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的扩张、延长、弯曲,临床表现各异。

这个疾病的起源可能与动脉内弹力层的退化、网状纤维缺如所致的中层的变薄以及平滑肌萎缩有关。

VBD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各不一样,范围从0.05%到18%。

大多数的VBD病人没有症状,偶然发现。

然而一旦有症状出现必须引起重视,这可能会影响临床治疗,而且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VBD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血管性事件,比如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或者压迫邻近组织所致进展性压迫症状,包括压迫颅神经、脑干、或者第三脑室引起脑积水。

CT和MRI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包括基底动脉形态学的三个量化指标:偏移度、分叉的高度以及基底动脉直径。

本文总结了VBD相关的解剖和疾病起源、相关的影像学发现包括腔内血栓、与颅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以及影像学表现比如MRI 上的高信号的血管征和扩张延长的血管内慢血流相关的伪影。

此外,综述VBD的临床表现、放射学在诊断中所扮演的角色、诊疗措施以及目前已有的治疗选择。

教学要点1、延长扩张的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现在认为是与异常血管重塑和由于结缔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和抗蛋白酶活动之间的不平衡所致的动脉壁的结缔组织异常有关。

暢鈾点箫幟肃贲飛赡慪随礫辕谗臏骜递躒诞辆绁輅諛淪蘿层纘垄鮪簀儼颀张對紳劑嘍镉絹擴駔鋅极掴业搖苌敌櫪擺靄鳓純诛袞赅嬌冁顏从。

2、Smoker等的标准包括BA形态学的三个量化指标:偏移度和分叉的高度分别作为迂曲和延长的替代指标、以及基底动脉直径。

根据严重程度,偏侧得分和基底动脉高度分别分为0到3级。

陕氣剐泶烛营卖铠刘玛诸晕鸷试偽舊蕴擱敗档滦蘢睜怜刪赚哜栋溝撓会试鏷濺妆鹰卢瀋芜锋辊紛蓯释让嘍赘贵阗猡颐錐呜淺钆滨馔颂时赅。

3、有研究表明FLAIR图像上的高信号血管征也可以由VBD降低的血流速度引起,特别是在那些表现为后循环一过性缺血发作或卒中的病人。

经颅多普勒超声已经观察到VBD中的慢动脉血流,这个慢血流是由于后循环的缺血性脑卒中所引起。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的管理分析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的管理分析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的管理分析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具体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等。

结果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表现为缺血性卒中17例,脑干及脑神经受压4例,梗阻性脑积水1例,脑出血2例;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栓、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24例患者治疗后约75%患者在出院时无明显症状且无残障,2例脑出血患者均死亡。

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缺血性卒中,其次是脑干及脑神经受压、梗阻性脑积水、脑出血。

诊断需依赖影像学检查,MR是目前VBD首选的检查方法。

标签: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诊断;治疗[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ertebrobasilar dolichectasia analysis. Methods 24 cases vertebrobasilar dolichectasia of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imaging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etc. Result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vertebrobasilar dolichectasia was 17 cases of ischemic stroke,brain stem and cranial nerve compression 4 cases,obstructive hydrocephalus 1 case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2 cases;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given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antithrombotic,resistance to atherosclerosis therapy. 24 cases patients had about 75% of in the hospital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no obvious symptoms without disabilities and 2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ere died. Conclusion The cause of vertebrobasilar dolichectasia is still not clear,and i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ischemic stroke. vertebrobasilar dolichectasia of diagnosis relies on imaging studies,and MR is VBD preferred check method at present.[Key words] Vertebrobasilar dolichectasia;Diagnosis;Treatment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脑血管病中相对少见的一种类型,发病率仅有0.05%[1]。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一例并文献复习牟苇杭;宋毅军【摘要】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是由先天发育、后天获得性因素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于椎动脉颅内段和(或)基底动脉,致其显著扩张、延长、迂曲、成角移位,或压迫周围神经或组织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为一种少见且病因不清的脑血管变异病.本文报告收治的1例频发头晕,主要临床表现为后循环梗死,以小脑、延髓为主,经严格检查后诊断为VBD的病例诊治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9(047)001【总页数】3页(P76-78)【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缺血性脑卒中;病例报告【作者】牟苇杭;宋毅军【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 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 3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少见的后循环血管变异性疾病,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的延长、扩张与迂曲。

VBD的发病率尚不明确,波动于0.05%~18%之间[1]。

VBD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管性事件,比如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或者压迫邻近组织所致进展性压迫症状等。

大多数VBD患者无临床症状,为偶然发现,然而一旦有症状出现必须重视,因VBD治疗多为对症治疗。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

主因头晕伴左肢麻木1 d,于2018年5月19日入院。

患者入院前1 d于一般活动状态下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左肢麻木,行走不稳,四肢肌力尚可,伴饮水呛咳,无视物旋转、复视,无肢体抽搐、意识障碍、二便失禁。

既往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2017年11月右侧小脑梗死,见图1a)、肾功能不全、贫血病史,血压、血糖平素控制尚可。

患者既往因头晕于2018年4月19日入院治疗,当时未见明显梗死灶,输液治疗后好转出院。

否认吸烟史,偶有饮酒。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致脑卒中临床分析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致脑卒中临床分析

. 生 旦 筮 箜 鲞 短 丝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J o u n r a l , 2 0 1 3 , V o l 3 5 D e c N o . 2 4

3 7 5 l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7 3 8 6 . 2 0 1 3 . 2 4 . 0 3 3
脉长度 > 2 9 . 5 mm, 横 向偏 离超过基底 动脉起始 点到分又之 间 垂直连线 1 0 mm即为 异常 ; 椎 动脉颅 内段 长度 >2 3 . 5 m m, 椎 动脉任 意一支偏 离超过椎 动脉 颅 内入 口到 基底 动脉起 始点 之
间连线 1 0 mm 即 为异 常 。
1 资料与方法
2 . 1 临床特点 2 . 1 . 1 发病类 型 : 后循 环缺血 共 1 3例 ( 6 5 ) , 其 中椎基 底动
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 8例 , 后 循环 梗死 4例 ( 2 0 %) , 小 脑 出血 1 例( 5 %) , 三叉 神经痛 1例( 5 %) , 面肌痉挛 1 例( 5 %) 。 2 . 1 . 2 临床表现 : 不同程度头 晕 7例 ( 3 5 %) , 单侧 肢体 无力 5
临 床研 究 ・
椎 基 底 动 脉 延 长 扩 张 症 致 脑 卒 中 临床 分 析
崔 静稳
【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脑卒中 【 中图分类号】 R 7 4 3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2 — 7 3 8 6 ( 2 0 1 3 ) 2 4 — 3 7 5 1 — 0 3
为2 O例 , 其 中男 l 7例 ( 8 5 %) , 女 3例( 1 5 %) ; 发病年龄为 5 2— 7 6岁 , 平均年 龄 6 o . 3岁 。既往有 高血压 病 1 4例 ( 7 O %) , 高 血 脂症 1 2例 ( 6 0 %) , 糖尿病 5例 ( 2 5 %) , 冠心病 4例 ( 2 0 %) , 长

椎-基地动脉扩张延长症的判定

椎-基地动脉扩张延长症的判定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
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变异性疾病,起病隐匿,临床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靠影像学方法。

起病原因不清楚,先天性因素导致动脉内弹力层和或平滑肌层缺失的疾病。

临床表现:1、脑神经及脑干受压症状;第7和5对脑神经
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脑梗塞;a、血管扩张,血液滞留。

B、开
口扭曲,血流减少。

C、血流减少,血栓形成。

3、脑出血;
4、脑积水。

脑脊液压力增高及延长扩张深入第三脑室的基底动脉搏
动影响了脑脊液从颅后窝的流出。

诊断标准;
扩张:基地动脉直径大于等于4.5mm;
延长:一|、Smoker法:一)、高度评分:0分:位于鞍背以下。

1分:鞍背到鞍上池2分:鞍上池到第三脑室间。

3分:达到第三脑室以上。

二)、位置评分:0分:位于鞍背和斜坡正中。

1分:旁正中之间. 2分:旁正中至边缘。

3分、边缘以外。

标准为若高度和或位置达到2分,为延长。

二、MSCTA的判定方法:基地动脉长度大于29.5mm ,以及横向偏离其起始点至分叉部垂直连线超过10mm。

椎动脉颅内段长度大于23.5mm,或椎动脉任意一支偏离椎动脉颅内入口到汇合点间连线超过10mm。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研究进展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研究进展

面肌痉挛旧。23】,甚至两者同时出现…。直接压迫脑
干或腑神经亦可出现耳鸣汜引、搏动性耳聋L26 J、眩 晕四]、前庭功能受损‘28‘、孤立性滑车神经麻痹。圳、 孤立性展神经麻痹’30|、j叉神经麻痹旧1|、下视性眼 球震颤"2|,有fI寸视束受压,可出现进行性视力 丧失o
3 3I。
3.2后循环梗死 VBD导致后循环卒中少见。但凶其致死及致残
10mmo
的梗死,VBD合并脑梗死者动脉粥样硬化更严重。
因此,他们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可能是VBD 发生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另有研究硅 示,基底动脉扩张程度较其延长迂曲程度更易导致 脑桥中部梗死∞引。2008年,Passero和Rossi旧7J公布 了其研究小组对156例VBD患者长期连续的随访 结果,平均随访期达11.7年。在随访期内,37.8% (59/156)的患者至少有1次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 Ubogu和ZaidatⅢJ采用MRA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也 提出VBD可能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冈素。其致死率 为36%,且后循环卒巾是其主要的死因。 3.3脑出血 一般认为VBD患者颅内出血罕见,但尚无准确
mm
(aneurysmal malformtion)及巨长基底动脉异常(meg—
adolichobasilar
anomaly)等。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
展,对VBD的认识及研究也在不断深入。1986年, Smorker等…采用头部CT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根 据患者血管病变的特点,将其定义并命名为VBD, 从此这一名称逐渐为国内外同道所接受。 1流行病学和病因 在总体人群中,颅内动脉扩张延长症的发生率 为0.06%~5.8%[2-3],而单纯VBD的发生率低于 0.05%L4]。国内范晓颖等”1回顾分析了815例门诊 患者的头部CT结果,显示VBD的阳性率为0.6%。 有研究指出,虽然其总发生率低,但在脑桥小脑角占 位性病变中约占3%~5%【6 J。在初发脑梗死的患 者中,3.1%合并存在VBD[73。由于研究数量、研究 人群类型及诊断方法等的差异,所以其发生率报道 不同。该病主要见于男性(占74%),平均发病年龄 为64.8岁旧J,是否存在种族差异未见有相应文献 报道。 VBD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是先天性、获得性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分析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分析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分析目的回顾分析17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ilichoectasia,VBD)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诊断的认识。

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2013年9月确诊的17例椎基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

结果椎基动脉延长扩张症是一种少见的血管异常性疾病。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症状有头晕、肢体麻木、乏力,还可表现为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甚至可表现为视野缺损,主要导致的疾病为脑梗死、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的神经压迫症状及脑积水等,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为主。

结论椎基动脉延长扩张症是一种易复发,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疾病,应引起临床工作的重视,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

标签:动脉延长扩张症;影像学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变异性病变,是临床上后循环病变的原因之一。

动脉延长扩张指动脉血管的显著延长、扩张、迂曲,可出现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障碍,形成血栓及微小栓塞,可伴或不伴动脉瘤形成,主要发生于椎动脉和(或)基底动脉,也可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7例VB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均经头部CT初诊,并行头部MRI及MRA确诊为VBD,男15例,女2例,年龄35~70岁,平均60岁。

基础疾病分析:高血压12例,2型糖尿病7例,冠心病4例,高脂血症9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5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2例,经统计所有入选患者均合并至少3种以上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1.2影像学诊断标准①依据Smoker等[2]以高分辨率CT扫描制定的诊断标准:基底动脉位于脑桥腹侧至鞍上池上方,直径约4.5mm,以鞍背、鞍上池和第三脑室为界在长度上被分为4级(基底动脉分叉低于或平鞍背水平为0级,低于或平鞍上池为1级,位于鞍上池和第三脑室之间为2级,达到或高于第三脑室为3级);以鞍背、斜坡正中,旁正中;边缘和边缘以外或桥小脑脚为界在偏移度上分为4级(基底动脉位于鞍背和斜坡正中为0级,位于旁正中之间为1级,位于旁正中和边缘为2级,位于边缘以外或桥小脑脚为3级),如高度》=2级或位置偏移度》=2级且直径》=4.5mm即可定义为VBD。

椎_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研究_附5例报告_孙金梅(2)

椎_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研究_附5例报告_孙金梅(2)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 9月 第 27 卷 第 9期
825
文章编号: 1003 2754( 2010) 09 0825 03
椎 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研究 (附 5例报告 )
孙金梅, 许春伶, 李继梅, 赵伟秦, 谭 颖
摘 要: 目的 探讨椎 基底动脉延长扩 张症 ( V ertebrobasilar D o lichoectasia, V BD ) 的发病 机制、临床表 现、影
K ey word s: V ertebrobasilar do lichoectas ia( V BD ); A rteria l d issection; Im ag ing
椎 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是指椎 基底动脉系统
血管异常延长、扩张、迂曲改变的血管畸形, 临床可 以有脑梗死、脑出血、脑积水、脑干及颅神经受压等
抗性的血流 搏动, 形成 水锤效 应 脑脊 液流出 减 弱, 但由于脑脊液 通道是畅通 的, 称 为功能性 脑积 水, 而基底动脉扩张延长也 可以抬高和压 迫 M onro 孔或第三脑室底部, 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 14 ] , 但造成 阻塞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极低, 一旦发生需要采取紧 急的脑室分流治疗来缓解症状 [ 8 ] 。头部平扫 CT 发 现脑干、桥前池部位等异常组织需高度警惕与颅内 占位病变相鉴别 [ 15] 。
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恶心、呕吐, 共济失调, 肢体力 弱等症状, 本组病例 5名患者均诊断为脑梗死, 首发 症状均表现为头晕, 查体有锥体束受损体征, 5例患 者随访至今无脑出血及死亡病例, 将继续进行长期 随访。
( 2) 延长扩张的血管压迫脑 干及颅神经, 引起 相应的临床表现, 最常累及的颅神经是面神经及三 叉神经 [ 13] , 引起相 应面肌 痉挛及 三叉神 经痛 等症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

表现及机制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脑梗塞、脑出血、脑 Nhomakorabea

神经受压为主。 梗死机制: 1、扩张的血管内血流缓慢,易形成微血栓并 脱落,致远端血管阻塞。 2、血流动力学因素,大量血液滞留于扩张的 血管内,流速缓慢,致远端血管供血不足。 3、扩张、迂曲的椎基底动脉压迫小动脉、深 穿支,造成小血管闭塞。
静脉溶栓:部分开通40%,完全开通5% 动脉溶栓:部分开通65%,完全开通20%
Merci:部分开通65%,完全开通23%
Penumbra:部分开通82%,完全开通23% Solitaire:部分开通88%,完全开通51%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黄骅市医院神经内科
定义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目前处
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的一种脑血管 变异性疾病,表现为基底动脉显 著,延长、增粗和扭曲,又称巨 长基底动脉。(发生率低于 0.05%)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先天?后天?
多数学者认为男性、吸烟、高血压是VBD的
危险因素。 Caplan认为:血管内弹力膜广泛缺陷以及中 膜网状纤维缺乏,导致动脉管壁在长期血流 冲击下发生扩张、迂曲,高血压加速这一过 程。
治疗
无症状:不需治疗或控制血压,祛除不良因
素。 卒中:相应治疗 发作性眩晕、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给予卡 马西平治疗。 类似良性发作性眩晕,发病机制与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类似,被认为是一种神经血管相 互压迫引起的神经刺激症,这种症状常常对 卡马西平反应良好。
取栓装置
几种治疗方法及装置开通率比较
诊断标准
Smoker CT标准:基底动脉超出斜坡或鞍背范围,
或基底动脉分叉点超出鞍上池层面,即可诊断过度 延长;基底动脉直径>4.5mm,即可诊断扩张。 Ubogu标准:MRA基底动脉长度>29.5mm或偏离基 底动脉起始部与分叉部之间连线的垂直距离>10mm 为延长;椎动脉长度>23.5mm,任何部分到椎动脉 入颅处与基底动脉起始处连线距离>10mm(横向偏 离)为椎动脉延长。

2022颅内动脉延长与扩张症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2颅内动脉延长与扩张症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2颅内动脉延长与扩张症的研究进展(全文)摘要颅内动脉延长与扩张症(IADE)亦称扩张性脑动脉病,表现为一支或者多支颅内动脉长度和直径增加,受累的动脉明显扩张延长,甚至蜿蜒迂曲。

IADE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主要依据颅内动脉的直径及弯曲度。

IADE可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积水、出血性卒中等。

文中就IADE 的概念、诊断标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intracranial arterial dolichoectasia,IADE)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特征是颅内动脉扩张及受累的动脉长度或弯曲度增加[1 ]。

常见的IADE包括脑梭形动脉瘤、椎基底动脉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扩张性脑动脉病等[2 ]。

研究结果显示IADE与高血压病、高龄、男性等因素有关[ 3 ]。

IADE的临床表现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脑神经或脑干受压症状、脑积水、出血性卒中等[1 ]。

IADE的治疗包括血压控制、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手术治疗等。

研究人员在随访期间发现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血管病变程度加剧,症状反复发作,致残率和致死率高[4 ]。

因此,IADE 的早期诊断及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以“颅内动脉延长与扩张症/intracranial arterial dolichoectasia”“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al artery dolichoectasia”“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为主题词/关键词,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了国内外自2021年12月之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拟对IADE的概念、诊断标准、病理、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识别及预防IADE提供参考。

一、IADE的概念IADE是一种以颅内动脉异常扩张、弯曲和延长为特征的动脉变异性疾病[ 1]。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附3例报道)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附3例报道)

Cln c lCha a t r s i s o r e o a ia lc o c a i i i a r c e i t c f Ve t br b s l r Do i h e t s a:Ca e Re o t n e i w f Lie a u e s p r sa d R v e o tr t r s
t sa ( a i VBD) .M e ho t ds:The c i c 1m a ie t to hr e p te s d a no e o ha lnia n f s a i nsoft e a int i g s d t ve VBD e e w r
r v e e . T h r i m a ng o e iw d e b a n i gi fCT , M R Ia R A e e s u i d a r he nd x w a e o nd M w r t d e nd Ba t li e s us d t e l a e t e pa int . The r l v ntr po t n V BD e e r v e e va u t h te s ee a e rso w r e i w d. R e u t s ls: The c i c ls lnia ym p—
神 经 损 伤 与 功 能 重 建 ・2 1 0 0年 1 1月 ・第 5卷 ・ 6期 第
4 29
[ DOl 1 . 8 0 ss c. 0 0 0 . 0 l 0 3 7 / jsj 2 1 . 6 0 9

论 著

椎 基 底 动 脉 延 长 扩 张 症 的 临床 特 点 并 文献 复 习 ( 3例 报 道 ) 附
t m so o f VBD r ra e The c i ia ma f s a i ns f VBD a r va e pr gr s i e y wih a e va ibl . ln c l nie t to o gg a t s o e sv l t a po o oss Th ik f c o s f r VBD a ty r s mbl o t s f s r ke The b a n i a n orpr gn i. e rs a t r o p rl e e e t ho e o t o . r i m gi g by CT,M RIa RA r s e i1a fe tv o d a no e VBD. Co l i n:VBD s a f t l nd M a e e s nta nd e f c i e t i g s nc uso i a a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研究进展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 :050000石 家庄 ,河北 医科 大 学第 二 医 院神 经 内科 (徐静 、 贺超 、郭 书英 ),检验科(王崇) 通信作者 :郭书英 ,Email:doctorGuo26@ 痉 挛 伴 有 VBD 及 多 发 性 神 经 纤 维 瘤 1型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病例 分析 ,考虑 NF1与 VBD之 间也许存在 因果联 系¨ 。但因研究较少 ,尚不能确定其关 系。
脑 与 神 经 疾 病 杂志 2015年 第 23卷 第 2期
147
椎 .基 底 动 脉 扩 张延 长症 研 究 进 展
· 综 述 ·
徐 静 王 崇 贺 超 郭 书英
中图分 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351X(2015)02—147-04
椎一基 底 动 脉 扩 张 延 长 症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是一种相对少见 的颅 内血管病 变 ,以椎一基底 动脉显 著扩 张延长 、扭 曲或成角为特征 。临床 上多 以后 循环卒 中就诊 。发 病率 因研究人群 的不 同而有所 差异 。Flemming等 … 通过造 影 及尸检结果统计 ,认 为总体人群 发病率 小于 0.05%。首次卒 中 患者 VBD的发生率 为 2.06%E2],后循 环脑梗 死患者 VBD的发 生率为 3.7%_3]。据 随访研究 统计 J,VBD伴脑 梗死 患者年 均 卒中风险为 4.4%~7.8% ,年均死亡率 高达 3.3%~5.8%,因此应 引起我们足够 的重视 。
综上分析 ,VBD可 能是 先 天 因素 与后 天 因素共 同作用 的 结 果 。
二 、影像 学诊 断 VBD的诊 断 主要 依 靠 影 像 学 方 法 ,包括 CT/CTA,MRI/ MRA和 DSA。DSA虽然作 为诊 断脑 血管 病 的金标 准 ,能 清晰 地显示血管病变 ,同时可 能作 为治疗 手段 ,但 是不能 显示 血管 与脑组织之间 的关系 ,且创 伤相对较大 ,风险较 高 ,因此不 易推 广。经颅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transcranial color cord sonography, TCCS)也可作为诊断 VBD的辅助检 查方法 ,在显 示血 流方 向、 探测病理性反流及 湍流方 面优势 明显 。CT/CTA和 MRI/MRA 是 目前诊断 VBD最常用 的方法 。 1.CT/CTA诊 断 标 准 由 Smoker等 提出。高度评 分以鞍背和鞍上池和第 三脑 室为界 ,分为 4级 。0级 :基底 动 脉分 叉低 于 或平 鞍背水 平 ;1 级 :基底动脉低于或平鞍上 池 ;2级 :基 底动脉 位于鞍 上池和第 三脑 室之间 ;3级 :基底动脉达 到或 高于第 三脑 室。当基底 动脉 分叉 高度 />2级 ,或基底 动脉位 置偏移 ≥2级 且基底 动脉直径 > 14.5mm,即可 诊 断 为 VBD。 位置评分 以鞍 背和斜坡 正 中、旁正 中 、边 缘和边缘 以外 或 桥小脑脚为界 ,分 为 4级 。0级 :基底 动脉 位 于鞍背 和斜 坡 正 中 ;1级 :基底动脉位 于旁正 中之 间;2级 :基底 动脉位于旁正 中 和边缘之 间 ;3级 :基底动脉位于边缘 以外或脑桥小脑脚 。 2.MRI/MRA诊 断 标 准 MRI诊 断标 准 由 Giang等 提 出 ,其基 底 动 脉位 置 评分 中 ,1级为位 于中线或可疑中线 ,2级为明显靠 向一侧 ,3级为达 到一侧 脑 桥 小 脑 脚 。评 分 标 准 及 VBD诊 断 标 准 与 Smoker 等 提 出的标准一致 。 MRA诊 断 标 准 由 Ubogu等 提 出,基 底 动 脉 长 度 >29.5mm,或基底动脉上段超过鞍上池或床 突平 面 6mm即为延 长 ,横向偏 离 超 过 基 底 动 脉 起 始 点 到 分 叉 之 间垂 直 连 线 的 lOmm即为异常 ;椎 动脉颅 内段长度 >23.5mm即为延长 ,任一椎 动脉走行偏离超过椎动 脉颅 内入 I:1到基 底动 脉起始 点之 间连 线的 10mm 即为异常 。 MRI/MRA不仅能够显示椎 一基底 动脉对脑 干压迫的情况 , 还可以显示血栓 、动脉 夹层 和动 脉瘤 内 出血等 。CT/CTA可清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5例临床分析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5例临床分析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VBD的认识。

方法对5例VB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例患者CT+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MSCTA)确诊,3例患者头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确诊,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有头晕症状,肢体无力1例,复视1例,三叉神经痛1例,左侧面肌痉挛及轻度面瘫1例,耳鸣及听力下降1 例。

既往有脑卒中史者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高血压2例,高血脂3例,糖尿病1例。

结论VBD易漏诊,提高诊断率,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改善预后。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诊断;临床分析VBD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延长、迂曲、扩张,导致血流缓慢或压迫邻近脑神经、脑干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VBD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易导致临床漏诊和误诊。

本文回顾分析本院近4年来收治的5例VB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东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例VBD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头颅CT扫描初诊后行MRI和MRA确诊为VBD,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61.5岁。

1. 2 影像学检查VBD 的诊断主要依据为影像学检查。

1. 2. 1 头CT检查头CT检查方便快捷,但准确率较低、易受颅底骨质伪影的干扰,误漏诊率高且无法显示血管内情况。

而MSCTA可避免单纯平扫因椎骨伪影造成的漏诊,准确性可提高到89.5%[1]。

Smoker 等[2]根据高分辨率CT 扫描结果制定的诊断标准:基底动脉分叉高于鞍上池或位于旁正中之外且直径≥4.5 mm 定义为VBD。

1. 2. 2 MRA检查MRA检查既可清晰显示血管与脑组织之间的关系,又能显示血管解剖结构特点,如血栓、动脉瘤等,正被越来越多地用于VBD诊断以及治疗前后的病情观察。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 年 12 月第 13 卷第 12 期
・ 931・ 像人们原先认为的那样低。 XSQ 患者脑出血发生 率为 !!. "‘ ( ! """ 人・年) ,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 为 $. $‘ ( ! """ 人・年) 。脑干、 丘脑和其他部位也 可发生出血, 但出血部位绝大部分位于后循环供血 区, 多位于扩张动脉发出小血管处。多变量分析表 明, 出 血 与 以 下 因 素 有 关: 女性 ( _J m 4. %% , P m 、 高血压 ( _J m 3. 53 , P m ". "$3\、 抗凝或抗血 ". ""4 ) 小板治疗 ( _J m %. "5 , P m ". "%%\、 基底动脉最大直 径 ( _J m 3. $9 , P m ". ""9 ) 以及基底动脉横向偏移 P m ". ""$ ) 。与脑梗死不同, 脑出血与 ( _J m 3. #% , 椎基底动脉的扩张和延长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此 外, 还有少数梭形动脉瘤样扩张的椎基底动脉发生
・ 930 ・
!"#"$#%&’() *+( ,%#"+-. /"0 1)+2 *")"3$"# 452 6775 —8%9 4:2 ;%< 46
・综述・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刘涛, 谭显西
摘要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的一种脑血管病, 因其发病率低, 给研究工作带
来了一定困难, 但几十年来对其发病机制、 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从未中断。文章对最新的研究 进展做了综述。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脑出血; 诊断; 治疗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分析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分析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影像诊断及合理治疗。

方法对我院已确诊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1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

结果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变异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主要症状为头晕、肢体乏力及麻木,主要导致的疾病为脑梗死、后循环缺血;影像学检查能确诊该病,同时可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

結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复发率及致死率,合理的治疗能改善预后。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脑梗死;脑缺血;影像学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变异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椎基底动脉异常延长、梭形扩张、扭曲或成角畸形。

该病需要影像学检查确诊。

以下是对我院10例VBD患者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例VBD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例,女4例,年龄35~79岁;吸烟4例,饮酒5例,肥胖4例。

入院后均完成实验室、影像学和心电图等检查。

合并的基础疾病主要有:高血压病6例、2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4例、冠心病3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1例、冠心病伴高血压2例、糖尿病伴高血压2例。

1.2 诊断标准:(1)高分辨率CT诊断标准:a.以鞍背、鞍上池和第三脑室为界在长度上分为4级:基底动脉分叉低于或平鞍背水平为0级;低于或平鞍上池为1级;位于鞍上池和第三脑室之间为2级;达到或高于第三脑室为3级;b.以鞍背和斜坡正中、旁正中、边缘和边缘以外或桥小脑角为界在偏移度上被分为4级:基底动脉位于鞍背和斜坡正中为0级;位于旁正中之间为1级;位于旁正中和边缘之间为2级;位于边缘以外或桥小脑角为3级;C.如果高度≥2级或位置偏移度≥2级且直径≥4.5mm,即可定义为VBD[1]。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诊治研究进展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诊治研究进展
【关键词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诊 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743 【文献标 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8—5971.2013.10.001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LIU Juan-ju a n,LI Cai—ming. Department ofNeurology,the Fimt People S Hospital o f Huizhou,Huizhou 516000,China
作者单位 :516000广 东省惠州市第一人 民医院神经 内科 通讯作者 :李 才 ,516000广东 省 惠州市 第一 人 民医 院神 经 内 科 ;E—mail:caimi ee@ tom.c0m
例家族成员患有 VBD。均提示先天性 因素可能为 VBD的病 因。 后天获得性因素多与长期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及 动脉粥样硬化有 关 ,研究认 为 VBD的危 险因素包 括男性 、高血压 、肥 胖、高 脂血症、糖尿病 、吸 烟、坐位 ,而最重 要的危 险因素被认 为是男 性、 高血 压 和 吸烟 。有 学 者 推 测基 质 金 属 蛋 白酶 (MMD) 的代谢异常可能是 VBD的诱发 因素 ,可能是先有 全身血管广泛 的弹力 层缺失 ,后 天性 因素对弹力 层进 一步破 坏 ,最终 导致 VBD。
国 外 Casas Pareral等 研 究 报 道 ,总 体 人 群 中 VBD 的 发 生率低 于 0.05% 。Pico等 对 5lO例 初次脑 梗死 患者行 磁共 振 血管 造 影 (MRI) 检 查 ,发 现 VBD 的 发 生 率 达 10.8% 。 Rasta等 发现在 2265例行椎 动脉 造影 的患者 中 VBD的发生 率 为 5.8% 。 国 内范 晓 颖 等 发 现 815例 门 诊 常 规 颅 脑 CT扫 描 的患者中 VBD的发生率为 0.6%。郎颖涛 等 对 360例急性 脑卒 中患者行 MRA检查 ,发 现 VBD的发生 率可达 7.7%。各 家 报道 差异 较大可能 与所选择 的患者类型不 同有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6-01-14T14:32:44.1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7期供稿作者:田晋捷葛芃
[导读] 苏州科技城医院影像科椎基底动脉显著扩张、延长、扭曲或成角被称为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1,临床较少见。

田晋捷葛芃
(苏州科技城医院影像科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延长扩张与脑梗塞的相关性,加深对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认识。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50岁以上脑梗塞及非脑梗塞(对照组)患者各80例,分别经CT测量各患者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程度,总结其影像特征,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脑梗塞患者椎基底动脉(BA)的宽度、高度及偏移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脑梗塞组BA宽度平均值为
4.81±1.41MM,BA高度分级平均值为1.35±0.86,BA偏移分级平均值为0.85±0.83,显著高于对照组BA宽度平均值2.95±0.49MM,BA高度分级平均值0.31±0.47,BA偏移分级平均值为0.24±0.43,P<0.05。

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与脑梗塞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脑梗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056-02
椎基底动脉显著扩张、延长、扭曲或成角被称为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1,临床较少见。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其发现率已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多对相同年龄段脑梗塞与非脑梗塞患者的椎基底动脉测量,试图找出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与脑梗塞的关系,进而对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有进一步认识,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50岁以上病人中分别抽取患有脑梗塞的患者和非脑梗塞的患者各80例(对照组),其中脑梗塞组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龄70岁,非脑梗塞组男32例,女48例,平均年龄67岁,两组患者年龄基本相同,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影像学检查方法:
CT使用GE ProsPeed ll双层螺旋CT机,以OM线为基线轴位平扫。

扫描层厚与层距为4~10mm(颅底层面以4mm1i模式扫描,其余以5mm或10mm2i模式)。

160例均进行了CT平扫。

1.3 椎基底动脉的测量
根据Smorker等制定的VBD诊断标准进行测量:①VB长度的测量:基底动脉位于桥脑腹侧至鞍上池上方,以鞍背、鞍上池和第三脑室为界在长度上被分为4级(基底动脉分叉低于或平鞍背水平为0级,低于或平鞍上池为l级,位于鞍上池和第三脑室之间为2级,达到或高于第三脑室为3级);②VB偏移度的测量:以鞍背和斜坡正中、旁正中、边缘和边缘以外或桥小脑脚为界在偏移度上被分为4级(基底动脉位于鞍背和斜坡正中为0级,位于旁正中之间为1级,位于旁正中和边缘之间为2级,位于边缘以外或桥小脑角为3级);③VB宽度的测量:应用工作站标尺测量VB最显著处直径。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软件包统计。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方差不齐数据作校正t检验。

计量资料测定数据以 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脑梗塞组BA宽度平均值为4.81±1.41MM,BA高度分级平均值为1.35±0.86,BA偏移分级平均值为0.85±0.83,显著高于对照组BA宽度平均值2.95±0.49MM,BA高度分级平均值0.31±0.47,BA偏移分级平均值为0.24±0.43,三组数值经过P<0.01。

具体见下表:脑梗塞组与对照组BA测量参数x-±s
脑梗塞组(N=80)对照组(N=80) P
BA值(mm) 4.81±1.41 2.95±0.49 <0.01
BA水平高度评分(级) 1.35±0.86 0.31±0.47 <0.01
BA水平移位评分(级) 0.85±0.83 0.24±0.43 <0.01
3.讨论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一种少见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管异常性疾病,目前正处于研究与探索阶段,也逐渐引起重视。

本文通过脑梗塞组与非脑梗塞组BA值的对比,发现脑梗塞组的BA宽度、高低及移位均明显高于非脑梗塞组,说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的程度与脑梗塞的发生存在可能相关性,脑梗塞组病例中绝大多数的病灶为非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梗塞,也说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并不是脑梗塞的直接原因,通过对脑梗塞组临床资料的研究发现,病例组的患者大多并发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年龄较大,由此看来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的发生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年龄相关。

综上所述,椎基底动脉的扩张、延长程度的测定,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对于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程度较重的患者,要预防其发生脑血管病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杨运俊,陈伟建,程敬亮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2009,43(1):55-53.
[2] 刘涛,谭显西.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Cerebrowse Dis Foreign Med Scl,December15 2005,Voll3 BO,12.
[3] Caplan L.Dilayaative arteriopathy:whai is known an not known[J] Ann NEurol,2005,54;469-471.
[4] Giang DW,Perlin SJ,Monajati A,et al.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assessment using MR[J].Neurordiology,1988,30:5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