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师考试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内存容量=尾地址-首地址+1

芯片数=内存容量/芯片容量

主存块数=主存容量/每次交换的数据大小

地址线数=片数地址数+片内地址数=log(芯片数)+log(芯片容量)

Cache地址位数=块号地址+快内地址

SIM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多个数据处理部件,在同一个控制部件的控制下,对各自的数据完成同一条指令规定的操作,从控制部件看,指令是串行执行的;从数据处理部件来看,数据是并行的

MIM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

公钥密码是一种有两个密钥的不对称密钥技术。RSA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公钥加密算法,它可以实现加密和数字签名,安全套接层协议(SSL)的记录层利用RSA公钥进行身份认证,记录层涉及到对应用程序提供的信息的分段、压缩、数据认证和加密。

防火墙是建立在内外网边界上的过滤封锁机制,能够防止外网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内网,以及外网对内网的攻击;也能防止内网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外网。

2.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活动包括:“需求,设计,实现,确认和支持”。)

a.瀑布模型:首先确定需求,并接受客户和SQA小组的验证;然后拟定规格说明,同样通过验证后,进入计划阶段……可以看出,瀑布模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只有当一个阶段的文档已经编制好并获得SQA小组的认可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

该模型主要应用于结构化的软件开发。

b.增量模型:增量模型是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以一系列的增量方式开发系统。增量方式包括增量开发和增量提交。增量开发是指在项目开发周期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开发部分工作软件。增量提交是指在开发周期内,以一定时间间隔增量方式向用户提交工作软件及相应的文档。根据增量的方式和形式不同,分为渐增模型和原型模型。

渐增模型是瀑布模型的变种,有两种渐增模型:增量结构模型和演化模型

c.原型模型:原型模型又称快速原型模型,它是增量模型的另一种形式。根据原型的不同作用,有三种原型模型:探索型原型(用于需求分析),实验型模型(主要用于设计阶段)和演化模型(主要用于及早向用户提交一个原型系统)。

演化模型主要针对事先不能完整定义需求的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中的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版本,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重要特性。

d.螺旋模型: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提交模型相结合,综合了瀑布模型和演化提交模型的优点,并增加了风险分析,螺旋模型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活动: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客户评估。

e.喷泉模型: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喷泉模型体现了软件创建所固有的迭代和无间隙的特征。迭代意味着模型中的开发活动常常需要重复多次,在迭代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软件系统;无间隙是指开发活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各开发活动交叉,迭代地进行。

软件过程能力评估与质量保证:

1987年提出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在其基础上形成了国际标准(ISO/IEC 15504)

结构化分析方法:

数据流:表示数据和数据流向

变换(加工):对数据进行处理,接受一定的输入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并产生输出。

数据存储:表示信息的静态存储。

最终目的地

类图中可以包含依赖、关联、泛化、实现关系,以及注解和约束

依赖:是两个事务之间的语义关系,其中一个事务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事务的语义。

关联:是一种结构关系,它描述了一组对象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中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联关系,即聚合关系,它描述了整体与部分的结构关系。

泛化:一种一般---特殊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子类可以共享父类的结构和行为。

实现:是类之间的语义关系,其中的一个类制定了另一个类保证执行的契约,实现关系用于两种情况:在接口和实现它们的类或构件之间,在用例和它们的协作之间。

用例图展现了一组用例、参与者、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用例图通常包括用例、参与者、扩展关系和包含关系。Gantt图:

优点:清晰地描述每个任务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以及各个任务之间的并行性。

缺点:不能清晰地反映出各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难以确定整个项目的关键所在,也不能反应计划中有潜力的部分。Pert图:

优点:清晰地反映出每个任务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还给出任务之间的关系,即哪些任务完成后才能开始另一些任务,以及如期完成整个工程的关键路劲。1,2,3,4,6,8,10,11,空任务。

缺点:不能反映出人物之间的并行关系。

3.软件测试

目的:希望以最少的人力和时间发现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分为:基于“白盒”的路径测试技术和基于“黑盒”的事务处理流程测试技术(又称功能测试)。白盒测试技术依据的是程序的逻辑结构,而黑盒测试技术依据的是软件行为的描述。

单元测试:{往往采用白盒}:集中每个独立的模块,该测试以详细设计文档为指导,测试模块内的重要控制路径。

集成测试:集中于模块的组装。其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错误,将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构成一个满足设计要求的软件结构。

确认测试:目标是发现软件实现的功能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不一致的错误(通常采用黑盒测试技术)

系统测试:集中检验系统所有元素(包括硬件,软件)之间协作是否合适,整个系统的性能,功能是否达到标准。

单元测试在实现阶段进行,它所依据的模块功能描述和内部细节以及测试方案应在详细设计阶段完成,目的是发现编程错误。集成测试所依据的模块说明书和测试方案应在概要设计阶段完成,它能发现设计错误。确认测试应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强度测试的基础上,测试计划应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完成。

4.网络

OSI七层模型:a.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b.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c.网络层: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有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他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d.传输层: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而是网络体系结构中极为重要的一层。

e.会话层:在两个相互通信的应用程序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其相互之间的通信。例如:确定双工工作还是半双工工作。

f.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压缩和解压缩及数据加密和解密。

g.应用层:ISO/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直接把网络服务提供给端用户,例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