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赋比兴 (2)

合集下载

赋比兴与《诗经》的艺术特点(传统文学修养)

赋比兴与《诗经》的艺术特点(传统文学修养)
赋比兴与《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诗六义
《周礼·春官》:“教六诗:曰风,曰 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 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 颂。”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则是 古人对《诗经》表现手法的总结和概括。
⒈风、雅、颂,《诗经》的分类
风、雅、颂不是根据地域而是根据音乐曲调分类,是由 音乐上的区分而成为诗歌的分类的。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 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 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 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 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 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 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 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 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 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 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 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温柔敦厚,《诗》教也。”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浅论《诗经》中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浅论《诗经》中的艺术手法赋比兴

三、兴
兴是《诗经》中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通过借助自然景物或其它 场景的描写,来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周南·桃夭》中的“桃 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通过描写桃花的盛开和美丽,引出 诗人对女子出嫁的祝福和美好愿景。这种手法能够让读者在感受自然美的基础上, 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浅论《诗经》中的艺术手法赋 比兴
01 一、赋
03 三、兴
目录
02 二、比 04 参考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 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艺术手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本次演示试就《诗经》 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赋”“比”“兴”作一简要阐述。
一、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铺陈直叙,将所要叙述的事件、人物、 景物等,平铺直叙,不增减,不夸张,不隐匿,不修饰。如《七月》这首写农家 生活的长篇叙事诗,将农家的艰辛生活和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像串糖葫芦一样 地摆在读者面前。开头两章:“七月亨西星,八月剥枣栗。十月凿冰冲,……女 执筐,妇负筐,往拾田螺;谨夙夜,以饱我士女。”
三、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他 物”和所咏之辞必须是有某种或相关性的事物或情感。“兴”往往与“赋”一起 使用,共同形成诗歌的形象、情感意境。在《诗经》中以动物喻人、以物喻情的 情况随处可见。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鸠鸟的和鸣声起兴引出对淑女的追求;《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以桃花的盛开和鲜丽引出对新娘美丽贤淑的赞颂;《采 薇》中“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以野草的茂盛兴起士兵 思家的忧愁;《采采》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以采 摘不到筐子里的野菜兴起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等等。《诗经》中的“兴”这种艺术 手法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借鉴和启示。

[诗经中的赋比兴]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经中的赋比兴]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经中的赋比兴]诗经中的赋比兴篇一: 诗经中的赋比兴原始文字由记事和祭神转变为抒情,说理,具有独立的文学艺术价值,要在春秋战国或略早时期。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中国文学以抒情胜,此中讲究的是主观情感客观化,情感必须与特定的思想、理解相结合,如果只是主观情感的任意发泄,或只限于诉诸概念的理性认知都不能代表中国文学的审美情趣。

中国文学追求的一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不道破一句”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标准之一。

正是通过“比兴”手法,中国文学完成了这一蜕变。

比、兴都是通过外物,景象而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感和观念,从而使情感与想象和理解相结合而得到客观化的具体途径,形成具有情感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和文学语言。

而对于“赋”来说,其整齐的排比句形式,则增强了情感色彩和情感力量,从而使说理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使这些说理文字超脱成为文学艺术。

篇二: 关于《诗经》请问,诗经的艺术特色除了我们常说的风雅颂赋比兴以外还关于《诗经》请问,诗经的特色除了我们常说的风雅颂赋比兴以外还有什么?要写论文,得选取一个视角,老师说如果要写诗经的比喻,就要专写比喻,或者写空间联想,就要专写空间联想,可是这些题都有同学选了,我就不知道该选什么了,麻烦哪位给支个招。

只需说明可以选择的论点就可以了,剩下的我就可以自己搞定了。

奉上几分,不成敬意,先谢过!!我这里有两个论点可以介绍给你,不一定行,你先看看吧。

1、亲情的描写,通过诗经非常特别的反复歌咏形式,层层递进,把思念亲人的感情抒发得畅快淋漓,你可以参照《诗经·邶风·燕燕》2、劳苦人民对统治者压迫的不满情绪,比如硕鼠,黍离,这种题材非常多不要总是抓住对于爱情的描写,因为抓这个方面的人可能会很多,而且对于诗经中的分段落反复歌颂,但其间会巧妙的通过意义相同的词语的使用把感情推想高潮,这种手法很值得研究,同时也能看出当时人们的艺术思想。

篇三: 赵兴中的诗对一座小山坡的远观若有所思,烟雨几乎不可描绘我还是贼着胆儿说,那轮廓仿佛是玫瑰不敢一把握住的乳房我还是想对她给出一个客观的说辞这时,月亮晚归,刚好走到了我和她之间,像一个词,安放在彼此心中对于没有稿酬的爱情,解释权不在暖流这里,也不在冰山那里我总是拖着一条完美的尾巴,离开一座庙到来之前,森林不懂得寂寞每一只蝴蝶都有自己的祖国,可以寻欢而我手机的盲音,仍在边境线上漫游我对一座小山坡的远观,试探有起伏,但没对错,像撤了引线的炸弹突然对我,哑然失笑倒伏的爱河唉,爱情不是大地上生长的事物即使多情的山风,每天朝着对岸吹尼姑庵前,仍有雷池。

赋比兴的内涵

赋比兴的内涵

赋比兴的内涵
(1)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赋是《诗经》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

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赋、比、兴是《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也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们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赋、比、兴手法的详细解释及举例:赋定义:赋就是铺陈直叙,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结合在一起用。

它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也可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能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举例:《豳风・七月》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详细描述了每个月的气候、人们的劳作以及生活状态。

《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通过铺陈排比,细致地展现了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行军途中的情景。

比定义:比就是类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助一个事物作类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能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

举例:《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连续用“柔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蝤蛴”喻美人之领,“瓠犀”喻美人之齿,“螓首蛾眉”喻美人之容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庄姜的美丽。

《诗经・小雅・鹤鸣》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或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兴定义: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所借之物与下文所咏内容有一定联系,可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举例说明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

举例说明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一、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起源和意义1.1 赋比兴的概念和定义赋比兴是指通过对比、类比和象征等手法,将一个事物的特征、属性或情感,引申到另一个事物上,以达到抒发情感、描绘形象或表达思想的修辞手法。

1.2 赋比兴在古代诗歌中的意义赋比兴作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其意义在于能够丰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使抽象的情感、思想得以通过具象的形象得以表达和传达,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情况及特点2.1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出现频率《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在其中的运用频率极高,几乎贯穿于整个《诗经》的各个篇章中。

2.2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种类和形式《诗经》中的赋比兴主要包括对自然界景物、动植物的比兴,以及对人物、情感、社会现象的比兴等多种形式,其中对自然景物的比兴尤为常见。

2.3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表现手法《诗经》中的赋比兴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风物人情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以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象征意义等多种手法来表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意象和情感世界。

三、举例说明《诗经》中赋比兴的经典案例3.1 《诗经·小雅·节南山》“汝坟之绿,其叶萋萋。

汝坟之青,其叶修修。

”这里用“汝坟之绿”、“汝坟之青”来比喻美丽的女子,形象生动,情感强烈。

3.2 《诗经·大雅·思齐》“麀牛、斯文,中岁序年。

”这里通过对麀牛的比兴,表现了自然界岁月更迭和人生沧桑的意境。

3.3 《诗经·小雅·车攻》“攻车则前,颠覆倒亩。

”这里通过对车辆的比兴,表现了对战争的描写和对战争危害的警示。

四、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艺术特色及价值4.1 赋比兴为《诗经》增添了丰富的文学意境和表现力,丰富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4.2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审美观念和文化情感,具有历史、文学和民族情感的独特价值。

4.3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情感意蕴和形象塑造,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诗经》赋比兴

《诗经》赋比兴

浅探《诗经》赋比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

它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情感。

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现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要说艺术成就就不得不提到“六义”。

《诗经》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

重要的如郑玄:“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①郑众:“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

”②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诗》文宏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③钟嵘:“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

因物喻志,比也。

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④宋朱熹之说流传最广,常为人们所采用,现就一一道来。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用现代的话说,所谓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手法,多见于大雅和颂词之中,国风中使用不多,但也有以此手法见长的,如《溱栯》、《静女》、《苉苜》等。

典型的如《七月》,全文用赋,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

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反映了他们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其中“或喻于声,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喻事”(《文心雕龙·比兴》)从而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如《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

《诗经》赋比兴手法讲解

《诗经》赋比兴手法讲解

《题长安壁主人》张谓 世人交结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人。 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揭露金钱对人心 的侵蚀,势利对社会的污染。通篇议论, 纯用赋法。
《山居》 曲涧泉流满,轻岚石卧深。 晚风随意处,曾有数声琴。 直接描写山居的景物与相关联的事物, 让人感觉其中之美。而且此诗不仅状物, 还能做到由风声传琴声,改变前两句直 接状物的写法,做到起伏、曲折,给人 以美感。
《垓下歌》项羽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一首表现项羽决绝,敷陈其事的 悲歌,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赋的要求 一是要交待清楚,明白;二是要讲究曲 折、起伏,不能平淡如水,没有诗味; 三是要有主线,尤其是叙事诗。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其实就是对项羽自刎乌江写实, 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看法。
赋比兴手法
朱熹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词也。”
按此理解,所谓赋,就是写实,平铺直叙, 直言其事;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 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引起下面所要 说的正文。

1、赋 赋法,即直接陈述,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写
人物,直叙事伯,直写景物。是告诉我们“是什么” 的问题。唐以前的人们,赋比较多,后来越来越含 蓄,赋少也。如项羽的《垓下歌》:


3、兴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
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 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兴者起也 即起发端的作用,以便为下文开头。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其三,借喻。是一种省略性的比喻,直接用比喻物来代替被比喻物。 如林岫的《母牛叹》:

《诗经》中的赋、比、兴表现手法

《诗经》中的赋、比、兴表现手法
“赋 ” 特 质 。 的
“ 之 言 铺 , 铺 陈今 之 政 教 善 恶 ”在 朱 熹 《 集 传 》 赋 直 : 诗
“ 师 教六 诗 , 风 、 赋 、 比、 兴 、 雅 、 颂 , 太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以 六 德 为之本 , 六律 为之音 。 以 六诗 ” 的是 以音律 指
细 的单 目, 样 统计 明确 , 免 纰漏 , 了方便 于天 这 避 为
子 的接收 。而贡 赋所有 的物 品都是 用于祭 祀 而准备 的 , 须 逐 一 铺 陈 。 慢 地 , 过 长 期 的 演 进 , 样 的 必 慢 经 这 物质 贡赋 形式 ,演化 为后来 的语 言与文 章 的排列组 合 了 。 后 ,赋 ” 成 为 了 语 言 文 字 的 表 达 方 式 的 代 此 “ 就 表 , 铺 陈的方式 把人 与各个 事物 详细 完整 地 描述 以 出来 , 底 成 为 了 一 种 语 言 形 式 了 。 彻 “ ” 实就 是通过对 客观 事物 的描述 , 描 写 , 赋 其 有 然 后 加 以文 字 的 叙 述 , 是 以表 达 主 观 思 想 情 感 的 一 种创 作形 式 , 就 是一种 创 作手段 。 也
其 事 , 譬 喻 者 , 赋 辞 也 ”郑 玄 《 礼 ・ 师 》 : 不 皆 ; 周 大 注
见 复关 , 笑载言 。” 现 的是处 于热恋 中 的女子每 载 表 日 痴 情 地 等 待 意 中 人 , 嫁 的 急 切 心 理 。 尔 卜尔 筮 , 待 “ 体 无 咎 言 。以 尔 车 来 , 我 贿 迁 。” 于 , 子 来 迎 娶 以 终 男 了 , 子 欢 喜 地 与 意 中 人 在 一 起 。 两 章 采 用 了直 接 女 这 铺 陈 的 叙 事 手 法 , 敷 陈 其 事 而 直 言 之 , 充 分 体 现 了

简述诗经中赋比兴艺术手法

简述诗经中赋比兴艺术手法

简述诗经中赋比兴艺术手法《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以丰富的思想内容、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哺育了历代作家和诗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形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仅就《诗经》中的赋、比、兴艺术手法及其对唐代以前的诗歌创作形成的影响进行粗浅的分析研究。

一、《诗经》中生动形象的赋、比、兴艺术手法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论学家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了“诗有三义”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他对“三义”的具体解释是:“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钟嵘所说的“兴”,就是要诗言约而意丰,言外有丰厚的意韵,即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就是通过写景叙事来比喻寄托诗人内心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和描写,但写物时要用蕴含有寓意的语言。

这一解释绕有新意,他把“兴”放在第一位,是为了突出诗歌的艺术思维特征;对“比”、“赋”的解释,也说明他注意到了诗歌抒情言志、假物取象、富有滋味的审美特征。

赋、比、兴是《诗经》首创的三种表现手法,囊括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精华,现予以简析。

(一)赋赋、比、兴三义中,赋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在诗歌创作中,它是直陈事物的艺术。

钟嵘强调指出:赋除了直书其事,也可以在叙写的事物中寄寓深刻的含义,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或者含而不露,言尽而意长,把内心感情直接表露出来,不曲折,不隐晦,直截了当,明白如话。

例如,用赋来抒情,《诗经》的《郑·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全诗没有修饰词,似乎不假思索,自然流露出真切的情意,一个被遗弃的妇女拉着情人的衣袖苦苦哀求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经》之赋比兴分析

《诗经》之赋比兴分析

镳biāo 。翟dí 茀fúí 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鳣zhān鲔wěi发发。葭jiā菼tǎn揭揭,庶姜
孽孽,庶士有朅jié。
翻译原文

贵人身材修长,穿绣花衣裙披外罩。齐王的 女儿,卫王的妻子。齐太子的胞妹,邢王的 小姨子,谭王是她的妹夫。

手指像柔软的初生草芽,皮肤像凝结的油脂。 脖子像又白又长的小天牛,牙齿像洁白齐整
哪是舍不得檀树呵,我是害怕邻人的毁谗。仲子你实在让我
牵挂,但邻人的毁谗,也让我害怕。

这首诗是一个女子对她所爱之男子
的叮咛告诫之辞,并没有假借外物的形 象,而是直接所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即
是“赋”的写法:不借外物,直物=心)
的,它所写出的形象本身就是作者心中的情
《诗经》之赋比兴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即“铺叙”,是通过客观事物的直接描绘 与叙述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 比,即“比喻”,是借客观景物作比况,使要 说明的事理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具体形象。 兴,即“起兴”或“发端”,是用眼前景物为
比喻和象征,把它作为诗的开头,然后引出要歌咏
的本事。
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比”是“比喻”的意思,也就是用打比方的办法,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诗经》里有的诗整体用比,以拟物的手法反映现 实生活,表达思相感情。如《魏风·硕鼠》。
《魏风.硕鼠》

《硕鼠》抒写农民不堪忍受重税,
对不讲仁义恩德,残酷无情的剥削者 的愤恨和抗议,表达了他们发誓离开 剥削者,而去追求美好快乐生活的愿 望。诗用硕鼠比喻剥削者,贴切生动,
既辛辣又含蓄,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
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 情感的表达,

《诗经》之赋比兴

《诗经》之赋比兴

不得满足的痛苦。

“心”与“物”形成联系的因果关系是“由物及
心”,属典型的“兴”的手法。其它如《周南.关
睢》,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诗中的“象”有物象也有事象。在中国 传统诗论中,所谓“形象”,并不仅仅局限 于目之所见的具体外物,一些听觉的感受、 历史的典故、假想的喻象,都属于“象”。


郑玄《周礼·大师》注:‚比者,比方于物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释‚比‛时说:‚且何
事象“,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物象“.______叶
嘉莹


《毛诗正义》:‚兴者,起也,取譬引类,发起己心。‛ 朱熹《诗集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兴者,起也,……情者依微 以拟议。‛ “兴”是说某种客观景物激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就把 它的形象描写下来,作为诗的开端,以引出下面要咏唱的事 物来,又称“起兴”。 《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大多数兼有发端 和比喻、象征的作用,但有的只有发端的作用,有的仅与正 句有音律上的联系。所以对于兴,可根据诗的实际情况作具 体分析,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解释。
比“的方法,借物为喻,心在物先。第三是”兴
“的方法,因物起兴,物在心先。

但”赋“多用人事界的”事象“,”兴“多用
自然界的”物象“”比“则既可以是人事界的”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词汇直中的赋比兴,普遍去道,诗中赋比兴兼用,词汇中比兴多于赋,直中赋比多于兴.以下分别道述.之阳早格格创做一、《诗经》中的赋《周北·芣苢》:采采芣苢,薄止采之.采采芣苢,薄止有之. 采采芣苢,薄止掇之.采采芣苢,薄止捋之. 采采芣苢,薄止袺之.采采芣苢,薄止襭之.墨熹《诗集传》:赋也.圆玉润《诗经本初》:殊知此诗之妙,正正在其无所指真而愈好也.妇好诗不必尽皆征真,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矮回无限.若真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仄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仄本绣家、风战日丽中群歌互问,余音袅袅,若近若近,忽断忽绝,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得意其妙焉.……今世北圆妇女登山采茶,结陪讴歌,犹有此遗风云.二、《诗经》中的比兴《卫风·硕人》:脚如柔荑,肤如凝脂.收如蝤蛴,齿如瓠犀.《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好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道(悦)男之性,荷以喻所道(悦)女之容体也.三,赋比兴表示脚法的效率赋是最基础的,最时常使用的一种表示脚法.它的特性便是敷陈、直止,即间接道述真物,铺陈情节,抒收感情.比分为比圆战比较.比体诗的特性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形貌的真物本去不是诗人真真要歌颂的对付象,而是借用挨比圆的要收,去表黑诗人的思维感情.比圆,《硕鼠》一诗中,便是使用了比的表示脚法,通过形貌令人憎恶的老鼠,将仆隶主贪婪暴虐的赋性表示的淋漓尽致.为什么不间接表黑而要用比呢?使用比较表黑喜爱的真物,不妨使它栩栩如死,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示丑恶恶的真物,不妨使它本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兴,即起兴,正在一尾诗的开头,大概一章诗的开头.先让咱们去瞅一尾诗.《风雨》中使用兴的表示脚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为什么不间接道出要写的真量,而要先止他物呢?通过对付《诗经》的钻研,有些诗中的兴衰到了渲染气氛的效率,比圆,《风雨》写的是正在傍早时节,表里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仆人公正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妇君,此时,听睹了表里的鸡鸣声.陪衬出女仆人公的相思、忧怅之情.兴正在那里便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仆人公的相思之情.正在钻研中,咱们创制,有些诗中的兴不起到渲染气氛的效率,与下文也不什么通联.比圆,《黄鸟》的“接接黄鸟,止于棘,止于楚,止于桑.与下文的子车家的三个女子为秦穆公殉葬不通联,兴便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种气氛,帮咱们完毕从凡是是死计到诗歌欣赏的过分效率.人们时常把比、兴二种表示脚法截然合并,正在钻研中咱们认为,比兴二种表示脚法不是截然合并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通联的,比圆,《氓》中,便是用自然局里去女仆人公感情死计的变更,由起兴的诗句去引出表黑感情死计的诗句,由叶子的陈老而至的枯黄,去比圆感情死计的幸运而至的痛苦,那里的兴便具备了比的效率.兴正在诗歌中占有极其要害的效率,得去它,诗歌也便得去了好教价格,得去了熏染力.赋是最基础的,最时常使用的一种表示脚法.它的特性便是敷陈、直止,即间接道述真物,铺陈情节,抒收感情.比分为比圆战比较.比体诗的特性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形貌的真物本去不是诗人真真要歌颂的对付象,而是借用挨比圆的要收,去表黑诗人的思维感情.比圆,《硕鼠》一诗中,便是使用了比的表示脚法,通过形貌令人憎恶的老鼠,将仆隶主贪婪暴虐的赋性表示的淋漓尽致.为什么不间接表黑而要用比呢?使用比较表黑喜爱的真物,不妨使它栩栩如死,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示丑恶恶的真物,不妨使它本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兴,即起兴,正在一尾诗的开头,大概一章诗的开头.先让咱们去瞅一尾诗.《风雨》中使用兴的表示脚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为什么不间接道出要写的真量,而要先止他物呢?通过对付《诗经》的钻研,有些诗中的兴衰到了渲染气氛的效率,比圆,《风雨》写的是正在傍早时节,表里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仆人公正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妇君,此时,听睹了表里的鸡鸣声.陪衬出女仆人公的相思、忧怅之情.兴正在那里便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仆人公的相思之情.正在钻研中,咱们创制,有些诗中的兴不起到渲染气氛的效率,与下文也不什么通联.比圆,《黄鸟》的“接接黄鸟,止于棘,止于楚,止于桑.与下文的子车家的三个女子为秦穆公殉葬不通联,兴便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种气氛,帮咱们完毕从凡是是死计到诗歌欣赏的过分效率.人们时常把比、兴二种表示脚法截然合并,正在钻研中咱们认为,比兴二种表示脚法不是截然合并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通联的,比圆,《氓》中,便是用自然局里去女仆人公感情死计的变更,由起兴的诗句去引出表黑感情死计的诗句,由叶子的陈老而至的枯黄,去比圆感情死计的幸运而至的痛苦,那里的兴便具备了比的效率.兴正在诗歌中占有极其要害的效率,得去它,诗歌也便得去了好教价格,得去了熏染力.“赋”按墨熹《诗集传》中的道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止之者也”.便是道,赋是直铺陈道述.是最基础的表示脚法.如“死死契阔,与子成道.执子之脚,与子携老”,即是间接表黑自己的感情.“比”,用墨熹的阐明,是“以彼物比此物”,也便是比圆之意.《诗经》中用比圆的场合很多,脚法也富于变更.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降的变更去比圆恋爱的衰衰;《鹤鸣》用“他山之石,不妨攻玉”去比圆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绝用“葇荑”喻好人之脚,“凝脂”喻好人之肤,“瓠犀”喻好人之齿,等等,皆是《诗经》中用“比”的好例.“赋”战“比”皆是十足诗歌中最基础的表示脚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华夏诗歌中比较特殊的脚法.“兴”字的转义是“起”,果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用墨熹的阐明,是“先止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便是借帮其余真物为所咏之真量做铺垫.它往往用于一尾诗大概一章诗的开头.奇我一句诗中的句子瞅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可用于句尾大概段尾去推断是可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已降,其叶沃若”便是兴..约莫最本初的“兴”,不过一种收端,共下文并不意思上的闭系,表示出思绪无端天飘移奇像.便像秦风的《朝风》,开头“鴥彼朝风,郁彼北林”,与下文“已睹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易创制相互间的意思通联.虽然便那真例而止,也有大概是果时代悬隔才不可明黑,然而那种情况一定是存留的.便是正在新颖的歌谣中,仍可瞅到那样的“兴”.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圆、象征、陪衬等较有真正在意思的用法.然而正果为“兴”本本是思绪无端天飘移战奇像而爆收的,所以纵然有了比较真正在的意思,也不是那么牢固僵板,而是真灵微妙的.如《闭雎》开头的“闭闭雎鸠,正在河之洲”,本是诗人借少远风景以兴衰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然而闭雎战鸣,也不妨比圆男女供奇,大概男女间的战谐恩爱,不过它的喻意不那么明黑决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秋天桃花开搁时的优好氛围,不妨道是写真之笔,然而也不妨明黑为对付新娘好貌的暗喻,又可道那是正在陪衬完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那样一种微妙的、不妨自由使用的脚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坦率韵致的诗人,对付此也便特天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纷歧而足,形成华夏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赋:供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国风·周北·闭雎彼茁者葭,壹收五豝,于嗟乎驺虞!----国风·召北·驺虞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国风·召北·江有汜比:脚如柔荑,肤如凝脂,收如蝤蛴,齿如瓠犀.----国风·卫风·硕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国风·卫风·淇奥它山之石,不妨攻玉.----小俗·鹤鸣兴: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止.----卷耳螽斯羽,诜诜兮.宜我后代,振振兮.----螽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夭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示脚法.是华夏古代对付于诗歌表示要收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做体味归纳出去的.最早的纪录睹于《周礼·秋官》:“大家……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俗,曰颂.”厥后,《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俗,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付此阐明道:“风、俗、颂者,《诗》篇之同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同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俗、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共称为义.”赋:仄铺直道,铺陈、排比.相称于当前的排比建辞要收.比:比圆.相称于当前的比圆建辞要收.兴:托物起兴,先止他物,而后借以奇像,引出诗人所要表黑的真物、思维、感情.相称于当前的象征建辞要收.兴便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赋陈,一做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正在篇幅较少的诗做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分离正在所有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真量稀切闭联的景瞅物象、事态局里、人物局里战性格止为,依照一定的程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共、语气基础普遍的句群.它既不妨淋漓尽致天细致铺写,又不妨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不妨渲染某种环境、气氛战情绪. 正在赋体中,越收是富丽华好的汉赋中,赋法被广大天采与.汉乐府战汉代某些五止诗也与汉赋互相效率,更将铺陈与排比相分离,相得益彰.比比即喻,是其中最基础的脚法,用得最为普遍. 普遍道,用去做比的喻体真物总比被比的本量真物越收死动简直、明隐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奇像战设念.局里死动,明隐超过真物(事务)的特性.兴兴,先止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汇.从特性上道,有间接起兴、兴中含比二种情况;从使用上道,有篇头起兴战兴衰兴结二种形式.激励读者的奇像,巩固了意蕴,爆收了局里明隐、诗意盎然的艺术效验.“赋、比、兴”之道提出后,从汉代开初二千多年去,历代皆有许多教者举止钻研战道述,然而正在简直的认识妥协道上,背去存留着百般分歧意睹,寡道纷歧.汉代汉代对付赋、比、兴的阐明:汉代阐明“赋、比、兴”最具备代表性,对付后世爆收了较大效率的是郑寡战郑玄二家.郑寡道:“比者,比圆于物……兴者,托事于物.”(《毛诗正义》引)他把“比兴”的脚法战中表天下的物象通联起去,认为“比”是建辞教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圆脚法,“兴”是“起也”,即托诸“草木鸟兽以睹意”的一种脚法.道述虽较简朴,然而总的道,是抓住了“比兴”那一艺术思维战表示脚法的特性的.郑玄的阐明则分歧,他认为:“赋之止铺,直铺陈今之政教擅恶.比,睹今之得,不敢斥止,与比类以止之.兴,睹今之好,嫌于媚谀,与擅事以喻劝之.”(《毛诗正义》引) 那里,除了道“赋”的特性是表示脚法上的铺陈其事,比较切合本量中,其余的阐明则皆跟政事、教养、好刺通联起去,那便把一定的表示脚法瞅成了某一特定文体的特性,易免牵强附会.《毛传》、《郑笺》中对付于《诗经》的阐明,时常正在径情直遂的诗歌中,离开艺术局里去觅供有关君臣女子的“微止大义”,比圆把恋爱诗《闭雎》道成表示“后妃道乐君子之德”等,战那种对付于“赋、比、兴”的脱凿直解,是有间接闭系的.所以去去孔颖达便分歧意郑玄把“比兴”分属“好刺”的道法,指出:“本去好刺俱有比兴者也.”(《毛诗正义》不过,郑玄把“比兴”提到好刺讽谕的下度去瞅待,对付唐代陈子昂、黑居易等所标举的“好刺比兴”道,是有开迪效率的.魏晋北北往时期的道述魏晋北北往时期,道述“赋、比、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挚虞、刘勰战钟嵘.挚虞继启了郑寡的瞅面,认为:“赋者,敷陈之称也;比者,喻类之止也;兴者,有感之辞也.”(《艺文类散》卷五十六)他而且对付汉赋的不“以情义为主”而“以事形为本”、极尽闳俭巨丽之能事,提出了尖钝的批评.“赋”的表示脚法正在汉赋的创做试验中得到了广大的使用战死少,以致产死了一种特殊的文体,那是一圆里;然而另一圆里,也制成了相称一部分汉赋博门去铺采□文天形貌宫室之好、田猎之衰等,以致缺乏深刻的、蓄意思的思维真量.挚虞对付汉赋的批评是切中其弊的.由于汉赋中洪量使用了比圆性的辞藻,简单使人误认为“赋”与“比”有较稀切的通联,战“兴”好像无闭,所以刘勰正在道到汉赋时,称其“日用乎比,月记乎兴,习小而弃大”,截止是“比体云构”,“兴义销亡”(《文心雕龙·比兴》).本量上那里所道的“比”是“赋”中之“比”.由于那一本果,共时也由于华夏古代抒情诗近比道事诗兴衰,所以人们奇我略“赋”而标举“比兴”,以“比兴”综合诗的“三义”.刘勰对付“比兴”的道述,曾受到《毛传》战《郑笺》牵强附会道诗的效率,如他道过“《闭雎》有别,故后妃圆德;‘尸鸠’(指《召北·鹊巢》贞一,故妇人象义”(《文心雕龙·比兴》)等等.然而他共时又继启了郑寡的睹解,并做了进一步的收挥,认为:“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坐,附理故比率以死.”又认为“比”的央供是“写物以附意,□止以切事”.那便综合了“比兴”动做艺术思维战表示脚法的特性.他还指出“诗人比兴,触物圆览”.即认为“比兴”的思维战脚法必须建坐正在对付中部真物瞅察、感触的前提之上.那些意睹,皆是很可与的.刘勰之后,钟嵘对付“赋、比、兴”的道述,有了更多的新真量.他道:“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果物喻志,比也;直书籍其事,寓止写物,赋也.”强调“兴”的特性是“文已尽而意有余”,该当有诗味大概“滋味”(《诗品序》),进而把艺术的特殊的感人效率与艺术的思维表示特性通联起去,那是一个明隐的先进战对付保守的突破.正是由于那一面,厥后一些株守保守观念的人对付钟嵘的那一孝敬不然而不予启认,而且颇加非议,如道他“解比兴,又与诂训殊乖”(黄侃《〈文心雕龙〉札记》);“道得不明不黑”(黎锦熙《建辞教·比兴篇》)等.特天值得注意的是,钟嵘还粗确天指出“赋、比、兴”“三义”各有特性,各有所少,不克不迭分裂开去对付待战使用.他道:“若博用比兴,患正在意深,意深则词汇踬.若然而用赋体,患正在意浮,意浮则文集,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乏矣.”果此,他央供兼采三者之少:“闳斯三义,酌而用之,搞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品序》即认为真真的好诗,既不克不迭单用“比兴”以致“意深”、晦涩,又不克不迭单用“赋”法以致“意浅”、芜乏,惟有兼采三者之少,酌情使用,才搞冲动人,“使味之者无极”.钟嵘的那一睹解无疑是粗确的.写诗要把事务写收会,为读者所相识,便少不了要用“赋”的脚法.共时,诗歌要抒收情思,驰骋设念,熏染读者,耐人觅味,便又少不了要用“比兴”的脚法.钟嵘的“闳斯三义,酌而用之”以及“文已尽而意有余”的瞅面,是切合诗歌创做的艺术程序的,对付后代诗论有很大的效率.唐宋时期的道述唐代评论家对付“比兴”的道述,又有新的死少,即不然而仅把它瞅做表示脚法,而是给予了好刺讽谕的真量央供.那跟郑玄的道法,是有继启闭系的.不过,郑玄是用政教好刺去牵强附会天阐明“比兴”的转义战《诗经》的篇章;唐人则是使用“比兴”的观念去表述自己的创做主弛,强调诗歌应收挥好刺讽谕的效率,那便不存留牵强附会的问题.刘勰、钟嵘道论“比兴”,奇我也是波及真量的,如刘勰所道的“诗刺道丧,故兴义销亡”(《文心雕龙·比兴》),钟嵘所道的“兴托不奇”、“托谕浑近”(《诗品》卷中)等.唐代评论家更进一步把“比兴”称之为“兴寄”,如陈子昂批评齐梁诗风“采丽竞繁,而兴寄皆绝”(《建竹篇序》,元稹批评唐初“沈、宋之不存寄兴”(《道诗寄乐天书籍》),而认为自己的诗“稍存兴寄”(《进诗状》)等,所道“兴寄”,也便是“比兴”.陈子昂又道:“妇诗不妨比兴也,不止曷著?”(《喜(嘉)马从军相逢醒歌序》)殷□也批评齐梁诗风道:“理则缺乏,止常有余,皆无比兴,然而贵沉素.”(《河岳英灵集》序)所道“比兴”,也便是“兴寄”.可睹,唐人论“比兴”,多数是从好刺讽谕着眼的.柳宗元便粗确天指出:“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杨评事文集后序》)黑居易以至还把“好刺兴比”动做一个词汇组去使用,如道:“凡是所适所感,闭于好刺兴比者,……谓之讽谕诗.”(《与元九书籍》)他们标举“兴寄”大概“比兴”,强调诗歌要有社会真量,要收挥社会效率,那对付于促进唐诗的健壮死少,起了主动的效率.宋代宋代教者对付“赋、比、兴”做了比较深进的钻研.欧阳建正在《诗转义》中、郑樵正在《诗辨妄》中,皆对付汉儒解诗的脱凿附会之风提出了批评.特天值得注意的是李仲受战墨熹,他们对付“赋、比、兴”的阐明,对付后世爆收了很大的效率.李仲受认为:“道物以止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胡寅《斐然集·与李叔易书籍》引)他分别从“道物”、“索物”、“触物”的角度去阐明“赋、比、兴”.所谓“道物”,不然而是一个“铺陈其事”的问题,还必须战“止情”分离起去,把做家的情感战客瞅的物象表示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那便比保守的阐明大大前进了一步,越收切合诗歌创做中对付于“赋”那一表示脚法的央供,进而对付厥后闭于“赋”的钻研爆收了主动的效率.正在为数已几的古代道事诗中,也存留着那类范例.比圆少达1745字的道事诗《孔雀东北飞》,除了收端二句用“孔雀东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中,通篇齐用“赋”体,而道述惟妙惟肖、出神进化,正如沈德潜所道:“淋淋漓漓,反反覆覆,杂述十数人心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里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其后象北往的《木兰诗》、杜甫的《石壕吏》,黑居易的《卖冰翁》等,也皆具用“赋”法而表示出类似的特性.所谓“索物”,即索与战采用物象以拜托感情,不然而是一个使用比圆举止建辞的问题,还必须正在比圆中拜托做家深挚的感情.那样的“比”法,自然便会具备艺术的熏染力,而不会象汉赋那样成为百般比圆性的词汇藻的堆砌排比.所谓“触物”,即交战中物而引起做家主瞅感情的冲动,也便是梅尧臣所道的“果事有所激,果物兴以通”,“愤世嫉邪意,寄正在草木虫”(《问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睹赠述诗》),由中物的激励以兴情,又把情感浸透、拜托于所形貌的物象中.隐然,李仲受对付“赋、比、兴”的道述,较之他往日的许多阐明,有了进一步的死少.他的那些论面,厥后曾被北宋王应麟的《困教纪闻》、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止》、杨慎的《降庵诗话》等辗转引载,后裔的睹解也多数是对付他的瞅面的扩充战收挥,很少新的突破.墨熹对付“赋、比、兴”的阐明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止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止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汇也.”(《诗集传》)那战黄彻所道的“赋者,铺陈其事;比者,引物连类;兴者,果事感收”(睹《诗人玉屑》),基础是相共的.墨熹虽然比较准确天证明黑“赋、比、兴”动做表示脚法的基础特性,然而他的综合不如李仲受的阐明更切合文教创做的本量.他的道法之所以正在后世爆收了较大的效率,主假如由于他的思维教道正在启建社会后期受到统制者大举提议的去由.墨熹虽然也批评过汉儒解道《诗经》中某些迂腐论面,然而是,他自己论诗也不乏微止大义的迂腐睹解,如他正在《诗集传》中注《闭雎》一诗道:“兴也.”“周之文王,死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初至,睹其有幽忙贞静之德,故做是诗.止彼闭闭然之雎鸠,则相与战鸣于河洲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则岂非君子之擅匹乎?止其相与战乐而敬重,亦若雎鸠之情挚而有别也.后凡是止兴者,其文意皆搁(□)此云”.像那样去收会《闭雎》的“兴”义,隐然是受了《诗序》、《毛传》、《郑笺》牵强附会道诗的效率.而且他也不象钟嵘那样注意到“三义”正在创做中不可大概缺的互相效率,往往把一尾诗简朴天归之为“赋也”、“比也”大概“兴也”,以至对付《楚辞》也那样加以收会,截止不克不迭不死脱硬凿,招致后裔的讥议.如陈廷焯正在《黑雨斋词汇话》中便道:“风诗三百,……后裔强事臆测,系以比、兴、赋之名,而诗义转晦.子墨子于《楚辞》,亦分章而系以比、兴、赋,尤属无谓.”应当指出,那种离开诗歌的简直艺术局里而去探供局里以中所谓君臣、女子、妇妇微止大义的搞法,正在宋及宋以去仍是比较普遍的.黄庭脆便曾对付宋代脱凿附会解道杜诗的局里提出过尖钝的批评:“彼喜脱凿者,弃其大旨,与其兴于所逢林泉人物、草木虫鱼者,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则子好之诗委天矣.”(《大俗堂纪》)正在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中,也有很多那圆里的纪录.不然而道诗,另有道词汇.如浑代常州派的词汇论便存留那圆里的问题,周济论词汇的某些瞅面也曾果此受到王国维的批驳.浑代的统制者以至接过那种脱凿比附、深文周纳的要收,不只一次天大兴笔墨狱,制成了极其恶劣的成果.明浑时期的钻研明浑时期闭于“赋、比、兴”的钻研,值得注意的有明代的李梦阳战浑代的周济.明代前七子的尾收李梦阳曾引王叔武的话道:“诗有六义,比兴要焉.妇文人教子比兴鳏而爽快多.何也?出于情鳏而工于词汇多也.妇途巷笨笨之妇,固无文也.乃其讴也,□也,呻也,吟也,止□而坐歌,食咄而寤嗟,此唱而彼战,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瞅义矣.”(《诗集自序》)正在当时缺乏真情真感的诗文普遍流通的情况下,李梦阳虽然也提议拟古主义,然而他又指出“比兴”出自真情,真诗乃正在民间,主弛正统诗文该当背民歌教习,那一意睹是粗确的.浑代的周济则将“比兴”用之于词汇论,提出了“非。

赋比兴

赋比兴

乐府《古艳歌》:“茕茕(孤独无依貌)白 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 首诗的前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 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 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故人。后两句是规 劝故人应当念旧。
北朝《陇头歌辞》其一为:“陇头(陇山之巅)流水,流离 (淋漓)山下。念哥一身,飘然旷野。”其三为:“陇头流 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关中),心肝断绝。”这两首诗 歌,前两句都以陇头流水起兴,兼及以流水的状态和声响作 比,状漂泊未归和乡愁悲凄之情态。此处虽作为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解也未尝不可,但毕竟是由此及彼产生的联想的兴 笔,又由于兴中兼比,便将前半与后半紧密联系起来而成为 一个完整的整体了。 兴中含比,比兴兼取,便有这样的妙处。可见,方东村的 “兴而兼比”则“取兴不取比”之说未免有点偏颇。
3.铺写人物的性格、行为。以此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特征,这在塑造 人物形象中是至关重要的。如关汉卿作自我画像的[ 南吕] 《一枝花·不伏 老》(节录):“「黄钟尾」我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 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 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圈套)。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 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牡丹,借指出众的女色),扳的是章台柳(妓 女的代称)。我也会吟诗,会篆榴(写古体字);会弹丝(弦乐),会 品竹(管乐);我也会唱鸣鹤(《鸣鹤天》等曲调)、舞垂手(舞蹈 名);会打围(围猎)、会激鞠(踢球);会围棋治双陆(类似下棋的 博戏)。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痴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 这儿般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 归地府,七魄丧冥幽(阴间)。天啊,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指勾 栏妓院)走。”这段曲子以铺排的手法突显作者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的 反常举止,寄寓着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和执着于文艺事业的决心。 由此 可见,铺排与含蓄恰好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两种艺术手法。铺排的主要美 学特征乃是淋漓尽致,畅酣达意。

浅谈《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浅谈《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浅谈《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不仅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和真挚的情感而著称,更在文学手法上有着卓越的成就。

其中,赋、比、兴是《诗经》最常用的三种艺术手法,它们在表现手法和修辞功能上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三种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进行一番浅要的探讨。

一、赋赋是《诗经》中最基本的艺术手法之一,它通过直接叙述和描绘的方式,将诗歌的主题或情感以清晰、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诗经》中,赋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自然景观《诗经》中有很多描绘自然景观的篇章,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叙述人物形象《诗经》中也有很多描绘人物形象的篇章,如《君子于役》中的“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这里通过对妻子思念丈夫的描写,展现了妻子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3.抒发情感《诗经》中还有许多抒发情感的篇章,如《静女其姝》中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里通过直接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恋人的深情厚爱。

二、比比是《诗经》中的又一种艺术手法,它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将诗歌的主题或情感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诗经》中,比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比喻《诗经》中有很多运用比喻的篇章,如《硕鼠》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这里通过比喻将剥削者比作大老鼠,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憎恶和不满。

2.象征《诗经》中也有很多运用象征的篇章,如《鹤鸣》中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这里以鹤鸣象征贤者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贤明君主的渴望。

三、兴兴是《诗经》中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之一,它通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方式,将诗歌的主题或情感以更加含蓄、婉转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诗经》中,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联想《诗经》中有很多运用引起联想的篇章,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浅谈《诗经》“赋”、“比”、“兴”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浅谈《诗经》“赋”、“比”、“兴”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浅谈《诗经》“赋”、“比”、“兴”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诗经”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下面分别来说说它们的含义。

“赋”,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郑玄在《周礼》注言:“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者。

凡言赋者,直陈君之善恶,更假外物为喻,故云铺陈者也。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赋就是直接叙述写作事物的方法,它不借助于更多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们以明确、完整、清晰的印象。

“比”,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则是用其他的事物作比拟或譬喻的写作方法,它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打比方,增强诗的感染力。

“兴”,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是一种先借自然界的事物起个头,然后借以联想,写出诗人内心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桃夭》中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来比喻青春少女,赞美她的美貌,祝福她婚姻美满。

且又烘托出少女出嫁时的欢乐气氛。

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象的作用如,《秦风·蒹葭》中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远气象,以此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他(她)已经在秋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

三是起协调韵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中三章的开头都是“交交黄鸟,止于棘”“交交黄鸟,止于桑”“交交黄鸟,止于楚”,与下文控诉殉葬制度没有什么联系,它只起到协调韵律的作用。

这是对“兴”的浅析。

其实,《诗经》中的赋、比、兴往往都是结合使用的,有的一首诗赋比兴都有,有的一首诗或赋、比连用,或比、兴连用,或赋、兴连用。

它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后世诗歌的传承影响深远。

赋比兴

赋比兴

5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黄梅戏《天仙配》) 6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 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
赋 比 兴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类。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叙述。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打比方。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借物咏物。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叙述。 (一)景观物象的铺排。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 如汉代乐府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以“莲”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女”(女郎、渔家姑 娘)。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 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中互相娘戏追逐的情态。 (二)事态现象的铺排。在叙事诗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北朝民歌《木兰 诗》. 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 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当窗理云 鬓,对镜贴花黄。” 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 本色。读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淋漓。 (三)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的铺排。 如汉代《陌上桑》中描写秦罗敷的装束:“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 裙,紫绮为上襦。”意在突现罗敷的端庄和美貌。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打比方。
李白的《宣州谢肌楼钱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以抽刀断水喻举杯销愁,真是贴切精当,妙语惊人。 蒋捷的《梅花引· 荆溪阻雪》: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阅读伯兮指出赋比兴在诗中对应的句子

阅读伯兮指出赋比兴在诗中对应的句子

阅读伯兮指出赋比兴在诗中对应的句子
《伯兮》中,赋、比、兴手法在诗中的对应句子如下:
1. 赋:直接陈述和铺陈,如“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这几句诗铺叙了家国之事,写出了“伯”威武英俊之姿和为国打仗之勇,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和人民的不满情绪。

2. 比:用比喻来表达思想感情,如“四之日其早,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这几句诗借“修我矛戟”之事来比喻战争,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与亲人的分离之痛。

3. 兴: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如“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这几句诗借“首如飞蓬”之景来表达妻子因丈夫远征而无人欣赏容颜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妇女地位的低下和生活的单调。

综上所述,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曲中的赋比兴,一般来说,诗中赋比兴兼用,词中比兴多于赋,曲中赋比多于兴。

以下分别论述。

一、《诗经》中的赋《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朱熹《诗集传》:赋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

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

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二、《诗经》中的比兴《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

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

《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

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怅之情。

兴在这里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诗中的兴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与下文也没有什么联系。

例如,《黄鸟》的“交交黄鸟,止于棘,止于楚,止于桑。

与下文的子车家的三个儿子为秦穆公殉葬没有联系,兴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种气氛,帮我们完成从日常生活到诗歌欣赏的过度作用。

人们常常把比、兴两种表现手法截然分开,在研究中我们认为,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而至的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

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

《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

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怅之情。

兴在这里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诗中的兴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与下文也没有什么联系。

例如,《黄鸟》的“交交黄鸟,止于棘,止于楚,止于桑。

与下文的子车家的三个儿子为秦穆公殉葬没有联系,兴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种气氛,帮我们完成从日常生活到诗歌欣赏的过度作用。

人们常常把比、兴两种表现手法截然分开,在研究中我们认为,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而至的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

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

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国风·周南·关雎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国风·召南·驺虞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国风·召南·江有汜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国风·卫风·硕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国风·卫风·淇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鹤鸣兴: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卷耳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夭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

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

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

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比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汉代汉代对赋、比、兴的解释:汉代解释“赋、比、兴”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是郑众和郑玄两家。

郑众说:“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

”(《毛诗正义》引)他把“比兴”的手法和外在世界的物象联系起来,认为“比”是修辞学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手法,“兴”是“起也”,即托诸“草木鸟兽以见意”的一种手法。

论述虽较简单,但总的说,是抓住了“比兴”这一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特点的。

郑玄的解释则不同,他认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毛诗正义》引)这里,除了讲“赋”的特点是表现手法上的铺陈其事,比较符合实际外,其他的解释则都跟政治、教化、美刺联系起来,这就把一定的表现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体的特征,不免牵强附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