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示例新课标人教版(I)
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合理想象诗歌情境,深入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通过本诗和一般古典闺怨诗的比较,体会本诗在写作角度上的独特之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在背诵全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一。
导入:在诵读的时候,已经可以初步感知诗歌语言的古典韵味,这种韵味来自于作者郑愁予深厚的古典文学造诣。
郑愁予的诗以婉约见长,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的现代派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
而《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二。
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语言,意境。
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诗,但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其中藏着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
(问)什么故事呢?(明确)一个游子路过江南,被一直在等待的女子误认为是归人。
作者没有正面写相遇,但马蹄声却掀起了一阵阵情绪的波澜。
(问)诗歌创设的环境氛围是怎样的?诗歌的情绪基调是怎样的?(明确)环境氛围是凄清的,情绪基调是落寞、孤寂的。
第一小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交代了叙事的背景,一“走”,一“等”,一游子,一思妇,表现了中国诗歌中的一个传统主题:思妇盼归人。
三。
出示历史上的闺怨诗,通过比较体味诗歌创作角度上的不同。
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八声甘州(下阕)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比较:相似点:从内容上看,都是闺怨诗,都突出了女主人公“等”的状态。
不同点:1、对女主人公的处理。
问:包括本诗在内的四首诗中,哪一首中的女主人公情感表现得最为含蓄?明确:三首词中的女子都以明确的登楼者的形象出现,“思”“恨”“断肠”“凝愁”,都是敞开心扉,直抒胸臆。
但《错误》中的女子却十分矜持,她的全部动作不是“望”,而是“听”,显得最为含蓄。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中心内容;2、深入探究,质疑思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3、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人生意义,加强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深入探究,质疑思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方法:师生讨论教学时数:一课时预习:自读课文,积累下列词语:伫立挑剔 伉俪 慰藉 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善感(经常发愁和伤感。
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 完成课后第一大题;并划分全文结构。
(目的意义:整体把握全文,做好名言摘抄) 教学过程一、 学生交流《人生的境界》读书笔记,由此思考人生的意义。
二、 解题:标题“人是什么”,好像是要给“人”下定义,其实是论述人生的意义。
三、 解决课后第一大题爱因斯坦: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 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为社会所支配,人是社会的。
/人可以通过自我努力,使自己坚强起来。
/做一件合理的事情,生活就有奇异的光彩。
评论:这个回答明确而又质朴,能为我们欣然接受。
/这个回答使人自强不息。
/爱因斯坦一生朝 气蓬勃,光霁日月。
雨果:生命是短暂的。
评论:非常忧郁,特别暗淡,充满悲观主义色彩。
歌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评论: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
康德:人是借助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 乐的最好方法。
评论: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从事创造性脑力劳动、辛勤耕耘的总结。
孔子:生无所息。
评论:不妨赋予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
一一新 时代的人应该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生无所息。
讨论:爱因斯坦、雨果、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在谈论“人是什么”这一问题时的态 度有什么区别?雨果、加缪两人的观点是忧郁、悲观、消极的。
而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等人的观点是 积极乐观的。
讨论:作者说这些东西方哲学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见解,这个一致性体现在哪里?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人活着就要工作,就要创造,就不能停下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II)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II)吴祖缃先生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新选入1 9 9 5年版高中第五册课本,在人教版初高中全套语文教材中,从宏观上评论文学现象的文章仅此一篇,所以值得重视。
文章的题目概括了评论的范围,即我国古代小说,重点是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文章第一部分论述发展,溯源导流,线索清晰;第二部分评析“规律”,据史立论,要言不烦。
写作特点主要有四。
一、评论精当,一语中的文学评论要以科学的文艺理论为指导,提出评论者的观点。
观点新颖独到而又持之有据,评论才有价值。
本文的价值,正在于作者对所评论的文学现象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评析精当,往往一语中的。
关于我国小说的起源,有人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
鲁迅先生则认为劳动者休息时“彼此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
作者则明确指出:“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
”对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一般评论者认为这时小说已“初具规模”,是我国小说的“雏形”。
作者则认为:‘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是作为史实记载下来的”,还算不上真正的小说。
再如,“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和讲求文采”,“历史小说走宋代传奇的路子……,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等,都有作者的真知灼见在,而与以往文学史中的观点不同。
如《金瓶梅》因有较多的猥亵描写而长期列为禁书,直到80年代才有较深入的研究。
作者不仅说它“显示了现实文学的长足发展”,而且拿妇孺皆知的《红楼梦》作比较,认为“红楼梦的道路,是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这就使读者明确了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
在对小说发展源流考察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4条规律。
这是对文学现象所作的理性思考,使文章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更具有指导的意义。
二、论据典型,以一当十从文章题目的论述范围而言,可以写成一部专著,作者却大题小作,以简驭繁,仅用4 0 0 0 来字就说清了问题。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一、考查方向1、品位关键词语(含义和表达作用)2、理解关键诗句(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析诗眼、析炼字(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二、解题格式品位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三、答题要领1、炼字类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位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得把该字放回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形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①“看”在诗中指回头望。
②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看”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看”字,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2、语言特色类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答题步骤:①用一二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全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全套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2019-2020年高二语文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II)
2019-2020年高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II)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文言知识及典故。
2.情景交融的写法。
3.清新藻丽的初唐骈文文风。
二、能力培养目标1.文言散文鉴赏能力。
2.理解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教育学生学习作者“居卑位而思有为”的蓬勃的进取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情景交融的写法。
(2)语言特点。
难点:作者复杂的感情和大量的典故。
解决办法:先让学生熟读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文下注释,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再向学生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遭遇。
之后,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突出教学要点,从优美的景物描写看语言特征;从抒情的段落分析作者写作的情感,理解一下作者通过文字究竟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情。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引导他们质疑传统的说法。
进而,从新的角度看待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学生活动设计1.讨论文中作者的感情。
2.比较分析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登高主题。
3.讨论题目:当生活满目疮痍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祖国的版图北起白雪皑皑的大小兴安岭,南到碧波荡漾的南海,西起空灵神秘的雪山戈壁,东到云蒸霞蔚的东海。
在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
宫殿庙宇、楼阁园林,比比皆是!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有些景观因为历史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范文正公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它们因为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前三者,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早已烂熟与心了!从这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由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创作的散文《滕王阁序》。
二、明确目标了解创作背景,进行鉴赏训练。
三、整体感知1.参照文下注释阅读第一自然段。
2.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教案全集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教案全集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做好高中新阶段学习的思想准备。
2、结合各课特点,学习议论文、散文的一般写法。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适用343教学法。
*单元导语讨论:1、为什么“认识自我”是世上最大的难题?用书上的话回答。
2、为什么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第一课我很重要毕淑敏一、作者:毕淑敏,当代女作家,著有小说《红处方》等。
二、词语:战栗lì菽shū粟sù濡rú养掉以轻心回溯sù嵌qiàn合雾霭ǎì鬼斧神工瞳tóng孔混淆xiáo 生死攸yōu关相濡rú以沫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万劫不复微蹙cù一沓dá沓独出心裁驰chí骋寰huán宇补充词解:战栗:害怕发抖。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掉以轻心:表示对某种东西漫不经心,不当回事。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回溯:回忆。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生死攸关:生死相关。
独出心裁:原指作品的构思有独到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三、学习研讨(一)朗读课文。
(二)思考•探究1、题目是《我很重要》,可一开始为什么用排比句式连续地说“我不重要”?——联系时代背景看。
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不重视个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的进步,个体才得到重视,现在国家正式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
这里是破旧立新。
2、作者认为“我很重要”的依据是什么?请列点概述。
(课堂练习,每人先在书上用铅笔划出每层的中心句;逐层朗读归纳)——①每个人都是万物之灵;②每个人都是人类不断进化的成果;③每个人的出生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④每个人都有无法承载的亲情;⑤每个人都有相濡以沫的同道;⑥每个人都有要抚养的后代;⑦每个人都有珍贵的友情;⑧每个人的作用别人无法替代。
2019-2020年高二语文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III)
2019-2020年高二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III)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通解文字,理解文意。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培养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美育渗透目标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达到这方面的学习目的可分三步走:读。
对照注释,查找字典,掌握宇词意思和读音,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
找。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寓言和比喻来说理,找出文中的寓言和比喻。
理。
理清材料(寓言、比喻等)与说理的关系;理清3个自然段说理的层次关系。
2.通过比较,归纳庄子散文的特点。
如与同样善于用比的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荀子(《劝学》)作比较。
可以看出,共同点是用比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形象生动,又加强了说服力。
但庄子取象更大胆夸张。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蝉、斑鸠、燕雀会嘲笑别人。
这比其他诸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逻辑思维的理论文章更加形象化。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既较鲜明地体现了《庄子》的艺术风格,又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虚无主义与追求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和应区分“小大之辨”的观点,最后理解其“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是内容上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了解、赏析本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则是表现技巧方面的学习重点。
二、解决办法理清思路,逐层剖析,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段落与层次间的逻辑联系,是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基本方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两课时的学习中均应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教师要作诵读指导。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针对课文的观点理解,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
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四)课程设计思路1.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
2.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图示(略)。
3.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用学分进行调节和管理,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可达14学分。
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选修课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4.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2学分。
半个学期(约36学时)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容。
5.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文必修一”至“语文必修五”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
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鉴赏和探究等方面比较均衡地发展,为以后有选择地学习打下基础。
必修课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6.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语文选修1),小说与戏剧(语文选修2),新闻与传记(语文选修3),语言文字应用(语文选修4),文化论著研读(语文选修5)。
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
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
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
具体课程的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7.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必修课程10学分;第二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8学分;第三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14学分。
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
8.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就业的需要或所报考学校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水平层次,选修有关课程。
学生可以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中任意选修4门,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18学分,达到报考高等学校的最低要求。
达到第二水平层次的学生,从自己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出发,或根据某些院校、专业招考和某些用人单位的要求,可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门课,获得24学分,达到第三水平层次的要求。
(五)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思考·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4.应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
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教学建议)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