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旋律》课堂教学设计
儿童音乐教案:感受旋律之美
儿童音乐教案:感受旋律之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获取快乐,不仅是音乐本身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欣赏音乐,感受旋律之美。
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份儿童音乐教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并学会用语言表述。
2.了解和感受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3.通过唱、跳、舞、画等多种形式,提高孩子们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让孩子们在音乐中体验快乐,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提高身体协调能力、提高自信。
二、教学内容1.旋律基本概念通过动画或图片等形式,向孩子们展示旋律是什么,让他们了解旋律的基本元素,比如高低、长短、强弱等。
同时,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旋律特点。
示范唱一段简单的旋律,让孩子们选一段旋律进行表述;再反过来,让孩子们唱一个旋律,让其他孩子说出这个旋律的特点。
2.欣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通过播放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孩子们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独特之处。
比如,让他们听听古典音乐、摇滚、流行歌曲等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让他们表述自己的感受。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节目,如古典乐会、流行音乐会、音乐剧等。
给他们讲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让孩子们了解不同文化的某些个性化特征,并通过音乐来增加对这些文化的理解。
3.唱、跳、舞、画让孩子们学唱好听的儿歌或英文歌曲并进行多次反复的唱练,以体验不同歌曲的不同感觉。
通过唱、跳、舞、画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并让孩子们培养对旋律的独特表达能力。
可以让孩子们一起谱曲、编舞蹈,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通常在编舞蹈时,唱片上播放的音乐要比我们平时听到的音乐要快,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孩子们的细致度、反应力和创造力。
4.让孩子们在音乐中体验快乐在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过程中,让孩子们发掘自身潜力,提高自信心,在音乐中体验到快乐。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精选5篇)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分析:《旋律的级进、跳进和同音反复》内容选自选自花城版三年级上册第8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1)》,该单元选择了一首经典的根据《G大调小步舞曲》旋律改编而来的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知,《我们大家跳起来》为C大调,3/4拍,a+b+a+b1的一段体结构,旋律明快,情绪活泼,是一首能清晰表现出旋律进行的歌曲。
教学对象分析:这是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从认知角度接触音乐中的“旋律”要素,在以往的`两年多音乐学习中,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唱了许多歌曲,也能进行一般的视谱,对旋律的进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同时三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求知欲强,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应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认知旋律的进行——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教学目标:1、理解和认知旋律的进行——“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2、能进行简单的级进、跳进的旋律编创。
教学重点:学习旋律的进行,理解“级进、跳进、同音反复”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级进、跳进的旋律编创。
教学课时:10—15分钟(微型课)教学准备:卡片、钢琴、PPT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
2、打手势唱歌谱。
(1)唱歌谱第一乐句并打手势,速度稍慢,提示做到“音唱准、拍要稳,手势也要对”。
(2)唱歌谱第二乐句并打手势,速度稍慢,因第二乐句音型相对密集,教师应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3)齐唱第一、第二乐句歌谱并打手势,请能力强学生到前面做小老师。
3、理解和认知旋律的进行。
(1)旋律进行的引出师:同学们,刚才在你们的手势里,已经非常形象地展现了旋律进行的三种形态—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2)思考、观察并找出旋律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A.教师打手势演示,学生也同时打手势并观察,共同找出第一乐句前1、2小节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B.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找出第二乐句节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
(3)学生分组练习A.将学生分四个小组,边做手势边讨论,每组负责2个小节,找出第三、第四乐句中的“级进、跳进、同音反复”,教师指导。
花城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 《音乐的旋律与副旋律》 教案 教学设计
《音乐的旋律与副旋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洪湖水浪打浪》创作于1958年,它是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首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一个场景的主题曲,1961年歌剧改名为同名电影后,成为了主题曲,受到了广泛的传播。
整首歌曲分为三个段落,教材中选用的是第二段,由4个乐句组成的二重唱唱段。
歌曲旋律从低音区开始,慢慢起承转合,两个声部的主副旋律交替出现,彼此影响,最终转为齐唱结束。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处理好主副旋律的声音平衡;2. 学习《少年先锋岗》和《洪湖水浪打浪》,学会判断副旋律;3. 了解主旋律和副旋律的关系,感受副旋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处理好主副旋律的声音平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学1.复习歌曲《海鸥》及副旋律2.今天,我们会进一步了解主旋律和副旋律的关系,感受它们的奇妙碰撞。
二、感受副旋律,学唱新曲1.单独学唱两条旋律(《少年先锋岗》片段)2.将两个旋律合成一条,播放歌曲《少年先锋岗》片段3.感受:副旋律很好地与主旋律配合,它们之间既互相补充,又有对比。
4.二声部合作练习唱5.播放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不出示歌谱6.聆听:在你感觉有副旋律出现的地方举举手7.提问:你能说说,这首歌曲的副旋律是在上方还是下方吗?8.看着歌谱,发现这首歌曲里副旋律有时在下方,有时又在上方(即可以在上方,也可以在下方)9.分别模唱一、二声部旋律,配合练习,在演唱前提醒学生注意节拍的变化,以及打拍子唱10.分别加入歌词唱,提问:主旋律和副旋律有没有主次之分?(有)两个声部在演唱中声音应该如何平衡?(当自己唱到主旋律的时候,声音可以出来一些,但当自己唱到副旋律的时候,也要记得把音量控制一下11.再唱二声部,提醒学生处理好声部之间的主次关系12.提问:你能说出判断副旋律的方法吗?或者说,副旋律有哪些基本特征呢?(常用衬词;偶尔出现;对主旋律起到衬托、补充和对比的作用)三、知识延伸,思维发散1.了解《洪湖水,浪打浪》歌曲由来(它创作于1958年,原本是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一个场景的主题曲,1961年歌剧改名为同名电影后,成为了主题曲,受到了广泛的传播。
巧借旋律线渗透音乐情感——小学音乐《彩色的中国》教学案例
巧借旋律线渗透音乐情感———小学音乐《彩色的中国》教学案例文|姚丽丽一、教学背景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负责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实践,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体验感并不强。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音乐教学更加注重音乐的形象化表现。
形象化表现能营造轻松、活跃的音乐课堂氛围,借助直观、生动的音乐,将各类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得知识更直观、简明。
这样学生更容易分析、轻松应对,进而推动高质量音乐教学。
小学阶段各科目的教学都主张借助图示来丰富理论的阐述,音乐学科也如此,图示简单、清晰、明了,能将教学重难点完整呈现出来,快速提升学生的认知。
一段美妙的旋律,就像一幅生动的情感画卷,时而平静流畅,时而激昂起伏,时而跌宕奔放,时而悠扬婉转,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让人陶醉其中。
旋律既是音乐最基本的元素,也是音乐的灵魂所在。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理解并准确把握音乐的情绪并不容易。
因此,教师需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捕捉音乐旋律中的情感,以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让他们的心灵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敏锐地捕捉音乐旋律中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绪,深化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让他们的心灵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
基于这样的考虑,小学音乐教师可借助旋律线让学生感受音乐,深刻体悟音乐传递给我们的情感,让学生体会音乐的乐趣。
本文以《彩色的中国》为例,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借助旋律线,引导学生在提升音乐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核心素养。
二、教学过程《彩色的中国》是一首非常适合小学音乐课程的教材。
这首歌曲通过对我国各地美景的描绘,如“黄色的沙漠”“蓝色的海洋”“绿色的草原”等,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热爱。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四)》教案
(花城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四)》教案一. 教材分析《感知音乐中的旋律(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和理解旋律的概念。
教材通过各种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在感知旋律的过程中,培养音乐的听觉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对旋律的感知和表现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理解旋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表现能力。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旋律的概念,能在音乐实践中正确感知和表现旋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音乐材料,如歌曲、乐曲等。
2.准备教学器材,如钢琴、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
教师提问:“大家能听出这首歌曲的旋律吗?请大家尝试跟着音乐唱一唱。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律的概念。
同时,让学生聆听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旋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旋律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首歌曲,按照旋律进行演唱。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简单的旋律,让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和表演,巩固对旋律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这些作品中的旋律。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练习演唱和分析一些旋律,提高对旋律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三年级下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二)歌曲《美丽的朝霞》》优质课公开课教案D002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三年级下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二)歌曲《美丽的朝霞》》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
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美丽的朝霞
教材分析:
“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一)”中,学习了“音的走向”、“音的级进和跳进”,了解了旋律进行的基本模式。
本课的内容,进一步学习旋律的不同进行方式对形成歌曲情绪和风格所起的作用。
《美丽的朝霞》是一首南斯拉夫的儿童歌曲,83
拍子。
全曲分为四个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曲调明快、流畅,歌颂了美丽的朝霞驱走黑暗,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幸福。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
从整体水平来看,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形成习惯。
上学期学习了葫芦丝的基本吹奏,有些优秀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声按节奏基本准歌曲《美丽的朝霞》,学生能用简单的律动感受3/8
拍的拍律并感悟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朝霞》让学生体会“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深刻意义。
3、能用葫芦丝吹奏歌曲。
教学重点:
1、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用葫芦丝吹奏歌曲。
教学难点:
1、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五年级下册《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6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五年级下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五)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
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夏日泛舟海上——旋律的重复和模进》
教材分析:
《夏日泛舟海上》是由英国人费里斯根据威尔第著名歌剧《弄臣》中的咏叹调《女人善变》改编而成的一首歌曲。
该曲F调,3/8拍,采用了许多旋律的模进和重复手法,节奏轻松活泼,旋律优美流畅,结构规整,是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创作手法的极好教材。
歌曲描写了人们在海上划着船,尽情游荡的情景,表现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歌曲,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2、了解和认识旋律的“重复”和“模进”的相关知识。
3、掌握“重复”和“模进”的音乐基本创作手法,并做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
教学重点:
了解和认识旋律的“重复”和“模进”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重复”和“模进”的音乐基本创作手法,并做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
课时: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
PPT、电子琴、课本纸、长尺、小黑板、板书卡纸、音符卡片、抽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播放并复习《夏日泛舟海上》旋律,创设音乐氛围。
师:夏天即将来临,让我们唱响《夏日泛舟海上》,期盼夏天的到来!(播放音乐学生唱歌曲)
三、创设故事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引出重复。
小学的音乐课堂教案
精选小学音乐课堂教案一、第一课时:认识音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音符,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2. 培养学生对音符的辨识能力。
教学重点:1. 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2. 音符的读音。
教学难点:1. 音符的时值。
教学准备:1. 音符图片。
2. 音符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听出歌曲中音符的时值。
2. 新课:介绍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 练习:学生辨识音符,并用手指指出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4. 游戏:音符接龙,学生用音符卡片进行接龙游戏。
二、第二课时:学习节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简单的节奏,包括强弱拍和节奏的组合。
2. 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1. 节奏的形状。
2. 节奏的读音。
教学难点:1. 节奏的组合。
教学准备:1. 节奏图片。
2. 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听出歌曲中节奏的强弱。
2. 新课:介绍强弱拍和简单的节奏组合。
3. 练习:学生辨识节奏,并用手指指出节奏的强弱。
4. 游戏:节奏接龙,学生用节奏卡片进行接龙游戏。
三、第三课时:学习简单的旋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简单的旋律,包括音高和音程。
2. 培养学生对旋律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旋律的音高。
2. 旋律的音程。
教学难点:1. 旋律的音高和音程。
1. 旋律图片。
2. 旋律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听出歌曲中的旋律。
2. 新课:介绍旋律的音高和音程。
3. 练习:学生辨识旋律,并用手指指出旋律的音高和音程。
4. 游戏:旋律拼图,学生用旋律卡片进行拼图游戏。
四、第四课时:学习简单的和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简单的和弦,包括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
2. 培养学生对和弦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和弦的形状。
2. 和弦的读音。
教学难点:1. 和弦的形状和读音。
教学准备:1. 和弦图片。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三:演奏简单的旋律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三:演奏简单的旋律在小学音乐的四年级下册中,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了有关演奏简单的旋律的教案三。
这个教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们通过演奏旋律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个教案,教师们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让他们成为更富有艺术素养的人。
教案的设计第一课:了解旋律和节奏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们了解旋律和节奏。
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一些简单的曲子,让他们尝试跟随节奏和旋律拍打手掌。
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引导一些问题,如“你们觉得这个旋律是怎么构成的?它有多少节拍?”第二课:演奏C大调上的旋律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演奏C大调上的旋律来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演奏一首简单的乐曲,并为他们讲解一些基本知识,如拍号、节奏、节拍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演奏这首曲子。
第三课:演奏G大调上的旋律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演奏G大调上的旋律。
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一首简单的乐曲,并向他们讲解有关G大调的知识,如调号、升降号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演奏这首曲子。
第四课:演奏数字乐谱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演奏数字乐谱。
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一些数字乐谱,并向他们讲解如何读取数字乐谱。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演奏数字乐谱。
教案的意义这个教案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演奏旋律,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音乐。
通过这个教案,孩子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并充分发掘自己的艺术潜力。
此外,这个教案也可以增强孩子们的音乐感觉和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成为更富有艺术素养的人。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三:演奏简单的旋律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教案。
通过这个教案,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演奏旋律,并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音乐。
同时,这个教案也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让他们成为更富有艺术素养的人。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三年级上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一)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优质课教案D003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三年级上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一)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充分感受和体验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从而对欧洲优雅、端庄、优美的古典音乐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加宫廷舞会营造浓郁的欧洲古典音乐文化氛围,有机结合听赏、舞蹈、歌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融入其中,体会参与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知识与技能目标:(1)感知3/4拍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能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感受音乐。
(2)掌握级进、跳进的旋律进行方式。
(3)掌握“小步舞”的基本舞步,能进行简单的“小步舞”创编。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有三个内容,一是了解和体验小步舞,二是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三是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小步舞是17世纪欧洲流行的宫廷舞,因舞步小而得名,舞蹈风格优雅、端庄、优美。
《G大调小步舞曲》是德国作曲家巴赫创作的一首简易钢琴曲,3/4拍,曲调优美动听,通俗易懂,深受人们的欢迎;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是根据巴赫的小步舞曲填词而成,曲调活泼欢快,表现了孩子们跳起来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点:1.能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愉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2.能用舞蹈表现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1.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二、四乐句音准的把握。
2.进行“小步舞”创编活动。
教学策略: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的节拍、节奏、情绪等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表现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表演和动作创编能力。
因此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歌唱、舞蹈、声势律动、乐器伴奏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歌曲的唱、奏、演中,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歌曲起伏流畅的旋律特点,体会歌曲的意境。
同时通过合作、对比、探究和表现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三年级上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一)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优质课教案D005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三年级上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一)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案设计依据:《音乐课程标准》里提到“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同时根据广东省音乐教研室提出的器乐进课堂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学唱歌曲并理解歌曲的前提下,得到更好的竖笛技能技巧训练。
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花城版第5册的内容,《我们大家跳起来》是由钢琴曲《G大调小步舞曲》改编而成的,《G大调小步舞曲》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创作,四三拍,速度为小快板。
乐曲是两段体结构,第一段的旋律以级进与跳进、连音与顿音的交替为主,生动而活泼。
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太多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
整首乐曲充满柔和、典雅的氛围。
《我们大家跳起来》根据这一乐曲的第一乐段旋律填词而成的一首儿童歌曲。
歌词简洁易懂,词曲结合紧密,很适合儿童歌唱、舞蹈。
这两者之间是由感受3/4拍子的特点,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这一知识技能的教学为主线贯穿其中。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在本节课中,加大了导学案的内容,同时在暴露学生的思维和发挥学生创造力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让学生自行组织为主,老师讲解说明为辅。
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加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的活动。
本课以学生们学唱歌唱和竖笛吐音训练为主,拓展部分则以歌曲的出处和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为辅,先让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歌曲的演唱,并了解歌曲的分段。
通过简单的长音训练,在训练气息的同时加强节奏训练,之后通过节奏的变化对吐音进行训练。
(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 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一)》教案
(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8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一)》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实践活动,感知音乐中的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能。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歌曲、欣赏、活动等,既有学习内容,也有实践内容,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能仍有待提高。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知音乐,培养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中的旋律概念,感知旋律的美感。
2.能够聆听音乐,分辨出旋律的部分。
3.能够模仿、演唱简单的旋律。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音乐中的旋律。
2.难点:培养学生分辨旋律和伴奏的能力,以及模仿、演唱旋律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旋律的美感。
2.模仿法:让学生模仿演唱旋律,提高歌唱技能。
3.实践活动:通过分组演唱、接龙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旋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欣赏、活动等教学内容。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背景音乐。
3.乐谱:为学生提供演唱的旋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简单的旋律,引导学生聆听并分辨出旋律的部分。
教师提问:“大家听到了什么?旋律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歌曲、欣赏、活动等。
教师讲解旋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指导。
首先,教师范唱旋律,学生跟随演唱;然后,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观摩、学习。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接龙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学生分组进行接龙演唱,培养合作意识和歌唱能力。
5.拓展(10分钟)学生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感受不同旋律的美感。
小学音乐《美丽的家园》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美丽的家园》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家园》,表达对家园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律动等活动,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
理解歌曲中节奏和旋律的变化,体会其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2、教学难点歌曲中一些音符的时值和音准的把握,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
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展现对美丽家园的独特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节奏特点、演唱技巧等知识。
2、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演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和表现。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
5、欣赏法:欣赏相关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美丽家园的视频,展示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心中美丽的家园是什么样子。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用什么方式可以表达对家园的热爱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歌曲《美丽的家园》。
2、歌曲欣赏播放歌曲《美丽的家园》,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情绪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基本特点。
3、歌曲学唱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打节奏,感受歌曲的强弱规律。
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重点讲解切分音、附点音符等难点节奏,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准确掌握。
让学生跟着钢琴轻声哼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表达的对家园的赞美之情。
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演唱中存在的问题。
4、歌曲表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如加入舞蹈动作、乐器演奏、分声部演唱等。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意表现,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交流。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二歌曲丰收之歌教学设计(花城版)
三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二歌曲丰收之歌教学设计(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丰收之歌》是三年级音乐下册第10课的一首歌曲,花城版教材。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表达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歌曲共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重复的旋律和节奏,表现了丰收的场景;第二乐段以变化的音乐,展现了农民欢庆丰收的场面。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的旋律,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同时也能了解到农耕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对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耕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农耕文化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丰收之歌》,感受歌曲的欢快旋律。
2.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了解农耕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丰收之歌》,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对农耕文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聆听、演唱、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农耕文化,丰富学习内容。
3.分组练习,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丰收之歌》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与农耕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农耕文化,引导学生关注丰收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丰收之歌》的乐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然后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在学唱过程中,可以分组进行,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提高演唱能力。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三年级上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一)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优质课教案D006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三年级上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一)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一.本课目标:(1)了解旋律的上行、下行和同音反复的概念,并能在旋律片段中听辨出来。
(2)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能从乐曲中听辨出旋律上行、下行出现的地方。
(3)了解级进、跳进的概念,学唱《我们大家跳起来》,在歌唱和律动中感受歌曲中的上行、下行和同音反复。
二.教学重点:学习音乐知识“音的走向”,认识旋律的上行、下行与同音反复。
三.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节奏卡片、钢琴四.教学安排:3课时中的第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复习歌曲《翠鸟咕咕唱》、《当我们同在一起》2.检查考勤3.师生问好(一)学习旋律进行的基本特点之一:音的走向新课导入:同学们,在音乐中孤立的单音是难以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比如: 5 ,同学们能从这个单音中听出喜怒哀乐或优美抒情吗?(不能。
)只有将不同高低、长短、强弱的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旋律。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旋律进行中基本特点之一:音的走向(PPT)1.老师讲解音的走向:上行、下行、同音反复上行——(老师用钢琴示范上行音阶)下行——同音反复——2.听听做做:(听到上行举手,听到下行蹲下,听到同音反复坐着不动)3.唱唱画画:(用新歌曲的第一乐句作为练习素材)A.老师画前半句旋律线,个别学生上黑板画后半句旋律线;B.全体学生边用手书空旋律线,边唱旋律,体会音的走向。
(二)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1.初听歌曲,思考:歌曲几拍子?作曲者是谁?歌词唱什么?2.第二次欣赏歌曲,用强弱弱的声势伴奏;思考:歌曲有几个乐句?有没相同的乐句?如果有分别是那几句相同?生:四个乐句,1、3乐句相同,2、4乐句相同。
(老师出现相关PPT)3.学生轻唱A乐句歌词,师慢速用琴伴奏4.师生AB接龙5.生用听唱法学唱B乐句6.生轻声跟唱全曲(原速)7.生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老师用三拍子图示指挥。
(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一)》说课稿
(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8课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一)》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感受和体验音乐中的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旋律片段,以及相关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旋律的概念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还未能完全独立地分辨和表达音乐中的旋律部分,对复杂的旋律结构和不熟悉的音乐风格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加深对旋律的理解和感受。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和体验音乐中的旋律。
2.使学生能够分辨和表达简单旋律的起始音、节奏和音高。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4.引导学生运用创意和合作,创作和表演简单的旋律作品。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体验,掌握旋律的概念和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分辨和表达复杂旋律的起始音、节奏和音高,以及运用创意和合作,创作和表演简单的旋律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分析和创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感受旋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乐器、图谱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中的旋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中的旋律。
2.讲解:向学生介绍旋律的概念和特点,解释旋律的起始音、节奏和音高。
3.实践:让学生分组演唱和分析教材中的旋律片段,引导学生独立地分辨和表达旋律的起始音、节奏和音高。
4.创作:让学生运用创意和合作,创作和表演简单的旋律作品。
5.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旋律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旋律的起始音、节奏和音高的表达方式。
小班简单旋律音乐教案反思
小班简单旋律音乐教案反思教案名称:小班简单旋律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简单的音乐旋律,培养其音乐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简单的音乐旋律,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
2. 教授简单的音乐节奏,如拍子、节拍等。
3. 引导学生通过声音模仿、手拍等方式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一些简单的音乐,让学生听一听,看看他们对音乐的反应。
2. 学习旋律(1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简单的音乐旋律,如《小星星》。
然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唱一唱这首歌,让学生熟悉旋律。
3. 学习节奏(1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简单的音乐节奏,如拍子、节拍等。
可以通过手拍、跳舞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节奏。
4. 表现音乐(15分钟):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通过声音模仿、手拍等方式表现音乐。
5. 总结(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表现出色的同学,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简单的音乐旋律,培养其音乐感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改进。
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可以通过音乐游戏、音乐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其次,在学习旋律和节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简单的音乐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感知音乐旋律和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另外,在表现音乐环节,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让他们自由发挥,通过舞蹈、绘画等方式表现音乐,从而培养其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主要是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让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和总结,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不断探索适合小班学生的音乐教学方法,让他们在欢乐中学习,感受音乐的魅力。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五年级下册《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5
小学音乐花城粤教版(简谱)五年级下册《感知音乐中的旋律(五)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
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夏日泛舟海上》
一、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a、学会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b、在演唱与欣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2、知识目标:把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记号的作用。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掌握三拍子的特征以及音乐记号及其作用。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观看欣赏音乐短片,创设意境,引入课题。
提问:根据刚才的短片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威尼斯的知识是什么? 2、教师总结:(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意在通过欣赏与感受,激发学生对夏日的热爱,自然过渡到今天所学的内容。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1)初听,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听后请学生回答这首歌曲唱出了人们怎样的心情,歌曲情绪是怎样的?(播放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音乐中的旋律》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评价方案设计
1. 学生学唱歌曲时音准、节奏是否唱准,声音是否自然、圆润、好听,歌唱状态是否积极。
2.学生表演唱时,是否乐于歌唱、享受表演,小组合作是否积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渗透各评价内容,授课教师及时掌握评价结果,并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
1. 学唱部分采用对比学习、模仿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进行歌唱评价。
2.采用小组合作和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表演和评价,设立奖励机制。
教学过程设计
【欣赏视频】
1.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请你感受一下这段视频描绘什么场面?背景音乐奏出了什么样的情绪?你能听出它是几拍子的吗?
生:1、节日、喜庆、大型隆重的场面…2、欢快、热情洋溢、欢歌起舞…3、三拍子师:说的非常好,我们看到的是国庆70周年联欢晚会上的音乐烟花表演,美丽的烟花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在空中飞舞,在举国同庆祝这建国70周年的重大的日子,当我们看到这场面,听到这音乐,心情会怎样?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生:心情很激动,想用舞蹈、唱歌的方式来表达。
【欣赏视频2 】
师:不光我们有这种想法,就连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在国庆60周年联欢活动中上在天安门广场上与青年人们欢歌曼舞,一同欢庆这盛大节日,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的同时,请你感受一下这举国欢腾的歌舞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
生:唱出了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人们希望祖国和谐发展,繁荣昌盛的衷心祝福。
三拍子。
师: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青年友谊圆舞曲》
【设计意图】
1.以国庆视频开始,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普天同庆的情绪,和想要舞蹈的感觉,为接下来的舞曲学习奠定基础。
2.真实的画面、情景,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带给的情绪。
【新授课】
1.作品介绍
师:这首歌曲是江山作词,天戈作曲。
创作于1955年,当时国泰民安,群众安居乐业,人民情绪很安康,这首歌曲是为参加波兰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会创作的。
歌曲三段歌词是按照友谊、和平、团结写的。
当时提倡团结青年人,提倡和平反对战争。
作者当时20多岁,对世界和平,世界青年强调友谊的气氛很理解。
当时世界青年联欢会是向世界征曲的,国内也有几首应征,《青年友谊圆舞曲》成功入围。
2简介圆舞曲:
师:歌名中的“圆舞曲”又叫“华尔兹”,它的速度可慢可快,节奏感很强。
都是三拍子;旋律悠扬、优美、流畅、节奏感强、有要跳舞的冲动……
(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指挥图示画三角形:)
强弱弱↙→↖
【设计意图】
1、通过对比,引领学生认识三拍子、圆舞曲,学会三拍子指挥图示和其强弱规律
2、介绍词曲作者,了解歌曲创作背景。
3、用正确并有效的指挥手势,使学生更快的掌握自然大调音阶。
【学唱歌曲】
1、听歌曲范唱:在老师播放范唱,请学生们给老师用四三拍的指挥图示打节拍。
找出你觉得难唱的地方。
2、分析乐句:引导学生找出歌曲共6个乐句;
3、视唱曲谱:
(1)、请找出哪些小节的后两拍的音符有同音重复?并标出它们的唱名。
(2)、与学生合作视唱曲谱,学生唱同音重复部分,老师唱其他部分。
(3)分析曲谱:
A、前两句与后两句同音重复的乐句旋律行进的方式以大跳、小跳为主,形成一条跌宕起伏的旋律线;
B、中间两句请同学把音符连上会发现是一条波浪线,旋律行进方式以波浪为主,与前后乐句形成对比;
4、视唱3、4乐句,体会波浪起伏的感觉;感受歌曲结束音在主音do上的效果;
5、模唱:用“啦”模唱。
注意正确演唱姿势和发声方法。
6、填词演唱: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第一段歌词1遍。
7、填词完整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1、旋律分析,根据旋律画出旋律线,使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感。
2、先用“啦”来模唱,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旋律,再加入歌词会更得心应手。
【拓展练习】
1.1、自由组合练唱(3分钟练习)
2、小组上台演唱,请学生评价。
3、学习“华尔兹”舞步,观看国标舞华尔兹比赛的视频,学习简单的舞步,小组练习。
4、小组汇报表演,学生点评,奖励印章。
5、男女生围成两大圆圈,边长唱边跳。
(强调演唱的方法和歌声的优美)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
2、鼓励学生创作。
【课堂小结】
1、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理解,可以增加新的音乐元素,老师给予点评;
2、教师结语: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共创我们和平、美好、富饶的家园吧!
【设计意图】
1、情感升华,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加强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
1.整节课教学设计流畅、教学目标达成。
2.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热烈有效。
学生围成两个大圆圈,手拉手进行舞蹈,学生边唱边跳走出教室。
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授课在本节课中巧妙地运用小乐器辅助学习,让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和保持音准的稳定,并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问题与建议】
歌曲掌握以后,可根据各种不同乐器的特点,进行即兴填词演唱和表演的练习,可对后面的歌词略作修改,让学生队自己的创作进行演唱,增强音乐素养。
(评课教师:深圳市人民小学音乐科组长章文晖老师)
【优点与特色】
1. 授课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过程衔接流畅。
她能够时刻关注学生歌唱时的音准、节奏和声音状态,在遇到问题时,用生动的表演进行示范,让学生有清晰的对比,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授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较强,在歌唱、小乐器演奏和钢琴伴奏上都能做出很好的示范
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艺术审美的熏陶。
【问题与建议】
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讲、多练、多唱,把课堂交给学生,形成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锻炼学生。
建议创设更加大胆、开放的课堂。
(评课教师:深圳市人民小学谢健琳老师)
【优点与特色】
本课堂生动形象,学生一直融入歌曲的情绪中,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唱出了自豪感,并且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通过学习,学生对大调音乐和结束音有了一定的认真,大部分学生可以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且自行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问题与建议】
在最后的展示环节中,如果可以让男女同学用集体舞的形式,再给几分钟时间完整地表现出来,相信整个课堂呈现的学习效果会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评课教师:深圳市人民小学刘佳老师)
在本节课,我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充分挖掘教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关注学生的歌唱状态和音色。
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学生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学会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成功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互帮互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再大胆放手,在歌曲的处理上,男女生面对面跳集体舞并能变换舞伴,那就不会太单调,课堂氛围会更加活跃更加完美。
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