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利弊
吉利收购沃尔沃财务风险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财务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0ac0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8.png)
吉利收购沃尔沃财务风险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次重大并购,对于吉利来说,这次并购的财务风险是必须认真分析和应对的。
以下是对吉利收购沃尔沃财务风险的分析:1.融资风险吉利收购沃尔沃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融资。
融资的方式有多种,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
不同的融资方式有不同的利弊和风险,例如银行贷款需要支付利息和本金,发行债券需要面对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股权融资需要稀释股东权益。
因此,吉利需要认真考虑融资方式和风险,选择最合适的融资方案。
2.汇率风险吉利收购沃尔沃涉及到跨国交易,需要使用多种货币进行支付。
这些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可能会对收购产生影响。
如果吉利在海外投资中以美元或欧元等货币进行支付,那么汇率波动可能会增加收购成本。
因此,吉利需要采取措施来规避汇率风险,例如使用货币对冲工具或选择适当的付款时间。
3.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是指吉利收购沃尔沃后需要面对的财务费用支出。
如果利率上升,那么吉利的财务费用也会增加,这将对收购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吉利需要认真考虑利率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4.经营风险吉利收购沃尔沃后需要面对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竞争、技术更新、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风险。
如果沃尔沃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或技术更新滞后,或者吉利在管理上出现问题等,都可能会对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吉利需要采取措施来规避经营风险,例如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研发、加强管理等。
5.整合风险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次重大并购,需要对两个企业的文化、管理、业务等方面进行整合。
整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员工流失、文化冲突、业务整合困难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对整合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吉利需要采取措施来规避整合风险,例如加强文化交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业务整合计划等。
综上所述,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次重大并购,需要认真分析和应对各种财务风险。
吉利的财务人员需要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和风险管理策略,以确保收购的顺利进行和公司的长期发展。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ccb72702768e9950e73813.png)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一.企业背景1.吉利控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生产电冰箱、电冰柜、建筑装潢材料和摩托车,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7万多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
2.福特沃尔沃: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提供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驱动系统以及航空发动机元器件;以及金融和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
1999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二.并购原因1.大企业创新理论(最为重要的原因):吉利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走出国门的技术资本,于是便关注了国外沃尔沃,希望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了解沃尔沃的知识产权,从而获取操控的核心技术和中高端车型的技术体系能力。
2.全球经济一体化:由于国内市场的领先地方使得吉利的目光放到了国外的市场,同时中国汽车的海外需求不断增长,他们想通过收购国外汽车品牌,来获得研发到制造再到国际市场渠道等价值链,以此来打开吉利在国外的市场。
而收购之前的沃尔沃在2007年曾实现45.83万辆的全球销量纪录,并且有着2000多个全球经销商、供应商体系在国际渠道方面绝对是吉利所需要的。
3.国际品牌效应:收购沃尔沃有利于提升吉利的国际品牌地位,利用沃尔沃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4.福特汽车亏损: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福特的汽车销量下降了21.8%,亏损146亿美元,其中沃尔沃的亏损约为15亿美元,而且已经是连续三年严重亏损。
这促使福特开始以“一个福特”的理念对自身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而卖掉沃尔沃,就成为其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的战略决策之一。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b4a4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b.png)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吉利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而沃尔沃则是瑞典的知名汽车品牌。
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这一并购案成为了当时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
这一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研究的对象。
本文将对吉利并购沃尔沃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启示。
首先,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背后是吉利汽车对国际市场的野心和战略布局。
作为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一直在寻求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
通过收购沃尔沃这样一个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吉利汽车得以快速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这一举措也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野心和实力。
其次,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成功也离不开吉利汽车对沃尔沃品牌的保护和发展。
吉利汽车在收购沃尔沃后,充分尊重了沃尔沃品牌的瑞典文化和价值观念,保持了沃尔沃汽车在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上的独立性。
同时,吉利汽车也为沃尔沃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资源,加速了沃尔沃汽车的产品更新和国际市场拓展。
这种成功的整合和发展模式,为国际并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最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案例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同时,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也引发了对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应该如何平衡利益、文化和品牌的思考和讨论,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综上所述,吉利并购沃尔沃案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国际并购案例。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战略意图和实践路径,也可以为国际并购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领域将会有更多的成功案例涌现,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4d64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7.png)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这次收购案例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吉利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通过收购沃尔沃,实现了自身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同时也为中国汽车制造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本文将对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战略意义、收购过程、收购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首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
这次收购不仅仅是一次企业之间的交易,更是中国汽车制造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不仅获得了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打破了国际汽车市场的壁垒,提升了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这次收购也为中国汽车制造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战略布局。
其次,收购过程也是本次案例的关键之一。
吉利在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资金筹措、技术整合、文化差异等。
然而,吉利通过与沃尔沃的充分沟通和协商,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收购方案,最终成功完成了收购。
这充分体现了吉利在国际并购领域的实力和经验,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树立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最后,这次收购对吉利和沃尔沃双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吉利来说,收购沃尔沃不仅扩大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还提升了其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能力。
而对于沃尔沃来说,吉利的注资和支持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加速了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和发展。
可以说,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次双赢的交易,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综上所述,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汽车制造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领域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通过对这次收购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实力和经验,还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指明了一条明确的道路。
相信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案例下,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将会更加巩固,国际竞争中也将更加强劲。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ea202ce2bd960590c67702.png)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采用swot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面临的市场环境及企业机会?答:本案例可由外部的机会、威胁,内部的优势、劣势四个方面来看。
1.从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来看,吉利虽然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有过一些成功,但毕竟没有运营一家跨国汽车企业的经验。
业内专家认为,并购后,沃尔沃总部仍在瑞典,研发团队、生产团队很多都在海外市场,这就需要吉利汽车的战略布局具有全球视野,同时更要考虑布局对吉利汽车原有品牌生产的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沃尔沃都以生产质量性能极高的高端车和低调的作风而在业界享有盛誉。
因此,吉利收购沃尔沃无疑将会对奥迪和宝马在华的销量造成一定的威胁。
现在中国开始进入一个“让造车的人买得起车”的时代。
中国汽车企业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大胆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技术、人才,为我所用。
成功收购并不意味着可以成功驾驭。
未来如何将吉利和沃尔沃两个级别相差甚远的品牌进行融合,如何利用吉利在中国的销售网络经营沃尔沃,如何借助沃尔沃在全球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帮助吉利进行海外扩张,将是决定这18亿美元花得值不值的关键。
从国外市场环境看,目前的欧洲市场处于刺激性增长后的回落期,对于收购后的沃尔沃而言不可避免有阶段性低迷,这对快速扭亏并不理想,不利于吉利的资本运作盈利。
随着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和美元的强势逐步结束,欧元区的传统行业竞争力下降,这对沃尔沃的出口等影响不小,市场的萎缩将是吉利改变沃尔沃命运的最大难题。
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签收”只是新挑战的起点,一切才刚刚开始,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2.从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上看,吉利为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经验和道路的探索。
吉利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掌握了汽车产业主要核心零部件技术,从生产先进的发动机,到拥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箱,再到世界首创的BMBS技术(爆胎监测与控制系统),这是吉利最大的财富,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财富。
吉利加重沃尔沃的悲哀
![吉利加重沃尔沃的悲哀](https://img.taocdn.com/s3/m/39a2104d2b160b4e767fcffb.png)
吉利加重沃尔沃的悲哀当3月28日听到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消息时,我承认我是高兴的。
民族品牌终于在国际除了口气。
我们的汽车产业也有可能摆脱模仿、山寨的无奈状态,逐渐建立自主品牌价值,积累技术。
当然,之所以说中国汽车产业有这个希望,是因为这起收购的主角是吉利,而不是上汽、一汽甚至奇瑞这些国有集团。
自己一直深信,只有民营品牌才能提升民族品牌印象。
但是,从这起收购的背后,我却看到了深藏在沃尔沃骨子里的一种悲哀,这一种悲哀不是吉利造成,只是吉利也在这中间参了一刀而已。
沃尔沃一直是我敬佩的一个品牌,虽然它在我们生活里这么“神秘”,我们依然可以听见它千口流传的良好印象。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沃尔沃的价格为何这么高,它的所谓安全性又在哪里。
而事实上当你看到沃尔沃,从最低价的S40到S80加长版、XC90,它的外表是这么平常,颜色如此单调;但毋庸置疑的是,它的品质和内涵就藏在这种平常的低调里。
一个多么值得消费者喜欢,同行敬佩的汽车品牌,却在1999年后陷入悲哀者的角色。
1999年福特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而早在1979年沃尔沃汽车便独立出沃尔沃集团,从学生自己的见解,沃尔沃集团的开始多元化的时候,沃尔沃汽车便陷入了不受重视的境地,饱受集团上层的官僚重压,一个品牌于是很难发挥自身个性,失去上升的空间。
福特收购沃尔沃之后,虽然帮助了沃尔沃扩展国际市场,增进了其销量,在短期里形势喜人,但不可不说的是,现今沃尔沃的困境,福特也有间接的过错。
当一个品牌置于一个同行的集团旗下时,这个品牌是无法抬起头独立发展的,即使福特如何大声的说保持被并企业的独立性,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
其他豪华品牌也走这一条路,比如法拉利、阿尔法罗密欧和玛莎拉蒂归于菲亚特旗下,兰博基尼归于大众旗下等,这些品牌在被大集团收购后仍然保持其地位,但不同的是,它们是超跑品牌,而“我们”的沃尔沃则是走的中高端家用轿车销量增长路线,明显与主集团的市场重合,因此在市场策略里,子品牌将不再独立,作为曾经在欧洲风光一时的沃尔沃,现如今沦为“阶下囚”,实在是一种悲哀。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报告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d1df6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f.png)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的分析报告,探讨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及启示。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汽车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一次尝试,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向高端市场进军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实现了自主品牌升级和技术创新的突破,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吉利还通过吸收沃尔沃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实力,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这一案例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吉利、沃尔沃、收购、国际化、竞争力一、背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寻求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吉利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也积极参与到这股国际化浪潮中。
吉利自主品牌长期以来在市场上的地位并不明显,想要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技术实力迫在眉睫。
二、收购原因1.增强国际竞争力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沃尔沃作为世界著名的豪华车品牌,具有先进的技术和高端的市场认可度。
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可以迅速提升自身品牌形象,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2.实现自主品牌升级吉利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想要进一步提升销量和市场份额,必须进行品牌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使自主品牌得以迅速升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收购过程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并不顺利,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来自国际市场的质疑和阻力,多数人认为吉利作为一个中国企业能否管理好沃尔沃并实现其转型目标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还面临着技术和文化差异的挑战。
吉利需要克服这些障碍,尽快融入沃尔沃的企业文化,有效整合资源。
在收购过程中,吉利采取了多项策略,如推出了全新的管理团队,加强了沃尔沃和吉利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同时还保留了沃尔沃原有的技术和品质优势。
四、收购影响1.吉利品牌形象提升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大幅提升。
吉利收购沃尔沃SWOT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SWOT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227ef9f705cc17552709fc.png)
吉利收购沃尔沃SWOT分析优势(S):1、国有银行和政府的资金支持据了解,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国有银行,及其牵头成立的财团,早已承诺为李书福提供至少10亿美元的贷款。
浙江、北京乃至天津等争夺VOLVO国产项目的地方政府,预计也将为李书福提供至少5亿美元“炮弹”。
2、吉利自身在香港上市,拥有较强的造血功能去年高盛入主已经为吉利带来3.3亿美元的资金。
同时,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也为吉利在当地的低息贷款提供担保。
3、买到100%股权与知识产权吉利集团将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
这是中国汽车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外汽车收购案,也是中国车企首次收购国际高端汽车品牌。
福特11年前以64.5亿美元的价格购入沃尔沃,去年因金融危机袭击,福特决定出售沃尔沃筹措现金,并专注于福特母品牌发展。
据了解,在签约最后关头,双方就成交价格进行了激烈的谈判,业内此前预期成交价是20亿美元。
最终成交价格仅相当于福特当年买入价的1/3,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吉利买得比较划算。
此协议还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
4、总部留在瑞典,在华将建新厂除了股权收购,协议还涉及了沃尔沃轿车、吉利集团和福特汽车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
双方称,这些协议保证了沃尔沃轿车的独立运营、继续执行既有的商业计划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此交易的组成部分,吉利集团将继续保持沃尔沃与其员工、工会、供应商、经销商,特别是与用户建立的良好关系。
交易完成后,沃尔沃轿车的总部仍然设在瑞典哥德堡。
在新的董事会指导下,沃尔沃轿车的管理团队将全权负责沃尔沃轿车的日常运营,拓展在全球100多个市场的业务,并推动沃尔沃轿车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发展。
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使得生产更贴近中国市场。
据记者了解,吉利目前正考虑将沃尔沃在中国的新工厂设在北京或天津。
5、依赖中国市场拟两年扭亏李书福承诺,作为新股东,吉利将继续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安全、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不会改变沃尔沃的品质。
吉利收购沃尔沃可行性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可行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ee81e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4.png)
吉利收购沃尔沃可行性分析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和收购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商业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迅速勒得到优势。
在汽车行业,吉利的收购沃尔沃是一个广受争议的话题。
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吉利公司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技术能力去收购沃尔沃这样的欧洲品牌。
但是,吉利集团在近年来展示出了强大的增长势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因此,本文将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吉利公司的实力吉利集团成立于1986年,是一家跨足汽车、金融、能源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企业,旗下有多家知名汽车品牌。
目前,吉利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5万名员工,2019年的销售收入超过1200亿元,位列全球汽车制造商前五位。
吉利在汽车领域已经获得了数十年的经验,其战略规划和技术研发都非常成熟。
同时,吉利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
这些都说明吉利在汽车制造方面的实力是非常雄厚的。
因此,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前景值得期待。
二、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优势1.提高市场竞争力沃尔沃是一家世界知名的豪华汽车品牌,旗下的SUV和轿车在欧洲市场上都占据了很大的销售份额。
而吉利汽车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收购沃尔沃将使吉利能够进入欧洲市场,扩大其销售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2.拓展业务种类沃尔沃汽车制造商,也拥有重型车和公共交通工具制造业务。
吉利收购沃尔沃有可能可以在这些业务上拓展新的业务范畴,进一步增强并丰富自己的产品线。
3.技术和研发优势吉利汽车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已经投入了很多研发资金,收购沃尔沃将有助于吉利集团尽可能快地实现技术升级。
同时,沃尔沃的研发团队也可以为吉利公司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为吉利集团的技术升级提供助力。
三、吉利收购沃尔沃的风险1.文化差异吉利和沃尔沃在公司理念和企业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可能会导致操作和并购的不适应。
尤其是针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方案,价值观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一定的问题。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原因分析 (核心精华)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原因分析 (核心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de59293fee06eff9aef807a2.png)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的原因分析(超级精华)
对沃尔沃的好处
1 利用吉利渠道开拓中国市场,改变多次进入中国市场失败的局面。
2 利用吉利生产配件,能降低生产成本。
解决以往产品成本过高的痼疾。
(相对于欧洲的当地成本,成本能下降30%--70%)
3 向吉利出售技术,车型,或者以一些技术,车型入股。
增加盈利空间和模式。
对吉利的好处
1 利用沃尔沃的技术,提升自身档次,也许会缴纳部分费用,但是利大于弊。
2 开拓国际化的运作空间,走出国门是所有汽车厂商的梦想,收购沃尔沃能为吉利开拓国际市场,开来更多运作模式的。
3 推进沃尔沃的在中国的市场开拓。
联合设厂,代理销售,合作开发,多种模式都能为吉利和沃尔沃在操作沃尔沃开拓中国市场中带来丰厚的收益。
(吉利是民企,没有一汽,上汽那样在国际合作中的国家支持,只能自己想办法开拓局面。
)
双方是互相持股的模式,更加强调的是,互利和共赢,双方原本的巨大差距,反而是双方互补的基础。
双方的合作,更多的是建立在共赢互惠的基础上的,双方不同的可以互补的是两者合作成功的基础。
一个对营销和管理疯狂的爱好者LGM。
吉利收购沃尔沃利弊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利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50d445a8956bec0975e3b4.png)
品牌现状
4、沃尔沃的目标是将中国打造成其电 动汽车全球研发中心,而未来其也将推出专 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的纯电动汽车。 沃尔沃计划在张家口兴建的引擎工厂年 产量将达到60万台,该厂预计将于2014年 正式投产。
需要解决
沃尔沃若要实现在中国地产化的目标需要 满足以下三大条件—— 一、与中国汽车企业合作; 二、出台适合中国市场的汽车研发计划; 三、推进工厂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沃尔沃简介
沃尔沃分为沃尔沃汽车公司(Volvo car corporation)和沃尔沃集团(Volvo group)两 家,沃尔沃汽车曾是沃尔沃集团的部分家 用轿车业务。 目前,沃尔沃汽车公司已由吉利控股, 沃尔沃集团独立运营。
现沃尔沃汽车公司运营情况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回答记者提问时 说道: “选择林书豪代言沃尔沃,不仅因为他 是NBA的球员,哈佛高材生,而是即使遭遇 低潮,我们也相信他,因为他即使受伤,甚 至在NBA停摆的时候都不放弃,坚持训练。 沃尔沃其实正在经历林书豪式的成长,我们 也在经历同样的挑战和机遇,只要坚持,一 定会走向成功。 ”
沃尔沃简介
沃尔沃(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 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 1999年福特汽车以64.5亿美元收购沃尔 沃汽车。并于2008年时减资24亿美元。 2010年3月,吉利集团在瑞典与福特汽车 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 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的相关资产, 涉及金额18亿美元,已在2010年第三季度完 成交割。将其总部设在上海,并且分别在成都 和大庆两地新建工厂。工厂建设完成后位于重 庆的长安福特工厂将不在为沃尔沃s40代工。
品牌现状
1、在产品特点方面,沃尔沃正在考虑针 对中国市场推出S60的长轴距版以满足市场 需要。 2、在企业形象方面,原北京奔驰汽车有 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裁付强,正式 加盟沃尔沃汽车,出任沃尔沃汽车公司中 国副总裁,主管营销和网络等业务。 篮球明星林书豪担任沃尔沃形象大使。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好处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90b2e3be960590c69ec376a7.png)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好处、缺点及意义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了;自主民营企业,能够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确实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吉利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了,尤其是以前趾高气扬、对吉利的产品嗤之以鼻的人士;不过科学技术,还是要有许多脚踏实地的工作来做的,产品性能、质量的提高,还需要对成功经验的消化和努力、甚至是进取和发展才能够达到的;也可以说,吉利是任重道远、一个新的起点的开始。
这个问题在这里不能靠一两句来解决的。
我先说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是一个非常热衷于沃尔沃这个品牌,虽然现在还没能开始赚钱呢。
之所以喜欢沃尔沃,是因为它的安全性可以说是世界上有目共睹的。
因此它的安全性是它的亮点。
然而,沃尔沃这几年深陷销售不佳,利润降低的危机。
而吉利,这个我国的自创品牌,拥有一定的技术和实力,它可以凭借沃尔沃的这个安全品牌,来更好的组合,这样若是做到吉利能够才用他的技术,那将会是双赢。
好处:1、在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利用自身资源,抓住千载难逢的时机,用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利润,本身就是成功经商典范。
所以,时机成熟把握到位。
2、收购沃尔沃可以提升吉利品牌知名度,把吉利变成一个国际化的企业。
这一点和联想收购IBM道理一样,大家想想,如果帝豪的车标换成沃尔沃,会是什么情况?当然帝豪现在的车标已经很好看了。
改变吉利低端车的印象,此举非常重要。
3、可以更好地吸收欧洲造车理念,并转化成本地,加以吸收,最终服务于中国人民。
等于为自己请了一个很好的老师。
而且是把这个老师买断了。
4、可以为吉利进入欧洲市场铺路。
一个品牌要人认可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时间的积淀,长期的努力结果。
还要注意对手的排挤打压。
如果采用沃尔沃的品牌,可以大大缩短这个进程!5、最后才能说解决失业问题,中国和欧洲不一样,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大家一定不要小看。
没有这个优越性在,中国绝对不会这么稳定的。
所以,还是要说,中国共产党了不起。
收购沃尔沃,我们在吸收人才的同时,也替欧洲解决了负担。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的现状分析及建议-张晴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的现状分析及建议-张晴](https://img.taocdn.com/s3/m/d5577d3910661ed9ad51f38c.png)
并购后现状面对的困难1、沃尔沃与吉利未来发展的分歧沃尔沃到底是应该继续保持其安全、牢固和低调的瑞典传统还是迎合中国人的口味,改走奢华“金光闪闪”的路线。
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展出的沃尔沃概念双门轿跑车预示着中国的高管希望摆脱沃尔沃以往朴素的形象、欲将沃尔沃打造成如宝马、奔驰和奥迪一样的豪华品牌以促进销售数据的野心。
据知情人透露,李书福认为中国这个在去年售出了逾120万辆豪车的市场才是沃尔沃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至2020年,他希望能够将沃尔沃的全球销售额翻番,提升至80万辆。
目前,沃尔沃从1月至8月的销售额已经增长了40%,售出37,661辆车。
为了达到该目标,李书福希望沃尔沃能够生产出一款大的豪华私家车以迎合中国“新富”们的口味。
因为这些“新富”们往往希望通过一款豪车,如奥迪A8或宝马7系,来彰显其社会地位。
然而,这一目标并没有得到沃尔沃经理们的支持。
沃尔沃首席执行官Hakan Samuelsson 认为,放弃沃尔沃几十年来耕耘出来的安全可靠的斯堪的纳维亚形象,而转型为类似德国豪车制造商的形象是极大的冒险。
Hak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炫耀从来不是沃尔沃品牌的一部分。
我们就是搭载四缸或六缸发动机的朴实车,从不会与那些搭载V12或V8发动机的车争抢客户。
”沃尔沃的管理层认为如果要刻意去与宝马7系或奔驰S级竞争,无疑是很高成本的投资,沃尔沃也缺乏规模作出快速的投资回报,这一举措可以说是毫无经济意义的。
但是面对李书福的要求,沃尔沃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妥协。
知情人透露,沃尔沃正在打造S80 的“中国版本”。
“我们已经告诉过李董事长,我们应该远离豪华旗舰车型,它的发展将会是一段过长的旅行,想要获得快速回报的希望十分渺茫。
”沃尔沃的一位高管表示,“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在我们能够有所作为,能够脱颖而出的领域进行投资。
”虽然李书福表示,他支持沃尔沃保持传统,如沃尔沃的概念跑车就是从20世纪60年代的沃尔沃P1800上寻求的设计灵感。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谈判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谈判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249b1931126edb6f1a105d.png)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谈判分析摘要:商务谈判是指不同的经济实体各方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满足对方的需要,通过沟通、协商、妥协、合作、策略等各种方式,把可能的商机确定下来的活动过程。
商务谈判是企业之间磋商协作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一种手段。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一种全新状态的并购,极具代表性与针对性。
关键词:经济利益策略沟通协商一.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商务谈判内容(一)收购准备吉利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关注沃尔沃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也将近3年多。
2008年底,吉利首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这份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制作的建议书给福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2009年10月28日,福特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
(二)基本目标1.在收购价上与福特公司代表达成共识,确定在17亿美元左右。
2.向福特公司递交融资结构方案,展示完成这次收购的实力和信心。
3.明确包括知识产权等在内的股权以及在收购过程中沃尔沃与福特的知识产权分拆问题。
(三)谈判时间及地点2009年12月在瑞典,达成框架协议。
2010年1月——3月,具体收购计划的提出。
2010年3月28——29日,最终谈判并签约。
(四)谈判议程1. 交易内容(1)100%的股权。
(2)商标权、知识产权、所有权,10963项的专利,十几个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以及产品平台,两个完整的有50万辆产能的生产企业,还有发动机公司,以及三个汽车零部件公司。
(3)3800多个研发工程师,整个的人才体系以及创新能力体系,以及分布在100多个国家2325个网点,其中包括社会服务机构和4S店。
2. 交易条件双方在并购价上达成共识,对方出售价未超出我们的上线。
同时,融资问题、沃尔沃中国整车制造项目落实基地、知识产权的顺利交接可以保证在正式签约前有个圆满解决。
3. 双方关系吉利主要市场覆盖在中国,并且一直持续低端路线。
而福特作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公司,走的是国际路线,并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旗下的长安汽车合资成立了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并于2003年初正式投产。
吉利并购沃尔沃利弊以及经验建议
![吉利并购沃尔沃利弊以及经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8c80e28910ef12d2bf9e724.png)
吉利并购沃尔沃利弊以及经验建议(一)吉利并购沃尔沃会获得的收益第一,从收购标的看,吉利将100%拥有沃尔沃轿车品牌,同时拥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接近60万辆产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以及2000多个全球网络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
这包含了沃尔沃轿车的所有资产及知识产权。
而据中介机构评估,沃尔沃轿车目前的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
其次,从财务数据上看,2009年,吉利总营业收入为42.89亿元,而沃尔沃轿车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
把总收入超过自己20倍的豪华车巨头沃尔沃轿车收入囊中,吉利的“蛇吞象”之举,有利于迅速做大自身的产销规模。
第三,从品牌价值上看,依照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国际品牌榜显示,拥有百年历史、被誉为“最安全豪华轿车”的沃尔沃轿车,品牌价值高达20亿美元。
将沃尔沃轿车收入囊中,利用其高端品牌形象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关于吉利而言是条捷径。
第四,从技术上看,尽管“嫁入”福特之后,沃尔沃轿车的部分产品平台和动力总成与福特共用,然而,沃尔沃轿车仍是一家具备造血和连续进展能力的公司,拥有4000名高素养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可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车型和发动机等低碳进展能力。
专门是沃尔沃轿车在汽车主动、被动安全领域的众多领先技术,以及研发、生产豪华车型的体系能力,更是吉利所缺乏同时孜孜以求的。
最后,从实力上看,并购沃尔沃使吉利在世界范畴内名声大噪。
沃尔沃是世界公认的高档车,品质和安全性均有口皆碑,吉利的成功收购说明,中国的汽车企业差不多有足够的实力走向世界。
具备了与众多拥有悠久历史的老品牌竞争的实力。
同时在拥有了沃尔沃技术之后,吉利将更有优势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实现更加快速的进展。
另一方面,政府在吉利收购过程当中所给予的支持也充分说明,政府对自主品牌进展所寄予的殷切期望,以及对吉利品牌本身的认可,从侧面证明了吉利的雄厚实力。
(二)并购成功后要面临的问题及考查第一,欧洲工会的挑战。
基于企业并购理论的吉利并购沃尔沃分析
![基于企业并购理论的吉利并购沃尔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59db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0.png)
基于企业并购理论的吉利并购沃尔沃分析基于企业并购理论的吉利并购沃尔沃分析企业并购是一种常见的企业战略,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进而提升自身竞争力。
吉利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家知名企业,而沃尔沃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本文将基于企业并购理论对吉利并购沃尔沃的优势、挑战以及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吉利并购沃尔沃带来的主要优势在于资源整合。
将两家公司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实现规模效应和联合效应。
吉利拥有丰富的资金、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而沃尔沃在汽车制造和研发方面具有先进技术和经验。
两家企业的优势互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其次,吉利并购沃尔沃还能够带来市场拓展的机会。
吉利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较大,但在国际市场上存在限制。
而沃尔沃在欧洲和美洲等地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吉利通过并购沃尔沃,可以利用后者的品牌声誉和渠道优势,进一步扩展国际市场,提升自身的全球竞争力。
然而,吉利并购沃尔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管理和结构整合的困难。
吉利和沃尔沃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存在着不同的管理风格、决策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整合过程中,需要解决文化差异引发的员工沟通和协作困难,以确保合并后的企业能够有一个顺畅的运作。
其次,吉利并购沃尔沃还面临着技术和研发的整合问题。
沃尔沃作为一家汽车制造商,具有独立的技术和研发体系。
在整合过程中,需要将两家企业的技术和研发力量进行整合,实现互补和创新。
这需要吉利在管理和投资方面有足够的耐心和支持,以保证整合后的企业能够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吉利并购沃尔沃对中国汽车行业和全球汽车市场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吉利的并购丰富了其产品线和技术实力,提升了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对于沃尔沃而言,吉利的资金和市场渠道将有助于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
总的来说,吉利并购沃尔沃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举措。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利弊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3445dd65f5335a8102d2206b.png)
试评“吉利”收购“沃尔沃”关键词:吉利、沃尔沃、机遇、挑战正文摘要:浙江吉利控股有限集团欲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很多质疑,吉沃联姻普遍不被业内人士看好。
多数人表示吉利收购沃尔沃似有老鼠吞象的戏剧意味,以吉利目前的公司规模,很难吞并沃尔沃,反而容易使其成为自身发展的负担导致适得其反。
但随着事态的进展,吉利以其强大的实力完美实现预期收购计划。
吉沃联姻显然为吉利带来了新气象,促使其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期,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小觑。
本文对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利与弊简单进行评析。
正文:收购背景一、国际环境: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是在全球对外投资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自2004始,全球范围内对外投资的总额在不断增长,尤其到2007年,发展中国家以及地区的对外投资总额突破了历史记录,创下新高。
2009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有所创伤,但是全年中我国的对外投资额度除金融业外仍在平稳上升。
可见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大范围的经济衰退并没有过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
此外,我国汽车业销量于09年2月开始,已经超越了汽车也巨头美国,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
而吉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鼓作气进行了并购。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研究考察沃尔沃8年之久,与福特开始接触谈判也近3年之后,于2010年3月28日宣布正式与福特汽车公司签订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获得其100%股权以及相关资产。
二、“沃尔沃”成为“福特”烫手山芋福特公司于1999年以天价64亿美金收购了被誉为世界最安全汽车的欧洲著名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当时的福特正处于发展的鼎盛辉煌时期。
但对沃尔沃的收购,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它没有给福特带来巨额的利益,近年来销售额逐年下滑,甚至已经成为了福特的包袱。
同时从福特的口号:“一个福特,一个团队”中不难看出,他准备着力主打自己的品牌,所以卖掉沃尔沃势在必行。
吉利并购沃尔沃品牌后将面临的主要问题
![吉利并购沃尔沃品牌后将面临的主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0cb6e1524de518964b7ddf.png)
吉利并购沃尔沃品牌后将面临的主要问题吉利并购沃尔沃品牌后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吉利和沃尔沃之间差异巨大的管理理念的融合问题。
尽管吉利方面公开表态保持沃尔沃的独立运营,采取弱势的管理模式,但沃尔沃董事会中肯定有吉利方面的代表,在确定公司重大目标与重大经营决策的董事会上,两者管理理念与文化观念的分歧在所难免。
除非吉利完全无条件信任沃尔沃的管理团队,无条件为沃尔沃提供资金支持,但这注定是不可能的,吉利要在管理沃尔沃上有所作为,战略层面的管理更为重要,也需要具有极高的战略智慧,如何在管理理念上进行融合,这对吉利来说是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并购沃尔沃的巨大成本的承受与消化问题。
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维持沃尔沃的运营费用每年也高达四十亿美元左右,而2008年沃尔沃的亏损高达8亿美元。
这一巨大成本,对于吉利本身每年几亿人民币的盈利是杯水车薪,股市融资也不一定能够解决得了。
如何承受与消化并购沃尔沃的巨大成本,将是吉利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三)沃尔沃市场份额逐年下滑颓势的扭转问题。
沃尔沃在全球豪华汽车中占得份额十年来不停下降。
面对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等的强烈竞争,沃尔沃业绩每况愈下。
尽管沃尔沃一直以“安全”的定位称雄豪华汽车界,在全球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声誉,同时在环保与新能源领域,沃尔沃的技术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但这些在竞争激烈的车市却不是唯一的法宝,车市中起决定因素的不是技术领先,而是如何精明的做生意。
但沃尔沃的造车理念中似乎少了一些生意人般的精明,吉利如何在并购后改变沃尔沃的理念,扭转沃尔沃市场份额逐年下滑颓势严峻局面,是其面临的首要问题。
(四)吉利和沃尔沃和谐互动的问题。
吉利收购沃尔沃,看重的是沃尔沃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与经验,以及某些车型的生产权益,但两者之间的互动能否和谐互动也有一定难度。
一是沃尔沃在被福特收购后已经失去独立的整车平台,独立开发整车平台的人才与技术体系也已经不是很健全了。
二是沃尔沃工会的强势地位将会对吉利从沃尔沃获得技术带来更大的困难。
吉利收购沃尔沃给我国带来的好处
![吉利收购沃尔沃给我国带来的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e20ddcbffd0a79563c1e72d7.png)
给国家带来的好处:一、提高中国汽车安全性,减少中国交通事故的发生。
据媒体报道:中国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汽车总量的3%,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16%。
最近几年,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全国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有所下降,但汽车安全性能的提高仍然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沃尔沃进入中国,有望带动吉利乃至中国汽车整体安全性能的提升,而在此之前,沃尔沃已有意在中国建立交通事故研究中心,借在泰国的类似经验,与本地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开展包括汽车、卡车和客车交通事故的本地研究工作。
二、为环保节能公益事业做贡献。
吉利收购沃尔沃时,李书福说:“我的梦想是打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中国车走遍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车走遍中国。
”沃尔沃具有低碳发展能力,有遍布全球的经销商和自动化较高的生产线,既安全又环保,吉利收购沃尔沃定代表着我国汽车产业迈向低碳化发展的步伐又迈出一大步,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低碳化定能促进整个国家可持续和低碳化发展,为环保和节能做出贡献。
三、促进税收增加。
吉利作为民营企业,收购沃尔沃后营运能力提升的话能给企业自身带来较为客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国家税收会增加。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政府支持吉利这一重要举措,体现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和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
四、标志着我国自主品牌高端化,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我国自主品牌起步晚,以低价、低质入市,才得以站住脚跟。
眼下,一方面跨国企业在中国加速产品下压,合资企业打造的自主品牌,目的更多在于占领低端市场,完成产品线“往下走”的使命,所以自主品牌的含金量远比不上跨国公司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企业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再次向高端领域发起冲击,需要真正取得形象上的突破,收购一个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高端品牌无疑能够促进这个过程。
浅析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优势及经济后果
![浅析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优势及经济后果](https://img.taocdn.com/s3/m/21f5614d6137ee06eef91880.png)
1.沃尔沃品牌战略与吉利的战略转型相吻合。沃尔沃汽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打造安全好 车为战略目标。吉利从“造老百姓买得起好车”到明确提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 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并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核心竞争力也从成本优势重 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
2.“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企业管理和经营方式。吉利并购沃尔沃后的企业管 理和经营方式体现为:作为吉利和沃尔沃的董事长把最终的决定权紧握在手中,并把管理 层的关系搞好;吉利没有以一个“驾奴”的姿态来对待沃尔沃,而是以“互利共赢、共同 发展”的原则进行管理;坚持两个管理团队,一个在吉利,一个在沃尔沃,并定期召开两 个团队的交流会;在保持沃尔沃占有欧洲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新兴市场,并消化和吸 收中国的经营方式开拓中国市场;经常进行管理模式的探讨,互相公开其管理模式,理智 看差异,再针对中国的和国外的市场制定不同的战略。
3.产品技术平台中国化。吉利并购沃尔沃获得了 100%股权的珍贵资源。吉利看中的正是 100%股权所带来的沃尔沃的著名品牌和核心技术。2011 年 11 月 9 日,沃尔沃与上海国际 汽车城集团在嘉定签署了一项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沃尔沃 C30 电动车入华 试水。此外,沃尔沃经过董事会批准,把全球新能源汽车研发基地放在中国,帮助中国汽 车工业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2.民营企业经营和决策机制较灵活。灵活、高效的经营和决策机制使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 中更容易抓住市场机遇。许多民营企业的所有权比较集中,企业家可以独自决定企业发展 和投资的方向,能够较快决策,且实施决策的速度较快,周期较短,能够快速传递和处理 市场信息。
3.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规划性较高。在经历了多年的激烈市场竞争之后,我国民营企业已 经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化管理经 验,在并购国际品牌方面表现出积极和成熟的态度。一些民营企业将海外并购作为国际化 战略布局的重要步骤,以扩大海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因此在海 外并购中显得更加理性和务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评“吉利”收购“沃尔沃”
关键词:吉利、沃尔沃、机遇、挑战
正文摘要:浙江吉利控股有限集团欲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汽车公司的消息一
经传出,引起了很多质疑,吉沃联姻普遍不被业内人士看好。
多数人表示吉利收购沃尔沃似有老鼠吞象的戏剧意味,以吉利目前的公司规模,很难吞并沃尔沃,反而容易使其成为自身发展的负担导致适得其反。
但随着事态的进展,吉利以其强大的实力完美实现预期收购计划。
吉沃联姻显然为吉利带来了新气象,促使其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期,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小觑。
本文对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利与弊简单进行评析。
正文:
收购背景
一、国际环境:
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是在全球对外投资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自2004始,全球范围内对外投资的总额在不断增长,尤其到2007年,发展中国家以及地区的对外投资总额突破了历史记录,创下新高。
2009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有所创伤,但是全年中我国的对外投资额度除金融业外仍在平稳上升。
可见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大范围的经济衰退并没有过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
此外,我国汽车业销量于09年2月开始,已经超越了汽车也巨头美国,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
而吉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鼓作气进行了并购。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研究考察沃尔沃8年之久,与福特开始接触谈判也近3年之后,于2010年3月28日宣布正式与福特汽车公司签订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获得其100%股权以及相关资产。
二、“沃尔沃”成为“福特”烫手山芋
福特公司于1999年以天价64亿美金收购了被誉为世界最安全汽车的欧洲著名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当时的福特正处于发展的鼎盛辉煌时期。
但对沃尔沃的收购,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它没有给福特带来巨额的利益,近年来销售额逐年下滑,甚至已经成为了福特的包袱。
同时从福特的口号:“一个福特,一个团队”中不难看出,他准备着力主打自己的品牌,所以卖掉沃尔沃势在必行。
而促使福特出卖沃尔沃的导火线,大概是其公司的亏损过于严重,截止到2008福特亏损高达258亿美元,迫于急需资金的回笼以填补漏洞,福特最终与吉利签约。
沃尔沃能为吉利带来什么
表面看来吉利对沃尔沃的并购,确实有些老鼠吞象的戏剧意味,一招不慎
很可能反而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惨重的损失。
斥巨资买下这个儿子,他已经长大了,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体系,能不能管理,他会不会听话,都尚未可知。
对此,李书福表示:“我从来就没给自己留过后路,早就把身家性命搭上了。
”然而话虽如此,实际上对吉利而言,作为走国际化路线实施国际战略,发展势头正猛的潜力股,收购沃尔沃实则是有利可图的,花钱买来的儿子是极有希望在国际市场上为吉利光耀门楣的。
一、品牌的拓展与转型:
吉利作为从低端品牌做起的汽车,产品生产之初主要面向大众,走群众路线,市场稳定之后刚刚开始了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而且其经营战略准备走国际化路线。
而且而沃尔沃作为知名的豪华汽车,在国际尤其是欧洲享有盛誉,收购沃尔沃对于吉利而言,无疑在提高品牌形象,打开国际市场,推动其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方面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就曾表示,沃尔沃的品牌值得购买。
可见不仅国际市场,沃尔沃对于吉利的品牌提升来说,在国内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技术支持:
中国的汽车产业大部分上可以说是始终以市场交换技术来求得发展,吉利准备走国际化路线转型高档轿车就必须要过技术关,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的深化力度。
全面并购之后,大量高端的汽车人才可以为其所用。
而且沃尔沃在汽车节能和环保方面有许多独家研发的先进技术专利,并且拥有多项关于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这都为吉利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原始技术依据和支持,将促使吉利向高端进发的技术跨越加速发展,进而强有力的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步伐。
三、成本的降低:
虽然众所周知沃尔沃的品牌可以和奔驰、宝马等抗衡,但其昂贵的造价也始终是困扰其发展的一大问题。
而李书福领导的吉利企业造出的车号称世界最便宜的汽车之一,足以说明吉利在产业链之间的协调管理和运营上是有一定能力的。
如果能够以吉利的造价或者起码以吉利的能力所能达到的低价位产出具有沃尔沃性能和价值的车来,相信未来市场前景一定不容小觑。
压力与挑战不容忽视
一、企业管理的接洽融合问题诸多
沃尔沃在欧洲成立成长,并且有着80年的发展历史,从企业管理到文化氛围都始终在欧洲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下,尤其瑞典作是一个典型的高福利国家,在职工待遇和福利方面与作为中国传统企业的吉利有着巨大差距。
而且在许多西方国家,企业工会的力量不容忽视,管理不当,十分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以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为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次收购是以失败告终的,此次失败的原因很大部分就是其工会力量过于强大,工人与上层没能够达成一
致,工会滋事,导致生产受阻,企业损失巨大。
其实沃尔沃工会对此次收购也始终持迟疑甚至反对态度的,在收购消息传出之后,工会具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主要针对问题是担心企业被中国收购之后,瑞典职工的福利待遇问题以及会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裁员。
虽然在最终签约之前,工会态度有所缓和,勉强算是同意并购,但这并不代表心里的排斥情绪就完全消除。
由此观之,吉沃虽完美结合,但“婚后”生活却问题诸多,吉利想要在生产管理各方面和沃尔沃完美融合,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如何扭亏为盈
虽然在品牌、质量、技术含量等多方面,沃尔沃被交口称赞,但在近几年中沃尔沃的销量却一路下滑,一度陷入了困境。
对此李书福表示将在两年内扭亏为盈。
然而福特都已经忍痛放弃了当年斥巨资买进的招财童子,吉利将如何摆平。
对于工会的质疑,吉利承诺不会进行大规模裁员也不会降低薪水和削减供应链,保持沃尔沃独立的运营。
那么这就意味着短期内吉利无法摆脱沃尔沃的“烧钱模式”,不能降低生产成本,在高额的生产成本压力下,扭亏为盈将面临巨大考验。
三、品牌整合
吉沃两个品牌,一个走大众化路线,一个走高端路线,有着巨大差异吉利在收购之后,虽然一再强调,不会削减成本降低沃尔沃一致引以为傲的安全性,保持其品牌的高度独立性。
但是仍要面临一个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消费者信任。
曾经沃尔沃的客户群,怎样信任在沃尔沃依然是那个沃尔沃,并没因为被一个做低端汽车的企业收购而降低价值,吉利想要证明这一问题,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最终是化作一场美丽的泡沫还是能够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走向国家化的一个成功典范,时间会给出最后的答案。
但应该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吉利想要借此机会在国际市场上位,要走的路依然很长很艰辛。
无论如何,吉利此次大动干戈的发展战略表明了它发展的决心也展示了它潜在的实力,我们希望它能够给我们一个华丽的转型,为中国汽车企业开辟一条路。
参考文献
资料来源: 维普网/产业研究
08级市场营销武婧。