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思想史与方法论2

合集下载

方法论概述

方法论概述

第一讲方法论概述方法方法学方法论方法墨子在《天志》中说:“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

”这就是有名的“方法”与“圆法”,前者为度量方形之法,后者为度量圆形之法。

据说这是汉语中“方法”一词的最早出处。

“方法”后来演变成了做各类事情的办法或手段。

在英语中用method一词表示“方法”,根据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Third College Edition)的解释,method的含义为:(1)a way of doing anything; mode; procedure; process; esp., a regular, orderly, definite procedure or way of teaching, investigating, etc.(2)regularity and orderliness in action, thought or expression; system in doing things or handling ideas.(3)regular, orderly arrangement,而methodology的含义为:(1)the science of method, or orderly arrangement; specif, the branch of logic concer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reasoning to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inquiry;(2)pl.-gies a system of methods, as in any particular science.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它既包括认识方法、表达方法,也包括实践方法;还可以看出它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一个分层次的有机系统。

《科学:思想史、方法论与社会学》第一讲文字版

《科学:思想史、方法论与社会学》第一讲文字版

第一讲古代的科学形态我们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并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这个模样;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今天无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还是科学精神主要来自于西方。

追溯上去,远古神话中对自然神的崇拜.并提炼出体现自然力量的秩序观念,特别是受到自然哲学的强烈熏陶,都有助于培养认识自然的兴趣,提高改变自然的技能。

事实上,西方科学思想有两个重要的传统,即“拯救现象”与“逻各斯中心主义”,这在起初就表现为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而它们也最接近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科学面貌。

与之相比照,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中国与古代印度文明则更古老、更关注农业,他们的科学似乎不那么系统与严谨,而显得更实用,也更富有人情味。

一、神话(迷思)滥筋神话(myth)的本义,或许就像它的音译一样,是“迷思”,而相比于蒙昧或懵懂,那是一种颇有想象力的、虚构的、不可靠的“思”。

远古时代的各地神话充满着对自然的神秘感与敬畏。

(一)创世故事从混沌中诞生了拉(Ra),太阳、月亮分别处拉的双目,拉自身受孕,以口吐气生出代表光明、空气的舒(shu)和代表雾的阴性泰芙努持(Tefnut.舒的配偶)。

舒和泰芙努持又生出连成一体的子女格卜(Geb,大地)和努持(Nut,苍天);舒托起努特,使天地分离。

天和地结合又诞生奥西里斯(Osiris,生长,死而复生的化身,但在更多场合是阴间统治者)、伊西斯(Isis,王者的化身,也是奥西里斯的妻子)、塞特(Seth,沙漠,恶势力)和奈芙蒂斯(Nephthy,宝座)。

奥西里斯和伊西斯之子就是荷拉斯(Horus,鹰头统治者)。

荷拉斯长大成人,战胜了谋害其父的塞特,当上了埃及国王。

而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两河之间地方的意思)苏美尔·阿卡得文明的巴比伦神话是这样的,太切有天神安努(Anu)、大气神恩利尔(Enlil)和水神恩基(Enki),恩利尔使天与地分离,造化万物,并赐予人们劳作的本领,恩基监护万物止长,等管农事和繁衍,也是智慧的代表。

大学物理参考文献目录

大学物理参考文献目录

大学物理参考文献目录一、基本教材:内蒙古工业大学物理系编.《大学物理》(第一版).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2.内蒙古工业大学物理系编,《物理实验》(第三版).2005。

二、教学参考书:1、祁关泉等译.《物理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3.2、何维杰,欧阳玉.《物理学思想史与方法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9.3、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4、尹鸿钧.《基础物理教程丛书》(力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2.5、顾建中.《力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3.6、梁昆淼.《力学》(上、下册,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7、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热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9.8、赵凯华.《电磁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4.9、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电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2.10、姚启钧.《光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11、母国光,李若蹯.《普通物理学》(光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11.12、章志鸣,沈元华,陈惠芬.《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13、张三慧.《大学物理学》(第一、二、三、四、五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4、陆果.《基础物理学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5、[美]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极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邓飞帆,葛昆龄,王祖恺.《普通物理疑难问答》.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7.17、华东师大普物研究室.《大学物理选择题》.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7,10.18、[英]Toh kok Aun,Tan Sean Huat.《普通物理选择题》.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5,6.19、四川师范学院物理系电磁学教研组.《电磁学思考题解答》(上、下册).1980,4.20、潘仲麟,黄有兴.《电磁学解题指导》.浙江科技出版社.1982,5.21、苏曾燧.《普通物理思考题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7.22、杨建华,苏惠惠.《大学物理学重大难点专题辅导》.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12.23、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教研室.《物理学习题集》(第一、二、三集).1980.4,1983.4.24、王发伯,赵仲罴,黄宁庆,罗维治等.《普通物理典型题解》.湖南科技出版社.1981,5.25、马文蔚等编.《物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6、 D. Halliday,R. Resnick,K. S. Krane.《PHYSICS》Fif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INC.2002.27、扬述武.《普通物理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物理学史的课程功能及其应有的教学维度

物理学史的课程功能及其应有的教学维度

排 和讲 授 的 ,教师 在 教 学 时使 用 的往 往 是经 过 几次 消 化 后 的材 料 ,或 者 用 经过 抽 象 的理 论来 加 以表 述 。这 样往 往使 学 生对 物 理 理论 的产 生 和发 展 引起 误 解 。以为 什 么结 论 都 可 以通过 数 学 的方 法 推导
收 稿 日期 :2 0、 自然辩 证 法 、科 学 学 、科 学史 、思 想史 、文化 史 等 方 面的 基础 知识 。可 见 ,物 理 学史 的内容 是非 常 庞 杂 的 。 由于其 具有 历 史 学科 的性 质 ,因而在 教 材 的 内容 编排 上 。首 先得 以时 间 为顺 序 ;由于其 具 有 自然 科 学 即物 理学 科 的性 质 ,在 内容 结构 上 就 得按 学 科 分支 来进 行 安排 。然 而
使 学生形 成僵化 的思维模 式 , 这对于发 展学 生 的创新 思维 是非 常不 利 的。物理 学史 并不 是按 逻辑顺 序 重 复各 学科 的教 学 , 是按 照历 史 的脉 络再 现物理 学 各 分支学 科 的发 展过 程 , 而 还原 物理 学概 念 、 定律 、
定 理及方 法建立 的历史 概貌 。 可见 只有通 过物理 学史课 程 的学习 , 才能 了解 到物 理学 的历史 。 而这对 于
学 生认识物 理研究 过程 的真实 情况 ,培养学 生认真 细致 踏实 的科学精 神都是 必不 可少 的。
1 历史 的整合 功能 . 2
历史 的整 合 功能是 物 理学 自然 科学 性 质 的体 现 。从 物理 教学 的角度 看 ,无论 大学 还是 中学 ,实 行 的都 是分科 教 学 。由 于物理 学 知识 的广 泛与 复杂 ,这 种 分科 是必须 的 ,而且 大概 也是 目前 所能 采 取 的最好 形式 。这 种分 科 教学 体现 了教 学 的效率 原 则 ,能在 较 短时 间 内让学 生学 会人 类几 千 年来 积

物理学史复习资料

物理学史复习资料

物理学史复习资料1.地球上有史可考的古代文明发源地大体分布在两个区域,一是地中海附近的希腊、埃及和两河流域,另一是东方的中国和印度。

2.因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而享誉中外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一次演讲中说:“作为一个整体的现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它发生在西方——欧美,即欧洲文明的广大范围。

这是什么原因呢?3.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以“《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题,分析了近代科学没有在我国萌生的原因。

他归纳了5点:①中国的传统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

换句话说是比较注重实际的,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构架。

②科举制度。

③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

④中国传统里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

⑤有天人合一的观念。

4.爱因斯坦指出的近代科学的发展在方法论上需要两大发现,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和归纳法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

5.《易经》中包含的“阴阳对立,物极必反”的思想成为我国辩证法思想的发源。

6.近代哲学一般认为是从法国数学家、演绎法的奠基人笛卡儿开始的。

他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

7.哥白尼赞成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是和谐的,可以用简单数学关系表达宇宙规律的基本思想。

可是在托勒密的地心说中,对环绕地球运动的太阳河其他五颗行星的运动描述非常烦琐复杂、牵强。

哥白尼发现如果把太阳作为宇宙的中心,一切将变的简单、清晰。

8.开普勒在第谷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各种尝试,认识到了行星运动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由此他提出了两个定律,分别是:①椭圆定律,即即每个行星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②等面积定律,即即在行星与太阳间作一条直线,则此直线在行星运动时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9.伽利略用来驳斥亚里士多德的教义——宇宙中只有地球一个中心,一切都围绕它转的重要发现是木星有4颗卫星,它们都围绕木星转。

10.亚里士多德的运动把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

伽利略否定了这种运动划分,而是从运动的基本特征量:速度和加速度出发,把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一、本文概述《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在当前高等教育背景下,加强物理课程思政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后,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在物理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实践策略,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文章总结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成效,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高校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入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大学物理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使命,更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思维方法和人文素养的重任。

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物理教学中,不仅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思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思政教育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些理论为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运动观为我们揭示了物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客观、理性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则教导我们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还需要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以确保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例如,教育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规律,则提醒我们在设计物理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以确保思政教育能够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协调。

物理学史的读后感(通用5篇)

物理学史的读后感(通用5篇)

物理学史的读后感物理学史的读后感(通用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学史的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书主要介绍了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物理学——发展的梗概,分为古代物理学、经典物理学、近代物理学,对于现代物理学的两个基础领域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也做了概要的介绍。

本书较为突出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及其对于世界科学进步的贡献。

此外,部分章节后还附有阅读材料,主要介绍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得人物和重大事件。

几百年前,物理学叫自然科学,被人们看成是哲学的一部分。

牛顿的一部经典物理学著作就取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源地。

学习物理学史会告诉我们,许多物理学的新发现与哲学思潮有联系。

能量守恒定律与转化定律的发现受康德哲学的影响,反过来又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依据之一。

物理学的进展往往给哲学的进展提供新鲜例证,而哲学也常对自然科学指出前进的方向。

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意味着能够更多的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我看来,要想完整表达物理学史对我们学习的要求,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你带着兴趣去学某样东西的时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学史记载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

不论是否喜欢历史,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因为孩子最早的认知就是从故事中体味和形成的。

以故事的形式讲历史学生更易接受。

2、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既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物理学史中描述许多科学家善于从不被注意的一些平常现象中细心地观察与思考的事例。

比如伦琴一生在物理学领域中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一次实验中,他偶然发现包有黒纸的底片被曝光,但他从没放弃过着一个细小现象。

物理学史--补充--中国古代物理成就总汇

物理学史--补充--中国古代物理成就总汇

西方思维方式 —— 逻辑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形式逻辑 • 提出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 研究论证的三大要素:概念、判断、推理 • 提出两种思维方法:归纳法、演绎法 • 创立演绎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提出整个形式逻辑体系 西方中世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 也未能从根本上否定理性和形式思维的作用 依然主要运用形式逻辑的模式 从教会的《圣经》出发 对上帝的存在采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
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 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 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他第一个把知 识分为三大类: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且劈古今薪,冷灶自烧煮”
方以智从20岁开始写《物理小识》,经过22年完成。
《物理小识》:以科学知识的 记录形式出现,广泛涉及天文、 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医 药、农学、工艺、哲学、艺术 等诸多方面,是17世纪初的一 部民间百科全书。 物理内容涉及到力学、光学、 磁学和热学。 方以智用棱镜、带棱的宝石把 光分成五色,并把这一现象同 背日喷水而成五彩的现象联系 起来,认为是同属一类的物理 现象。这种发现比牛顿的分光 实验还早30年。
2、《考工记》春秋时期
是从手工业制作中阐述一些科学技术。 现存《考工记》是《周礼》中的一篇——“冬官篇”。 该书可能是当时一些知识分子记录各个工种的经验和制 作工艺,后经统编后成书的。书中所论及工种30种。 物理学方面,主要包括力学和声学。
3、王充和《论衡》东汉初期 王充:(公元27-100年)一生颠沛流离,和下层民众及生产 实际相接触。 天资聪颖,刻苦专研,知识广博,见解精湛。 著书背景:变乱之后,百废待兴,谶纬(chen wei)之学当 道 《论衡》:表示言论的公平,像衡器一样。 全书30卷85篇,现存84篇,内容包罗 甚广,天地人事,无所不涉,是我国古代 的百科全书。 物理学方面,几乎涉及了每一个领域, 力、声、热、光、电。 王充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受到 重视,“两汉一人”。但在自然科学史上 占据应有的地位。

唯物史观形成探源

唯物史观形成探源

唯物史观形成探源唯物史观是一种认识世界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是一切存在的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革。

唯物史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下面我们来探索唯物史观的形成及其探源。

1. 古代哲学思想的唯物主义因素唯物史观的形成与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有着紧密联系。

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如莱庄、德谟克利特等,就提出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一切变化都是物质的运动。

他们主张人的感官经验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反对唯心主义的观点。

这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为唯物史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

2. 哲学唯物主义的发展唯物史观的形成还受到哲学唯物主义的发展的影响。

启蒙时代的自然科学的进展,特别是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和新物理学的兴起,推动了唯物主义的发展。

法国启蒙思想家凡尔纳布尔提出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是实在的,只有经验才是认识的来源。

他们主张以实证主义和实验主义来解决问题,推动唯物主义向前发展,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贡献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的主要代表。

马克思主义是在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深入研究中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将唯物史观发展为一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和认识社会变革的思路。

4. 社会历史实践的反思唯物史观的形成还受到对社会历史实践的反思的影响。

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社会的生产力发生了巨大变革,这促使人们对社会形态和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思考。

唯物史观的形成是人们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反思得出的结论,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唯物史观的形成探源既有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因素,也有哲学唯物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启蒙思想家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贡献,同时也得益于对社会历史实践的反思。

唯物史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渐进的过程,是对世界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物理学思想史和方法论 物理学史 ppt课件

物理学思想史和方法论 物理学史  ppt课件
王充《论衡》:“古之多力者,身能负荷千钧,手能决 角伸钩,使之自举不能离地。”
(3)杠杆原理
《墨径》中对不等臂天平的论述:“衡,加重于其一
旁,必捶,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
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
PPT课件
22
(4)浮力:曹冲称象等。
(5)弹力:弓箭的制作等(东汉郑玄127-200)。
元气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在汉代逐渐成熟,经过唐、 宋得到相当大的发展,明末清初达到高峰。由汉代的王充、 唐代的柳宗元和刘禹锡为代表,形成了“元气自然论”;由 宋代张载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为代表形成了“元气本体论”。
PPT课件
10
2.“元气说”的主要思想
①气是充满整个宇宙 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万物本原。 王充在《论衡》中说:“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论
浮漏:
宋代沈括在多级漏壶的基础上发明 了浮漏,每昼夜误差小于20秒。宋代燕 肃制作的莲花漏改进了刻箭的刻度方法, 精度提高到14.4秒;宋代赵友钦则将精 度提高6秒。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②度量衡:度---长度 量---容量 衡---重量 《汉书•律历志》详细记载: 长度单位:引、丈、尺、寸、分,十进制; 容量单位:斛(hú)、斗、升、合、龠(yuè),十进制。 重量单位:石、钧、斤、两、铢,非十进制。
PPT课件
12
3.元气说的局限、以太和场
元气学说注重物质连续与不连续的相互统一,强调事物间 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符合自然界的真实变化,与自然本 性更接近。但元气说终究是一种思辩理论,没有实验、数学 等科学方法的配合,长期停留在推测、玄想阶段,致使中国 没有走上诞生近代科学的道路。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物理学各科学理论建立与形成的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物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充分地体现了科学家们的人文精神,所以我们处在教育前沿的物理教师应时刻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将社会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展示给受教育者,使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得到良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美化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现和方法论。

一、物理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科学内容中学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作风和态度的熏陶。

在物理教学中始终体现求实、求真、求新精神。

通过学习,发展科学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科学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建立健全人格,树立崇高的社会风尚,使学生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善于并敢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越来越被重视起来。

通过个性化的发展,在求真、求实的求知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

二、让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在物理教学中成为必然现代教育论正在由注重知识结果向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转化。

物理学发展的各个历程中好多规律的得出,都证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

物理学内容的不断丰富、深化,对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从而导致人们在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上都有了重大改变。

如,哥白尼日心说的得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问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使人们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相对论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宇宙大爆炸学说描绘出了宇宙演化的前景。

从某一方面说,教育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在认知、情感和行动上的交流与探讨,既然如此,那就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映。

提倡教学主体从目的、需要、动机和情感等方面加以感悟,让学生体会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也是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交往的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尊重他人成果的态度,获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的精神;敢于向困难挑战,并最终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多媒体课件融入公选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多媒体课件融入公选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契合 了这些理念,而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无疑为公选‘
课 的 成 功 开设 起 到 了积 极 的作 用 。 : _
为例进行探析,这门课程 由何维杰教授亲 自为我校本科
生授 课 。本 书 以丰 富、准 确 的物 理 学史 料为 依据 ,描绘
1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 的有机结合, . 。 。 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要想完美地讲授好- f课,必须充分 了解学生,满 - ]
与方 法论 》为 例 ,充分说 明这 一行之 有 效 的教 学方 法。
关键 词 : 多媒体 课件 公选 课 物理 思想 史与 方法论
所谓多媒体课件 ,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数字处理技术 和视听技术 ,以计算机为中心 ,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 ,
将 文字 、语 言 、 图像等 多种 媒 体信 息集 成在 一 起 , 以实
20 第 0 (第 8 ) 08 1 总 6期 年 期
中 现代黼 装 国 备
多媒体课件融入公选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宰
马 慧 陈曙光 谢 仁 恩 刘利辉
湖 南大 学 湖南长沙 4 0 8 1 02
摘 要 :本文 通过对 多媒 体课 件 融入 公 选课 的必要 性 与可行 性 两方 面展 开分 析 , 并以公 选课 ( 理思 想 史 《 物
和论述了大学物理教材中有关主体物理学思想发展的历
史轨 迹及 其相 关 的物 理研 究 方法 ,揭 示 了在 物理 学 发展 的各 个历 史 阶段 中萌 发并 成 长为 居领 导地 位 的 、对促 进 物理 学认 识和 人类 文 明的 发展 有深 远 影 响的物 理 学主 流
足他们的需求,尤其是大学生公选课,各 自自 术上 韵 一 有 的慕名而来,想学点东西;有的是想找点新鲜,I 了解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建议三点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建议三点

过思维 活动 而产生 的结果 。物理 思想是指人 们对物 理 理论 与 内容本 质 的思想认 识 ,它直接支 配着物理 的实践活动 。 是还 是要 学的 ,那 么怎样 才能 学好 物理 呢?笔者认 按 照常 规 的认 识 ,物理 思想应 该是 大学物 理的 为 ,认 识物 理学思 想和掌 握物 理学 方法是 学好物 理 事 情 。例如 由吴 宗汉 、周雨青 编著 清华大学 出版社 的最佳保证 。 面笔 者就 物理 学思 想学习的必要 性、 下 出版 的 《 物理学史 与物理学思想方法论 》 由何维杰、 、 概念 的正确理解及物理学思想的应用作一 阐述 。 欧 阳玉 编著湖南 大学 出版社 出版 的 《 物理思 想史与 1 物理教学 中思想感悟的必要性 方 法论 》等 均为 大学教 材 ;其 次在该 些书 中也大都 就 物理这 门学科 本 身 的特 点来 说 ,物理 的学 习 把 物理 的知识 、规 律 、方 法甚 至物理 学史经过一 番 需要 的是一 种大 的思维—— 无论 是对 于物理 现象 的 概 括与 总结 提升 到 了物理思 想 的高度 。如若 将这些 观察 和探究 还是对 于物理 规律 的理 解与掌 握直至对 东 西放 于中学 阶段 的中学生 面前 ,确实具有 一定 的 于物理知识 的迁移 和应 用 ,无 不需要 从全局 加 以考 高 度和难 度 的;这 样看 来 中学 物理 教学 中也谈 物理 虑加 以分 析加 以解 决 。而 能够统 领全 局 的唯有物理 思 想仿佛 有点小 题 大做 、好 高鹜 远 了。果真 如此? 思想 。 其实不然 ! 让学生 掌握 物理知识 与技能 固然是非常必 要的 , 在我 们 中学物 理教 学 中 ,教材更 多 的将物理 知 但 真正对 学生 以后 的学 习 、生 活和工 作长期 起作用 识 、物理规 律等一 些显性 的东 西尽 可能形象 而完满 并使 其终 生受益 的是物 理思想 。就情感 态度 与价值 的呈现在 学生 面前 ;而 现行物 理教材 中对物理 思想 观这 一教 学 目标 ,在注重 教给 学生物 理学 的基础知 和 方法 的叙 述不 够 ,许 多都 隐藏在 知识背后 , 隐 呈 识 、基 本技 能的 同时 ,结合 教学 过程 ,有机渗 透物 性状 态 。而且 学生 对于 知识 的学 习比思想方法 的领 理思 想 ,以教 给学 生科学 地分 析问题 、解决 问题 的 悟 和掌握要 容易 得多 。这种情 况我们 承认 ,但是 并 方法 ,培养学 生 良好 的思 维 品质 ,高屋 建瓴地 把握 不 能因为条 件不 完备 困难却众 多就不 去渗透 物理思 物理 学 的精髓 ,全 面提高 学生 素质 ,以促其建 立科 想 ;那 是一 种不 负责任 的想 法和 做法。而实 际上 , 学正 确的人 生观和 世界观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意义 。从 只要 我们在 中学 物理教 学 中能具有渗 透物理思想 的 我们 物理学 的发展 历史来 看 ,物 理思想 的汲取 和建 意识 ,充分挖 掘教 材 中的相关 素材 ,适 当的加 以引 立是创 造性思 维产 生 的沃 土 ;而恰 恰是 创造性 思维 导 和渗透 ,我们还 是大有 可 为的 。而且 这无论是 对 创造 了科学 ,推动 了科学 ,发展 了科 学 ,推动 了人 于我 们 的物 理教学 还是 对于学 生 的物 理学 习都 是大 类文 明 的前 进。我们 可 以说一 部物 理学史 ,就 是创 有裨益 的。 学生在思考这道题的时候 ,首先将选择支进行简 理解 的全过 程 ,全 面接 触其本 来 面 目,通过探究 让 单归类 , 思考过不过原点的意义 , 从是否过原点出发 , 学生感 受基 本知识 的 同时也揭 示 了 自然界基本运 动 结合题意本题的实验数据结果连图应该过坐标原点; 的诸 多真理 ,帮助 学生树 立 了正确 的实验观 ,提 升 再将 A、D进行 了比较 , 自然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二)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二)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二)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二、方法论历史观和方法论是不可分的,在研究具体历史问题时,一切史学理论都可视为方法论:思维的方法或者论证的方法。

列宁说:“历史唯物主义也从来没有企求说明一切,而只是企求指出‘唯一科学的’说明历史的方法”(《列宁选集》第一卷第13页)。

不仅如此,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页)。

在论及历史观时,马克思说,它们“充其量不过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综合。

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

它们只能对整理历史资料提供某些方便。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1页)这话也许有点过份,不过,“方便”可理解为方法。

前已言及,我还把被称为“分析与批判的历史哲学”列入本篇方法论中。

经济史研究中还需应用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理论,也都在本篇中论及。

本篇方法论,限于篇幅,我也只讲有关理论和原则,不讲具体操作方法。

又主要是讲西方,中国方面另有专篇讲述,从略。

我主张“史无定法”。

研究经济史,唯一根据是经过考证的你认为可信的史料,怎样解释和处理它,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史料的可能性,选择你认为适宜的方法,进行研究口不同问题可用不同方法;同一问题也可用多种方法来论证,结论相同,益增信心,结论相悖,可暂置疑。

我写过一篇《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举了些实例,有兴趣者可参阅。

(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一)实证主义和有关问题实证主义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不可须臾或离。

中国史学自司马迁起就是实证主义的,宋代加入义理,并改进因果论证。

清代考据学、训话学出现盛况,20世纪初兼采考古学成果和西方考证方法,益臻完善。

20世纪50年代一度陷入教条主义,但未放弃实证原则。

方法论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它不仅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武器,也是改造现实的武器。我们教科 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哲学内容,并不全是马克思的首创,而大部分是马克思同意的观点,比如辩证法 理论。马克思的重要贡献是历史唯物主义。
谢谢观看
在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潮中,惠施、公孙龙等人的论辩反映了一般与个别、相对与绝对的矛盾,他们都从不同 的侧面割裂了个别和一般、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后期墨家和荀子则注意把它们结合起来,这一讨论对推动中国古 代思想方法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代中国哲学和古希腊罗马哲学中,还没有专门的自觉的方法论学科分支。方法论的发展与近代大工业和 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不可分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工商业的发展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探索正 确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论的迫切需要。这时,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意义才被突出出来。
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 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关系
与世界观
与历史唯物主 义
与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之中,事物普遍联系的最本质的形式和运动 发展的最深刻的原因是矛盾着的对立方面的统一。因此,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是错误的, 而矛盾分析法是最重要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主观和客观对立统一的基础,脱离实践必然会导致 主客观的背离,产生主观主义,所以必须坚持实践以保持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性。在认识过程中,要用实践检验人 们的认识,要善于正确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科学实验和典型试验的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客观物质世界以及 其中的每一个事物、现象都是多样性的统一。各自都有自身的结构,包含有不同的层次、要素,组成一个个系统; 各个事物、现象、系统都有自身的个性;同时,它们之间又有着某种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多样性与统一性、 共性与个性都是对立的统一。由此产生了认识中的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和 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方法等等。这些不同的方法也都是对立的统一,因而不能片面地抬高其中一种方法而贬 低另一种方法,而要把它们各自放在适当的地位。既要反对片面强调归纳法的经验论,又要反对片面强调演绎法 的唯理论、独断论和教条主义,而应当把归纳和演绎辩证地结合起来。

第一讲 方法论概述

第一讲  方法论概述

(犯上作乱)、神(鬼神) 认识方法: 子绝四:勿意(主观偏见)、勿必(非 如此不可)、勿固(固执己见)、勿我 (我行我素) 读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隐 士)
对自然的描述: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 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 和。”
4、方法论的新发展(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黑格尔:人类;理性 人本主义:个人;非理性(意志、
情感、性本能……) 叔本华:生存意志 “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没有科 学依据。
实证主义: 实证:实在,有用,严谨,确定无
疑 第一代实证主义:孔德的实证哲学 一切科学知识来自观察和试验的经 验事实。科学知识就是关于现象范 围内的东西的知识。
具有表 太阳 动物 : : : :
缺乏表 月亮 植物
比较表 (对照分析)
热是一种动力。
笛卡尔的《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真 理的方法谈》
笛卡尔的演绎公理法: 我思故我在; 每一现象必有原因; 效果不能大于它的原因; 心中就有完美、空间、时间和运动的概
念。 笛卡尔发现真理的方法: 怀疑;细划问题;由简到繁排序;推理、 审查 笛卡尔的世界观:唯理论 方法论:以数学为基础的演绎法
科学理论不能用经验证实,只能用经验
证伪。 经验证伪是区分理论的真、伪的标准。 所谓一个理论被证伪,是指存在一些特 殊的论断,它们属于这一理论的范畴, 却不能被这一理论解释。 气象学与占星术 科学理论是猜测,所以是可错的。 科学发展的模式: P——T (TT2、……Tn)——EE—— P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为98º F , 1724年以后,他又将水的沸点定为
212º F 。这就是华氏温标。
法 国 的 博 物 学 家 列 奥 末 尔 (Reaumur,1683-1757)只取一个定点,即雪 的熔点为 00R ,而把酒精 ( 浓度为 80 % ) 体积 改变的温度变化作为 800R 。这样水的沸点
就为10R ,这就是所谓列氏温标。
2.1 热现象的早期研究
2.1.1 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 用蒸汽作为动力,可追溯到公元前 130 年, 埃及人希罗 (Heron) 就制造了一种按照喷射反 冲作用而旋转的蒸汽玩具。它是后来的水磨和 现代涡轮机的始祖。
第一个活塞式蒸汽机是 1695 年法国人巴
本 (Penis
Papin,1647 - 1714年)在德国发明的。
2.1.3 量热学的开始
量热学首先是从确定两个不同温度的 物体混合后的温度开始的。在十八世纪前 半期,人们对温度和热量这两个概念还没
有搞清楚。
因此,当时用实验测量的是温度还是热量 也是含混不清的。如荷兰物理学家波尔哈夫 (Boerhaavt,1668 - 1738) 就认为一定量的物体, 温度每升高一度都应该吸收同样数量的热量。彼 得 堡 科 学 院 院 士 李 赫 曼 (Puxmah ·Г·B 1711 - 1753 )于 1744 年提出:热量按照体积均匀分配
1742 年 瑞 典 物 理 学 家 摄 尔 修 斯 (A· Celsins,1701- 1744)定水的沸点为 0℃,冰 的熔点为100℃,创立了百分温标。八年后, 摄尔修斯的同事施勒默尔( Stromer ·M)把两 个固定点倒过来,定水的沸点为100℃,冰的 熔点为0℃。这就是现在国际通用的摄氏温标。
热学按其研究方法,分为宏观理论 ——
热力学,它是以三条或四条基本定律 (即热力
学第一、二、三或加上第零定律 )为其核心的; 以及微观理论 —— 统计物理,它是从分子、 原子运动论出发,用统计求平均的方法来研 究热学的。
热学的诞生与发展,充分地体现了理论
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这一认识
论的真谛。热机的发明与改进、冶金、化工、 低温技术,推动了热学的产生与发展。而热 学理论反过来给热机的改进,给冶金、化工、 低温技术以巨大的影响。
汽压力把水排出去的简单装置。
英 国 铁 匠 托 马 斯 ·纽 科 门 (Thomas Newcomen,1663-1729)综合了巴本与塞维里 设计的优点,于 1712 年发明了自己的“空气” 蒸汽机,纽科门机结构的特点是借一根横杆,
一头联着活塞,另一头联着排水泵。纽科门
机效率不高(不到1%),只能作往复运动。
而把人体的温度作为另一个恒温点12度。
第一只实用的温度计是荷兰的吹玻璃工匠
华伦海特 (G· D· Fahrenheit,1686 - 1736 )制作的,
1709 年选用酒精作测温质, 1914 年以后又用水
银作测温质。他把冰水、氨水和盐的混合物的
温度定为0º F,冰的溶点定为32º F ,人体的温度
早 在 1593 年 , 伽 利 略 (Galileo Galilei,1564 - 1642 )就制成了一个类似温度
计的装置(一个连结在玻璃球容器上的开口管
子,管子开口端插入水中),但它不能给出定
量的测量。
雷纳尔金于1694年建议把水的冰点和沸 点作为温度计的固定点。1703年,牛顿把雪
的熔点定为自己的亚麻子油温度计的零度,
1765年分离冷凝器的研制,使热机的效率提高到
3%。
1781 年发明了将往复运动转变为旋转 运动的装置; 1782 年将蒸汽机由输进
蒸汽,靠汽缸中蒸汽的膨胀来作功。
1787年又安装了离心式调速器,使发动机 速度相对稳定。从而使蒸汽机达到了近代的水 平。很快,蒸汽机就被广泛地应用到纺织工业、 轮船、火车等工业部门。蒸汽机的研制与改进 除了技术上的要求外,还涉及到热学问题,如 有关热机效率的提高,热和功之间的关系的研 究等。因而对热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系统地进行 研究,是从 18 世纪开始的。 18 世纪由于资本 主义在欧洲的不断发展,迎来了生产的大革 命,纺织工业、冶金、采矿、化工部门陆续 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的机械化提出了对动力
机械的需要。
以前笨重的受地域限制的水力机已经远
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
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不断改善,以及化学、 化工等方面的工作,促进了对热现象的进一 步研究。因此,在 18 世纪,热学就逐渐成为 物理学中一个新的分支。
但它对开发当时英国的矿业资源起了重要作
用。
真正具有巨大工业效益的蒸汽机是英 国格拉斯哥大学的仪器修理工瓦特 (James
Watt, 1736—1819 )研制的。瓦特革新蒸汽
机,是与当时萌芽的热学理论分不开的。
他分析纽科门机热效率低的原因时,在量热 学的奠基者之一布莱克(J· Black, 1728-1799) (与 瓦特在同一所大学的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得出 了每一冲程都用冷水将汽缸冷却一次,是造成纽 科门机热效率低的主要原因的结论,从而导致
2.1.1计温学的发展 在热现象的定量研究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 确定物体的冷热程度,即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
计的制作和改进,促使了对于冰和其他一些物质
的溶解和凝固温度、沸腾温度的研究,这导致关
于冰和其它物质的一些溶解和凝固温度在一定条
件下恒定不变的事实的确定。促进了对一些物质 (如对水银、酒精、气体等)热膨胀规律的研究。
他 曾 是 荷 兰 物 理 学 家 惠 更 斯 (Christian
Haygens,1629 - 1695 年 ) 的学生和助手。巴本的
蒸汽机实际是一根 5/2 寸的管子,靠加热管中的
水产生蒸汽推动活塞向上运动,然后移去热源,
蒸汽冷凝,形成真空,使活塞向下运动。
1698 年 英 国 矿 山 技 师 托 马 斯 · 塞维里 (Thomas Saveny,1650-1715)制造了一个蒸 汽水泵。这是一个用人工操作,靠冷凝器冷 却蒸汽而形成的真空,将水吸上来,再用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