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专有名词解释
毛概复习资料——超全

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是要在 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辨析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观点正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 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 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 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 性的社会形态。 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 并举;积极采取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 方法进行改造。 2、简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 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 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 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使广大劳动人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使占世 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 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 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 第四章 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 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 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认识社 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 展生产力;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 成;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 执政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 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 设社会主义。 3、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 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名词解释1——精选推荐

1、名词解释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思想成果论,它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相统一的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典范。
是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难事业,它是发展着、完善着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理论、建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3、三三制政策: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政权政策,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
4、有理有利、有节的三项原则:指自卫原则、胜利原则、休战原则。
5、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现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6、二五减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就是在原地租的基础上减少百分之二十五。
扶助农民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实行交租交息,保存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
7、三位一体的政策和策略: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只有争取到了中间势力,才能真正孤立顽固势力,在这个策略中,发展进步势和是最根本的,争取中间势力是关键的一环。
8、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9、一化三改:。
毛概复习提纲

毛概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实事求是P13/P30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或“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过渡时期总路线P69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9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毛泽东思想P6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9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8、生态文明建设P202(1)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2)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方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毛中特复习资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改造: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一般来说,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在三者的相互关系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人民当家作主是政治基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任务。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

[笔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字体: 小中大 | 打印发表于: 2008-6-14 07:10 作者: soyu86 来源: 紫金香36个共和国史名词解释1.《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它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纲领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政策的总原则.规定人民的权利和国民的义务.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年部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统一全国财经管理:为稳定物价,恢复和发展经济,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这三个"统一",使全国的财力,物力集中于中央,这对于平衡收支,稳定物价,扭转财政经济的困难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到1950年4,5月间,全国财政经济便实现了初步的统一,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基本上结束.这标志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不要四面出击":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党内有些人"左"倾急躁情绪滋长,主张四面出击,幻想一举消灭资本主义,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对此,毛泽东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作的《不要四面出击》讲话严厉批评了这种主张,指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党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要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主要的敌人,即"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这一方针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的任务,起了重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题库正式版

中国人民共和国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共同纲领》(P7~8):(1)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2)内容:首先,它规定了新中国建国初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它的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其次,纲领规定了国家政权机关、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政策的总原则。
第三,规定人民的权利和国民的义务。
(3)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年部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过渡时期总路线(P48):1952~1953年毛泽东在新中国建设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历史的必然,但也有追求速度过快的历史局限性。
3、统购统销(P57~58):1953~1957国家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面对1953年起严峻的粮食购销形势,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农村实行粮食征购,在城市实行粮食定量配售的方法,叫做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政务院发布《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12月初全国开始实行。
意义:这一政策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对私营粮食行业的改造,并带动对其他工商业的改造,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中重要的一步。
4、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最新-高中历史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及过渡时期总路线教材精解素材 精品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及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初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我们在讲到这段内容时,很多学生对什么是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应从何时开始理解不清;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有关问题也理解不了,甚至产生了误解。
为此,特作如下简要分析。
一、关于过渡时期传统的观点,通常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称为过渡时期。
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过渡时期,一是由这一时期特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过渡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1949年我国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在这一社会中,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上是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并存。
而其中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仍占很大的比重。
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份,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
所以说建国后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渡的阶段。
就其整体而言,不完全是社会主义的,但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分开。
我们承认这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同我们把新中国成立后称为社会主义国家也不矛盾。
说过渡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的方向而言;说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没有根本的区别。
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表现决定的。
第一,社会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唯一经济基础。
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9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含解析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从市场经济走向计划经济时代【阶段特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实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三大民主制度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中国建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随之开始一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工作完成,公有制占据绝对主体地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扫盲教育提高了国人的文化教育水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指导。
【主要表现】1.政治(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纪元。
(2)逐步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外交上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实施“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政策。
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行“一化三改”;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3.思想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
【重点关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真题再现】1.(2021浙江卷·14)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答案】B【解析】《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新中国初期的施政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选B项;1949年10月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排除A项;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排除C项;1982年宪法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D项。
近代史名词解释之理论

理论41.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
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
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49.“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对法国的侵略始终主和。
他认为,如果中国与法国开仗,就是与法国“失和”(《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4),而中国一向“兵单饷匮”,“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论海防兵单未可轻言战事》);中国若与法国开仗,即使“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一处战胜未必各口皆守”,“兵连祸结”,动摇全局。
李鸿章的民族投降政策遭到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官僚的反对,指责他“诚不知是何肺腑”(《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7),“舆论均集矢鸿章,指为通夷,致比诸秦桧、贾似道”(《中法兵事本末》),要求“立予罢斥”。
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
俄国联合法、德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
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体西用“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在洋务运动时期,对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对于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起着标新立异的积极作用,是一种反对守旧排外、提倡文化革新的文化新论。
清末“新政”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从1901年到1905年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包括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各省设武备学堂、停止一切科举考试等,以缓和国内矛盾,巩固其封建统治;但某些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因而也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到来。
中国现代史通史复习过渡时期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2)
3.含义: 含义: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 4.实质和方向:社会主义社会 实质和方向: 5.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6.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领导阶级: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一、 政治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课、第2课; 第八单元第3 第八单元第3课;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课 选修四第五单元第4 选修四第五单元第4课、第5课) 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情况: (1)情况: 对农业、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农业:互助组→初级社→ 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低级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低级国家资本主义→ 意义: (2)意义: 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20 20世纪中 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20世纪中 国历史上深刻社会变革
政治: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一、 政治: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课、第2课; 第八单元第3 第八单元第3课; 选修四第五单元第4 选修四第五单元第4课、第5课)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政协会议和《共同纲领》 (1)新政协会议和《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全国大陆的解放 刘伯承、邓小平率军解放西南, 刘伯承、邓小平率军解放西南,为和平解放西藏 做了大量工作
[重点分析] 重点分析] 分析
2014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过渡时期(1949-1956)

2014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过渡时期(1949-1956)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过渡时期(1949-1956)一、阶段特征:本单元讲述了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分为两个阶段,即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阶段,1953年至1956年一化三改阶段。
(1)经济上——从多种经济并存到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①恢复经济阶段:采取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和民主改革生产改革等手段,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空前好转;②三大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③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任务超额完成,以东北重工业为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2)政治上——从多个阶级并存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①新中国成立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新政协起到了临时权力机关作用。
《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②巩固政权:通过解放全国领土,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巩固了新生政权;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3)外交上——从半殖民到大国姿态步入国际舞台:①新中国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宣告半殖民的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③和苏联等多国建交,以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参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初步展现了大国外交的风范。
(4)近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阶段:①经济上:一五计划的成就为初步社会主义工业奠定基础,初步形成国民经济的体系;②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人大和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
毛概名词解释(修订版)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性。
3、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初级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就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6、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明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倍,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长总值再增加一倍,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国家8、人民明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明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9、名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名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保证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1、基层明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治机关、企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明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明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2、“一化三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
4、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6、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七决定性作用。
7、民主——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9、和谐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10、人民——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1、时代主题——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2、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第8讲 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

了重大贡献。
历史二轮复习
2.经济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和城市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在 范围上不断扩大,在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立体对外开 放格局。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
,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思想与文化上
(1)理论成果: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体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改革 开放的历史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解决
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 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系。“文革”使民主和法 制遭到粗暴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2)外交成就:建国初期,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
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取得
一些重要成果,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在国际 上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中国
阶段特征
政治上
表 现
经济上
文化上 社会 生活上
历史二轮复习
【主干知识】
开放前)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开始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社会主义 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
历史二轮复习
1.政治上
(1)民主政治:建国初期,中共立足国情,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
程。
——何正斌《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
历史二轮复习
解说:材料从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角度看 待近代以来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了多元文明
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3课 向社会主义过渡
过渡时期的含义: 是指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 历史阶段。即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 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过渡时期总路线: 基本内容: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1、“一五计划”何时开始?基本任务?举例 说明在此期间我国取得的成就(P19-21) 5 2、什么是“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怎样 改?何时完成及其完成的意义?(P22-23) 5 3、为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间、 会议、主要内容及意义?(P24) 5
学习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
3.(2010· 济源模拟)广告是一种销售形式,它 推动人们去购买商品或接受某种观点。以下 广告语中宣传的产品出现最早的是( ) A. 坐解放车,走中国路。 B. 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
宝成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康藏公路
青藏公路
鹰厦铁路
5.建设成就:
六工厂建成投产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钢三大工厂(大型轧 钢厂、无缝钢管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 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四公路建成通车 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康藏公路 二铁路建成通车 二油田 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克拉玛依油田;玉门油矿 一大桥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
学习目标:知道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7.民主政治着手抓,一九五四制《宪法》, 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掌权治国家。 “一九五四制《宪法》”的会议是 ( )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学习目标:知道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推荐)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推荐)第一篇: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推荐)名词解释:第一章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经的阶段(即从1956年我国进入这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通过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第二章名词解释: 1.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混合所有制经济:由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不同方式投资形成个人财产,由企业法人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
(主要类型有股份制企业、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及企业集团、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等。
)3.按劳分配: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劳动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
4.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来分配社会财富。
简答题:1.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权?两者有什么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指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通过生产资料形式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权:生产资料所以制在权利关系和法律上的反映,具体包括狭义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所有制与所有权是两个密切相关的不同范畴。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经济制度,是一个经济范畴;所有权是指财产归谁所有的法律制度,是一个法律范畴;就历史顺序而言,所有制先于所有权存在。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经济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一定的所有权;所有权反过来又积极作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维护、巩固和发展所以制的重要功能。
2.谈谈你对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
过渡时期指的是从年新中国成立到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正常时期,顺利完成民主遗留问题时期。
(-年底)
1、年平抑全国物价和统一财经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正常与发展。
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年明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提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
2、年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逐步进行三大改造
3、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在“一化三改”两者关系中,国家工业化就是总路线的主体;三小改建就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同时实现国家工业化之手段(“两翼”)。
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小改建为两翼,二者就是相互适应环境,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逐步地改变生产关系,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显然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有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质就是处置不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并使生产关系适应环境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进步。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名词解释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名词解释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阶段中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根据马克思列
宁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依照中国的具体情况,来
确定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路线、方法和步骤的。
过渡时期总路
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明确规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民开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专有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专有名词1、土地改革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
2、农村互助合作运动造。
背景链接:全国在1953年春天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应该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也就是说在整个过渡时期要实现“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三改”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1、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1、个体手工业是以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从事商品生产的一种个体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2、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底,(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全国领 土的基 本解放 巩 固 政 权 的 斗 争 三反、 五反运 动
华南.西南:追歼 残敌;新解放区: 大规模剿匪;西藏: 和平解放(滇.康)
抗美援 朝保家 卫国
土地改 革运动 镇压反革 命运动
1950.10-1953夏; 目的:保家卫国; 意义:P92
1950.夏-1952底; 文件 ;特点; 意 义:P92 3点 概况、结果 P93 三反:范围.内 容.意义 五反:范围.内 容.意义
表 商业物资缺 现 乏,通货膨 胀
国 民 经 济 的 恢 复 和 初 步 发 展
统一财经:由中央集中统 一管理(作用) 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公 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农业(互助合作.兴修水利. 发展生产);工矿企业(① 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② 增产节约和技术革新运动)
人民生活十 分困苦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有 计 划 的 经 济 建 设
过渡时 期总路 线 第一个 五年计 划 实行三 大改造, 建立社 会主义 的经济 基础
目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内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农.手.资的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1953—1957
存在 问题
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有步骤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 手工业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严峻的经济形势严峻的经济形势长期的战争破坏国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工农业下降交通运输阻塞商业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原因表现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性质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 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政治上反动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新生的人 民政权日益巩固; 经济上由国营经济领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社会主义成分不断取得胜利,三大改造完成后,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专有名词
1、土地改革
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
2、农村互助合作运动
造。
背景链接:
全国在1953年春天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
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
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
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应该
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
也就是说在整个过渡时期要实现“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
展生产力。
“三改”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1、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1、个体手工业是以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从事商品生产的一种个体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2、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底,(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
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背景链接: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过渡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具有两面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相应也具有两面性。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
在经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一系列从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实行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共23亿余元)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
这就使得私股与生产资料的使用权相分离,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运用。
定息停付后,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至此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二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5、新民主主义经济(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是由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大致分为五种,即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个体经济,资本本义经济(包括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公私合营以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出现在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期)。
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使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新民主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