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现行教案的内容虽然要求高,但是教学方式并不复杂。

在每天进入课堂授课时,老师早早就会准备好教案课件。

教案可以为老师做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最为详实详细的资料,怎么去寻找优秀的教案教案呢?经过搜集并整理,编辑为你呈上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本页!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篇1)第一单元:单元教学方案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第3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第4课时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的: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理论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才能、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假设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拟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设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场,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度单位的换算规律,并尝试用所学知识测量教室的长度。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关注: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厘米、米、分米;二是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三是长度单位的换算,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动手操作: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物品,如课本、铅笔等,尝试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
(二)讲授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介绍厘米、米、分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测量物体长度:教授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注意测量方法和准确性。
3.长度单位换算: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如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等。
2.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巩固知识: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如测量家庭物品的长度,并填写测量记录表。
2.作业反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注意测量方法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难点】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拃去测量、用脚去测量……)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 【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4)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

2.能够用尺测量长度并用厘米表示。

3.能够用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4.能够相互转换长度单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识别并掌握长度单位“厘米”、“米”。

2.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难点1.掌握长度单位的转换单位方法。

2.理解不同长度单位的用途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尺子、米尺、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好练习册、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教室中不同物体的长度,并对其进行简单测量。

二、讲解新知识•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它们的关系和应用。

三、示范操作•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厘米表示。

四、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知识•让学生回顾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知识点。

二、引入新知识•讲解长度单位的转换方法,例如:1米=100厘米。

三、示范操作•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掌握长度单位的转换。

四、绰解疑点•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惑进行解答和讲解。

第三课时一、小结•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讲解。

二、讲解扩展•介绍长度单位的更深层次应用,如米和千米的关系。

三、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探讨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实际意义。

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长度单位的练习。

2.测量家中任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

六、教学反思本单元以“长度单位”为主要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和转换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拓展长度单位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度单位》49-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度单位》49-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度单位》-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注重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2.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四、教学准备
1.课件。

2.黑板、粉笔。

3.实物长度单位模型。

4.直尺、尺子等量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出示一张长尺,让学生猜测这条尺的长度,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尺”的概念。

2. 学习
1.讲解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通过课件展示示例进行说明。

2.让学生通过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用尺子测量,记录下对应的长度。

3. 操练
1.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将米换算成分米、厘米换算成米等。

2.老师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4. 总结
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课后作业
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复习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并思考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掌握换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

单位长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单位长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和加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字运算;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如身高、房间长度等,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已有知识,为后续学习其他计量单位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图片包括各种物体的长度示例,如尺子、书本、椅子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图表包括长度单位换算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单位换算方法。视频包括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测量身高、房间长度等,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长度单位的测量方法
-使用直尺:通过直尺上的刻度来测量物体长度。
-使用卷尺:通过卷尺上的刻度来测量物体长度。
-使用激光测距仪:通过激光测距仪来测量物体长度,适用于较远距离的测量。
5.长度单位在科学实验和工程应用中的作用
-科学研究:长度单位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量度,用于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工程应用:长度单位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量度,用于计算和设计各种工程结构。
-句:长度单位在测量身高、计算地图上的距离、测量物体长度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4.长度单位的测量方法
-本文重点知识点:长度单位、测量方法、直尺、卷尺、激光测距仪
-词:长度单位、测量方法、直尺、卷尺、激光测距仪
-句:使用直尺、卷尺、激光测距仪等工具可以进行长度单位的测量。
5.长度单位在科学实验和工程应用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理解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说出它们的长度。

(2)引导学生发现,要用一个统一的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才能进行比较。

2. 探究新知(1)认识长度单位- 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单位是米。

- 出示直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单位是厘米。

- 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分组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

-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要将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起点。

- 让学生交流测量结果,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直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4. 总结延伸(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如常用的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学会了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起点,沿直尺边缘测量七、课后作业1. 用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床等,并记录下来。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

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

这说明什么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共4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共4课时)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本单元共有4个课时,分别是厘米、毫米、米和千米。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了解厘米、毫米、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2.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长度单位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向学生介绍厘米、毫米、米和千米这四种长度单位,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教具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然后,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4. 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长度单位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通过卡片找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游戏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例1、例2、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课桌图片。

)师: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量出这张课桌的长,你会怎么做?预设1:用书量。

预设2:用手比。

……二、探究新知1.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认识古代人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物体长度吗?(学生各抒己见,课件演示。

)用庹测量石头的长度;用拃测量布的长度;用脚测量竹竿的长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1拃、1脚长等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和我分别用拃测量一张课桌的长。

预设:师生量出来的数据不一样。

师:同样的课桌,学生量着是5拃,老师量着是3拃,为什么量得结果不一样呢?预设:老师和学生一拃的长度不同。

师:要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呢?(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

)师: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预设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一根根线。

师:这些线叫作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个比较长的刻度线,长线对着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作刻度几。

预设2:这把尺子上还有“厘米”两个字。

师:有些尺子上写的是“cm”,意思是一样的,“厘米”可以用“cm”表示。

“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短的工具。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3. 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测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常用的长度单位- 讲解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短的工具,介绍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个长度单位的大小。

3. 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讲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的换算关系,并举例说明。

4. 练习长度单位的换算- 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长度单位测量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与布置作业-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的开始,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长度单位知识的掌握情况。

长度单位(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度单位(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度单位(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长度单位(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教案为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课程中的“长度单位”章节。本章节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通过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本章节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如何使用这些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和计算。
-测量家庭物品的高度,如测量电视、冰箱的高度。
-计算家庭物品移动的距离,如计算家庭物品移动的距离、速度等。
重点题型整理
例题:将10厘米转换成毫米。
答案:10厘米= 10 * 10毫米= 100毫米。
2.长度单位测量题
例题:用直尺测量一本书的长度,结果为18厘米,求这本书的长度是多少毫米?
答案:18厘米= 18 * 10毫米= 180毫米。
9.长度单位计算题
例题:一个三角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5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面积= (底*高) / 2 = (8厘米* 5厘米) / 2 = 40平方厘米/ 2 = 20平方厘米。
10.长度单位应用题
例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千米,他走了20分钟,求小明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速度=距离/时间= 1千米/ 20分钟= 0.05千米/分钟= 50米/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过于依赖其他组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在课堂展示环节,有些学生过于紧张,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度单位》62-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度单位》62-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长度单位》6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2.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3.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4.培养学生的观察、测量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2.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长度单位的介绍、米、分米、厘米的换算示意图。

2.实物:尺子、不同长度的小物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观察教室中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讨论它们的长度差异。

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不同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学习米、分米、厘米的换算•分组讨论米、分米、厘米的关系,引导学生将它们的换算关系总结出来。

•展示长度单位换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图示和实物操作体会米、分米、厘米的换算方法。

•练习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换算练习。

3. 巩固和拓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换算,加深理解。

通过课堂讨论和实例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通过实例操作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行寻找身边物体的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2.探讨不同国家使用的长度单位,了解世界各地长度单位的差异。

3.制作长度单位换算的游戏或活动,增加趣味性。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米、分米、厘米的换算方法。

在未来的学习中,希望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度单位,提高观察和测量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等,并学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长度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正式的测量和长度单位的转换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技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等,并学会使用这些单位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活动,培养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并学会使用这些单位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运用转换关系进行测量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

2.操作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长度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度单位卡片、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实物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度单位卡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等,并解释这些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6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6课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人教版(6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初步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各单位之间的换算;会用这些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估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2.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3. 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初步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观念。

2.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3. 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1. 建立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的观念。

2.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3. 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卷尺、绳子、铅笔、橡皮、课本等。

2. 学具:直尺、绳子、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直尺、米尺、卷尺、绳子等,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教师出示直尺,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

(2)教师讲解:直尺上的小格是厘米,大格是分米。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手指感受1厘米的长度。

(4)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观察。

2.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米(1)教师出示米尺,引导学生观察米尺上的刻度。

(2)教师讲解:米尺上的小格是分米,大格是米。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手指感受1分米、1米的长度。

(4)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为1分米、1米的物体,如绳子、课桌等,让学生观察。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1)教师讲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优秀教学案例
4.及时反馈与个性化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成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1.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转换关系。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在《长度单位1》的教学中,我作为特级教师,制定了全面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这些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
3.我还会利用教具和实物,如尺子、绳子等,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的大小和转换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1.我会提出与长度单位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度?”、“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2.启发式教学与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换算关系。

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

三、教学难点1.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灵活运用不同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材。

2.教具:尺子、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实物,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展示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实物,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差异。

2.导入:让学生回忆一下长度单位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讲解:通过示范示例,解释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让学生跟随练习。

4.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的掌握。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他们对长度单位转换的掌握情况。

2.讲解:介绍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3.操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强化他们的计算能力。

4.综合练习:设计几道综合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六、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的转换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相信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以及设计的作业题目。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掌握,如有疑问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1.长度单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1.长度单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长度单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并能正确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能够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准确测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长度单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定义和表示方式。

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讲解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3. 测量物体长度: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并能够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4.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换算关系和测量方法,通过讲解来引导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知识。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的知识,并培养测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对话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对话,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讲解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定义和表示方式。

3. 演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练习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5. 讲解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讲解如何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并能够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6. 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培养测量能力。

7.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单位》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认识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掌握用尺子测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演示法
学法: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各种尺子、小棒、硬币、回形针、小刀、新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

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测量结果、提出疑问。

3.全班交流测量结果、列表。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为什么同学们测量的结果却不一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来量呢?(尺子)
过渡:在日常生活之中,为了准确、方便而又统一地测量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1)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2)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3)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

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1)每小组发一张纸条,学生先估计一下它的长度,再用尺子量一量。

(2)学生汇报:
纸条几厘米?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数学书的长、宽。

三、拓展运用
1.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2.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的长度。

3.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尺子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4.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的?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生一起对本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和总结。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1)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2)认识几厘米
2.用厘米量
【教学反思】
1、《长度单位》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的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会感到一定困难。

因此,解决困难很大程度上在我们教学中要取材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在生活操作和实践中去感知、体会,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这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

2、我觉得一节好的课堂,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

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3、测量一般要求从零开始,但是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测量出物体的长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