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心理学;是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感觉: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遗忘:识记内容不能再认、回忆或再认回忆有错误。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或集中。
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指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能清楚地察觉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从事的某种活动上。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同时进行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活动,把注意分配在二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与对象上。
注意的转移:指根据任务的需要,有目的,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状态: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激动不安状态,最典型的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3种。
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里特征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挫折:指个体因动机性行为遭遇阻碍所体验的烦恼,苦闷和沮丧等不良情绪。、
冲突:又称动机冲突,指个体心理上同时存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动机而无法同时满足,发生冲突并出现相应挫折感和负性情绪的状态。
能力:指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个性心里特征。
动机:指推动人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气质:个体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该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速度,稳定性,强度,灵活性及指向性等方面。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形:不仅指物质,形体而言,而且还包括形态,行为。
心主神明论:是中医学用藏象学说一元论阐述人体复杂生命活动规律的观点。它认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是“心神”,心里活动也不例外,人体的心里和生理活动均统一在“心神”之下。
五脏情志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关于心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用来阐述心理因素致病的学说。
#应激:个体在察觉威胁或挑战,必须调整或适应环境时的心里与生理状况。
#应激源:指那些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唤起适应和应对反应环境或情境。
应对:指处理应激的策略与方法。
#心里防御机制:个体在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里策略。
#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一组综合征或躯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但在其发生发展和防治过程中,心里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观察法:在完全自然或接近自然的条件下,对个体的可观察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
心理测验:是指在标准的情景下,对个人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类方法。
心里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一种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精神疾病和相关躯体疾病的一种方法。
心里咨询:是在心理方面给人以帮助,劝告,建议和指导的活动。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状态。心里健康:个体能够适应当前的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体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并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心里健康教育:指专业工作者以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而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有专题,有设计的普及性教育。
#护士角色人格: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人们,共同具备并能够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疾病行为:患者显示其病感的行为。
病感:指个体感到有病的主观体验,可由躯体疾病引起,也可由社会心理因素所致。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在特定环境中交感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的过程。
心里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
个性化护理:指目标较明确,针对性较强,用以解决患者的特异性,个性化的心理问题的心理护理。
共性化护理:指目标不太明确,针对性不太强,仅从满足患者需要的一般规律出发,用以解决患者同类性质或共同特征心理问题的心理护理。
有意识心里护理:也可称“狭义的心理护理”,指护士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
无意识心里护理:也可称“广义的心理护理”,指客观存在于护理过程每个环节中,随时可能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的护士的一切言谈举止,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等,无论护士能否主动意识到,都可发挥心里护理的效应。
常模:指某种心理测验在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信度: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通过对测验分数测量误差的计算来估计。
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即测验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的内容,在何种程度上测查了所要测查的内容。反映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治疗者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焦虑情绪,达到消除焦虑习惯的目的。
患者心理:指病人在生病或产生病感后伴随着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反应或心理变化。
#患者角色:又称患者身份,是一个人被疾病的痛苦所折磨,并有治疗和康复的需要及行为,通过患病和康复的过程,与家庭、社会、医务人员之间产生互动。
#焦虑:是对个体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危险或重要事件来临时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
#抑郁:以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的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的消极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