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留时间分布及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合集下载

连续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及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

连续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及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

连续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及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连续反应器是化工过程中常用的反应器之一,其特点是进料和产物的连续流动,反应物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停留时间分布及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对于反应器的设计、操作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停留时间分布是指进料从反应器的进口到出口所经历的时间。

在连续反应器中,每个分子或粒子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可能不同,形成一定的分布。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较常用的是色谱法。

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成分浓度变化对时间的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在连续反应器中,可以通过在进料中添加示踪剂,如某种色谱指示剂,来追踪反应物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

通过取样和分析,在不同时刻得到的浓度-时间曲线可以计算出停留时间分布。

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是指描述反应物在连续反应器中流动行为的参数。

常用的流动模型包括完全混合模型(CSTR)和分层流模型(PFR)。

完全混合模型假设反应物在反应器中快速均匀混合,适用于物理吸附、解离反应等。

分层流模型假设反应物在反应器中按照一定的流动方式进行,适用于化学反应、催化反应等。

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可以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结合的方法。

理论计算常用的方法包括理论模型的建立和数值模拟。

通过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反应器流体力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得到流动模型参数。

实验测定常用的方法包括加入示踪剂进行测定,如通过采样得到浓度-时间曲线,根据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流动模型参数。

除了色谱法,还有其他一些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和流动模型参数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放射性示踪剂法,通过测量放射性示踪剂在反应器中的浓度变化,得到反应物的停留时间分布。

可以使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等仪器,测量流体在反应器中的速度分布,从而得到流动模型参数。

在连续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中,准确的停留时间分布和流动模型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可以帮助确定最佳反应器尺寸和操作条件,提高反应器的效率和产物的质量。

因此,对于连续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及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仔细的测量和分析。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及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及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2. 脉冲法
c0(t)
输入曲线
响应(输出)曲线
m E td Q t c td t
E(t) Qc(t) m
m Qc(t)dt
0
E (t) c(t)
c(t )dt
0
m 为示踪剂 的加入量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3. 升阶法
主流体Q0
系统 Q
F(t) c(t) c()
含示踪剂的流 体(C(∞) )
• 由于每个流体粒子与其周围不 发生任何关系,就像一个间歇 反应器一样进行反应,其反应 程度只取决于该粒子在反应器 内的停留时间。
反应器出口处A的平均转化率
• 根据转化率的定义,式CA0CA(t)E(t)dt可改写成:
1 X A 0 1 X A ( t ) E ( t ) d 0 E t ( t ) d 0 X t A ( t ) E ( t ) dt
标轴上的投影
因次:时间
面积重心
t
⑵ 方差 2
方差用来表示随机变量的分散程度,是描述停留时间分布的
重要参量。在数学上它表示E(t)曲线对于平均停留时间的二 次矩 (t t)2 :
t20 ( tE t)2E (t( )td )0 (d t tt)t2E( t0 )d 2 tEt( tt)2 d 0
响应曲线
脉冲法的特点 由实验数据直接求得E(t) 示踪剂用量少 示踪剂瞬间加入困难
阶跃法的特点 由实验数据直接求得F(t) 示踪过程易于实现 示踪剂量大 由F(t)求E(t)涉及求导的数值计算
11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一般采用示踪技术,示踪剂选用易检 测其浓度的物质,根据其光学、电学、化学及放射等特性, 采用比色、电导、放射检测等测定浓度。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及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及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非理想流动模型和非理想反应器的计算
1. 离析流模型(停留时间分布模型) 离析流模型(
离析流模型的特点 特点 每个流体微团之间不发生任何形式的物质交换,互不干扰。 每个流体微团相当于一个小间歇反应器,其反应时间等于该 流体微团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其反应程度取决于该微团 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 反应器出口的总的转化率等于各流体微团对转化率的贡献。
层流反应器
E (θ ) = 0,θ < 0.5
E (θ ) = 1 2θ
2
,θ ≥ 0.5
14
非理想流动模型和非理想反应器的计算
不是所有的反应器都是理想状态, 不是所有的反应器都是理想状态,需要建立非理想流动模型 1 建模的要求: 建模的要求: 等效性( 等效性(能够正确反映模拟 对象的物理实质); 对象的物理实质); 合理简化便于数学处理( 合理简化便于数学处理(模 型参数不应超过两个) 型参数不应超过两个) 3 建模的依据: 建模的依据: 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 2 常用技巧: 常用技巧: 对理想模型进行修正, 对理想模型进行修正, 或将理想流动模型与滞 流区、 流区、短路和沟流等作 不同组合 4 常用的非理想流动模型: 常用的非理想流动模型: 离析流模型 多釜串联模型 15 轴向扩散模型
3
进口
系统
出口
停留时间分布
2.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E(t) = 0 t <0 E(t)≥ 0 t≥0


一 化 条 件
∫ E (t )dt = 1
0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t)
4
停留时间分布
2.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化工单元操作反应器设计与优化项目二-任务一

化工单元操作反应器设计与优化项目二-任务一

r i f (c, T )
恒温条件下, r i kf (cA, c , ) B ...............
恒温条件下, r i f'(T ) f (cA, c , ) B ...............
(二)反应分数与反应级数
r kc , c , α1
α2
i
A
B ..........
2A P
ABP
(cA0=cB0)
二级
rA
dcA d
k
k cA0 yA0 A
ln(1 yA0 AxA )
rA
dcA d
kcA
k ln(1 xA)
rA
dcA d
kcA2
cA0k

(1 A yA0 )xA
1 xA

yA0 A
恒温恒容间歇反应
X Af
dxA cA0
r X A0
A

cAf

dcA
r cA0
A
入口物料中不 含产物的情况
图解积分
X Af
dxA cA0
r X A0
A

cAf

dcA
r cA0
A
1/(rA)V 1/(rA)V
t/c A0
xA0
1/rA -xA
xAf x
k kA ln cBcA0 kA ln 1 xB cB0 cA0 cAcB0 cB0 cA0 1 xA
n级 n≠1
rA


dcA d

kcAn
kt

n
1
1
(c1An

连续均相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及其流动模型参数确定

连续均相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及其流动模型参数确定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化学反应过程远程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连续均相反应器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1. 了解连续均相流动反应器的非理想流动情况及产生返混的原因;2. 了解有效扩散模型及多级混合流动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确定其有关参数E z 及N ;3. 掌握用阶跃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在实际连续操作反应器内,由于短路、死区及漏液等原因,器内流体往往是偏离理想流动而造成不同程度的逆向混合(称返混)。

使得一批同时进入反应器的流体,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不同,形成一个停留时间分布,所以常常利用停留时间的测定来分析器内的返混程度。

但应该指出,这两者并不一一对应的,即同样的停留时间分布可以由不同的流况而造成,因此不能把停留时间分布直接用于描述反应器内流况,而必须借助于较切合实际的流动模型,然后由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来确定其模型中的参数。

众所周知,流体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是个随机过程,而E(t),F(t)是常用的两个函数,其定义参见教材。

一般可用脉冲示踪法和阶跃示踪法求取: 脉冲示踪法:()E(t)C t C =(1)阶跃示踪法:1()()C t F t C =(2)式中:0Q C V ==示踪剂的脉冲量流体的流量C(t)——出口处示踪剂浓度C 1——进口处示踪剂浓度由此可见,若用脉冲示踪法,测定出口浓度变化曲线,即可得到E(t)函数,而用阶跃示踪法测定出口浓度曲线,可得到F(t)函数,其两者的关系为:()()dF t E t dt=(3)为了进行定量比较,引入随机函数的两个特征值——均值t 和方差2t σ。

化学反应工程基础连续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化学反应工程基础连续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连续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1.阶跃示踪法
阶跃讯号响应曲线
待测定系统稳定后,将 原来反应器中流动的流休切 换为另一种含有示踪剂的流 体。一直保侍到实验结束, 并保诗切换而后流体流量不 变。
开始时,出口流体中有示踪剂流体的分率很小,随着时间的推延, 有示踪剂流体在出口流体中的分率不断增加,当t→∞时,分率趋于1。
,以C t v0
Q
对τ作图即可得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
数曲线。
▪ 脉冲示踪法要求进料瞬间完成,技术要求较高,可在生产中在线测定。
连续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字特征
由于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对单个流体微元来讲, 就是随机变量——停留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因此也可用 这些函数的特征值作为随机变量的比较基准来进行定量比 铰,而无需对分布曲线本身进行比较。
0
t
2
1
t
dt
2
0
2 2 2
2
无因次方差:
2
2
1
2
流动模型
理想混合流的E(t)和F(t)曲线图
t=0时,F(t)=0,E(t)= 1 ;此时E(t)取得极大值。
t=τ时,F(τ)=1-e-1 = 0.623
流动模型
非理想流动模型
1.多级理想混合模型 把实际反应器中无序的返混程度等效于N个等体积的理想混合流反
反应器内流体的返混 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和容积效率相关的因素: 1. 反应器的类型
对于同一简单反应,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为达到相同的转化率,平 推流反应器所需体积最小,理想混合流所需的反应器体积最大。
2. 化学反应的级数及化学反应控制的转化率 如实际反应器都选用理想混合反应器,不同反应级数的容积效率: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在实际反应器中,流出反应器的反应物浓度的变化与流入反应器的浓度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延迟。

这种延迟现象可以用停留时间来描述,即停留时间越长,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越大。

因此,停留时间分布的形态将直接影响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分布。

关于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可以采用物理实验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主要基于示踪剂法,通过在反应器中添加示踪剂,然后在反应物的进出口处进行测量,从而获得停留时间分布的数据。

示踪剂可以是稳定物质,也可以是具有明显性质差异的物质。

物理实验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获得停留时间分布的数据,但其工作量大且成本高。

数学模型方法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停留时间分布。

数学模型方法可以采用连续模型和离散模型两种方式。

连续模型是指将反应器内的流体视为连续介质,通过求解偏微分方程来描述流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

而离散模型则是将反应器内的流体划分为离散的传输单元,通过求解离散的代数方程来描述传输单元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

针对不同类型的反应器,可以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停留时间分布。

例如,对于连续搅拌罐反应器,可以使用完全混合模型(CSTR model),假设反应器内的流体完全混合,从而得到均匀的停留时间分布。

而对于管式反应器,则可以使用两区模型(two-zone model),将管内的流体划分为两个区域,即分子在低速输运区域停留的时间较长,在高速输运区域停留的时间较短。

值得注意的是,停留时间分布对于反应器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反应器中的流体停留时间分布较宽且对称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较高,反应速率较快。

而当停留时间分布较窄且偏斜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较低,反应速率较慢。

因此,在反应器设计和优化中,需要充分考虑停留时间分布对反应性能的影响,以实现高效的反应过程。

总之,停留时间分布是描述反应器内流体停留时间的概率分布函数。

在反应器设计和优化中,停留时间分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反应器的性能和反应物转化率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讲义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讲义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讲义停留时间分布(RTD)是描述流体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的分布情况。

它对于理解反应器的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停留时间分布,可以评估反应过程中各种反应物的浓度分布,从而优化反应器设计和操作。

在反应器中,流体进入并通过反应器。

然而,由于流体的动力学特性和反应器的几何形状,不同流体分子停留在反应器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停留时间分布图描述了流动物质的停留时间的概率分布。

停留时间分布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

最常用的数学模型是以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为基础的模型。

CSTR是一种理想化的反应器类型,其中反应物在反应器中均匀分布,并以恒定的速率混合。

CSTR模型假设反应物的停留时间服从完美的指数分布。

另一个常用的模型是斑点流动模型(PFR)。

在PFR中,流体在反应器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斑点”,每个斑点代表一个流体分子,它们按照一定的速率顺序通过反应器。

PFR模型假设反应物的停留时间服从完美的单谷型分布。

PFR模型更适用于流体通过小直径管道或多孔介质的情况。

反应器的流动模型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反应物在反应器内的运动和行为,从而揭示反应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

通过结合停留时间分布和流动模型,可以研究反应器中的物质传递、反应速率、混合程度等重要参数。

总结一下,停留时间分布和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对于理解反应器的性能和优化设计非常重要。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改进反应过程中的各种流体动力学参数,从而提高反应器的效率和产量。

停留时间分布(RTD)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在化学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停留时间分布和建立合适的流动模型,可以有效地揭示反应器内复杂流动与反应过程之间的关系,优化反应器设计和流程操作。

首先,停留时间分布是评估反应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反应物在反应器内停留的时间分布情况。

对于快速反应,需要较短的停留时间,而对于缓慢反应,则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

停留时间分布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数值模拟来获得。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课件(PPT 123页)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课件(PPT 123页)
4
5.1 停留时间分布
•形成停留时间分布可能的原因有:
Short circuiting
u
Dead
zone




存在速度分布
存在死区和短路现象
存在沟流和回流
偏离理想流动模式,反应结果与理想反应器的计算值具有 较大的差异。
5
5.1 停留时间分布
• 3.流动状况对反应的影响 • 釜式和管式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状况明显不同,通
过前面对釜式和管式反应器的学习,可以发现: • 对于单一反应,反应器出口的转化率与器内的流动
状况有关; • 对于复合反应,反应器出口目的产物的分布与流动
状况有关。
6
全混流反应器:机械混合最大 逆向混合最大
平推流反应器:机械混合为零 逆向混合为零
间歇反应器:机械混全最大 逆向混合为零
返混程度无穷大 返混程度等于零 返混程度等于零
反应器内的返混程度不同—停留时间不同—浓度分布 不同—反应速率不同—反应结果不同—生产能力不同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介于两种理想情况之间,停留时间是 随机变量,因此停留时间分布是一种概率分布。
7
几个概念:
停留时间: 流体从进入反应器系统到离开系统总共经历的时间,即流体从系
统的进口到出口所耗费的时间。
年龄 反应物料质点从进入反应器算起已经停留的时间;是对仍留在反
在所围的面积的重心在t坐标上的投影
在数学上称t为Et 曲线对于坐标原点的一次矩,又称 Et
的数学期望。
35
② 方差:
t20 (t E t)(2 t)E d (tt)dt0 (tt)2E (t)dt0 t2E (t)dtt2 0
即流体从系统的进口到出口所耗费的时间。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流动模型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流动模型

第五章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流动模型重点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

•理想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表达式。

•返混的概念。

•非理想流动模型(离析流模型、多釜串联模型和扩散模型)的模型假定与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模型参数的确定。

•利用扩散模型和多釜串联模型的反应器计算。

深入理解:•停留时间分布的概念和数学描述方法。

•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字特征和物理意义。

广泛了解:•流动反应器中的微观混合与宏观混合及其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对于连续操作的反应器,组成流体的各粒子微团在其中的停留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流体微团停留时间很长,有的则瞬间离去,从而形成了停留时间的分布。

正如前面针对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分析,停留时间分布的差异对反应系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全混流和活塞流模型对应着不同的停留时间分布,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实际反应器中的流动状况介于上述两种极端情况之间。

本章将针对一般情况讨论停留时间分布及其应用问题,对于实际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非常必要。

具体内容包括:停留时间分布的概念与数学描述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分析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非理想流动现象分析发几种常见的非理想流动模型非理想反应器设计与分析流动反应器中流体的混合及其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第一节停留时间分布一、举例说明停留时间及其分布•间歇系统:不存在RTD;•流动系统:存在RTD问题。

可能的原因有:•不均匀的流速(或流速分布)•强制对流•非正常流动-死区、沟流和短路等流动状况对反应的影响釜式和管式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状况明显不同,通过前面对釜式和管式反应器的学习,可以发现:•对于单一反应,反应器出口的转化率与器内的流动状况有关;•对于复合反应,反应器出口目的产物的分布与流动状况有关。

二、寿命分布和年龄分布区别在于:前者指反应器出口流出流体的年龄分布,而后者是反应器中流体的年龄分布。

三、系统分类系统有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之分。

停留时间分布.

停留时间分布.
v0
死区 模型:
化学工程系
( v )
e vm
平推和全 混串联组 和模型
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
4.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定性应用 1.出峰太早
E(t) 短

沟流
t
原因:反应器存在沟流、短路现象,使出峰提前。
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
2.出现多峰,且递降 E(t)

原因:反应器内有循环流
exp[ uL]
2EZ
2EZ

[1
4k( L)( EZ
1
)] 2
u uL
一级反应结果:
化学工程系
二级反应结果:
化学工程系
习题6 一封闭容器,已知流动时测得Ez/ul=0.2,若
用串联的全混流反应器能表达此系统,则串 联釜数为多少?(闭式边界)
3.组和模型:
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
采用阶跃示踪

2 Pe2
(1 ePe )
ˆ 1
对于开闭(闭开)边界:
2

2
1 Pe

3
1 Pe
2

ˆ=1+ 1
Pe
化学工程系
Pe准数表征了流体的轴向分散程度;
Pe准数越大,轴向返混越小,流体流动 越接近平推流;
Pe准数越小,轴向返混越大,流体流动 越接近全混流;
化学工程系
系数Ez表征该一维返混, Ez恒定;
④管内不存在死区或短路流。
化学工程系
2)轴向扩散模型建立
JA

EZ
dCA dz
设管横截面积为A,在管内轴向位置l 处截取微元长度dl,作

连续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及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

连续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及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

连续反应器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反应设备,其停留时间分布和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是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就连续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及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连续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1. 理论基础:连续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是指在反应器中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颗粒或分子所停留的时间在不同时间间隔内所占的比例。

它是影响反应器反应性能和产物分布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反应器混合程度和性能优劣的重要依据。

2. 测定方法:常见的连续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包括示踪剂法、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其中,示踪剂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向反应器中加入示踪剂,并测定出口处的示踪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而推导出停留时间分布的曲线。

3. 影响因素:连续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反应器结构形式、进料方式、搅拌强度等。

在测定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

二、连续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1. 理论基础:流动模型参数是描述流体在连续反应器中运动规律的参数,它们包括流体的速度场、浓度场、温度场等。

测定这些参数可以揭示反应器内部流体运动的规律,为进一步优化反应器设计和操作提供依据。

2. 测定方法:常见的连续反应器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方法包括数值模拟方法、实验测定方法和经验公式法。

数值模拟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方法,通过建立流体力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到流体在反应器内的运动规律。

3. 应用实例:连续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测定反应器内部的流动参数,可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结语连续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和流动模型参数的测定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提高反应器的反应性能、优化工艺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章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

化学反应工程-第四章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

RTD对反应的影响
Injection
Detection
实际停留时间ti不尽相同,转化率x1, x2, …, x5亦不相同。出口转化率应 为各个质点转化率的平均值,即
N
xA xi N i1
聚集态的影响
理想反应器假定混合为分子尺度,实际工程难以达到,如
结团
弥散


两种体系的反应程度显然应该是不 同的。
E(t)与F(t)的关系
t
E(t)dF (t)dt 或 F(t)0E(t)dt
E (t)
1
F()1
E (t1 )
F (t1)
F (t )
t dF(t) E(t) dt
t1
t
t1
t
根据定义,E(t)应具有归一性,即
0 E(t)dt1
因为当时间无限长时,t = 0时刻加入的流体质点都会流出反应器,即
ndt N 和
m
m V0c(t)dt
0
V0=const, 则: mV0 c(t)d,t 得:
0
第四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
4.1.3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 脉冲示踪法
E(t) c(t)
c(t)dt 0
—由脉冲法直接测得的是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
第四章4停.留1时.间3分布停与流留动模型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0
E(t)d t n dtN1
0
0
(3) 年龄分布密度函数I(t),年龄分布函数y(t)
定义与E(t)和F(t)类同,只是针对反应器内流体而言,即有
I(t): t=0时刻进入反应器的流体微元,在t时留在反应器内的概率 y(t): 反应器内年龄小于t的流体质点数占总示踪流体质点数的分率

05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1

05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1

1. 基本概念
闭式系统 只与外界交换能量(作 功或热量)而不交换质量 的系统。 停留时间分布 年龄:对存留在系统的粒子而言,从进入系统 算起在系统中停留的时间。 寿命:流体粒子从进入系统起到离开系统止, 在系统内停留的时间。 停留时间分布理论的应用 对现有设备进行工况分析
5.1停留时间分布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RTD
流动状况对反应的影响 化学反应器中流体流动状况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选择 性,直接影响反应结果。 釜式和管式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状况明显不同,通过 前面对釜式和管式反应器的学习,可以发现: 对于单一反应,反应器出口的转化率与器内的流动状 况有关; 对于复合反应,反应器出口目的产物的分布与流动状 况有关。 反应器选型、设计和优化的基础——反应器中的流体 流动与返混研究,即反应器流动模型研究。
选择示踪剂要求:
1) 与主流体物性相近,互溶,且与主流体不发生化 学反应; 2) 高低浓度均易检测,以减少示踪剂的用量; 3) 示踪剂的加入不影响主流体的流动形态;
F(t) F t 0t 0 性质 F () 1
当时间无限长时,t = 0时刻加入的 13 流体质点都会流出反应器

0
E(t )dt 1 归一化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一般采用示踪技术。示踪剂选用易 检测其浓度的物质,根据其光学、电学、化学及放射等特 性,采用比色、电导、放射检测等测定浓度。
4
理想反应器的流动模式 ---- 平推流和全混流
平推流
间 歇 釜
u = const
全 混 釜
理想的平推流和间歇釜停留时间均一,无返混。 全混釜反应器的返混最大,出口物料停留时间分布与釜 内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相同。

(优选)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优选)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0
E(t)dt
tE(t)dt
0
0
2. 方差
t 2
(t t)2 E(t)dt
0
t 2E(t)dt t 2 0
5.4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5.4.1 活塞流模型
E( t) = (t - t)
F (t)
0, (t
t)
1, (t t)
0 ( 1)d |1 1
θ2
流入的摩尔流率=流出的摩尔流率+积累的摩尔流率
QC0
QC t Vr
dC dt
t 0, C t t
C
t
1
t
e
C0
5.4.2 全混流模型(续1)
F
t
C t C
C t
C0
1
t
e
E
t
1
t
e
F (t) 1 et /
由此可以求出: e d 1
2
2e
d
1 1
0
(最大值)
5.5 非理想流动现象
出口
系统
年龄分布:对存留在系统的粒子而言,从进入系统算 起在系统中停留的时间。
寿命分布:流体粒子从进入系统起到离开系统止,在 系统内停留的时间。
停留时间分布理论的应用 对现有设备进行工况分析 建立合适的流动模型,进行非理想反应器的计算
5.1.2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停留时间分布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5.1 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续)
全混流和活塞流模型对应着不同的停留时间分布,是 两种极端的情况,实际反应器中的流动状况介于上述两种 极端情况之间。本章将针对一般情况讨论停留时间分布及 其应用问题,对于实际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非常必要。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1)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1)

35
F (35) 0 E(t)dt
右边的积分值应等于图中带斜线的面积,其值为 0.523,此即t=35s时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值。
阶跃输入法
阶跃法的实质是将在系统中作定常流动的流体 切换 为流量相同的含有示踪剂的流体,或者相反。
前一种做法称为升阶法 (或称正阶跃法),后一种则叫 降阶法 (或称负阶跃法)。
返混对自催化反应等的影响
对于自催化反应,由于反应系统中需要一 定的产物浓度,因此一定程度的返混对反 应是有利的。有时候需要采用全混流反应 器 串联 活塞流反应器使用,就是出于此 目的。
返混的影响--对于某些复杂反应
对于某些复杂反应系统,如果反应组分在主 反应中的浓度级数低于其在副反应中的浓度 级数,降低反应物浓度,即存在一定的返混 则有利于反应选择性的提高。
一般情况下所说的停留时间分布是指流体粒子的寿命 分布
停留时间分布所适应的系统---------
闭式系统
一般所讨论的停留时间分布只 限于仅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 的闭式系统。
所谓闭式系统,其基本假定是 流体粒子一旦进入系统再也不 返回到输入流体的导管中,而 由输出管流出的流体粒子也再 不返回到系统中。
流体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
对流体不能对单个分子考察其停留时间,而是对 一堆分子进行研究。这一堆分子所组成的流体, 称之为流体粒子或微团(微元)。
流体微元(物料粒子) :研究流体流动的最小单 元。
流体粒子的体积比起系统的体积小到可以忽略不 计,但其所包含的分子又足够多,具有确切的统 计平均性质。
流动体系的停留时间分布
流动系统 , 连续 流入 流出,-----比较复杂。 通常所说的停留时间---- 是指流体以进入系统时起,
到其离开系统时为止,在系统内总共经历的时间, 即流体从系统的进口至出口所耗费的时间。 同时进入系统的流体,是否也同时离开系统? 由于流体是连续的,而流体分子的运动又是无序的, 所有分子都遵循同一的途径向前移动是不可能的, 因此,流体微元的停留时间完全是一个随机过程。

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分析

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分析

停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分析摘要:停留时间分布和流动模型是交通流理论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从停留时间分布和流动模型的概念、影响因素、应用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停留时间分布概述停留时间是指车辆在某一地点停留的时间长度,停留时间分布则是对车辆停留时间进行统计和描述的分布函数。

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对于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停留时间分布通常呈现出长尾分布的特点,即大多数车辆停留时间较短,而少数车辆具有较长的停留时间。

二、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因素1. 地点:不同地点的停留时间分布存在差异,主要因素包括地点的类型、功能、繁忙程度等。

2. 车辆特征:不同类型的车辆、不同的司机行为以及不同的出行目的都会对停留时间分布产生影响。

3. 外界因素:如交通状态、停车设施的供需关系、交通流量等都会对停留时间分布产生影响。

三、停留时间分布的应用1. 交通规划:通过对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地点的出行需求和停留行为,从而指导交通规划和交通设施的布局。

2. 交通管理:通过对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可以优化交通信号配时、调整道路限制措施等,从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四、流动模型概述流动模型是对交通流动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流动模型的研究可以预测交通流量、交通拥堵现象以及交通干扰等情况。

五、流动模型的分类1. 宏观流动模型:主要通过对流量密度、平均速度等宏观指标进行建模和分析,常用的宏观流动模型包括Greenshields模型、Underwood模型等。

2. 微观流动模型:主要通过对车辆的运行过程进行建模和分析,在微观层面上研究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常用的微观流动模型包括Cellular Automaton模型、Car-Following模型等。

六、流动模型的应用1. 网络模拟:通过对流动模型进行网络模拟可以分析交通网络的拥堵情况、瓶颈位置以及交通干扰对整个网络的影响。

2. 交通控制:通过对流动模型的研究可以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提高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停留时间(residence time)是指流体在反应器中停留的平均时间,通常用时间单位表示。

它在反应器设计和操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反应器性能和产品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此外,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还可以用来描述流体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的分布情况。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密切相关。

在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通常遵循不同的模型,如完全混合模型、分层模型、或完全不混合模型等。

不同的流动模型会导致不同的停留时间分布。

完全混合模型是指在整个反应器内部,流体以均匀的速度混合和流动。

这意味着反应器内的任何一点,流体的特性都是相同的。

在完全混合模型中,停留时间分布是均匀的,即流体停留的时间是相等的,没有明显的梯度。

这种模型通常适用于小规模反应器或具有高速搅拌的大规模反应器。

分层模型是指在反应器中,流体分为不同的层次流动,形成不同的流速和混合程度。

在这种模型中,停留时间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位置的流体停留的时间不同。

通常,在底部和顶部的流体停留时间较长,而在中间位置的流体停留时间较短。

这种模型适用于某些特定的反应器类型,如换热塔或蓄能反应器。

完全不混合模型是指反应器中流体不进行混合,而是呈现分层的状态。

在这种模型中,停留时间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不同位置的流体停留时间差异非常大。

这种模型通常适用于某些特殊的反应器,如上升气流床反应器或固定床反应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停留时间分布和反应器的流动模型,研究者通常使用流体动力学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

通过实验,可以测量反应器中不同位置的流体停留时间,进而推导出停留时间分布。

而数值模拟可以通过求解反应器内的流体运动方程,得到停留时间分布和流速分布等参数。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对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反应器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流动模型和控制参数,以满足反应物转化率和产品选择性的要求。

在反应器操作中,需要实时监测和控制停留时间分布,以确保反应器的稳定性和效率。

第四章-停留时间分布

第四章-停留时间分布

E (t)V 0M C (t)V 0V 0 0C C ((tt))dt0 C C ((tt))dt
F(t)
t
E(t)dt;
另外,
E(t) V0C(t)
0
M
t
t
实验离散型F数(t)据表V M 0示0 tC(t)dtV V 0 00 0 C C ((tt))d dtt0 0 C C ((tt))d dtt
i
0 6.5 19.0 31.5 41.5 46.5 49.0 50.0 50.0 0.0
Ci
1
F ( ti ) 0 0.13 0.38 0.63 0.83 0.93 0.98 1.00 1.00 1.00
ti Ci 0 780 3000 4500 4800 3000 1800 840 0
0
t
2 i
0
2
t2
tm 2
306090.218; 374.42
是偏向活塞流的实际反应器。
第三节 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对于理想流动反应器,可直接计算停留时间分布。
一、活塞流模型(PFR)
①阶跃法测定F(t)
C/C0 C/C0 C/C0
注入 1.0
应答
1.0
1.0
应答
0
tm t
0
F(t)
0 1
t tm t tm
C
i
0 0.936 7.200 16.200 23.040 18.000 12.960 7.056 0
0
105
1 0
C i 0 6 .5 1 2 .5 1 2 .5 1 0 .0 5 .0 2 .5 1 .0 0 0 5 0
0
1 0
tiC i 0 7 8 0 3 0 0 0 4 5 0 0 8 4 0 .0 0 0 1 8 7 2 0

第五章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第五章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可以用的示踪物很多,利用其光学的、电学 的、化学的或放射性的特点,配合其测试 装置,进行检测。
例如:最直观的方法是在物料中加入少量有 色颜料,然后用光电比色仪测定流出液颜 色的变化,采用哪种示踪物,要根据物料 的物态(气、液、固)、相系(均相还是 非均相)以及反应器的类型(固定床、流 化床)等情况而定。
• 停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反应率 (即影响到反应进行的程度)时间越 长,反应进行的越完全,粒子在出口 时反应率就高,可见研究反应物料在 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问题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在第3 章中讨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流动反 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和平推流反应器。 在相同的情况下,两者的操作效果有很 大的差别,究其原因是由于反应物料在 反应器内的流动状况不同,即停留时间 分布不同。
F (t) t dN 0N
F(t) 被称为停留时间 分布函数,无因次量。也可以说停留
时间介于0-t之间的物料的百分率。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 (t)
t
F (t) 0 E(t)dt
E(t)与F(t)的关系
E(t) dF(t) dt
分布密度就是分布函数对停留时间的一阶导数,
也就是F(t)~t曲线的切线斜率。
dN E(t)dt N

N
• E(t) 被称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E(t) = 0 t <0
E(t)≥ 0 t≥0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


E(t)dt 1 化
0


2.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定义 • 定义: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
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粒子中,其停 留时间小于t的那部分粒子占总粒子 数N的分率记作: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d E(t)dt d dt E tEt t
17
F(t)本身是一累积概率,而θ是t的确定函数
随机变量的确定性函数的概率与随机变量的概率相等
F Ft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积分
E( )d F ( ) 0
t E(t)dt F(t) 0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求导数
E d 1
0
E t dt 1
4
5.1 停留时间分布
•形成停留时间分布可能的原因有:
Short circuiting
u
Dead
zone




存在速度分布
存在死区和短路现象
存在沟流和回流
偏离理想流动模式,反应结果与理想反应器的计算值具有 较大的差异。
5
5.1 停留时间分布
• 3.流动状况对反应的影响 • 釜式和管式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状况明显不同,通
如果假定红色粒子和主流体之间除了颜色的差别以外,其余 所有性质都完全相同,那么就可以认为这100个粒子的停留 时间分布就是主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
11
N N
t
停留时间为 t t t的物料量 0时瞬间进入反应器的物 料量
以时间t为横坐标,出口流中红色粒子数为纵坐标,将上表作图。
N 表示停留时间为t→t+△t的物料占总进料的分率。 N
QCA(t)dt,由E(t)的定义可知:
Qc(t)dt mE(t)dt
E(t) Qc(t) m
c(t)
c(t)dt
0
22
注意:
1、物理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可直接将物理
量代入求E(t).
Qc(t) c(t)
E(t)
m
c(t)dt
0
2、若测得的响应曲线托尾甚长,应尽量使输 入的示踪计量已知,避免积分
➢ 反应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越长,反应的进行得越完 全。对于间歇反应器,在任何时刻下反应器内所有物料在其 中的停留时间都是一样,不存在停留时间分布问题。 ➢对于流动系统,由于流体是连续的,而流体分子的运动又 是无序的,所有分子都遵循同一途径向前移动是不可能的, 完全是一个随机过程。但是并不排除流体粒子会存在大体相 等的情况,第4章对管式反应器所作的活塞流假定就是基于 这一情况。
CA0
cA
cA
cA0
t 0
t
t
29
示踪剂的选择
选择示踪剂时,应该注意保证以下几点原则:
• 不与研究的流体发生化学反应; • 易溶于流体中; • 其浓度低时容易检测; • 其浓度与待检测的物理量成线性关系; • 对于多相系统,示踪剂不发生从一个相到另
一 个相的转移(即不挥发到另一相或不被另 一相吸等)。
2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1. 阐明流动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及其实验测定 方法; 2. 建立非理想流动模型; 3. 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说明该类反应器的性能和设计 计算;
• 4. 介绍有关流动反应器内流体混合问题,阐明几个基本 概念。
3
5.1 停留时间分布
停留时间:
流体从进入反应器系统到离开系统总共经历的时间, 即流体从系统的进口到出口所耗费的时间。
示踪剂脉冲注入 A
主流体 Q
CA(t)
δ(t)
系统 VR
示踪剂检测 CA(t)
Q
CA(t)
t=0
t
0
t
图4.1-2 脉冲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示意图
21
设加入示踪剂A的量为m,在无限长的时间,加入的
示踪剂一定会完全离开系统。
即: m Qc(t)dt 0
出口物料中在系统内停留了t~t+dt 时间的示踪剂量为
16
2)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无因次化
Ⅰ)平均停留时间 t
对于封闭系统中的流体,当流体密度维持不变时,其平均停
留时间等于
t Vr Q0
令:无因次时间: t
t
如果一个流体粒子的停留时间介于(t,t+dt);则无因次停留 时间介于(θ, θ+dθ)内。因为所指是同一事件,所以t和 θ介于这一区间的概率相等。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定义: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 流体粒子中,其停留时间小于t的那部分粒子占总粒子数N
的分率,记作: F (t) t dN
0N
F (t) t E(t)dt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0
F (t) 具有如下特性:
F 1 Ft 0 t 0
总之,F(t)永远为正值
过前面对釜式和管式反应器的学习,可以发现: • 对于单一反应,反应器出口的转化率与器内的流动
状况有关; • 对于复合反应,反应器出口目的产物的分布与流动
状况有关。
6
全混流反应器:机械混合最大 逆向混合最大
平推流反应器:机械混合为零 逆向混合为零
间歇反应器:机械混全最大 逆向混合为零
返混程度无穷大 返混程度等于零 返混程度等于零
12
示踪剂改用红色流体,连续检测,得到一条连续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粒子 中,其停留时间为t~t+dt的那部分粒子占总粒子数N的分 率记作:
E t
E t dt
t t dt
t
13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E(t)dt 定义为在t=0时刻进入反应器的流体微元,在t至 (t+dt)时间段内离开反应器的概率(分率),即
15
E(t)与F(t)的关系
t
F (t) 0 E(t)dt
E(t)
或 E(t) dF(t) dt
1
F() 1
E (t1 ) F (t1)
F(t)
t dF(t) E(t) dt
t1
t
t1
t
若E(t)线已知,将其积分得到相应的F(t)值;当F(t)曲线已知,
在线上的一点作切线,该直线的斜率等于相应的E(t)值
E(t) 被称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此定义函数具有归一化的性质:
E(t)dt 1
0
因为当时间无限长时,t = 0时刻加入的流体质点都会流出反应器,即
0 ndt N

0 E(t)dt 0 ndt N 1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具有如下的特性:
E t 0 t<0 E t 0 t 0
14
在所围的面积的重心在t坐标上的投影
在数学上称t为Et 曲线对于坐标原点的一次矩,又称 Et
的数学期望。
35
② 方差:
2 t
(t t )2 E(t)dt
0
E(t)dt
(t t )2 E(t)dt
0
t2E(t)dt t 2
0
0
方差是停留时间分布离散程度的量度 方差越小,越接近平推流 对平推流,各物料质点的停留时间相等,故 方差为零。
应器中的物料质点而言的。 寿命
反应物料质点从进入反应器到离开反应器的时间;是对已经离开反 应器的物料质点而言的。
8
相互联系: 寿命指反应器出口流出流体的年龄 实际测得的一般是寿命分布,应用价值大。停 留时间分布一般指的是寿命分布。
返混: 又称逆向返混,不同年龄的质点之间的混合。
———是时间概念上的混合
若X是连续型随机变量,且其密度函数为f(x). 则
D( X )
[x
E(X
)]2
f
( x)dx
E(X)数学期望
34
5.3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统计特征值
① 数学期望(平均停留时间):
t
tE(t)dt
0
E(t)dt
tE(t)dt
0
0
平均停留时间 t 应是 Et 曲线的分布中心,即 Et 法
阶跃法(升阶法)
示踪剂 瞬间加入,较困难 将原有流股换成流
注入方
量与其相同的示踪

剂流股,易于实现
可直接测得
E(t)
E(t)
c(t)
E(t) dF (t) dC(t) dt C0dt
0 c(t)dt
F(t)
t
t
F (t) E(t)dt 0
C(t)dt
0
C(t)dt
0
可直接测得
F (t) CA (t) CA0
31
32
5.3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统计特征值
采用两个统计特征值: A、数学期望。代表均值(统计量的平均值),这里是:
平均停留时间。 B、方差。代表统计量的分散程度,这里是停留时间对
均值的偏离程度。 ① 数学期望(平均停留时间):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f(x),如果积分
反应器内的返混程度不同—停留时间不同—浓度分布 不同—反应速率不同—反应结果不同—生产能力不同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介于两种理想情况之间,停留时间是 随机变量,因此停留时间分布是一种概率分布。
7
几个概念:
停留时间: 流体从进入反应器系统到离开系统总共经历的时间,即流体从系
统的进口到出口所耗费的时间。
年龄 反应物料质点从进入反应器算起已经停留的时间;是对仍留在反
试求t=35s时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解流:量,以气E体(t) 的 Q摩cm(t尔) 式流即量可不求变E,(t)出。口题流给量的仍流为量0Q.8为4k进mo口l/的s。空气
24
F
35
35
0
E
t
dt
25
2.阶跃示踪法
阶跃法是在某一瞬间t=0,将系统中作定常 流动的流体切换成流量相同的含有示踪剂的流 体,并在切换成第二流体的同时,在系统出口处 检测流出物料中示踪剂浓度变化。或者相反。
23
例5-1 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再生器,其作用系用空气燃 烧硅铝催化剂上的积炭使之再生。进入再生器的空气流量为 0.84kmol/s。现用氦气作示踪剂,采用脉冲法测定气体在再生 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氦的注入量为8.8410-3kmol 。测得再生 器出口气体中氦的浓度c(用氦与其他气体的摩尔比表示)和 时间的关系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