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夏德奇)
小麦全程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降至 3~5℃ 左右,需要灌溉越冬水,保证每亩麦田灌
溉量在 40m3 左 右.在 越 冬 水 灌 溉 后,可 以 增 强 土 壤
含水量,提高热容量和热导率,避免小麦干冻,冬灌水
秸秆还田,提升播种质量
不易流失,可以有效储水保墒.封盖能够满足小麦的
在我国农业机械化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小麦
生长发育,也可以为小麦返青提供充足的水分.在返
时,由于一 些 技 术 人 员 自 身 并 不 具 备 良 好 的 专 业 素
动农副产品行业的发展,给广大农民带来经济效益.
养,在实际推广栽培技术的过程当中也无法对农民进
并不能真正地为培育绿色蔬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蔬菜;绿色防控栽培;管理技术
行相应的指导,使得农民的蔬菜种植质量和产量都达
通过观看新闻资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食品安全
5
病虫害防治
目 前小麦的主要虫害包括蝼蛄金针虫,会导致小
«湖北农机化»
2020 年第 24 期
6
5
技术推广
蔬菜绿色防控栽培技术与管理的应用
李永亮
(辽宁省大石桥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辽宁 营口 115100)
摘要:绿色有机蔬菜、水果等 受 到 了 人 们 的 广 泛
欢迎.因此,农产品市场应当注重这一方面给农业所
的类型和肥力各不相同,要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环境
时也能够提高小麦的生长质量.在小 麦 播 种 时 浇 透
特点进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小 麦 证 小 麦 出 苗 整 齐 均
物也会影响小麦的产量.要在不同地区 选 择 不 同 的
匀,土壤也不 易 板 结、土 壤 疏 松,地 温 适 宜,保 证 小 麦
有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2024版(完整版)作物栽培学小麦
机械化与智能化栽培技术的发展
机械化播种与收割
01
利用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实现小麦的精准播种和高效
收割,提高劳动生产率。
智能化田间管理
02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小麦生长环境进行
灌溉与排水
灌溉
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水量。一般播种 前要浇足底墒水,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是小麦需水的关键时期,应根据土壤墒 情及时灌溉。
排水
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应注意开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造成渍害。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小麦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白粉病、赤 霉病等。应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 科学施肥,及时喷药防治。
小麦的品质评价指标
蛋白质含量 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面粉 的品质和食品加工性能。
湿面筋含量
湿面筋含量是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 一,与面团的弹性和延展性有关。
沉降值
沉降值反映了小麦蛋白质的质量和数 量,与面团的强度和稳定性有关。
吸水率
吸水率反映了小麦粉在加工过程中的 吸水能力,与面团的软硬度和加工品 质有关。
排水防涝
在小麦生长后期,如遇连续阴雨 天气,应注意排水防涝,避免渍 害。
去除杂草
及时去除田间杂草,减少杂草对 小麦生长的影响。
收获与贮藏
适时收获
小麦成熟后应及时收获,避免遇雨造成穗发 芽或霉变。
防虫防鼠
在贮藏过程中应注意防虫防鼠,确保小麦安 全贮藏。
干燥贮藏
收获后的小麦应及时晾晒或烘干,使水分降 至安全水分以下,然后入仓贮藏。
小麦育种学小麦育种途径和方法
2021/3/10
21
(二)、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恢复的研究和利用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CMS,主要通过小麦与异属、 异种间的核置换而产生的。其恢复基因主要来自提供 细胞质不育性的中(同质恢复系),也存在于其亲缘 物种和普通小麦中(异质恢复系)。
其中提莫非维小麦所导致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其育性 恢复基因,是世界上迄今杂种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
杂交选育法:利用已有的恢复系与具有所需性状的品种或品系杂交,然 后从其后代中选育结实性良好而且兼具双亲优良性状的新恢复系。此法 比较简单,只需要一次杂交,可以育成多种类型的新恢复系,对所选恢 复系必须多次测交,检测其恢复力。
2021/3/10
27
恢复系的选育方法
测交筛选法:用已有的不育系为母本,广泛选用综合性状良好的许多品 种、品系为父本,进行测交,根据F1的结实率及综合性状表现,从而 选择其中育性恢复力强而综合性状优良的恢复系。用此法需要配制大量 的杂交组合,只有很少数能够达到要求。但也有可能选出个别优异的恢 复系。
2021/3/10
19
目前杂种小麦应该开展的工作
一是开辟新的不育细胞质源的研究; 二是扩大恢复源的研究; 三是杂种优势的研究 四是开拓产生杂种小麦新途径的研究 五是质核杂种的研究 六是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机理的研究。
2021/3/10
20
杂种小麦的产生途径
一是质核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 二是化学杀雄剂诱导雄性不育; 三是核基因不育性 四是核质杂种优势
2021/3/10
尽可能注意双亲的性 状水平,有利于优良品 系的选育。由于小麦许 多性状如产量、抽穗期 等都不同程度上属于数 量遗传的性状,而且它 们主要由许多具有加性 效应的基因控制。
6
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
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
满朝军;鹿缤;周峰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18(038)002
【摘要】栽培优质小麦是目前我国农业专家们的重点研究内容,是保证生产质量和产量重要措施,并且能保持优良小麦品种的特性.本文以山东省微山县种子管理站为例,围绕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进行耕种、精细整地,保证充足的底肥、保证小麦的充足水源和便于排水、注重除草剂的正确选择和合理应用、加大新型小麦栽培技术的培训5个方面展开讨论,从而实现小麦技术不断发展的目标.
【总页数】1页(P118)
【作者】满朝军;鹿缤;周峰
【作者单位】山东省微山县种子管理站,山东微山 277600;山东省微山县种子管理站,山东微山 277600;山东省微山县种子管理站,山东微山 277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
【相关文献】
1.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
2.浅谈山西高产小麦栽培技术
3.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
4.浅谈山西高产小麦栽培技术
5.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增加粮食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小麦栽培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制定了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小麦优质高产品种。
要求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稳定,品质优良。
二、土壤准备:选择良好的耕地进行小麦种植,确保土壤排水良好,富含养分。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松土,使土壤达到适宜的墒情。
三、施肥措施: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采取适当的施肥方式,包括基肥和追肥。
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四、良好的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及时排水排涝,确保作物生长环境良好。
采用适宜的间套作制度,合理安排田间作物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进行消毒处理。
五、适时的灌溉措施: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灌溉。
注意避免过湿和干旱的情况,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六、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注意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采用合适的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产量损失。
七、合理的田间操作:严格按照小麦栽培的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包括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及时进行中耕、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操作。
八、适时的收获和处理:在小麦成熟时适时收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割干净、晒干等。
注意收获方式和时间,避免小麦粮食质量下降。
九、科学合理的后期管理:在小麦收获后进行适时的田间管理,包括及时清除残株,施肥翻耕等。
合理安排土地使用规划,避免连作与华本。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粮食生产提供保障,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也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小麦新冬2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与否,关乎着国计民生。
因此,需要加强对小麦新品种的研发以及高水准栽培技术的推广,以便造福于民,推动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文章将对新疆沙雅县小麦新冬2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展开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为当地的种植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
一、品种特性新冬22号,属于冬性早熟类小麦品种,其生育期有265天~ 270天,苗期生长势强,株高90cm左右,叶片挺直,株型紧凑。
茎第一,二节近实心,茎壁厚,茎秆紧硬,抗倒力强。
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一般亩成穗45万~55万。
抗寒性较强,耐肥水,抗锈病和白粉病,适应性较广。
新疆沙雅县有塔里木河谷平原以及渭干河冲积平原。
水系方面有塔里木河、渭干河等。
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热量丰富,降水稀少,冬季干冷、夏季干热。
从以上自然条件来看,在此地区大面积种植小麦新冬22号是再适合不过的。
二、小麦新冬2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1、种子选择选用经严格良繁程序生产的,能充分表现新冬22号品种特性的良种。
种子净度以及纯度不应低于98%。
经过这种方式的选种,发芽率可达到90%以上。
2、播种时机新冬22号品种,在新疆沙雅县的最佳播种时期在9月25日至10月5日。
鉴于时间较短,需要抢抓播期,最好能在10月10日前完成播种。
3、合理密植经过多年实践发现,要想获得高产量小麦,就需要有足够数量的苗群作以保证。
由上文可知,新冬22号的千粒重相比于其他品种较大,再结合当地小麦的生产条件,可以在原来苗量的基础上予以适当增强,以便实现高产的目的。
具体来说,正常播期的地块播种量可提高到270kg/hm2~300kg/hm2,晚播地块需要可增加到330kg/hm2~360kg/hm2。
4、提高整地质量仅有好的小麦品种,若不能做好整地工作的话,麦苗将难以获得较好的成长,继而产量也将无法得到保证。
因此,作为种植人员,应重视田间整地工作,以便为麦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小麦种植话新特
小麦种植话新特
杨少俊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致富科技)》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1.彩色小麦彩色小麦就是具有多种色彩的小麦。
如黑麦、绿麦、蓝麦、咖啡红麦、紫麦等。
彩色小麦不仅有漂亮的外衣,而且这些彩色小麦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如硒、锌、碘、铁等。
这些微量元素对人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都非常有益,因而彩色小麦又被称为保健小麦。
彩色小麦亩产约350—400千克,比普通小麦效益增加30~40元。
彩色小麦在我国刚刚出现,逐步被人们所认可。
【总页数】1页(P20)
【作者】杨少俊
【作者单位】闻喜县水务局,043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关于新、奇、特:读"主编的话"感言
2.新奥特:专属广电的全媒体云平台——专访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舒文琦、新奥特云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全武3.冬小麦新冬20号与新冬40号种植示范4.高产早熟特抗寒小麦品种新麦21高产种植技术5.高产早熟特抗寒小麦品种新麦21高产种植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栽培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小麦栽培实践,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小麦栽培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不同栽培管理措施的比较,探讨适宜本地区小麦生长的最佳栽培技术。
二、实验材料1. 小麦品种:冬小麦“郑麦9023”。
2. 土壤:沙壤土,pH值6.5-7.0。
3. 农药:多菌灵、灭幼脲等。
4. 肥料:复合肥、尿素、磷酸二铵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地选择与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深耕20-25厘米,施足底肥,底肥以复合肥为主,亩施用量为50公斤。
2. 播种: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时间为10月20日,播量每亩1.5公斤,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
3. 田间管理:- 施肥:小麦返青期亩施尿素10公斤,拔节期亩施尿素15公斤,孕穗期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
- 灌溉: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各灌溉一次,保持土壤湿润。
- 病虫害防治:返青期防治纹枯病、白粉病,拔节期防治蚜虫、吸浆虫,孕穗期防治赤霉病。
4. 收割:小麦成熟后,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收割,确保籽粒饱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经测定,本实验小麦产量为每亩750公斤,较对照田块增产20%。
2. 品质分析:本实验小麦籽粒饱满,色泽好,品质优良。
3. 栽培技术分析:- 播种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 施肥:合理施肥,保证小麦营养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
- 灌溉: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
- 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病虫害,降低损失,提高产量。
五、实验结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2. 在本地区,冬小麦“郑麦9023”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适宜推广种植。
3. 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应注重播种期、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六、实验建议1. 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
2.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
探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探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作者:武保泉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2期武保泉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尤其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小麦的种植范围比较广泛。
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不同的小麦品种以及不同的种植条件,对小麦的产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应合理应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一、科学选种科学选种能够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在选种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小麦生长区域的气候状况以及土壤性质,同时还要考虑到小麦种植区域的环境特点等方面的因素。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小麦品种,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能力等,要确保所选的小麦品种与当地农作物种植标准相契合。
完成选种之后,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对种子进行翻晒,提升种子的发芽率。
除此之外,还需要应用药剂拌种,可以应用多菌灵或者粉锈宁进行拌种,可以杀灭附着于种子表面的病菌,降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二、浇足底墒水并施加底肥如果麦田的土壤墒情不足,需要浇足底墒水,浇水过程中要确保浇透、浇匀。
底墒对于小麦的出苗十分有利,使保障小麦苗齐、苗全以及苗壮的重要措施。
底肥的施加,需要对麦田进行测土配方,结合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加底肥,施加的底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每亩可以施加充分熟化的有机肥1500-2000千克左右,同时还要施加40-50千克的氮磷钾复合肥。
施肥的方法可以将有机肥与化肥均匀撒于麦田之中,然后结合翻地直接施入,这种方法可以将翻地与施加底肥相结合,进而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
三、整地施肥在小麦种植之前,需要做好整地工作,以便提升播种的质量,只有做好整地工作,才能保障小麦出苗齐和出苗均匀。
整地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秸秆的粉碎工作,要将上茬作物秸秆粉碎、粉烂。
粉碎时,拖拉机的走速要均匀,为保证粉碎的效果,将那些长秸秆进行二次粉碎。
完成秸秆粉碎之后,要对田地进行旋耕,旋耕的次数不能少于2次,旋耕的深度应控制在15-20厘米左右。
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二磷 9 ~ 0 gl 、 o 15k / 1 氧化 钾 9 gl 硫 酸 锌 1 g m2如 m 0k ,m 、 1 5k / o h 果产量 目标定在超 高产范 围内 ( /m 以上)施肥 量应达到 : 9t h , 纯氮 2 0 g m2五氧化 二磷 10k/m2氧化钾 l 2 g m 、 7 h 、 k 5 g . h l.k / 2 5 h 硫酸 锌 2 . k /m2土 杂肥作 底肥 , 肥留 7 gh 2 氮作 25 g h 。 氮 5 /m 纯 k 拔 节孕穗 肥 追施 外 , 余全 部 与其他 化肥 作底 肥 。 肥施 用 其 底 时 ,5 7 %撒犁 底 、5 2 %撒 垡 头 。 用碳铵 时 , 使 随撒 随犁 。 用磷 使
种 . 要 有 平 安 六 号 、 麦 1 、 麦 2 8 偃 展 4 l 、 麦 主 新 1新 0、 l0 阜
9 6等 品 种 。 春 麦 品 种 可 在 1 3 强 O月 2 日至 1 5 1月 上 旬 播 种 ,
如 92 0 3等 , 种 量 为 15k /m 右 , 冬 性 品 种播 种 量 播 3 gh 左 半
麦 生长 发 育最 旺盛 时期 , 为营 养生 长和 生 殖生长 并 进期 。 要 求在 前期 管理 的基 础 上 , 继续 协调 地 上部 与地 下部 、 个体 与 群 体 、 养 生长 与生 殖生 长之 间 的关 系 。 营 以提 高分 蘖成 穗 率
和 光 合利 用 率 ,培 育壮 秆大 穗 。淮北 地 区属 南北 过 渡带 气 候 , 季往 往有强 寒流或 寒潮侵 袭 , 春 对小麦 形成 冻害或 冷害 .
《作物栽培学小麦》课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整地:翻耕、耙地、镇压等,使 土壤疏松、平整
灌溉: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 保证土壤湿润
播种技术
播种深度:根据土壤类型和 种子大小选择合适的播种深 度
播种时间:根据气候和土壤 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 土壤肥力选择合适的播种密
度
播种方法:可以选择人工播 种、机械播种等方式进行播
种
田间管理
施肥: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进行合理施肥 灌溉: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和水分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小麦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合理 施肥,加强田间管理
杂草防治:使用除草剂,人工除 草,机械除草
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 损失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 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适时收获:根据小麦成熟度适时收获, 保证产量和质量
科学施肥: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土壤养 分状况进行科学施肥
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小麦 生长环境质量
07
小麦的品质与加工 利用
小麦的品质指标与评价方法
品质指标:包括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含量等 评价方法:感官评价、化学分析、仪器检测等 蛋白质含量:影响面粉的加工性能和食品品质 面筋质量:影响面团的加工性能和食品品质 淀粉含量:影响面粉的加工性能和食品品质 仪器检测:包括近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品种选择:选择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 播种技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保证播种质量 肥水管理:合理施肥,适时灌溉,保证养分供应 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损失 收获技术:适时收获,保证产量和质量 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
亩产900公斤小麦栽培技术
亩产900公斤小麦栽培技术
亩产900公斤小麦的栽培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种:选择抗病性强、产星高、品质好的小麦品种,如郑麦136.丰德存麦20号、众信麦998等。
2.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擂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和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性。
3.施肥:在播种前施足底肥,-般每亩施用45%高氮型复合肥75~ 100公斤。
在生长期间,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适时追肥。
以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求。
4.浇水:在小麦生长期间,要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适时浇水。
浇水要均匀,避免积水或干旱对小麦生长造成影响。
5.除草:在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除草,避免杂草与小麦争抢养分。
6.病虫害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如锈病、白粉病、蚜虫等。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7.收割:在小麦成熟后,要及时收割,避免小麦过熟或早熟对品质和产量造成影响。
总之。
亩产900公斤小麦的栽培技术需要从选种、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和收割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024版小麦高产攻关栽培技术ppt课件
地表覆盖
在麦田表面覆盖稻草、麦 秸等覆盖物,减少地表水 分蒸发,同时防止水土流 失。
22
06
收获与贮藏技术指南
2024/1/25
23
适期收获判断依据
籽粒成熟度
观察小麦籽粒的颜色和硬度,完 全成熟时呈金黄色且硬度适中,
此时为最佳收获期。
2024/1/25
茎秆状况
检查小麦茎秆的干燥程度,若茎秆 过于干燥易折断,则不宜收获。
发生和危害。
28
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 机结合,提高了小麦生 产的机械化水平和效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02
03
04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小麦生产将 越来越智能化,包括智能选种、
智能施肥、智能灌溉等。
精准农业应用
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小麦 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和产量。
2024/1/25
2024/1/25
13
适期播种
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期。
控制播量,保证基本苗数量和质量。
2024/1/25
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14
04
田间管理措施
2024/1/25
15
查苗补缺与移稠补稀
2024/1/25
查苗补缺
在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 况,发现缺苗断垄的地方,要立即 进行补种或者移栽,确保苗全苗匀。
灌浆期至成熟期
水分需求达到高峰,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以利于小麦籽 粒的灌浆和成熟。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多的水分造成倒伏和 病害的发生。
9
03
高产攻关栽培技术措施
2024/1/25
10
选用优良品种
春小麦栽培技术研究
春小麦栽培技术研究
次仁卓嘎
【期刊名称】《西藏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6(028)004
【摘要】春小麦是我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比较耐储藏的重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寒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产量低而不稳.常年播种面积在22万亩左右,占全区播种面积的7.7%.现将有关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次仁卓嘎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科所,西藏拉萨,85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春小麦青麦2号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J], 马麟;张成海;马吉权;祁生兰;车永喜;王炳顺;汪军;李夏旦杰
2.河湟灌区春小麦高产稳产农田土壤培肥及栽培技术研究 [J], 张顺
3.优质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甘春2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J], 刘宏胜;牛俊义;李映
4.宁夏灌区春小麦新品种及肥密栽培技术研究 [J], 沈强云;樊明;党根友;马维新;魏亦勤
5.春小麦巴07-6747栽培技术研究 [J], 赵春芝;张建成;张汇娟;赵春慧;单飞彪;张宏旭;张培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春小麦丰产栽培经验
春小麦丰产栽培经验
池宏伟
【期刊名称】《农村科技》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春小麦是我队的主栽作物,近年来,我们对旱地春小麦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在生产中深人实际反复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在2004年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平均667米2产量达400千克以上,最高达500千克。
现将主要栽培经验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7)
【作者】池宏伟
【作者单位】尼勒克县种蜂场农业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旱作春小麦丰产栽培经验 [J], 姚文飞
2.旱薄山地核桃早期丰产栽培经验 [J], 崔潇;蔚瑞华
3.旱薄山地核桃早期丰产栽培经验 [J], 崔潇;蔚瑞华
4.苹果连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经验 [J], 马文哲;王均应
5.一个千亩花椒示范基地丰产高效栽培经验 [J], 王小银;刘珍贵;张静;龙耀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50年河南省小麦育种工作的回顾
近50年河南省小麦育种工作的回顾
林作楫;揭声慧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
建国前,河南省小麦面积400万hm2左右,单产不足600kg/hm2,20世纪50年代总产在400万t上下。
50年代前期面积有了较快发展,最多曾达510万hm2(1955年),但由于病、虫、旱灾害频繁,单产始终徘徊在900kg/hm2以下,且面积不稳,一度不足400万hm2。
【总页数】5页(P5-9)
【作者】林作楫;揭声慧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小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东北春麦区小麦育种50年Ⅰ.小麦育种工作情况及主要成果 [J], 祁适雨;肖步阳;王进先;辛文利
2.河南省近50年来活动积温时空变化特征 [J], 冯晓玙;陈小素
3.冬小麦育种实践50年回顾 [J], 方正
4.河南省近17年旱地小麦育种状况及新目标的确立 [J], 杨洪强;吴少辉;高海涛;余
四平;张学品;牛鑫
5.近50年来河南省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史佳良;王秀茹;李淑芳;李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器官的建成
小麦各级分蘖的出现与主茎叶片的出现有一 定的对应关系,称为“同伸关系”。 幼苗主茎出现第3叶时,由胚芽鞘中伸出胚 芽鞘分蘖。以后主茎每出现1片叶,即沿主茎出 蘖节位由下向上顺序伸出各个分蘖。
主茎叶与分蘖同伸的数量关系
主茎叶 3 4 5 6 7 8 9 总茎数 1 2 3 5 8 13 21
种子萌发和出苗
种子的构成 小麦的籽粒常称为种子, 在植物学上属于颖果。种 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顶 端有冠毛,背面微凸,腹 面有一纵沟称腹沟。 整个种子由皮层、胚和胚 乳3部分构成。
种子萌发和出苗
种子萌发和出苗 种子播种后,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当胚根伸出 种皮达种子的长度,胚芽伸出达种子长度一半时, 称发芽。胚芽鞘顶出土面,第1绿叶伸出达2 cm时 称为出苗。 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2℃,最适15~20℃, 最高30~35℃。 正常情况下,播种至出苗需积温 110~120℃。萌发出苗的最适土壤水分为田间持 水量的70%~80%。
/
•
三、中国小麦品质区划
2001年5月,农业部公布了《中国小麦品质 区划方案(试行)》。
①北方强筋、中筋冬麦区:包括北京、天津、山 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大部、甘肃东部及江苏 、安徽北部;适宜发展白粒强筋和中筋小麦。 ②南方中筋、弱筋冬麦区:包括四川、云南、 贵 州和河南南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湖北等 地区;适宜发展红粒小麦。 ③中筋、强筋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宁夏、甘肃 、 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区;除河西走廊和新疆适 宜发展白粒、强筋和中筋小麦外,其它地区适宜发展 红粒中筋和强筋小麦。
分蘖成穗规律
早出现的低位分蘖成穗率高;
健壮的幼苗分蘖成穗率高; 冬性品种分蘖成穗率高; 群体小的麦田分蘖成穗率高; 早播麦田分蘖成穗率高;
肥水适当的麦田分蘖成穗率高。
穗及其分化形成
5.穗的结构
小麦穗为复穗状花序,由穗 轴和小穗组成。 穗轴由节片构成,每节片着 生1枚小穗。 小穗互生,每小穗由1个小穗 轴、2个颖片和若干小花构成。 一般每小穗有小花3~9朵,但 通常仅2~3朵结实。 小花包括 1 片外稃、 1 片内稃、 3枚雄蕊、1枚雌蕊和2枚鳞片。 有芒品种外稃着生芒。
密穗小麦(T. compactum, 6n) 1% 西南,西北
1.普通小麦分类(1/2)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标准为播种期。冬小麦指当 年秋季播种、翌年夏季收获的小麦,按产区还可 分为北方冬小麦和南方冬小麦两大类;春小麦指 当年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的小麦。 ②冬性、半冬性与春性小麦:标准为通过春化阶 段所要求的温度与时间。冬性品种,适宜温度0~ 3℃,经历35天以上;半冬性品种,适宜温度为 0~7℃,经历15~35天;春性品种,适宜温度为 0~12℃,经历5~15天。
4/中 3/中~4/中 3/上 9/上中 9/下~10/中 10/下~ 11/中 10/上~ 11/上 11/上中 9/下 4/上以前 9/下 3/下~4/下
收获期
7/20左右 7/10左右 西部8/中下 8/上 6/中下 ~7/上 6/上 5/底左右 东部5/中下 5/上~6/初 3/中下~4/中 6/底~7/初 7/下~8/上 8/底~9/中 8/中~9/下
小麦栽培
中国气象局 湖南分院 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二0一五.八
内容提要
一、概 述
二、小麦生长发育特点与产量形成
三、小麦栽培技术
概 述
小麦是世界上食用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 物,被称为“世界性的粮食”。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尤其在我国北方
地区是主要的细粮作物。
小麦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至海南岛,北到漠河, 西起新疆、东抵沿海诸岛均有小麦栽培。从5~12月 均有小麦在播种,从4~9月都有小麦在收获。
中国小麦品质区划图
小麦栽培
一、 概 述
二、小麦生长发育特点与产量形成
三、小麦栽培技术
一、小麦生长发育过程
小麦的一生(全生育期):种子萌发~新种子成 熟。冬小麦大多在230~280天,春小麦大多在 100~120天。 小麦的生育期:包括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 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挑旗(孕穗)期、 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小麦的生育阶段:几个生育期构成一个生育阶段。 从出苗~拔节期称为幼苗阶段(或营养生长阶段) ,拔节~开花期称为器官建成阶段(或营养生长与 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开花~成熟期称为籽粒形成 阶段(或生殖生长阶段)。
二、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
冬麦与春麦区是以年极端最低温度-24℃为界,大于-24℃的地 区可种冬麦,低于-24℃的地区只能种春麦。此外,在大于- 24℃有一地带即可种春麦,又可种冬麦,为冬麦春麦交互种植区
我国小麦种植区划(10个亚区)
区 名
1.东北春麦区 2.北部春麦区 3.西北春麦区 4.北部冬麦区 5.黄淮冬麦区 6.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7.西南冬麦区 8.华南冬麦区 9.新疆冬、春麦区 10.青藏冬、春麦区
小麦播种到出苗所需积温及天数
播种—出苗的积温(℃)
Σt℃=50℃+n×10℃+20℃
其中: 50℃—种子吸水膨胀到萌发所需积温; 10℃—胚芽在土中每伸长1厘米需 10℃积温; n — 覆土深度; 20℃ — 应为2×10℃,第一片真叶从出土到 长达2厘米所需积温。
小麦播种到出苗所需积温及天数
播种到出苗需要的总积温(播深3 ~ 5cm): T℃=50℃+3 ~ 5×10℃+20℃ =100 ~ 120℃
冬小麦各生育时期记载标准
11.灌浆期: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 的3/4,厚度增长甚微。 12.成熟期: 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 状, 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 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 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 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 止。
播种到出苗需要的天数 =Σ t℃ ( 总积温) /t℃(日平均温度 , >0℃) 例:如果播种期平均温度为17℃。 从播种到出苗天数 =100 ~120/17 = 5 ~ 7天
营养器官的建成
1.根系 初生根,入土可深达2cm;
次生根着生于分蘖节上,又称节根,伴随分蘖 的发生。开花期次生根数达最大值。次生根入土 较浅,绝大部分分布于0~40 cm土层内。 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土壤温度、土壤紧实度
一、小麦的分类
我国小麦的种和变种: 普通小麦(T. aestivum, 6n) >96% 全国各地 圆锥小麦(T. turgidum, 4n) 硬粒小麦(T. durum, 4n) 波兰小麦(T. polonicum, 4n) 云南小麦(变种) 新疆小麦(变种) 2% 中西部,西北部 1% 西南,西北,品质好 少 新疆种植
穗及其分化形成
穗的分化与形成 (一)茎叶原基分化期(未伸长期) Ⅰ.生长锥伸长期 Ⅱ.单棱期(穗轴节片分化期) Ⅲ.二棱期(小穗原基分化期) (1)二棱初期。生长锥中部最初出现小穗原基, 二棱状尚不明显。 (2)二棱中期。小穗原基数量增多,体积增大, 侧面观二棱状最明显。 (3)二棱末期。苞叶原基退化,小穗原基增大, 二棱状已不明显。
穗及其分化形成
Ⅳ.颖片原基分化期 Ⅴ.小花原基分化期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农艺拔节期) Ⅶ.药隔形成期 Ⅴ.小花原基分化期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农艺拔节期) Ⅶ.药隔形成期 Ⅷ.四分体形成期
冬小麦穗分化进程与外部形态发对应关系
春生 1叶 2 3 4 5 6 单棱期 二棱期 小花分化 雌雄分化 药隔期 覆盖器官伸长
面积%
7.8 3.1 4.2 9.0 44.4 11.7 12.6 2.1 4.6 0.5
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熟为主 二年三熟 为主 二熟为主 年二熟 年二熟 部分三熟 年三熟 年一熟 部分二熟 年一熟
品种类型
春性 春性 春性 强冬性或 冬性 半冬性 春性 春性 春性 冬性 春性 冬性 春性
播种期
1.小麦的一生
全国各地小 麦生育阶段 的构成
冬小麦各生育时期记载标准
1.播种期:播种的日子。
2.出苗期:全田50% 籽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 出地面2cm 时。 3.分蘖期:全田50% 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 1.5~2 cm 时。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 2℃左右,小麦植株基 本停止生长的日期。
营养器官的建成
3. 叶 主茎总叶数为12~14片; 冬前叶和春生叶各为6~ 7片。 适期播种的春小麦 主茎出叶数为 6~8片。 播期影响叶片数。
麦株形态结构模式图 (北京农业大学,1964)
营养器官的建成
4.分蘖 小麦的分蘖是发生在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 发生分蘖的地下节群紧缩在一起,称分蘖主茎的胚芽鞘和完全叶叶腋中出生的分蘖称 为一级分蘖;由一级分蘖的分蘖鞘和完全叶叶腋 中出生的分蘖称为二级分蘖;由二级分蘖长出三 级分蘖;余类推。
营养器官的建成
影响小麦分蘖的因素 小麦单株产生分的蘖能力称为分蘖力。 分蘖力存在品种间差异; 分蘖力受种子质量和播种质量、栽培环境的影响; 分蘖的最低温度为2~4℃,6~13℃时分蘖生长缓 慢,但比较健壮;> 14℃分蘖生长快,但健壮程 度较差;> 18℃分蘖受抑。适宜分蘖的土壤水分 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 基本苗少、光照条件好、幼苗健壮,分蘖力强。 播种过深、地中茎过长、出苗延迟,苗弱蘖少。 适宜的氮、 磷营养促进分蘖发生。
冬小麦各生育时期记载标准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
始生长,50% 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
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 时。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 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 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 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