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知识介绍锡伯族俄罗斯族 共27页共27页
少数民族知识介绍-锡伯族、俄罗斯族 共27页

民族语言
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使用俄语和
俄文,使用斯拉夫基里尔字母,共有33个 字母,有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语言属 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在社会上,他们都 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中,在与本民 族人交往时,他们也讲俄语,使用俄文 。 俄罗斯族语言的特点是:分为元音和辅音 两种。辅音又分为清辅音(声带不振动) 和浊辅音(声带震动)。此外,俄语的辅 音还可以分为软辅音和硬辅音,二者发音 动作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发软辅音时, 舌中部需要向上颚抬起。名词分单数和复 数,有词性的变化,有格的变化,动词有 式、时、人称、体的范畴。
绰伦琴外形酷似葫芦,因此也叫葫芦琴。锡伯族先民用刀将葫 芦一劈为二,将猪尿泡套上去,两根羊肠线作弦。到了现代, 绰伦琴由最初研制的2根弦发展到今天的4根弦。琴弦的声音仿 佛马头琴的柔美,音色优美清脆,真是演唱情歌的最佳乐器。
十一、风俗
锡伯族十分注重礼仪,也有一些禁忌。比如睡觉时脱下 的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不能在炕上横卧;不能从衣帽、 被子、枕头上跨过;吃饭时不能坐门坎或站立行走,严禁拍桌 打碗;媳妇不能与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递刀给别人要 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对方,忌食狗肉,族内同姓禁止通婚等。
宗教信仰
俄罗斯族多信仰希腊正教(东正教),与国外的俄罗斯人的 一样。
我国的俄罗斯人最初信奉灵魂不灭,认为人死了其灵魂还在 。近代,他们多已改信希腊正教,也有信仰基督教的其他教 派的,不信教的人也越来越多。俄罗斯族宗教活动有两种, 一种是在家中做晨祷和晚祷,一种是到教堂去听神父宣经布 道。做祈祷时,在胸前画十字,希腊正教徒在画十字的横道 时是先右后左,有别于天主教的先左后右。在新疆的伊犁、 塔城、克拉玛依、乌鲁木齐黑龙江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 ,都有俄罗斯族建造的希腊正教堂。
锡伯族简介PPT课件

锡伯族的饮食文化
锡伯族以小麦、玉米、稻米为主食, 辅以各种蔬菜和肉类。他们善于制作 面食,如馕、面条、饺子等。
酒在锡伯族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他 们喜欢饮用自家酿造的黄酒,这种酒 味道醇厚,营养丰富。在宴请客人时, 主人会敬酒以示尊重和热情。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传统节日
锡伯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相应的庆祝活动和 传统习俗。
锡伯族的文学与艺术
锡伯族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既有口头文学如传说、故事、民歌等,也有书面文 学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其中,民间文学在锡伯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 海兰格格》、《罕王私访》等民间故事和传说,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锡伯族的艺术也独具特色。绘画方面,既有民间绘画如年画、窗花等,也 有专业绘画作品。雕刻方面,锡伯族的雕刻艺术多用于建筑和家具上,技艺精湛 。剪纸也是锡伯族的传统艺术之一,剪纸作品形象生动,富有装饰性。
03
锡伯族的语言与文字
锡伯族的语言
锡伯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与满语、鄂 温克语、鄂伦春语等语言有亲缘
关系。
锡伯族语言在语音、语法和词汇 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音 节分明、元音和谐、形态变化丰
富等。
锡伯族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敬语和 谦辞,体现了该民族注重礼仪和
尊重长辈的文化传统。
跨民族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 合作,互相学习借鉴优秀 文化和经验,促进共同进 步和发展。
跨文化传播
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推动 锡伯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 舞台,增进国际社会对锡 伯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THANKS
感谢观看
尽管如此,锡伯族语言中也有一些汉 语借词和表达方式,这些借词和表达 方式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
中国56个民族介绍儿童版

中国56个民族介绍儿童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不同的民族组成。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和传统。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中国的56个民族。
1. 汉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92%。
他们的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2. 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悠久的游牧民族历史。
他们以驯养和骑乘马匹为生。
3. 满族:满族是中国的第三大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他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4. 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是中国最高的民族。
他们以信仰佛教和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而闻名。
5. 壮族:壮族是中国的第七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他们以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为生。
6.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他们以种植棉花和养殖家畜为生。
7. 苗族: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
他们以种植水稻、玉米和红米为生。
8. 彝族: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是中国的第八大民族。
他们以农耕和织布为生。
9.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牧民和狩猎为生。
10. 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他们保留了朝鲜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化。
11. 满族: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他们是中国的第四大民族。
12. 赫哲族: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以捕鱼和狩猎为生。
13. 哈尼族: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他们以农耕和种植茶叶为生。
14. 土家族: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他们以农耕和捕鱼为生。
15. 布依族: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以农耕为生。
16. 侗族: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等地,以农耕为生。
17. 瑶族: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以农耕为生。
18. 白族: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以种植稻米和养殖家禽为生。
19. 土族: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以农耕和畜牧为生。
20. 苗族: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
锡伯族的介绍

锡伯族的介绍锡伯族(英文:Sibe people)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
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在满语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跟满语很接近。
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的。
新疆的锡伯族至今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
简介锡伯族,口语称“Siwe”书面语写“Sibe”。
在汉文史书中,不同时期曾有几十种不同译音译法,如须卜、鲜卑、犀毗、犀比、悉比、失比、失必尔、师比、西卑、室韦、失韦、斜婆、西伯、史伯、洗白、西北、席白、席北、锡北、锡窝等,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统一为锡伯。
锡伯之名最早见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一般认为锡伯族的名称是以锡伯族长期活动的地区命名的。
锡伯文是民国36年(1947年)在满文基础上改变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起源关于锡伯族的族源,占主流的是鲜卑说,女真说,持女真说的学者还具体指出锡伯族源于女真瓜尔佳氏苏完部,此外,也有学者认为,锡伯族最早起源于高车人色古尔氏,发源于贝加尔湖南部的苏古尔湖,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远征高车后,始迁嫩江流域。
关于锡伯族白图腾:远古时代的神秘传说: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里。
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
这种兽,状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
锡伯族保留有供奉“鲜卑兽”(瑞兽)的习俗。
将绘制的兽形图案,挂在住室西或北墙上,久而久之就成为锡伯族标志性图案。
古锡伯国据史料记载,锡伯国原是金朝所封之国,都城在锡都,即喜都,又称苏完城、苏完颜城,今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
元末没落,于明朝第二次称国号,最终于明末衰退。
“从金天辅六年(1122年)至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双阳锡伯国共存在466年。
金代的锡伯国是由锡伯人、四部中的小黄头女真部被金廷迁入双阳后创建而形成的。
少数民族锡伯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锡伯族民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如刺绣、剪纸、绘画等传统手工艺,以及民间 舞蹈、音乐等表演艺术,都体现了锡伯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对锡伯族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发展锡伯族民俗文化,需要 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如建立民俗文化 保护区、推广民俗文化教育、加强对传 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等。
V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展方向
为了使锡伯族民俗文化更好地适应时代发 展,需要明确其发展方向,如推动传统手 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民俗文化旅 游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同时, 还需要加强对锡伯族年轻一代的培养,提 高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锡伯族民俗文化。
THANKS
感谢观看
锡伯族的民间戏曲
锡剧
锡剧是锡伯族民间戏曲的主要代表,源于17世纪中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 的文化内涵。锡剧曲调优美,表演形式生动,反映了锡伯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
话剧
话剧是锡伯族民间戏曲的另一种形式,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表演形式接近生 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锡伯族的民间美术
刺绣
锡伯族刺绣是一种独特的民间美术技艺,绣品图案精美、色 彩鲜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刺绣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 用品等领域,是锡伯族女性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锡伯族有许多传统节日, 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这些节日都有其特定 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西迁节
西迁节是锡伯族最重要的 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祖 先在历史上从东北迁徙到 新疆的伟大壮举。
其他节庆活动
除了传统节日和西迁节外 ,锡伯族还有一些其他的 节庆活动,如射箭比赛、 摔跤比赛等。
锡伯族的禁忌习俗
俄罗斯族简介

俄罗斯族简介第一篇:俄罗斯族简介民族概况人口为15609人。
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
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匿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俄罗斯族人口数为15609。
使用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通用俄文。
“俄罗斯”一词起源于一个东斯拉夫部落之名“罗斯”或“鲁斯”。
在种族分类上,俄罗斯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皂种人)。
中国的俄罗斯族由于与周围民族通婚,体质逐渐变化,具有黄种人特征。
早在18世纪,但主要是19世纪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族从沙皇俄国迁到我国新疆。
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的时期,他们被称“归化族”。
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俄岁斯族。
由于俄罗斯族迁来我国的时间不长,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前苏联还有自己的亲友。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之间又恢复了关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
50年代,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并帮助他们陆续迁回家乡。
此外,也有部分俄罗斯族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族,因此,我国现有俄罗斯族的人数已经不多了。
社会经济 1949年前,居住在城镇的俄罗斯族人民大多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
有的还兼营农业。
有些人专门经营园艺、饲养家畜及养蜂等。
在农村的俄罗斯族人民大多数十户聚居在一起,独自成为一个村庄。
他们在伊犁河、特克斯河两岸荒芜的草原上,垦荒种地。
居住在靠近牧区地方的,也从事畜牧业。
他们深受历代反动政府的压迫。
如特克斯县的俄罗斯村,是俄罗斯人民经过多年辛勤劳动建设起来的.但后来国民党军阀强占了他们的土地,迫使他们另迁居所,垦种生息。
解放后,俄罗斯族与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在全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均有俄罗斯族代表。
俄罗斯族人民积极参加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城镇居民通过劳动就业,大多成为工交、财贸、卫生各条战线上的职工。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一些俄罗斯族群众参加了当地的国营农场,成为农业职工。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锡伯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锡伯族
锡伯族位于中国蒙古族最大的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它是蒙古族中独特、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其文化底蕴深厚,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文化之一。
锡伯族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独立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体系。
他们的文化遗产主要以宗教观念为基础,宗教观念的代表是“祝天论”,即将神主们当作至高无上的主宰,昊天、阴天,以及发明使文化得以传承的苏颂真君。
此外,他们还有大量牛马歌舞、古老传说、自由节日和祝福祭典。
锡伯族的语言也非常独特,历史上有三种。
一种是古老的“塔里木语”,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另一种语言是“元汉语”,它是现代“蒙古语”的祖先,大多数锡伯族仍旧使用这种语言,而其他语言包括“中文”和部分游牧民族所使用的“库页特语”。
锡伯族以牧业、农耕和劳动为生,他们积极发展游牧业,有扎堆牧马、骑马狩猎及利用马力装载等独特技能。
他们在农耕上有“灌溉农耕”和“四季耕种”两种方式,利用灌溉技术,可把少数的水资源转化为高产量的粮食。
锡伯族还有许多独特的民族习俗,例如蒙古族的“拜祖”和“赛马”等。
“拜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信仰,是一种传承、继承的表达。
此外,蒙古族还有“马王赛跑”、“篝火节”等,把文化融入到生活中。
锡伯族是历史上有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独特的文化遗产、悠
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在中国宝贵的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锡伯族以其古老的历史、优美的文化以及独特的民族习俗,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灿烂的民族文化。
56个民族——俄罗斯族

56个民族——俄罗斯族民族概况“俄罗斯”(Русские)一词起源于欧洲古代一个东斯拉夫部落的名称“罗斯”,俄罗斯族的先民最早居住在欧洲东部,公元1世纪时被罗马史家称为“维勒底人”,他们居住在维斯杜拉河及波罗的海南岸,从事农牧业,公元6世纪时,已有罗斯之称。
10世纪,罗斯大公奥列格控制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周围部落,13世纪,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吞并,归入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
元朝文宗皇帝时,曾征调金帐汗国境内的1万名罗斯军人入大都充扈卫亲军,并赐给土地令其耕种,这是历史上俄罗斯人大批进入中国的最早记载,中国的史书中称他们为色目人。
从14世纪起,俄罗斯人脱离古代罗斯部族,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莫斯科为中心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在种族分类上,俄罗斯族属于欧罗巴人种(白种人)。
人体特点是肤色白,眼睛呈棕色或蓝色,鼻高、唇薄、细软黄发、身材高大,第三类毛发(胡须、腋毛等)中等发达。
中国的俄罗斯族由于与周围民族通婚,体质逐渐变化,具有黄种人特征。
中国的俄罗斯族早在18世纪初从沙皇俄国迁来的,18世纪后期,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来中国,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东北各地和内蒙古东北地区。
俄国十月革命后,又有一些人为躲避战争,进入中国。
那时他们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俄罗斯族,被确认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
我国俄罗斯族的生活习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基本上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相同。
由于俄罗斯族迁来我国的时间不长,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前苏联国家还有自己的亲友。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之间又恢复了关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
50年代,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并帮助他们陆续迁回家乡。
此外,也有部分俄罗斯族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族,因此,中国现有俄罗斯族的人口数量已经不多了。
少数民族风情之新疆锡伯族

少数民族风情之新疆锡伯族新疆的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
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
锡伯族也有在东北的一部分,那么很多人肯定会问新疆的锡伯族是怎样起源的呢?一、起源乾隆二十九年,准噶尔之乱后,清政府为了加强伊犁政务,从盛京调来1020名锡伯族官兵,后建成锡伯营,锡伯营是集军事、行政、生产三项功能于一体的组织,在其经历的145年历史进程中,为建设边疆、抵御外侵,作了巨大的贡献。
之后,这一队伍就在新疆伊犁生根发芽,一直为新疆建设做贡献,不仅丰富了新疆的民族文化,更为新疆的艺术发展、经济发展等作出了贡献。
二、艺术贡献(1)锡伯族的语言文字。
锡伯文是一种拼音文字,也可称音素文字。
锡伯文共有40个字母:6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母、10个拼写外来词的字母。
居住在伊犁河谷的锡伯人处于多民族语言包围的环境中,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包括学习俄语。
锡伯族一般都会讲汉语、俄语、维语。
因此,伊犁的锡伯族被誉为“天才翻译”。
(2)锡伯族的民歌艺术。
这类歌曲的曲式结构较田野歌稍大,有部分四乐句的单乐段形式出现。
主要是反映锡伯族丧葬、婚姻、劳动、游乐、礼节、信仰等方面的风俗。
如丧葬方面有《哭葬歌》;婚姻方面有《说亲歌》《哭嫁歌》《劝嫁歌》;劳动方面有《四季歌》;游乐方面有《刁羊歌》;礼节方面有《尊老歌》;信仰方面有《喜利妈麽歌》等。
在婚娶习俗歌曲中一般都有固定的歌词。
(3)锡伯族的乐器。
蝴蝶琴又名多姆多昆,这是一种打击乐器,绰伦外形酷似葫芦,因此也叫葫芦琴。
锡伯族先民用刀将葫芦一劈为二,将猪膀胱套上去,两根羊肠线作弦。
到了现代,绰伦由最初研制的2根弦发展到今天的4根弦。
琴弦的声音仿佛马头琴的柔美,音色优美清脆,真是演唱情歌的最佳乐器。
(4)锡伯族的文学。
锡伯族的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多彩,富具本民族特色。
民间文学为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民歌、民间故事、谚语、谜语、格言等。
民族知识简介(反面)

民族知识简介一、我国56个民族的族称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仡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仫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二、我国人口最多、最少、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壮族人口最多:1700多万;珞巴族人口最少:不到3000人;回族: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人口1000多万。
三、福建省五个世居的少数民族畲族、回族、蒙古族、满族、高山族四、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中国成功申报了39项,其中涉及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项目占1/3;在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1372项中,少数民族有613项,占45%;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少数民族传承人有463人,占23%;在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民族地区有11个,占52%,其比例远远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
五、全世界有多少个民族?全世界大致有2000个大大小小的民族。
人口在一亿以上的大民族有7个:即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俄罗斯人、孟加拉人、日本人和巴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40%。
六、我国信仰伊斯兰教十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和塔塔尔族,总人口2000多万。
七、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534万,人口在5000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怒族、基诺族、独龙族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
锡伯族简介

“锡伯”为本民族自称,在中俄分布。在古代广泛分布于西伯利亚 和蒙古,中国。口语中称为“siwe”,书面则为“sibe”。历史上 有须卜、室伯、失韦、史伯、西伯、席北、席伯、锡北等20多种记 载,都是其音转和异写。“锡伯”之称谓与汉字书写最早见于清代, 此后在清代官方文献中虽多用“锡伯”二字,但未能统一,直到辛 亥革命以后,始渐趋统一。新中国成立后,“锡伯”才名正言顺地 作为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而置身于祖国民族大家庭之中。
锡伯族的饮食种类较丰富,面食 有发面饼、死面饼、锅盔、馒头、 面条、拉面等,馅食有包子、饺子、 菜合子、肉馅饼等,米食有大米干 饭、抓饭、大米(小米)稀饭。发 拉哈喀分(发面饼)是每天都离不 开的日常主食,肉食来源主要依靠 家庭饲养,多以牛、羊、猪肉为主。 锡伯族有一种别有风味的咸菜,叫 哈吐浑索吉(咸菜),也称花花菜。 熬各种果酱、制作罐头食品是锡伯 族妇女的拿手技艺。
锡挂(迅如方一中古 族( 北锡 伯在瑞走虎大种迷时 民瑞 朝伯 族住兽。而泽神失南 间兽 拓族 标室)锡五(兽了迁 传) 跋是 志西的伯爪呼在方时 说, 鲜古 性或习族,伦前向, 中又 卑代 图北俗保文贝引,在 说称 有鲜 案墙。留如尔路被鲜 ,“ 相卑 。上将有狸草乃困卑 锡鲜 同人 ,绘供而原得在山 伯卑 的的 久制奉色)出山( 族郭 图后 而的“青。山里今 先洛 腾裔 久兽鲜,这,。大 民” 。 之形卑大种才后兴 。 锡 就图兽如兽来来安 在 伯 成案”狗,到,岭 鲜锡 鲜族 为, 而状南有) 卑伯 卑与 , 兽 ——“ ——
农 历 正 月 二 十 五 日 为 “ 填 仓 节 ”
正 月 十 五 为 元 宵 节 , 也 称 灯 节 。
阿 聂春 ”节 (为 大农 年历 )正 。月 初 一 , 锡 伯 族 称 “ 阿 木 巴
俄罗斯民族ppt课件

俄罗斯民族的教育体系
01
02
03
04
俄罗斯民族的教育体系历史悠 久,自19世纪起就开始逐步
建立和完善。
俄罗斯民族的教育体系包括学 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个
层次。
俄罗斯民族的教育体系注重培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Leabharlann 力,注重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俄罗斯民族的教育体系在各个 层次上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 评估机制,以确保教育质量。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俄罗斯逐 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领土横 跨欧亚大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
的国家之一。
苏联时期,俄罗斯与其他加盟共 和国共同组成了苏联。苏联解体 后,俄罗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
家。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
俄罗斯文化深受东正教和拜占庭 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其他 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
文化风格。
俄罗斯民族的食物与饮品
传统食物
俄罗斯的传统食物包括黑面包、红菜 汤、烤肉等,这些食物都反映了俄罗 斯的饮食文化。
饮品
俄罗斯人喜欢饮酒,特别是伏特加酒 ,此外还有茶和咖啡也是他们日常生 活中常见的饮品。
俄罗斯民族的传统手工艺
手工艺品
俄罗斯的传统手工艺品包括刺绣、编织、陶艺等,这些手工艺品具有浓郁的民 族特色。
古典音乐
舞蹈
俄罗斯古典音乐深受欧洲音乐传统影响, 但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柴可夫斯基的 芭蕾舞剧《天鹅湖》等。
俄罗斯舞蹈风格多样,包括民间舞、古典 舞和现代舞等,如著名的芭蕾舞剧《胡桃 夹子》和《天鹅湖》。
俄罗斯民族的绘画与雕塑
总结词
雕塑
俄罗斯民族的绘画与雕塑艺术在欧洲 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俄罗斯文学、艺术和音乐等方面 都有深远的影响,诞生了许多世 界级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如托尔
中国56个民族简介(图片很全)精讲课件PPT

训部制
中国人口:13.39亿(2010年) 汉族:12.25亿
少数民族:1.14亿
训部制
●什么是民族?
●什么是少数民族?
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 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 “少数民族”。
●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训部制
少数名族分布状况
训部制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啦……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复训部制
训部制
48.锡伯族
49.瑶族
复训部制
50.彝(YI)族
复训部制
51.仡(GĒ)佬(LǍO) 族复训部制训部制53壮族
复训部制
54藏族
复训部制
酥油茶
朝拜
训部制
55佬族
训部制
知识小结:
1.中国最新的少数民族是? 2.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是? 3.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个省? 4.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文字? 5.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6.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21.京族
独弦琴
训部制
顶杠
训部制
23.柯尔克孜族
训部制
24.拉祜族
训部制
25.黎族
刀杆节
26.傈(LI)僳(SU)族
复训部制
训部制
27.珞巴族
傩舞
复训部制
训部制
29.满族
训部制
30.门巴族
训部制
31.苗族
银饰
锡伯族

• 清朝覆亡以后,弓箭退出了军事舞台,但 是,锡伯族群众没有因此而放下弓箭。弓 箭成为他们显示武功、锻炼身体的体育项 目之一。过去,每一个牛录,每年都举行 一到两次比赛。
西迁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西迁节,俗称 “迁徙节”、“农历四月十八节”、“农 历四月十八西迁节”等。乾隆二十九年 (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四千余名锡 伯族官兵及眷属奉朝廷之命由盛京(今沈 阳)出发,西迁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 之后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 会开展各种活动,以隆重纪念 锡伯族西迁 节 • 祖先的英雄业绩,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 传统节日。
锡伯族
锡伯族简介
• 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与 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有一 种说法说沙俄曾以此名称创造北亚的新地 名:西伯利亚。现有人口近十九万人。主 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 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新疆锡伯族人 口为4万余人(其中查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 2万余人),辽宁沈阳约5万人,其余主要 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国各地。
锡伯族的抹黑节
• “抹黑节”是锡伯族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清晨,这种有趣的节日便开始了。据传说,这 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 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以确保小麦的丰收,保佑百姓平安。所 以这一天,人们起的特别早,把晚间准备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 或毡片带上,大家你追我赶的上街往脸上抹黑,相互观望,笑声不止, 十分有趣。也有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的;有的早上还未来得及起 床,就被抹的一脸黑的。见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先请安,后跪 施礼,再向老人额头上抹一小点黑,被抹上黑是吉祥的象征,可以避 免灾难,得到幸福。所以,许多人脸上被抹黑后,不但不生气,反而 快乐的笑起来,这种笑也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抹黑”已渐渐被废除,“抹黑节”变成男 女青年的一种娱乐性活动。
少数民族知识介绍-锡伯族、俄罗斯族 共27页

八、节日
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 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年农历除夕前,家家都要 杀猪宰羊,赶做各种年菜、年饼、油炸果子。除夕晚, 全家一起动手包饺子,正月初一五更饺子下锅;初二 要吃长寿面。做长寿面时先做好肉汤,然后将面另锅 煮熟,捞出过水,食用时加肉汤,象征着送旧迎新。 某些节日时间虽然与汉族相同,但过法却有自己的独 特之处,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 在过节形式上均与汉族有差别。
少数民族知识介绍
锡伯族
一、聚居地及语言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
悠久的古老民族,现多数居住在新疆察 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 在东北的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 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 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 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在满语基础上发展 形成的一种语言,跟满语很接近。
“四、文字 锡伯文字是一种拼音文字,也可称音素文字,创制于明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而完善于崇祯五年(1632年)后来在 满文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的。 锡伯族文字共有40个字母:6个元音字母、24个辅音字 母、10个拼写外来词的字母。字母的基本笔划有字头、字牙、 字圈、字点、字尾,以及各种方向不同的撇和连接字母的竖 线。书写顺序为从上到下,行款为从左至右,使用一般文字 通用的标点符号。 居住在伊犁河谷的锡伯人处于多民族语言包围的环境中, 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包括学习俄语。 锡伯人一般都会讲汉语、俄语、维语。因此,伊犁的锡伯人 被誉为“天才翻译”。 《察布查尔报》是中国目前惟一出版的锡伯文报纸。
六、饮食
锡伯族大多数习惯日食三餐,主食以米、面 为主,过去食用高梁米居多。面食以发面饼为主, 也吃馍馍面条和韭菜合子、水饺等。受维吾尔族 影响还吃抓饭和烤馕,喝面茶、牛奶和奶茶。肉 食来源主要依靠家庭饲养,多以牛、羊、猪肉为 主。吃肉时,习惯每人随身携带一把刀子,将肉 煮熟后,放入大盘中,自行用刀子切割,然后蘸 盐和葱蒜拌成的佐料。习惯做猪血灌肠。也喜食 用煮熟的猪血,拌成酱状,并配以蒜泥或葱花单 独做成菜肴。冬闲时锡伯族还常进行狩猎,野猪、 野鸭、野兔、黄羊等均是冬季餐桌上常见的野味。 锡伯族还习惯制作各种腌菜。每年秋末,家家都 用韭菜、青椒、芹菜、包心菜、胡萝卜等切成细 丝腌制咸菜,当地称之为“哈特混素吉”,有时 可供全年食用。锡伯族还喜欢在夏季制作面酱以 调味。
第一章 锡伯族概况

第一章锡伯族概况锡伯族,现有17.2万人。
锡伯族人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还有一部分人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周边地区。
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锡伯族人使用锡伯语。
居住在东北的锡伯族人使用汉语。
锡伯文是1947年在满文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
大多数锡伯族人通用汉文。
锡伯族人曾信仰萨满教、喇嘛教,现多已不信教。
锡伯族人自称“锡伯”,汉文则有多种译音和写法,如“犀毗”、“师比”、“鲜卑”、“矢比”、“席百”、“席吐”、“锡伯”等。
锡伯族人自认是中国古代北方鲜卑人的后裔,最初游牧于大兴安岭的东麓,公元4世纪前后南迁至黄河流域建立改权,后来融入汉族。
少数仍然居住在东北嫩江、松花江、绰尔河流域的鲜卑人繁衍下来,成为今天的锡伯族人。
1764年,有1016名锡伯族人被征调到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随军家属2000余人,现在新疆的锡伯族人便是他们的后代。
锡伯族人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
西迁的锡伯族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牧业。
西迁的锡伯族人为保卫祖国,开发建设伊犁河谷,做出了贡献。
第二章锡伯族的节日第一节西迁节锡伯族西迁节是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是一部分锡伯族人从东北各地迁往新疆的纪念日。
为了纪念这次西迁,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西迁节。
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又叫"四一八节"。
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
一、起源西迁节是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人民的民族传统节日。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九年(1764)新疆地处边陲,地广人稀,边防空虚,驻扎伊犁的将军明瑞感到兵力不足,便向清政府请求抽调英勇善战的锡伯族官兵移驻新疆。
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429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
俄罗斯族简介

俄罗斯族简介姓名:魏美娜专业:旅游管理学号:2012510178一、民族概况“俄罗斯”一词起源于欧洲古代一个东斯拉夫部落的名称“罗斯”,俄罗斯族的先民最早居住在欧洲东部,公元1世纪时被罗马史家称为“维勒底人”,他们居住在维斯杜拉河及波罗的海南岸,从事农牧业,公元6世纪时,已有罗斯之称。
10世纪,罗斯大公奥列格控制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周围部落,13世纪,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吞并,归入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
元朝文宗皇帝时,曾征调金帐汗国境内的1万名罗斯军人入大都充扈卫亲军,并赐给土地令其耕种,这是历史上俄罗斯人大批进入中国的最早记载,中国的史书中称他们为色目人。
从14世纪起,俄罗斯人脱离古代罗斯部族,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莫斯科为中心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二、民族语言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使用俄文,使用斯拉夫基里尔字母,共有33个字母,有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别。
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
在社会上,他们都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中,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他们也讲俄语,使用俄文。
俄罗斯族语言的特点是: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种。
辅音又分为清辅音(声带不振动)和浊辅音(声带震动)。
此外,俄语的辅音还可以分为软辅音和硬辅音,二者发音动作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发软辅音时,舌中部需要向上颚抬起。
名词分单数和复数,有词性的变化,有格的变化,动词有式、时、人称、体的范畴。
三、文化艺术1、民族文学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源泉是俄罗斯人的祖先为后辈留下来的口头文学遗产,如歌颂勇士的长篇史诗、童谣、谚语等。
特别在19世纪初,俄罗斯的文学遗产对我国的俄罗斯族的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如加入中国籍的俄罗斯移民伊万写了一部名叫《逃亡记》的小说,主要描述了他们从俄罗斯逃到中国的经历,俄罗斯族女教师曾写过《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一诗,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洽和团结。
2、民族音乐拥有深厚音乐文化传统的俄罗斯人视音乐、舞蹈为生命,无论宗教仪式还是日常喜庆娱乐场合都有歌舞和乐器相伴。
56个民族介绍

中华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20、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22、回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24、京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28、黎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31、满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33、门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35、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38、怒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40、羌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42、畲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43、水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会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48、佤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49、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50、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5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约17万余人,主要从事渔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52、瑶族: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等地,人口1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盘王节、长鼓舞53、彝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657万余人,喜食“砣砣肉”,爱饮“杆杆酒”,舞蹈音乐独具特色,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虎节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肃,人口约1.2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崇尚骑马和射箭,有自己的语言.55、藏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人口459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舞,布达拉宫56、壮族: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人口1555万余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享誉海内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此内容为中国11.3亿人口时的统计。
锡伯族介绍

影片展现了锡伯族崇尚 射箭、精忠报国的爱国 主义精神,并真实地反 映了锡伯族宗教、饮食、 服饰、舞蹈、刺绣等民 族传统文化。 影片《箭乡少女》由国 家一级导演广春兰编剧 执导,在察布查尔锡伯 自治县拍摄,历时4个月 完成拍摄和后期制作。 影片以锡伯族全国射箭 冠军郭梅珍为原型,讲 述了女主角坚韧不拔, 取得了骄人成绩的故事。
食
民 族 礼 仪
锡伯族十分注重礼仪,也有一些禁忌。比 如睡觉时脱下的裤、鞋、袜等不能放在高处; 不能在炕上横卧;不能从衣帽、被子、枕头上 跨过;不能坐门坎或站在门坎,这是对主人的 不尊敬;媳妇不能与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 坐;递刀给别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对方, 忌食狗肉,族内同姓禁六日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女人正
在烙饼,因小儿拉了屎,她手忙脚
乱间用面饼给孩子擦屁股。这一失 误触犯了天条,玉皇大帝决定正月 十六太阳出山时烧毁人类和粮食。 这一决定传到土地神那里,土地爷
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告诉人们,赶
在天兵天将到来之前,人们都要往
脸上抹黑,让玉皇大帝误认为人间
已受蹂躏,从而取消天惩。
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
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 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所以当前也有部分民族
锡伯族迁徙史
16世纪后期至17 世纪初,锡伯族 被满洲统治者征 服,编入了八旗 蒙古和八旗满洲。 在100多年中, 锡伯族人民从自 己长期聚居的地 区分散到许多地 区,被迫进行了 四次大迁徙
琴珍,两条丝弦。演奏时,
将琴抱于怀侧,肘右手指
弹拨。音色介于三弦和东
不拉之间,用于独奏、合 奏和舞蹈伴奏。
锡伯族文字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的西迁节,锡伯语叫杜因拜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