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思维和想像
想象的功能
预见 补充
代替
想象的综合过程
粘合:不同特征、属
性结合形成新形象
夸张:突出某特点
典型化:抓住一类事
物的共同特征创造出 新形象
猜想:提出假设再证
明其存在
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产
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 想象。
(三)思维过程
4、系统化和具体化
系统化是人脑把特征相同的事物,进行 分类与归类,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具体化是同抽象相反的反映活动,是在 头脑中将抽象概括得出的概念、原理返回到 具体的实际事物的反映活动。
(四)思维的类型
1、从思维的中介物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
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动作思维: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来解决问题。
(2)发散性与集中性统一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发散性上,
发散思维有三个特征:
①流畅性:也叫思维的丰富性。指在限定的
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②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
新颖的见解的能力。
③变通性:表现在思维的灵活性和广度上。
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其思维能变化多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打一双音节词
用六根火柴摆成四个等边三角形。
河内塔问题
条件:每次只移动一 个圆盘,且大盘在 要求:将圆盘移动到柱子c 上, 小盘上面,可利用 且保持原来的大小顺序 柱子B帮助解决。 初始状态 目标状态
1 2 3
A
B
C
A
B
C
(二) 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 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其 关系的思维过程。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 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 类的思维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 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 程。
(四)聚焦法
形象思维是人们利用头脑中的 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表象、 想象和联想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 关于事物的形象。从表象产生的 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 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直觉思维就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其 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 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 直接的、本质的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直觉思维的基本特征: ①认识的跳跃性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1、专家在如何表征问题上不同于新手。 新手分类更多地依赖于问题的表面信息,即 以客体和关键词为参照,肤浅地在问题表层上 表征问题;而专家分类问题则以解决问题所需 涉及的主要原则为依据,专家运用经验从问题 的更深层面和更精细加工的水平上表征问题。 2、专家用以表征问题的图式比新手的图式包含 更多抽象的信息和更多组织起来的子图式。 3、专家与新手解题时运用不同的策略。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 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划 分,可以将思维划分为直观动 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 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是 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 维活动。灵长类动物和幼儿的思维活动 大多属于这种类型。成人也有动作思维, 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 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 这比儿童的动作思维水平高。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思维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二、思维的种类
(三)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2.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向一个 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
第二节 表: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 理解: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具有鲜 明的形象性。
❖ 2、表象的特征 ❖ 直观性
❖ (二)掌握概念的途径:日常概念、科学概念
二、推理
❖概念 ▪ 内涵: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 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程。
❖ ②特点: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 ❖ ③创造想象的加工过程也是词的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作用,是
语词思维指导下的形象思维过程。
❖ 1)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的契机; ❖ 2)典型抽取是创造想象过程的主要环节; ❖ 3)灵感升华是创造想象活动接近突破阶段时的顿悟。
❖
❖ 开库勒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团团转、团团转,而发现了 苯的六角环行结构。
斯芬克斯之谜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 条腿走路,中午用 两条腿走路,晚上 用三条腿走路?”
分析:四条腿——爬,两条腿——走,三条腿—— 拄拐杖;早晨——婴儿,中午——青年,晚上—— 老年
综合:婴儿期四脚爬行,青年期两腿直立走路, 老年期拄拐杖两腿直立走路——人
二、思维过程
(二)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 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eg:购买衣服
分类:按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不同种类的过 程。
二、思维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 抽象:抽取同类事物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 性。
• 交通工具的抽象
2. 概括是在抽象基础上进行的,将抽取出来的本 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 交通工具的概括
5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教育科学出版社)
克劳福德 特性列举法
1、名词特性。 (1)部件:笔杆、笔帽、笔夹、笔芯、笔珠、弹簧等。 改进设想:笔杆中能否放置一小卷备用纸?能否将油墨直接灌入笔杆 中?笔帽是否可以取消?笔夹是否设计成内嵌式?笔芯是否加粗?笔芯能 否重复使用?笔珠能否用其他耐磨材料取代?弹簧非要不可吗? (2)材料:塑料、金属、竹木、油墨等。 改进设想:能否采用其他材料?能否制造一种永不褪色的油墨?能否 制造一种可擦写的油墨?能否制造一种定时褪色的油墨? (3)制造方法:注塑、冲压、装配等。 改进设想:能否一次性注塑而成?能否进行流水线作业?能否应用 机器人装配?能否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
四、思维的过程(抽象与概括)
抽象:把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
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个别的、非 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
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
四、思维的过程(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运用到
同类其他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系统化: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
“6+2>4+4”的创新启示
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最初是双向8车道“4+4”模式, 通车后一度出现拥堵问题。相关部门决定向社会征集解决 方案。一个美国青年通过多日观察,发现了问题:上午市民 上班造成左边车道拥挤,下午市民下班造成右边车道拥挤。 于是,他提出改为“6+2”车道,即上午左边车道为6道,右 边为2道,下午则相反。如此,问题迎刃而解。
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 系统中去,使之建立联系的过程。
四、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系统化与具体化
五、思维的形式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心理学第五章表象和想象
幻想性想象
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创造出理想 化的形象。例如,青少年时期的
白日梦。
想象的作用
促进智力发展
通过想象,人们能够更好地理 解抽象概念和解决问题,提高
智力水平。
激发创造力
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通过想 象可以产生新的思想、发明和 创作。
调节情绪
通过想象,人们可以调节情绪 ,缓解压力和焦虑。例如,通 过想象放松训练来缓解紧张和 焦虑。
想象具有创造性、自由性和超越性, 能够打破现实束缚,创造出前所未 有的形象。
想象与记忆的关系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 记忆为想象提供了原材料。
想象的分类
再造性想象
根据语言、符号等提示,在脑海 中形成相应的形象。例如,阅读 小说时在脑海中形成场景和人物
形象。
创造性想象
不受现实束缚,自由创造新形象。 例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
对于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来说,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进行 想象,来帮助他们处理创伤记忆,减轻心理痛苦。
激发积极情绪
心理咨询师可以使用想象法来激发来访者的积极情绪,帮助他们建立 自信心和乐观心态。
THANKS
谢谢
两者都可以被语言描述
表象和想象都可以通过语言进行描述和传达,使得个体之间可以分 享和交流。
表象与想象的区别
01
表象是记忆的再现
表象是记忆中已经存储的信息在大脑中的再现,是对过去经验的重现。
而想象则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对新的形象进行构建。
02
表象是具体的形象
表象是个体在脑海中形成的具体形象,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而想象则
表象是人们记忆的主要内容,是回忆 和再认的基础。
心理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外刺激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里的一种方法。
4.调查法调查法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活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5.测验法测验法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兴趣及其他个性特征的方法。
6.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二、填空题1.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3.“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说法的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4.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是刺激-反应。
5.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6.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创立的学派称为格式塔心理学派。
7.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学派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三、案例讨论题四、实践应用题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名词解释1.意识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高层次心理活动,是指个体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的变化的觉知。
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填空题1.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实现。
2.注意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3.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4.我们判断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准主要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四个方面。
三、案例讨论题四、实践应用题第三章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过程✧思考过去、现在及将来✧和问题解决过程紧密联系第一节思维及其特征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以人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人类和其它许多动物一样都有感觉、知觉、记忆等较低层次的心理现象,但是思维这一复杂的高级心理现象只有人类才拥有。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教黑猩猩灭火,实验员在它面前用碗从一个水桶里舀水灭火,不久黑猩猩学会了做个动作,但是把水桶拿走,而旁边的水池中注满水,黑猩猩就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这个实验说明,黑猩猩不能将水桶中的水和水池中水联系起来,就是说不能从这两种水中抽象出以水的共同、内在的特征:灭火。
“水能灭火”,不管它放在那儿,清洁还是肮脏,这一抽象只有人能用“思维”得到。
与黑猩猩相反,7、8岁的小孩都知道用尿浇灭导火索。
感知觉对对事物外部现象、个别属性的反映;思维则反映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
问:九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这只是现象,这一现象的内在规律是“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定律是经过思维得到的,确切的说是“由此及彼”得到的。
(二)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是指通过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外界事物,在思维过程中凭借已有知识经验或其它事物媒介来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感知到的事物内在属性,以推测事物过去的、本来的进程,认识事物的本质。
例如,早晨见地上是湿的就可推知昨夜下过雨;医生通过测知病人的体温、血压、血液成分以及其它症状便可推知得了什么疾病;再如物理、化学实验,计算机仿真、模拟,宇宙产生、生物产生的研究过程。
通过思维过程,人们把事物的现象和它本质联系起来,把本来没有直接关系而只具是内在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人才可以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去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2)概括性:概括性是指通过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得出概括性的认识。
心理学第五章想象知识点
第五章想象
1.想象的概述
(1)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思维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① 想象的原材料-记忆表象是现实事物的反映
② 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来看,想象是组织起来的形象系
统对客观现实的超前反映
③ 人的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3)想象的种类
①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梦、幻觉)
②有意想象:有预定的目的,自觉产生的想象
a.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
片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读书时,根据作
者的描述,从而想象出作者描绘的人物场景)
b. 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
过程(如:文学创作、设计新产品)科学家的新发
明)
c. 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4)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①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②表象的作用
a. 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
b. 表象是想象活动的前提,为想象活动提供了素材
c.表象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d. 是思维的感性依托。
大学心理学课后答案集合
大学心理学课后答案集合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判断正误()“一个成熟的体操运动员,按照训练要求热身运动,做了一系列前空翻动作。
”该项活动中表现了运动员的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人们心理活动的共同性和普遍性。
()个性心理不受心理过程的制约和影响。
二、单项选择1.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心理活动的规律,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不任意歪曲和杜撰结果。
这是坚持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2.某咨询师在分析一个极具叛逆倾向的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既考虑到父母的性格、出生环境、生活环境、家教方式,又考虑到该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
这是坚持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3.当年华生为了研究儿童的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小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使这个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东西都产生了畏惧心理。
该实验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4.“这个世上没有永远的好人,也没有永远的坏人。
”该说法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5.以提问的方式了解人们的心理活动。
这种研究方法叫()A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调查法6.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了解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活动的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调查法7.被誉为心理学之父的是()A弗洛伊德B冯特C杜威D皮亚杰8.科学心理学诞生于()A1832年B1920年C1897年D1879年9.关于心理学的学科属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D无法界定三、问答题1.简述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2.简述观察法的优缺点。
4.简述实施心理测验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一、判断题()1.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
()2.把感觉器官得到的信息,向中枢神经部位传递的神经叫做运动神经。
大学心理学作业习题——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
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一、名词解释题1.感觉2.知觉3.感受性5.感觉阈限6.感觉适应7.感觉对比8.联觉9.后像11.知觉的整体性12.知觉的选择性13.知觉的理解性14.知觉的恒常性15.空间知觉16.时间知觉17.错觉18.幻觉19.记忆20.内隐记忆21.外显记忆22.超额学习23.思维:24.思维的概括性25.思维的间接性26.常规思维27.想象28问题29.定势30.功能固着31.智力32.表象33.原型34. 关键期35.感觉适应二、填空题1.认知心理学是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的刺激的。
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点,通过感觉,个体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信息。
3.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4.知觉是个体将信息组织成的过程。
5.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进行加工,产生的过程。
6.表象既有,又有,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梁。
7.根据想象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和。
8.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与个人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9..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和的认知加工过程。
10.信息的提取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
信息的提取有和两种形式。
11.记忆有很多种,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四, 、、和。
12.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活动是由、和三个相互联系的记忆系统完成。
13.遗忘的进程是的,有的特点。
14.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5.根据思维活动的,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16.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动机水平是曲线的关系。
17. 根据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可将思维分为、具体运算思维和。
三、单项选择题1. 表象的基本特征是()。
A.直观性和具体性B直观性和抽象性C抽象性和概括性D直观性和概括性2.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课件
四、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2. 思维和语言有很大的区别
(1)职能不同。 (2)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语言具有民族性。
第二节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 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 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我们读白居易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时,头脑中浮现 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画面。
资料链接
(2)类别变动法。这种方法用来克服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影响,以提高思 维的变通性。 例如,给出“盆子”的概念,让受训练者首先想到它的一个特殊用途, 如装水果,然后归纳为“容器类”,继而在“容器类”中细想它可能有的特殊用途, 如装鸡蛋、装纽扣、装衣服等;接着换一种类别,再细想它的各种特殊用途。通过这 种方法,使受训练者对事物的用途有了变通性的认识,培养了创造力。 (3)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该方法有以下四个步骤: ① 界定问题,即在解决问题之前彻底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情况。 ② 开放头脑,即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类似于大脑激荡法中的畅所欲言直 至穷思竭虑的过程。 ③ 确定最佳构想,即在设想的各种办法中选择最优的解决办法。 ④ 付诸实施,即把选择的解决办法进行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调整、完善。
特别拓展
培养儿童想象力,大人要注意这三点 1.不要嘲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 永远不要用成年人现实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想象,为孩子保留思想里的那 一份跳脱。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孩子把会飞的汽车展现给自己的父母,而自己的 父母确告诉孩子汽车是在地上跑的,让孩子重新构思。简简单单多么现实的教 导,父母觉得这样做没错,却不知道自己确是孩子想象力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永远不要嘲笑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力不要用现实去衡量和禁锢。 2.引导孩子敢于去想 不要觉得不切实际就不值得想象,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就是在于现实与不可 能之间的差距中发展起来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一开始都有敢于去想的想象 力,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想象,引导孩子跳出思想的禁锢,激发他们想象的 热情。
05 思维与想象(信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思维的特征:A.思维具有间接性B.思维具有概括性C.思维具有想象性D.是认识的高级形式2.与发散思维相对应的思维形式: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聚合思维3.下面哪个是无意想象A.创造想象B.梦C.再造想象D.幻想4.下面那个不是思维的基本形式A.概念B.判断C.推理D.幻想5.关于幻想的表述那个是不正确的A.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B. 是指向未来C. 宗教迷信的神奇幻想是脱离现实的D.幻想都是消极的二、名词解释1.思维2.聚合思维3.创造性思维4.再造想象5.无意想象6.幻想三、简答题1.简述思维的基本过程2.简述创造思维的阶段3.想象的功能4. 有意想象具体分类二、综合应用题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当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根据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你认为在将来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单项选择题C D B D D二、名词解释1.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主要表现在人们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2.聚合思维聚合思维是指思考者把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聚合起来,思路朝着同一方向聚敛前进,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答案的思维,也叫集中思维或求同思维。
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成果的思维。
例如,小说家创造小说,剧作家创造一个新的剧目,发明家发明一个新的产品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
其根本特点是新颖性和独创性。
4.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的相应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建筑工人根据图纸想象出建筑物的形象5.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6.幻想幻想是一种与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幻想有两个特点,一是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正是个人希望所寄托的东西;二是指向未来。
心理学之思维和想象
2、创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 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 过程。 特点:首创性、新颖性、独立性 产生条件: 1 .激发创造动机 2.丰富的表象储备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4.利用原型启发
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 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活动 等,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 象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4.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 具有重要意义。
50.任意选出十个最能说明你的性格的词: 谨慎、热情、机灵、精神饱满、献身精神、朝 气、无畏、孤独、脾气温和、泰然自若、独创、时 髦、好奇、有说服力、渴求知识、律己、复杂、拘 束、永不满足 、光明磊落、坚强、自信、精干、 实事求是、足智多谋、实干、保守、随便、有组织 力、易动感情、虚心、老练、骄傲、不屈不饶、铁 石心肠、实惠、柔顺、坚持、不拘礼节、远见、洒 脱超然、敏锐、独立、自制、思路清晰、有理解力、 创新、善良、观察力强、一丝不苟。
问 题 答 案
7、酝酿效应
当一个人反复探索某一问题而又毫无结 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 几星期,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 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 酝酿之所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可能与 对定势的克服有关。
�
8、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 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9、情绪与动机
�
6、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物体 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的功能。 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物体固有 功能的局限而影响到问题的解决
蜡烛问题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
温州医学院心理系 谢晓丹 2009.2
第一节 思维及基本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 是指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 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完成 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二,思维的种类
依 据 方式 指向性 创新程度 类 别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维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爬山法:增加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 异,最终达到目标解决 逆向工作法: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自 目标的逻辑顺序向初始状态递归.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a.
b. c. d.
问题表征的方式:用最佳的方式表征 问题. 无关信息的干扰 功能的固着性 心向(心理定势)
定势: 定势:卢钦斯的水杯量水实验.
获得 100升 21 127 3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
具体动作思维:依靠实际行动解决问题. 3岁以前的幼儿 具体形象思维: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 (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 (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7岁 学龄前儿童或者艺术家等 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语言符号形成的概 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人类典 型的思维
第三节 问题解决
问题空间,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认知 操作 定义:问题解决是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 的认知操作(认知心理学) 三个特征: 目标指向性 操作系列性 认知性操作
1,问题的基本成分
(1)起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 )起始状态:接受问题, 够完整; 够完整; (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3)认知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 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也称算子
第二节 概念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想象与表象思维导图,脑图
想象与表象表象
分类
感觉通道
视觉表象--想起笑脸
听觉表象
运动表象
创造程度
记忆表象
想象表象
表象是感知到思维的过渡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特征
直观性
概括性--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
可操作性--心理旋转实验
想象
概念:对表象加工该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分类有无目的
有意想象(创造程度)
创造想象
幻想-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理想
空想
再造想象
无意想象--极端形式:梦
加工方式\综合方式
粘合--孙悟空、美人鱼、飞马
夸张--千手观音、小人国、巨人国
拟人化--雷公电母、唐老鸭、米老鼠
典型化--小说形象、祥林嫂、阿Q
联想--有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
功能
预见--超前,未来、居安思危
补充--认知,现实生活中没有,光速、读小说想象人物
替代--需要,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调节--对生理的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二)什么是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一定目标应 用各种知例如识“和韩技信能分油,”经算过术游一戏系:列思维 操作,使问“题3斤得的以葫芦解7决斤的的灌过,程。
(四) 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 形象的过程。
实用文档
四、作用
(1)预见功能 (2)理解功能 (3)补充功能 (4)调节功能
实用文档
五、分类 P98-100
(一)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二)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包含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 4、妄想:是一种常见的思维障碍,是思维的
独特性(新)
(2)发散思维
实用文档
运用已获得的知 识经验,按惯常 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根据创造性程度划分:
(1)常规思维
(2)创造思维
以新异、独创的 方式解决问题
实用文档
第二节 想象
猫说… … 小鸭子说… …
实用文档
一、想像的含义(P97) 想像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
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问题2:某城市有15%的人不把号码放在 电话簿上。如果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 机抽取200个号码,你能否预期其中有多 少人是不把号码放在电话簿上?
实用文档
2、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 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 的材料,将蜡 烛象壁灯一样 立在墙上。
实用文档
问 题 答 案
实用文档
讨论:回形针的用途
实用文档
1 2 C柱
步骤 4:Move 3 from A to B
3 A柱
3 B柱
实用文档
1 2 C柱
步骤 5:Move 1 from C to A
1 A柱
3 B柱
实用文档
1 2 C柱
步骤 6:Move 2 from C to B
1 A柱
2 3 B柱
实用文档
2 C柱
步骤 7:Move 1 from A to B
实用文档
算法:找出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并 进行一一尝试。直到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 方法。
例如:一只密码箱有三个转钮,每一转钮 有0—9十个数字,先要采用算法策略找 出密码打开箱子,就要逐个尝试3个转钮 的随机组合,直到找到密码为止。
实用文档
启发法就是凭借个体已有经验,凭直觉 选择常一用个的最启佳发方法案:。
④小兰:小文在说谎。
如果小兰说真话,说的是假话,那么小红 的蛋糕是谁吃的?
实用文档
(3)反推法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反推知道找到通往初 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它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 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
一些几何类问题也较适合采用这一策略
实用文档
10斤的油篓分一半。”
实用文档
提出(假三设就)是解提 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提出验假证设假是设问就题是解通
决段过提, 出中一需的具定要假有的对设创方已是造法有否性确知可的定识以阶所发现问题
经有验 效进地行解重决新问组题织。,
以法适:验应证问假题设的有解两决种。方分析问题
——直接检验,即通
实用文档
4、思维定式 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 活动的准备状态,其影响有积极 的,也有消极的。
实用文档
陆钦斯实验:有三个大小不同的水桶A、 B、C,要求用水桶量出一定量的水D。
问 水罐容量 题A B C
1 21 127 3 2 14 163 25 3 18 43 10 4 9 42 6 5 20 59 4 6 23 49 3 7 15 39 3
1 A柱
1 2 3 B柱
实用文档
C柱
A
B
C
实用文档
(2)试误法
例如:小红给爸爸买了一个大蛋糕庆祝生日, 却被别人吃了。小红很生气,于是就问了四个 有可能的人,他们的回答是:
①小文:是小青吃的。如谎果,小与文③说矛真盾话,那么小钱说
②小青:是小兰吃的。如谎果,小与青③说矛真盾话,那么小钱说 ③小钱:不是我吃的。如小果文小说钱谎说,真①话与,④那矛么盾小兰、
‥‥‥
实用文档
(一)什么是问题
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 给定成分——问题起始状态 目标状态——问题的答案 障碍——找到答案必须经历的思 维活动
实用文档
1.有三根杆子A、B、
C径。不A同杆的上圆有盘n“。个直河内塔”问题
2.把A杆上的n个碟子 全部移到C杆上。
3.每次移动一个盘, 大盘不能移在小盘 上面。
保险丝、 开锁、耳坠子、拖曳玩具的把 手、花环链、清指甲、清打字机、图片 挂钩、领带夹、拆信、戳洞、衬衫纽扣 的替代品、扑克牌筹码、拉链的头、钓 鱼钩、牙签、清除烟斗、清除耳垢、装 饰品、螺丝起子、橡皮筋投射武器、艺 术品上的悬吊物、手机吊饰……
实用文档
3、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
算法策略 启发策略
实用文档
(4)爬山法(迂回前进、“退一步进两步”。 )
类似于手段—目标分析策略,二者都是采用 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 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不同之处在于: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 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 便最终达到目标。
实用文档
例如:河的一岸有一只鸡、一只猫、 一袋米,你要把这些东西运到河的对 岸,河上有一只小船,每次只能运载 其中的一种东西和你本人。不能把猫 和鸡留在一起,否则猫将会把鸡吃掉。 也不能将鸡和米留在一起,否则鸡会 把米吃掉。如何将全部东西运到对岸 呢?
实用文档
例如:在一张桌前从左到右依次坐着甲、乙、 丙、丁四人根据下面信息,请指出谁拥有小轿 车。 (1)甲穿蓝衬衫 (2)穿红衬衫的人拥有自行车 (3)丁拥有摩托车 (4)乙靠着拥有小轿车的人 (5)丙靠着穿绿衬衫的人 (6)穿白衬衫的人靠着拥有摩托车的人 (7)拥有三轮车的人距拥有摩托车的人最远
实用文档
二、想象的特点
(1)形象性 (2)新颖性
实用文档
在感知的基 础上,改造 旧表象,创 造新形象。
不仅可以创造人们 未曾知觉过的事物 的形象,还可以创 造不存在或不可能 的形象。
美人鱼、水陆两用坦克、阿Q、花仙子、祥 林嫂、小燕子、刘慧芳、九头鸟、雷公、 猪八戒、白蛇 、青蛇、千手佛、飞马、小 人国、风婆、、、、
实用文档
1、问题情境的影响
(1)事物的空间排列 (2)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 (3)无关刺激的干扰
实用文档
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2厘米,求圆的外切正方形的面积。
实用文档
将旁边9个点用 四条直线连起来, 而且要求这四条 直线是用一笔画 成的。
实用文档
问题1:在欧阳家里有五个兄弟,他们每 人都有一个姐妹。如果将欧阳太太也计算 在内,试问欧阳家里共有几个女人?
验证假设
问题的方向,是问题解 决的关键 。
实用文档
二、创造性思维(P101-107)
(一)内涵 指个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问
题、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
实用文档
1.问题情境的影响 2.功能固着的影响 3.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P100-101 P104) 4.思维定势 (5二.动)机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P103-105 ) 6.个性
内容发生的障碍,病人对妄想的内容坚信不疑。
实用文档
想象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极端表现— 梦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特殊形式—幻想
理想
实用文档
空想(梦想)
第三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思维
实用文档
一、问题解决(P100)
桑代克 早期研究: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实用文档
柯勒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医生诊断患者的疾病 ★建筑设计师设计一座水坝 ★计算机研究人员编制出一套软件 ★作家写出一部剧本 ★小学生解答一道应用题
抽取本质特 征和规律加 以概括。
(1)概括性
(2)间接性
借助一定的媒介 和知识经验对事 物进行间接的认 识。
实用文档
三、思维的分类(P91)
实用文档
(动作一)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
1、动作思维(实践思维)
表象
2、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
概念
实用文档
(流二畅)性(根多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 变(1通)聚性合(活思)维
实用文档
正确答案:农夫总留下15头牛
思维解析:
注意最后一句话:“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半数加半头正好 等于次子所得牛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杀,也没剩下”。 因此,根据逆向思维:她必然得到的是:1头。从而可以推 导出:
(1)手段-目的分析 (2)试误法 (3)反推法 (4)爬山法 (5)简化法
实用文档
(例1)如手:段河内-目塔的问分题析(以3个圆盘为例)
请将A柱上的所有圆盘依序移到B柱上。 一次只能移一个盘子。 较大的圆盘必须置于较小圆盘的下方。 可以借助C柱。
1 2 3 A柱
B柱
实用文档
C柱
实用文档
操作方法: 1.自己把鸡运到对岸,留下鸡。 2.独自返回。 3.自己把米运到对岸,留下米。 4.把鸡带回,放下鸡。 5.把猫带到对岸,留下猫。 6.独自返回。 7.把鸡运到对岸。
实用文档
(5)简化法
先抛开某些细节而抓住问题解决中的主 要结构,把问题抽象成较为简单的形式,然 后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
实用文档
他这样问神父:“在抽烟的时候可不可 以祈祷?”神父回答:“当然可以。”
同样是抽烟和祈祷,祈祷时要求抽烟, 那似乎意味着对耶稣的不尊重;而抽烟 时要求祈祷,则可以表示在休闲时也想 着神的恩典,神父当然也就没有反对的 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