Ki); ● 缺点率计算公式为:V = Total / U ;其中i=1,2,...n 代表每个缺点;U 代表开发人员负责、已完成且已被测试程序单元总数;C 代表缺点所对应缺点等级权重系数;通常权重系数以"通常"缺点等级作为基数(权数设为1),"轻微"缺点等级可不用计算缺点率(权数设为0)。
软件度量指标集
软件度量指标集什么是软件度量指标集软件度量指标集是用于评估和衡量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产品质量的一组指标。
它们提供了一种定量的方法来评估软件开发的效果,并帮助开发团队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软件度量指标集可以帮助开发团队监控和改进软件开发过程,并提供有关软件质量和性能的关键信息。
软件度量指标集的分类软件度量指标集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1. 功能度量指标功能度量指标用于评估软件的功能性能。
它们可以衡量软件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以及软件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一些常见的功能度量指标包括:•功能点(Function Point):衡量软件的功能规模。
•代码覆盖率(Code Coverage):衡量测试用例对代码的覆盖程度。
•故障密度(Fault Density):衡量软件中的缺陷数量。
2. 质量度量指标质量度量指标用于评估软件的质量。
它们可以衡量软件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
一些常见的质量度量指标包括:•故障率(Failure Rate):衡量软件在一定时间内出现故障的频率。
•平均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MTTR):衡量软件故障修复的平均时间。
•可用性(Availability):衡量软件在给定时间内可用的概率。
3. 成本度量指标成本度量指标用于评估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它们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控制开发成本,并为决策提供基础。
一些常见的成本度量指标包括:•人月(Person-Month):衡量完成一项软件开发任务所需的工作量。
•开发成本(Development Cost):衡量软件开发的总成本。
•维护成本(Maintenance Cost):衡量软件维护的总成本。
软件度量指标的应用软件度量指标可以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面上应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项目管理软件度量指标可以帮助项目经理监控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通过对比实际数据与预期目标,项目经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及说明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及说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了解和掌握软件质量度量指标是至关重要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评估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软件质量度量指标及其说明。
1.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软件在规定条件下,按照规定的要求正常运行的能力。
常用的可靠性度量指标包括故障密度、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TF)和平均修复时间(MTTR)等。
故障密度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故障数量与代码行数的比例,反映了软件中存在的错误密度。
2.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软件按照规定的要求可供用户使用的程度。
常用的可用性度量指标包括平均时间到故障(MTTF)和平均修复时间(MTTR)。
MTTF是指在平均情况下,软件在无故障状态下运行的时间,越大表示可用性越高。
3. 可维护性:可维护性是指软件在修改、测试、故障排除和改进方面的容易程度。
常用的可维护性度量指标包括平均修复时间(MTTR)、修复效率和变更稳定性等。
MTTR是指修复故障所需的平均时间。
4. 可测试性:可测试性是指软件在测试过程中的容易程度。
常用的可测试性度量指标包括测试用例覆盖率和测试可行性。
测试用例覆盖率是指被测试的代码行数与被测试的总代码行数之比,反映了测试的覆盖程度。
5. 可移植性:可移植性是指软件在不同平台或环境下的适应性。
常用的可移植性度量指标包括代码冗余度和平台无关性。
代码冗余度是指在软件中存在的重复代码的比例。
以上是常用的软件质量度量指标及其说明,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提升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建议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度量指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软件工程师的软件质量度量与分析
软件工程师的软件质量度量与分析软件工程师是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负责设计、开发和测试软件系统的专业人士。
在软件工程师的角色中,确保软件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评估和改进软件系统的质量,软件工程师需要掌握软件质量度量与分析的方法。
一、什么是软件质量度量与分析软件质量度量是通过度量指标对软件系统的特性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
质量度量可以帮助软件工程师了解软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特性是否满足预定的标准。
而软件质量分析是对质量度量结果进行解释、总结和分析的过程,以便帮助软件工程师制定改进软件系统的措施。
二、常见的软件质量度量指标1. 可靠性:软件系统在给定环境下正常工作的概率。
常用的可靠性度量指标包括故障率、平均修复时间等。
2. 可用性:软件系统为用户提供功能的时间比例。
可用性度量指标通常包括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修复时间等。
3. 效率:软件系统在给定资源下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消耗。
常用的效率度量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等。
4. 可维护性:软件系统随时间演化的难易程度。
可维护性度量指标通常包括代码复杂度、缺陷密度等。
5. 安全性:软件系统抵御攻击和保护用户数据的能力。
安全性度量指标常包括漏洞数量、安全事件响应时间等。
三、软件质量度量的工具和技术1.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通过分析源代码进行静态扫描,检测潜在的编码错误、不规范的编码风格等问题。
常用的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包括SonarQube、PMD等。
2. 自动化测试工具:通过编写测试用例和执行自动化测试脚本,对软件系统进行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测试。
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包括Selenium、JUnit等。
3. 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分析软件系统生成的日志和运行数据,了解软件系统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性能、稳定性等方面的表现。
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包括ELK Stack、Grafana等。
四、软件质量度量与分析的好处1. 评估软件质量:软件质量度量与分析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帮助软件工程师了解软件系统的各个方面的质量水平,为问题定位和改进提供依据。
2023年高级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11
2023年高级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1.【单选题】某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规格说明书第一次正式发布, 命名为《需求规格说明书V1.0》, 此后经过两次较小的升级, 版本号升至V1.2, 此时客户提出一次需求变更, 项目组接受了变更, 按客户的要求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并通过评审, 此时版本号应升级为()A.V1.3B.V1.5C.V2.0D.V3.0正确答案:C2.【单选题】以下关于质量保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施质量保证是确保采用合理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性定义的过程B.实施质量保证是通过执行产品检查并发现缺陷来实现的C.质量测量指标是质量保证的输入D.质量保证活动可由第三方团队进行监督,适当时提供服务支持正确答案:B3.【单选题】产品分析属于哪个过程的工具A.范围规划B.范围定义C.范围核实D.范围控制正确答案:B4.【单选题】软件设计过程是定义一个系统或组件( )的过程,其中描述软件的结构和组织,标识各种不同组件的设计是软件架构设计A.数据和控制流B.架构和接口C.对象模型D.数据模型正确答案:B5.【单选题】某软件的工作量是20000 行, 由4 人组成的开发小组开发, 每个程序员的生产效率是5000 行/ 人月, 每对程序员的沟通成本是250 行/ 人月, 则该软件需要开发() 月A.1B.1.04C.1.05D.1.08正确答案:D6.【单选题】软件过程管理一般包括: 启动和范围定义; 软件项目计划;(); 评审和评价; 关闭和软件工程度量A.需求管理B.软件项目实施C.项目测试D.变更管理正确答案:B7.【单选题】除了项目信息系统外,还有哪个工具出现在所有的整体管理过程中A.专家判断B.项目管理方法论C.事业环境因素D.组织过程资产正确答案:B8.【单选题】甲乙两人分别独立开发出相同主题的阀门,但甲完成在先,乙完成在后。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v1.0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v1.0软件质量指标度量V 1.02012.3目录1综述 (3)1.1编写目的 (3)1.2阅读指南 (3)2软件质量指标 (4)2.1需求功能点覆盖率 (4)2.2用例执行覆盖率 (4)2.3缺陷修复率(截至于**年*月*日) (5) 2.4缺陷遗留个数(截至于**年*月*日) (5) 2.5缺陷分布统计(模块缺陷率) (5)2.6缺陷分布统计(严重缺陷率) (6)2.7缺陷密度及收敛 (7)3测试过程质量指标 (9)3.1缺陷探测率 (9)3.2有效缺陷率 (9)3.1用例执行效率 (10)3.2缺陷发现率 (10)4交付质量指标 (12)4.1加载回退率 (12)4.2故障回退率 (12)5版本说明 (13)1综述1.1 编写目的本文档主要为测试经理、测试组长/测试人员、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开发人员等提供软件质量、测试质量、交付质量等衡量依据。
通过不同指标的目标设定、过程跟踪、结果分析,为当期被测产品的质量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也为后续测试提供数据的基础积累,并作为制定方法流程的依据。
1.2 阅读指南●软件测试质量指标主要针对研发项目、商务项目被测产品出具数据度量。
●测试过程质量指标主要为测试经理、测试组长对测试人员的测试执行质量出具数据度量。
●交付质量主要为新需求的交付质量出具数据度量。
三者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2软件质量指标2.1 需求功能点覆盖率【需求覆盖率】:计算测试用例总数之和除以与之一一对应的功能点数之和,主要查看是否有功能点遗漏测试的情况。
【公式】:∑测试用例数(个)/ ∑功能点(个)说明:用例覆盖需求矩阵,一个需求对应多个功能点。
【数据来源】:《联通集中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系统销售管理用户需求说明书》《联通集中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系统销售管理需求跟踪矩阵》【计算结果】需求覆盖率=113/8=14.132.2 用例执行覆盖率【用例执行覆盖率】:计算测试用例执行总数除以与之一一对应的测试数之和,主要查看是否有测试用例执行遗漏或有效的情况。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质量度量和评估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质量度量和评估方法软件质量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直接关系到软件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而软件质量度量和评估方法则是用来衡量和判断软件质量的工具和手段。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中常用的软件质量度量和评估方法,并探讨其应用和局限性。
一、软件质量度量方法软件质量度量是指通过一些度量指标来评估软件产品的质量水平。
常用的软件质量度量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功能度量:用于评估软件产品是否满足其功能需求。
常用的功能度量指标包括功能点数、代码覆盖率、语句覆盖率等。
2. 可靠性度量:用于评估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即软件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运行的能力。
常用的可靠性度量指标包括故障密度、故障修复时间、平均时间间隔等。
3. 可用性度量:用于评估软件产品的可用性,即用户使用软件的便利程度。
常用的可用性度量指标包括用户界面友好性、用户满意度等。
4. 效率度量:用于评估软件产品的执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常用的效率度量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消耗等。
5. 可维护性度量:用于评估软件产品的可维护性,即软件修改和维护的容易程度。
常用的可维护性度量指标包括代码可读性、代码复杂度、修改成本等。
6. 安全性度量:用于评估软件产品的安全性,即软件对于各种攻击和威胁的防护能力。
常用的安全性度量指标包括漏洞数量、漏洞修复时间等。
二、软件质量评估方法软件质量评估是指通过对软件产品的质量度量结果进行评估,综合判断软件产品的质量水平。
常用的软件质量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标准评估法:将软件产品的质量与标准进行对比,通过评估软件是否符合标准来判断其质量水平。
常用的标准评估法包括ISO 9126标准、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等。
2. 专家评估法:请软件专家对软件产品进行评估,根据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软件的质量水平。
专家评估法可以通过专家评审、专家打分等方式进行。
3. 用户满意度评估法:通过对用户的调查问卷、用户反馈等方式,了解用户对软件产品的满意度和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从而评估软件的质量水平。
软件质量度量与指标
软件质量度量与指标软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对于软件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软件的质量,软件质量度量和指标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软件质量度量和指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以及其在软件开发和测试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软件质量度量与指标的基本概念软件质量度量是指用来衡量软件产品或软件开发过程质量的方法和指标。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和预测软件的质量水平和性能。
软件质量指标则是衡量软件质量的具体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量软件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
第二部分:软件质量度量与指标的分类软件质量度量和指标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内部度量和外部度量、过程度量和产品度量等。
1. 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静态指标是通过对软件静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的指标,如代码复杂性、注释覆盖率等。
动态指标则是通过对软件在运行时的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得出的指标,如执行时间、内存占用等。
2. 内部度量和外部度量:内部度量是通过对软件内部特性进行度量得出的指标,如代码质量、结构设计等。
外部度量则是通过对软件输出的结果和表现进行度量得出的指标,如可靠性、用户满意度等。
3. 过程度量和产品度量:过程度量是对软件开发过程的度量,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等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产品度量则是对软件最终的产品质量进行度量,如功能完整性、性能稳定性等。
第三部分:软件质量度量与指标的应用软件质量度量和指标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
1. 需求分析阶段:通过对需求文档的度量,可以评估需求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清晰性,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
2. 设计阶段:通过对设计文档的度量,可以评估设计的合理性、模块化程度和可扩展性,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3. 编码阶段:通过对源代码的度量,可以评估代码的复杂性、重复性和可读性,从而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全套CMMi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XXXXX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XX软件质量管理体系V1。
0XX软件研发部2010/12/1目录第一篇总则 (3)一、《XX软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3)二、目的 (3)三、背景介绍 (3)四、体系总体介绍 (4)第二篇项目管理 (6)一、立项管理 (6)二、结项管理 (12)三、项目计划 (15)四、项目监控 (24)五、风险管理 (29)六、需求管理 (32)第三篇技术实现过程 (39)一、技术预研 (39)二、SCRUM过程 (41)三、用户验收 (46)四、技术评审 (49)第四篇支撑过程 (55)一、配置管理 (55)二、质量保证 (60)三、培训管理 (66)四、服务与维护 (71)第一篇总则一、《XX软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XX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依据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框架,结合公司多年来实施“敏捷开发”的开发方法的经验,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写的《XX软件质量管理体系》V1。
0版已经编写完成。
本体系文档是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行动准则。
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二、目的本文档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软件过程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软件过程能力,保证软件质量,保证商务目标的实现。
✧基于精简的CMMi 3级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经验积累,结合敏捷开发的SCRUM方法.开发适合XX软件有限公司发展的软件过程管理体系.✧使得XX软件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基本满足CMMi 3级要求。
三、背景介绍CMMI-DEVCMMI是个了不起的规范,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CMMI对于项目管理很有指导价值,但是它对技术开发过程的论述却不够深入。
对于大多数软件项目而言,技术开发占总工作量的70%以上,而项目管理占总工作量的30%以下。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技术开发过程的规范化比项目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尤为重要与迫切。
软件开发是如此的灵活,如果没有规范来指导与制约,就容易因无序而导致混乱。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质量度量与改进工具介绍(二)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质量度量与改进工具介绍引言在如今高度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软件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面对大规模、复杂的软件系统,为了确保软件质量和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软件工程师们需要采用度量指标和改进工具来评估和改善软件的质量。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软件质量度量方法和改进工具。
一、软件质量度量方法1. 代码行数(LOC)LOC指标是衡量软件规模的常用方法。
通过统计源代码中的有效行数来衡量软件的大小和复杂度。
虽然LOC仅仅是软件规模的度量,但它对于评估开发工作量和代码可读性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缺陷密度缺陷密度指标衡量软件在单位行数或功能点(FP)上的缺陷数量。
通过统计项目中已经发现的缺陷数量与软件规模的比值,可以评估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较高的缺陷密度表明软件存在较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3. 软件性能软件性能是衡量软件响应速度和资源消耗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软件性能度量包括响应时间、处理能力、吞吐量等。
通过对软件性能进行评估,可以发现性能瓶颈并优化软件设计和实现,以提升用户体验和系统效率。
4. 可靠性可靠性是衡量软件故障率和停机时间的指标。
通过统计软件运行过程中的故障数量和故障时间,可以评估软件的可靠性。
较低的故障率和停机时间意味着软件更加可靠,对于关键系统和高可用性的软件尤为重要。
二、软件质量改进工具1.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可以在开发过程中检查代码中的潜在问题和错误,帮助开发人员提前发现并修复缺陷。
常用的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包括SonarQube、PMD、FindBugs等,它们可以检查代码规范、潜在的编程错误和性能问题等。
2. 规范检查工具规范检查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遵循规范和最佳实践,以提高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
例如,Checkstyle是Java开发人员常用的规范检查工具,可以检查代码风格、命名规范、注释规范等。
3. 自动化测试工具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和执行自动化测试脚本,以验证软件的功能正确性和性能表现。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v10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v101. 引言软件质量度量是衡量软件开发过程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集和分析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并提供改进软件开发过程的指导。
本文档旨在介绍软件质量度量的相关概念和指标,以及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v10是经过多次修订和优化的最新版本,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软件开发需求。
2.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概述软件质量度量指标是用于描述、衡量和评估软件质量特性的准确、可靠、有效的度量标准。
它们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评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水平,并确定改进策略。
常见的软件质量度量指标包括:代码复杂度、代码覆盖率、测试覆盖率、错误率、可靠性指标、性能指标、安全性指标等。
3.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分类3.1 代码质量度量指标代码质量度量指标用于评估软件代码的质量水平,包括以下指标:•代码复杂度:衡量代码的复杂性,如圈复杂度、路径复杂度等。
•代码规范性:评估代码是否符合编码规范。
•代码可维护性:评估代码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
3.2 测试质量度量指标测试质量度量指标用于评估测试过程和测试用例的质量,包括以下指标:•测试覆盖率:评估测试用例对代码的覆盖程度,如语句覆盖率、分支覆盖率等。
•错误率:评估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错误数量和类型。
3.3 系统质量度量指标系统质量度量指标用于评估软件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包括以下指标:•可靠性指标: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平均无故障时间、失效率等。
•性能指标:评估系统的性能水平,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
•安全性指标:评估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如漏洞扫描结果、访问控制级别等。
4. 软件质量度量流程软件质量度量流程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软件质量度量的具体步骤和操作。
常用的软件质量度量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确定度量目标:根据项目需求和开发团队目标,明确软件质量度量的目标和范围。
2.选择度量指标:根据软件开发过程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软件质量度量指标。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及说明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及说明一、引言软件质量度量是软件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评估和控制软件产品的质量,从而确保软件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和高安全性。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是评价软件质量的有效手段,它为开发团队提供了客观、可比较和可量化的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改进软件质量。
本文将探讨软件质量度量指标及其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指标。
二、软件质量度量指标及说明1. 可靠性指标可靠性指标是评价软件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包括故障率、平均无故障时间、可用性等。
故障率是指软件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故障的频率,平均无故障时间是指软件系统连续运行的平均时间,可用性是指软件系统可正常运行的比例。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评估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进行改进和优化。
2. 效率指标软件系统的效率指标是评价软件系统执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效率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等。
响应时间是指软件系统对外部请求做出响应的时间,吞吐量是指软件系统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任务数量,资源利用率是指软件系统对系统资源的利用程度。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评估软件系统的执行效率和资源消耗情况,从而进行性能调优和提升。
3. 可维护性指标可维护性指标是评价软件系统易于维护和改进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可维护性指标包括代码复杂度、代码可读性、代码可维护性等。
代码复杂度是指软件系统代码的复杂程度,代码可读性是指代码是否易于被他人理解,代码可维护性是指代码是否易于被修改和维护。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开发团队评估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指导其进行代码重构和优化,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 安全性指标软件系统的安全性指标是评价软件系统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能力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安全性指标包括漏洞数量、安全事件响应时间、安全漏洞修复周期等。
漏洞数量是指软件系统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数量,安全事件响应时间是指软件系统对安全事件的响应速度,安全漏洞修复周期是指软件系统修复已知漏洞所需的平均时间。
BUG等级得分资料
软件质量评估参照标准深圳市艾派应用系统有限公司Shenzhen iPi Application System Co.,Ltd. 核1前言为了评估研发部的项目版本质量,提供研发过程改进的参考数据及提倡各项目之间的质量横向对比,故制定此《软件质量评估参照标准》,以期更好、更快的提高软件产品质量。
2评估对象正式送测且在测试环境下正常完成测试的版本;3评估方法根据研发部门现有项目状况,以及度量基准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及方便程度,现主要采用如下方式:✓定义评估参数及每个参数的得分比重;✓定义按测试用例数来度量软件规模等级;✓定义不同等级下的评估参数取值范围;根据以上3个基本要求,再拟定算法最终得出该版本的得分。
4评估数据来源评估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质量组的测试用例数以及BUG数据,其中需使用的名词解释如下:测试用例数:指在QC中当前版本执行的用例数(统计来源:DESSTEPS或step表中的数据)。
有效BUG数:指对应版本中正确有效的BUG数,不包括被Rejected及Cancel的BUG数。
5评估参数定义评估参数包括BUG密度、提交次数、返修率、基于等级的BUG得分四项;同时存在如下声明:✓版本打回:版本打回指在经过冒烟测试时被测试人员拒绝接收的版本,版本打回计多提交一次;它主要包括3类打回的情况:a.版本提交后测试问题过多,每走一个功能点就出现多个问题等,严重影响测试效率;b.版本提交后测试过程中因影响测试重新进行了关键性代码提交;c.版本提交后无法正常进行测试,排除2小时仍没有解决。
注:对于版本打回失误的情况,项目经理可进行申诉。
✓历史问题:指当前项目中存在的但非当前版本引入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高最终上线的项目质成功时,会将新产生的问题纳入当前版本评估中,同时评估需叠加相应的用例数(功能问题对应1~10个用例;非功能问题对应1~5个用例)。
5.1BUG密度指基于执行测试用例的BUG密度;。
计算公式:缺陷数/(当前版本执行的用例总数+叠加用例数)评价目的:BUG的密度控制所占比重:30分5.2提交次数指版本实际的提交次数;当存在非常小的需求的迭代版本提交送测时,仍按常规的提交次数计算(版本打回的重新提交也统计在内);对于多模块的分次送测,以单模块的最大送测次数为计(如DC单独送测4次,desktop单独送测2次;则统计本版本的送测次数为4);对于明确的分阶段迭代提交,则按总提交次数/2+1的方式计算提交数(完全历史BUG的修复安排引发的提交次数不进行统计)评价目的:过程版本修订质量控制及测试质量控制所占比重:25分5.3返修率指非一次修复成功的BUG占有率;对于返修多次的BUG,需以+1的方式统计(即一个BUG返修2次,则计2个返修BUG)计算公式:返修率=返修BUG总数/有效BUG总数;评价目的:修订BUG质量及BUG的编写质量所占比重:20分5.4BUG等级评分按等级分值定义:致命问题:5分;严重问题:2分;一般问题:0.5分;轻微问题:0.1分。
软件质量度量指标v1.0
软件质量指标度量V目录1综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阅读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软件质量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功能点覆盖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例执行覆盖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修复率(截至于**年*月*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遗留个数(截至于**年*月*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分布统计(模块缺陷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分布统计(严重缺陷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密度及收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测试过程质量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探测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有效缺陷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例执行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发现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交付质量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加载回退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故障回退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CMM简介和ISO培训4688
图3 各级组织管理者对过程的可视性
一、问题的提出
缺陷/千行源代码
1
2
34ຫໍສະໝຸດ 512.0011.95
10.00
8.00
6.00 5.52
4.00
2.39 2.00
0.92 0.32
0.00
SEI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等级 软件缺陷随软件开发过程改进而减少。
回目录
四、CMM结构
回目录
四、CMM结构
1. 关键过程域 KPA—Key Process Area
集成软件管理
ISM
3
培训大纲 组织过程定义
TP
级
OPD
规范化过程
组织过程关注
OPF
软件配置管理 SCM
可重复
软件质量保证
SQA
软件子合同管理
SSM
2
软件项目追踪 软件项目策划
SPT
级
SPP
需求管理
RM
个别过程
初始
图4 关键过程域
回目录
四、CMM结构
2级关键过程域的目标:
关键过程域
目
标
需求管理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过程特征
优化 可持续改进的 过程改进已制度化
已管理 可预见的
产品及过程已量化控制
已定义 标准和一致的 软件工程过程和管理过程已被定义和集成
可重复 已规范的
建立了项目管理体系,性能可重复
初始 个别的
过程不正规,是个别的,性能不可预测
图3(见下页)给出了各级组织管理者对过程的可视性。
回目录
三、CMM的成熟度
• 项目的软件质量管理活动制定了计划 • 软件产品质量的度量目标及其优先顺序已确定 • 为达到软件产品质量目标所取得的进展 已量化并得到控制
软件产品和质量度量标准简介
功能性的依从性
软件产品遵循与功能性相关的标准、约定或法规以及类 似规定的能力。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12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可靠性
在指定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 能力。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20页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使用质量用的质量模型
使用质量
有效性
生产率
安全性
满意度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成熟性
软件产品为避免由软件中故障而导致失效的能力。
容错性
在软件出现故障或者违反其指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 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软件产品评价与质量度量 第13页
在规定条件下,软件产品执行其功能时,使用合适数量 和类别的资源的能力。
效率依从性
软件产品遵循与效率相关的标准或约定的能力。
维护性
软件产品可被修改的能力。修改可能包括修正、改进或 软件对环境、需求和功能规格说明变化的适应。
@ by China Electronics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2003
共存性
软件产品在公共环境中同与其分享公共资源的其他独立 软件共存的能力。
易替换性
软件产品在同样环境下,替代另一个相同用途的指定软件 产品的能力。
常见软件项目度量指标介绍
STP评审发现的缺陷数/ST用例数
HLD评审缺陷发现密度(个/页)
HLD评审发现的缺陷数/HLD文档页数
ITP评审缺陷发现密度(个/用例)
ITP评审发现的缺陷数/IT用例数
LLD评审缺陷发现密度(个/页)
LLD评审发现的缺陷数/LLD文档页数
UTP评审缺陷发现密度(个/用例)
IT实测规模缺陷发现密度(个/KLOC)
IT发现的缺陷数/UT活动实际测试代码规模
ST实测规模缺陷发现密度(个/KLOC)
ST发现的缺陷数/UT活动实际测试代码规模
UTP用例生产率(页/人天)
UTP用例数/(UTP准备工作量+UTP评审工作量+UTP修改工作量)
编码阶段代码生产率(LOC/人天)
编码阶段实际代码规模/(编码工作量+代码评审工作量+代码修改工作量)
测试执行效率
UT用例执行效率(用例/人天)
UT用例数/(UT准备工作量+UT用例执行工作量+UT缺陷修改工作量)
STP用例生产率(用例/人天)
ST用例数/(STP准备工作量+STP评审工作量+STP修改工作量)
HLD用例生产率(页/人天)
HLD文档页数/(HLD文档准备工作量+HLD评审工作量+HLD修改工作量)
ITP用例生产率(页/人天)
ITP用例数/(ITP准备工作量+ITP评审工作量+ITP修改工作量)
缺陷类型引入密度:(度量目的:建立基线,为分析能力水平薄弱环节及交付件质量提供参考)
SR缺陷引入密度(个/页)
SRS类型缺陷数/SRS文档页数
HLD缺陷引入密度(个/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质量指标度量
1综述 (2)
1.1编写目的 (2)
1.2阅读指南 (2)
2软件质量指标 (3)
2.1需求功能点覆盖率 (3)
2.2用例执行覆盖率 (3)
2.3缺陷修复率(截至于**年*月*日) (4)
2.4缺陷遗留个数(截至于**年*月*日) (4)
2.5缺陷分布统计(模块缺陷率) (4)
2.6缺陷分布统计(严重缺陷率) (5)
2.7缺陷密度及收敛 (5)
3测试过程质量指标 (8)
3.1缺陷探测率 (8)
3.2有效缺陷率 (8)
3.1用例执行效率 (9)
3.2缺陷发现率 (9)
4交付质量指标 (11)
4.1加载回退率 (11)
4.2故障回退率 (11)
5版本说明 (12)
1综述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主要为测试经理、测试组长/测试人员、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开发人员等提供软件质量、测试质量、交付质量等衡量依据。
通过不同指标的目标设定、过程跟踪、结果分析,为当期被测产品的质量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也为后续测试提供数据的基础积累,并作为制定方法流程的依据。
1.2阅读指南
●软件测试质量指标主要针对研发项目、商务项目被测产品出具数据
度量。
●测试过程质量指标主要为测试经理、测试组长对测试人员的测试执
行质量出具数据度量。
●交付质量主要为新需求的交付质量出具数据度量。
三者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2软件质量指标
2.1需求功能点覆盖率
【需求覆盖率】:计算测试用例总数之和除以与之一一对应的功能点数之和,主要查看是否有功能点遗漏测试的情况。
【公式】:∑测试用例数(个) / ∑功能点(个)
说明:用例覆盖需求矩阵,一个需求对应多个功能点。
【数据来源】:《联通集中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系统销售管理用户需求说明书》《联通集中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系统销售管理需求跟踪矩阵》
【计算结果】需求覆盖率=113/8=14.13
2.2用例执行覆盖率
【用例执行覆盖率】:计算测试用例执行总数除以与之一一对应的测试数之和,主要查看是否有测试用例执行遗漏或有效的情况。
【公式】:∑执行的测试用例个数(个) / ∑测试用例个数(个)*100% 【数据来源】:《iSMS测试进度跟踪表》
【计算结果】:用例执行覆盖率=100%
2.3缺陷修复率(截至于**年*月*日)
【缺陷修复率】计算已修复(关闭)的缺陷总数除以有效缺陷总数,主要查看是否有测试用例执行遗漏或有效的情况。
【公式】:∑修复(关闭)的缺陷数量(个) / ∑有效缺陷数量(个)【数据来源】:从公司部缺陷管理系统中导出数据:
【计算结果】:缺陷修复率=206/216*100%=95%
2.4缺陷遗留个数(截至于**年*月*日)
【缺陷遗留个数】统计待分配、待修改、重新处理的缺陷数量
【公式】:待分配+待修改+reopen状态的缺陷
【数据来源】:从公司部缺陷管理系统中导出数据
【计算结果】:缺陷遗留个数=10,且为C类以下bug(建议性缺陷)
2.5缺陷分布统计(模块缺陷率)
【模块缺陷率】:计算各模块的缺陷数除以总体缺陷之和,主要查看模块的质量的情况。
说明:此指标不能单纯看结果,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模块的粒度是否划分均匀,模块的重要性,模块包含的容是否更容易发现bug等。
【公式】:本模块的缺陷数(个) / ∑各模块的缺陷数(个)*100%
【数据来源】:QC管理平台
【计算结果】可通过导出表格、分析图形的方式来度量结果
2.6缺陷分布统计(严重缺陷率)
【模块缺陷率】:计算各模块的严重缺陷数除以总体缺陷之和,主要查看模块的质量的情况。
说明:此指标不能单纯看结果,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模块的粒度是否划分均匀,模块的重要性,模块包含的容是否更容易发现bug等。
【公式】:本模块的严重缺陷数(个) / ∑各模块的严重缺陷数(个)*100% 【数据来源】:QC管理平台
【计算结果】可通过导出表格、分析图形的方式来度量结果
2.7缺陷密度及收敛
【模块缺陷率】:计算各版本缺陷数除以测试模块,主要查看版本是否趋于稳定情况,通过数据图表等方式来衡量版本交付的风险大小,是衡量版本是否可交付的重要依据之一。
说明:如果缺陷密度逐渐收敛,说明版本逐渐稳定;如果趋势起伏不定,需
要分析研究原因,查找不稳定的原因;如果缺陷密度趋势呈波状,一定要重视起来,说明版本及其不稳定,确认发布时要慎重。
【公式】:本版本的缺陷数(个) / ∑已测各模块数(个)
【数据来源】:日常跟踪数据、QC管理平台
【计算结果】可通过导出表格、分析图形的方式来度量结果
趋于收敛的缺陷密度图:
起伏不定的缺陷密度图:
3测试过程质量指标
3.1缺陷探测率
【缺陷探测率】:计算部发现的缺陷数除以部发现的缺陷数与用户发现的缺陷数之和,主要查看部发现缺陷的能力。
说明:缺陷探测率越高,即部发现的bug数越多,发布后客户发现的bug 数就越少,质量成本就越低。
【公式】:部发现的缺陷数(个) / (部发现的缺陷数(个)+用户发现的缺陷数(个))*100%
【数据来源】:日常跟踪表,QC平台,用户缺陷平台或列表
【计算结果】:缺陷探测率=80/(80+5)=94%
3.2有效缺陷率
【有效缺陷率】:计算被开发人员确认的BUG数总和除于本人上报BUG的总和,可用于查看测试人员的个人测试质量,也可用于查看整个测试组的测试质量。
无效BUG状态包括:问题重复、不是问题、不可复现状态。
这项指标用于考察测试人员发现的、被确认为缺陷的缺陷数高低或者百分比,数和比率越高测试质量越高。
注意:由于系统框架根本性的、初始化参数设置错误引发的、错误数据、错误环境等而开发人员因无法修正、可以通过改变环境而无需修改程序、重新导入数据、再次发布而解决的BUG为有效BUG
【公式】:测试人员发现的有效缺陷数(个) /测试人员发现的总缺陷数(个)*100%
【数据来源】:日常跟踪表,QC平台,用户缺陷平台
【计算结果】
3.1用例执行效率
【用例执行效率】:计算测试人员执行的用例数除以执行测试的时间,主要查看测试人员执行测试的效率。
说明:此指标的统计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用例的执行步骤相对来说分布较均匀,执行时间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
【公式】:∑测试人员执行的用例数(个) / ∑执行用例的时间(小时)【数据来源】:日常跟踪表,QC平台,用户缺陷平台或列表
【计算结果】:
3.2缺陷发现率
【缺陷发现率】:计算测试人员各自发现的缺陷数总和除于各自所花费的
测试时间总和。
由于执行效率不能足够代表测试人员是否认真工作,那么,每小时发现的缺陷数就是重要的考核指标,测试的工作可以通过这项指标得到反馈。
注意:此项指标的统计可作为测试质量的一个依据,但实际工作中如果用此指标作为考核测试人员的唯一依据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缺陷数可通过减小缺陷粒度、增加微小缺陷、增加不能确定bug数来提高分子数,这样会增加缺陷流转处理成本,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建议慎用。
【公式】:∑提交缺陷数(个) / ∑执行测试的有效时间(小时)
【数据来源】:日常跟踪表,QC平台,用户缺陷平台或列表
【计算结果】:
4交付质量指标
4.1加载回退率
【加载回退率】:计算计划上线需求个数减去加载回退的需求个数之差除以计划上线需求个数,主要查看新需求上线交付质量。
说明:上线加载当日无法满足上线条件,导致回退。
【公式】:(上线需求数(个)-加载当时回退需求数(个))/上线需求数(个)*100%
【数据来源】:生产门户需求管控平台,客户需求管理平台等
【计算结果】加载回退率=(15-1)/15*100%=93%
4.2故障回退率
【加载回退率】:计算计划上线需求个数减去故障回退的需求个数之差除以计划上线需求个数,主要查看新需求上线交付质量。
说明:上线加载次日,用户无法使用,引发投诉,进行故障回退。
【公式】:(上线需求数(个)-故障回退需求数(个))/上线需求数(个)*100%
【数据来源】:生产门户需求管控平台,客户需求管理平台/缺陷管理平台等
【计算结果】故障回退率=(16-2)/16*100%=88%
5版本说明
1.鉴于自己的经验有限,尤其侧重于测试方面,故总结的度量指标多为测试指
标。
2.其实软件的质量保证需要多种途径、多个层次、多个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去
实现,测试只是其中一条途径。
休哈特说“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可见“测试只能发现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
戴明博士说“引起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的原因主要在公司的管理系统而不在员工”,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对高质量的追求。
3.我正在系统学习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方面的知识,后续会整理出
更为全面的度量指标,和同行及致力于提高软件质量的朋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