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与德育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学校德育改革有着深刻的启示。
启发之一:落实“教人求真”的德育论,培养知行统一的现代德育主体。
陶行知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作为教师的职责,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学生的追求,他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
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
抓不好,其他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不仅如此,作为人的重要素质,他还强调了
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性,他说:“我们是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要受现代
的教育。”因此,在陶行知的素质教育观念中,贯穿始终的是“做真人”和“做现代人”的思想,突出人的主体意识。在培养良好个体素质上,他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共事、学会创造、学会强身的培养目标。把“学会做人”放
在首位,体现了陶行知德育首位的思想;“学会学习”则已成为世界潮流,突出了能动作用和主体精神;“学会共事”、“学会创造”显示了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在过去和将来在人才素质中的重要性,也是学校德育最为突出的两项高素质人才特征;“学会强身”则早已为世人接受,它是人才素质的先决条件和保证。可以说,陶行知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陶行知德育论观点,从目标、途径和方式上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道德践行。
他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说:“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他指出了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嘴上讲道德,耳朵听
道德,而所作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目前,我
们的德育似乎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同志指
出:“知行不统一是当前德育工作中的最大问题。”要使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观点,即“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
我们要协调来自学生周围环境的德育力量,营造一个确立良好道德信念的氛围,
在体验、感悟中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把陶行知先生“学做真人”、“做现代人”的思想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
其次,注重集体“自治”。
陶行知先生把“自治”提到了德育培养目标的高度,当作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他说:“学生自治,不是自由活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
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
道理。”在集体生活中强调“自治”,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一方面是“用众人的力量集体地创造合理的生活、进步的生活和丰富的生活”,
另一方面是“在集体之下,发展民主,着重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再次,注重创造人格。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主张‘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
育的完成。”“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先生、学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
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彼此崇拜的“活人”,即“真善美的活人”,是把行和
知、手和脑统一起来的开拓创新的人。他从以人为本、教育立人的高度洞悉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远要求,从生命情感和人格的高度阐述了一代新人成长的必然要求,将陶行知先生德育论推上了新的高峰。
在实践中用陶行知先生“教人求真”的德育论指导我们的德育工作,展现
“做真人”和“做现代人”的崭新风貌,致力于培养知行统一的现代德育主体,
将会使我们的德育踏上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启示之二:落实“教学做合一”教育观,强化主体创造力量。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教学做合一”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他把“教学做合一”当作学校教育的要义,他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中间,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
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他强调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与学都必须以做
为中心。“教学做合一”注重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学校德育中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陶行知先生以实践为中心,以发挥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为动力,始终把社会、生活看作一个整体,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个整体,使教育与生活,也即教育与实践看作是一个开放的、活的过程,创造与“四通八达社会”相适应的“四通八达
的教育”,创造“真善美活人”。他立足生命教育的高度,培养学生主体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培养“活人”的教育,激发了生命的创造潜能。学习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要发挥学习主体以下几种力量。
首先,激发求知的动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说知都是安根在亲
知里面”。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要发挖人求知活动中的“亲知”、“践行”的自觉性,形成内驱力,个体潜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充满活力和探究精神的生命个体,本身就具有自主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强化这种主动求知、自主发展的能力,形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一个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与活动的积极性,在自主探索和自我完善中不断创造、发展。
其次,焕发生命个性的活力。
陶行知认为要建立“合理、进步与丰富”的集体生活,除了“与社会发展相
联系,与整个世界相沟通”外,还要“在集体之下,发展民主,看重个性。”重
视个体间的交流、合作与沟通,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气氛中建构主体
的情感、精神和人格,在实践、创造中铸造主体人文精神内核,这是教育境界的
提升。因为面对一个个生命个体,由于生活经历和体验各不相同,认知与情感也千差万别,生命个体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因此而丰富多彩,教育者所要做的,
惟有尊重与期待,有差异地发展这一个个生命个体,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育局面。
再次,触发主体人格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