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三有机化学复习

合集下载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

必修二化学有机总结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反应规律的科学。

2. 元素的电子结构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碳和氢。

碳元素的电子结构为 1s² 2s² 2p²,有四个价电子,可形成四个共价键。

3. 有机物的命名有机物的命名可采用系统命名法和常用名称两种方式。

其中,系统命名法通过规则确定化合物的命名,而常用名称则是根据它们的历史、地理或化学性质确定的。

4. 功能团有机物的功能团是由原子团组成的,能够赋予分子特定的化学性质。

一些常见的功能团包括烷基、烯基、炔基、羟基、醛基、酮基、羧基、胺基等。

二、有机反应的基本概念1. 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反应可以分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重排反应等几种类型。

这些反应可以通过配分子方程式描述,并且具有一定的反应机理。

2. 功能团的反应不同的功能团通常会发生特定类型的反应,如烷烃会发生燃烧反应、烯烃会发生加成反应等。

了解不同功能团的反应特性有助于预测和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1. 合成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不同,合成路线也会有所差异。

2. 保护基和去保护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为了保护某些功能团不发生不需要的反应,常常需要引入保护基。

合成完成后,再通过去保护反应将保护基去除。

3. 合成策略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通常需要从较简单的起始物出发,通过多步反应逐步构建目标化合物的骨架。

因此,灵活的合成策略和适当的选择反应法则对于高效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方法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研究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2. 结构确定通过解读和分析光谱数据,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团。

3. 化学性质研究通过实验手段,可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如燃烧性质、溶解性质、反应性质等。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复习方法和策略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复习方法和策略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复习方法和策略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复习方法和策略怎样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依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递变规律,可以采用“立体交叉法”来复习各类有机物的有关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等相关知识点。

首先,根据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的顺序,依次整理其结构特征、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各种有机物的制取方法。

这些资料各种参考书都有,但学生却不太重视,大多数同学仅仅看看而已,却不知根据“全息记忆法”,只有自已动手在纸上边理解边书写,才能深刻印入脑海,记在心中。

其次,按照有机化学反应的七大类型(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加聚、缩聚),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三,依照官能团的顺序,列出某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这样交叉复习,足以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目的。

熟练的标准为:一提到某一有机物,立刻能反应出它的各项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反应,立即能反应出是哪些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一般性质必定伴有其特殊性。

例如烷烃取代反应的连续性、乙烯的平面分子结构、二烯烃的1-4加成与加聚反应形成新的双健、苯的环状共轭大丌键的特征、甲苯的氧化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l-位醇和2-位醇氧化反应的区别、醛基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苯酚与甲醛的缩聚反应、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会断裂发生加氢反应、有机物燃烧的规律、碳原子共线共面问题、官能团相互影响引起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改变等,这些矛盾的特殊性往往是考题的重要源泉,必须足够重视。

例题一:这是一道典型的基础型应用题,其有机基础知识为:1-3丁二烯的加聚原理、卤代烃的水解、烯烃的加成反应、l-位醇的氧化、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等。

平心而论,按照上述复习方法,答题应该毫无困难。

用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机化学问题有机化学高考试题必有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而设计的推断或合成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学复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学复习

2、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方法,正确 的是( B ) A.通入氯气后进行光照 B.通入溴水中 C.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D.点燃 E、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
延伸:
•1、概念:
烯烃(单烯烃)
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烯烃。 •2、烯烃的通式:CnH2n (n≥2) 同环烷烃通式
3、烯烃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复习
⑴氧化反应:
①燃烧 ——火焰明亮并伴有黒烟
CH2=CH2+3O2
点燃
2CO2+2H2O
②与酸性KMnO4的作用: 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现象:紫色褪去
⑵加成反应:
H H C
——黄色(或橙色)褪去
H
H C H
H
C
H + Br—Br
H
C
Br Br 反应实质:
1, 2—二溴乙烷 ,无色液体
1ml苯
0.5mlKMnO4(H+)溶液 振荡

紫红色不褪 )
萃取
( 1ml苯 0.5ml溴水 振荡
上层橙黄色


下层几乎无色 )
结论: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溴水都不反应, 由此说明苯中不存在与乙烯相同的双键
一、苯的结构
化学式:
球棍模型

C6H6
苯的分子结构:凯库勒式
苯的结构式:
H H H C C C H C H H
无色液体,密度大于水
c、反应现象: 导管口有白雾,锥形瓶中滴入 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 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烧杯底部出现油状的褐色液体。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也可以和其他纯 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溴与苯反应实验思考: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课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课件

(2)已知乙醇与Mg反应生成H2,写出对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置换 (2)2CH3CH2OH+Mg―→(CH3CH2O)2Mg+H2↑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练一练] 2.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跟乙醇反应,又能跟
乙酸反应的是(
A.Cu C.CaCO3 答案:B
)
B.CuO D.NaHCO3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化学 必修2
(1)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
乙醇 与钠 反应
①钠粒位于乙醇的___ 下 部,有________ 无色气体产生。 ②点燃气体,火焰呈 钠与乙醇反 _____ H2 淡蓝 色,干燥的烧杯 应,产生__ 上有_______ 液珠 ,澄清石 灰水________ 不变 浑浊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二、乙醇的催化氧化
1.反应条件
加热条件下,用金属铜或银作催化剂
2.反应历程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 即:CH3CH2OH+CuO――→CH3CHO+H2O+Cu 将上面两式合并得: Cu 2CH3CH2OH+O2――→2CH3CHO+2H2O △
的化学键为②③
化学 必修2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篇:《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 7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 7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中化学课件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节 乙醇》

高中化学课件必修二《第三章 第三节 乙醇》

催化剂
2CH3CHO + 2H2O

乙醛
CH3CH2OH+CuO→△ CH3CHO+Cu+H2O
结论:乙醇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 生氧化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乙醇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还原性
[练习1] 乙醇分子中各种化学键如下图所示,试填 写下列空格 A.乙醇和金属钠的反应断键 ____①____
B.乙醇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断键 __①__和__③____
实验1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实验仪器: 小试管 药匙 实验药品: 无水硫酸铜 乙醇 实验步骤: 分别将少量乙醇加到盛有无
水硫酸铜粉末的小试管中,振荡,观察 现象。
若变蓝,则其中含水。
如何除去酒精中的水?
加入过量的生石灰然后蒸馏
实验2 观察乙醇,并闻其气味,描述 其物理性质
注意方法: 远离瓶口轻扇动 微量气体入鼻孔
Na O H + H 2
Na+ C2H5—O—H

实验3
探究乙醇分子的结构
钠与乙醇的反应
实验仪器: 试管 镊子 实验药品: 金属钠 乙醇
实验步骤: 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将表面的煤
油吸干净,然后投入盛有约5mL乙醇的 试管中,观察现象。
探究乙醇分子的结构
问题:如何设计实验确认?
类比Na与水的反应:
Na+ H—O—H = Na O H + H 2
Na+ C2H5—O—H

演示:钠与无水乙醇的反应
现象:试管中有气体生成,可以燃烧.
结论:气体是氢气
-H -H H--C--C-O-H
HH
实验4
探究乙醇分子的结构
钠与乙醇的反应 (定量实验)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二 第三章 有机化学章复习 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二 第三章 有机化学章复习 课件(共14张PPT)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归纳与整理
三、重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有机物 分子结构特点 主要化学性质 主要用途 甲烷 乙烯
苯 乙醇 乙酸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乙烯分子里的碳碳双键的键长是乙烷分
子里碳碳单键键长的二分之一
B.乙烯分子里的碳碳双键的键能是乙烷分
子里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
11 、学习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即使拥有高智商和好老师,但是如果学习三心二意,也是一无所获。 17 、成功者失败之后永不气馁,能够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然后运用它,使成功再次向他招手。 11 、成功的快乐在于一次又一次对自己的肯定,而不在于长久满足于某件事情的完成。 18 、金矿的山上还有着其他花朵,除了具备发现的眼睛外,还需要有着肯流汗的心。成功提示:金子常常就埋在身旁的泥土里,勤奋是最好 的点金指。
蛋 白 质
C、H、O、 N、S、P等
代表物
酶、肌肉、 毛发等
代表物分子
氨基酸连接成的 高分子
某些蛋白质能发生颜色反应 人体从食物蛋白质中获得氨基酸,再在体
内合成蛋白质的同时,体内的各种组织蛋白 质也在不断分解,最后主要生成尿素,排出 体外。
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 催化剂,其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13 、时间是宝贵的,抓住了时间就抓住了成功。 11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5 、机遇是难求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把握好现有的机会,努力进取,那么你将会得到不菲的收获。 14 、人生没有不可逾越的天堑,只要一步步走过去,前方就是幸福的彼岸。 3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是愚者。 2 、有时费尽唇舌,争执一个不易化解的问题,还不如来一个简单的行动容易。这样的话,你就能化解敌人的攻势于无形。 15 、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16 、成功之本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人生态度和才能资质。除了这些还要具有高远的志向和实现目标的专心致志的毅力。特别是专注于一的 精神,更有利于助人成功。

【教育资料】人教高中化学 必修二 第三章 有机化学复习题2(无答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人教高中化学  必修二 第三章  有机化学复习题2(无答案)学习专用

有机化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分子中各碳原子均以sp 2杂化轨道成键的是A 、丙烷B 、丙烯C 、丙炔D 、苯 ( )2.下列化合物分子不含π键的是A 、丙烷B 、丙烯C 、丙炔D 、苯( )3.在有机化合物中,凡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的碳原子叫A 、伯碳原子B 、叔碳原子C 、手性碳原子D 、季碳原子 ( )4.同时含有10、20、30、40四种碳原子的物质是 A 、 2,4-二甲基戊烷 B 、叔丁烷 C 、 2.2.3-三甲基戊烷 D 、己烷( )5.既能使KMnO 4酸性溶液退色,又能使Br 2 水退色的是A 、 乙烷B 、 乙烯C 、 苯D 、 甲苯( )6.扎依采夫规则适用于A 、芳香烃的取代反应B 、烯烃的加成反应C 、醇的分子内脱水反应D 、醇的氧化反应 ( ) 7.不能水解的物质是A 、淀粉B 、乙酸乙酯C 、苄醇D 、 蛋白质( ) 8.异戊烷的一氯代产物有A 、2种B 、3种C 、4种D 、 5种( )9.区别邻-羟基苯甲酸和邻-甲氧基苯甲酸时,可使用的试剂是A 、NaHCO 3B 、NaOHC 、HClD 、FeCl 3 ( )10.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A 、碳酸B 、乙酸C 、苯酚D 、苯甲醇 ( )11. 根据次序规则,下列基团最优的是A 、 -NH 2B 、 -COOHC 、 -O-CH 3D 、 ( )12. 下列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差的是A 、B 、C 、D 、( )13. 乙酸和乙醇的化学性质相同的是A 、能与金属钠反应B 、能与NaOH 溶液反应C 、能与KMnO 4溶液反应D 、能与Na 2CO 3溶液反应 ( )14. 下列有机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A 、甲酸B 、丙酸C 、丙醛D 、甲酸乙酯 ( )15.醇与HX 在脱水剂存在下生成卤代烷,该反应是A 、加成反应B 、中和反应C 、取代反应D 、聚和反应 ( )16.通过氧化仲醇可以制备A 、酮B 、醛C 、酸D 、酯 ( )17.丙醛和乙醛在稀碱存在下,发生醇醛缩合的产物有A 、4种B 、3种C 、2种D 、1种 ( )18.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A 、氢键B 、肽键C 、二硫键D 、盐键 ( )19.下列氨基酸,在pH=4.6的缓冲溶液中向正极移动的是 A 、赖氨酸(pI=9.74) B 、精氨酸(pI=10.76) CH 3OCOC 、酪氨酸(pI=5.68)D 、天冬氨酸(pI=2.77)( )20、蛋白质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引起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称为蛋白质的A 、水解B 、沉淀C 、变性D 、盐析( )21、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A. B . C . D .( )22、防腐剂“福尔马林”是A .40%甲醛水溶液B .40%甲酸水溶液C .40%甲酚水溶液D .40%甲醇水溶液 ( )23、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但不发生碘仿反应或银镜反应的是 A .CH 3(CH 2)3CHO B .CH 3COCH 3 C. C 2H 5COC 2H 5 D .C 6H 5CHO( )24、下列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褪色的化合物是A 、戊烷B 、1-戊烯C 、1-己炔D 、甲苯( )25、根据次序规则,3个基团-Br 、-CH 3、-COOH 的优先顺序为A. –Br >-CH 3>-COOHB. -COOH >–Br >-CH 3C. –Br >-COOH >-CH 3D. -COOH >-CH 3>–Br ( )26、对于π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以单独存在B 、键能较小,不太稳定C 、电子云在两碳原子之间D 、键能较大,不易断裂( )27、下列各组物质,不发生取代反应的是A 、甲烷与氯气B 、苯与溴C 、苯与浓硫酸D 、丙烯与溴( )28、羧酸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醇还高,其主要原因是A .极性大B .形成分子内氢键C .形成高聚体D .双分子缔合( )29、下列各组物质反应时无气体放出的是A .乙酸和金属钠B .苯酚和氢氧化钠C .乙酸和碳酸氢钠D .加热草酸固体( )30、下列物质不属于酮体组成的是A .丙酮B .丙酮酸C .β-丁酮酸D .β-羟基丁酸( )31、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A. 氨B. 甲氨C. 二甲氨D. 三甲氨( )32、既能发生酯化反应,又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有机物是A .苯酚B .乙醇C .乙醛D .乙酸( )33、与AgNO 3的醇溶液在室温下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 CH 3CH 2CHClB.CH 3CH 2ClC.CH 3ClCH CH(CH 2)4 D. CH 2Cl( )34、将左旋乳酸与右旋乳酸等量混合,其混合物为 CH 3O CH 2CH 3CH 3CH 2CH 2OHCH 3C CH 3O CH 3CH 2CH 3CH 3OCH 2CH 3CH 3CH 2CH 2OH CH 3C CH 3O CH 3CH 2CH 3H 3OCH 2CH 3CH 3CH 2CH 2OH CH 3C CH 3CH 3CH 2CH 3H 3O CH 2CH 3CH 3CH 2CH 2OH CH 3CCH 3O CH 3CH 2CH 3A. 内消旋体B. 外消旋体C. 互变异构体D. 对映异构体( )35、在碱性条件下,下列何组胺可用苯磺酰氯鉴别A .甲胺和乙胺B .二乙胺和甲乙胺C .苯胺和N-甲基苯胺D .二苯胺和N-甲基苯胺( )36、下列基团中,属邻对位定位基的是 A. –OH B. –NO 2C. –SO 3HD. –COOH( )37、通式为C n H 2n-2的物质有可能是A. 烷烃B. 单烯烃C. 二烯烃D. 三烯烃( )38、下列各组物质能用斐林试剂加以区别的是 A. 葡萄糖和果糖 B.葡萄糖和蔗糖C. 葡萄糖和半乳糖D.葡萄糖和己醛( )39、破坏臭氧层的冰箱致冷剂氟里昂是下列哪种物质的总称A. 氯溴烃B. 氟氯烃C. 氟溴烃D. 氟碘烃( )40. 下列分子中含σ键最多的是A 、己烷B 、1-己烯C 、环己烷D 、1-己炔 ( )41. 丙烯分子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是A 、sp 3B 、s p 2C 、s pD 、s p 3和s p 2( )42. 下列各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的是A 、丁烷和1-丁烯B 、苯和环已烯C 、苯和甲苯D 、苯和环已烷( )43.与3-甲基-2-丁醇氧化产物互为异构关系的是 A 、2-甲基丁醛 B 、3-甲基戊醛 C 、3-甲基丁酮 D 、2-丁酮 ( )44.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醇醛缩合的是A 、B 、C 、D 、( )45.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B 、调节蛋白质的等电点C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D 、以上都是( )46. 在低温下能与HNO 2作用生成重氮盐的是A 、二甲胺B 、甲乙胺C 、N-甲基苯胺D 、苯胺 ( )47. 葡萄糖属于 A 、戊醛糖 B 、戊酮糖 C 、己醛糖 D 、己酮糖 ( )4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羧酸有酸性,能使蓝石蕊试纸变红;B 、 乙酸和乙醇在酸催化下能发生酯化反应;C 、 甲酸和乙酸是同系物,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 、 乙二酸比乙酸易发生脱羧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 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 含答案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1课时甲烷的性质[学习目标定位] 1.会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甲烷的结构特点。

2.知道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化学方程式。

3.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

一甲烷的存在、用途及结构1.甲烷的存在与用途(1)甲烷的存在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我国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及海底。

(2)甲烷的主要用途甲烷易燃烧,完全燃烧生成CO2、H2O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因此甲烷可用作燃料。

天然气和沼气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甲烷还可用作化工原料。

2.甲烷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甲烷的分子模型CH4正四面体结构,C原子位于正四面体中心,H原子位于四个顶点上归纳总结1.结构式:用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的图式叫做结构式。

2.一个碳原子以4个单键与其他原子相结合时,无论这4个原子是否相同,都分别在四面体的顶点上,但不一定为正四面体,也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并且最多有3个原子共面。

1.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烷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C.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答案 D2.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其中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的是()答案 D解析在这几种形式中,分子结构示意图、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均能反映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但比例模型更能形象的表达出H、C的位置及所占比例;电子式只反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成键情况。

二甲烷的性质1.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2.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将甲烷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现象:①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点燃CO 2+2H 2O 。

甲烷是优良的气体燃料,通常状况下,1 mol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890 kJ 热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件(共29张PPT)
8、在人生之中的某天,某个时刻,如果还是会想起,那就只不过是一道模糊的风景,是不能追忆的苦痛。向前看,向后看,在那一望无际的忆海之中,又怎么能够有一个参照物,找到
甲烷的分子构型为 正四面体形。
4个C-H键的键长和强 度相等,夹角相等。
探究二:甲烷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0.717g/L(S.T.P) 密度比空气小 极难溶于水
思考:甲烷如何收集?
探究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 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 碱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问题: 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什么现 象?
探究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2.甲烷的氧化反应
实验:把甲烷经导管通出点燃, 观察火焰颜色, 然后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取下 烧杯正放,向烧杯内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
实验视频
问题:你能描述看到的实验现象吗?
实验现象
安静燃烧,淡蓝色火焰,烧杯 内壁有水滴,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放热。 反应方程式: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甲烷取代反应的反应原理:
H
H
H-C-H + Cl-Cl -→ H-C-Cl + H-Cl
H
H
一氯甲烷
H
H
动画
H-C-Cl + Cl-Cl -→ H-C-Cl + H-Cl
H
Cl
二氯甲烷
H
Cl
H-C-Cl + Cl-Cl -→ H-C-Cl + H-Cl
Cl
Cl
三氯甲烷
C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l
H-C-Cl + Cl-Cl -→ Cl-C-Cl + H-C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1《最简单的有机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1《最简单的有机物》
甲烷常温时很稳定,但在高温时可分解; 甲烷的高温分解反应方程式:
CH4 高温 C+2H2
产物用途:H2是合成氨及合成汽油等工业 的原料。C是橡胶工业的原料,可以用于制造 颜料、油墨、油漆等。
小结
甲烷化 学性质
总体:性质较 稳定
不与强酸、强碱反应
不与强氧化剂(如高锰
酸钾、浓硫酸、浓硝酸等)
反应
一定条件下
结构特点:碳碳单键、链状、C原子剩余 价键全部和氢结合
2、烷烃的结构
(1)结构式:
乙烷: H H ||
H-C-C-H || HH
丁烷: H H H H ||||
H-C-C-C-C-H |||| HHHH
丙烷:
HHH
||| H-C-C-C-H
|||
H HH
异丁烷:
H
|

H
H
|
|
H-C——C——C-H
Cl
Cl (三氯甲烷)
俗称 分子式
状态 (S T P)
氯仿 CHCl3
液态 (l)
四氯甲烷的形成
Cl
Cl
Cl C H + Cl—Cl 光 Cl C Cl + H Cl
Cl
Cl (四氯甲烷)
别名 分子式
状态 (S T P)
四氯化碳
CCl4 液态 (l)
学 ①、在光照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 以 分反应,得到的产物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D )
十七烷 CH3(CH2)15CH3 固
-182 -183.3 -189.7 -138.4 -130
22
-164 -88.6 -42.1 -0.5 36.1 301.8
0.466 0.572 0.585 0.5788 0.6262 0.7780

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反应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碳和氢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合成及其反应。

以下是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反应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反应类型1. 代谢反应:有机物分解产生能量和新的有机物。

2. 燃烧反应:有机物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 加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化合物反应生成一个新的化合物。

4. 酯化反应: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

5. 酰基化反应:酸酐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

6. 酯水解反应:酯与水反应生成醇和酸。

7. 醚化反应:醇与醇反应生成醚和水。

8. 醚水解反应:醚与水反应生成醇和醇。

9. 锯齿反应:有机物中的碳骨架被分解成两个部分,然后重新连接成一个新的化合物。

10. 缩合反应: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成一个较大的分子。

常见有机化合物反应醇的氧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可以将醇氧化为酮或醛,具体反应条件取决于醇的结构。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酸性高锰酸钾(KMnO4)、酸性高铬酸钾(K2Cr2O7)等。

烷烃的卤代反应烷烃可以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

反应条件包括适当温度和光照。

酸酐与醇的酯化反应酸酐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

常见的催化剂有硫酸和盐酸等。

醇的缩合反应两个或多个醇分子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较大的分子。

此类反应通常需要酸性条件和适当温度。

酮与醛的加成反应酮与醛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产生一个新的酮或醇。

常见的加成试剂包括氢氨基钠(NaBH3CN)等。

这些是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反应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让学生分析乙醇分子可能的断键位置-O-H 说明结构决定性质
让学生写出乙醇与镁、 铝的反应
剧烈 程度
学生写出钠与乙醇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学生根据钠与水的反应对 比分析乙醇分子可能的断 键位置
回扣 乙醇 分子 的结 构探 究
练习 电工师傅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把线
头放在火上烧一下,然后用酒精处理后再焊 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图片 导入 新课
说到酒,大家知道我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 观察、倾听、领悟、总结 结 合
长,从古到今有无数咏叹酒的诗词歌赋。由
实际
李白的诗引入主题(指明喝酒有害健康)。 答:学生结合图片的介绍, 引
大家知道怎样酿酒吗?
试着说出酒的成分、用途 入
[不同种类的酒的图片]这些都可以称为酒, 和含有的元素。其他同学 课 题
通过 实验 让学 生分 析乙 醇分 子结 构, 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能 力。
加深 学生 对乙 醇结 构的 理解
H-C-C-O-H ││ HH
结构简式:CH3CH2OH 或 C2H5OH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学生思考并比较乙醇与乙
同点。
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同点。
讲解
过渡
[学生 实验 探究 一]乙 醇与 金属 钠的 反应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怎样得到氧化铜的?写出有关方程式
2Cu + O2 = 2CuO 2、伸入水中的氧化铜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最后
么?伸入乙醇中铜丝变红又为什么?
总结化学键断键的位置
难度 低, 提高 学生 兴趣
(水中的氧化铜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伸

乙醇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了,分析由羟基变

新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三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糖类 Word版含解析

新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三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糖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学案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4课时糖类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建构1.知道糖类的组成、重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2.认识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反应。

3.能够设计实验确认淀粉水解的产物及水解的程度。

[知识梳理]一、葡萄糖1.糖类的组成及其分类(1)糖类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C n(H2O)m表示,过去曾称其为碳水化合物。

(2)糖的分类:糖类可以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不同,划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

(3)你所知道的糖类有哪些?请写出它们的分子式。

答案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分子式都C6H12O6 ; 双糖有蔗糖、麦芽糖,分子式为C12H22O11;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分子式为(C6H10O5)n。

2.葡萄糖(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请写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并指明其含有的官能团。

答案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官能团为—OH(羟基)和(醛基)。

(2)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写出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C6H12O6+6O2―→6CO2+6H2O 。

(3)葡萄糖的银镜反应①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需要配制银氨溶液,实验室如何配制银氨溶液?答案在洁净的试管中先加入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②在上述银氨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将试管置于温水浴里加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答案试管内壁有光亮的银镜产生。

(4)按下图要求完成实验:加热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答案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由上述两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如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

【自主思考】1.为什么人们曾把糖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C n(H2O)m]的有机物是否一定属于糖类?提示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糖类分子组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n∶2m∶m,即符合碳水化合物的分子通式C n(H2O)m,故人们曾把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但符合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C2H4O2是醋酸而不是糖类。

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学知识点复习课件

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学知识点复习课件

同分异构体
多糖
(C6H10O5)n
淀粉、纤维素
n值不同,不是同分 异构体,但都是天然 高分子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二、主要性质 2、糖类
单糖
二糖
多糖

淀粉
要 性 质
葡糖糖: ①—OH ②—CHO:新制氢氧化铜 悬浊液(砖红色沉淀);银 镜反应证明醛基或葡萄糖的存在 ③体内缓慢氧化;
工业 ①乙烯水化法 制备 ②葡萄糖分解法
(①5)合乙成醛法氧化得乙酸
②乙醛催化氧化法
——————
注意的 ①反应过程中三物质断键的位置; 问题 ②抓住官能团的性质;
③酯化反应、水解反应都可成为取代反应
【练习4】 下列有机物,既能与金属钠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
还可以催化氧化成醛的物质是( A )
(1)常温下比较稳定,与强酸、强碱或高锰酸钾等强氧化 剂不反应。
二、主要的பைடு நூலகம்质:
1、油脂: 属于_高_级__脂_肪_酸_和__甘_油_反应生成的__酯_类的物
质,所以具有酯的通性:_不_溶于水;密度__<_水;有些
_有_香味; __能_发生水解反应,其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被
称为“_皂__化_反_应__”,该反应的产物_高_级_脂__肪_酸_钠_和__甘_油__,
该反应主要用于_制_肥__皂__ ;因为构成酯的高级脂肪酸饱
5 、烃 定义: 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
6.几种重要的烃
烷烃通式:CnH2n+2
特征反应:
结构特点:链状、碳碳单键 (饱和烃)
取代反应
烯烃通式:CnH2n
特征反应: 加成、加聚反应
结构特点:链状、碳碳双键(不饱和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A、B
挑战题2
描述CH3-CH=CH-C C-CF3分子结 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B)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分类 代表物 官能团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 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 取代反应。
烷烃上的取代;苯环上的取代; 由乙醇分子间脱水形成乙醚、 酯化和水解反应等都属于取代反应
1mol某烷烃可与8 molCl2完全取代, 求此烷烃的分子式。
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3H8
2、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 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 应,叫做加成反应
等都是重要的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乙烯、乙炔与氢气 等
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 包括:乙烯变成聚乙烯、氯乙烯变成聚氯乙烯、 苯乙烯变成聚苯乙烯
缩聚反应: 氨基酸的缩合和酚醛树脂的形成等 (不要求掌握)
其它反应:
裂化、裂解、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和气化、蛋白质的变性等
注意:石油的分馏、盐析是物理变化
1、取代反应: (逐步取代、分步进行, 取一代一)
.H. .H.
HH
H∶C ∶∶ C∶ H H—C=C—H
主要化学性质
易氧化、易加成(加聚)
CH2=CH2
能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主要用途 ——产量作为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 ⑴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 ⑵植物生长调节剂

分子结构特点
a、平面结构;
b、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主要化学性质
Cu 2C2H5OH + O2 加热 2CH3CHO + 2H2O
去氢型——一分子乙醇脱去两个氢原子
2 CH3CHO + O2
催化剂 加热
2CH3COOH
加氧型 ——一分子乙醛加入一个氧原子
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
催化剂 CH2==CH2 + H2 加热 CH3CH3
催化剂 CH3CHO + H2 加热 C2H5OH
乙酸 C2H4O2
CH3COOH 或 CH3C-OH
O
-OH -CHO
-COOH
乙酸乙酯 C4H8O2
CH3COOC2H5或CH3C-OC2H5 - COO -
O
三.有机反应的类型
烃的燃烧、乙醇催化氧化、高锰酸钾与乙烯或乙炔等
氧化反应:
取代反应:甲烷的卤化,苯的卤化、硝化,酯化反应,酯的水解,皂化反应,
怎样以 H218O 、H2O 、空气、乙烯为原料 制取CH3C18OOCH2CH3?写出有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思路:可采用从最终的目标产物倒推原料
(或中间产物)的方法
①CH2=CH2+H2O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3CH2OH
②CH2=CH2+H218O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3CH218OH
③2CH3CH218OH+O2
Cu 加热
2CH3CH18O+2H2O
④2CH3CH18O+O2 催化剂 2CH3C18OOH
⑤CH3C18OOH+ CH3CH2OH
①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是:羧基脱羧羟基(无机 含氧酸脱羟基氢),而醇脱羟基氢,即“酸脱羟 基醇脱氢”(可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证明)。 ②酯化反应是可逆的:羧酸+醇 酯化 酯+水
水解
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CH3CH2OH +CH3COOH 浓H2SO4 CH3COOCH2CH3 + H2O △
被加成的试剂如:H2、X2(X为Cl、Br或I)、H2O、 HX等能离解成一价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通过有机物 发生加成反应时反应物之间的量关系,还可定量判断该 有机物分子结构中不饱和键的情况
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 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 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CH3CHO + H2
主要化学性质

乙醇
—OH
与Na反应、氧化反应、酯化

乙醛 —CHO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乙酸 —COOH
酸的通性、酯化
酯 乙酸乙酯 —COO— 水解(酸性水解、碱性水解)
油脂:水解(酸性水解、碱性水解)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乙醇 C2H6O 乙醛 C2H4O
CH3CH2OH 或C2H5OH
O
CH3CHO 或 CH3 C H
催化剂 加热
C2H5OH
CH2==CH2 + H2O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2H5OH
CH2==CH2 + HBr
CH3CH2Br
3.消去反应:
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 脱去 一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的化合物。
C2H5OH 浓H2SO4 CH2==CH2↑ + H2O
1700C
氧化反应: 有机物去氢或加氧的反应
4.加聚反应:由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相互结合成
分子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聚合反应 通过加成反应完成的是加聚反应
nCH2==CH2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2—CH2]n
乙烯
聚乙烯
催化剂
nCH2==CHCl 加热
氯乙烯
[CH2 CHCl]n
聚氯乙烯
5、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
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 酯化反应 。
易取代、可加成、难氧化
与溴水发生萃取、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主要用途
重要化工原料
小结:烃的化学性质:
物质 烷烃 乙烯 乙炔

官能团 特点:C—C 一个C=C 一个C≡C
苯环
化学性质 取代、燃烧、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等
加成、加聚、氧化 加成、加聚、氧化
燃烧、易取代、难加成(和H2)
挑战题1
CH3
A.该物质燃烧可得到二氧化碳和水 B. 该物质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该物质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D.该物质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CH4
4
正四面体型
HC CH
C2H4
CH2=CH2
HH
C2H2 HCCH CHCH
平面型 直线型

C6H6
平面型
甲烷
分子结构特点
饱和烃
主要化学性质
. H. H∶C. .∶H
H
易取代、分解、难氧化
H H—C—H
H
不能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主要用途
清洁能源、化工原料
乙烯
分子结构特点 ——不饱和烃
必修2专题3复习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厦大附中 化学组
知识网络
乙烯 CH2=CH2
乙醇 CH3CH2OH
乙醛 CH3CHO
乙酸 CH3COOH
乙酸乙酯 CH3COOC2H5
主要成分
天然气

甲烷 CH4
石 石油 燃
乙烯 C2H4


苯 C6H6
一.烃的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结构
甲烷 乙烯 乙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