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断层解剖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颅脑断层解剖PPT课件

颅脑断层解剖PPT课件

脑室内部充满脑脊液,具有缓 冲和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脑池的解剖结构
脑池是连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的管道,包括脚间池、交叉池 、鞍上池等。
脑池内部充满脑脊液,具有调节颅内压力和营养脑组织的作 用。
脑膜的解剖结构
脑膜是覆盖在大脑和脊髓表面的薄膜,分为硬脑膜、蛛网 膜和软脑膜三层。
硬脑膜是位于颅骨内表面的薄膜,蛛网膜是覆盖在大脑表 面的薄膜,软脑膜是紧贴于大脑表面的薄膜。
02
颅脑断层解剖基础知识
颅骨的解剖结构
颅骨由。
面颅由上颌骨、下颌 骨等组成,支撑面部 轮廓和保护眼耳鼻喉 等器官。
脑颅由额骨、枕骨、 蝶骨等组成,容纳脑 部并形成颅腔。
脑的解剖结构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 分,负责控制人的思维、感觉和
运动等活动。
颅脑断层解剖的应用领域
医学教育
颅脑断层解剖是医学教育和培训的重 要内容,对于医学生和医生掌握神经 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技能具有重要意 义。
临床诊断
神经科学研究
颅脑断层解剖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 手段,通过观察不同层面的脑组织结 构,可以揭示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
颅脑断层解剖可以用于辅助临床医生 进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如脑瘤、 脑血管疾病等。
颅脑断层解剖的临床应用
诊断颅内病变
颅内肿瘤
通过颅脑断层解剖,可以观察到 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 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手术切 除提供重要参考。
脑血管病变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颅脑断层 解剖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 ,为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脑功能
认知障碍
通过颅脑断层解剖,可以观察到大脑 皮质的萎缩、脑沟加深等改变,有助 于评估认知障碍的程度和类型。

71颅脑断层解剖学(头颈部)PPT课件

71颅脑断层解剖学(头颈部)PPT课件
脑血管造影:
前后位片上,呈“T”形,由M1+A1+C1 组成
侧位片上,C2+C3+C4呈“C”形,即 ຫໍສະໝຸດ 吸部。16.07.2020
19
颈内A的主要分支


1. 眼A ophthalmic A:自C3段发出,经视神经管入影像解
眶。

2. 后交通A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 :自C1 段发出,与大脑后A吻合。
C4, 海绵窦段;
C3, 前膝段,发出眼A;
C2, 视交叉池段(床突上段);
C1, 后膝段,发出后交通A和脉络丛前A。
16.07.2020
15
16.07.2020
断 层 影 像 解 剖
16
16.07.2020
C
断 层 影 像 解 剖
17
T
16.07.2020
断 层 影 像 解 剖
18
断 层 影 像 解 剖
12.脑血管的变异甚多,尤其脑底A环Willis’
circle 16.07.2020 。
13
二、脑的动脉系统
断 层 影

The artery system of brain
解 剖
包括:颈内A系 internal carotid A. S. 椎-基底A系 vertebral-basilar A.S.
矢状
断层标本和矢状断层图像
观察左
表面(有左往右)B超右表面(相反)
3. 冠状断层:冠状断层标本和冠状断层图像
(额状断层) 观察前表面
16.07.2020
4
B超 回声


规律:采用七彩颜色中的

断层解剖学1断层头部ppt课件

断层解剖学1断层头部ppt课件

经扣带回的横断面
1 额骨 2 额上回 3 额上沟 4 额中回 5 额下回 6 中央前回 7 中央后回 8 顶内沟 9 顶上小叶 10 上矢状窦 11 顶骨 12 胼胝体辐射 13 扣带回 14 额内侧回 15 大脑镰
经胼胝体上方横断面
1 额骨 2 额上回 3 额中回 4 额下回 5 中央前回 6 中央后回 7 顶骨 8 枕骨 9 上矢状窦 10 顶枕沟 11 楔叶 12 楔前叶 13 顶下沟 14 扣带回 15 大脑镰
常用术语
1.断层或断面(section):
根据研究目的,沿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 的切片或扫描,即断层标本或断层图像;
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
2.横断面:水平面 一般观测其下表面。
3.矢状面: 一般观测其左表面,超声观测其右表面。
4.冠状面:额状面 一般观测其前表面。
5.回声: 当超声传经两种声阻抗不同相邻介质的界面时,
2.生物塑化技术(plastination) 固定、脱水、真空浸渍、硬化处理。
3.激光共聚焦技术 4.影像断层:电子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超声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单电子反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SPECT)、正电子反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图像
发展前景
1.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 2.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 3.实验断层解剖学研究 4.发育断层解剖学研究
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断层解剖学有以下特点: 1. 能保持结构于原位;准确地显示其断面形态变化及位置关 系; 2. 可由断层重塑整体;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 3. 与临床结合密切。属于边缘学科。 系解、局解→断面解剖学→影像解剖学→影像诊断学。
断层解剖学的研究范围
1.解剖断层----冰冻切片技术(cryotomy) 选材、固定、X线标记、画线、冰冻、切锯。

头部断层解剖PPT课件

头部断层解剖PPT课件

第1、2水平断面:
正中有:大脑镰、上矢状 窦 两侧有: 中央沟,其前方有 中央前回、中央前沟、额 上回;其后方有中央后沟、 中央后回、顶上小叶 内侧;中央旁小叶
辨认中央沟: (1)中央沟为一不被中断 的沟 (2)中央沟较深,在外缘 中份向后延伸,有一条沟 (中央后沟)或两条沟 (中央前、后沟)与之伴
第5水平断面:
侧脑室出现, 前部:胼胝体以前; 中部:胼胝体; 后部:胼胝体以后 (1)前部: 内侧--扣带回,扣带沟 外侧--额上、中、下回 (2)中部:透明隔、尾 状核、白质--辐射冠; 外侧--中央前、后回 (3)后部: 内侧--大脑镰、扣带回、 沟;楔前叶、顶枕沟、楔 叶 外侧--角回、缘上回
第9冠状断面
经过小脑中脚的断面
(1)上部 1)幕上部:大脑 半球上外侧面、颞叶 底面、纵裂与8类似
胼胝体下方:有侧脑 室、背侧丘脑、第三 脑室、后连合 背侧丘脑外:内囊; 海马、大脑脚、内侧 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海马旁回 2)幕下部:脑桥、 延髓、小脑 (2)下部:颞骨岩 部、枕骨、寰枕关节、 寰枢关节、腮腺
(2)下部
1)鼻咽部 2)颞下 3)口腔
第6冠状断面
通过视交叉
(1)上部:中线--大脑镰、 上矢状窦、胼胝体干、大脑 前动脉,扣带沟、回 外侧面--额上、中回,中央 前、后回,外侧沟:大脑中 动脉 颞上、中、下回 侧脑室--尾状核头、内囊、 屏状核 鞍上池:视交叉与蝶鞍之间; 有垂体、动眼神经、滑车神 经、上颌神经、展神经 (2)下部: 1 鼻咽部 2 颞下窝 3 口腔
第8冠状断面
中央旁小叶
通过外耳道的断面
顶上小叶
(2) 下部:颞骨岩部、寰枕关节、寰枢关节、 1)颞骨岩部、 2)寰枕关节、寰枢关节、

头部三维断层解剖PPT课件

头部三维断层解剖PPT课件
①额底外侧动脉 ②中央前沟动脉 ③中央沟动脉 ④中央后沟动脉 ⑤顶后动脉 ⑥颞极动脉 ⑦颞前动脉 ⑧颞中间动脉 ⑨颞后动脉 ⑩角回动脉
第21页/共64页
3)供应范围断面(横断面)
第22页/共64页
大脑中动脉供应范围(冠状断面)
第23页/共64页
(二)椎基底动脉系
1.椎动脉:造影时通常将其分为五段. V1段(横突孔段). V2段(横段),从C2横突孔横行向外. V3段(寰椎段),从V2段外端弯曲向上至寰椎 横突孔. V4段(枕骨大孔段),从V3上端急弯水平向内 再弯向上至枕骨大孔. V5段(颅内段),沿延髓腹侧斜向内上至桥延 沟,与对侧汇合形成基底动脉. 椎动脉颅内主要分支:①脑膜支 ②脊髓前、后动脉③延髓动脉④小脑下后动 脉.
49495050脑池名称大致位置临床意义大脑大静脉池第三脑室后方池内有松果体大脑大v四叠体池四叠体后方幕上下病变可影响该池大脑脚后外有通过视交叉的前后方结构众多脑桥小脑角池脑桥基底部前外侧有通过小脑延髓池小脑扁桃体下方斜坡与延髓之间有通过515126
一 、 脑 血 管
第1页/共64页
脑血管在形态结构和形 程配布上具有以下特点
第59页/共64页
第60页/共64页
第61页/共64页
第62页/共64页
第63页/共6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64页/共64页
小静脉吻合成软膜静脉网,再
汇集成较大的静脉,在软膜走
行一段距离后,穿蛛网膜下隙
注入硬脑膜窦.
第34页/共64页
1.大脑上静脉,有8~12条,收集大脑背外侧面和 内侧面血液,注入上矢状窦及外侧陷窝. 2.大脑中浅静脉,行于大脑外侧沟内,收集大脑 外侧面血液,注入海绵窦. 3.大脑下静脉,有1~7支,收集大脑半球外面下部 和半球下面的血液.

颅脑断层解剖-最全最强ppt课件.ppt

颅脑断层解剖-最全最强ppt课件.ppt
大脑纵裂池 大脑中动脉 脚间池 小脑上动脉
此断面以出现乳头体和鞍上
池为主要特征。此断面上鞍上池
表现为六角形,前方有大脑纵裂
池,内有大脑前动脉;前外侧为
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后 外侧窝池
外侧有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 乳头体和黑质小脑上动脉和滑车神经;后方为 侧脑室下脚和杏仁脚体间池,内有动眼神经。乳头体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钩 侧脑室下脚
脑桥
大脑纵裂池 鞍上平面 CT 像:前 方为大脑额叶 ,双侧 为颞叶 , 中央部为鞍
外侧窝池
上池 ,侧为颞叶海马, 小脑位于后颅凹 ,第 桥池 四脑室居脑桥与小脑
由于骨质伪影太重,CT对脑干、小脑和颅底结构的 观察受到很大限制,颅底附近的小肿瘤,CT常不能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侧脑室三角区
CT
胼胝体压部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内囊前肢 内囊膝部
尾状核头
MRI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颅脑 MRI检查方法
颅脑常规行横断面扫描,根据病变部位辅以 冠状或矢状面,一般中线结构(三脑室、脑干、四 脑室)、后颅窝病变辅以矢状面;颅底、桥小脑角 及天幕附近病变辅以冠状面。垂体及鞍区结构病变 需冠状及矢状面扫描。一般横断面层厚8~10mm, 间隔1~2mm;矢状及冠状面层厚4~5mm,垂体微 腺瘤或微小听神经瘤需采用薄层扫描,层厚小于等 于3mm。

《头颅MRI断层解剖》课件

《头颅MRI断层解剖》课件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 展,MRI技术将朝着更高分 辨率、更快速成像和更精确 诊断的方向发展。
新技术介绍
介绍先进的MRI技术,如功 能MRI、扩散张量成像等, 探讨其在头颅解剖中的应用 前景。
技术挑战与对策
分析当前MRI技术面临的挑 战,如伪影干扰、磁场不均 匀性等,提出相应的解决策 略。
课程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头颅MRI断层解剖知识 ,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课程目标
熟悉常见疾病的MRI诊断 要点。
了解不同断层下的MRI表 现。
掌握头颅各部位的MRI解 剖特点。
01
03 02
PART 02
MRI基础知识
MRI原理
核磁共振原理
利用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在强磁场中的 磁化现象,通过射频脉冲激发和检测 ,产生信号并重建图像。
磁场强度与成像质量
磁场强度越高,成像质量越好,但设 备成本和维护成本也相应增加。
MRI技术
快速成像技术
如梯度回波(GRE)和自旋回波(SE)序列,用于快速获取图像,适用于动态 观察和血流成像。
功能成像技术
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用于评估组织功能和病理生理变化。
基底节
基底节是运动信号的重要中继站,负责产生和传递运动信号。在MRI图像中,基底节呈现为位于大脑深部的结构 ,包括纹状体、黑质和苍白球等。
大脑皮质与白质
大脑皮质
大脑皮质是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负责认知、情感、运动和感觉等功能。在MRI图像中,大脑皮质呈 现为灰质带状结构,表面有许多沟回。
白质
白质是大脑内部的神经纤维束,负责连接大脑的不同区域。在MRI图像中,白质呈现为灰质之间的低 信号区域。

头部断层解剖PPT课件

头部断层解剖PPT课件

--
21
21
11 示意图
10 9 4
7 3
6 5
CT
8 1312
经腮腺的颊间隙横断面
1.颊肌和颊筋膜 2.颊间隙 3.腮腺 4.咽旁间隙 5.胸锁乳突肌
6.二腹肌后腹 7.咽后间隙 8.茎突诸肌 9.翼内肌 10.咬肌
11.颊咽筋膜 12.颈内静脉 13.颈-- 内动脉
22
下颌下间隙: 位于下颌体与 二腹肌前、后 腹之间,内有 下颌下腺及下 颌下淋巴结。
翼突外侧板之间。
➢ 咽旁间隙
–茎突前间隙(咽旁前间隙):在茎突及其诸肌的前方
–茎突后间隙(咽旁前间隙):在茎突及其诸肌的后方
--
18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PPS)
➢ 咽旁间隙又称咽侧间隙(lateral pharyngeal space)、翼咽间隙
(pterygopharyngeal space)或咽翼间隙等。位于翼内肌、腮腺深叶
颞 下 窝 及 其 眶下动脉 血 管 神 经 肌 肉
--
脑膜中动脉 下牙槽动脉
9
翼 静 脉 丛 和 上 颌 静 脉
--
10
The Pterygopalatine Fossa 翼 腭 窝 --
•位置 •相通
11
翼 腭 神 经 节
鼻腭神经
鼻后下外侧支
鼻后上外侧支 翼腭神经节
腭大-- 神经
咽支
鼻后上内侧支
舌下间隙: 位于舌肌与下 颌舌骨肌之间。
--
23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20
--
24
咬肌间隙
Masseteric spa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裂几乎平行 沟内侧为顶上小叶,外侧为顶下
小叶
胼胝体干层面 顶内沟中份横断层面
25
(二)第四脑室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上部大致呈五角形;中部主要呈五角形, 也可呈三角形、新月形;下部呈菱形或 三角形
CT:凹面朝后的新月形或马蹄铁形低 密度区;下部常呈菱形或三角形,前方 为延髓,后方为小脑扁桃体
26
(三)四叠体池与第四脑室在CT轴位扫描图像上的鉴 别
5%的正常人松果体为囊性 上方与大脑大静脉相邻,前下
方为四叠体板及中脑导水管
被膜及来自被膜并深入腺体的 小隔内均有丰富的微血管→正 常松果体增强明显
30
海绵窦
位于垂体窝两侧,内 侧与蝶鞍相邻
包含静脉窦、颈内动 脉以及Ⅲ~Ⅵ对颅神 经的海绵窦段
31
(六)脑室系统正常解剖
侧脑室:双侧额角(前角)、体部、三角区(房 部)、枕角(后角)及颞角(下角)
小脑半球:包括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及小脑后叶 小脑蚓:为小脑中间狭窄的部分 小脑扁桃体:位于蚓垂两旁、延脑背侧面,靠近枕骨大孔
11
小脑上面观
小脑下面观
12
13
14
三、重要结构
半卵圆中心
为横断层面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 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 辐射纤维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 组成,CT、 MRI图像上呈低密度 区。
钩 枕颞沟 海马旁回
枕颞内、外侧回 侧副沟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嗅 脑
前穿质
海马旁回 (前部)
6
7
间脑正常解剖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与两侧 大脑半球分界不清
两侧间脑之间窄腔称第三脑室 分为5个部分:背侧丘脑(丘
脑)、后丘脑、上丘脑、下丘 脑和底丘脑 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2%, 但结构功能复杂 上丘脑--松果体 下丘脑—垂体、视交叉
20
海马
21
垂体
正常垂体前叶为均 匀等信号,其上缘 平直或略凹陷,正 常垂体的最大高度 根据不同的人群有 不同的标准,称之 为“6, 8, 10, 12”(mm)原则
后叶较小,通常为 T1WI高信号
22
四、脑及其被膜的横断层面解剖特点 (一)横断层面上主要脑沟的识别
1.中央沟
沟的深度和方向 有1或2条伴行的沟 中央前后回的厚度 沟的位置,上外侧面
髓突 大脑半球的髓质除在中间
部形成集中区域外,还向外周延 伸出一些条索状的突起结构称髓 突。
15
基底节
基底节:是位于大脑 半球基底部的厚的灰 质黑团。包括尾状核、 豆状核(壳核和苍白 球)、屏状核及杏仁 核簇;尾状核与壳核 合称新纹状体,苍白 球为旧纹状体
16
基底节
17
胼胝体
胼胝体: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巨大白质联合, 构成侧脑室体部和额角的顶
8
脑干正常解剖
中脑、桥脑和延髓的合称 中脑:上界是间脑的视束,
下界为桥脑上缘。 桥脑:上缘与中脑的大脑
脚相接 下界借延脑桥脑沟与延
脑分界 延脑:腹侧面分解标志--
延脑桥脑沟 背侧面分界标志—髓皱 下界平齐枕骨大孔与脊
髓直接相连
9
脑干腹侧面
脑干背侧面
10
小脑正常解剖
位于颅后窝,在延脑和桥脑的背侧,后上方隔着小脑幕与端脑枕叶底面相对, 前下方借小脑三对脚分别与中脑、桥脑及延脑相连。
头部断层解剖
1
一、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
1、眦耳线(眶耳线)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 线,颅脑横断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2、Reid 基线(人类学基线)为眶下缘至外 耳
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常以此为准 制作。 3、上眶耳线 为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门中点的连 线,经该线的平面与颅底平面一致。 4、Frankfort平面 为眶下缘和左、右外耳 门上缘组成的平面。接近于Reid基线平面。 5、连合间线 (AC-PC线) 为前连合后缘中点 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脑立体定位手术 和X刀、γ刀治疗多以此线为准。
外形 层面高低 周围结构
27
(四)中脑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自前向后分4部分 大脑脚底 黑质 中脑被盖 顶盖
乳头体层面
下丘层面
28
(五)小脑幕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窦汇以上“Y”形 窦汇层面“V”形 窦汇以下,“M”、
“八”
29
松果体
松果体:位于四叠体池内, 可能为内分泌腺体
通过松果体柄连于第Ⅲ脑室顶 的后部,柄分为上脚和下脚, 中间夹着松果体隐窝。上脚连 于缰连合,下脚连于后连合, 其内均含有神经纤维
Insular lobe
4
Sulci and gyri of medial surface 扣带回 胼胝体沟胼胝体中央旁小边叶缘支 顶枕沟
扣带沟
楔叶
距状沟

舌回
海马
海马旁回
齿状回
边缘叶 胼胝体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外周、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 和齿状回等形成一弧形结构称边缘叶。
5
Inferior surface
第Ⅲ脑室:位于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为一狭 窄的空腔,经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经导水管与 第Ⅳ脑室相通。室间孔位于前连合上方几毫米处。 第Ⅲ脑室前壁为前连合和终板,底为下丘脑和丘 脑下部组成(矢状面可见视交叉上隐窝和漏斗隐 窝),顶为中间帆,后壁为后连合及松果体隐窝
由前向后分为四部分:前下细薄的嘴部、前面弯曲的膝 部、较长且平直的体部和后端膨大的压部。嘴部向下延 伸与终板相连
胼胝体辐射:经过胼胝体的纤维束呈扇形向两侧半球投 射
18
胼胝体膝部 胼胝体压部
19
海马结构
海马结构:属于古皮层,包括海马、齿状回和下托等灰质 成分以及海马槽、海马伞和穹隆等白质纤维 海马也称Ammon氏角,位于侧脑室颞角下部,冠状面 呈C形,并与齿状回相连共同构成S形。海马头部较饱 满,其纤维向内后方聚集,形成海马伞,进一步向后与 穹隆脚相延续并通过穹隆最终止于乳头体
前2/5与后3/5交界处
顶内沟下份横断层面
23
2.外侧沟
与岛叶皮质相垂直的脑沟 与蝶骨大翼突起相对应
胼胝体压部横断层面 前连合层面
24
3.顶枕沟
出现在中央旁小叶消失至胼胝体 压部出现之间的层面
内侧面,自内侧向外侧横行深沟 沟的前方楔前叶,后方楔叶
4.顶内沟
出现在顶枕沟上部的层面的应用解剖
外形
在CT、MRI图像上, 正常脑沟的宽度不 超过5mm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沟
3
Five lobes
Frontal lobe 额叶 Parietal lobe 顶叶 Temporal lobe 颞叶 Occipital lobe 枕叶 Insular lobe 岛叶
Parietal lob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