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专题二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讲义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篇 第二步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课件
宋元时期
重大历 史现象
农业:均 田制、翻 经 车 济 手工业: 灌钢法
农业:筒 车、曲辕 犁 手工业: 南青北白 商业:市 坊制、柜 坊和飞钱
农业:棉花的 推广;经济重 心南移完成 商业:打破市 坊界限;交子、 瓦肆等
历史 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重大历 史现象
文 化
书法:王 羲之 绘画:宗 教画盛行
[解析 ]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由材料可知,北 宋仁宗年间, 对于偷税的商人, 不仅没收其货物, 而且对“捉 到人”给予“赏钱”,可见官府重视商税收入,A 项符合题 意。材料不能反映江南商业环境恶劣,C 项不符合题意。材 料没有涉及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农本商末观念也没有体 现, B、D 两项排除。
2.经济 (1)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2)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辽、宋夏、宋金经济文 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各族的封建化。 (3)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 代水平,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3.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宋代的哲学主要是理学,南 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两宋时期的绘画和书法艺术 也有很高的成就;宋代活字印刷术出现、指南针用于航海、 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
2.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 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 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 前繁荣。 3.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 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专题二--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PPT课件
二、主干整合 练P5
(一)魏晋南北朝 220-589 (二)隋唐 581-907 (三)两宋 960-1276 (四)元 1276-1368
.
5
【课本内容】
必修1 第一单元 第3课 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相关内容)
必修3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
④影响:
起到了抑制门阀士族的作用 积极影响: 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基础
公 平 公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正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推动了隋唐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对西 方近代文官制度形成有重要影响。
束缚思想 消极影响: 不求实际,阻碍科学进步
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特点 形成 发展
影响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 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 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 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 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 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秦后1(所)1至,体)变根汉选现化据武拔的:材帝官“料时吏德一,越”、以来、二功越“并勋注才结、重”合能官观所力吏的学为的变知选个化识拔人并,官品简概吏行析括的;其秦主曹原—至要操因—唐依强。据官据调(《1员;“5新分选汉唯唐)拔武才书帝是》以 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 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
佛、道、儒三教合一;书法、诗歌步入 盛世,雕版印刷术、火药应用于军事
二轮复习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3.文化成就 (1)思想:佛教、道教兴起,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 书。 (3)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 为“书圣”;文人画出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 凡。
二、隋唐时期 1.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 强皇权,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把读书、考试 与做官紧密相连,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
的理解和阐释能力。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均田制。公元485 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无主荒 地分配给农民,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 缴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由此排除A、C两项。均 田制下的露田是国有土地,不得买卖;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 官,但限制买卖,由此排除B项。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国家掌 握一定数量的无主荒地,对这些荒地进行重新分配,故答案为 D项。
[答案] D
2.(2013·重庆文综)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
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
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命题立意] 本题从历史概念、内涵的角度,以均田制
现 文 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 艺术的进步。宋元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
化 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宋元哲学思想——理学
[课件] 人教新课标 高三 二轮复习 专题0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二轮·历史
核心整合
一、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朝代 主要内容 特点
归纳知识
整合视角
影响
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利于加 强皇权;考试选官扩大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 基础
三省六部分割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 成熟 隋唐 相权,考试选官 尚书省科举制形成 取代门第选官 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 构,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分割宰相的行 政权、军权和 军权和财权 财权,削弱地方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 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 设置转运使 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中 书省 行省制 重视对边疆的 管理
二轮·历史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唐代的科举制。“分科考试、差额录取”
体现了人才的选拔方式,说明科举制注重才学。C项正确,D项
错误。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唯一的选官途径,官员特权只是受 到限制而不是否定,故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答案 为C。
二轮·历史
主题深化 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1)对中国 ①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家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 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 ③文化上,科举考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尚,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 (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近代的 欧美文官制度也主要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欧 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轮·历史
(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王
羲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2讲 魏晋、隋唐、宋元时期的中国文明
答案 (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 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 (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书的方式 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
经济文明
1.(2017·课标全国Ⅲ)观察下表:
土地规模(亩) 20 以下 20-130 131-300 300 以上 小计
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
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孔子提出的 “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 角度阐述,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故 D 项正确。朱 熹是压抑人性,故 A 项和 B 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 的发展,故 C 项错误。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 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 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授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 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 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 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佛教、道教得到发展,冲击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
文化 出现,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古典诗歌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期科技成就
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得到发展并外传;理学产生并得到发展;
宋词、元曲成就突出
最新高考·真题研习
(2017年)二轮复习第2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ppt (1)
思想
文明
(2015· 课标全国Ⅰ,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2014· 课标全国Ⅰ,25)唐代儒学的发展变化
(2014· 课标全国Ⅰ,2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 (2013· 课标全国Ⅰ,25)宋代理学的影响 (2012· 课标全国,25)宋代流传的故事与市民价值取向
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唐代政 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 ;宋代设置了廷议的 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 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出现这种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 ) A.君主减少决策失误的需要 答案 D B.加强中央机构行政效率 C.宦官专权乱政现象严重 D.君主权力独裁强化的需要 解析 题干反映唐宋时期廷议制度逐渐程式化和规范化, 这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强化君权、维护独裁专制的需要, 故选 D 项。古代廷议制度是君主为减少决策失误而进行 的,这是廷议的目的之一,排除A项; 加强中央机构行 政效率只是目的之一,排除B;C项是君主专制独裁的结 果,排除。
因果关系 (2014· 课标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
选择题,4分
选择题,4分
(2013· 课标全国Ⅱ,25)对宋代“不抑兼并”的认识
选择题,4分
(2016· 课标全国Ⅱ,24)魏晋时期文字的演变
选择题,4分 非选择题,12分 选择题,4分 非选择题,5分
(2016· 课标全国Ⅱ,41)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游与鉴真
选择题,4分
选择题,4分 选择题,4分 选择题,4分
具体史实
•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 • • • • • 1.政治 三省体制开始形成; 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经济 农业:北魏均田制。形成耕耙耱技术。 手工业: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 的白瓷。 • 商业:北方商业一度破坏,南方相对繁荣,出 现“草市”。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古代篇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课件
1.中国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趋势及特点 (1)演变趋势 ①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 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 成。 ②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理向中央派驻 管理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 断加强的趋势。
经济上 ①农业: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经济重心逐渐 转移到江南地区。
②手工业: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五大名窑以江西景德镇为首; 出现青花瓷器。
③商业: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坊市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 官府直接控制;元朝时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文化上 ①思想: a.程朱理学:“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仁”,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标志着儒学的转型和成熟。 b.陆九渊的心学: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发 展了程朱理学。
②科技:活字印刷、火器和指南针;郭守敬制成了简仪,编制《授时历》; 元朝王祯著《农书》。
③文学戏曲:词兴起和繁荣;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元朝的散曲和杂剧。 ④绘画和书法: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是风俗画的杰作。
主题 1| 政治上: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文化上 ①思想:出现“三教合一”。 ②诗歌:诗体完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杰出 代表;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③绘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 《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④书法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张旭、怀素等。
隋唐时期(581~907 年) 政治上 ①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 权。 ②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 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③唐玄宗时期,设军事边镇,长官称为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 的局面。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考点导图】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1.政治制度中央机构的三省体制开始形成;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2.社会经济(1)农业:翻车;均田制;耕耙耱技术。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3)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3.文化成就(1)思想:佛教、道教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文人画出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非凡。
二、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形成并完善: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唐朝后期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2.社会经济(1)农业:唐朝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丝织技术高,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①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
②城市中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③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
④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3.文化成就(1)思想:佛、道盛行,三教合一。
(2)科技: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用于军事。
(3)文学:①诗歌: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杰出代表。
②出现唐传奇。
(4)艺术:①绘画:进入繁盛阶段,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②书法: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等。
三、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1.政治制度(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中国古代史专题二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文明考点突破(20张)
阶段二:民族大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及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 隋唐时期(581—907)
一、政治:中央集权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形成和完善 2、地方官制: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 集权,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地方行政机构:道州县三级制。 3、选官制度:实行科举制,但仍重视家族门第。
阶段三:封建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及 中华文明的繁荣:宋元时期(960—1368)
二、经济:农耕经济达到新高度,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和海 外贸易高度繁荣。 (一)农业: 1、农产品结构:宋南方稻麦复种普及,粮食产量提高;出现固定种 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开始种植棉花,元朝推广,促进棉纺织业发展。 边疆地区农业发展。 2、土地制度:宋不抑兼并,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租佃关系: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普遍化,订立契约作为解决 纠纷的依据,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4、经济重心:南宋南移完成,文化重心也随之南移。
阶段一: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及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 魏晋南北朝(220—598)
三、思想文化 (一)表现 (1)思想:佛教、道教盛行,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最完整 的农书。 (3)艺术: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 “书圣”;文人画出现;石窟造像艺术盛行。 (4)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北朝民歌风格各异。
交融;
国家进一步发展;三省六 交融 ; 宋代 二 府三司制、元朝一 省
政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 制,皇权进一步加强;宋设通判,
治
,三省制等形出现 ;九品中正制,士
治制度的成熟:科举制下 ,士族阶层衰落;开放开
高考专题.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第2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通史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概览
总述: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
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 集权制度,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 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加强了中央集权。
2.元朝的政治制度
(1)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①内容: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设行中书省,边远民族
地区设宣慰司,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②作用: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奠定了明清时期
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热考重点深化 1.“三省六部制”与“三权分立”
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体制形式上都有权力分散、权力制衡
的性质,但本质上完全不同。三省六部制是通过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加
强君主专制,立法、司法、行政大权全由皇帝掌握;西方三权分立的目
的即在于防范专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本
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 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解析
针对练1 (2016· 北京文综)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
2020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武的二府体制。在二府体制下,户部、盐铁、度支在唐代财政使职的基础上得到进一 步发展。
10
通史知识重组
高频考向研判
突破压轴大题
@《创新设计》
(2)地方行政制度 ①唐代: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沿革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唐朝采用了“道州县” 三级制,“道”的基础往往使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后期逐渐趋向藩镇割据的分裂 状态。 ②宋代:宋代设知州、通判,相互监督;“强干弱枝”,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导 致了地方无权、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 ③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宋元时期基本完成了对地方管理制度的变革,为明清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17
通史知识重组
高频考向研判
突破压轴大题
@《创新设计》
命题点1:唐代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1.(2018·全国Ⅱ卷,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
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 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1)思想 ①程朱理学:以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为代表,主张 “理”是万物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 求“格物致知”。 ②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心即理也”,求理方法是 “发明本心”。 (2)科技: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宋朝在军 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3)文学:宋代以词为代表,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 放派;元代以散曲为代表;宋元时期出现话本。 (4)书法:北宋苏轼、元朝赵孟 的行书备受世人 喜爱。 (5)绘画: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 河图》,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作是王冕的《墨梅图》。 (6)戏曲:元杂剧把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魏晋隋唐宋元经济思想(共52张PPT)
突破高频考点06 2.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商品经济发 展
• 宋代商业和商人地位的提高,是唐宋变革时期在经济上的显著 特征。 • 在政治上,宋代从根本上打破了门阀士族对仕途的垄断,打破 了士农工商的四民结构,“富民”开始崛起; • 在文化上,宋代改变了唐代之前主要为贵族服务的艺术形式, 以平民为消费对象的通俗艺术勃兴; • 在价值观上,从注重形式转向注重功利,社会对商人、商业的 观念较唐代发生了转变,为明清时期“工商皆本”思想的形成提 供了思想源泉。
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强化主干知识----魏晋隋唐宋元经济
——农耕经济的发展
1.农业
(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 向成熟。
(2)土地制度: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 宋代实行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唐初实行均田制,唐朝中期,均田制逐步瓦解 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在手工业和采矿 的发展 业中,官营不断缩小,民营日渐扩大,这也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租佃制成为最基本的 人身依附 生产关系。地主与佃农是租佃契约关系,佃农 关系的松 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在手工业中,唐代官营手 弛 工业出现了劳役制向雇募制过渡的趋势。在宋 代,雇募制成了普遍的方式 国家越来越多地退出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 国家干预 的经济空间让渡给民间。在政府物资调配、专 的减少 卖等领域中,国家开始更多地吸纳商人的力量 国家更多 在专卖、对外贸易等制度的活动中,都体现了 使用经济 唐宋政府对经济手段和经济效益的重视 手段管理
突破高频考点06
• 3宋代:商业领域的新变化
• (1)商品交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坊市”制、 “日中为市、日落而散”的规定逐步消失,草市、 夜市更加普遍。 • (2)城镇大量涌现,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出现“四 大商业名镇”。 • (3)纸币出现: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 • (4)商税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源。 • (5)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可以读书并参加科举考 试,考中可以做官。 • (6)宋代手工业部门已有很强的商标、广告意识。
高考历史 专题精讲: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118张ppt)
(3)元朝:元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
提 能 专 训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34页
5.戏曲的成熟 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曲形式,被称为南
整 合 对 话
戏;到元代,杂剧在北方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2008江苏 单科: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 阶层的扩大)的成熟。
博 学
提 能 专 训
博 学
提 能 专 训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 9页
②特点: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削弱地方 (2013 上海单科: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方镇太重,君弱臣
整 合 对 话
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之兵,本于枢 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③影响: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强化了中央集权;
整 合
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 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
对 话
博 学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提 能 专 训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47页
2.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 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
提 能 专 训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33页
4.文学艺术的发展 (1)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
整 合 对 话
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等。 (2)宋朝: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 弃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词的出现适应了市民阶层丰富生 活的需要。
博 学
第 7页
(3)影响: 提高了办事效率
2019届二轮高中历史总复习配套课件: 专题2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第一板块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时空纵览
真题重练
精要整合
大题归纳
-7-
3.(2018课标全国Ⅲ,2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关闭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选官制度。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两宋时期出身于“无
官职记录”(即平民)家庭的宰相数量所占比重最大,且从北宋到南宋人数
在中国古代社会体系中,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
雇佣关系只出现于四川井研,无法判断其普及程度,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
及盐业生产环节,未涉及流通环节的专卖制度,故D项错误。 关闭
A
解析 答案
第一板块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时空纵览
真题重练
精要整合
大题归纳
-15-
11.(2017课标全国Ⅲ,26)表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根据图表内容,可知拥有20—130亩
土地的自耕农比例达到74.1%,这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
上确;表拥为有3唐00代亩后以期上敦土地煌的某户地数土仅地有占2家有,情而拥况有统2计0—表1。30亩据土此地可的知自,当耕时农该有 地103( 家, 说)明当时该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故B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 A地.规自模耕的农户经数济及盛所行占比B例.土无法地判集断中均现田象制突破出坏严重和农业生产效率是否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关闭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有利于选拔出最优秀的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讲义【考纲要求】: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商业的发展3、宋明理学4、文学成就1、三条主线定论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宋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形成新的民族。
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宋元商品经济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海路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文化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文人画开始出现,绘画理论形成,唐诗繁荣;佛道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又呈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各族文化交融;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外传;理学有了较大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基础知识】:学生自学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政治:制度:九品中正制,三省制逐渐形成2、经济:农业: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江南经济发展手工业: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草市形成3、文化:思想: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冲击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科技: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中提到“仙药”艺术:东晋王羲之“书圣”(擅长草书和行书)四、隋唐时期(581~907年)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道州县;羁縻府州(管辖民族地区)2、经济:农业:曲辕犁,隋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手工业: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釉下彩绘商业:夜市繁荣,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市署管理财货交易和度量衡器;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五大商业大都会政策:重农抑商:表现为汉代“一入市籍,不得为官”仍在延续3、文化:思想: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局面;儒学复兴运动科技: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文学:隋唐时期,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等著名诗人艺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王维文人画鼻祖人物:唐太宗:大唐盛世奠基人(出现“贞观之治”)遗产:布达拉宫(红宫、白宫、僧舍)、大昭寺、罗布林卡五、宋元时期(960~1368年)1、政治:制度:宋代: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地方设路、州、县元代: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宣政院;地方实行行省制度2、经济:农业: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煤作燃料有确切记载;制瓷业兴盛,唐宋五大名窑;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商业:城市商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草市有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盛政策:商人遭歧视的情形有所改变3、文化:思想: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宋明“理学”(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科技:印刷术的发展(北宋泥活字,元代木活字并出现转轮排字盘);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科技巨著有《梦溪笔谈》文学: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元曲(代表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艺术:文人山水画,风俗画;元杂剧;宋四大家,元赵孟頫【知识拓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1)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地区发展相对缓慢。
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规模较大、破坏性较大的动乱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较安定。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经济的突出特点。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
这一时期,战乱频仍,社会精壮劳动力的损失极大。
庄园经济恶性膨胀,大量隐匿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也就非常剧烈。
(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战乱、分裂的局面下,商品经济发展缓慢,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占主体地位。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
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1)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 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政治保障: 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2)特点: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 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上: 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 崇尚清谈,占据高级职位(3)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
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3、隋唐经济制度的变革(1)土地制度的变化:隋朝和唐朝前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保证了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
但唐后期,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以国家掌握大量荒地为前提的均田制崩溃,地主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2)赋税制度的变化:在均田制基础上,隋唐政府也沿用了北魏的租调制,并发展为租庸调制(租即田租,调为户税,纳绢代役为庸),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
随着唐后期均田制的破坏,唐政府开始以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依据土地和资财划分户等,一年分两次征税。
这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
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习题】:唐中宗时,两京诸市在正铺外更造偏铺以适应需要,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如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油坊等。
这说明当时( ) A.城市坊市分离格局已形成 B.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C.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 D.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C 城市坊市分离的格局形成于唐朝之前,且从材料中“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可知,坊和市界限不是十分严格,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原来的界限严格的坊市制度出现变化,体现了商业活动打破了空间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持。
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
这说明当时( )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解析:选B 二王是东晋时期非常有名的门阀士族,“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可见其对政权的影响大,皇权受到制约,故B项正确;A、C、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均未提及。
7、唐朝对外关系的主要特点和启示(2)启示:①唐朝的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局面,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也为对外交往提供了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发展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③唐朝统治者重视对外交往,对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
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习题】唐代政事堂议政时由中书门下长官轮流主持议政会议,凡诏旨,必须由政事堂会议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否则便是违制。
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 )A.有利于防范权力的滥用B.大大提高了行政的效率C.是皇帝专权的有力工具D.提高了监察官员的效果解析:选A 政事堂议政由三省长官轮流主持,体现了官员间的相互制约,以防权力滥用,8、“魏晋风度”的玄学(1)原因: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垮台使继任的统治者们不得不总结教训,为维护社会秩序、纲常名教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这在客观上促使了玄学的产生。
曹魏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在现实政治的压力下,知识分子被迫转而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悉心研究三玄之学,倾向于“玄虚淡泊”。
东汉后期盛行的清议、清谈之风和先秦时期道家思想以及汉末魏初的名法思想都为玄学的产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2)特点:①追求个性解放,大胆张扬个性。
②知识分子身体力行批判与抗议封建礼教的压制。
③蔑视权贵,无所畏惧,不怕流血牺牲的斗争精神。
(3)内容:①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
②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
③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
(4)影响:中国哲学发展到魏晋时期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魏晋玄学是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它比较注重抽象理论的探讨,而抽象理论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哲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习题】1.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
这一现象说明( )A.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 B.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C.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 D.佛教成为当时主要宗教解析:选C 材料反映了佛教主动适应中国社会,并未体现三教融合的趋势以及佛教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故A、B两项错误;根据“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可知佛教主动适应中国社会,日益中国化,故C项正确;根据“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可知佛教仍需借助玄学来传播,不可能是当时的主要宗教,故D项错误。
9、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存在南北差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2)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
(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道教官方化,佞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释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
尤其是佛教,经历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无不打上佛教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