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医疗救援-自救互救(上)
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一、呼救急救篇1.紧急呼救(1)110报警电话●发现杀人、抢劫、盗窃、强奸、放火、斗殴等刑事、治安案(事)件时,应立即报警。
若情况紧急,无法及时报警,应在制服犯罪嫌疑人或脱离险情后,迅速报警。
●发现自杀、坠楼、溺水者,老人、儿童或智障人员、精神疾病患者走失,公众遇到危难孤立无援,应拨打110电话报警。
●要保护好现场,以便民警赶到现场提取痕迹、物证。
●未成年人遇到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时,应首先保护好自身安全。
(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拨打110电话报警时,要准确报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员、车辆伤损情况。
●在交通民警到来前,要保护好现场。
●遇到肇事车逃逸时,要记下车牌号码、车型、颜色及特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拨打120电话,不要随意移动伤员。
●如因车辆变形,人员被困车内,应立即拨打110电话求助。
因抢救伤员需要变动现场位置的,应当做好标记。
(3)119火灾报警电话●报警时,要讲清楚失火处的地址或地理位置及周围明显标志。
●报警时,应讲清起火部位、面积大小、燃烧物质、有无人员被围等情况。
同时,要派人到路口迎候、引导消防车到达现场。
●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设法利用就便器材灭火,控制火势蔓延。
(4)120医疗急救求助电话●拨通电话后,应说清楚病人所在地址、年龄、性别和病情。
如不知道确切地址,应说明大致方位,如在哪条大街、哪幢标志性建筑物附近等。
●尽可能说明病人典型的病情,如肚子疼、意识不清、吐血、呕吐、呼吸困难等。
●尽可能说明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
如意外伤害,要说明伤害的性质,如触电、爆炸、塌方、溺水、火灾、中毒、交通事故等,报告受害人受伤的身体部位等有关情况。
●尽可能说明您的特殊需要,并了解清楚救护车到达的大致时间,准备接车2.急救常识(1)人工呼吸法●保持呼吸道打开的状态,用拇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吸足一口气后,用嘴严密地包住病人的嘴,以中等力量将气吹入病人口内,不要漏气。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报告与应急措施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报告与应急措施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报告及应急措施一、急救知识与技术在紧急工作组中,成员必须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
其中,止血包扎方法包括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
如果上述方法无效,可以慎用止血带,但要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为宜,并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对于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是: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止血的方法包括一般伤口的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在使用止血带时,要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在上臂以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
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
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在运送伤者时,应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二、事故报告制度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必须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救援和处理事故现场。
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伤亡人数、事故原因、处理措施和救援情况等内容。
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和善后工作。
三、事故调查和事故处理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启动事故调查和事故处理工作。
调查工作应包括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和评估,对责任人的追究,以及对类似事故的预防措施等。
事故处理工作应包括对事故现场的清理和恢复工作,对受伤人员的抢救和治疗,以及对事故影响的评估和处理等。
四、火灾发生后的疏散在火灾发生后,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疏散。
灾害自救与互救实践报告(一)

灾害自救与互救实践报告(一)灾害自救与互救实践报告1. 简介灾害自救与互救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个人和社区组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伤害和恢复正常生活的行为。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提高个人和社区的抵御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 灾害自救措施预防措施•定期参加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和灾害应对知识•定期检查家庭安全设备,确保正常使用•加强建筑物结构安全性,防止倒塌和火灾等事故自我保护措施•在灾害发生时保持冷静,不要慌乱行动•迅速躲避到安全地点,避免危险区域•使用遮蔽物或避难所保护自己•遵循当地政府发布的安全指引和紧急撤离计划•准备足够的食品、水和急救用品•保持通讯工具的充电和备用电池•存放一定量的现金和重要文件的复印件•购买应对灾害的必备物品,如手电筒、防护口罩等3. 灾害互救实践灾后自救与互助组织•在灾害后,当地居民可以自发组织志愿者团队,展开搜救和救援行动•互助组织可以提供食物、水和临时住所等基本需求,帮助灾民度过难关社区救助中心•社区可以设立救助中心,为灾民提供紧急救助和庇护所•救助中心可以提供医疗救援、心理疏导和基本生活用品等支持媒体和社交网络的作用•媒体可以及时发布灾害信息,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自救与互助措施•社交网络可以帮助人们相互传递信息和资源,组织互助行动灾害自救与互救实践是保护个人和社区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预先做好自救准备,加强灾害应对能力,并与社区和社会资源密切合作,可以在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恢复正常生活。
(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5. 建议与措施加强灾害教育与宣传•在学校、社区和企业等场所开展灾害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灾害自救与互救的认识和意识。
建立灾害自救与互救机制•在政府和社区层面建立灾害应对机制,制定详细的预案和行动指南,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开展自救与互救行动。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提升公众自救能力,鼓励参加培训和演练,加强个人和家庭的应急准备。
紧急医疗救援及救助员概述

应急救援工作的必要性
保证自身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限制灾害进一步发展 解救人员被困、指导避难和逃生 为后继进一步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改善预后
应急救援工作的政策支持和 紧急救助员
随着“以人为本”救灾理念的树立,我国救灾的重点由灾 害救济为主转向灾害应急救援为主
国务院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是完善我国 救援体系, 提高群众自 救互救能力 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全民 素质,推进 精神文明建 设的重要体 现
国外紧急救助员概况
国外紧急救助员概况
1
国外紧急救助简介
2
国外救援经验总结
3
国外救援的法律法规要求
美国
1
构架成熟 高效 半职业化 合同化
2
3
4
法国
1
消防救援为主体
紧急救助员的职责
紧急救助职业等级
高级紧急救 助员(国家 职业资格三 紧急救助员 级) (国家职业 资格四级)
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 级别越高,要求的能力和培训内容也越多,越专业
紧急救助 师(国家 职业资格 二级)
紧急救助员配备的意义
是落实科学 发展观、坚 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 会的非常有 意义的举措
紧急救助概念与 紧急救助员概念
紧急救助概念
是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实施事故现场救护, 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各类事故即刻死亡(数秒至数分钟)占50%;早期死 亡(2-3小时)占30%;后期死亡(伤后数周内)只占20%;因 此紧急救助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后果,及时挽救人员生命。 广大企事业员工,特别是高风险行业,有必要学习掌握紧急救 助技术以在应急活动中起到重要的救援作用(医学生)
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救援医学
救援医学是立足于医院外社会大环境下的一项 医学科学性很强, 医学科学性很强, 但同时又是学科交叉很广的应用 科学。实施现代医疗救援,特别在意外灾害、 科学。实施现代医疗救援, 特别在意外灾害、 突发 事件的处理上,还涉及到信息掌握、通讯工具、 事件的处理上,还涉及到信息掌握、 通讯工具 、组 织专业队伍、应急医疗装备、行动方式、处理程序、 织专业队伍、应急医疗装备、行动方式、处理程序、 救生脱险,以及政府的运作程序, 救生脱险 ,以及政府的运作程序,社会人群的参与 等多方面问题,单靠急诊工作的知识、经验、 等多方面问题,单靠急诊工作的知识 、经验、 技能 是无法在现场开展最有效的救治和医学监护的。 是无法在现场开展最有效的救治和医学监护的。
基本装备
a:心电图机 : b:监护除颤仪 : c:复苏箱 d:外伤包(止血包扎用品) : :外伤包(止血包扎用品) e:出诊箱 f:吸痰器 : : g:输液泵 h:血糖仪、生化仪 : :血糖仪、 I:担架单、床单、手套、照明设备等用品 :担架单、床单、手套、 必要时加配呼吸机。 必要时加配呼吸机。
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工作流程
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 李远建
目前, 目前,我国处在社会和经济高 速发展, 速发展,但各种灾害事故和突 发事件又频发的时期, 发事件又频发的时期,急诊医 学和院前急救医学面临着 严峻挑战。 严峻挑战。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生产安全、交通、 事故灾难:生产安全、交通、公共设施设备事 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环境污染、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 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 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经济安全和涉外突 发事件等。 发事件等。
紧急医学救援

骨折固定包括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固定等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固定方法
在搬运骨折患者时,需要注意避免二次伤害,选择合适的搬运方式,避免搬运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搬运技巧
骨折固定与搬运
概述
急救药品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抗过敏药、抗休克药、急救药等。
急救药品使用方法
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紧急医学救援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公众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社会参与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宣传教育与社会参与
典型案例分析
06
地震伤情分析
汶川地震导致大量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其中以头部、四肢和脊柱损伤最为常见。
洪水
自然灾害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可能导致大量伤员,救援队需迅速到达现场,实施现场救治和转运伤员。
火灾
火灾可能导致烧伤、吸入性损伤等。医学救援队需进行现场评估,组织伤员转运和烧伤治疗等。
事故灾难
传染病疫情
传染病疫情可能导致大量病例,医学救援队需开展疫情监测、隔离治疗患者、实施防控措施等。
中毒事件
中毒事件可能导致群体性损伤,医学救援队需迅速到达现场,开展中毒原因调查和救治工作。
物资储备
建立高效的物资调配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物资储备情况和需求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配,确保物资能够及时到达一线。
调配机制
加强与其他地区、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物资短缺问题。
资源共享
物资储备与调配机制
跨部门协作与联动
信息共享
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自救、互救与现场PPT课件

伤员搬运与转运
要点一
搬运技巧
根据伤员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如单人抱持、双人抱 持、担架搬运等,确保搬运过程中不加重伤情。
要点二
转运护理
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伤员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处理突发情况,确保伤员安全送达医疗机构。
05
常见事故预防与应对措施
火灾预防与应对
火灾预防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确保燃气管道安全,不 乱丢烟蒂,遵守烟花爆竹燃放规定。
在实施现场急救时,应遵循“先 救命,后治伤”的原则,优先处 理可能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如 心搏骤停、窒息、大出血等。
现场急救的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步骤
评估现场
在实施急救前,首先要 评估现场的安全性,确 保不会发生二次伤害。
判断伤情
快速判断伤者的伤情和 状况,确定优先处理的
问题。
急救措施
转运伤者
根据伤情实施相应的急 救措施,如止血、心肺
交通事故自救
交通事故自救原则
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停车并保持冷静,观察周围情况,迅速判断是否需要 紧急撤离。如果车辆起火或存在其他危险,应立即撤离车辆并远离危险区域。
交通事故逃生技巧
在车辆发生事故后,应迅速解开安全带,观察车门是否开启,如果无法打开车门 ,应使用车内的破窗工具或逃生锤打破车窗逃生。如果被困在车内,应尽量保持 冷静,等待救援。
互救方法
如果有人被困,应首先进行呼救,并 尽快找到被困人员,使用合适的工具 进行挖掘和救援,同时注意自身安全。
交通事故互救
事故处理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停车并报警 ,同时记录事故现场情况,以便后续处 理。
VS
互救方法
如果有人受伤,应立即进行止血、固定等 急救措施,并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个人海上遇险时自救、求救和互救常识

个人海上遇险时自救、求救和互救常识在进行海上活动时,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风险。
海上遇险时,正确的自救、求救和互救常识将极大提高我们的生存几率。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在个人海上遇险时进行自救、求救和互救,帮助您应对突发情况。
1. 自救知识1.1 穿戴救生衣自救的第一步是确保自身安全,而救生衣是最基本的自救装备。
在海上活动中,应始终穿戴救生衣,尤其是在驾驶小型船只或从事水上运动时。
救生衣能够提供浮力,帮助您在水中保持浮力,并避免过度疲劳。
1.2 保持镇定在海上遇险时,保持冷静和镇定非常重要。
不要惊慌失措,尽量保持深呼吸,让自己保持冷静。
镇定的头脑能够帮助您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1.3 摆脱险情如果船只出现问题导致遇险,首先要尽量摆脱险情。
如果船只受损,要及时进行修理。
如果无法修复,可以考虑使用其他工具或设备进行临时修复,以延迟船只下沉或进一步损坏。
1.4 尽量保持温暖在海上遇险时,尽量保持温暖也是自救的重要一环。
如果有条件,可以寻找救生筏、船只的残骸或其他漂浮物,以确保离开水面并保持身体温暖。
如果没有任何漂浮物可用,可以尝试保持身体浮在水面上,减少身体接触水温。
2. 求救知识2.1 发出求救信号在海上遇险时,求救信号是获取外界援助的关键。
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不同方式发送求救信号:•使用手势:挥动手臂或衣物,吸引他人注意;•使用声音:大声喊叫“救命”等求救口号,或按鸣笛器、吹哨子等制造声音;•使用信号装置:携带急救信号灯、反光镜等,通过闪光、反射光线等方式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2.2 选择正确的求救方式当成功引起注意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求救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求救方式:•呼叫海上紧急救助电话: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紧急救助电话,要了解并记住所在地区的紧急救助电话号码;•向附近其他船只发出求救信息:如果周围有其他船只,可以通过无线电或眼神交流向他们发出求救信号;•使用应急信号设备:如携带的卫星电话或应急位置指示无线电信号发出求救信息。
有关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应急预案

有关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应急预案有关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高效、有序地组织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区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所需要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1.4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区统一领导和指挥本区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各乡镇负责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处理工作。
(2)提高认识,常备不懈。
提高社会各界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认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对可能引发各类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分析、预警,作好医疗救援准备,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依法规范,及时反应。
区卫生局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体系,为突发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制定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确保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及时有效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加强人员培训,实施科学组织,提供先进完备的科学技术保障和救治技能。
加强部门合作,实行资源共享。
加强宣传教育,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和卫生人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提高公民自救互救能力。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区政府设立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指挥机构,负责本地区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1应急组织机构组成及职责成立望城区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指挥部(简称区医疗救援指挥部),由主管副区长任指挥长,区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卫生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区卫生局、应急办、财政局、发改局、文广局、电信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民政局以及各乡镇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应急救护:基础急救措施与技能

应急救护:基础急救措施与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在家、工作场所还是公共场所,突发的紧急情况都可能发生。
这些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跌倒、切割伤、烫伤、心脏骤停等。
在专业医疗救援到达之前,现场的初级急救措施往往能够挽救生命或减轻伤害。
因此,掌握一些基础的急救技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基础的急救措施与技能,以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救和互救。
一、心肺复苏(CPR)1. 判断意识和呼吸-首先判断伤者是否有意识和正常的呼吸(不包括异常呼吸如呼吸微弱或气喘)。
-如果伤者无反应且不正常呼吸,立即拨打紧急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
2. 实施心肺复苏-将伤者平躺在硬质表面上,跪在其身侧。
-将一手掌放在伤者胸骨中部,另一手掌覆盖在第一手上。
-用体重直压使胸部下沉至少5厘米,速率保持每分钟100至120次。
-如果你接受过培训,可以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成人比例为30:2)。
二、止血1. 直接压迫-对于出血伤口,首先应使用干净的布料或纱布对伤口进行直接压迫。
-保持压迫直至专业医疗人员到达,避免频繁查看伤口。
2. 抬高伤肢-如果是四肢出血,可在继续压迫的同时,将受伤肢体抬高,以减少血流。
三、处理烫伤1. 冷却伤口-将烫伤部位置于流动的冷水下冲洗15至20分钟,以减轻烫伤程度和疼痛。
-避免使用冰块直接冷敷,以免造成冻伤。
2. 覆盖伤口-使用干净、湿润的布料轻轻覆盖伤口,避免使用棉花等会留下纤维的材料。
四、处理骨折1. 保持定位-发现骨折时,尽量不要移动伤者,特别是疑似脊柱或颈部受伤时。
-对于四肢骨折,可以使用夹板或其他硬物固定受伤部位,减少移动。
2. 减轻肿胀-可以轻轻将冰袋或冷敷包放置在伤处周围,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五、处理窒息1. 背部敲击-如果是成年人或儿童窒息,首先让其向前倾斜,用力在背部中间位置敲击5次。
2. 腹部冲击(海姆立克操作)-如果背部敲击无效,站在伤者背后,一只手握拳,拳头的大拇指部位放置在伤者腹部上方,紧贴下胸骨下缘。
社区紧急就医应急预案方案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社区居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紧急医疗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社区紧急就医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社区应对紧急医疗事件的能力。
2. 明确社区紧急就医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确保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 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紧急医疗事件对居民生命健康的危害。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社区范围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疾病疫情、意外伤害等紧急医疗情况。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社区紧急就医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社区紧急就医应急工作。
(1)指挥长:社区主任或其授权人员。
(2)副指挥长:社区副主任或其授权人员。
(3)成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社区警务室负责人、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工作组:(1)应急协调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2)医疗救治组:负责组织医疗救治工作,包括现场救治、转运、治疗等。
(3)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药品、交通工具等后勤保障工作。
(4)宣传教育组:负责开展紧急医疗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5)信息报送组:负责收集、汇总、上报应急工作信息。
五、应急响应程序1. 紧急情况报告(1)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紧急医疗情况,相关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2. 现场处置(1)医疗救治组根据现场情况,迅速组织医疗救治力量,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
(2)后勤保障组负责调配应急物资、药品、交通工具等,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3. 应急救援(1)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蔓延、事故扩大。
(2)对伤员进行分类救治,确保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4. 信息报送(1)应急指挥部负责收集、汇总、上报应急工作信息。
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通用5篇)

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通用5篇)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通用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就有必要提前进行细致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
那么优秀的应急预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1第一节总则一、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以及辽宁省相关文件、条例等的精神制定本预案。
二、突发事件是指: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三、突发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1、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院长总督导:党委书记副总指挥:行政副院长、业务副院长2、办公室主任:主管医疗副院长(兼)常务副主任:医务科长、院办主任政治工作组:党办、纪检、人事科人力资源组:人事科、院办、医务科、护理部医疗救护组: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疗保障组:药剂科、总务科、器械科后勤保障组:总务科信息宣传组:政工办安全保障组:保卫科对外联系组:院办、党办四、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由主管医疗副院长以及医务科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所需调用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由总指挥宣布本预案的启动。
五、科室、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本科室、部门的相应措施,并有培训、检查落实情况的记录。
六、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坚持会诊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自救与互救的常识

自救与互救的常识1、意外伤害的急救(1)遇到意外伤害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在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条件下,一般不要轻易随便搬动伤员。
(2)暂不要给伤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
(3)如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员无人照管。
(4)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有关政府、卫生、防疫、公安、新闻媒介等部门报告,介绍现场在什么地方,病伤员有多少,伤情如何,都做过什么处理等。
(5)根据伤情,对伤员边分类边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6)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病员。
从速置头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脚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7)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病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将伤员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
2、触电事故急救(1)对症救护处理。
①假如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未失去知觉,但有些内心惊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触电者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则应保持空气流通和注意保暖,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者送往医院。
②假如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
对于此种情况,应使触电者舒适、安静地平卧;周围不围人,使空气流通;解开他的衣服以利呼吸,如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温,并迅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
如果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严重缺氧,面色发白或发生痉挛,应立即请医生作进一步抢救。
③假如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仍不可以认为已经死亡,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并迅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医院。
但应当注意,急救要尽快地进行,不能等医生的到来,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
(2)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是在触电者停止呼吸后应用的急救方法。
各种人工呼吸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好,而且简单易学,容易掌握。
社区紧急医疗救援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应对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社区紧急医疗救援能力,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社区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确保救援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2. 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 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区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社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社区紧急医疗救援指挥部(1)职责:负责社区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2)组成:由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 社区紧急医疗救援小组(1)职责:负责现场救援、伤员转运、医疗救治等工作。
(2)组成: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志愿者等组成。
3. 社区应急物资保障小组(1)职责: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使用。
(2)组成:由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五、预案启动条件1. 社区内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人员伤亡。
2. 社区内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影响社区居民生命安全。
3. 社区内发生传染病疫情,可能造成大范围传播。
六、救援流程1. 紧急响应(1)接到报警后,社区紧急医疗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
(2)社区紧急医疗救援小组迅速赶到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2. 现场救援(1)评估现场情况,确定救援重点。
(2)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等。
(3)将伤员迅速转运至附近医疗机构。
3. 医疗救治(1)医疗机构根据伤员情况,开展紧急救治。
(2)对重伤员进行集中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
4. 信息发布(1)社区紧急医疗救援指挥部及时向社区居民发布相关信息。
(2)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群、广播等渠道,告知社区居民救援进展和注意事项。
5. 后期处置(1)对伤员进行跟踪随访,确保康复。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最新)

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规范、有序、高效地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突发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医疗卫生领域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和促进 X 市社会政治稳定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X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制定本预案。
1.3 合用范围本预案合用于在 X 市辖区发生的水灾、火灾、地震、坍塌、爆炸、中毒、飞机失事、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人员伤害、健康危害的医疗救援工作。
1.4 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根据突发事件的种类、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指挥部负责辖区内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和协调、商请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预案规定,做好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相关工作。
(2)快速反应,有效联动。
建立完善突发事件信息和医疗救援应急处理的沟通、协调联动响应机制,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快速、高效地开展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3)专业救援,综合施救。
X 市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处置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中,根据本单位职责和医疗救援指挥机构的要求,开展医疗救援,提高公众自救和互救水平。
2.应急组织机构2.1 医疗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在同级人民政府或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辐射事故专业医疗救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自救互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0篇

自救互救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0篇自救互救培训心得体会1根据市安监局安排,在参加矿山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过程中参加了有市红十字会举办的急救知识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事故现场急救相关知识培训,现就培训相关认识、体会总结如下。
一、掌握急救知识的必要性。
当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开展人员急救是事故应急处理的首先要做的,是挽救生命、减少损失的首要任务,如果不能及时的开展现场急救,很有可能导致本可以避免的人员伤亡发生。
因此,作为一名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现场急救知识十分必要,也是衡量一名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条件。
二、正确的现场急救至关重要。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对于事故发生后现场急救而言,正确的开展急救至关重要,因为急救是一门相对而言较为专业的知识,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医疗卫生知识,如果不能正确的掌握相关急救知识,或在急救过程中实施不当,可能导致人员急救无效或伤势加重,甚至导致人员伤亡,因此正确的开展急救至关重要。
三、急救的及时性直接关系急救效果。
当事故发生后是否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开展急救,直接关系急救是否能够成功,人员生命是否能够挽救,因此当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能对受伤人员开展现场急救,并且及时联系专业急救人员前来支援,在专业急救人员未到之前,现场人员不应放弃急救。
四、通过培训认识到的问题。
通过本次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及现场人员所掌握的急救知识还远远不足,不能满足现场急救需要,需进一步加大培训、训练,以达到急救需求;同时公司现有急救设备设施存在不足,如担架、绷带、药箱等,器材的不足可能直接影响急救的实施成败,因此公司应根据急救需求,配Z基本的急救器材。
自救互救培训心得体会2疾病和意外是人一生最不想遇到的,可是这个偶然和必然,我们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到来,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甚至死亡。
那么在送往医院之前,我们能做点什么,怎么样才能去帮助别人,这就需要我们学习院前急救知识。
自救互救现场急救兼职专职救护队课件

烧伤处理时应避免使用牙膏、酱油等非专业药膏或物品涂抹创面,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病 情。
骨折固定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骨折固定是通过固定夹板、绷带 等物品来稳定骨折部位,减轻疼 痛和预防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方法。
骨折固定前应先进行止痛和止血 等处理,然后根据骨折部位和程 度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如夹板 固定、绷带固定等。固定时应保 持骨折部位的稳定,避免移动和 触碰骨折处。
培训的方法和技巧
理论教学
模拟演练
通过讲解、演示、图解等方式传授自救互 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利用模拟器材和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提高受训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
分析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受训 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组织受训者进行交流讨论,分享经验,加 深对自救互救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任务
参与各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紧急情况的救援工作,提供紧急医疗 救援、现场急救、转运监护等全方位的急救服务。
专职救护队与兼职救护队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专职救护队具备专业化的急救技能和知识,接受过专业培训 和认证,而兼职救护队则是由非专业人员组成,缺乏专业培 训和技能。
联系
在紧急情况下,专职救护队和兼职救护队可以相互协作,共 同参与救援工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救援效率。同时, 兼职救护队可以向专职救护队学习急救技能和知识,提高自 身的急救能力。
主题目的
阐述本课件的主题目的,即提高 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以 及兼职、专职救护队的急救能力 。
目的和目标
目的
强调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习者掌 握自救互救和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和 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平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 刘学宽
(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组织管理。
2.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现场处置基本 装备、保障与防护。 恶劣天气下、极端环境中野外生存 和自救互救基本技能,熟悉个人生活用 品、个人防护装备、专业防护装备、专 业救援装备、无线通讯设备等的使用。
紧急医疗救援 的现实需要
灾害原因
(何谓“天灾”何谓“人祸”)
原
自 然 变 异
因
人 为 影 响
如地震、风暴、海啸、火山喷发、 泥石流、洪水等 (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 害,生物灾害等)
如火灾、交通事故、化学事故等 各类工伤和其他事故 (如恐怖袭击,战争,核泄漏等)
灾害定义
凡是能对社会经济、人类 的健康和生命产生破坏或 损害的各种自然变异现象 或人为事故
自然灾害-龙卷风 (美洲大陆多见)
自然灾害-火山爆发
自然灾害-海啸
海啸前的普吉岛 海啸后的普吉岛
海啸发生时的普吉岛
04年东南亚海啸
自然灾害的“Top10排行榜”
灾害类型
1.飓风、台风 2.地震 3.洪水 4.龙卷风与雷暴 5.雪暴 6.火山爆发 7.热浪 8.雪崩 9.泥石流 10.海啸
死亡人数 499,000 450,000 194,000 29,000 10,000 9,000 7,000 5,000 5,000 5,000
战争和杀戮 并不曾远离!
乌鲁木齐7.5事件致197人死亡 156名为无辜群众
各种天灾人祸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灾难的定义及范畴
按灾难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原灾难、次生 灾难和衍生灾难 地震
原生灾难
堰塞湖 瘟疫流行 缺氧窒息 次生灾难
洪水 干旱 风灾 火灾
环境污染 生态平衡破坏 遗传改变 致癌效应
流行
常见灾害的急救
1 致伤因素 2 特点 •暴力大 •伤情严重 •多脏器损伤 •致残 •死亡率高 3 严重程度判断 •生命体征 •重要脏器 4 现场急救 •验伤 •心肺复苏 •控制出血 •搬运伤员 • 转运
交通事故急救
交通事故急救
急救处理
抢救原则 “先抢后救” “先工程救险后 现场医疗救护”
步骤
衍生灾难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不同类型灾难遇难者伤情特点及解救原则
交通 事故 地震 灾难 洪水 灾难
头部和四肢损伤
骨折伤,挤压伤
死者多为淹溺,伤者常见为骨折 和挫伤 ,后期为胃肠道传染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不同类型灾难遇难者伤情特点及解救原则
暴风 坍塌压伤,主要为骨折、软 龙卷风 组织挫伤、裂伤 化学 事故
呼吸道刺激、皮肤烧伤, 化 学中毒多为窒息和猝死 烧伤,也有骨折、挤压伤, 部分有窒息或摔伤
火灾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高速公路车祸救援
特点 注意事项
避免触电 避免火灾 避免拥挤 开辟救生通道 确定有无毒物污染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高速公路车祸救援
事故现场不同部门协调
事故指挥系统 统一指挥、协调 医务人员 确定伤员人数及伤情,整体评估 用最为快速的方法救护伤者 消防人员 汽车灭火,控制泄漏的毒物 协助医务人员解脱救援应使用最简单 和最为快速的方法进行现场解救
现实中也有很多救助不力和失败或导致不良 后果的, 都是由于现场人员不具备基本应急能力而延 误抢救的最佳时机
紧急救助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以下从紧急医疗救援角度举 例介绍紧急救助员的角色
灾害急救
现场急救分检与运送
1.脱离危险区域 2.检伤分类 3.现场急救 4.转运 (主要由紧急救助员协助完成)
院内急救
高速公路车祸救援
被困车内 救援人员协作,先固定汽车,根据需要拆 开汽车,使医务人员能接近伤者。医务人员首 先评估伤者气道、呼吸状况来进行初级气道开 放,必要时颈托固定,同时按A、B、C步骤进行 评估,如预计解救时间长,需先开放静脉通道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高速公路车祸救援
一旦救出 尽可能用救护车转送至有条件救治 的医院,如伤员太多,应安排分检区分检
刺挂住,切忌不能将伤员立即“拔出” 必要时需切割穿通物,切割时需以 冷水浇注钢筋,避免热导体内导致 脏器烧伤,即造成“二次损伤”
来自5.12地震灾害 救援的经验教训
比如:
地震救出的人,很多得救后死了 ------挤压综合症 地震后搬运伤员不当易致截瘫 大量未受过训练的志愿者导致现场救 援的无序和混乱 等等
灾 害
我国是世界上“天灾人祸”(自然灾害和人为 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自然灾害-洪涝
我国1998年殃及长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灾
自然灾害-台风
2009年8月记忆犹新的台风“莫拉克”袭击温州 不完全统计,中国2008年有3375万人遭受台风灾害 财产损失275亿
自然灾害-地震
5.12汶川大地震 (死亡近9万人,伤残40余万人)
人为灾害-交通事故
自汽车发明以来, 全 世界道路交通事故的 死亡人数已逾3千万 人,比同期战争死亡 人数还多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非自然 死亡的1/4左右,已成为世界 最大公害 道路交通事故每年在全球无 情地夺去大约100多万人的 生命
“7.23”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人为灾害-火灾
07.12.12温州市区人民中路温富大厦特大火灾造成21人死亡 2008年全国共发生火灾13.3万起 死亡1385人,直接财产损失15亿元
人为灾害-核泄漏
事故后切尔诺贝 利核电厂的4号 核反应堆 主反应堆大厅 (图片中央)和 涡轮机房(图片 左下方)遭到大 面积的破坏 1700万人被直接 暴露在核辐射之 下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损失2000亿美元
03.3.27伊拉克共和国 卫队士兵的尸体
1966越战“嗨,爱人 ” 获奖新闻作品
这些问题引发紧急 救援与紧急救助员 构架的迅速成形、 成熟与发展
紧急救助概念与 紧急救助员概念
紧急救助概念
应急救援工作的必要性
应急救援工作的政策支持和 紧急救助员
紧急救助员的工作重点 及时在第一时间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如在救援中发生猝 死或骨折大出血等 伤员时,现场的紧 急救助员能及时进 行人工呼吸或正确 的止血包扎及适宜 的骨折固定等
1. 尽快将伤员从 车内救出
2. 现场急救
3. 医疗运输
交通事故急救
动车事故紧急救援
动车事故紧急救援
54
大量的“天灾人祸”
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 也面临着“天灾人祸”的挑战。
“我们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易受到伤害”。
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 安南
灾难是敌人,也是老师; 它伤害了人类,也教会了人类。
灾难是敌人也是老师
• 人类既然“降生”到这个地球家园,就要 生存,生活,美好的生活。 • 人类每经过一些灾难就能够得到一份教训、 一套经验,每战胜一次灾难便能够提升自 己生存的智慧。 • 老子的二句话:无死地;知常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高速公路车祸救援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现场救治
及时解救(rescue) 方法:长脊柱固定板插入汽车中,固定伤者颈椎, 将患者固定在脊柱固定板上,整体搬出;如时间紧 迫,车辆可能爆炸,需立即解救出来,可以简单徒 手固定颈椎、脊柱,快速将伤者拖出汽车,迅速离 开。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由专业医务人员完成)
检伤分类
现场急救
转 运
常见灾害的急救
自然灾害急救
地震灾害急救 1.伤员数量多、伤势 重、伤情复杂,常合并 休克或心肺功能衰竭 2.首要处理威胁生命 的窒息、心脏骤停和大 出血等 3. 迅速进行止血、包扎、 骨折固定、搬运
洪灾淹溺急救 1. 洪涝灾害可导致人 们淹溺死亡 2. 洪涝灾害带来的更 严重问题是传染病的
按病情轻重顺序转送患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地震或坍塌事故的救援
救治伤员 具体原则与解救高速公路被困伤员相同
正确的解救
不恰当的解救
“二次损伤”(secondary injury) 2 将施救者自己卷入危险之中 3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地震或坍塌事故的救援
注意事项: 如有铁架或铁栅栏等大物件将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