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际认知概述
人际认知
第二节 对他人与自我的认知
• 一、知觉他人的过程
• 3.对信息进行类别化 • 在社会知觉中,个体往往将信息分门别类 地处理。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定的标准将人 归类,这一过程就是类别化。 • 刻板印象就是类别化的产物,它是指人们 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 看法。 • 类别化在社会知觉中可以加快信息加工 的速度、简化人的认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2013-8-13 11 第02章
2013-8-13
第02章
18
第二节 对他人与自我的认知
• 三、自我认知 • (一)自我认知的结构与作用
•
1.物质自我认识:是指对自己的容貌、身 材、风度、健康等物质机体的认知,又称生 理自我认知。 • 2.社会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在社会活动 中的地位、名誉、财产及与他人的相互关系 的认识,是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 的反映。对社会自我的认知结果,对个体自 信心的形成影响很大。
• 二、认知他人的内涵 • 1.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 人的丰富表情是其心理状态的反映,人们通常 描述的“愁眉苦脸”、“眉开眼笑”的表情分别 表达了人的哀与乐。表情动作包括面部表情、身 体动作、手势、眼神、视线、语调等各种方面。 其中表情动作是判断情绪的最重要线索。 • 埃克曼和弗里森(P.Ekman & W.V.Fresen,1969)的 研究证明人的许多面部表情似乎在全世界都代表 着相同的意义而与个人生长的文化无关。 (见表 2--4) • 虽然情绪的表现具有遗传性,但也受具体文化因 素的制约,尤其是复杂高级的情绪、情感。人们 有时会故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而有时又会故 意装出或夸大某种情绪。
阿根廷 (168)
日
2013-8-13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第三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心理关系等。
显然,这种定义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概括,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在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各自的社会需要得到了满足,相互之间就能形成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友好、接纳的情感;如果人们之间的社会需要受到了损害或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心理上的距离就会拉大,彼此之间就会形成不愉快的关系甚至敌对状态。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中较低层次的关系,受生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同时,它又渗透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关系的“横切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每个个体都是活在各种各样现实的、具体的人际关系之中。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它有以下特征:首先,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
它反映人与人之间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亲密关系、敌对关系等。
这种心理上的关系是由心理倾向性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出来的。
其次,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系列心理成分所构成。
认知成分是心理关系的基础,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
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往往是由认知成分的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越多,了解越深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接近。
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何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
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亲密情感,促使彼此心理相容;二是分离性情感,促进人们疏远排斥。
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如言行举止、仪表风度等。
人际关系的概述-PPT
(二)为什么学习《人际沟通》?
两点:(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有沟通的需要,古代思 想家荀子说:“人之生,不能无群”。
(2)研究表明,在一个人成功因素中,智慧、专业 技术和经验只占15%,而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 关系。
(三)人际沟通、人际交流、人际关系
(1)人际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形态,一种方式。
、态度、志向目标上趋于一致,并有情感上的高度共鸣。 (5)相互吸引为知音。 (6)一般仅限于至交、爱侣等少数亲密的人际结构中
(二)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
1、分歧阶段 2、收敛阶段 3、冷漠阶段 4、逃避阶段 5、终止阶段
1、 分歧阶段:
(1)以双方的共同情感逐步消失,差异逐渐显现为特征。 (2)分歧正是情感消失的开始。 (3)分歧意味着双方集中关注点扩大,人际关系开始疏松
一、护理人际关系的概念
护理人际关系:指临床诊疗康复和预防保健活动中所形 成的病人、保健对象(及其亲友)与护理人员(及其所 属单位)之间的人际关系。
二、护理人际关系的类型
1、护患关系 (1)技术性关系 (2)非技术性关系
2、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1)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2)护理人员与医师之间的关系 (3)护理人员与医技科室人员的关系 (4)护理人员和行政后勤管理人员的关系
成了远距离甚至是零距离的接触状态。 (5)双方的所有表现已表明人际关系难以维持。
5、 终止阶段:
(1)以人际关系的结束为特征。 (2)双方完全失去联系。 (3)双方将相互间的关系视为一种强加的额外负担,对关系
的任何想象都会产生焦虑、烦躁不安、痛苦等负性情绪, 并将这种关系的厌恶情绪完全付诸于行动,千方百计的终 止关系。 (4)关系的终结信号首先是向对方传递保持距离或在身体及 心理上建立起不沟通的屏障,各自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将 差别作为终结的唯一理由。
心理健康课大学生人际交往 PPT课件
第九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 学习目标:
❖ 1.认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 2.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及人际交往过程的各种
心理效应; ❖ 3.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 4.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产生的原因,学会解决人际关
系障碍。
第九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第四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障碍及调适
二二 嫉妒心理 ❖ (一)嫉妒心理的表现
❖ 嫉妒心理是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 誉、地位与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不悦、羞愧、 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复杂情绪状态。有嫉妒心理 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会出现强烈的排他性,经常导致诸如 中伤、怨恨、诋毁等嫉妒行为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 成绩和长处不服气甚至嫉恨;看到别人处于劣势时感到特别 高兴,总希望别人不如自己;没有竞争的勇气总是讽刺、挖 苦甚至采取不正当的行为对他人或集体造成伤害。嫉妒心理 在大学生中,特别是女生当中较为普遍。
第二节 人际交往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和特点
❖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 1.人际交往的迫切性 ❖ 2.人际交往的平等性 ❖ 3.人际交往的理想性 ❖ 4.人际交往对象的易变性 ❖ 5.人际交往的不成熟性 ❖ 6.对异性交往的好奇和敏感性
❖ 7.女生在交往中的部分特点
第二节 人际交往特点及影响因素
❖ 设想你一个人长期留居南极,你一个人迷失在大森林里, 多日不能与别人相逢,或者你一个人被长期囚禁于单身牢 房。那么,生活将会变得怎样?
❖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现代人则认为“财富不是永久的朋友,而朋友才是永久的
财富。”可以说,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中 完成的。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人际交往是指在人际关系中的个体之间进行的相互沟通和互动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参与到人际交往中,无论是与家人、朋友还是同事、陌生人之间的交往,都属于人际交往的范畴。
人际交往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际交往的目的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目的是互相交流信息和情感,实现相互了解和沟通。
通过与他人交往,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情感、获取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同时,人际交往还可以满足个体的社会需求,如获得社会认同感、建立亲密关系和获得支持等。
人际交往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基本阶段。
首先是接触阶段,即双方初次见面,进行简单的问候和介绍。
接触阶段的目的是建立起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
接下来是探索阶段,双方会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兴趣、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等。
在探索阶段,个体之间的交往会逐渐增加。
最后是稳定阶段,双方达到了一定的互相了解和信任,建立了稳定的关系。
人际交往的质量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带来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共享资源的机会,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
同时,人际交往也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技能和适应能力,有助于解决和应对各种人际关系中的挑战和问题。
然而,人际交往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障碍。
例如,个体之间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或个性冲突等。
这些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沟通来解决。
此外,人际交往还可能引发冲突和纠纷,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妥协来解决。
为了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个体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改善自己的交际能力。
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于交往的态度。
其次,要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避免冲突和争吵。
此外,学习提出明确和有效的沟通方式和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人际交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对个体的发展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我们可以满足社会需求,建立亲密关系和获得支持。
同时,人际交往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沟通,以解决潜在的问题和冲突。
第一节人际认知概述
(1)从认知过程是复杂的,它常常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 (2)对他人认知还依赖于认知者的认知结构、知识经验、态度和价 值观等。阅人无数,看的人多,接触的人多,看人会准些。但即使 贤如诸葛亮也难免有看错人的时候。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包括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认知。 人与人间关系的认知是个相互感知的过程。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 关系中,都很关心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环境。
与自负者完全相反,自卑者看不到自我价值,很容易轻视自己。 与人交往时候言词唯唯诺诺,表现畏首畏尾,认为自己这也不好, 那也不行,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别人善意的玩笑也会当做挖苦讽 刺。自卑者常常以讨好别人方式来争取友谊,可事与愿违,连自己 都看不起人,别人就更是不屑与之交往了。
童话大王郑渊洁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老师说:“郑渊 洁,将来咱们班最没出息的那个人,就是你!”然而,郑渊洁并不 这么看自己,他觉得自己虽有不足,但也有许多长处。自己富有想 象力,自己作文写得不错。因此,他便注意在这方面训练自己,终 于成了著名的童话作家。 思考:郑渊洁的成功关键是什么?
第一节人际认知概述
一、人际认知的界定及构成。人际认知是交往主体对自己、 对他人(交往对象)和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一)自我认知 (自我意识)1.定义。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包括
对自己身体状态认知、对自己心理状况的认知、对自己社会关系的 认知,它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它要求每个个体做到自知自明,在社会
中找到自己恰当位置。如你是什么样人?你可能会在若干不同时刻给我若干个答 案,你可能告诉我你是一名大学生,也可能告诉我你是一个有主见人,甚至告诉 我你是个连自己也不了解人。然而就在你思考如何回答问题时,启动了人类最特 殊心理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六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三、人际信任
2、如何提升人际信任能力
(1)有选择性地自我暴露 (2)理解别人的真实需求 (3)对人对己诚实守信 (4)勇敢迈出信任的步伐
目录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调适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调适
案例:独行侠小飞
家毕竟要在一个宿舍过4年呢,这种状况能改善吗?还是和木兰、小文她们聊聊吧。 与此同时,晶晶在图书馆也陷入了思考。一个人固然有一个人的精彩,可是自己何尝不 知道“一份痛苦,两人承担,是半份痛苦;一份快乐,两人分享,是两份快乐”的道理呢?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课堂思考: 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舒服圈”在哪里?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2、网络人际关系的特点 匿名性 平等性 多元性 依赖性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阿特曼等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定向、情感 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舒适圈,意思是所有人都活在一个无形的界线里,其中有自己熟悉的环 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总而言之,在界线内的我们感到很 舒服。反之,当走出界线时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很自然地想要退回到界线 内。这个界线内的部分就是一个“舒适圈”。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什么需要进行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是什么?心理学家进行研究认为,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的心理动因,即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
(一)本能强调本能作用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
例如,人类的祖先古猿的自我保护能力很低,与许多野兽相比,它们的体力较弱,奔跑的速度较慢,没有尖利的爪子和牙齿来抵御外敌,古猿必须采取集体行动,依靠大家的力量来抵御外敌的侵害,依靠集体的智慧来保存种族的繁衍和发展。
这样,经过漫长的进化和演变过程,古猿逐渐形成了集群的习性,并通过种族繁衍流传给后代。
来自人类个体的研究结果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
婴儿一出生就需要周围环境能为其提供温暖、舒适、食物和安全,以保证其健康成长。
通常母亲能为其提供这些需要。
在婴儿与母亲的积极交往中,婴儿与母亲形成和发展了积极的情感联系,这是人类个体最早形成的社会性交往。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个体早期的社会性交往是以后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个体的个性发展的基础。
社会心理学家赞-威克斯勒等人(C.Zahn-Waxler&M.Radke-Yarrow,1979;E.Maccoby,1982)的研究发现,在母婴的积极交往中,在母亲的指导下,婴儿学会了大量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了许多良好的社会行为,如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同情、关心、帮助他人,尊敬长辈,文明礼貌等等。
也正是在与母亲的积极交往和相互作用中,在母亲的指导和要求下,婴儿还学会了参与交往、发动交往和维持交往,解决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习得了最初的社会交往技能,并积累了社会交往经验。
大量的研究都表明,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是以后形成诸多社会关系的基础,母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婴儿以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质量。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课件
一会儿,坚定的说:“我永远爱 你!” 他们的日子过得挺幸福。但是, 每当女孩想起天使的那句话,就开始烦 躁不安了。她觉得天使说不定哪天会离 开她,飞到另一个女孩的身边。于是一 天晚上,女孩趁着天使睡熟的时候,把 天使的翅膀藏了起来。天亮以后,天使 生气地说:“把我的翅膀还给我!为什 么要这样?你不爱我了?你不爱我 了……”
C.提出问题的范围: 有关信息、意见、指示的请求
D.消极的情感范围: 不协调;制造紧张;对抗的示威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人际魅力 1.人际魅力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
往中形成的在情感方面相互喜 欢和亲和的心理现象。属于积 极情感。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人际魅力形成的心理机制 1.认知平衡论。社会心理学家弗里 茨·海德于1958年首先提出,后来 经由西奥多·纽科姆加以修正补充。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 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 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随 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 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 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 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 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 也不挣扎。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人际印象管理 1.印象管理理论
自我表现论由欧文·戈夫曼提 出,他认为,人际交往和互动好 像是一种戏剧表演,因此又被称 为“戏剧论”。 人际交往要区 分出台前幕后。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符号相互作用论由C·H·库利 提出,他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人 们随着抽象认识能力的发展,渐 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观以及别 人对他的评价,学会了,“采用 他人的角色”来观察问题,并以 期待他人一样看待自己。
护士资格证知识点总结笔记21人际沟通
第二十一章人际沟通第一节概述一、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一)人际沟通的含义人际沟通是沟通的一个领域。
人际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信息意见、知识、态度、思想、观念以至情感交流沟通的过程。
在人们沟通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交流,也是思想和情感的渗透共享。
(二)人际沟通的类型人际沟通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1.语言沟通2.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是通过非语言媒介,如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类语言实现的沟通。
(三)人际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人际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护患关系的建立,还是医护关系、护际关系的发展,均依赖于有效的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主要作用包括连接作用、精神作用和调节作用。
二、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其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一)环境因素影响人际沟通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噪声、距离和隐秘性。
(二)个人因素影响人际沟通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还有文化因素和语言因素。
第二节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互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行为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互认知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情感互动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特征,而行为交往则是人际关系的沟通手段。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包括社会性、复杂性、多重性、多变性和目的性。
(三)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关系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
1.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是人际沟通的目的和结果任何性质、任何类型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都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结果,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正是人际沟通的目的所在。
2.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人际沟通的基础和条件沟通双方关系融洽、和谐将保障沟通的顺利进行和其有效性。
3.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在研究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人际沟通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形式和程序;人际关系则重点研究在人与人沟通基础上形成的心理和情感关系。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八章 人际关系
与自我暴露程度相对应的是自我层次理论。
鲁宾(Z.Rubin)等把自我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自我的表层水平,涉及我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 如对饮食、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等。
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对某一政治事件的 评价、对某个老师的看法等。
第三层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如自己与父母 的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自卑情绪等。
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个体的隐私部分,不会轻 易向别人暴露,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 的经验、念头、行为。
了解别人在怎样的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我们可以了解 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了解我们同别人关系的 状况。当然,根据自己可以没有顾虑地对别人暴露哪一层 次的自我信息,我们也能了解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 度。
二、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吸引是基于与另外一个人的有回报性的经历,而这些经历 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取决于时间、地点及所涉及的人。
(一)接近性
接近性(proximity):又称邻近性,是指在人际交往的早 期阶段,人们由于在地理距离的接近而彼此喜欢对方。
生活的时空性决定了我们只能与空间距离接近的人有密切 来往(互联网例外),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 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光环效应 美丽的辐射效应(radiating effect of beauty)
3.外表吸引力的评价标准
美丽如何衡量?是有一套统一的标准还是“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
研究者们试图对可能的标准进行探索。
一种方法是先找出一组被评价为有吸引力的个体,然后看 看他们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另一种方法是测量五官和五官的分布与群体平均水平的差 异。
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课程教学大纲.doc
《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心理学》课程教案朱秀蓉第一章人际交往心理学概述(2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人际交往心理学研究对象和学习意义,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和人际交往的结构,了解本门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人际交往的实质与结构,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基础。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第一节人际交往的内涵1.1.1人际交往的实质及特点人际关系,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特点。
1.1.2人际交往的类型按人际关系的联结纽带来分: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趣缘关系,按人际关系所属的群体来分: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1.1.3人际交往的心理结构人际认知、人际情感、人际行为。
1.1.4人际交往的意义有助于身心健康、信息传递、自我认识。
第二节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2.1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2.2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2.3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1.3.1人际交往的生物学基础1.3.2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基础【思考题】1、什么是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具有哪些特点?2、简述人际交往的结构。
3、人际交往具有哪些内在动力?考核要点:人际交往心理学概念。
辅助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
第二章人际沟通(6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了解人际沟通的类型和功能,准确掌握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的类型及技巧,熟悉并能够解释沟通的心理反应。
教学重点和难点:沟通的含义及心理反应,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的类型,如何改进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的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
第一节人际沟通概述2.1.1沟通的含义沟通、人际沟通。
2.1.2人际沟通的特点私人性、亲切感、能动性、范围小。
2.1.3人际沟通的类型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直接沟通、间接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第二节言语沟通2.2.1言语含义与沟通2.2.2言语沟通的类型2.2.3言语沟通的艺术2.2.4言语沟通的原则第三节非言语沟通2.3.1非言语沟通的功能2.3.2非言语沟通的类型2.3.3如何改进非言语沟通的效果第四节人际沟通的具体技能2.4.1面谈面谈、面谈的准备、面谈的技巧。
第八章人际关系
西方人看重:Strong assertive dominant
东方人看重:sensitive empathic generous
honest trustworthy
人际吸引
思考题:网络如何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
以网络为载体的关系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的 关系到底有什么不同?从计算机屏幕过渡到面对 面的交流,这种通过计算机建立起来的关系还能 经得起考验吗?
第八章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人们在共同活 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 系。
• 人际关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个体性。 (2)直接性、可感性。 (3)情感性。
(二)人际关系的报酬
➢ 爱是一种意志,即决意为达到自身的精神成长或另一个人 的精神成长的目的而奉献自己。
➢ 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
(一)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 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爱情与喜欢有四点不同: • (1)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不是由对他人的幻想唤起,而是由
对他人的现实评价唤起; • (2)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而爱情则比较
A.个人特征
个人的温暖:温暖是影响我们形成对他人第一印象的 主要特质,当人们对其他人有正性态度时便表现出温 暖,而温暖的人较受人欢迎。
个人的能力:人们往往比较喜欢有能力的人,能力所 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智力、社交技巧等。
外表吸引力:人们最容易注意到的是他人的外表,漂 亮的人更招人喜爱。
1.人际吸引
自我展露的差异
文化差异:美国人倾向与在一个广阔的社会情境中展示 自我,而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和日本人自我展露的 范围则非常有限。
人际认知
第一节人际认知一、什么是人际认知。
人际认知是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其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内在特征)。
二、人际认知的主要内容。
人际认知包括自我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
(一)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认知(如健康、胖瘦等)、对自己心理状况的认知、对自己社会关系的认知。
(二)对他人人际的认知,主要对象包括对他人仪表的认知、对他人表情的认知、对他人人格的认知、对他人人格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对社会角色的认知等。
三、人际印象(一)人际印象形成的特点。
1.一致性倾向。
2.评价的中心性。
即评价维度(好—坏)、力量维度(强—弱)、活动维度(积极—消极)。
其中,评价是最重要的维度。
3.核心特性作用。
(二)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
(单/空给概念名词解释给现象找归属)1.首因效应。
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2.近因效应。
它是指在人际认知活动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偏差的产生,客观上是由于最近获得的信息刺激强,给人留下的印象清晰,冲淡了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
3.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它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面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4.定势效应。
它是指当认识他认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按照事物的一定外部联系对他们进行认知和评价。
5.投射效应。
它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加强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6.正性偏差。
它是指人们对让人的判断往往具有正面评价超过负面评价的倾向。
7.刻板效应。
它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先有刻板效应,再有定势效应,先刻板,依据它再定势效应)。
四、人际认知的归因(一)什么是归因。
(空)归因指的是根据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其原因)的过程。
心理学如何帮助你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心理学如何帮助你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在我们生活中,人际关系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的交往,我们都需要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
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工具和理论,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在人际关系中取得更好的沟通和和谐。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如何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第一节了解自己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了解自己。
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人的性格、情绪、行为和动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1.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够更好地管理情绪,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知道自己的需求和偏好,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2.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处理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心理学家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情绪,如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压力、控制情绪表达等。
通过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减少冲突和误解。
第二节理解他人除了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行为和认知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理论和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1. 人际认知人际认知是指我们对他人的认知和了解。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会产生一系列的认知偏见和归因错误。
通过学习人际认知的概念和技巧,我们可以避免这些错误,改善对他人的认知和理解。
2. 情绪共情情绪共情是指能够体验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共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增加对他人的共鸣和支持。
通过学习情绪共情的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
第三节提高沟通技巧沟通是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心理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倾听他人和解决冲突。
1. 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第9章人际关系
爱
较多幻想 狂热 情欲 独占、排他
• 喜欢你的人:半夜会找你打电话聊天到很晚 爱你的人:半夜看你在网上会赶你下线 喜欢你的人:他会找你出去玩,叫你放弃正事或逃课 爱你的人:他会催你快写作业或者与你讨论功课 喜欢你的人:在你生病时,会讲好话关心你 爱你的人:在你生病时,他会关心到你烦,并强迫你去看医 生 喜欢你的人:他会尽量说好话来讨好你,你也会觉得很开心 爱你的人:他所说的话,都是关心你的,但是通常象是在命 令 喜欢你的人:他什么事情都会配合你,只要你开心 爱你的人:他会帮你辨别是非,但是你会感觉他管的太多 喜欢你的人:他说他要给你最大的快乐 爱你的人:他只能给你保证,你跟他在一起,他是最快乐的
二、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阶段
• • • • 定向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交流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
三、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原则 • 1.真诚原则 • 安德森 1968
• 2.相互性原则(交互原则)
•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 与支持。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 他人。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前提, 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 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3、独处需要与交往需要 平衡
二、人际吸引规则
(一)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 1、熟悉与人际吸引 熟悉引起喜欢
[Zajonc,1968]考察照片呈现次数与被试喜 欢照片人物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熟悉增加了被喜欢的水平 “同桌的你” 原因? “但对于一开始就讨厌的人,却没有这种效应”
2、居住环境的邻近性对人际吸引的影 响
5、情境控制原则 人都需要达到对所处情 境的自我控制。
四、人际关系的维度与类型
(一)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 情感上的“亲疏” • 地位上的“尊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认知
——怎么认识你、我、他
人际交往是有规律可循,前提是知己知彼。即在人际交往中,人际认知占 有重要地位。它是人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交往 和人际关系的建立。从心理学角度讲,了解自身文化背景,了解他人文化背景,了解
自身心理需求和了解他人心理需求,对做好人际交往至关重要。
态度时,便会阻碍与人交往的动机与行为,而且,在交往中很容易 出现误会,很难达成理解,人际交往是难以维持的。 因此,对他人的认知中客观、理解与换位是基本前提,只有这 样才能减少认知误区,增加成功交往的机率. 2.对他人认知的内容包括对他人外部显著特征、行为的认识以及对 他人内在心理情感、社会品质的认识。 (1)对他人身体特征的认知. 一个人的身体特征包括容貌、肤色、体形等,这是认知主体可 以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到的,是最容易认知的部分。根据对身体特征 的考察,认知主体会初步得出对对方的印象。例如看到面容姣好的 人,人们一般会产生好感;而看到面目猥琐的人,则产生厌恶心理。 又如,看到身材较胖的人,会联想到宽厚、反应较慢的特质;而看 到身材较瘦的人,则联想到干练、精明的特质等。这种判断是仅凭 外表得出的,其准确性不是很高,并且会随着日后对内在素质的深 入了解而有所改变。 (2)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它本身是内在的,难以直 接观察到。但这些因素能够通过表情、言谈、举止、服饰等外显行 为表现出来,人们通过对这些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出所包含的
而对一有些自我狂大人,成功反可能成为失败之源。他们可能幸得 成功便骄傲自大,以后做事便自不量力,往往惨遭失败;或成长过 于顺利,又有家世关系,而一旦失去“保护源”,便一蹶不振,不 能支撑起独立自我。因此一个人由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也要 细加分析和甄别。
(3) 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从我与己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 容易实则困难。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我”中去认识自己: a. 自己眼中的我。个人实际观察到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 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 b. 别人眼中的我。与别人交往时,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 映而觉知的我。不同关系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不同,它是个人 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中归纳出的统觉。 c. 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许,即理想我。我们还 可以从实际的我,别人眼中的我,别人心中的我等多个我来全面认 识自己。但是,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虽然有多个“我”可供认识 自己,但形成统合的自我观念比较困难。因为现代社会急剧变迁, 改革开放后多元价值的影响,使现在的大学生自我认识难以客观, 全面。
现在我们做个心理游戏:正确认识自我——XX的五样 准备工作: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全身放松(何为放松状态: 人的心理平缓,完全置身于自己内心世界,不去想纷繁复杂的外界。 用思维的板擦把大脑洗成虚位以待的空白,等待深层信念的浮起。) 准备好后:在白纸顶端,工工整整写下“XXX的五样”。这个XX 就是你的名字。这个步骤不要省略。在这个瞬间,请你细细体会和 内心相拥的感动。这个名字代表就是你自己。无论你是喜欢与否, 它代表你的身体,你的记忆,你的爱好和希望。你的举止言行„„。 好了,请你用黑色的笔在雪白的纸上,飞快写下你生命中最重 要的五样东西。这五样东西可以是实在的物体,如食物、水或钱; 也可是人和动物,如父母、朋友、恋人或狗。还可以是精神的追求, 如宗教或理想;也可是爱好和习惯,如旅游、音乐。可以是抽象的 事物,如祖国或哲学;也可是具体的物品,如一个瓷瓶或一组邮票。 总之,你尽可天马行空想像,只要把内心最珍贵的五样东西写出来。 不必思来想去,左右斟酌。脑海里涌出什么念头,就提笔写下。最 先涌出的想法,必有它存在的深刻理由,如实记载。不必考虑顺序, 排名不分先后。写过后,请你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们,这也许是你生 命中的至爱,它们藏在你的心底,是你的秘密。从这一刻,你知道 什么是你维系生命的理由。
游戏至此已完成一半。前一半还有温暖的回忆,那么,后半部分就 有些严峻。 如果你的生活中出了一点意外。需要你舍去生命中最宝贵的 一样,你要舍去一样请你拿起笔,把五样中某一样抹去。不是轻描 淡写的画个X而要在你生命中完全的划掉,请你细细体味丧失之感所 引发的痛楚。往下依次进行。可能你会说人生哪有那么多意外,不 管你有多少怨言和不情愿,请遵照游戏规则。提醒你每一次涂黑, 不是轻轻勾去,而是将它完整地从你的视野中除掉。如果你把“钱” 抹去,你就变成一个穷光蛋„。游戏的核心价值——学会放弃!直 至最后纸上只有一样,这就是你最宝贵的!你知道你生命中最关注 的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 (二)他人认知。 1.定义:是指认识主体对交往对象的认知。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为 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建立恰当的交往关系,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必须对他人有所了解和认知。对他人的了解与认知往往决定着自己 的交往取向、态度与行为。当对他人持肯定认知态度时,便会激发 与人交往的动机,调整交往的行为,积极地去解决交往中出现的问 题,在理解与宽容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当对他人持否定认知
(1)从认知过程是复杂的,它常常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 (2)对他人认知还依赖于认知者的认知结构、知识经验、态度和价 值观等。阅人无数,看的人多,接触的人多,看人会准些。但即使 贤如诸葛亮也难免有看错人的时候。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三)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
包括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认知。 人与人间关系的认知是个相互感知的过程。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 关系中,都很关心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环境。
第一节人际认知概述
一、人际认知的界定及构成。人际认知是交往主体对自己、 对他人(交往对象)和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认知。 (一)自我认知 (自我意识)1.定义。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包括
对自己身体状态认知、对自己心理状况的认知、对自己社会关系的 认知,它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它要求每个个体做到自知自明,在社会
选择参照系注意: 第一,跟别人比较什么?如有的学生认为来自农村,条件不如 别人开始就置自己于次等地位,自然影响心态和情结,应该比什么 第二,合理选择比较标准。跟人比较是可变标准还是不可变标 准?如有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其实他们关注的可能是身材, 家世等不能改变的条件,没有实际比较的意义。 第三,合理选择比较对象。比较的对象是什么人?是与自己条 件相类似的人,还是个人心目中的偶像或极不如已的人?确立合理 的参照体系和立足点对自我的认识尤为重要。 (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一般 人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会都是一种学习,不经一事, 不长一智。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也因人而异。 对聪明又善用智慧人来说,成功失败经验都可以促他再成功,成 功给人自信,失败中可以学习失败的原因,在错误中成长(反思) 而对于自我比较脆弱的人,因为不能理智从失败中学到教训,及 时改变策略追求成功;而且挫败后形成怕败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 应付困境或挑战,甚至失去许多良机;
一是自我评价过高,孤芳自赏自负; 自负:自许,自恃。
自负者正是因为过高评价自己,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从而导致恃 才傲物。他们常常以己之长量人之短,以己之聪明衬人之笨拙,因 此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如自己。他们对别人的喜好和生活漠不关心, 不屑与人交往,对异己者则排挤打压。人们对这种人总是避而远之。
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自轻自贱自卑。
但是可以说明了解对方的心理文化背景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些经验,在自己的文化生活中,生活的
时间长了,冷不丁去别人的文化生活中很不适应。落差非常大。
3.对他人认知的复杂性。 对他人认知是人际交往的根本前提。但对他人的认知 是复杂的。对他人认知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长期 积累过程。
中找到自己恰当位置。如你是什么样人?你可能会在若干不同时刻给我若干个答 案,你可能告诉我你是一名大学生,也可能告诉我你是一个有主见人,甚至告诉 我你是个连自己也不了解人。然而就在你思考如何回答问题时,启动了人类最特 殊心理意识。
第三章 人际认知
第二章 人际认知
人际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人 际关系从人际认知开始;人际关系的调 节与人际认知分不开。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人际认 知的复杂性
案例:苏东坡问佛印道:你看我坐着像什么?“像一尊佛!” 佛印禅师心平气和地答道。佛印又反问苏东坡道:你看我像什么? 他连忙答道:像一堆牛粪。”苏小妹摇头叹息万法(万事万物)唯心, 心外无法。 自负者与自卑者在人际交往上的失败,都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 自己。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须对自己有明确的自我认知, 包括性格、兴趣、脾气等,只有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更好地 了解对方。这是我们保证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3.那么如何获得正确的自我认知。
客观性与全面性是获得良好的自我认知的前提条件。全面性即 要看到自身存在的缺点,也要看到自身长处。客观性即客观正确的 对待。做到扬长避短。 人的自我认识理论-乔哈窗口理论。由乔治和哈里的心理学家提 出来,理论模式是一个“田”字格,像一个窗口。内容:人对自己 认识可以用一个坐标来形容:横坐标是自知、自不知,纵坐标是他 知、他不知。由此横、纵坐标交叉构成的四个部分便是人的自我认 识:自知他知的部分叫“公开的我”,自不知他知的部分叫“盲目 的我”,自不知他不知的部分叫“未知的我”,自知他不知的部分 叫“秘密的我”。人可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 馈减少盲目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认识自我三条 渠道: (1)比较法——从我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 要来源。我们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 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 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 己的前途。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
情绪、情感。如笑容表示喜悦和快乐,皱眉表示为难或不高兴„„ (3)对他人的价值观、性格、能力等内在素质的认知。 这部分是一个人内心中最深层、最稳定的、最本质性的东西,它 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的各方面表现 及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因此,对这部分的认知,是他人认知中最 重要的内容。但是它的内在性和深层次性决定了它无法直接感知, 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人们只能通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对外显行为 进行大量、细致的观察才能有所了解。 (4)了解对方的心理文化背景(换位思考,以他人的文化背景去 考虑问题。了解他人—我们是不一样的) 人都有各自心理文化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模式。 还有一层含义,也就是在我们跟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会用自己过 去独有的模式来和别人相处,这容易造成对他人认知的偏差,因此 需要我们很好地了解对方的心理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