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附中第04讲 秦汉经济-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通史版)之中国古代史
2021版高考历史(人教版通史)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二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拓展①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_长__城___和“直道”。 (2)疆域③②“岭西 南南 :夷 平” 定岭 :开 南并 辟置 “郡 __五_,尺__实道__施__军”事,镇并守在和其行中政部管分理地。区任命官吏。
(3)影响: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4.选官制度:察举制 (1)概况: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选官标准:孝廉。 (3)特点: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5.外戚宦官专权 (1)西汉后期,重用外戚与宦官,政局混乱,国家权力削弱。 (2)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较小,外戚宦官轮流控制朝政。 6.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时期,“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 权,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
2.手工业的进步 (1)概况:汉武帝以后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b.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 a.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b.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c.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 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 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核心论点:秦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文明的传承,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形成、发展。
四、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 ①西汉赵过推广___耦__犁______,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___铁__犁_牛__耕___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 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1单元 中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时空坐标·单元概览][阶段特征]先秦是指秦朝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基本奠定。
[时空坐标][整体感知]政治—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到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最高统治权力传承秩序逐步确立和完善;西周实行分封制,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开始向官僚政治转变。
经济—农业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过渡;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小农经济模式逐渐形成;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并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文学方面,诗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先秦时期的政治[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2.神权色彩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王位世袭制按血缘关系传承王位。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的开端,也是历史的进步。
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3.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核心内容土地和人民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楚等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诸侯权利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1)积极:周朝初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稳定了当时的统治秩序,使周朝的政治文化得以稳定延续。
(2)消极:周朝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是导致诸侯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高考历史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单元复习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高考历史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单元复习教案高考历史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单元复习教案单元二封建国家大一统(秦汉)一、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前221年年秦始皇统一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中国历史,简称秦汉。
此阶段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即封建大一统时期。
其中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多民族国家,西汉巩固了多民族的统一封建国家,东汉是封建统一走向分裂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的政治大一统和专制集权格局,经济的封建农工商结合的自然经济格局,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格局,大开放中心性外交的格局,应用性的科技文化格局基本定型,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一)、政治-封建大一统:大统一和制度形成;1、统一:秦朝顺应历史趋势,完成了中国历史第一次大统一,影响十分深远。
2、制度: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两汉从多方面发展和完善了这一制度。
3、治国思想:治国思想趋于稳定,从法家,道家到改造后的儒家。
(二)、经济-封建经济第一个高峰。
此块属于星号内容,一般情况下高考不考。
适当浏览,特别是生产工具和货币的图。
(三)、民族-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1、秦汉周边生活着匈奴,西域,白越,诸夷等少数民族,大多出于奴隶社会阶段或更早。
2、秦汉采取有效的手段,巩固了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交流,开拓了边疆。
这些手段包括自卫战争,通使联系,经济文化交流,设立管辖机构,和亲等。
(四)、外交-大开放的基本格局1、秦汉形成大开放局面,源于国力强盛,政策开放,军事保障,交通开辟。
2、秦汉在东亚初步形成东亚文明中心,通过两条丝路和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欧洲建立联系。
两条丝绸之路是重点。
3、秦汉和各国进行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处于领先的地位。
(五)、文化-封建文化的高峰1、秦汉的科技领先世界,包括天文历法,地动仪,九章算术,医学等。
2、秦汉的哲学,宗教,史学均有开创性重大贡献。
3、秦汉的文学艺术有鲜明的大一统的时代特征。
山师附中第06讲 秦汉文化-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通史版)之中国古代史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通史版)秦汉史第06讲秦汉文化【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目标】1.儒学如何确立中国封建社会正统主流思想地位的。
2.秦汉科技成就的特点3.理解思想上大一统是为了政治上大一统服务。
【知识整合】一、儒学成为主流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文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内容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感应”等观点。
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③教育: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在中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秦汉科技文化1.科技(特点:实用性强;服务农业社会。
)(1)造纸术①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知识补充】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你知道古人曾经用那些东西作为书写材料吗?殷商时期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其次是青铜器和玉石器。
春秋时期,竹木简牍盛行,丝帛也成为书写材料。
由于简牍笨重、丝帛昂贵,汉代人发明并改进造纸术,纸在我国逐渐普及并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数学:《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杭州二中第04讲 秦汉经济-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通史版)之中国古代史
秦汉史第04讲秦汉时的经济总论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
秦实现国家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发展,灵渠的开凿加强了与越族地区的联系,但秦朝建立后,沉重的兵役、徭役和赋税,超出了人民忍受的限度,激化了矛盾引发起义,二世而亡。
汉初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牛耕技术继续发展,促进了的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为汉武帝的“有为”举措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1. 通过复习,掌握秦汉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历程,分析秦汉盛衰原因和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认识到秦汉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物质基础。
2.正确评价田庄经济。
【知识整合】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①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③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2.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3.地主田庄汉代,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例题】1.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D 田庄是汉代地主阶级经营田地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的人身控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
图片正是对这种田庄经济下的集体生产情形的反映,故D项正确。
2.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
通史版2021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先秦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学案含解析.doc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先秦时期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时间 农耕工具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人们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用01石犁翻土播种石器锄耕 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
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02耒耜、石锄、石犁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1)商周时期懂得了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
(2)03垄作法。
3.水利灌溉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4.经营方式(1)04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小农经济(个体农耕)①开始出现:春秋战国。
05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06土地私有制确立。
07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08基本模式。
⑤评价⎩⎪⎨⎪⎧ 积极⎩⎪⎨⎪⎧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是推动09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消极⎩⎪⎨⎪⎧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要承受沉重的徭役,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容易破产。
5.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商周时期:井田制⎩⎨⎧ ①一切土地属于10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②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 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3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确立⎩⎪⎨⎪⎧①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②法律确认:秦国11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此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为田开阡陌封疆”二 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1.经营形态 (1)01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02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03民间消费的产品。
(3)04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秦汉经济+课件
算缗 商贾、手工业者、高利贷者,都向官府自报资产价值,每值2000钱,纳税一算(120
钱);经营盐、铁铸钱(当时尚未国营)已纳租者,其财产每4000再纳一算,商贾的车一 辆纳两算,船5丈以上纳一算。 告缗
是鼓励知情者揭发商人、手工业者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者的一项政策。凡揭发属实,即 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产的一半。
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
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权力世袭的家族系统。春秋时期的大夫,是“世禄”、“世卿”的家族,故 称为“世家”。世家的形成根据家族权力来源有不同种类,但共性都是宗法封建性的统治 阶层,都具有政治上的统治性和经济上的垄断性。
⑴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 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布贱商令,实行盐铁官营; ⑶在县以上城中设“市”,市坊分开,定时开闭。 ⑷张骞通西域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海上丝路可到达印 度半岛南端。 4.经济政策: ⑴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 息”,促进了经济恢复; ⑵伴随经济恢复,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商人势力日益坐大, 并与地方王侯相勾结,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者强化重 农抑商政策。
直道:主要是为战争服务,北方的少数民族 以骑兵为主,经常袭扰边疆,秦始皇为了快 速地集结部队,于是修了一条快速运兵通道。
五尺道:又称滇僰古道,僰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为连接川滇汉人与 古僰人(先秦时期中原华夏诸族对其西南诸族的统称)修建的。 秦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 筑路《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作者
氾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该书是
2021高考历史考试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4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ppt
被称为“外朝”,演化为执行机构。
3作用:相权被削弱。
3.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1实施: 03 _汉__武__帝___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
区域,每州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
2作用: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防止了
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巩固了国家政权。
4.选官制度——察举制
1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一 秦的大一统 1.秦朝统一 (1)条件 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 01 __兼__并__战__争____统一天下。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 02 __商__鞅__变__法____日益强大。 (2)经过: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于公元前 03 ___2_2_1____ 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04 __中__央__集__权____封建王朝——秦朝,定 都 05 _咸__阳___。
思想根源 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理论,为 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政治根源 新兴地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二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秦统一六国 (1)客观条件 ①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 提供了条件。 ②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主观条件 ①广泛吸引各国贤士。 ②策略得当: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分化离间。 (3)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③地方行政体制:推行郡县制。 a.郡守:主持全郡政务,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 09 _丞__相___ 汇报工作。(郡守,秦官,掌治其郡) b.县令(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2)特点 ①皇帝制度: 10 __皇__权__至__上____,皇位世袭。 ②中央机构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 ③郡守和县令(长)均由 11 _皇__帝___直接任命,实现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 效控制。 (3)影响 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 沿用。 ②易形成暴政,加重人民的负担,破坏社会经济,激化阶级矛盾。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二 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板块二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空定位][阶段特征]1.政治:“大一统”的实现,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时得以巩固。
2.经济: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思想文化: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第3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关联新课标试题角度备考分析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1)2018·海南卷,2:西汉郡县制的作用(2)2017·全国1.高频考点: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
2.备考策略:(1)全面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包括这一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Ⅰ卷,25: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3)2017·海南卷,3:察举制(4)2016·全国Ⅲ卷,25:汉承秦制(5)2015·全国Ⅰ卷,25:汉代外戚干政(6)2015·全国Ⅱ卷,25:汉代地方吏治(7)2015·海南卷,2:秦朝实行郡县制制度的形成原因、主要特点、深刻影响等。
(2)要注意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深刻理解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3)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注意汉代制度与秦制的比较,如中朝、郡国并行等。
福建考情回顾五年高考:没有命题备考分析:建议复习备考,重点掌握秦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加强专制皇权和中央集权的措施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朝统一1.条件:(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3)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山师附中第01讲 先秦经济-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通史版)之中国古代史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分类】一、先秦史(中华文明的起源)二、秦汉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魏晋南北朝史(民族交融和文化交融)四、隋唐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五、五代辽宋夏金元史(民族融合与元的统一)六、明清史(版图奠定与面临挑战)专题一先秦史总论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与风格。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时期。
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百家争鸣是这一变动的思想反映。
【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历史;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如仰韶文化遗址与龙山文化遗址),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加强文明认同。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3. 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4.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和“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5、对先秦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第01讲先秦经济先秦时期的经济图示【知识讲解】一、农业1、生产工具:原始社会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夏商周先是金石并用,后再春秋战国出现铁器并推广。
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如何理解?3.经营方式:集体劳作 ----个体农耕(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落后,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③评价: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民负担沉重,而且十分脆弱。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二课时2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 名师公开课精品课件(31张)
人感应”和“ 君权神授 ”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
2. 综合上述史料,分析说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发
展的深远影响有哪些? 提示:(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符合
时代潮流,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中央集 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2.书法艺术
①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 书写为形式。 (1)主要特点②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 意境 ,具有特殊 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 的 审美价值 。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2)发展演变
字 体 时 间 特 点
甲骨文、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1.纸的发明
①西汉早期发明书写用纸。 (1)概述 改进造纸术,独创“蔡侯纸”。 ②东汉 蔡伦
①在四大发明中, 纸的发明 影响最为久远。 (2)意义②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③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2.手工业
①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 (1)经营 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 形态②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代起, 政府 垄断 煮盐、冶铁等行业。
①纺织业:汉代花色品种多样,丝织品远销 (2)主要 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 丝国 ”。 成就②冶铁业: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 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水排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史第04讲秦汉时的经济总论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
秦实现国家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发展,灵渠的开凿加强了与越族地区的联系,但秦朝建立后,沉重的兵役、徭役和赋税,超出了人民忍受的限度,激化了矛盾引发起义,二世而亡。
汉初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牛耕技术继续发展,促进了的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为汉武帝的“有为”举措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1. 通过复习,掌握秦汉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历程,分析秦汉盛衰原因和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认识到秦汉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物质基础。
2.正确评价田庄经济。
【知识整合】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①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③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2.土地制度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3.地主田庄汉代,随着土地的集中,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例题】1.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D 田庄是汉代地主阶级经营田地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的人身控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
图片正是对这种田庄经济下的集体生产情形的反映,故D项正确。
2.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
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C.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问题探究】材料:汉代田庄是地主组织生产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超经济手段控制众多人口,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
……汉代田庄在汉代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汉代田庄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汉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田庄主是在地方上拥有较强的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名门著姓,控制着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有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乡村教化稳定乡村社会秩序的作用。
由于田庄是一综合经营的实体,具有能够“闭门成市”和自给自足的特性在国家强盛时期。
田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在国家控制无力的情况下,田庄又会成为割据势力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支柱,表现为国家统一的对立物。
田庄对汉代社会所起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汉代国家控制力的大小。
---摘自杜庆余《汉代田庄的历史地位》思考:结合材料评价汉代田庄经济?参考答案:(1)田庄是一种能自给自足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
(2)田庄能有效组织生产、推广农具与技术;推动手工业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
(3)田庄一定程度发挥了乡村教化和稳定社会的作用。
(4)田庄拥有一定私人武装,在国家控制无力的时候,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统一。
4.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①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赢得“丝国”誉称。
(3)田庄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
田庄中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5.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①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达。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的时空有严格限制。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名词阐释】“盐铁官营”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
它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
盐铁专卖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
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流通及商业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经济现象的时空定位【史料探究】“重农抑商”政策下的秦汉工商业史料一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史料二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史料三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晁错《论贵粟疏》[思考](1)根据史料一、二、三,概括秦汉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
(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秦汉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反而没有抑制住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富裕大商人很多,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法律上轻视商人。
(2)①商业利益比农耕大得多,从事商业的人数众多。
②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及封建统治者追求享乐奢侈的生活皆离不开工商业。
③汉代“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促进商业的发展强化训练1.(2020全国Ⅲ卷)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一东汉末年的屯田制【解析】据材料“解决……流民问题。
‘数手中所在积,仓廪皆满’”可知流民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有利于和社会矛盾,故D项:大土地所有制是相对于小土地私有制而言,就是一个地主、领土或资族私人掌握大量土地,据材料“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可知是军屯,结合所学军属于国家所有制,排除A项;材料“解决军粮供应”说明粮食不是用来销售,排除B项;材料“解决……流民问题,说明屯田制有利于减少南迁,排除C项。
【答案】D2.(2018山东文综)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 .开始使用铁器B .注重精耕细作C .尚未推广牛耕D .雇佣关系盛行【答案】B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所以A、C不对;雇佣关系开始出现在明清时期。
所以选B。
3.(2018福建文综)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③昆仑山的冰雪融水不符合实际。
有③的都错了。
4.(2018·全国卷Ⅱ·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B [西汉时期,百姓要交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他们在将粮食换成钱币的过程中遭到商人盘剥,导致其出卖土地而流亡,故选B项。
]5.(2017·全国卷Ⅲ·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C [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凭借其努力和智慧成为郡、县、乡里程度不同的富人,多得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西汉前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
]6.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如“第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栾布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等。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土地集中日益严重C.租佃关系普及深化 D.水陆交通长足发展【解析】答案 B根据材料“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可知,百姓缺乏土地的现象很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土地高度集中,B项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排除A项;租佃关系普及是在明朝以后,排除C项;材料与水陆交通无关,排除D项。
7.A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领先全国【解析】答案 C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末年铁器已在西南地区使用,故C项正确。
仅仅铁器的分布并不意味着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实现,A项错误;仅仅根据材料不能得出铁器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生产工具这一结论,故B项错误;表中内容看不出西南地区冶炼技术水平领先全国,故D项错误。
8.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矣。
”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B.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C.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解析】答案 B“尚复被水旱之灾”说明农业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故A项说法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不能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征,C项说法正确,B 项说法错误,故选B项;材料反映出自然灾害和税收是导致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故D项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