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答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答疑

1.分流鼻端N C=N E+N F-1,为什么不能是 N C=N E+N F(P28)?互通内主线

车道减少,能否通过分流减少,而不向下游延伸辅道(P86)?

答:分流连接部如果也采用

=

+

的车道分布原则,例如,当4=2+2,

即单向四车道分流为两双车道(图1),且第1、2车道均为基本车道时,主线有2条基本车道在分流鼻端处被中断,且位于第1车道的车辆如欲继续直行,需经两次换道;当第2车道为基本车道、第1车道为辅助车道时,主线有1条基本车道在分流鼻端处被中断;当第1、2车道均为辅助车道时,部分流出车辆需经两次换道。这些,都很容易引起交通混乱或误行,故分流连接部不应采用

=

+

的平衡原则。为达到车道平衡,

当直行车道在分流鼻端减少时,应通过分流鼻端并在延长一段距离后再渐变中断,且互通内主线每次减少的基本车道数不应超过一条。

2.合分流连接部辅助车道“最小”长度为表10.6.3,与互通最小净距的数据

很接近,是否适用范围太狭隘了,更小的时候如何处理(P85)?

答:合分流连接部辅助车道长度与互通最小净距不是同一概念,辅助车道长度在表10.6.3的表注中已说明是合流鼻端与分流鼻端之间的距离;净距在术语2.0.12中也有明确定义,互通净距即减速车道渐变段终点至下一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之间的距离,故两数值虽然接近,但由净距确定的鼻端之间的距离远大于辅助车道长度。

当合流鼻端与分流鼻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辅助车道最小长度时,6.6.2~6.6.5条已规定,可采用集散道相连或匝道相连的复合式,甚至可采用多岔交叉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

图1 单向四车道分流为两双车道时车道不平衡的连接

3.9.2.3条内有”……当交通组成以小客车为主时,匝道……”,对于类

似这种“以模型车为主”有没有个量化标准,占多少比例即为“为主”?

答:无量化标准。我国大型车辆普遍存在运行速度难以达到设计速度的问题,在超高过大路段容易出现横向倾覆的危险,本条含义即严格控制使用8%的超高,“以小客车为主”可理解为限制大型货车出入的道路。

4.9.4“加宽”章节,如果Ⅳ型横断面设计为对向分隔四车道,硬路肩 1.0m

宽时,加宽应该怎样设计?是否参照Ⅱ型横断面加宽,内外侧加宽有何

不同?

答:当Ⅳ型横断面设计为对向分隔四车道时,如果仍由表9.4.2查取加宽值,应先将圆曲线半径由中央分隔带中心换算至内、外侧的车道中心,然后按内、外侧各自的半径分别查取加宽值。

当由Ⅱ型组合为对向分隔式匝道时,建议左侧仅设0.5m宽的路缘带,这样,单侧路面宽度比标准Ⅱ型匝道减窄了0.5m,因此,其路面加宽值应在查取的加宽值基础上增加0.5m。

5.对于当主线和匝道硬路肩宽度不同时需要过渡,有没有限制性规定,例

如过渡段放在变速车道还是匝道上?渐变率取值?

答:没有限制性规定。当变速车道右侧硬路肩宽度与匝道右侧硬路肩宽度不一致时,可在鼻端附近利用匝道曲线顺适完成硬路肩宽度过渡(图);当变速车道硬路肩宽度与主线硬路肩宽度不一致时,硬路肩宽度过渡宜在变速车道的渐变段完成(图3)。主要基于现有构造过渡,可不规定渐变率。

图2 变速车道右侧硬路肩与匝道不一致时过渡示意图

图3 变速车道右侧硬路肩与主线不一致时过渡示意图

6.第22页,图5.4.6 c)图中辅助车道终点位置是否为鼻端,若不是,具体是

什么位置?图中辅助车道起点位置是否为鼻端,若不是,具体是什么位置?

答:图5.4.6 c)、d)中辅助车道起点或终点位置均为鼻端。

7.第23页,5.5.2 主线与加减速车道是否需要完全对应,即包括渐变段在内完

全对应?

答:表5.5.2规定值为变速车道全长范围对应的主线最大纵坡。

8.41页,6.6.3 “当相邻互通立交因距离过近设置集散道困难时”,主要是指

哪些困难?

答:设置集散道的控制性因素主要为集散道上交织区的长度,“设置集散道困难”即主要指因距离过近交织区长度不足而导致通行能力不足等,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匝道相连、匝道相互交叉采用立体交叉等方法,可减少交织交通量或消除交织区。

9.第47页,7.3.2当单向匝道为双车道时,主匝道应该采用什么形式,主匝道

的宽度采用多少?如果在Ⅳ断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3.5m的车道,感觉单向双车道不能采用Ⅱ断面,因为路肩尺寸不对应,是否必须采用Ⅲ断面?

答:根据7.3.2条第1款,“对向匝道各单向车道数及横断面类型宜符合表7.3.1的有关规定。”当单向为双车道时,根据匝道设计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和匝道长度,由表7.3.1选取的横断面类型可能为Ⅱ型,也可能为Ⅲ型,路肩尺

寸不要求与Ⅳ型对应,但当有中央分隔带时,建议各单向左侧仅设0.5宽的路缘带。

10.第48页,8.2.1积雪冰冻地区如何界定?

答:由于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加之地形条件错综复杂,同一条路也可能仅有部分路段有积雪冰冻,因此无论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还是路线设计规范,对“积雪冰冻地区”都无明确的地域划分,建议根据调查资料确定,只要所在路

段有季节性冰冻和道路积雪均适用于该条。

11.第48页,8.2.2“反向横坡”是什么意思?是正常横坡吗?

答:指向曲线外侧倾斜的横坡。当匝道有正常路拱且不设超高时,曲线外侧的路拱横坡即反向横坡。

12.第49页,8.2.3卵形曲线中的缓和曲线长度和参数是否根据表8.2.3控制?还

是采用3s行程长度来控制,或是按路线规范中的R1/2≤A≤R1(R1为小平曲线半径)来确定其长度。

答:表8.2.3中回旋线最小长度系按3s行程长度确定,卵形曲线中的回旋线最小长度亦按该方法确定。

13.匝道最小坡长是按路线设计规范取值吗?如果是,那么匝道设计速度为

70km/h,50km/h,35km/h的如何取值;如果不是,又是按什么长度控制?

答:限制最小坡长无意义,但在纵坡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大值时,为避免交通受阻,应对路线最大坡长进行限制。由于匝道长度较短,单坡长度超过路线最大坡长限制标准的情况极少,故无论国内国外,对匝道最大坡长均不做规定。如果为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线,则应按路线标准执行。

14.第53页,8.6.2中分流点为路面分岔点(两个车道宽度处),还是硬路肩的

交叉点(两个车道+两个硬路肩宽度处),或是鼻端。

答:为车道分岔处(两个车道宽度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