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教案 第二讲 商品和货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商品和货币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分析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其矛盾,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理论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基本内容,认识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

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2、劳动价值理论

3、货币理论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1、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一、商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要使物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有用性

②劳动的产品③通过交换

1、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的性质是自然属性。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供别人使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的使用价值还将不断地被发现、被利用。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2、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的性质是社会属性。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这两者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对立性表现在:两者是互相矛盾、相互排斥。商品对于所有者来说,是非使用价值,而对于非所有者来说是使用价值。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就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形式是指劳动目的、劳动工

具、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成果的不同。它的作用是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的支出即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它的作用是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并加以科学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为只有弄懂了劳动二重性问题,才能使劳动价值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同时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侧面,不能理解为不同的劳动。

(三)商品的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是指某个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就是指现时某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当个别劳动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就盈利、发财、致富。反之就亏损、倒闭、破产。所以商品生产者尽可能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事先不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和学习的、每个体魄健全的人都能进行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但是复杂劳动是会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成为简单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基数,把复杂劳动看成是简单劳动的倍数。(结合我国当前分配制度的实际进行分析)

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生产的效率,它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一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劳动者的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劳动组织是否合理,生产设备的组合和效能,劳动对象的状况以及自然条件等。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就多,单位商品包括的劳动量就少,价值量就少,反之亦然。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二重性,为何?

一方面,因为这种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每个生产者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都是由私人决定的,表现为私人劳动。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又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表现为社会劳动。当他的商品没有被社会所承认,他的私人劳动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转变为价值,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二、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1、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当时人们还不是专业为交换而生产,仅仅是把自己消费以后的剩余产品拿来交换,这种交换还带有偶然的性质。这种价值形式的公式是:

1只绵羊=50斤粮食

在这个公式中,绵羊把它的价值表现在粮食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地位,即它的价值是在别的商品上相对的得到表现的,粮食处于等价形式地位,是作为等价物充当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等价形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绵羊不仅要表现自己的价值,而且要表现自已价值的数量。

2、扩大的价值形式

人类第一次社会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以后,不同部落需要交换的东西就多起来,商品交换的范围就扩大了,于是就出现了扩大的价值形式,其公式是:

=50斤粮食

=2把斧头

1只绵羊 =7米麻布

=6毫克黄金

=……

从上面公式可知,由于有许多商品成为绵羊的等价形式,于是,绵羊的价值就能够比较充分地表现为没有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是扩大的价值形式也有其不可解决的矛盾,如绵羊的所有者想换粮食而粮食的所有者不愿意要绵羊,却想要斧头……

显然,这种价值形式不能适应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3、一般价值形式

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能够出现一种商品,来作为各种商品相互交换的媒介,从而使各种不同商品的价值都可以由一种商品来表现,这样就可以解决扩大价值形式下商品交换的困难,于是就出现了一般价值形式,其公式是:

50斤粮食=

2把斧头=

7米麻布= 1只绵羊

6毫克黄金=

……

在上面公式中,由于各种商品都直接和绵羊相交换,绵羊就成了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一种商品能够与任何商品相交换的能力。于是,商品价值获得了统一的表现形式,因此,称为一般价值形式。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是质的飞跃。但是,这种形式还有缺陷,由于一般等价物不固定、不统一,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因此,需要一种价值高、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的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4、货币价值形式

50斤粮食=

2把斧头=

7米麻布= 6毫克黄金

1只绵羊=

……

黄金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不易磨易、不易毁损。它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最佳材料,因此,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定义: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就是价值尺度的职能。

特点:观念上想象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