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音乐【精选】

合集下载

简明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3篇)

简明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中国音乐史笔记摘抄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21世纪)1. 远古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祭祀仪式和劳动生产中的歌谣。

2.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黄帝时已有乐官,负责音乐创作和演奏。

3. 传说中的乐器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4. 殷商时期,音乐成为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六乐”制度。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1. 先秦时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祭祀音乐。

2.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大量民歌。

3.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体裁,其中包含了许多音乐元素。

4. 儒家思想对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音乐审美标准。

5. 墨家主张“非乐”,认为音乐是奢侈的象征,不利于国家的安定。

6.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成为诸侯争霸的工具,各诸侯国纷纷设立音乐机构。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焚书坑儒”,但对音乐文化有所保留。

2. 汉朝音乐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祭祀音乐均有较大发展。

3. 汉乐府是汉朝政府设立的音乐机构,负责收集、整理民间音乐。

4. 汉代乐器有:琴、瑟、筝、笛、箫、笙等。

5. 汉代音乐理论有:五声音阶、十二律吕等。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融合了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江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

2. 南北朝音乐以民歌为主,如《子夜歌》、《读曲歌》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音乐传入中国,对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理论有所发展,如“声律学”。

5. 乐器有:琵琶、古筝、古琴、笛、箫、笙等。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1. 隋唐时期,音乐进入鼎盛时期,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均有较大发展。

2. 隋唐音乐以唐乐为代表,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

第四章第一讲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589—960年)

第四章第一讲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589—960年)

宫廷音乐· 坐部伎、立部伎
• 立部伎人数较多(64-120),规模较大,坐部 伎(3-12)人数少,对表演技巧有更高的要求 。 • 坐部伎和立部伎分别以西凉乐和龟兹乐为 主,其中也有“唯《龙池》备用雅乐”, 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三
音乐机构
太常寺由政府 管辖。 大乐署与鼓吹 署隶属于太常寺。 大乐署监管雅 乐、部分宴乐、 对艺人的训练和 考核。 鼓吹署主管鼓 吹乐和部分宫廷 礼仪活动。
(589—960年)
教学设计
• 一、对学生作业及预习情况做了解 (20分钟) • 二、本节课内容知识点讲授(突出重 点(50分钟) • 三、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讨论 (30分钟) • 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 • (50分钟)
教学要点
• 教学重点:唐代宫廷音乐的发展内容
• 教学难点:唐代音乐机构的理解
• 1、书写作业:整理唐代宫廷音乐的内容 • 2、知识拓展: • (1)查阅音乐作品《亲王破阵乐》的创作背 景和音乐故事 • (2)了解李隆基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与贡献 • 3、预习作业:唐代歌舞戏的发展
文康伎(即礼毕) 高丽伎
宫廷音乐· 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 国伎:即西凉伎,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 音乐。南北朝时,这一地区曾先后建立后 凉、西凉、北凉政权,它位于中西交通的 枢纽地带,是汉族乐舞与龟兹乐舞相结合 的产物。 • 清商伎:又名清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音 乐。公元589年,隋平陈,获南朝宋、齐旧 乐,隋炀帝时改称清乐。
教学内容一


• 唐袭隋制 • 大唐统治近300年,尤其唐太宗的“贞观之 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 ,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经济繁荣、社会 富裕,使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 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为文化艺术的高度 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 的发展条件,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空前提高 ,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 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突破。

反应大唐盛世 的歌曲

反应大唐盛世 的歌曲

反应大唐盛世的歌曲
1.《长安乐》:这是唐朝时期的宫廷乐曲,它反映了唐朝的繁荣和富强。

曲调优美,旋律流畅,是表现唐朝盛世的经典之作。

2.《凤求凰》:这是一首流传至今的古曲,也是唐代的宫廷乐曲之一。

它以凤凰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它的曲调轻盈,富有节奏感,深受人们喜爱。

3.《小桥流水》: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诗歌,后来被改编成了一首美丽的歌曲。

它的曲调柔和,流畅优美,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的追求。

4.《霓裳羽衣曲》: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歌,也是唐朝宫廷乐曲之一。

它的曲调高昂激越,表现了唐朝文化的豪放和奔放,是唐朝盛世的代表之一。

第二编 第三章 隋唐五代音乐

第二编 第三章 隋唐五代音乐

第二编第三章隋唐五代音乐10级音乐学1班王程20103114530一、隋唐时期的音乐机构唐代的音乐机构建立了由政府管辖和宫廷管辖的两个不同体系。

唐代,细致的劳动分工,成千上万的数千名音乐家。

规模宏大,技艺高超。

唐初,在西京长安、东京洛阳都设有太常寺和大乐署等中央音乐机构。

开放两年来,大量的音乐,总务处规模改组,建立了音乐机构“教坊”和“梨园”。

1、太常寺唐代掌管礼乐的最好行政机关,由太常卿主管。

《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太常卿之职,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太乐署”和“鼓吹署”是隶属于其中的两个音乐方面的机构。

“太乐署”主管“雅乐”和“燕乐”及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

2、“教坊”和“梨园”直接由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

“教坊”是宫廷中训练、培养乐工,传习、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

为唐高祖李渊设置。

全盛时期集中了唐代歌舞乐坊方面的人才精华两千余人。

“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

因地点设在禁苑宫中的梨园而得名。

内廷的梨园,由宫廷派中官主管,宫外另有分属两京太常寺的梨园。

长安有“梨园别教园”,洛阳有“梨园新院”。

梨园的人员是从太常乐工中精选出来的,常由唐玄宗亲自指挥排练。

梨园艺人被皇帝称为“梨园弟子”后世的吸取艺人亦统称为“梨园弟子”。

唐梨园由开元二年(714年)创立,至大历十四年(799年)解散,存65年。

二、隋唐时期的器乐发展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

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

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

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三、隋唐时期宫廷音乐1、宫廷燕乐中国隋唐至宋代宫廷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

又称宴乐。

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

唐代法曲的典范作品

唐代法曲的典范作品

唐代法曲的典范作品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文化繁荣、社会稳定。

在这个盛世之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

而其中,法曲被认为是古代的音乐艺术典范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首唐代法曲的典范作品,以展示唐代法曲的独特魅力。

一、《蝶恋花》《蝶恋花》是唐代法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作品。

这首曲子曾经被唐明皇所喜爱,并且被广泛传唱,至今仍然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的曲调优美,以“蝶恋花”为题材,表达了蝴蝶对花儿深深的爱意。

曲子采用了细腻的音符和曲线,让人如同置身于花丛之中,感受到蝶儿的飞舞和花儿的芬芳。

二、《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另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法曲。

这首曲子是以“阳关”为主题,描述了出征的士兵艰难跋涉的情景。

曲子采用了悠扬的旋律和高亢的节奏,充分展现了战斗的气势和壮烈。

在这首曲子中,音乐家们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乐器的组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音响效果。

无论是鼓声还是铙钹声,都让人感受到战士们奋勇向前的决心和精神。

三、《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法曲中的杰作之一,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珍品。

这首曲子以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题材,歌颂了他们之间深情厚意的爱情。

这首曲子有着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浪漫情怀和对爱情的追求。

曲子的调子温柔、柔美,让人感觉到爱情的温暖和浓烈。

四、《凤求凰》《凤求凰》是一首广为人知的唐代法曲之一。

这首曲子以凤凰为主角,描述了凤凰对伴侣的追求和爱情的执着。

在这首曲子中,音乐家们运用了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音符,让人仿佛看到了凤凰的翱翔和优雅。

曲子的节奏变化多样,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让人无法抗拒地为之动容。

结语唐代法曲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精湛的技巧,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

本文介绍了几首唐代法曲的典范作品,包括《蝶恋花》、《阳关三叠》、《长恨歌》和《凤求凰》。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唐代音乐的丰富多样性,也深刻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唐代法曲的艺术价值仍然被广泛认可和赞美,成为了古代音乐研究和传承的重要对象。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ppt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ppt

五代时期在政治上虽然分裂割据,但在文化方面却继续 发展。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也有很高的成就。由于民族关系 密切及中外文化交流,当时中原地区的音乐、舞蹈中融合了大 量来自少数民族和外国的成份。唐王朝的宫廷舞蹈 更 是 表现了 万国来仪的气度,民间舞蹈也同样不逊色。大量的诗歌反映出 当时歌舞的活跃局面。
4、《六幺》、《凉州》、《后庭花》、《水调》、《甘
州- 》
10
现- 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 骆驼平台上的表演——三彩 骆驼载乐俑
• 1957年出土于西安鲜于庭诲 墓,
• 驼背平台上的乐俑头戴软巾 ,足穿短靴,貌似西域人。
• 中间站立一人为歌唱者。 • 四周坐着4位。一为弹琵琶,
一为吹奏竖笛类乐器者,另 外两个姿态相同,双手抬至 胸部正欲下拍,可能是击鼓 。除琵琶外其它三件乐器均 失。这类演奏形式是丝绸之 路音乐活动的反映。
-
27
-
28

柘枝为西域古城名,在今中亚
江布林一带。《柘枝舞》从西域传入中原。
原为女子独舞,头戴绣花卷边虚帽,帽上施
以珍珠,缀以金铃。身穿薄透紫罗衫,纤腰
窄袖,身垂银蔓花钿,脚穿锦靴。即将结束
时,有深深的下腰动作。
• 《柘枝舞》在中原广泛流传后,出现了专门 的柘枝伎,并由独舞发展成双人舞。
• 《柘枝舞》与今新疆流行的《手鼓舞》有许 多相似之处。
-
29
是唐代汉族舞蹈,是唐玄宗早期宠妃梅妃 的成名舞蹈。已失传。《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 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 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自如。
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 鸿舞》,一座光辉”。
-
23

隋唐五代的音乐(589—960年)

隋唐五代的音乐(589—960年)

隋唐五代的音乐(589—960年)宫廷音乐机构隋唐时期为了适应宫廷音乐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建立起由政府管辖和宫廷管辖两个不同体系的音乐机构,乐工达数万人,规模宏大,分工细致,属历代之冠。

太常寺是隋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由太长卿主管。

属太常寺(简称太常)管辖的音乐机构有大乐署、鼓吹署,而属宫廷管辖的有教坊和梨园。

大乐署是唐代管辖雅乐和燕乐的音乐机构,且负责对女子乐工的训练与考核。

它是太常寺所管辖的音乐机构之一。

鼓吹署是太常寺下属的另一音乐机构,专管仪仗中的鼓吹音乐,其规模从数百人至千人。

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并演出的机构,在隋代便已设立(《隋书〃音乐志》)。

到了唐初,在宫中设立内教坊,但归太常寺管理。

到了唐开元二年(714),除宫廷内教坊外,又在宫外设立了左、右二教坊,此后宫中派教坊使管理,不再辖署太常寺。

在唐代教坊有五处:宫廷内教坊、西京的左、右教坊、东京的左、右教坊。

唐全盛时,教坊有乐工近两千人。

在五处教坊中宫廷的乐工技术最为全面,宫外的左教坊善舞,右教坊善歌。

梨园,是专门演习法曲的机构。

法曲是一种有歌、舞、有乐器演奏的精致歌舞曲,需要有精湛的技艺,它是宫廷音乐艺术精华最集中的地方。

唐代梨园有三个:宫廷有一处,也是最重要的梨园,有男艺人三百,女艺人数百名。

第二个梨园在西京,属西京太常寺管辖的“太常梨园别教院”,演习法曲,并担任新作品排练,人数约一千人左右。

第三个梨园是东京洛阳太常寺管辖的“梨园新院”,表演范围较广,约有一千五百人。

梨园创立于开元二年(714),至代宗大历十四年(779)解散,历时65年。

这反映了唐代音乐有兴盛趋衰落的过程(《新唐书〃礼乐志》)。

隋唐的多种音乐机构对音乐人才的选拔、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推广、音乐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宫廷音乐隋唐时期,宫廷音乐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已达到十分繁荣的地步,重要的形式有: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法曲、大曲等等。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1)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1)

历史背景
4、文学与艺术大发展。诗歌、散文、小说(传奇)、音乐、舞蹈、雕塑、绘
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均出现伟大的创造。 《全唐诗》收录了诗人2200多位,诗作48900余首,其中七言律诗为唐代首创。;
初唐四杰、王维(田园派)、岑参(边塞派)、李白、杜甫、白居易; 陈子昂、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师说》、《马说》、《永州八记》; 传奇小说《南柯太守》、《长恨歌》、《莺莺传》、《柳毅传》; 雕塑多以宗教为题材,并赋予现实生活气息。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唐朝统治者提倡音乐,形成了喜爱音乐的社会风气; 音乐机构对培养高水平的宫廷燕乐人才提供了重要保证; 贵族文人偏爱歌舞,歌舞音乐的社会需求量使得歌舞伎人大量涌现; “曲子”促进了歌唱艺术的发展和 “变文”开始盛行促进了说唱形式的兴起。
宫廷燕乐和民间俗乐是唐代音乐的两大潮流,在社会上层与下层遥 相辉映,形成蔚为壮观的局面。
——《隋书.音乐志》
如《胡旋舞》出自康国乐,舞时急转如风。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颻(yao) 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苏莫遮》出自天竺乐,系印度语,汉名浑脱。舞者裸体跌足,各持油囊 盛水,以水相泼,表现了印度、缅甸、中亚泼水节的风俗。
❖ 隋唐宫廷多部乐体现了各国乐舞的不同风貌,但唐代的乐器种类与乐 工人数均多于隋代,曲目也有明显增加。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北燕时得其乐,传入中原地区。
❖ 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位于今新疆库车一带,乃胡乐诸部之首。
“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
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
——《旧唐书·音乐志》
❖ 文康伎,又名礼毕。这是汉族的一种面具舞。
西晋太尉庾亮的谥(shi)号文康。其死后,家伎戴上他的假面跳舞追思, 故称文康伎。

【隋唐音乐】民歌、曲子与现存唐代古歌.doc

【隋唐音乐】民歌、曲子与现存唐代古歌.doc

【隋唐音乐】民歌、曲子与现存唐代古歌南北朝以来,属于清乐系统的汉族南北方民歌,与不断从西凉(今甘肃武威)、龟兹(新疆库车)、疏勒(新疆疏勒)、高昌(新疆吐鲁番)和天竺(今印度)、高丽(今朝鲜北部)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经历了一个相互交流、融合的长期演化和发展的过程。

在隋唐时代,正以所谓“新声奇变,朝改暮易”(《隋书·音乐志》)的崭新姿态出现,在当时已形成一种称为“曲子”的新民歌。

曲子最初是流行于乡间的民歌,其歌词有齐一的五言,六言、七言,也有参差不齐的长短句,后来传入城市,如《杨柳枝》,原来就是隋炀帝时代民间的一首“怨调”(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

后蜀何光远《鉴戒录》也说:“《杨柳枝》者,亡隋之曲。

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至今号日‘隋堤’,有是曲也。

”入唐以后,尤其是中唐时期,曲子在乡间更为盛行,在踏歌及插秧的劳动中都能听到它的声音。

踏歌是起于汉而盛于唐的一种民间集体歌舞,它常在月下用鼓、笛等乐器伴奏,舞者口唱“曲子”,扬袖顿地而舞。

唐顾况的《听山鹧鸪》说:“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唐刘禹锡《绝那曲》说:“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

可见《山鹧鸪》、《纥那曲》都是踏歌时唱的“曲子”。

而每一次踏歌所唱的“曲子”,可能是用相同的曲调配上多段的歌饲反复歌唱的。

不过,当时也有了“联歌”的形式,刘禹锡的《竹枝词序》云:“余见建平里中儿联唱《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中(协)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伦狞不可分,而含思婉转,有淇澳之艳音。

”《竹枝》本是巴蜀(四川)的民歌,其歌词的结构根据唐皇甫松用民间《竹枝》词的一种形式仿作的《竹枝词》来看,它一般由四个七言句组成,而在每句间及每句末总加有称为“和声”(即“帮腔”)的“竹枝”与“女儿”两字:门前春水(竹枝)白苹花(女儿)岸上无人(竹枝)小艇斜(女儿)商女经过(竹枝)江欲暮(女儿)散抛残食(竹枝)饲神鸦(女儿)所谓“联歌《竹枝》”,可能是用《竹枝》的不同变体联缀起来轮流歌唱。

第五讲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第五讲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一首在汉族音调基础上又“杂有龟兹之声”的著名作品。其内容以歌颂 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中国、以武功定天下为宗旨。全舞共分三折,每折为 四阵,以往来击刺动作为主,歌者相和。舞队摆出各种阵势,“发扬蹈 厉,声韵慷慨”,伴奏音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舞蹈不仅具有浓 厚的战阵气息,还有一种威慑力,令观者“凛然震竦”。
四、隋唐时期的重要人物介绍
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家被称为“乐工”,但其地位十分卑贱,是专 门供统治阶级享乐而服务的职业。我国古代历史上“乐工”的来源有: 乐工世家; 西域流浪艺人; 民间优秀音声人; 当官员犯罪被流放,家属归为乐户等等。
隋唐时期的著名音乐家有万宝常、郑译、永新、李龟年等。
唐代螺田五弦琵琶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发展五代顾闳中所画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描绘的管乐合奏场面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四音乐理论的发展隋唐时期虽然没有出现专门的音乐美学论著但是有关音乐本体的专门著述却空前增多
第五讲 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公元581年——公元937年
一、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特点
(一)宫廷燕乐
2、《送元二 使安西》谱曲而成。此诗表达了深切的惜别之情,影响颇大。 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因此又名《渭城曲》、《阳 关曲》。
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特点
(六)俗讲与变文
俗讲是唐代佛教寺院里的一种通俗讲唱,将讲与唱的方式相结合, 以宣传佛教经义。
以演出形式为划分的坐、立部伎是继九、十部乐后出现的,是民族 音乐真正融合的产物。他们演奏的大多为唐代的创作乐舞,一共有14曲。
坐部伎:3—12人;演奏6曲;幽雅抒情,表现细腻,更为注重个人技巧
立部伎:64—180人;演奏8曲;场面宏伟,伴以擂鼓,气势磅礴
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特点
《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是创作于初唐时期的宫廷燕乐中的一部著名乐舞,是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
目录
• 引言 • 隋唐时期音乐舞蹈的发展背景 • 隋唐时期音乐舞蹈的主要类型 • 隋唐时期音乐舞蹈的艺术特点 • 隋唐时期音乐舞蹈的影响和传承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 的文化繁荣时期,音乐舞蹈艺术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02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不仅在当时 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的音乐舞 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宗教音乐舞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感,其风格庄重、 肃穆。在隋唐时期,佛教、道教等宗教音乐舞蹈得到了广泛 的发展,如佛教的《飞天舞》、道教的《步虚词》等。
04
隋唐时期音乐舞蹈的艺术特点
音乐特点
音乐形式多样化
隋唐时期的音乐形式丰富多样, 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 音乐等,每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在理论上也有所创新,如燕 乐、雅乐等,这些理论的提出和实践,为中国音 乐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对隋唐时期音乐舞蹈的研究应该更加深 入,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去探讨其艺术 特点和内涵,进一步揭示其历史和文化
价值。
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更加多元化,除了传 统的文献研究和考古发现外,还可以运 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 现实技术等,来复原和呈现隋唐时期音
民间音乐舞蹈是隋唐时期音乐舞蹈的另一重要类型,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 风情。
详细描述
民间音乐舞蹈来源于民间生活,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在隋唐时期,民间音乐舞 蹈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踏歌》、《狮子舞》等流传至 今。
宗教音乐舞蹈
总结词
宗教音乐舞蹈是隋唐时期音乐舞蹈的一个重要类型,主要服 务于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从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发展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演变

从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发展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演变

第25卷第4期V ol 125 N o 14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 ormal Un iv ersity (H 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2006年7月Jul 12006从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发展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演变刘清明1,姜宇丹2(1.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摘 要]宫廷燕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在隋唐时期达到空前的辉煌。

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其形式之复杂,其涉及到的地域风格之多样,是从古至今不可多见的。

追溯其产生的源头,观察其后世之演变,能够直接地我们研究传统音乐的流变提供启示。

[关键词]宫廷燕乐;多部乐;二部伎;相和歌;相和大曲;清商乐;胡乐[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06)04-0162204[收稿日期]63[作者简介]刘清明(),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助教,从事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

宫廷燕乐是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尤其是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都达到了相对强盛的历史阶段。

宫廷燕乐在隋唐时期得以长足的发展,并具有广泛的影响性。

一、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基本形式“燕乐”一词自周代就有。

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载:“凡祭祀飨食奏燕乐”。

可知这是周代宫廷皇帝及各诸侯宴享宾客时所用的音乐,故又称宴乐。

隋唐时期的燕乐以其宏大的体制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绽放出奇光异彩。

标志着我国古代的发展已达到空前的高度和水平。

燕乐中多部乐与二部伎的发展建立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之上。

隋、唐时的多部乐,起初是隋炀帝按照宫廷乐队所演奏音乐的不同来源,如国内不同民族,国外不同国家,将其分为若干部。

隋为七部乐、九部乐,唐在隋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删补调整为九部乐、十部乐。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
23
旋 如 疾 风 的 胡 旋 舞
24
25
26

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男子独舞, 流行于唐代,风靡一时。舞者头戴尖顶帽, 身穿窄袖胡衫,腰束带,足穿锦靴。 李瑞《胡腾儿》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27
• 舞蹈以跳跃和急促多变的腾踏舞步为主。 • • • •
5
• 唐初因袭隋制,在九部乐基础上制定了 十部乐。唐太宗时又增为十部乐,多增 高昌乐。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 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 乐、康国乐、高昌乐(今新疆吐鲁番 ) 。成为著名的《十部乐》
6
• 隋唐主要乐器
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乐器 数量骤增。胡琴,琵琶,笛,角,芦管,胡笳, 羌笛,特别是鼓类乐器,这可能是由于歌舞音乐 的发展所致。 打击乐可以说是音乐史上最早出现的乐器种 类,打击乐器有铜钹、拍板、节鼓、杖鼓、腰鼓 、羽葆鼓、棡(gāng)鼓(gǔ)、桴(fú)鼓(gǔ)、齐 (qí)鼓(gǔ)、担(dān)鼓(gǔ)、羯(jiã)鼓(gǔ)、 都(dōu)昙(tán)鼓(gǔ)、毛(máo)员(yuán)鼓(gǔ) 、答(dá)腊(là)鼓(gǔ)、鸡(jī)娄(lóu)鼓(gǔ)。
32
《唐明皇》这部电视剧的创作人员下片断。且根据史料 编演了《胡旋舞》、《霓裳羽衣舞》、《剑器舞》等盛传一时的 唐代歌曲,服饰音乐都有史可依,恍若穿越大唐的时空之旅。曾 33 获1992年的金鹰奖以及飞天奖特别奖。
34
19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20
隋唐舞蹈:
二、健舞 健舞是中国唐代的汉族舞 蹈,属于广泛流行于宫廷、 贵族士大夫家宴及民间的

隋唐时期的音乐

隋唐时期的音乐

隋 唐 主 要 乐 器
芦 管
笛子




胡琴

琵 琶
隋唐时期的音乐家
李疑:隋代琴师。所弹琴名“连珠”,故人称连珠先生。作琴 曲,《草虫子》、《规山乐》、及三十六小调。还长于弹奏刘 琨的《竹吟风》、《哀松露》,见于《广博物志》。 吕才:唐初音乐家、哲学家。生卒:600---665年。博州清 平(今山东聊城)人。精于乐律、能作曲编舞,并善弹琴 裴神符:传统琵琶演奏方式的创始人。唐代演奏家。善奏琵 琶,并善作曲。作品有《火凤》、《倾杯乐》和《胜蛮奴》 等。 李龟年:中国十大音乐家之一。唐代音乐家, 宫廷乐师。梨园乐人
隋唐音乐文化
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隋、唐时期的七步乐、九部乐就属于 燕乐。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见于《教坊录》 的唐大曲共有46个,其中《霓裳羽衣舞》因其为唐玄宗所作,又兼有清雅的 风格,为世所称道。 音乐品种的形成声乐器乐的发展:如前所述,中国的音乐,在隋唐以前一直被 深锁在高门大宅里,普通平民虽然是音乐的创造者,也是新的音乐品种的提 供者,但却并不能最终享有它们。这种现象在隋唐时终于有所改变,那时侯, 佛教寺院的庙会之类附带着成了平民的音乐活动园地,酒楼也时有诗歌的演 唱。 • 念奴:唐宫伎中一流歌手。歌声激越清亮,被玄宗誉为“每执行当席,声出 朝霞之上,25人吹管也盖不过其歌喉”;元稹称其“飞上九天歌一曲,二十 五郎吹管逐”。 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 • 隋唐五代时期的艺术既继承了汉魏以来的文化传统,又大量吸收了当时边疆 少数民族和外国的艺术成果,融汇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 有绘画、雕塑、书法和音乐、舞蹈等。
隋唐时期的音乐历史背景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隋唐五代音乐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隋唐五代音乐
• 管色谱:属于唐代燕乐半字谱体系,是一
种用于笛子、筚篥、笙等吹管乐器的记谱 法。但是唐代的“管色谱”国内未见曲谱 实例。一般认为,它是宋代俗字谱的前身。
记谱法
• 弦索谱:属于唐代燕乐半字谱体系,是一
种用于琵琶、五弦琵琶、筝等弹弦乐器的 记谱法。用20个谱字记写曲项琵琶的20个 音位。五弦琵琶则有26个音位,用26个谱 字记写,它属于音位谱系统。
隋唐五代音乐 (公元581~960年)
概述
•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自西晋
后两个半世纪的分裂局面,隋朝的统治只 维持了37年。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 唐,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最强盛的时代。 五代十国的半个多世纪,中国陷于短暂的 藩镇割据局面。
• 隋唐三百余年间,音乐文化的发展达到中
• 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同一主题在不
同段落中重复出现三次,也是乐曲标题“三弄” 之由来。乐曲的第二部分运用一系列急促的节奏 和不稳定的乐音,表现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 塑造了梅花在风雪中傲然屹立的音乐形象。
《离 骚》
• 晚唐琴人陈康士所作。据《崇文总目》载:
“依《离骚》以次声。”可见是根据屈原 同名抒情长诗而创作的琴曲,最早载于 《神奇秘谱》。
• 律吕字谱:用十二律律名记写乐音音高的
记谱法,谱字注在歌词右边。源自宫调理论• 六十调: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宫调理论体系。
《淮南子》载:“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 十音。”《礼运》亦载:“五声六律十二管,还 相为宫也。”这是我国古代关于五音十二律“旋 相为宫”可得六十调的最初记载。
• 五旦七调:龟兹音乐家苏祗婆传入的龟兹宫调理
法会得名。可能是一种纯器乐演奏形式。 同一作品,如《霓裳羽衣曲》有“大曲” 和“法曲”不同形式之区分。 “玄宗既知 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 教于梨园。”(《新唐书·礼乐志》)“法 曲”是我国器乐合奏艺术高度发展的时代 产物。

隋唐音乐的发展及其特征

隋唐音乐的发展及其特征

隋唐音乐的发展及其特征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公元581——960年)——各个音乐领域的综合发展时期一.社会概况公元前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使魏晋时期以来国家战乱、动荡不安以及大面积分裂的局面得以结束。

至此,人民开始逐步恢复安定的生活状态,从事生产劳动,一切都在顺利进行。

可当时在大一统的表面下还隐藏着许多割据势力战争的暗流,又由于隋炀帝的奢侈、暴政,使得人民对他产生反抗情绪,所以最终使隋炀帝的隋王朝葬送于隋末农民起义中,至此,隋朝灭亡。

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政权,举国欢庆,人民的生产生活、政治以及经济的发展进入到空前阶段,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和稳定。

特别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期间,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等。

再者,与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交流大大加深,从而出现了具有民族风格的曲子、变文和燕乐等这个时期所特有的艺术结晶。

正因为拥有了丰富的音乐内容和实践经验,所以在乐律和乐谱的研究领域中出现了新的进展,公尺谱和琴曲减字谱等。

在乐器和器乐方面,对其演奏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也成为当时的一个亮点。

根据等级制度,创建了一系列的音乐机构,分担着不同的任务。

安史之乱过后,统治阶级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一些有着现实主义思想的文学家和理论随之诞生。

二.曲子、变文和燕乐l 曲子与魏晋时期的相和歌和清商乐一样,曲子也是经过民间的发展,然后被专业人员加工而形成的。

“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王灼《碧鸡漫志》可见,曲子是始于隋朝,包括一些山歌、巷里歌谣和小曲,在唐朝时期,曲子得到更大发展。

曲子词(曲子的歌词)在这一时期也备受关注,在今后得到延续变为抒情诗。

曲子也可以作为在城市里面流行的歌曲,称之为“小曲”。

内容是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的歌曲,这种形式是在山歌流入城镇后,经一些人们加工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

曲子能够在民间广为流传,原因是曲调新颖、节奏欢快、琅琅上口、歌词通俗。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

“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
23
旋 如 疾 风 的 胡 旋 舞
24
25
26

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男子独舞,流行
于唐代,风靡一时。舞者头戴尖顶帽,身穿
窄袖胡衫,腰束带,足穿锦靴。
• 舞蹈以跳跃和急促多变的腾踏舞步为主。

李瑞《胡腾儿》
•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也有很高的成就。由于民族关系 密切及中外文化交流,当时中原地区的音乐、舞蹈中融合了大 量来自少数民族和外国的成份。唐王朝的宫廷舞蹈更是表现了 万国来仪的气度,民间舞蹈也同样不逊色。大量的诗歌反映出 当时歌舞的活跃局面。
2
隋唐音乐
(一)隋唐燕乐是宴饮所用的音乐,专指统治阶 级宴请宾客时所用的乐舞,原称“宴乐”,后通 称“燕乐”。
1
隋唐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的时期, 各种文化艺术在我国文化史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当时的世 界文化领域,也处于领先的地位。隋唐文化所以这样发达,主 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政治的长期稳定,二是社会经济的空前发 展,三是大量吸收融合边疆民族和邻近国家的文化成果。
五代时期在政治上虽然分裂割据,但在文化方面却继续 发展。
3
隋代(初)七部乐
西凉伎 甘肃,汉族乐舞风格,吸收有西域和周边民 族乐舞成分
清商伎
原汉魏六朝时的汉族民间歌舞
高丽伎
今朝鲜
天竺伎
今印度
安国伎
今俄国布哈拉
龟兹伎 库车。唐时龟兹是西域各地的政治经济和音 乐文化中心,对周边各地影响颇大。
文康伎 隋七部乐的最后一部,后改名为礼毕或宴后 ,是一种热烈的舞蹈《狮子舞》。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一.宫廷音乐
1.宫廷雅乐 1.宫廷雅乐
隋——开皇乐议——只用“黄钟”一宫 ——开皇乐议 开皇乐议——只用 黄钟” 只用“ 实质:是在音乐领域内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场 实质: 历史大辩论。 历史大辩论。 经过:颜之推 经过: 齐树
牛弘 何妥——李谔 何妥——李谔 集中人物: 郑译 ——七声、十二律旋相为宫 集中人物: ——七声、 七声 苏夔——五声 苏夔——五声,不用变徵和变宫两种调式 五声, 何妥——只用清商三调 何妥——只用清商三调
七 部 乐 与 九 部 乐
唐 朝 的
高 昌 伎 疏 勒 伎 康 国 伎 文 康 伎 (礼 毕 ) 龟 兹 伎 安 国 伎 天 竺 伎 高 丽 伎 清 商 伎 (清 乐 ) 国 伎 燕 乐
九 部 乐 与 十 部 乐
坐 《小 破 阵 乐 》 《 龙 池 乐 》 《鸟 歌 万 岁 乐 》 《 天 授 乐 》 《长 寿 乐 》 《燕 乐 》 部 伎 ( ) 6 6
2.软舞与健舞: 2.软舞与健舞: 软舞与健舞
软舞:动作比较舒缓、安详、温婉,表情比较细腻。 软舞:动作比较舒缓、安详、温婉,表情比较细腻。 健舞: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 健舞: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
3.法曲: 3.法曲: 法曲
纯器乐形式,其中或有歌唱部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 纯器乐形式,其中或有歌唱部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 响乐。 响乐。
2、《教坊记》 教坊记》 唐代开元年间崔令钦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 度和轶闻的著作。全书共分28条目 条目。 度和轶闻的著作。全书共分28条目。是研究唐教坊 最便利的史料。 最便利的史料。 3、《羯鼓录》 羯鼓录》 唐代南卓著,成书于大中二年(848)。这是一 )。这是一 唐代南卓著,成书于大中二年(848)。 部关于羯鼓的专门性著作,记载了羯鼓的由来、 部关于羯鼓的专门性著作,记载了羯鼓的由来、羯 鼓名手以及有关轶事。末尾有128首羯鼓曲名 首羯鼓曲名, 鼓名手以及有关轶事。末尾有128首羯鼓曲名,对于 认识羯鼓在唐朝器乐中的地位很有参考价值。 认识羯鼓在唐朝器乐中的地位很有参考价值。

隋唐五代音乐(公元581~960年)

隋唐五代音乐(公元581~960年)

法 曲
• 唐代大型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因用于佛教
法会得名。可能是一种纯器乐演奏形式。 同一作品,如《霓裳羽衣曲》有“大曲” 和“法曲”不同形式之区分。 “玄宗既知 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 教于梨园。”(《新唐书· 礼乐志》)“法 曲”是我国器乐合奏艺术高度发展的时代 产物。
《阳关三叠》
• 减字谱:唐代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
革新创造的一种古琴记谱法。即用减笔字 划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 位上以及弹奏手法的标记,又称“音位谱” 或“手法谱”。 • 管色谱:属于唐代燕乐半字谱体系,是一 种用于笛子、筚篥、笙等吹管乐器的记谱 法。但是唐代的“管色谱”国内未见曲谱 实例。一般认为,它是宋代俗字谱的前身。
后、太子、亲王出行时的仪仗队。鼓吹署 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 仪活动。
音乐机构
• 教坊和梨园是由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 • 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 • 梨园是专习法曲、专搞器乐的组织。梨园
集中了全国一流的器乐人才,又称“皇帝 梨园弟子”。
燕乐大曲
• 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的含有
宫廷音乐
• 隋朝用国名和地名作为宫廷燕乐乐部的名
称。 • 隋“七部乐”:国伎(即西凉伎)、清商 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 文康伎(即礼毕) • 隋“九部乐”:增加康国伎、疏勒伎
• 唐初沿袭隋代旧制 • 唐“九部乐”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废除
礼毕,将“讌乐”列为诸部之首。 • 唐“十部乐”:贞观十六年,增加“高昌 伎”。 • 隋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保留了各个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歌舞 特色。
《淮南子》载:“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 十音。”《礼运》亦载:“五声六律十二管,还 相为宫也。”这是我国古代关于五音十二律“旋 相为宫”可得六十调的最初记载。 五旦七调:龟兹音乐家苏祗婆传入的龟兹宫调理 论。一般解释,“五旦七声”即在五种不同调高 (旦)上,各按七声音阶构成七种调式。每旦七 调,“五旦”共得三十五调(调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所致。打击乐可以说是音乐史上
要 最早出现的乐器种类,打击乐器有铜 乐 钹、拍板、节鼓、杖鼓、腰鼓、羽葆
鼓、棡(gāng)鼓(gǔ)、桴(fú)鼓(gǔ)、齐
器 (qí)鼓(gǔ)、担(dān)鼓(gǔ)、羯(jié)鼓
(gǔ)、都(dōu)昙(tán)鼓(gǔ)、毛(máo)
员(yuán)鼓(gǔ)、答(dá)腊(là)鼓(gǔ)、 鸡(jī)娄(lóu)鼓(gǔ)。
康昆仑: 唐代琵琶演奏家,宫廷乐师。号称琵琶演奏第一高手。 在一次琵琶演奏比赛中败于庄严寺僧人段善本,后拜段为师,尽 得其艺。
王朴:五代时期的音律学家。精历算。曾奉诏详定雅乐十二律旋 相为宫之法,并依据古代累黍之说审查律度,造律准,其状如琴 而较大,设十三弦,以定六律六吕,并能旋相பைடு நூலகம்宫。周世宗命百 官议而行之。
王维:唐代大诗人、大画家、音乐家。精音律,善奏琵琶。曾由 岐王引至公主第,独奏新曲《郁轮袍》,声调哀切。
李隆基:中国十大音乐家之一唐代音乐家,即唐玄宗,世称唐明皇。 精通琵琶、横笛等丝竹乐,尤喜击羯鼓,称之为"八音之领袖"。他 还多次提高胡、俗乐地位,下令颁布新曲名,把汉文音译的大量少 数民族和外国乐曲名改称颇具道教色彩的汉文曲名,加速了胡、 俗乐的融合交流,促进了唐代歌舞音乐的繁荣。
隋唐音乐文化
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隋、唐时期的七步乐、九部乐就属于 燕乐。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见于《教坊录》 的唐大曲共有46个,其中《霓裳羽衣舞》因其为唐玄宗所作,又兼有清雅的 风格,为世所称道。 音乐品种的形成声乐器乐的发展:如前所述,中国的音乐,在隋唐以前一直被 深锁在高门大宅里,普通平民虽然是音乐的创造者,也是新的音乐品种的提 供者,但却并不能最终享有它们。这种现象在隋唐时终于有所改变,那时侯, 佛教寺院的庙会之类附带着成了平民的音乐活动园地,酒楼也时有诗歌的演 唱。 • 念奴:唐宫伎中一流歌手。歌声激越清亮,被玄宗誉为“每执行当席,声出 朝霞之上,25人吹管也盖不过其歌喉”;元稹称其“飞上九天歌一曲,二十 五郎吹管逐”。 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
中国古代音乐之---
隋唐时期的音乐
主讲人:巴桑拉姆
班级:06级管理(2)班
隋唐时期的音乐历史背景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的时期,各种文化艺 术在我国文化史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当时的世界文化领域,也处于领先 的地位。隋唐文化所以这样发达,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政治的长期稳定, 二是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三是大量吸收融合边疆民族和邻近国家的文化成 果。五代时期在政治上虽然分裂割据,但在文化方面却继续发展。隋唐时期 的音乐、舞蹈也有很高的成就。由于民族关系密切及中外文化交流,当时中 原地区的音乐、舞蹈中融合了大量来自少数民族和外国的成份。隋炀帝时曾 定九部乐,唐太宗时又增为十部乐,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 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其中大多数来自少数民 族和外国。音乐家们吸取少数民族和国外音乐的精华,创作新乐,逐渐形成 坐部伎和立部伎。
许和子:唐代著名宫廷女歌手。又名永新
曹刚:唐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当时还有又一位琵琶演奏家裴兴奴长 于左手的拢撚技巧,因此有“曹刚有右手,兴奴有左手”的赞誉。
董庭兰:生卒:约695-765年。唐代著名琴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 很高的声誉,他的琴艺出神入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 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听董大弹胡 笳声》一诗描绘了他得心应手的演奏和引起人们丰富联想的表 现力。
芦 管
笛子
葫茄


胡琴

琵 琶
隋唐时期的音乐家
李疑:隋代琴师。所弹琴名“连珠”,故人称连珠先生。作琴 曲,《草虫子》、《规山乐》、及三十六小调。还长于弹奏刘 琨的《竹吟风》、《哀松露》,见于《广博物志》。
吕才:唐初音乐家、哲学家。生卒:600---665年。博州清 平(今山东聊城)人。精于乐律、能作曲编舞,并善弹琴
裴神符:传统琵琶演奏方式的创始人。唐代演奏家。善奏琵 琶,并善作曲。作品有《火凤》、《倾杯乐》和《胜蛮奴》 等。
李龟年:中国十大音乐家之一。唐代音乐家, 宫廷乐师。梨园乐人
李谟:唐代长安人。善吹笛。开元年间号称“天下第一”。
李婉:唐代宗【762―――779】在位时音乐家。精通羯鼓曲。
何满子:何,一作河。唐玄宗在位[712--756]时的歌唱家。沧州 [今河北沧县东南]人。擅长作曲。歌声婉转,为当时著名歌唱家 之一。
• 隋唐五代时期的艺术既继承了汉魏以来的文化传统,又大量吸收了当时边疆 少数民族和外国的艺术成果,融汇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 有绘画、雕塑、书法和音乐、舞蹈等。
隋 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文化的进一步
交流,乐器数量骤增。胡琴,琵琶,
唐 笛,角,芦管,胡笳,羌笛,特别是 主 鼓类乐器,这可能是由于歌舞音乐的
谢 谢 观 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