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妇产科笔记 总结: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合并糖尿病一、临床分类孕前糖尿病PGDM妊娠期糖尿病GDMØ 9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GDM)二、发病原因妊娠早中期-降:• 胎儿需求增多• 孕妇尿中排糖量增加• 雌孕激素增加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妊娠中晚期-升:• 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多• 胰岛素需求增多• 妊娠期不能代偿三、母婴影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对母婴的近期影响:• 胚胎发育异常、死亡•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羊水过多• 感染•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巨大胎儿• 胎儿生长受限(FGR)• 流产和早产• 胎儿窘迫胎儿畸形对母婴的远期影响:• 再次妊娠复发率高• 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 产后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 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发生率升高• 肥胖风险• 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四、临床诊断孕前糖尿病(PGDM)1.诊断符合以下两项中任意一项者,可确诊PGDM:1>妊娠前已确诊为DM的患者2>未查血糖,尤其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者,首次产检血糖升高到达以下任意一项:-空腹血糖(FPG)≥7.0mmol/l-75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孕早期不常规推荐-有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同时任意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不推荐常规用于筛查2.高危因素孕妇因素:• 年龄≥35岁• 孕前超重、肥胖• 糖耐量异常史• PCOS • 糖尿病家族史本次妊娠因素:• 孕早期反复尿糖阳性• 胎儿大于孕周• 羊水过多•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妊娠分娩史:• 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流产史• 巨大儿分娩史• 胎儿畸形史• 羊水过多史• GDM史妊娠期糖尿病(GDM)1.诊断妊娠24-28周及28周后首次就诊查75克OGTT达到以下任意一条: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中国特色的两步法: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妊娠24-28周查空腹血糖(FPG)≥5.1mmol/l,直接诊断≥ 4.4且<5.1mmol/l,尽早行OGTT<4.4mmol/l,GDM可能性极小,可暂不行OGTT说明:筛查时机:正常人群:妊娠24-28周;高危人群:妊娠任何期均可,阴性1月后重复血浆或血清血糖值较全血值高14%, 不推荐使用微量血糖仪检测用于诊断——用全血五、管理孕前期围产期(产前产时产后)新生儿• 产前管理• 产时管理• 产后管理• 新生儿管理1.孕前孕前咨询Ø糖尿病不是妊娠的禁忌症Ø全面查体,确定不宜妊娠者(严重的眼底病变及糖尿病肾病)Ø器质性病变较轻,血糖理想,可严密监测下继续妊娠2.围产期管理糖尿病控制: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健康教育-体重管理健康教育-血糖标准Ø一旦确诊GDM,立即进行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并进行血糖监测教育Ø经饮食治疗3-5天后,测24小时的末梢血糖及尿酮体(血糖轮廓实验)Ø如血糖仍不达标,或调整饮食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热量摄入后血糖又超过控制目标者,需及时加用药物治疗Ø对起始高血糖程度较严重者,可能需要更早加入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膳食配比: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20-25%脂肪25-30%并补充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餐次比例:早餐:10-15% 午餐:30% 晚餐:30% 加餐:5-10% 例如(每日9-10点加一个苹果,下午3-4点加无糖酸奶,晚上睡前加苏打饼干)运动治疗目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腹壁脂肪,降低游离脂肪酸原则:不负重、不引起早产/流产方法:有氧运动(步行、游泳、瑜伽等)3-4次/周;1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30-40分钟/次,随身携带糖果适用人群:BP﹤140/90mmHg,心率不超过规定心率:(220-年龄)X70%禁忌人群: I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心脏病;视网膜病变;多胎妊娠;前置胎盘;先兆早产或流产;宫颈机能不全;FGR;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是目前各指南公认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小剂量开始,2-3d 调整1次基础胰岛素——空腹血糖高者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餐前胰岛素——餐后血糖高者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超短效胰岛素联合胰岛素——空腹及餐后血糖高者三餐前短效胰岛素睡前中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治疗——二甲双胍可以应用血糖监测血糖自我监测(微量血糖仪)Ø血糖控制稳定的胰岛素治疗者,每周行1次全天血糖轮廓试验(包括三餐前30 min、三餐后2h和夜间血糖共7次)Ø血糖控制稳定的非胰岛素治疗者,每周监测1次全天血糖(包括空腹及三餐后2 h末梢血糖共4次)Ø血糖控制不满意者,每日监测血糖4-7次3.产时管理分娩方式Ø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指征Ø择期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糖尿病伴严重微血管病变,或其他产科指征• 妊娠期血糖控制不好、胎儿偏大(尤其估计胎儿体重≥4250g者)• 既往有死胎、死产史者,糖尿病病程大于10年,适当放宽指征血糖管理产程或手术中每1-2h监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结果应用小剂量胰岛素4.产后管理产后血糖控制目标以及胰岛素应用参照非妊娠期标准;鼓励母乳喂养Ø GDM(A1)级者避免高糖及高脂饮食ØGDM(A2)级者监测空腹+三餐后2小时快速血糖;胰岛素的剂量较妊娠期减少(为妊娠期的1/3~1/2)5.新生儿管理Ø新生儿均按高危儿处理Ø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行末梢血糖检测(≤ 2.6mmol/l)Ø提早喂糖水、开奶,必要时以10% 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滴注6.产后随访Ø产后6-12周重复75gOGTT/空腹及餐后血糖,异常诊断为DM,标准同内科Ø荟萃分析发现产后6周-28年,约有2.6-70%GDM发展为2型DM。
妊娠合并糖尿病PPT课件

家庭参与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和 饮食管理,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
教育与培训
开展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课程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护理 能力。
社会支持
建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互助小组或 社区,提供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促进患者之间的互助与支持。
06
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
患者健康教育内容
01
02
03
04
血糖监测
产褥期仍需密切监测血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感染预防
加强个人卫生和护理,预防感 染的发生。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产妇缓解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母乳喂养指导
鼓励母乳喂养,指导产妇正确 的哺乳方法和乳房护理。
05
母婴结局评估与改善策略
母婴结局评估指标
母亲结局评估指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
缓解焦虑情绪
妊娠合并糖尿病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心理支持可以帮 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提高治疗依从性
心理支持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 疾病的控制和管理。
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挑战,从 而改善生活质量。
THANKS。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并发症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乏力 等。
感染、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糖尿病 肾病等。
妊娠期特殊表现
羊水过多、巨大儿、胎膜早破、早产 等。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5.1mmol/L, 或餐后1小时血糖 ≥10.0mmol/L,或餐后2 小时血糖≥8.5mmol/L。
诊断流程
妊娠期糖尿病病例讨论

每次产检时均应进行尿糖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高血 糖情况。
随访安排
孕妇需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和随访,医生会根据血糖控制 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监测频率。同时,孕妇也需密切关注 自身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急性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酮症酸中毒
监测血糖、尿酮体,及时发现并 处理高血糖状态,预防酮症酸中 毒发生。一旦发生,立即采取补
02
03
产后护理
产后继续监测产妇血糖水平,调整治 疗方案,提供科学的饮食和运动建议 ,促进产妇康复和婴儿健康成长。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
心理支持
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健康教育
开展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过程。
04
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策略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饮食原则
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 原则,合理分配三餐,保持营养
均衡。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当减少精米、白面等精细碳水 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全谷类、杂 豆类等低升糖指数(GI)食物的
摄入。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适量增加瘦肉、鱼、蛋、奶等优 质蛋白质的摄入,以满足孕妇及 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妊娠期糖尿病病例讨 论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病例介绍 • 妊娠期糖尿病概述 • 病例分析与讨论 • 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
32岁
孕周
26周
姓名
张女士
我国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现状和应对措施

三、实施计划
1、制定妊娠期糖尿病诊治规范:政府部门应组织专家制定妊娠期糖尿病诊 治规范,明确诊断标准、治疗指南和患者教育内容。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2、加强妊娠期糖尿病专科建设:医疗机构应加强妊娠期糖尿病专科建设, 包括人才队伍建设、诊疗设备投入和技术培训等方面。同时,有条件的医院可以 设立妊娠期糖尿病教育中心,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
尽管本次演示对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现状和应对措施进行了一定探讨, 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需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和完善。随着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妊娠期糖尿病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 成果,以便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措施和方法。
此外,我们还需要强调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支持作用,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 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这不仅可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 康,还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
我国 一、我国妊娠期糖尿 病诊治现状
03 三、实施计划
02 二、应对措施 04 四、总结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 响。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我国妊娠期糖 尿病的诊治现状引起了广泛。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现状及其 应对措施。
3、加强患者教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教育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治疗效果 的关键。医疗机构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患者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的 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鼓励也对患者的治疗和管 理具有积极作用。
4、增加科研投入:针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和投入是推动诊治水平提高的 重要途径。我国应加大对妊娠期糖尿病科研项目的支持和投入,加强国际合作与 交流,不断提高我国在妊娠期糖尿病领域的诊治水平。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妊娠糖尿病严重危及母婴健康,针对性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并给予规范化治疗,能有效改善围产儿及产妇并发症。
鉴于此,该文将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标签: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因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指的是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糖耐量下降,其属于特殊的糖尿病类型,会严重危害母婴健康。
因此,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因素及治疗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因素1.1 遗传因素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是有机体参与、启动免疫识别的重要成分,HLA-II 是与妊娠糖尿病关系最为密切的遗传基因。
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均认为,妊娠糖尿病具有较强的遗传异质性,不同地区、国家的妊娠糖尿病与HLA-II的等位基因有关[1]。
梁彤等人[2]主张,凋亡诱导因子Bax在胎盘中的异常表达与妊娠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
另外,糖尿病家族史也可能是导致妊娠糖尿病的易感因素。
1.2 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相关研究资料指出,肿瘤坏死因子α是导致妊娠糖尿的重要因素,其通过干扰胰岛素受体进而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利用,最终导致机体血脂血糖代谢异常[3]。
也有学者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孕早中期肿瘤坏死因子α上升可作为预测孕妇妊娠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指标[4]。
C 反应蛋白:严育宏等人[5]研究指出,C 反应蛋白与妊娠糖尿病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但无法证实C 反应蛋白对妊娠糖尿病的独立影响,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在有机体免疫与炎症反应过程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西方学者指出: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会在不同环节、不同层次干扰胰岛素,进而损伤胰岛细胞功能,致使患者血糖水平上升,诱发妊娠糖尿病发生发展[6]。
白细胞介素:在有机体炎症反应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均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白细胞介素-6期能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妊娠期糖尿病PPT课件

03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原则与方 法
治疗目标与原则
治疗目标
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预防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
治疗原则
个体化、综合化、科学化,结合饮食、运动、药物等多种手段。
饮食治疗策略及实践
饮食治疗原则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养均衡个性化饮食计划,合理分配三餐热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摄入, 减少甜食、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品摄入。
产科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巨大儿、胎儿窘迫等产 科并发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并处理。同时,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和时机,确保 母婴安全。
06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理关怀 与支持
心理特点分析
焦虑与担忧
患者可能对疾病影响胎儿 健康、自身身体状况及未 来育儿能力感到焦虑。
自责与无助
定期监测
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并处理高血 压问题。
适当运动
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增加富含 钾、镁、钙等微量元素的食物摄入, 有助于降低血压。
感染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保持个人卫生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破损,降 低感染风险。
定期口腔检查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易患口腔感染,定期口腔检 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统一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全球卫 生合作的加强,未来有望制定 出统一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 准和治疗指南,提高全球范围 内的诊疗水平。
加强孕妇教育和自我管理
通过加强孕妇教育,提高她们 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知和重视 程度,促进孕妇自我管理和健 康行为的形成,有助于降低疾 病风险。
智能化监测和管理工具的 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出 现更加智能化的妊娠期糖尿病 监测和管理工具,如连续血糖 监测系统、移动医疗应用等, 为孕妇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 的服务。
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研究I. 概览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简称GDM)是一种在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糖症状,通常在分娩后消失。
随着全球肥胖率的上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给母婴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本文旨在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因素的研究,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孕妇的年龄、体重、家族史、孕前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逐渐增加;过重或肥胖的孕妇更容易出现高血糖症状;同时,如果孕妇有糖尿病家族史,她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显著提高。
此外孕前BMI过高的孕妇也更容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
因此对这些易感因素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胰岛素受体的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的发生。
此外一些其他基因也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因此深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妊娠期糖尿病的遗传基础,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方面来看,孕妇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
长期缺乏运动、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孕妇胰岛素抵抗增加,从而引发高血糖症状。
因此建议孕妇保持规律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生物学途径。
通过对相关因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定义和背景介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糖代谢异常,通常在孕后2428周的糖耐量试验中被诊断出来。
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女性在妊娠后其母体糖代谢异常而出现糖尿病,属于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饮食结构也逐渐丰富,导致妊娠期的女性发生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发展。
当孕妇发生该疾病后,则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母婴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而药物治疗对母体和胎儿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如何改善患者及其胎儿预后水平,是临床面对的重要问题。
现阶段,临床学者认为对此类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研究现状;护理进展前言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随经济发展发生的转变,导致多数人存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妊娠期的女性如若存在饮食不健康等情况,则会严重增加患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危及其生命安全。
此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后,受疾病的影响,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例如: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羊水过多、死胎等状况,为母婴的危害极大[1]。
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可以安全地度过妊娠期。
对此,本文对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研究现状,并对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进行阐述,同时将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内容如下。
1.概述妊娠期孕妇在怀孕后,其体内的性激素、生长激素等激素的分泌会增加,而患者的拮抗胰岛素也会随着升高,从而抑制其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而机体为了维持体内的糖代谢正常进行,则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2]。
如若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未能增加,则会表现出糖尿病等症状。
而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女性常见的并发症。
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发展,对女性和胎儿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3]。
此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后主要表现为:血糖异常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容易出现肥胖等代谢综合征。
2.研究现状目前,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发展,在1999年,我国的发病率在2%左右,而2021年~2022年期间,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8%,而2014年,我国天津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已高达20%[4-6]。
妊娠期糖尿病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治疗
对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孕妇,可考虑 使用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
部分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降 糖药物。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医嘱,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预防低血糖反应
注意按时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导致 低血糖反应。
04
妊娠期糖尿病监测与评估方法
血糖监测技术介绍
制定分娩期母儿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案,确保分娩过程的安全与顺 利。
产后随访与指导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产后随访,评估产后恢复情况,并提供相应 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指导。
05
产后恢复与远期健康管理建议
产后恢复过程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血糖监测
产后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以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控制饮食
01
胎儿畸形率高于非糖尿病孕妇,严重畸形发生率为正 常妊娠的7~10倍,与受孕后最初数周高血糖水平密
切相关,是构成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04
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为21%。
03
易发生流产和早产。
对新生儿影响
0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 高。
02
新生儿低血糖,严重时危及新生 儿生命。
远期并发症风险
孕妇产后5~15年内 ,约17%~63%将发 展为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再 次妊娠时,复发率高 达33%~69%。
胎儿或新生儿将来发 生糖尿病、肥胖等代 谢综合征的风险也增 加。
03
妊娠期糖尿病管理与治疗原则
教育与心理支持
1 2
提供妊娠期糖尿病知识教育
包括疾病过程、治疗目标和方案等。
病例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病例分析

原因:
葡萄糖需供本身能量代谢还需供胎儿需要,胎儿肝 酶功能差,不具促进糖原异生能力,能量全部来自母血 葡萄糖,胎血糖为母血糖的 60%—80%。
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易有尿糖排出。 空腹时胰岛素清除葡萄糖能力,空腹血糖低,正常范围
胰岛素治疗 B级:显性糖尿病,发病年龄20岁组,病程小于10年 C级:发病10-19岁,病程10-19岁 D级:发病<10岁,病程≥20年或眼底良性视网膜病变 F级:糖尿病性肾病 R级:眼底增殖性视网膜病或玻璃体出血 H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T级:肾移植史
GDM处理目标
➢ 提供母儿必要的营养 ➢ 控制血糖正常范围 ➢ 不引起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饥饿 ➢ 降低妊娠期并发症 ➢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病率 ➢ 降低胎源性成人病
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42岁,2014.10.5入院
主诉
妊娠期血糖升高3个月
现病史 既往史
患者2014年7月因第2胎妊娠12周时发现血糖升高,测空腹血 糖6.3mmol/L,当时无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未用药,适当减少饮食控制血糖,未规律监测血糖。2014年9 月26日孕24周+1天时因口渴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复诊,查 75gOGTT试验:空腹8.0mmol/L,1小时16.9mmol/L,2小时 15.9mmol/L,诊断“妊娠糖尿病”,近5日空腹血糖波动于 7.2-9.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于8.5-16.4mmol/L,近3 天体重下降3kg,目前孕25周+3天,现为系统治疗入科。
素--低精蛋白锌人胰 诺和灵50R
岛素
优泌林70/30
门冬胰岛素
诺和锐
赖脯胰岛素
糖尿病妊娠管理

糖尿病妊娠管理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其不仅与围产期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孕产妇和新生儿远期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也明显升高。
本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1 妊娠期糖尿病现状2 妊娠期糖尿病影响3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4 妊娠前后的血糖管理5 总结妊娠期糖尿病现状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年龄后移以及GDM诊断标准的变更,GDM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趋势。
2018年IDF(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妊娠期高血糖患病率为17.8%,其中妊娠糖尿病占84%,孕前确诊糖尿病占16%。
我国的流行病学数据同样显示,妊娠期高血糖流行状况不容乐观。
首先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比如糖尿病及糖尿病发病年龄前提,妊娠年龄推迟,育龄女性超重肥胖,糖尿病孕妇增加等)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非常高,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率高达15%~20%。
由于GDM对母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孕期血糖水平,因此,如何进行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诊断及管理至关重要。
在第三届东方妇产科学论坛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杨慧霞教授以“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分层管理”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她指出:由于我国定期体检的体系并不完善,孕前糖尿病的漏诊率超过2/3。
杨教授表示:“年龄偏大(30岁以上)、怀孕前超重或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过GDM史的、分娩过巨大儿、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及怀孕早期体重过快增长等高危因素的孕妇,在首次产检时应进行空腹血糖水平筛查,以检出孕前漏诊的孕期糖尿病。
”2 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妊娠期高血糖不仅仅影响妊娠及分娩过程,还对孕妇未来的健康埋下隐患。
GDM孕妇产后大多数血糖会恢复正常,但是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国外随访调查数据指出,GDM患者产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高达70%。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将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列为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发生代谢综合征(MS)的风险增加近4倍。
妊娠期糖尿病

六. 孕期监护
1. 孕期母体监护 (1) 严密观察血压: 糖尿病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机率增加, 约为 30% 孕早期应了解基础血压 孕中期测平均动脉压, 翻身试验等 对预测阳性者可给予维生素E, 钙剂及阿斯匹林等
(2)严格观察子宫底高度变化:
及时发现羊水过多及巨大胎儿,做B超确诊。
2019/10/13
2019/10/13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7)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是血 红蛋白和葡萄糖的结合产物
了解采血前两个月内平均血糖控制水平
正常妊娠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为4%~6% 当>8%~10%,胎儿畸形率增加 >17%时胎儿畸形率可高达100%,应早期
终止妊娠
2019/10/13
2019/10/13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4)眼底检查:糖尿病肾病患者眼病的发生 率比正常人高5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第2位致盲原因 孕期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5)心脏功能监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 的机率增加,其发病与病程长短有关。超声 心动图检查可较准确地评估心脏功能。
2019/10/13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2.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1) 方法: 糖筛查血糖≥7.8但<11.1mmol/L的孕妇, OGTT前3天正常饮食, 禁食8~14小时后查 空腹血糖, 然后服75g葡萄糖, 服糖水后1、 2、3小时分别抽取静脉血, 查血浆葡萄糖 值。
2019/10/13
F级: 糖尿病性肾病
R级: 眼底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
H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T级: 有肾移植史
综上所述, D级以后的各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
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及治疗现状的研究进展

·综述·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及治疗现状的研究进展吴庆兰(北流市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400)0 引言有关研究显示,GDM与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肺炎、黄疸以及呼吸窘迫等有紧密的关联性,影响产后母婴结局。
此病多发于妊娠晚期,而且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是其后期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比较大[1]。
所以,临床上必须要重视GDM的发病因素,早期监测和治疗,预防先兆流产、早产、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2]。
下面我们对GDM影响因素和治疗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1 GDM的高危因素分析1.1 高发种族。
据调查显示,东南亚人、西班牙人、太平洋岛国以及高加索人等发生GDM率显著高于其他种族[3]。
中国、菲律宾、日本、夏威夷人士GDM患病率中,中国人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种族,而且很多中国GDM患者1 h血糖、2 h血糖、3 h血糖均高于诊断标准,其他种族均1 h血糖、2 h血糖水平高于诊断标准[4]。
1.2 家族史。
糖尿病家族史是GDM最明显的高危因素,曹晓辉[5]等专家研究显示:正常孕妇和GDM有糖尿病家族史分别为17.6%、38.1%,而且一级亲属患有糖尿病越多,孕妇发生GDM的比率越高。
如果一个孕妇双亲都有糖尿病史,则这位孕妇发生GDM的可能性是其他家族史的9.3倍[6]。
GDM家族史孕妇与正常孕妇相比,GDM母亲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的母亲。
综上,家族史是GDM高发因素之一,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应该特别注意。
1.3 体重与饮食。
体重指数≥25 kgm视为肥胖,肥胖是糖尿病一种重要危险因素,潘玥[7]等专家研究表明,肥胖型孕妇GDM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主要是因为肥胖患者体内代谢异常,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孕中晚期孕妇体重增长过快,比较容易导致GDM,不管是正常还是超重妇女,随着BMI 的增加,GDM发生率均显著上升[8]。
曲巍[9]等学者研究指出,孕期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是GDM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孕妇高血糖、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增加GDM风险。
妊娠糖尿病危害你了解吗

妊娠糖尿病危害你了解吗妊娠糖尿病是孕期里很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因为孕期里孕妇糖代谢异常引起的,妊娠糖尿病发病率高,若不及时有效治疗,不仅影响孕妇身体健康,也会危害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一定要重视妊娠糖尿病。
下面我们说说妊娠糖尿病都有哪些危害。
一、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指的是在怀孕前没有糖尿病,怀孕后发现患有糖尿病或者胰岛素功能减退。
妊娠糖尿病在女性分娩后通常可自行恢复,但也要注意,日后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为什们会出现妊娠糖尿病?女性怀孕后身体内分泌会发生很大改变,还有些孕妇体态偏胖、高龄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就容易发生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及胎儿危害都很大,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控制并治疗。
二、妊娠糖尿病的危害1、对孕妇的危害:①妊娠糖尿病会增多羊水量,因此更容易造成胎膜早破以及早产的发生;②妊娠糖尿病会增加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发病率比普通孕妇高4-8倍,也容易引发妊娠子痫;③妊娠糖尿病会损害微细血管,因此会引发眼病、肾病与心脏病等;④孕期患糖尿病,会严重降低孕妇的抵抗力,容易感染病毒或细菌等,引发泌尿系疾病,也会增加呼吸道感染;⑤因羊水量会骤增,这样容易危害孕妇心肺功能;⑥孕妇血糖高,高血糖也会通过胎盘供给胎儿,这时胎儿需要自己分泌胰岛素抵抗高血糖,胎儿分泌过多胰岛素将糖分储存,高血糖与胰岛素会加快胎儿成长,造成巨大儿,增加分娩难度,造成难产或产伤;⑦妊娠糖尿病降低葡萄糖利用率,孕妇分娩时身体能力不足延长产程,孕妇宫缩乏力造成出血,危及生命安全;⑧妊娠糖尿病女性以后会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几率。
2、对胎儿的危害:①增加早产的发生率与死胎的发生率;②妊娠糖尿病孕妇常会出现酮症,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纠正治疗,会发展成糖尿病酮症酸,妊娠早期发生酮症可造成胎儿畸形,若妊娠中期发生酮症可造成胎儿宫内缺氧,增加窒息危险;③在高血糖环境下发育成长的胎儿多是超过4千克的巨大儿;④妊娠糖尿病女性孕育的胎儿更容易患心血管系统畸形或神经系统畸形,比如脊柱裂、肛门闭锁以及脑积水等。
妊娠糖尿病危险性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临床研究·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 NEW WORLD糖尿病新世界2020年12月[作者简介]王先兵(1984-),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妊娠糖尿病及妇产科临床研究。
[通信作者]郑平勇(1971-),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E-mail:****************。
妊娠糖尿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糖尿病类型,指产妇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在妊娠后出现糖代谢紊乱症状后,确诊妊娠糖尿病。
有统计学数据表明,我国妊娠糖尿病发病率大约在6.6%以上。
发生妊娠糖尿病后,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率明显升高,会增加孕妇的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率、难产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等。
再者,有研究[1]明确指出,妊娠糖尿病患者在产后,有大部分产妇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产妇转变为2型糖尿病,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
因此,临床认为,明确妊娠糖尿病的诱发危险性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在临床实施,可有效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可有效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2]。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妊娠糖尿病危险性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展开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DOI:10.16658/ki.1672-4062.2020.23.034妊娠糖尿病危险性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王先兵,郑平勇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重庆4041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糖尿病危险性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方法2019年1—12月将在该院确诊、治疗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名正常孕妇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正常组。
经患者、家属同意后,采用科室自制调查问卷获取患者的名字、年龄、妊娠年龄、孕产次、体质量指数等信息。
将获取信息记入相应的Excel 表格中,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

6、其他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疾病也可能增加患糖尿病 前期的风险。此外,吸烟、饮酒、压力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对血糖水平产生不 良影响。
二、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前期人群 的影响
1、血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饮食和运动等会影响血糖水 平。这些因素通过影响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以及调节血糖的代谢途径,导致血 糖升高。
3、性别和年龄调查
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 上升趋势。女性在绝经后,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此 外,年龄的增长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结论
糖尿病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 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负担,也给社会带来巨 大的医疗支出。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
参考内容二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状态。了解糖尿 病前期人群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 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这些因素对血糖、血脂、血 压等指标的影响
,以及可能存在的心理和社会影响。最后,我们将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 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提供参考。
3、遗传因素:糖尿病前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家族中有糖尿病史的人群, 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的患者,患上糖尿病前期的风险较高。
4、饮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糖尿病前期的重要危险因素。摄入高热量、 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血糖升高。
5、运动:缺乏运动或身体活动也是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危险因素之一。运动 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重,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病例报告·糖尿病新世界2015年8月糖尿病新世界DIABETES NEW WORLD妊娠期糖尿病为妊娠期特有疾病之一,主要为妊娠所致孕妇机体代谢发生改变引起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表现为机体血糖升高[1]。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母婴健康[2]。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预防、治疗参考依据,对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意义。
为此笔者进行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张家港地区13家医院2759例孕妇完整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为妊娠期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40例)和非糖尿病组(2219例)。
所有孕妇均规律进行孕期检查,通过病史、临床表现,结合OGTT 实验、实验室检查均明确鉴别出妊娠期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孕妇。
所有孕妇均排除合并有其它妊娠疾病,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孕妇。
1.2方法1.2.1研究方法收集两组孕妇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前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孕次、是否流产、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病史、体育锻炼、高胆固醇血症等,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
BMI 计算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钱霏菲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妇保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张家港地区13家医院2759例孕妇完整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为妊娠期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40例)和非糖尿病组(2219例),比较两组孕妇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
结果糖尿病组高龄产妇、孕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孕妇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体育锻炼孕妇比例低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年龄、孕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为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家族史最相关,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糖尿病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张雪倩 1253296指导教师:张丽娟【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地区妊娠期糖尿病 (GDM) 患病率及妊娠结局,研究与GDM 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
方法: 选取2015年 1 月~2016 年 12 月就诊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361例孕妇,将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和 GDM 组,对两组进行单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结果: 361例研究对象中,诊断GDM 为50例 (GDM 组),患病率为 13.9%,年龄、人工流产史、产次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龄、人工流产史、初产妇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在妊娠早期对GDM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和识别,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预防GDM发生、改善GDM病人妊娠结局。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Analysis occurrence status quo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risk factors〔Abstract〕Objective:To survey the preval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and pregnancy outcome in Shanghai,study the high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GDM. Methods:361 pregnant women were collected in Shanghai First Maternal and Infant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the pregnancy outcome was followed up. The pregnant wome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GDM group,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Results:50 pregnant women were diagnosed with GDM in 361 study subjects,the prevalence of GDM was 13.90%,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ge,the history of induced abortion and par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Conclusion:The risk factors of GDM includegestational advanced age,the history of induced abortion and unipara.We should screen the GDM high risk factors in early pregnancy to give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to prevent GDM occurrence and improve pregnancy outcomes in GDM patients.〔Key word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Risk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妊娠期首次发生和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包括妊娠前已经存在的糖尿病。
GDM是孕妇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不仅与母儿围产期的并发症密切相关,而且会对孕产妇及子代远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使之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生育年龄的后移,GDM诊断标准的变更,糖尿病和肥胖全球范围内的流行,GDM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
而国内尚缺乏相关统计资料,因此对GDM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 GDM 在我国的患病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对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门诊产前检查孕妇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及回顾性研究,以调查GDM的发病情况,探索GDM病人的特点,分析影响GDM发生的高危因素,为GDM的预防、管理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39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排除无OGTT数据的孕妇36例后,纳入361例孕妇进入研究。
收集其孕期并发症、糖尿病筛查结果及妊娠结局等相关资料。
1.2方法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由调查员从医院病案科的病历中摘录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一般情况、月经史、生育史、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及此次妊娠及产检情况等。
所有调查表经过检查、核实、整理确定无误后,统一编码,使用 EpiData 3. 1 建立数据库并录入计算机,经过逻辑检查形成最终数据库,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诊断标准 2010 年国际妊娠糖尿病研究协会 (IADPSG) 推荐的GDM 诊断标准为75gGTT:GDM 诊断界值为空腹血糖 5. 1 mmol/L,餐后 1 h 血糖 10. 0 mmol/L,餐后2 h 血糖8. 5 mmol/L,孕妇任一时间点血糖水平大于或等于临界值即可诊断为 GDM[1-2]。
2 结果2.1一般情况 361例研究对象中,诊断GDM为50例 (GDM 组),患病率为 13.9%。
将研究对象分成GDM组(n=50)和非GDM组(n=311),选取计量资料和n≥5的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GDM组平均年龄为32.24±3.67岁,高于非GDM组的29.58±3.4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非GDM组相比,GDM组人工流产史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孕次、产次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GDM组和非GDM组人口学特征比较人口学特征非GDM组mean±SD GDM组mean±SD2/t P年龄(yrs) 29.58±3.42 32.24±3.67 5.034 <0.001 身高(cm) 162.17±18.17 159.94±4.75 -0.862 0.389 初诊体重(kg)56.35±7.90 56.98±7.46 0.526 0.599 是否为本地人n(%)是199(64)33(66)0.076 0.783否112(36)17(34)初诊BMI(kg/m2)21.64±3.32 22.24±2.51 1.233 0.219 是否有孕产史n(%)253(81.4)43(86)0.631 0.427 自然流产史n(%)59(19)12(24)0.689 0.406 人工流产史n(%)92(29.6)23(46) 5.349 0.021 基础血压(mm/Hg)收缩压104.74±10.50 105.27±11.31 0.322 0.748 舒张压68.37±8.57 69.10±8.71 0.557 0.578 孕次n(%)0 42(16.8)8(18.6)7.642 0.022 1~2 164(65.6)20(46.5)≥3 44(17.6)15(34.9)2.2 GDM 危险因素的讨论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DM 组和非GDM 组在年龄、人工流产史、产次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龄,既往有人工流产史GDM 发生风险高,而经产妇GDM 发生风险低于初产妇。
表2. GDM 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OR95%CI P年龄 1.230 (1.127-1.342) <0.001 人工流产史 2.028 (1.105-3.721)0.022孕次n (%) 0 1 —1~2 0.640 (0.264-1.555) 0.325 ≥3 1.790 (0.688-4.658)0.233产次n (%) 0 11~20.402(0.203-0.797)0.0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产次2个危险因素进入模型。
表3. GDM 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影响因素OR95%CI P年龄 1.240 (1.120-1.373) <0.001 人工流产史 1.527 (0.763-3.058)0.232产次n (%) 0 11~2 0.285 (0.136-0.600)0.0013.讨论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
近些年由于我国居民生生活水平的产次n (%)0 114(45.4) 29(67.4) 7.128 0.0081~2 137(54.6) 14(32.6) ≥3——提高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GDM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给孕产妇和胎儿、新生儿带来不良影响。
国外研究发现: 采用新的 GDM 诊断标准,其发病率较既往增加了近 3倍[3-4]。
本研究中,361例孕妇患病率13.9%。
GDM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受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导致发病。
经过查阅资料和文献,了解到GDM高危因素包括:①高危种族②高龄③肥胖④孕前患多囊卵巢综合征或月经不规则⑤空腹尿糖2次阳性⑥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流产史、巨大儿;⑦既往有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疾病史;⑧有GDM 病史;⑨此次妊娠胎儿过大、羊水过多、子痫前期;⑩外阴瘙痒伴反复假丝酵母菌感染及严重感染史。
[5]本研究的单因素分析表明,与GDM发生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产次、既往人工流产史。
但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除了年龄,产次以外的相关变量均未能进入模型。
人工流产史常伴随年龄的上升、体重的增加以及腹型肥胖等一系列GDM的危险因素,因此推测以上因素互相影响并非GDM独立的危险因素。
此外,本次研究结果可能由于样本量过小,取样范围太局限,导致分析出现误差较大,并未分析出其他影响因素,应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取样范围和数量,继而进行统计学分析。
3.1 GDM与年龄本研究显示,高龄妊娠是 GDM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孕妇年龄是目前国内公认的GDM发生的相关因素。
所以高龄孕妇,特别30岁以上的孕妇,要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孕期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及定期血糖监测,早发现早处理,减少对母婴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