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简介:本报告系2008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Y200846;课题承担单位: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课题负责人:王素。本报告曾摘登于《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27日第四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科学技术竞争力的核心是人才竞争,而人才培养要靠教育。

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要素和基础。国家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教育竞争力则是国家竞争力在教育领域里的体现。国内外对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广泛涉及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而近年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各国人才与教育的竞争,教育竞争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教育竞争力的内涵

一般认为,竞争是指不同主体之间由于机会、资源等问题而产生的,为获得或实现既定利益与目标的行为过程。竞争包含了几大要素:竞争主体、竞争缘由、竞争目标和竞争领域等。英文中“竞争”(competi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ompetere,意指“寻求”,适时适地为疑难寻得适切的解答。现代英语中compete为动词,是指为赢得某一对象而与他人进行对抗、比赛;竞争为名词,可指参与竞争的人,也可指力量、技巧、能力等的较量或对抗行为。

竞争力是指不同竞争主体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较之对手处于优势地位的能力。从竞争主体来看,竞争力是其具有的某种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组织能力、盈利能力、市场销售能力、核心能力、创新能力或综合能力;从主体比较来看,竞争力是竞争主体的某种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是投入要素的优势,也可能是竞争过程中的行为优势,或者可能是投入产出的效率优势,还有可能是竞争主体所处的环境方面的优势;从竞争客体来看,竞争力是主体对客体(要素)的吸引力;从竞争结果来看,竞争力最终反映在主体的获益大小上,可以是出口份额及其增长,也可以是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课题主持人:王素;核心成员:方勇、孙毓泽、苏红、王小飞、李协京、李建忠、姜晓燕、田辉、胡玲、蓝建;报告执笔人:王素、方勇、苏红、孙毓泽。

目前关于教育竞争力的定义和内涵的研究比较少,国际上尚无对教育竞争力公认的定义。参考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教育产出在和别国比较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和能力。它是一个国家通过改善教育体系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推动教育不断发展,优化教育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使教育适应人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进步对人力资源不断提高的要求的能力。教育竞争力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指标要素之中,包括教育的投入、规模、效益、产出等硬指标以及教育的理念、制度、政策、方法等软指标,还包括教育发展及演变的各个环节与过程。由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育竞争力最终是反映在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所培养出来的人的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上,反映在通过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上。教育竞争力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1)教育发展水平,包括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的规模以及教育质量;(2)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3)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4)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

二、教育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教育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同时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教育竞争力系统的构成非常复杂,其众多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处于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它们共同集成教育竞争力。为了使教育竞争力的评价得以实现,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把教育竞争力评价这一复杂问题进行简化。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狄(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是对较为复杂和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为那些难以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构模型,研究和处理问题,可按五个步骤进行: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②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③指标数据同化即标准化处理;④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⑤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2

经过分析,并基于我们前面作出的关于教育竞争力的内涵定义,我们认为教育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教育投入、教育发展水平、教育的贡献等(见图1)。

图1教育竞争力的影响要素构成框架图

教育投入包括硬件投入和软件投入,其中硬件投入指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它们是一个国家教育系统维持运转的必要条件;软件投入指教育政策、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等,它们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环境的反映。古人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教育投入的作用和功效是间接的和滞后的,它是通过推动教育系统的运转,由教育的产出对教育竞争力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认为教育投入是一个国家教育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而不是教育竞争力的直接构成因素。

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教育系统运转的产出,它可以从这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来反映。教育规模可以分为正规教育规模和非正规教育规模,正规教育指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传统的学校教育,非正规教育指在正规教育系统以外进行的为学习者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教育质量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优劣

2倪鹏飞.中国城市教育竞争力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9-40.

程度,目前国际上关于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测评包括PISA、TIMSS等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等。

教育除了自身的产出,还通过培养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知识创新等活动,对经济社会科技等诸多方面产生作用和贡献。教育的贡献是一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没有人才,国家的各项事业都无从谈起。教育是否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在IMD和WEF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中已经明确地提出。当教育适应和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就将阻碍或延缓经济的发展。教育系统还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尤其是高等教育,大学不仅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建立了教育竞争力评价的火箭模型(见图2),以使教育竞争力的量化评价得以实现。

图2教育竞争力评价的火箭模型

教育竞争力评价的火箭模型共三级,第一级是教育投入,它是火箭的启动级,有了教育投入,教育系统的火箭才会发射升空;第二级是教育发展水平,它是火箭的中间部分,它把教育系统的火箭向高处推进;第三级是教育的贡献,它通过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作用与贡献,把教育系统的火箭推向更远。

把教育竞争力模拟为一个三级火箭,是因为一方面火箭的发射和飞行能反映教育竞争力中“力”的概念;另一方面,一个火箭冲得越高、飞得越远,它表示教育竞争力就越强。

基于教育竞争力评价的火箭模型,我们把教育竞争力评价进一步量化。教育投入是火箭的启动级,它对火箭的升空有影响,但不直接决定火箭飞行的高度和距离,所以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教育投入只作为教育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而不参与教育竞争力的直接构成运算。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的贡献,作为火箭的第二级和第三级,直接决定火箭升空后飞行的高度和距离,所以它们是教育竞争力的直接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