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气道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气道狭窄
咳嗽
患者经常咳嗽,且痰液粘稠不易咳 出。
喘息
患者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喘息 声,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呼吸。
诊断过程
病史采集
医生详细询问了患者的 病史,包括家族病史、 个人生活习惯、工作环
境等。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 的体格检查,包括听诊、
触诊和叩诊等。
医生建议患者进行胸部X 光和CT检查,以进一步 了解肺部和气道情况。
物理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并注意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药物无法缓解的气 道狭窄,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包括激光切除、球囊扩 张、气管内支架植入等,可以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法。
手术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患者需要了解手术风险和预
CT扫描
总结词
CT扫描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 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气道狭窄 的位置和程度。
详细描述
CT扫描通过多层螺旋扫描技术,能够 获取气道的三维图像,有助于医生更 准确地判断狭窄的位置和程度。
支气管镜检查
总结词
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气道内部情况,是诊断气道狭窄的金标准。
病例讨论:气道狭窄
目录
• 病例介绍 • 气道狭窄的原因 • 气道狭窄的诊断方法 • 治疗方案 • 病例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01
患者姓名:张三
02
年龄:35岁
03
性别:男
04
职业:办公室职员
症状描述
呼吸困难
患者在活动或休息时都感到明显 的呼吸困难,尤其在夜间更为严
未预料困难气道病例分析
气短等症状
4. 发热:患者体温升高,可能伴有寒战、 乏力等症状
5 . 肺部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等检 查显示肺部异常,如肺炎、气胸等
诊断过程
患者主诉:呼吸困难、 胸闷、咳嗽等
A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生化检查等
C
诊断结果:未预料困 难气道病例
临床经验教训
01
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 既往病史、过敏史等
03
制定详细的气道管理计划, 包括气道评估、气道管理策 略等
05
及时调整气道管理策略,根 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02
仔细评估患者气道情况,包 括气道解剖结构、气道功能 等
04
加强团队协作,包括麻醉医 生、外科医生、护士等
06
总结临床经验,提高气道管 理水平,减少未预料困难气 道病例的发生
解剖适应性: 如患者年龄、 性别、体重等 因素对气道解 剖的影响
病理因素
2019
呼吸道疾病:如 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哮喘等
2021
麻醉药物反应: 如过敏反应、 呼吸抑制等
01
02
03
04
解剖结构异常: 如先天性气道畸 形、喉部肿瘤等
2020
神经肌肉疾病: 如肌无力、神经 肌肉接头疾病等
2022
操作因素
气管插管后管理:确保气管 插管位置正确,保持气道通 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 时调整气管插管参数
辅助工具应用
喉镜:用于,
保证通气
呼吸机:用于辅 助呼吸,维持患
者生命体征
吸痰器:用于清 除气道分泌物,
保持气道通畅
4
总结与启示
《病例讨论气道狭窄》课件
根据病因,气道狭窄可以分为先天性、 炎症性、肿瘤性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气道
狭窄。
根据狭窄程度,气道狭窄可以分为轻度 、中度和重度。不同程度的狭窄对气流 的影响程度不同,重度狭窄可能导致呼
吸困难甚至窒息。
气道狭窄的病理过程
气道狭窄的病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进 展阶段和结局阶段。
进展阶段是在炎症和增生基础上,发生更严重的组织损 伤和修复过程,导致气道狭窄的加重。
06
病例讨论总结
病例讨论重点
01
02
03
04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病史等。
症状表现
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 的描述。
诊断依据
通过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测试 等手段进行诊断。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手术治 疗等手段的介绍。
病例讨论难点
鉴别诊断
并发症处理
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及 依据。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 预防措施。
治疗方案选择
针对不同病情的治疗方案选择及利弊 分析。
对临床的启示与建议
01
提高对气道狭窄疾病的 重视程度,做到早期诊 断和治疗。
02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 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自 我管理能力。
03
针对不同病情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注重综 合治疗和多学科协作。
呼吸功能锻炼可以通过加强呼吸肌的力量和协调性来改善 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家庭氧疗对于缺氧的患者有一定的帮助,可以提高患者的 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其他治疗手段的优点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 的方法进行治疗,且风险较低。
困难气道管理病例报告
➢脑梗塞病史1年,无显著后 遗症。
2
2/23
1.2
➢心电图:窦性心律,ST段、T
辅
波异常。
助
➢X线:主动脉硬化。
检
➢化验检验:血常规、凝血时
验
间、血糖、肝、肾功效、离
子均无显著异常。
困难气道管理病例报告
3
3/23
2
麻
醉 管
2.1 术 前
理评
定
困难气道管理病例报告
✓ 喉镜 ✓ 硬质可视插管镜 ✓ 纤支镜 ✓ 可视插管型喉罩 ✓ 气管导管、管芯、表麻喷壶等。 ✓ 气管切开器具。
8
8/23
2.3 插 管 前 准 备
困难气道管理病例报告
2.3.2 麻醉诱导期方案
A. 使用普通喉镜,保留自主呼吸,镇 静、表麻下经口明视清醒插管。
B. 假如清醒插管失败,面罩通气良好。 采取丙泊酚、短效肌松剂诱导,使 用普通喉镜、硬质可视插管镜或纤 支镜插管。
23
23/23
困难气道管理病例报告
2.2.4 气道评定指标:
✓ 张口度:小于2.5cm提醒置入 喉镜困难。
✓ 头后仰度:小于80°提醒插管 困难。
✓ 颏甲距离:小于6.0cm提醒插 管困难。
✓ Mallampattis分级:Ⅲ~Ⅳ 提醒插管困难。
7
7/23
2.3 插 管 前 准 备
困难气道管理病例报告
2.3.1 气管插管前用具准备
困难气道管理病例报告
2.2.1 围手术期主要风险为:
✓ 气管插管失败,难以用其它伎俩 建立人工气道,继而危及生命。
✓ 手术毕拔管后,呼吸道阻塞难以 自主通气,继而危及生命。
困难气道的麻醉——【病例讨论总结】
困难气道的麻醉——【病例讨论总结】困难气道的麻醉1、困难气道的分类:1)困难通气,即一个有经验的、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的氧和或正常的通气。
2)困难插管,即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使用常规喉镜正确地进行气管插管时经三次尝试仍不能完成。
2、困难通气解决方案:1)口咽、鼻咽通气道2)两人合作通气3)喉罩4)气管食管联合导管5)硬质支气管镜6)有创气道7)环甲膜穿刺高频通气3、困难插管解决方案:1)气管导管引导器(Bougie)2)可视喉镜3)灯杖4)纤支镜引导插管15)清醒插管(可视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6)逆行气管插管7)不同型号的喉镜片8)经鼻或经口盲插9)有创气道4、清醒插管施行气道麻醉的准备工作:1)止涎:阿托品0.5-1mg,iv/im2)镇静:避免过度镇静,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芬太尼,咪唑安定3)局麻药:可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浓度2-4%,2-5min达作用高峰,维持30-45min,安全剂量3-4mg/kg体重)4、气道神经支配:1)鼻腔:腭神经(来源翼腭神经),前筛状神经(来源嗅神经)2)咽侧壁、扁桃体、舌后1/3、会厌舌面:舌咽神经3)会厌及远端气道:迷走神经5、气道反射:1)咽反射、呕吐反射:传入舌咽神经,传出迷走神经2)声门关闭反射:传入喉上神经,传出迷走神经3)咳嗽反射:感受器位于咽部和气管,传入迷走神经,传出迷走神经。
16、气道麻醉的方法1)鼻腔:缩血管药和局麻药棉条填塞2)雾化吸入3)喷雾装置4)Spray-as-You-Go 技术(随动随喷技术)5)神经阻滞:●舌咽神经阻滞:口内入路(局麻药注射及纱布浸润),茎突入路●喉上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环甲膜穿刺:超声引导下可见舌骨、甲状软骨、喉上动脉、喉上神经及环甲膜7、上、下气道梗阻的临床表现:1)上呼吸道梗阻:肺内负压增高,临床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体征:三凹征2)下呼吸道梗阻:呼出不畅,临床表现呼吸性呼吸困难,体征:哮鸣音8、呼吸音:1)支气管呼吸音:●呼吸时气流在声门、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音调较高,音响较强。
未预料困难气道病例分析课件
对于存在困难气道的患者,应尽 早采取措施如气管插管等来改善 呼吸功能,避免因缺氧等原因导 致严重的并发症。
03
困难气道处理
处理方法
评估
对患者的气道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张口度、颈活动度、甲颏距离等。
准备
准备合适的喉镜、插管设备、面罩等。
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处理策略,如直接喉镜、光棒、纤维支气管镜等。
处理过程
01
02
03
直接喉镜
使用直接喉镜对患者的口 腔、咽腔进行检查,观察 喉部结构,寻找声门。
光棒
使用光棒引导插管,通过 光棒的光源和软质管道, 将气管导管插入患者气管 。
纤维支气管镜
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患者 的气管进行检查,观察气 管内情况,寻找声门。
处理结果
成功
成功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恢 复。
处理复杂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 、性别、既往病史和症状 表现等多个因素,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并发症多
由于患者多存在基础疾病 ,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并 发症,如心脏疾病、肺部 感染等。
病例处理经验教训
提高认识
对于未预料困难气道病例,应提 高认识,加强诊断和鉴别诊断能
力。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
加强沟通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了解患 者的病情和需求,提高患者的治
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团队协作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确保 治疗方案的有效实施。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02 03
文献名称:《困难气道管理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出版年份:2013年
THANKS
【临床病案分析】气道管理和困难气道
临床病例一
• 再次面罩加压给氧,但通气效果较差,SpO2有降 低趋势,此时接到求助的上级医师赶到,插入喉 罩后通气得到改善 • 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楚后,在表面麻醉慢诱 导下经口用硬纤维喉镜完成气管插管
问题
• 麻醉诱导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有何不妥? • 急症气道出现的原因分析? • 出现急症的应对措施是否妥当?有无其他替代的 方法?
困难气道推车的装备和处理
• 每个麻醉科都应有一个以上困难气道设备车 • 麻醉医师处理困难气道时应选择自己最熟悉和有 经验的技术和方法
已预料困难气道处理方案
• 对预知气道处理困难的病人,麻醉医生应事先拟定插管方案 • 首先考虑可能发生的问题: • 插管困难 • 通气困难 • 病人难以配合 • 其次确定基本处理方法及可行性: • 最初插管应用非外科技术或外科技术 • 试插期间是否保持自主呼吸 • 清醒插管或全麻诱导插管
临床病例三
• 1.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的途径和方法如何选择? • 应采用清醒表麻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口或经 鼻)气管插管,口咽和气管内表麻可在口咽部神 经阻滞及纤维支气管镜的吸引孔道喷射局麻药来 完成
临床病例三
• 2.人工气道建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 术前仔细向患者解释操作步骤,以期在操作中获 得患者的配合 • 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调控操作中的心血管反应 • 尽管气管最狭窄处的直径为5mm,但由于肿物的 质地有一定弹性,故可选择粗于5mm的气管导管, 如内径6.5或6.0的气管导管 • 选用加强型气管导管,避免肿物压迫造成人工气 道狭窄梗阻;导管尖端应越过气管狭窄处
清醒气管插管
Key points
• 充分评估患者气道情况,麻醉诱导前做出气管插 管的方案 • 需要特别注意的患者状况:舌根部的损伤、最近 出现的声音嘶哑,上呼吸道梗阻,睡眠呼吸暂停 • 困难气道评估的核心:张口度、下颌前伸幅度、 头后仰程度
未预料困难气道病例分析
麻醉过程
▪ 19:25 患者入手术间,开放静脉通道,行常规监测:BP 128/80 mmHg,P 82次/分,R 19次/分,血氧饱和度(SpO2)95%。
▪ 19:45 预充氧后行全麻诱导:静脉推注盐酸戊乙奎醚1 mg、咪达 唑仑3 mg、舒芬太尼30 μg、依托咪酯20 mg、顺阿曲库铵12 mg,3 min后,患者下颌松弛,进行气管插管。
追问病史
▪ 第一次手术:既往患有寰枢关节脱位、小脑扁桃体疝,于2010年 在北京301医院行手术治疗,在全麻气管插管下做的经口齿状突 切除术。
追问病史
追问病史
▪ 第二次手术: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伴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痊愈 出院,未见呼吸困难。3个月后,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后路环针融 合术(髂骨移植)。
病例介绍
▪ 既往史:患者平素体健,无既往疾病史;有颈椎间盘切除伴椎板 切开术既往手术史;无既往传染病史;无既往外伤史;无既往输 血史;无既往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入院情况
▪ 体格检查 ▪ 体温(T)36.4 ℃,心率(P)84次/分,呼吸(R)21次/分,血
压(BP)99/62 mmHg,鼻中隔偏曲,通气差,黏膜充血、水肿, 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附着,鼻腔内可见淡粉色荔枝样新生物,鼻 甲肥大,未发现其他阳性体征。
▪ 外伤后:2017年,患者因外伤后出现上肢肌力减退,呈共济失调 步态,张口度受限,不能长时间平卧,进食有哽噎感。诊断为颅 底凹陷、环枕融合并颈髓受压。
追问病史
追问病史
▪ 重新进行气道评估
追问病史
追问病史
追问病史
该患者是否存在颅底凹陷导致的困难气道? ▪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曾经报道
插管经过
▪ 麻醉诱导后,面罩通气阻力较大,双侧胸廓起伏度较小, SpO2 99%~100%,使用普通喉镜暴露声门困难,看不到会厌和 声门,试插3次均未成功,继续托下颌面罩正压通气,紧急求助上 级医师。
插管失败与困难气道病例分析护理课件
插管失败与困难气道护理案
05
例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患者因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由于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插管技术,成功完成插管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案例二
一名困难气道患者,经过多次尝试仍无法成功插管,医护人员采用新型插管工具,成功建立气 道,确保患者呼吸通畅。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名患者因插管操作不当导致喉 头水肿,无法进行有效通气,最 终因窒息死亡。
术中护理配合
协助医生操作
在插管过程中,协助医生 调整患者体位、暴露声门 ,确保插管顺利进行。
监测生命体征
在插管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 、血压、呼吸等,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记录护理记录
详细记录插管过程、患者 反应和护理措施,为后续 护理提供依据。
术后护理要点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 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
THANKS
感谢观看
排除因其他原因导致插管失败或困难气道的病例 ,如呼吸道异物、喉部肿瘤等。
病例收集方法
01 回顾性研究
收集近五年内所有插管失败与困难气道病例的资 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插管过程、插管失败原 因、处理措施等。
02 现场调查
对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进行现场调查 ,了解插管失败与困难气道病例的实际情况,并 收集相关资料。
并发症
喉部损伤、呼吸道出血、 肺部感染等。
插管失败与困难气道护理措
03
施
术前评估与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 呼吸道情况等,评估插管 难度和风险。
准备插管工具
呼吸困难病例讨论
转归情况
3.1循环好转 3.4脱机拔管 3.6转心内科 4.9室颤抢救无效死亡
谢谢!
SVRI(1760-2600)
PVRI(45-225) RVSWI(4-8) LVSWI(44-68) SHg) MPAP(11-16) PAWP(6-12) 376
↑↑
5 13 ↓↓↓ 66%
↑ 27 ↑ ↑
参数解读
1、右心: CVP:14↑、 MPAP: 37 ↑ ↑ RVSWI:5 提示:右心前负荷足够或过多,后负荷明显升高, 做功尚正常 2、左心:PAWP: 28 ↑ ↑ MAP:88mmHg, LVSWI:13↓ ↓ ↓ SVRI: 3200↑↑ 提示:左心前负荷过多,后负荷增加,做功减小,提 示左室心肌收缩力下降存在收缩功能衰竭。
心电图
入院诊断
•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症?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 心房颤动 • 2.重症肺炎? • 3.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 4.股动脉切开取栓支架植入术后;
入院治疗情况
• 1. 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 • 2. 建立基本血流动力学检测: 深静脉置管; 有创动脉血压。 • 3. 头孢他啶抗炎; • 4. 左卡尼汀(可益能)营养心肌,乌斯他丁抑 制心肌抑制因子释放。
参数解读
• SVRI: 3200↑↑CI:1.8 提示:低排高阻,原因:心源性休克,血管活性药物相关 补液试验:提示可补液,但实际补液后循环恶化,需考虑心 肌顺应性下降有关。
病理生理推理
左 心 室 收 缩 功 能 下 降
左室舒张末 容积增加 肺淤血 PAWP↑ PA ↑ 右心存在后 负荷增高 梗阻性
10小时后
Monitored CO(5-6L/min) HR MAP CVP(6-12mmHg) 4.0 98 93 10 Calculated CI(2.8-3.6) SV(60-90) SVRI(1760-2600) PVRI(45-225) 2.2 41 2686 185
困难气道处理进展和一点体会
困难气道处理进展和一点体会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急诊抢救和重症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是成功进行有效呼吸道管理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总有部分患者由于不同原因导致声门暴露欠佳,出现气管插管的困难或失败,影响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据报道,在麻醉事故死亡病例中,约30%与困难气道处理失败相关。
因此,对困难气道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
手术前尽可能早期识别,充分准备,选择操作者最熟悉和最安全的方法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意外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和分级1面罩通气困难(1)麻醉前Spo2>90%病人,如无人帮助,用纯氧和面罩正压通气不能维持Spo2>90%。
(2)在面罩通气过程中,如无人帮助,不能防止和纠正通气不足。
2喉头暴露困难在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时,根据观察的喉部结构分级,以评定气管插管的难度。
(1)Cormack和Lehane分级法(四级)Ⅰ级:声门完全暴露,可见声门前后联合;Ⅱ级:声门部分暴露,可见声门后联合;Ⅲ级:不能暴露声门,能看见会厌;Ⅳ级声门和会厌均不能看见。
(2)Wilson分级法(五级)Ⅰ级:声门完全暴露,可见声门前后联合;Ⅱ级:暴露1/2声带;Ⅲ级:声门部分暴露,可见声门后联合;Ⅳ级:不能暴露声门,能看见会厌;Ⅴ级:声门和会厌均不能看见。
(3)六级法Ⅰ级:声门完全显露,可见声门前后联合;Ⅱ级:暴露1/2声带;Ⅲ级:声门部分暴露,可见声门后联合;Ⅳ级:不能暴露声门,能看见会厌;Ⅴ级:不能显露声门,能看见会厌前端(1/3);Ⅵ级:声门和会厌均不能看见。
3 气管插管困难* ASA:插管超过三次,时间超过10分钟* CSA:使用传统喉镜不可能看到声门,插管超过一次,更换过一次镜片,或用过其他设备*我国:受过常规训练的麻醉医师,采用直接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个人建议:经过正规住院医师培训5年以上)(1)三次以上方获成功(或不成功)。
困难病例分析及讨论记录
困难病例分析及讨论记录病例概述本病例为一例复杂疾病病例,患者为中年男性,主诉持续性胸痛,伴有呼吸困难。
经初步检查,患者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初步怀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然而,在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多次变化,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病例分析初步诊断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 心力衰竭3. 高血压治疗方案1.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2. 抗凝治疗:肝素3. 降压治疗: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4.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5. 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例变化1.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持续性低血压,经扩容治疗后仍未见明显改善。
2. 患者出现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加剧。
3.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左主干闭塞,右冠状动脉狭窄70%。
困难与挑战1. 患者低血压原因不明,可能与心脏泵功能低下、血管扩张或血容量不足有关。
2. 患者呼吸困难加剧,可能与心力衰竭加重、肺部感染或其他原因有关。
3.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主干闭塞,右冠状动脉狭窄,手术治疗风险较高。
讨论与解决方案1. 针对患者低血压问题,建议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泵功能,同时监测血容量状态,调整治疗方案。
2. 针对呼吸困难问题,建议进行胸部CT检查,排除肺部感染等可能性,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 针对冠状动脉病变,建议邀请心内科专家会诊,评估手术治疗风险与收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后续计划1. 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2. 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结本病例为一例复杂疾病病例,病情变化多样,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
通过多学科合作,全面分析病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需不断提高对类似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科麻醉困难气道病例讨论【】【】【】阅读: 2831次来源:摘要:无病例一:患者,男,27岁,身高:185cm,体重:97kg。
2006年1月因“气短”就医,发现气管内肿瘤,病理诊断为“气管神经鞘瘤”,于外院气管镜氩气刀电烧灼治疗11次后治愈,未继续治疗及随诊。
2008年6月复查发现病变复发,气管镜检查发现:于主气管中段右侧壁可见一直径1cm半圆形肿物,表面粘膜可见迂曲血管,肿物质韧,其下方主气管粘膜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常规检查:心电、肺功能、血/尿常规、血生化、凝血,结果均正常。
拟行手术:右开胸探查术。
术前用药:阿托品:术前15min皮下注射。
入室后双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血压。
舒芬太尼TCI效应室浓度ml,3min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4mg,丙泊酚TCI血浆靶浓度ml,意识消失后静脉给予罗库溴铵80mg,1min后行气管插管。
声门暴露清楚,插入单腔气管导管,入声门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将气管导管固定于气管肿瘤上方约5cm处。
镜下见气管2/3被肿瘤占据,气管镜可通过;肿瘤表面完整,程半圆形向气管内生长,无蒂。
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TV:750ml,RR:12次/min,I/E:1/,PEEP:0cmH2O。
旁气流监测呼吸力学参数,Ppeak:18 cmH2O,Pplat:16cmH2O,Compl:54ml/cmH2O,SpO2:99%。
在气管镜引导下置入Coopdech 支气管阻塞导管,顺利通过肿瘤生长处,将支气管阻塞导管固定于右主支气管开口处。
左侧卧位行右开胸探查。
打开胸腔后将支气管阻塞导管气囊内注入3ml气体,行左单肺通气,右肺完全萎陷。
呼吸参数除PEEP调整为4cmH2O其他不变。
Ppeak:24cmH2O,Pplat:21cmH2O,Compl:71ml/cmH2O,SpO2:99%。
暴露气管后在瘤体上方1cm处切断气管。
此时将支气管阻塞导管退出,将一根10#无菌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由术者引导放入远侧气管内1cm处,吸痰管外侧端与高频通气机相连接,行高频喷射通气(HFJV),RR:130次/min,I/E:1/1,氧气驱动压:。
术中切除包括瘤体在内的4个气管环,长约3cm。
气管端端吻合。
HFJV 持续时间45min,40min时查动脉血气分析:pH:,PaO2:mmHg,PaCO2:mmHg,SaO2:%。
气管完全吻合后停HFJV,退出吸痰管,连接麻醉机行双肺通气,TV:450ml,RR:12次/min,I/E:1/2,PEEP:0cmH2O。
吻合口无漏气,止血后逐层关胸,于下颌与胸壁处做皮尔森固定,使头颈程前屈位,避免吻合口张力过大。
手术结束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MV:6L/min,RR:16次/min,呼之睁眼,拔管返ICU。
手术时间:2h30min,麻醉时间:3h。
术中出血200ml,尿量:200ml,输入晶体液:1000ml,胶体液1000ml,未输血。
术后10d出院,嘱三个月内不能做抬头动作。
讨论:气管内肿瘤对麻醉医师一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因为全身麻醉的关键在于对气道的控制,而气管内肿瘤严重影响了这一操作。
外科手术更使气道处于几乎失控的状态。
更有甚者,不乏麻醉插管操作或外科手术操作将气管内瘤栓“掉入”气管下段或通气侧支气管内,导致患者窒息,出现生命危险的教训。
以往的麻醉方法是在清醒或麻醉后插入单腔管,气管切断后在手术台上用一根无菌单腔管放入远端气管内,再用无菌连接管与麻醉机相连[1]。
这种方法不足之处在于:1、单腔气管导管只能用于双肺通气,手术开胸后膨胀的肺脏影响手术操作,延长手术时间,对术侧肺易造成机械性肺损伤;2、切断气管后台上换管操作复杂,需由专人负责,导管过深可造成肺叶不张,导管过浅可造成漏气和通气不足,二者均可导致术中低氧血症;3、台上导管妨碍术者对气管吻合的操作,吻合时退出台上导管后有一段无通气期,易造成低氧血症。
我们的方法解决了以上问题。
首先,支气管阻塞导管外径极细(),即使气管有2/3被占也可顺利通过[2]。
开胸后单肺通气可以为外科医师提供清晰的术野,减少损伤。
气管断开后退出支气管阻塞导管,放入吸痰管行HFJV。
该方法简便易行,已经在我院隆突切除术和隆突重建术的麻醉中应用多年[3]。
结果显示,HFJV与常频通气比较,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改变。
其作用原理就是发挥流体力学中的文丘里(Venturi)效应,在喷射导管周围的气压较低,从而产生卷吸作用,将周围空气带入气管内,保障气体交换[4]。
该方法最大优点就是不影响手术中气管端端缝合的操作。
病例二:女性,55岁,体重:45kg,身高:157cm,体检发现右肺阴影1天,肺穿刺活检病理:中分化腺癌,术前检查:肺功能:VT:%,MV:%,MVV:%,轻度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中度减退;余(-)。
拟行手术:右开胸探查术,拟行麻醉方法:全麻快速诱导,35F左双腔插管。
术前用药:阿托品:术前15min皮下注射,入室后双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ug,3min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4mg,丙泊酚TCI血浆靶浓度ml,意识消失后静脉给予罗库溴铵40mg,2min后行气管插管。
声门暴露清楚,插入35F左双腔插管,插入20cm时遇阻力,无法继续插入;改行ID 单腔插管,准备应用支气管阻塞导管进行单肺麻醉。
插入20cm时遇阻力,无法继续插入;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声门下气管狭窄,狭窄长度约1~,无外压痕迹,气管后壁有轻微出血。
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mg,改行ID 单腔双囊支气管导管插管,插入20cm时遇阻力,无法继续插入;改行ID 单腔插管,拟行双肺麻醉,插入20cm时仍遇阻力,无法继续插入。
与外科医师讨论是否停止手术,外科医师认为如能再次尝试较细气管成功,手术仍能进行。
遂拟行气管导管外置入支气管阻塞导管后,再插入ID 单腔插管进行单肺麻醉。
支气管阻塞导管置入顺利,插入ID 单腔插管时在20cm处仍遇阻力,无法继续插入。
于是拔出支气管阻塞导管,将ID 单腔插管与截去1/3的导管对接,胶布固定后插入气管内,导管顺利通过20cm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导管位置,并将导管固定于距门齿24cm处行双肺通气。
TV:300ml,RR:14次/min,吸呼比:1:,PEEP:4cmH2O,FiO2:100%。
旁气流监测显示气道峰压(Ppeak):17cmH2O,平台压(Pplat):15cmH2O,肺顺应性(Compl):31ml/cmH2O。
左侧卧位后行左开胸探查术,胸腔开放后,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将ID 单腔插管插入左主支气管内,行单肺通气。
右肺萎陷良好。
左肺通气参数同双肺通气。
Ppeak:21 cmH2O,Pplat:19cmH2O,Compl:25ml/cmH2O,SpO2:99%。
行右肺上叶切除术。
关闭胸腔后将气管导管退至主气管内,吸净气管内分泌物后行双肺通气。
手术结束时自主呼吸恢复,经纤支镜检查未发现气管狭窄处有出血水肿,再次静脉给予地塞米松5mg,待病人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
拔管后呼吸平稳,面罩吸氧下SpO299%。
返回ICU后给予地塞米松面罩雾化吸入。
手术次日返回普通病房,随访时病人主诉咽喉轻微疼痛,无憋气及呼吸困难。
讨论:在肺部、纵隔、大血管及食管等手术操作中,单肺通气不但可以提供肺部的隔离,有助于术中的呼吸管理,而且可以为术者提供清晰的术野,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5]。
作为提供单肺通气的“金标准”,DLT一直被绝大多数胸科麻醉医师所选用[6]。
较早的时候对DLT型号的选择没有一个客观的指标可供参考,1996年,Brodsky 等[7]对病人胸部后前位X线片在锁骨水平测量气管直径,作为左DLT 型号的选择的标准。
这一研究使较大型号的DLT 应用增加了90%。
他们选择38例男性和32例女性患者,男性气管宽度平均为± mm ;女性气管宽度平均为±mm,证明气管宽度与性别显著相关。
而气管宽度与年龄、体重、身高无显著的相关性。
因此他们得出的标准是:所测气管直径≥18mm,选择41号DLT ;直径≥16mm,选择39号DLT;直径≥15mm,选择37号DLT ;直径≤14mm,选择35号DLT。
根据以上标准,男性主要选择F41 DLT,女性主要选择F37~39DLT。
但在他们的研究中,有10 %) 例患者DLT通过声门时有轻度困难;19 %) 例患者在插入支气管时遇到轻度阻力。
Seymour等[8]在尸检中发现声门及环状软骨处的气管直径不等。
其中男性声门直径平均为18mm、环状软骨处的气管直径为17mm;女性声门直径平均为14mm、环状软骨处的气管直径为13mm。
68%的男性及76%的女性声门直径大于环状软骨处的气管直径。
提示DLT型号的选择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顺利通过环状软骨处的气管。
1999年德国麻醉学及放射学教授Balthasar Eberle 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支气管解剖,将DLT的透明的底片与支气管的三维重建图像重叠,选择DLT型号。
使DLT的选择达到了个体化[9]。
本病例术后再次读片,发现术前胸部CT有二个断层可以看出气管的内径明显狭窄;对该患者的胸部CT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显示声门下气管有一段长约2~3cm的狭窄区域,最窄处内径为。
而过了这一狭窄区域,下段气管又恢复正常。
我们试图插入的导管几乎包括了所有目前应用的单肺隔离技术[10]。
通常以三种常用的肺隔离技术提供单肺通气:1. 双腔支气管插管(double-lumen tube, DLT);2. 支气管阻塞导管(bronchial blocker, BB);3. 单腔支气管插管(endobronchial tube, ET)。
这三种技术各有特点:1)DLT应用广泛,操作简便,单肺隔离确切,术侧肺引流通畅;缺点是型号不全,不适用于小儿单肺麻醉,术后需机械通气的病人需要换管操作;2)BB在FOB辅助下易于插入和正确定位,在侧卧位时仍可进行定位,术后需要机械通气时不需要换管,其中Univent导管型号齐全,适用于小儿单肺麻醉;不足之处是BB内径较小,手术侧肺萎陷慢,手术侧支气管内血及分泌物不易吸出;3)随着前两种技术的发展,ET已不在常用,但在一些特殊病例,ET仍是一种有效的肺隔离方法。
就本病例而言,DLT导管过粗;Univent 导管虽然型号齐全~,但以下导管属于小儿导管,气管内套囊和支气管内套囊充气后不足以阻塞成人气管和支气管,造成漏气,其次,支气管阻塞导管长度不足以到达成人支气管;BB虽然套囊直径和长度均适用于成人,但需要以上的SLT,否则无法应用FOB定位。
有报道在外应用BB进行小儿单肺麻醉的病例,我们也试图应用这一方法,但未能通过气管狭窄处,因此最终选择了支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